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黄氏的起源,什么古代黄国被楚国灭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收藏

什么黄氏的起源,什么古代黄国被楚国灭,第1张

黄姓来源(1)出自嬴姓。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省湟川西部,后被楚国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仍以原国名“黄”为氏。(2)古代南方蛮族姓氏。《新唐书》载:邕[yong]管蛮有黄姓。

排名: 8

姓: 黄

由来: 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他的后代分为14个姓,其中的黄姓是他的后裔在商末周初时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后黄国被楚国灭后,其国人皆以黄为姓氏。黄姓的另一支起源是远古时从河南黄水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其所建的黄国,于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姓人氏,有的北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迁至今湖北境内。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名黄歇)被封于江苏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在江苏定居。自战国后期以来,湖北武汉一带一直是黄姓繁衍的中心。汉代以后,由于做官等原因,黄姓逐渐向大江南北迁徙,尤其是在宋代,黄姓得到广泛的播迁,发展到全国各地。 黄姓人才辈出,历代都涌现出一些颇有建树的人物。如秦朝末年的黄石公;西汉丞相黄霸;东汉神童黄香;三国时有名将黄忠,黄盖;唐代最著名的人物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他于875年起义,881年攻克洛阳,继又于当年年底进入长安,做上了皇帝,国号大齐,但由于没有根据地,起义很快便被镇压,黄巢自杀;五代有画家黄筌、黄居 ;北宋有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南宋末有思想家黄震;宋元之际有音韵训诂学家黄公绍;元代有女纺织技术家黄道婆和书法家、音乐家、画家黄公望;明代,农民起义领袖黄萧养,女文学家黄娥;明清之际有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为三大儒之一;清代有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围棋国手黄龙士,篆刻家、书画家黄易,诗人黄景仁;近现代有作家黄人,革命家黄兴等等。黄姓为我国第八大姓,在南方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黄姓字辈

派语 (字辈、字派):

黄姓字派一般为四言、五言、七言一句,每一字派又分别由四句、八句或多句组成以清同治十二年湖北“慎明堂”第三次续修《黄氏宗谱》字派为:

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湖南醴陵丁家坊黄氏四修族谱字派为:

良庆诒谋远,谟猷一本传,发祥徵孝友,积善启英贤,锦绪宜增美,芳声永绍先,恢宏昭世德,国士克长绵后又续派语为:立志光庭训,信心金石坚,山川钟毓秀,日月复周全,慎修垂典范,敬业守清廉,兰桂馨香继,诗书福禄延

湖南常德市回族黄氏字派为:

隆德从景,朝廷友绍,门民之自,世家文盛,

修善纯仁,贤为国瑞,有道方享,树高声远,

本固枝荣,先泽孔长,万代永典

江西龙山黄氏宗谱字派为:

基业恢广,嗣续延绵,顶理永盛,礼全资顺,荣华富贵,金玉满堂,贤良方正,

智仁信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宽裕温柔,发强刚毅,博厚高明,悠久远定,

继往开来,奕叶衍庆

湖南靖州渠阳黄氏字派为:

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昌传汉保进

后又续百字派语为:

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

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

善欲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

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

西代通侯贵,千秋且叶光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

浙江陡亹黄氏字派为:

