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到刘开七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收藏

刘邦到刘开七的家谱,第1张

刘开七,汉族,汉高祖刘邦66世孙。汀州府宁化(今三明市宁化)人,南宋潮州都统制,他镇守粤东,保境息民,屡建奇功, 因任职于广东,携眷入粤,自福建宁化县迁徙至广东潮州府,后又迁居梅州府,其后裔落籍广东,散居中华各州郡,遍及海内外各地,共尊刘开七为由闽入粤始祖,裔孙蕃衍,英才辈出,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宠大,最具开拓精神的宗族。刘开七卒葬梅州兴宁,墓坟五里许建有纪念总祠一座,规模宏大,建制庄严,布局对称,气势磅礴,是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距祖坟五里许建状元及弟刘氏总祠一座,是为纪念入粤始祖开七公而兴建,位于兴宁县岗背镇榕树村,占地一千多平方米,三堂二十四条柱,二横一围五十六间,大门口有宽敞场地,下有半月形大池塘一口,该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岁(公元1700年),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时修建,最近于公元1983年重修祠墓,祖祠寅山申向,为金蟹游江形,每年逢正月十九日在总祠祭祖,正月二十日为始祖扫墓,永为定祀。

开七公公在客家刘氏族人中的知名度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开七公”,尊他为客家刘氏开七派之近代肇基始祖,客属刘氏由闽入粤的开基始祖。刘开七之后因其子刘广传传下十四子八十六孙,人丁繁盛,故明清以后刘开七的裔孙,纷纷向内地及海外迁移扩张,到今天,这个支系的成员已广泛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港澳等地和南洋、欧美等世界各国,创建业绩,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宠大,最具开拓精神的宗族。据兴宁《刘氏族谱》载,唐僖宗乾符年间,刘永裔孙翰林学士、观察使刘天锡弃官奉父刘祥避乱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之石壁洞,此后发展成为汀闽望族,号为东派。刘祥兄刘翱,官知建州,因居家,谱称西派。刘祥为刘氏入汀州始祖。宋嘉定(1208年)之后,刘氏东派后裔又自宁化经上杭徙广东梅州兴宁、平远,子孙传衍分支。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为由闽入粤始祖,子孙遂居于兴宁,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裔衍播赣、闽、粤、湘、桂、滇、贵、川、台等各省州县。清代起,刘氏后裔播迁深圳、香港及海外。刘姓既是全国大姓,也是客家大姓。

客家刘氏的渊源

  在中山刘氏众多支派中,以刘备94世次子刘永95世一支最为兴旺。蜀汉亡后,刘永徙居洛阳。五

胡乱华,刘永子孙也纷纷南迁。 刘永14世孙刘虬曾住今河南南阳、湖北江陵;刘永24世孙

刘贿,在唐懿宗时官任朝散大夫,由洛阳迁江南,又迁今浙江金华。

  唐末僖宗乾符年间,刘祥(刘永25世孙)为避黄巢之乱,与兄刘祺、弟刘禋,南下避乱,

兄弟三人失散。刘祺避居大梁河东,官知建州,其裔创潮安东津、普宁桂花篮派系,分居

潮、普、揭等地(谱称西派)。刘禋迁居安城(今江西吉安)。刘祥避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

洞(今三明市宁化县),为刘氏入闽始祖(又称唐中代始祖,谱称东派);生四子:天锡、天

瑞、天明、天诚。天锡于唐懿宗时登进士第,官至观察使,罢官后随父避居宁化石壁。刘祥

的孙子刘沐,钦点状元,博学多才,在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主持撰修客家刘氏的第一部族

谱。

刘祥四世孙刘龙图,登后周翰林学士;五世孙刘任,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任河南转运

使;七世孙刘参常,任官河南怀庆府尹,创建客家刘氏的第一座家庙---汀州刘氏家庙,以祭

祀始祖刘祥;九世孙刘月清(其父刘德洪官授北宋大司马),任江南制置使;十二孙世(春田)刘诏,南宋高宗时,官虔州判官,敕赐紫金光禄大夫;十三世孙刘贵盛,官授浙江金华府伊;十四世孙刘龙,官授湖广承宣使,升河南宣抚使,任后返籍居宁化石壁。刘龙生九子:名开一至开九。

