袁氏家谱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收藏

袁氏家谱的介绍,第1张

袁氏家族立谱较早,汉代袁氏为大族,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家族传承之今日分为多系,多家,多门。现代袁氏家族为融族团结,建立多个袁氏家谱网站和袁氏家谱研究会。

  宫颈癌在现代女性中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带来的危害极大。由于宫颈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很多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是晚期,大大增加治疗的难度。对于宫颈癌晚期的治疗,中医有西医所没有的优势,因此更多的患者各方打听中医治疗专家,那江苏有没有治疗宫颈癌的名老中医呢

 中医药的治疗在对宫颈癌的治疗上效果很好,也得到了大量的认可,其从整体出发,辩证施治,在手术前后或放化疗期间配合中药治疗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增加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可见合理的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癌已逐渐被广大宫颈癌患者所接受。那江苏有没有治疗宫颈癌的名老中医呢其实如今网络这么发达,不一定非要在江苏当地寻找治疗宫颈癌的中医专家,能以患者为主,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才是最关键的。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推荐出身于中医世家的袁希福教授,他是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袁氏中医世家的传奇故事,在中原大地传颂了300多年。据《怀庆袁氏族谱》记载:袁氏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行医,到嘉庆年间已经远近闻名,独成一派,收集了大量民间秘方,尤其善治疑难杂症。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袁希福祖上名医袁积德等多次奉召进京,为皇亲国戚治病。同治、光绪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诰封袁积德为“奉直大夫”。两幅圣旨及诸多医方医书秘本,至今传至袁氏第八代传人袁希福手中。其中《袁氏医方》等秘本记录了大量珍世秘方,价值连城。日本、美国等国外数家制药公司曾开价千万元,欲购《袁氏医方》等珍贵资料,均被袁希福婉言回绝。

 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三联平衡疗法。三联平衡疗法的治疗实质是抓住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通过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通过一则案例看一下袁希福治疗的效果怎么样吧:

 基本情况:李女士,女,36岁,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丹朱镇人,宫颈癌

 治疗经历:因阴道出血,31岁的李女士于2012年11月26日到当地医院检查,按宫颈糜烂进行治疗。2013年2月,李某某因阴道出血加重再次就医,来到郑州金城临床检验中心活检结果显示:考虑低分化鳞癌,初步诊断为宫颈癌Ib1期。在2013年3月8日行子宫广泛切除+双卵巢高位+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出现复发后做了1个疗程的化疗及20次放疗。放化疗的副作用大,难以承受李某某不愿意再继续接受化疗治疗。

 康复历程:通过病友介绍,李某某及家人得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中医治疗效果不错,在网上查询以及多次咨询后遂决定来院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2013年6月17日,李某某及家人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来院时,李某某白细胞偏低,只有24而且伴有面色萎黄,易出虚汗,走路、活动后腰痛,小便时疼痛,大便干等情况。袁希福院长根据李某某的病情,依据其独创的中医特色“三联平衡疗法”为其开具药方。

 服用中药致2014年4月30复诊时,精神、气色非常好的李某某反映,除舌溃疡痛、大便干外,没有明显不适。目前,李某某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经用了4年多的中药。现在的她病情稳定,身体一切正常,仅需春秋两季巩固用药即可,完全如正常人一样活着。在2017年8月17日回访时,接听电话的李某某家人高兴地说:“这会儿出去转了,回家就告诉她”,当邀请李某某来参加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抗癌明星交流大会时,其家属高兴地应允。

 以上就是对“江苏治疗宫颈癌的名老中医”的介绍,中医治疗肿瘤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方便护理等特点,选择中医专家治疗疾病,主要找的是治疗方法,临床经验及医师资格,患者口碑等,所以患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早日找到正确的方法和老中医,早日获得康复。

 Tag: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扬州|盐城|镇江|盐城|宿迁|淮安|徐州|连云港

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寻根溯源 起源有三:1、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太康),以祖父字名为氏(因古时爰、袁、辕相同)。2、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③其他少数民族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有此姓。

得姓始祖 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氵袁、木袁、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从前文所述,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 ,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 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著姓。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隋唐时期,袁姓子孙旺于江南,而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而且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袁姓又徙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望出项城,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至此袁姓人已遍布海内外。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袁姓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

郡望堂号 袁姓郡望主要有:1、陈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2、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属河南);3、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4、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5、东光县,治所在今河北东光;6、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7、华阴县,治所在今陕西华阴;8、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9、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 10、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11、襄阳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12、宜春县,治所在今江西宜春。

堂号:“陈郡”、“汝南”、“彭城”、“陈留”、“怀楚”、“维则”、“介禳”、“介江”、“介祉”、“卧雪”、“守正”等。�

宗族特征 1、在汉晋南北朝时期,代有才人出,风光贵显千余年,为世人所敬仰。2、字行辈份严谨有序。如江苏丹徒袁姓一支字行辈份排语为:“恭宽信敏惠,仁义乃贤师,忠孝承家学,道德培福基。”