积善允征祥百世,应怀祖泽;立心思济同一源,共振家声

277/2363 永兴清江黄氏族谱 黄凌皋 1870年清同治9年

277/3117 湖北鄂城狮山黄氏宗谱 黄良海 1992年观德堂

277/1901 万载潭溪黄氏族谱 1942年江夏堂

277/1902 万载潭溪黄氏族谱 黄泽春 1917年江夏堂

277/2221 耒阳黄氏族谱 黄重翰 1905年清光绪31年

277/2928 湘西北黄氏族谱石门分卷 黄太阶 2006年江夏堂

277/2663 汉寿黄氏九修族谱 黄生述 1996年江夏堂

277/1177 汉寿黄氏六修族谱 黄训典 1947年民国36年

277/1096 汉寿黄氏五修族谱 黄经声 1918年民国7年

277/1154 常德益阳黄氏族谱 黄纯宣 1946年民国35年

277/1097 安化黄氏五修支谱 1933年民国22年

277/3024 衡山黄氏六修世谱 黄道宽 2006年裕后堂

277/2482 衡山平田黄氏七修族谱 黄普正 2004年江夏堂

277/2494 衡山长碧黄周氏八修族谱 黄周敏 1923年和义堂

277/3245 安化柳林黄氏族谱 民国

277/1397 新化黄氏四修族谱 1931年民国20年

277/2331 邵阳涟河黄氏四修族谱 黄坤瀛 1938年无双堂

277/2556 邵阳马园黄氏三修族谱 黄荣田 1936年双江堂

277/2880 宝庆黄氏世谱 黄修钰 1920年孝友堂

277/3081 邵阳宝庆黄氏世谱三修 黄宪富 1920年孝友堂

277/2424 楚邵墨溪黄氏族谱 1899年清光绪25年

277/3347 邵阳黄氏四续族谱 1928年敦宗堂

277/3346 邵阳黄氏三修族谱 1898年清光绪24年

277/3362 邵阳黄氏重修族谱 黄文位 1863年清同治2年

277/2968 邵阳黄氏三续族谱 黄泽春 1920年无双堂

277/2314 邵阳查林黄氏四修族谱 1940年无双堂

277/1938 邵陵六亭岭黄氏四修族谱 黄明宗 1914年道学堂

277/1088 沅江黄氏五修族谱 黄宏阜 1947年江夏堂

277/3089 益阳黄氏四修族谱 黄镇邦 1930年续香堂

277/1087 沅江黄氏四修族谱 黄合源 1914年民国3年

277/1086 沅江黄氏四修族谱 黄合源 1914年民国3年

277/1085 沅江黄氏四修族谱 黄合源 1914年民国3年

277/2589 益阳枯杉黄氏六修族谱 黄贤复 1931年

277/2937 资阳枯杉黄氏七修族谱 黄宴良 1949年桂华

277/1926 湘阴龙潭黄氏宗谱 黄正清 2002年江夏堂

277/986 湘阴东江黄氏四修世谱 黄昌燮 1948年民国37年

277/2580 攸县田星黄氏六修族谱 黄善庆 1932年爱敬堂

277/1360 醴陵丁家坊黄氏四修族谱 黄声谋 1996年

277/3237 醴陵丁家坊黄氏续修族谱 黄明华 1877年光绪3年永源堂

277/2460 醴北枫林黄氏四修族谱 黄振元 2000年敦本堂

277/1300 涟源黄氏五修家志 黄百岳 1991年永思堂

277/1746 湘潭中湘黄氏四修族谱 1866年清同治5年敦睦堂

277/1652 湘潭桥头黄氏四修支谱 黄光炤 1912年源本堂

277/2190 双峰石门黄氏四修族谱 黄忠国 2003年思孝堂

277/3155 湘乡小江黄氏三修世谱 黄立三 1996年无双堂

277/642 湘乡石门黄氏续修族谱 黄裕亭 1861年清咸丰11年第一堂

277/1602 湘乡筻口黄氏四修族谱 黄家鹏 1947年敦本堂

277/641 湘乡黄氏南坡公房三修宗谱 黄楷盛 1866年清同治5年永思堂

277/640 湘乡黄氏六修族谱 黄大得 1849年清道光29年晋福堂

277/639 湘乡街埠头黄氏燕霄房支谱 1919年民国8年玉峰堂

277/638 湘乡黄氏四修族谱 黄遇恩 1913年民国2年毕仰堂

277/1499 湘乡大塘黄氏章台十修房谱 黄超海 1999年芝生堂

277/343 宁乡泉塘黄氏八修族谱 1928年民国17年泉源堂

277/3065 浏阳黄氏六修族谱 1946年继述堂