  刘开七,字必高,号三郎,宋元之际人,原籍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官任潮州总镇,时率

兵往兴宁岗背平乱,卒于营,墓葬在嘉应州兴宁县北厢岗背高车头黄蜂嶂下行山象形巽山乾

向。因任职于粤,所以从福建宁化迁居广东潮州、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等处立业,故被尊

为客家刘氏之近代肇基始祖。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建刘氏大宗祠一座,堂号“爱敬堂”,定于

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夜祭祠,二十日扫墓,永为定祀。

  刘开七的儿子刘广传,字清淑,生于元初,27岁登进士,任江西省赣州府瑞金县令。在

任期间,勤政爱民,筑城建学,平洞寇,政绩卓著,被加任终奉郎的官衔。墓葬于江西瑞金

县金鸡沥三角塘背龙形眼睛穴。刘龙(广传的爷爷)因儿子刘开七葬于兴宁,遂令部分子孙到

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及程乡开基立业。广传生14子,86孙,360个曾孙,分布江南各地

居住。因裔孙居住各地,曾作了律诗一首,以嘱十四子之符节以便认祖归宗:骏马骑行各出

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及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

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刘广传与马氏的第四个子刘巨海字良任云南转运使、刺史。

1、江苏徐州铜山刘氏:梅、玺、泰、山、守、德、传、正、文、光、振、西、继、世、宏、昌。

2、陕西安康刘氏:金祥治(志)家邦,定国显名扬。

3、辽宁北镇满族刘氏: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4、江苏兴化市安丰镇刘邹村刘氏:步忠堂学新,德厚传桂芳,龙政万年树,则守焕金银。

5、睢宁王集林庙刘氏: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扩展资料:

刘姓人口分布:

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西北、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21%;

在青海以东、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42%—7%,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86%;

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大部、台湾、广东中部、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东部、新疆西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14%—42%,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5%;在其他地区,刘姓分布频率不足14%,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

-刘姓

-刘氏家谱  

清朝刘墉刘罗锅有家谱的,永字和子字辈是刘墉的第3代,其他别的地方也有他的后代。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扩展资料

刘墉的故居在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西头129号,现已部分成为私人住房,单从外观上看还保留着当年的豪华气派。其街南墙上曾有一横石,上刻“刘石庵先生故居”。石庵是刘墉的号,但这块横石现已不存在。

据清朝末年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述:“刘文清公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即刘家府邸位于礼士胡同西边最头处,占地面积比较大,南北院落均是。而根据清朝礼亲王昭梿所著《啸亭杂录》记述,清朝原规定内城为八旗辖区,汉官住在外城。

但皇帝会特批一些受宠信的官员在内城居住,并赏赐宅院,称为“赐第”。刘统勋、刘墉父子的住宅就是典型“赐第”。 

参考资料:-刘墉

刘开七在客家刘氏族人中的知名度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开七公”,尊他为客家刘氏开七派之近代肇基始祖,客属刘氏由闽入粤的开基始祖。刘开七之后因其子刘广传传下十四子八十六孙,人丁繁盛,故明清以后刘开七的裔孙,纷纷向内地及海外迁移扩张,到今天,这个支系的成员已广泛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港澳等地和南洋、欧美等世界各国,创建业绩,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宠大,最具开拓精神的宗族。

据兴宁《刘氏族谱》载,唐僖宗乾符年间,刘永裔孙翰林学士、观察使刘天锡弃官奉父刘祥避乱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之石壁洞,此后发展成为汀闽望族,号为东派。刘祥兄刘翱,官知建州,因居家,谱称西派。刘祥为刘氏入汀州始祖。

宋嘉定(1208年)之后,刘氏东派后裔又自宁化经上杭徙广东兴宁、平远,子孙传衍分支。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为由闽入粤始祖,子孙遂居于兴宁,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裔衍播赣、闽、粤、湘、桂、滇、贵、川、台等各省州县。清代起,刘氏后裔播迁深圳、香港及海外。刘姓既是全国大姓,也是客家大姓。