名人精粹 袁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名臣,他多次弹劾外戚专横,京师肃然,名重朝廷,时人称道。袁绍、袁术:汝南汝阳人,东汉末时诸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的兄弟俩,其中袁绍曾割据冀、青、幽、并,后在官渡之战中败北;袁术则曾僭号寿春,后亦为曹操击败。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博学能文,曾著《后汉书》百篇。他擅长音乐,与羊昙之唱乐、 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袁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代表作为《后汉纪》。袁郊:陈郡汝南人,唐朝文学家,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袁枢: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史学家,喜读《资治通鉴》,乃著《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公安人,明朝学者,三袁是明朝复古派“七子”之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著,有《袁中郎集》传世,其善诗歌古文,反对摹古,以清新见长。袁崇焕:广西藤县人,明朝戍边名将,有勇有谋,敢作敢为,威震关东,后被奸臣陷害而死。袁于令: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作有传奇八种,杂剧一种,另有小说《隋史遗文》。袁江:江苏江都人,画家,所作景物多曲折有致,笔墨严整,为清代画界能手。袁枚: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文学家,人称随园先生,其诗文不拘形式,自成一格,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书,为“江右三大家”之一。

袁姓起源有

一、出自妫姓,为帝舜之后,其始祖是袁涛涂。

二、赐姓改姓

据《明史》等载,明崇祯年间,山东东明人袁葵任洪洞县令时,在灾荒之年收养了数百个老百姓忍痛遗弃的幼儿。灾荒过后,他又让百姓各自把孩子领回去。袁县令离任时,这些百姓纷纷抱着曾被袁县令养育的亲骨肉,恳切要求这些孩子随袁葵姓,请他一一赐予他们名字,袁葵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外姓的加入,扩大了袁姓队伍。

三、少数民族袁姓

随着历史发展,原是汉族姓氏的袁姓在少数民族中也有分布。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满族、蒙古族、瑶族、回族、彝族、白族、朝鲜族、藏族等均有袁姓。今广西隆安县丁当乡及云南省富宁县的瑶族袁姓,在当地属大族。据河南省《鲁山县志》和《周口市志》载,回民在鲁山县定居为元末明初,此后人口不断发展,今已遍及鲁阳、下汤、熊背、董周、张店等19个乡(镇),袁姓在此地属大户;周口市回民中袁姓已历数代。

袁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淮阳一带,世居阳夏,至西汉时,其子孙世代为官,地位显赫,成为当地一大望族,阳夏是袁氏的祖居地,该地晋代属陈留,所以袁氏以陈留郡最望。此后,迁徙各地的袁氏多为陈留分支,他们都以‘陈留”为其堂号,至东汉,迁居汝南的袁氏发展形成了当地的一大望族。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汝南袁氏后裔,因仕途、避难等原因形成众多支系,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及江南的许多地方,经过不断的繁衍、发展,成为当时望族,形成了彭城、京兆、东光、太原、华阴、襄阳、濮阳、宜春等郡望。袁姓南迁始于唐代以前,至宋时,已成为南方的一大望族,其中以浙江、江苏、江西分布最多,袁氏入闽始于宋代以前,宋代以后便自福建迁入广东等地,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布我国广大地区,在广西、云南等省境的瑶族中,袁为大姓。

袁姓传世家谱

现今传世的袁姓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由袁若启等纂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刊本;湖南宁乡《沩宁袁氏重修支谱》由袁必魁修,袁必绅纂,嘉庆十五年(1810年)活字本;袁锡龄纂修的《芝阳袁氏族谱》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湖南湘乡《袁氏续修族谱》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宗臣堂刻本;湖南宁乡《沩宁袁氏亘修支谱》由袁妙生纂,同治九年(1870年)活字本;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由袁耘纂修,光绪元年(1875年)刻本;四川合江《袁氏族谱》为袁右督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丹徒袁氏支谱》由袁敏榕修,民国 10年(1921年)刻本。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其家谱经历了两次修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袁道涣撰;一为民国37年 (1948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氏族人为聚族睦亲,又新修了一些家谱。

江苏大丰小海镇有袁姓。

据《树德堂袁氏宗谱》等史籍记载,明洪武初年,袁氏始祖袁正德从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县东小海场(今大丰市小海镇)。二世后陆续西迁戴窑、第五代一支迁入兴化安丰、第6代再迁兴化城。

袁正德 与 你提到的 袁旺德 会不会是兄弟???

另外搜集到的资料:

“袁氏家谱修于明末,据载,袁氏先人为江南人,明初迁兴化东境小海场,入灶籍,二世后陆续西迁戴窑(上世纪五十年代戴窑白涂河北袁家舍曾出土明知州袁一海墓志铭两块很能说明问题)、安丰(今安丰袁家舍仍有修于清代中期的袁氏家谱存世)、兴化城。袁氏族谱所记止于清末,毁于建国后的土改时期。”

袁氏家谱的介绍

袁氏家族立谱较早,汉代袁氏为大族,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家族传承之今日分为多系,多家,多门。现代袁氏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