277/3207 浏阳黄氏六修族谱 黄纪浪 1995年江夏堂

277/1957 浏阳黄氏宗谱 黄盛萃 1902年清光绪28年江夏堂

277/1877 浏阳黄氏族谱 黄有陛 1863年清同治3年江夏堂

277/1871 浏阳洞溪黄氏联宗祠五修族谱 黄锡初 1945年江夏堂

277/2396 浏西枨市黄氏 黄道清 1947年家声堂

277/181 浏西黄氏三修族谱 黄坤震 1894年清光绪20年江夏堂

277/2475 浏阳官桥黄氏四修族谱 黄良干 1934年江夏堂

277/3205 善化黄氏荣德堂世谱 黄茂群 2005年

277/1721 长沙善化黄氏源流 黄源忠 2001年

277/1852 长沙黄氏支谱 1910年清宣统3年江夏堂

277/3004 长沙河头黄氏四修族谱 黄运携 1921年

277/99 湖南黄氏祠馆纪略 清

277/98 长沙黄氏族谱 黄家粹 1888年清光绪14年江夏堂

277/97 长沙黄氏支谱 黄运贤 1831年清道光11年江夏堂

277/96 长沙黄氏三修支谱 黄遵型 1922年民国11年

277/95 长沙湘东黄氏二修族谱 黄起腾 1913年民国2年

277/94 长沙春华山黄氏族谱 黄庆达 1933年民国22年

277/93 长沙经铿黄氏伯宣公支谱 黄寿鹏 1929年民国18年华阳堂

277/92 湖南氏族源流 民国36-38年

1、箭楼一支黄氏家谱字派……祖、德、前、功、大,光、宗、镇、福、庭,应、元、昌、载、日,治、世、起、文、明,于、以、端、其、本,钧、瞻、懋、笃、敦,郎、官、忠、义、重,统、绪、国、家、同、杞、梓、兴、鸿、业,衡、湘、显,骏、勋。……

  2、东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昭、穆、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慎、行、修、身,忠、信、为、主,承、先、启、后,孝、友、当、遵。……

  3、诏安秀篆坝里炽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元、钦、万、国、定、封、强,亿、庶、超、郡、奕、世、昌,重、义、兴、仁、崇、政、教,荣、华、富、贵、耀、宗、坊,昭、明、日、月、乾、坤、春,珠、玉、田、财、大、发、芳,为、官、拜、相、朝,天、子、金、榜、标、名、永、代、扬。……

  4、明初黄子澄后裔入川辈字……玉、长、儒、泽、世,多、学、宗、有、光,道、崇、尚、守、政,兴、民、可、安、良,家、广、仁、必、重,廷、治、姚、应、祥,维、先、常、云、显。……

  5、江西吉安到贵州修文再到四川自贡一支黄氏家谱字派……卒、仕、登、天,荣、华、富、贵,世、锡、昌、明,一、经、大、沛,道、学、相、传,焕、文、庆、蔚,首、先、书、培,君、将、永、惠。……

  6、江夏义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兆(忠)、孝、允、若,业、纪、崇、伦,继、志、昭、本,天、佑、新、群,宪、令、功、举,荣、耀、华、英,同、辉、先、烈,远、振、家、声。……

  7、江夏一支黄氏家谱字派……昌、忠、孝、允、若,业、纪、崇、伦;典、兆、孝、允、若,业、纪、崇、伦;植、忠、孝、允、若,业、纪、崇、伦,景、行、先、达、仰,慕、贤、哲、伦;兴、朝、治、理、茂,修、纪、立、伦;昌、吉、可、徽、诗,礼、克、继、善;明、昌、毓、风、文,发、祥、支、友、本;道、讲、德、必、友,仁、世、文、章;正、宗、秉、国、钧,谨、言、超、齐、家;明、久、道、化、城,诗、书、联、甲。……

  8、贵州省毕节地区以及六盘水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肇、元、显、系、崇,应、思、正、道、中,克、家、承、祖、泽,辅、国、述、宗、功。……

  9、贵州毕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正、中、大、文、明,英、贤、定、嗣、生。传、家、唯、有、道,主、德、永、华、新。……