刘开七的儿子刘广传,名弁,字清淑,生於南宋嘉定年间,端平二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一说赣州太守),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筑城建学,平洞寇,政绩卓著,被加任终奉郎的官衔。

广传公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卒于京职。墓葬于江西瑞金县金鸡沥三角塘背龙形眼睛穴。刘龙(刘广传的祖父)因儿子刘开七葬于兴宁,遂令部分子孙到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及程乡开基立业。

刘广传娶妻马氏、杨氏,生十四大房:长房巨源、二房巨湶、三房巨汌、四房巨渊、五房巨海、六房巨浪、七房巨波、八房巨涟、九房巨江、十房巨淮、十一房巨河、十二房巨汉、十三房巨浩、十四房巨深(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儿")。

祖妣原合葬于江西瑞金三角塘,龙形眼睛穴。

后经兴宁、五华、梅县、龙川等县子孙商议将马氏金骸移葬於龙川潭文约乾头村田垅里虾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 12月重修马夫人墓举行隆重的竣工庆典仪式,议定每年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

裔孙为纪念广传公,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刘氏总祠背后,建一座广传公纪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并祭拜。广传公生十四子(马氏生九子,杨氏生五子),即十四大房。此代人丁兴旺,支派益繁。

三县令、五道府、二大夫、一提学、一都运、一按察、一九门大都督:

广传长子刘巨源,官授江西南康知府,山东济南中宪大夫,追赠参三郎,生子八。

广传次子刘巨湶,官授湖南宝庆府府尹,享寿八十二岁。生子八 。

广传三子刘巨汌,官授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令,生子二。

广传四子刘巨渊,官授宁波府副总府,生子八。

广传五子刘巨海,官授云南都转运使、刺史。生子九。

广传六子刘巨浪,登进士第,官授云南云阳县。生子七。

广传七子刘巨波,官授浙江衢州府判官,左堂,四川学政,享年八十四岁。生子四。

广传八子刘巨涟,官授山东泰安、安徽安庆府尹。享年九十五岁。生子八。

广传九子刘巨江,官授广西太平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封为三海关大将军。享年九十八岁,生子七。

广传十子刘巨淮,官授湖南安庆府知府、浙江宁波府尹,后调任河南府。享年七十岁,生子五。

广传十一子刘巨河,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学士,官授湖南安庆府尹、山西提学使,后调任河南归德府尹、山西代州府道,享年九十三岁。生子六。

广传十二子刘巨汉,官授司马,赠中宪大夫,享年八十四岁。生子四。

广传十三子刘巨浩,官授贵州省提督刑按察使。生子五。

广传十四子刘巨深,军功起家,累官至提领锦衣亲军指挥使司、京师九门提督,即京都指挥使、京府大提督,享年八十岁。生子二。

由上可知,开七公的十四个孙个个显贵,无一白生。[1]