  10、湖北慎明堂一支黄氏家谱字派……源、远、流、长、世、绪、昌,本、深、枝、茂、振、纲、常,文、章、道、德、天、心、佑,继、述、从、先、永、庆、康。……

  11、湖南醴陵丁家坊一支黄氏家谱字派……良、庆、诒、谋、远,谟、猷、一、本、传,发、祥、徵、孝、友,积、善、启、英、贤,锦、绪、宜、增、美,芳、声、永、绍、先,恢、宏、昭、世、德,国、士、克、长、绵。立、志、光、庭、训,信、心、金、石、坚,山、川、钟、毓、秀,日、月、复、周、全,慎、修、垂、典、范,敬、业、守、清、廉,兰、桂、馨、香、继,诗、书、福、禄、延。……

  12、湖南常德回族一支黄氏家谱字派……隆、德、从、景,朝、廷、友、绍,门、民、之、自,世、家、文、盛,修、善、纯、仁,贤、为、国、瑞,有、道、方、享,树、高、声、远,本、固、枝、荣,先、泽、孔、长,万、代、永、典。……

  13、江西龙山一支黄氏家谱字派……基、业、恢、广,嗣、续、延、绵,顶、理、永、盛,礼、全、资、顺,荣、华、宝、贵,金、玉、满、堂,贤、良、方、正,智、仁、信、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宽、裕、温、柔,发、强、刚、毅,博、厚、高、明,悠、久、远、定,继、往、开、米,奕、叶、衍、庆。……

  14、湖南靖州渠阳一支黄氏家谱字派……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昌、传、汉、保、进。大、费、生、民、始,渊、源、少、昊、长。名、官、怀、德、远,佑、后、作、虞、良。受、命、垂、型、日,承、家、食、采、方。发、祥、同、子、姒,肇、锡、类、姬姜。善、欲、功、钦、衍,分、封、域、共、江。会、齐、交、自、正,在、楚、祚、弥、昌。国、仰、春、申、义,篇、成、博、士、章。中、山、闻、诏、语,东、观、启、书、藏。西、代、通、侯、贵,千、秋、且、叶、光。合、宗、文、书、续,先、业、炳、淮、阳。……

《山东文献集成》是山东省政府特批重大文化工程,二○○五年获准立项,二○○六年初正式启动,是一部大型影印古籍丛书,其宗旨是抢救保存山东文献,计划搜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山东先贤遗著稿本、钞本、稀见刻本一千种,影印出版。全书精装二百册,十六开本,每册八百页,分四辑陆续印行。每辑所收之书略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编排。第一辑五十册,收书一百七十九种,已于二○○六年十二月正式出版。经过二○○七年一年的辛勤工作,到二○○七年底,第二辑五十册的编纂出版工作已经完成。

《山东文献集成》第二辑,本着第一辑业已确定的宗旨,进一步扩大收集范围,共收入山东先贤遗著三百五十五种。其中稿本九十三种,钞本一百四十一种,刻本一百一十三种,旧排印本四种,石印本四种。经牟庭、纪昀、王芑孙、傅增湘、王献唐、栾调甫、路大荒、屈万里等名家批校题跋的本子有四十种,其中王献唐先生题跋的有十四种。

稿本较重要的有明淄川毕自严《白阳毕公自严遗迹》一卷、清诸城李慎《周易注解》八卷、清安丘王筠《礼记读存》一卷(王献唐跋)、《顾亭林年谱校录》一卷、清历城王维言《夏小正笺疏》一卷、清济宁许鸿磐《方舆丛录》十二册、清掖县侯登岸《掖乘》十六卷、清日照许瀚《拟史籍考校例》一卷、《许印林手稿》一卷、清章丘张笃行《杜诗七律》四卷、清黄县王守训《彩衣楼诗话》四卷等。