八十三曾孙编辑

长房巨源长子大万,官授福建长汀州府尹。生子四。

长房巨源二子福二郎,官授千总。生子三。

长房巨源三子俊三郎,生子五。

长房巨源四子宗远,生子三。

长房巨源五子明远,生子四。

长房巨源六子仲六郎,生子未详,迁惠东、惠州西门外、博罗、紫金及黄河流域。

长房巨源七子暂九郎,生子二。

长房巨源八子三十三郎,迁居河源、潮安及湖南等地,生子未详。 二房巨湶长子元浩,生子六。

二房巨湶次子乾正,生子六。

二房巨湶三子法缘,生子六。

二房巨湶四子千四郎,生子五。

二房巨湶五子万五郎,生子四。

二房巨湶六子满江,生子五。

二房巨湶七子法宣,明代处士。生子五。

二房巨湶八子念九郎,生四子。

三房巨汌长子致中,生子四。

三房巨汌次子致和,官授循州知县。生子三。

四房巨渊长子滤,官授宁波府副总府。生子六。

四房巨渊次子致明,生子五。

四房巨渊三子清,生子七。

四房巨渊四子致高,官授琼州府儒学正堂。生子一。

四房巨渊五子澄,生子二。

四房巨渊六子致祥,生子三。

四房巨渊七子沧,官授翰林院调任于陕西提督学院。子未详。

四房巨渊八子深,后裔分居南雄、始兴、普宁、海丰等地。

五房巨海长子贵初,官授山西太原府尹,生子四。

五房巨海次子贵宁,官授云南省元江州新平县令。后裔分居长乐七都、曲江黄渡湖、增城石车白石、乐昌宝昌、仁化、海丰、云浮、潮安等地。

五房巨海三子贵宗,生子二。后裔分居南江头东堡、新会、长乐、河源、南海、清远岗头、中山、大埔等地。

五房巨海四子贵祖,官授云南镇源州知府。后裔分居长乐、龙川、从化、番禺、东莞、增城等地。四品

五房巨海五子贵科,后裔分居清远、连山、阳山、长乐、雷州、博罗、阳江、陆丰、番禺、肇庆、海丰等地。

五房巨海六子贵魁,官授广西桂林府总镇。后裔分居东莞常平、顺德等地。

五房巨海七子贵林,后裔分居东莞、肇庆、阳江、龙川等地。

五房巨海八子贵诚,生子二。

五房巨海九子贵祥,生一子。

六房巨浪长子高千,生子二。

六房巨浪次子成宗,生子一。

六房巨浪三子铁三郎,后裔分居五华、龙川、曲江、河源、四川保宁等地。

六房巨浪四子六十六郎,生子二。

六房巨浪五子仕七郎,官授江西定南县正堂。生子三。

六房巨浪六子仕八郎,生子一。

六房巨浪七子仕九郎,生子二。

七房巨波长子登科,官授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令。生子二。

七房巨波次子登榜,官授江西会昌龙泉(今遂州)知县。生子七。

七房巨波三子登国,进士,官授四川重庆知府,荣禄大夫。生子二。

七房巨波四子登堂,生子一。

八房巨涟长子君琳,后裔分居兴宁、海丰、陆丰、丰顺、五华、曲江、四川、江西等地。

八房巨涟次子君玹,生子二。

八房巨涟三子君智,封帅队将军驰马游庄,官授镇国大将军。生子一。

八房巨涟四子君达,生子五。

八房巨涟五子十三郎,生子一。

八房巨涟六子君淑,生子一。

八房巨涟七子八十四郎,生子一。

八房巨涟八子九十九郎,官授兴宁县儒学正堂。生五子。

九房巨江长子城清,后裔分支七,分居和平、长乐、进贤、兴国、长宁(今寻乌)、赣州、大余、万载等地。

九房巨江次子城河,生子二。

九房巨江三子城海,生子一。

九房巨江四子城沆,官授廉州儒学正堂。立基于廉江。

九房巨江五子城汉,生子四。

九房巨江六子城涌,生子五。

九房巨江七子城池,官授河南怀庆府副总。生子四。

十房巨淮长子万渊,生子四。

十房巨淮次子万习,官授山西提督学政。生子一。

十房巨淮三子万忠,官授高州府茂名县儒学。后裔分居新义、广宁、江西遂川、兴国等地。

十房巨淮四子万宗,后裔分居电白、化州、江西石城等地。

十房巨淮五子万江,官授琼州府文昌县城守营。生子三。

十一房巨河长子时泰,官授朝内大司马。生子二。

十一房巨河次子时际,官授南京承宣使,布政司。生子三。

十一房巨河三子时通,进士及第,官授朝阳县令。生二子。后裔分居广东信宜等地[6] 。

十一房巨河四子时贵,进士及第,官授永昌府尹。后升兵部员外郎。生子二。

十一房巨河五子时吉,官授潮阳指挥使。生子三。

十一房巨河六子时祥,官授江西广信副总、知府事陆兵部员外,后裔分居龙南、定南、宜春、丰宜、平远等地。

十二房巨汉长子念一郎,官授肇庆、武昌府尹,生子三。

十二房巨汉次子刘念二郎,生子二。

十二房巨汉三子念三郎,官授肇庆府阳春县令。生子三。

十二房巨汉四子念四郎,官授肇庆府阳春知县,生子二。

十三房巨浩长子清,后裔分居吉安、兴国、安福 、梧城、蕉岭、梅县等地。

十三房巨浩次子昌,钦点翰林院大学士。生子二。

十三房巨浩三子利,官授云南都司转运使。生子一。

十三房巨浩四子衍,官授广西平乐知府。生子未详。

十三房五子潜,官授郁林(今贵县)知府。后裔分居兴国等地。

十四房长子汤,官授天津卫总兵、陲三边总制。生子二。

十四房次子浪,官授朝内一品荣封三代。生子一。

83个曾孙中37个显贵,最高者一品官衔。

(曾孙辈中,惟二房无贵)。[1]