钞本值得重视的有清黄县姜其垓《周易古本集注》十二卷《续编》二卷(清钞本)、清潍县郭麐《潍言》四卷(民国二十二年秦玉章钞本,王献唐批注并跋)、清鱼台马星翼《国策补遗》不分卷(旧钞本,王献唐跋)、清祥符周亮工《全潍纪略》一卷(清钞本)、佚名《黄培文字狱案》一卷(清钞本)、清曲阜孔尚任《画林雁塔》不分卷(清初钞本)、明淄川毕自严《毕伯阳奏稿》一卷(明钞本)、明泰安萧大亨《北虏风俗》一卷《北虏世系》一卷(民国十三年江安傅氏藏园钞本,傅增湘校并跋)、清嘉善浦曰楷《莱阳竹枝词》一卷(清钞本)、清安丘王筠《周虢季子白盘释文》一卷(民国潍县丁锡田钞本)、清潍县陈介祺《宝簠斋集各家彜器释文》不分卷(民国黄县丁菊苏钞本)、清昌乐阎湘蕙《谚语类钞》四卷(民国二十六年山东省立图书馆钞本)、清淄川张笃庆《昆仑山房郢中集》三卷《昆仑山房诗集》十三卷(清钞本)等。

刻本值得注意的有清即墨黄守平《易象集解》十卷(清同治十三年即墨黄氏漱芳园刻本)、清济阳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十七卷(清乾隆八年济阳高廷枢刻本)、清滕县张耕《古韵发明》不分卷(清道光滕县张氏芸心堂刻本,仪徵阮元序)、清新城王兆弘等《新城王氏世谱》八卷(清乾隆二十五年新城王氏刻本)、清益都孙廷铨《颜山杂记》四卷(清康熙五年刻本)、明海宁查志隆《岱史》十八卷(明万历十五年戴相尧刻本)、清益都薛凤祚《历学会通》六十五卷(清康熙刻本)、唐临沂颜真卿《颜鲁公文集》十五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清嘉庆七年曲阜颜崇槼刻本)、明历城边贡《边华泉集》八卷《边华泉集稿》六卷(清康熙历城张刻本)、清海丰吴重憙辑《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十七种(清光绪二十七年刻本)、清栖霞郝懿行等《郝氏遗书》三十四种(清嘉庆至光绪年间郝氏刻本)等。

在第一辑相对集中收入日照许瀚、历城马国翰、诸城刘喜海、黄县王守训、单县时庸劢、聊城杨氏、曲阜颜氏、山左诗钞各系列文献之後,本辑则相对集中收入淄川毕自严、淄川张笃庆、益都赵执信、泰安赵国麟、新城王祖昌、历城李廷芳、安丘王筠、栖霞郝懿行、历下王维言、黄县丁菊苏、即墨黄氏、鱼台马氏、安丘曹氏的著作,以及明清青州诗钞、武定诗钞等系列文献。

王筠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本集收入他的《说文解字句读》三十卷(清归安沈锡胙批校本)、《说文释例》二十卷(家刻本)、《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家刻本)、《礼记读存》一卷(稿本)、《顾亭林年谱校录》一卷(稿本)、《周虢季子白盘释文》一卷(钞本)、《覆瓿社灯谜》一卷(稿本)、《清诒堂灯谜》一卷(稿本)、《菉友杂著四种》(家刻本)等十二种。这对全面研究王筠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其中《灯谜》稿本二种,在过去属游戏文字,今天看来,却颇觉难得,是民俗学的重要文献。

即墨黄氏明清以来科名不断,交游甚广,为山东地方望族。前辑已收入黄守平《黄氏家乘》二十卷(钞本),本辑收入黄守平《周易集解》十卷(家刻本)、黄垍《夕霏亭诗》二卷(钞本)、黄守平辑《黄氏诗钞》六卷(稿本)。其中《黄氏诗钞》稿本是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新发现的孤本,内收即墨黄氏一门三百年间诗人,自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黄作孚至清中叶黄守思,共七十二人的诗作三千九百九十七首。前後十代,代代不断,是典型的文学世家。该书的发现和影印出版,对研究明清家族文学应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安丘曹氏在清康熙年间甚为显赫。曹贞吉,康熙二年山东解元,三年成进士,与王士禛、朱彝尊等唱和,活跃于清初诗坛。其弟曹申吉少年巍科,官至贵州巡抚,死于吴三桂之难。後人文脉绵延,称一时之盛。本辑收入曹氏一门诗、文、词集三十四种,其中稿本三种,曹氏家钞本二十一种,多未刊行,传世极罕。不仅是研究家族文学的重要资料,而且有助于研究清初的历史和清初的文学史。