裔孙名人编辑

刘开七公的历代嗣孙遵照祖训,四海为家,后裔遍布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精英名人辈出,因此刘氏开七公派有“历朝科甲,累世公卿”的赞誉,历代嗣孙发奋图强,勇挑重担。在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的时候,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是开七公的优秀子孙,他们无愧于列祖列宗!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星光灿烂。现略举开七公部分嫡系裔孙名人如下:

刘统勋

刘统勋(1699一1773年)开七公第十五世孙,清朝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纯。雍正二年进士,授官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多次奉命察看黄河。运河河工。为《四库全书》正总裁,四任会试正考官。卒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碑传集))卷二七。

刘 墉

刘 墉(1720一1805年)开七公第十六世孙,清朝山东诸域人,字崇如,号石庵。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进士。授官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内阁文华殿大学士,三迁史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书法专用重墨自成一家,名满天下。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公元1783年)开七公第十六世孙文华殿大学士刘墉撰修《刘氏集注重修族谱))该谱载一九九七年兴宁刘氏族谱(总谱内)。曾总理山东青州府诸城县建刘氏大宗祠一座。[7]

刘永福

刘永福(1837一1917年)号建业,字渊亭,又名义。开七公二十世孙。广传公第六子巨浪公之后裔。广西搏白县东平镇富新村人。黑旗军统领,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一八七四年越王授八品百户衔晋升保胜防御使。一八七三年法帝侵南越后,妄图并吞北越侵我中华,局势危急。刘将军应越王之请,率部援越抗法,保卫边疆,首战河内告捷,斩杀法酋安邺,覆其全军。越王授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统辖山西、兴化、宣光三省。一八八四年清廷对法宣战,刘部受清廷改编,一八八五年刘将军亲率黑旗军继续抵御法军进攻,连续取得左旭、临洮、南关大捷,屡建战功。清廷授刘永福升建威将军(正一品武阶)记名简放提督,三代一品封典。一八八六年后,清特授刘永福为闽粤南澳镇总兵,镇守南疆。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侵占澎湖,围攻台北,台湾形势危急,钦授刘永福帮办台湾防务,钦赐“帮办台湾防务闽粤南澳镇总兵关防”,御赐“福”字匾。一九一一年春,刘将军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出任广东民团总长统辖十余万军民,为维护社会秩序巩固革命政权献力。告老还乡后,一九一五年袁世凯与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约》,刘将军义愤填膺,通电反对,请缨征战,暮年仍满腔热忱。刘永福清末任广州镇抚和碣石总兵。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民团总长。对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刘永福将军一生为国为民,清正廉明,赤胆忠心,英勇善战。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和维护民族尊严建立了不朽功勋,威扬中外,是伟大的爱国爱民反帝将领,卓越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堪称世人典范。

刘国轩

刘国轩字观光,天津总兵, 授顺清侯。追赠太子少保,收复台湾中的重要人物。明崇祯二年(1629年),生于长汀四都西口菜坑。1661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刘国轩身先士卒,与都督马信等亲率弓箭手击退荷兰军队的反扑,为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1683年闰六月,郑克塽请降。1684年三月初六日,刘国轩被清政府任命为天津总兵。四月初二日,刘国轩辞京赴任,康熙予以特别嘉赏。十二月十三日,刘国轩授伯衔。1685年二月二十八日,康熙再命赐刘国轩京城宅第。刘国轩在天津任上,为官清正,不爱钱,大力兴修水利,推广水稻种植方法。1694年,刘国轩逝世于任上,终年六十五岁。十一月初二日(辛丑),清政府追赠刘国轩为太子少保,赐葬顺天府苏家口。

刘光弟

刘光弟(1859~1898-9-28)戊戌六君子之一。字裴村,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行走。四川省富顺县赵化镇人。家贫力学,1880年中秀才,赴成都锦江书院深造,次年补廪膳生。在锦江书院时务实求有用之学。1882年,四川乡试中式举人,次年殿试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出身,授刑部候补主事。1894年作《甲子条陈》,提出4条政见,因堂官不肯代奏而愤懑。1898年2月与杨锐等创办蜀学会,讲求时务之学,4月并列名“保国会”。4月23日,光绪宣布变法,光第参预新政,9月24日慈禧发动政变,光第被捕,于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日)壮烈殉难。

刘福姚

刘福姚清代状元。原名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一号守勤。广西桂林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五年(1889)任内阁中书,十八年(1892)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广西最后一名状元。由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讲、贵州乡试正考官、广东乡试副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河南乡试副主考官、翰林院秘书郎兼学部图书局总务总校。

刘绎

刘绎(公元一七九七年至一八七八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生于清仁宗嘉庆二年,卒于德宗光绪四年,年八十二岁。道光十五年(公元一八三五年)一甲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直南书房。十七年,提督山东学政。事竣,温旨询问家世,命侍父母居直庐。寻以亲老乞归里。性至孝,主讲鹭洲书院,去家百余里,每月必一归省。咸丰初,廷臣交荐,诏入京,父巳殁,召对,仍以母老陈情归。太平军陷郡邑,奉母避山中。朝命加三品衔,督办江西团练,不辞劳瘁,多所保全。旋丁母忧归。终制,召入京,年七十,以老疾辞。后终于家。绎与祁寯藻(1793~1866)相契,工诗文,著有《存吾春斋文钞》十二卷,诗钞十三卷,《崇正黜邪论》一卷,均《清史列传》传于世。

刘名载

刘名载(1769~1839年),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紫金县城北门内花园刘人。明、清《永安县志》、《广东通志》和《惠州府志》均有传。刘名载自幼聪颍,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式举人,次年嘉庆元年联捷进士,殿试三甲第九名。钦点吏部稽勋司主政,吏部主事,历任山东曹州、武定、济南等府知府,河南道监察御史、署督粮道、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兼署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河道总督,官至正二品。刘名载在任寿终,运丧回籍,葬于义容华星村,诰封一品光禄大夫。刘名载清正廉明,总督黄淮河道事务时,民称“刘青天”。

刘大力

刘大力字梁载,号裕斋,谥开邑公,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年),科中式第五名武进士,钦赐都间府衔.身长八尺,勇力过人,性刚正仁孝,好学不仕,乐善好施,时直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公元1786年),歉米腾贵,裕斋出私积与妻亲操斗斛计口济民,乡中老病孤弱赖以全活者不下数百人,并不自为德,子孙三代进痒生者十三人,国学生十九人,书香不断.所遗举重石凳约三百斤,铁大刀四支,长可丈许,重者两百多斤,轻者九十余,乃平日练武所用也.刘大力是石井老大楼(庆阳楼)的开基祖,后裔分布天下.

刘 湘

刘 湘字仲甫,原籍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人,系广传公长子巨源公的后裔。初入四川武备学堂,旋任团长、师长,北伐后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军长,陆军一级上将、抗战期间任四川省省长和川军总司令,抗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病逝于汉口前线,在成都举行公祭时,当时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等人发去唁电,沉痛悼念这位名震川中的抗日名将。

刘文辉

刘文辉字子乾,原籍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人,系广传公长巨源公后裔。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团长、旅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期间任川、康边防督办、西康省主席。1949年12月9日发起起义通电。他的起义对解放大西南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个光明磊落的起义将领。刘文辉起义后,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林业部部长,为国为民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光夏

刘光夏(1904一1930)别名质文。培基,国君。系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广东兴宁水口镇人,刘光夏是土地革命时期兴宁农民武装的主要组织者和***,又是东江革命根据地有影响的军事领导成员之一,曾任广东工农革命军十二团、红五十团团、中共兴宁县委书记、东江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五兴梅丰埔”五县暴动委员会委员。刘光夏亲自创建的广东工农革命第十二团、东江红军五十团,转战五、兴、龙、梅、丰、埔、平、寻广阔山地。他的英名使人民欢欣鼓舞,敌人闻风丧胆。

刘子超

刘子超家名琼飘,又名起亚、苏华,是梅州兴宁新圩镇人,系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1906年生,1926年参加革命。读书时积极参加兴宁一中学生运动,主持成立鲤湖农会。曾与肖尚荣等同志活动于兴宁水口、新圩等地。后改名苏华辗转上海等地活动,曾任山东陵川游击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部长及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1941年12月11日牺牲于战斗中,时年36岁。葬在山东蒙阴县垛庄孟良崮烈士陵园。是解放军著名抗日将领,抗战五周年纪念时朱德总司令在文章中提到了刘子超(苏华)。

望采纳

刘姓家谱辈分如下:

1 福建南安刘氏:中间派语:初春之登天,云乃生甘霖;有霜无霜,时乃长苗;子若孙兮,勿忘乃所宗。

2 福建塔惠刘氏:字派:发强照启,积德福开,建基立业,维新乃良。

3 福建草厚刘氏:字派:文政孟、朝、永、思、承、德、恩、开、基、业。

4 福建龙塘刘氏:字派:基业宏开,文章华国,诗礼传家,道德在心、本。

5 福建上邦刘氏:字派:云山秀发,笔简传家,忠厚传世,谨愿敦行。

6 福建新化刘氏:派语:乾显荣华,坤赛风云,钦文盛德,新民宁国。

7 福建六合刘氏:派语:骏惠禧恭,敦俭朴实,中和雍穆,班联甲第。

8 福建彭城刘氏:字派:安德学盛,以吉登庸,廷试上元甲第,爵位追踪至小尧。

9 福建彭城刘氏:字派:加大启应,仁义理智,忠和孝顺,技艺光荣。

10 福建安溪刘氏:字派:美应景德承,国泰克家,宏文光大。

11 福建安溪刘氏:字派:显应景德成,绍祖敦孝友,国泰定家和。

12 福建安溪刘氏:字派:应尚思修世,登高腾茂庭,国安文学敬,经营展华才。

13 福建安溪刘氏:字派:庆华时思达,志欲光桃源;克念作圣德,力学振家声。

14 福建安溪刘氏:字派:高山景行永福百忍绥五房垂式历叐谷建兴全发达慎海星锐文豪”。

15 福建安溪刘氏:字辈:“永思文添起俊立子志伟伦福生欲树成材旵祖训”。

16 福建安溪刘氏:字派:慎远衍泰(台)晋有志尚广崇尚敦本立家相万方。

17 福建安溪刘氏:字派:守法晋宝志国太兴隆启家声克绳祖武”。

18 福建安溪刘氏:字派:光音天尚行龙兴基立登科甲维宽积贤德”。

19 福建安溪刘氏:字派:毅恭正坤策敦武立志光大载刻垂昭宪庆发承平”。

20 刘姓一支字辈:“维文永兴学,德成有功勤”。

21 山东蒙阴刘氏:“廷聚文学昌”。

22 山东日照东港区香河街道薄板台村刘氏:“维文永兴学,德成有功勤;金延承瑞志,玉绪庆荣春”。

23 山东日照两合村刘氏:“维文永兴学,德成有功勤;金延承瑞志玉,绪庆荣春”。

24 山东日照莒县刘氏:“维文永兴学德成有功勤;金延承瑞志玉,绪庆荣春”。

25 山东安丘景芝镇东营村刘氏:“维文永兴学德(祖)成有功勤(父) ;金(可)延(春)承(绪)瑞(万)志玉(叶落归根) 。

26、27、山东安丘饮马镇东逄村·逄马路村·城后网格庄·季戈庄·城后官庄·逄马五村(河西):维文永兴 学德祖成有功勤;金延承瑞 志玉崇尚孔孟道(斜线号后的字免)第68个辈分。

刘邦到刘开七的家谱

刘开七,汉族,汉高祖刘邦66世孙。汀州府宁化(今三明市宁化)人,南宋潮州都统制,他镇守粤东,保境息民,屡建奇功, 因任职于广东,携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