许瀚是清中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小学家,一生为人作嫁衣,仍然留下了极为可观的高水平著述。第一辑影印的王献唐辑《许印林遗书》二十种已令人叹为观止。本辑又收入他的稿本二种,其中《拟史籍考校例》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章学诚曾用十馀年精力纂修过一部目录学和历史文献学的巨著《史籍考》,先後经过毕沅、阮元、谢启昆等大员资助,成稿五百卷。道光二十五年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邀请许瀚、包慎言、刘毓崧等修订章氏遗稿。道光二十六年许瀚拟定了这份《校例》,开头说:“繁冗重复,漏略殊误,均所不免。”经过三年的努力,最後定为三百卷。虽卷数减少,但内容增加了四分之一。可惜这部巨著咸丰六年毁于潘锡恩家火灾。王重民在为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补写的《後记》中详细考证了《史籍考》的纂修过程和悲剧性结局,他说:“许瀚在修订工作中起着领导作用。”这部凝聚着许多学者心血尤其是许瀚心血的章学诚遗著,不幸失传。这件许瀚写于道光二十六年清明节前三日的《拟史籍考校例》手稿,可供我们摩挲,想见《史籍考》这部巨著的模样。

本辑收入的《黄培文字狱案》一卷,是关于清初黄培文字狱的有限的原始记录材料汇集,该书山东图书馆藏有清钞本,下半页多缺字。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一部钞本,经核即为山东省图书馆藏钞本的底本,其下半霉烂,字不可识,而且个别文字在传钞之後又有损失。可见将山东省图书馆藏清钞本影印出来,是有抢救意义的。

本辑收入的某些古籍,是一向受到关注的。如张笃庆《昆仑山房诗集》清钞本十三卷与蒲松龄研究有密切关系;万历刻查志隆《岱史》十八卷是流传不广的重要泰山史料;明代诗人边贡的诗集,传世常见的是王士禛的选本《华泉先生集选》四卷,此次影印的康熙刻《边华泉集》十四卷足本一向难得;顺治年间兼通中西法的数学家和天文历法专家益都薛凤祚被《清史稿畴人传》称为“畴人之功首”,他的巨著《历学会通》六十五卷刊刻于康熙间,传世足本甚少,今从北京大学借得全本影印,对中国科技史研究弥足珍贵;著名学者栖霞郝懿行、王照圆夫妇著作在嘉庆至光绪间陆续刊刻汇印为《郝氏遗书》三十四种,除其中《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等少数几种曾再版外,其馀很少重印,今一并影印,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唐临沂颜真卿《颜鲁公文集》,传世有明嘉靖锡山安国活字本、又锡山安国刻本、万历刘恩诚刻本、乾隆武英殿活字本、道光黄本骥三长物斋刻本,但一向以嘉庆七年曲阜颜崇槼刻本为佳,系从锡山安氏本出而重加校勘者,傅增湘云“刊刻甚精”,今即据颜氏本影印。

本辑所收两种家谱亦值得称道。一是新城王士禛家的家谱《新城王氏世谱》八卷,乾隆二十五年王氏刻本。二是邹平马驌、历城马国翰家的家谱《马氏家谱》十五卷,民国二十年石印本。新城王氏明清两代科名颇显,为名门望族,王士禛尤为文坛巨匠。马驌、马国翰则以学术名于世。马驌精通上古史,著《绎史》一百六十卷、《左传事纬》十二卷《附录》八卷,人称“马三代”。马国翰则以《玉函山房辑佚书》获得清代第一辑佚大家的美名。二人同出一个家族。今从山东省图书馆借印《王氏世谱》,从马氏後人马以林先生借印《马氏家谱》,都是传世极少的名家家谱,是考史论文的宝贵资料。

熟悉《聊斋志异》的学者应当对该书最接近稿本的铸雪斋钞本有所留意,该本是乾隆十六年济南张希杰铸雪斋从济南朱氏殿春亭钞稿本过录的,比存世残稿本多出一倍,比最早的刻本青柯亭本多出四十九篇。这个铸雪斋本已有影印本、排印本传世,不再难得。那么铸雪斋主人张希杰的生平、学识、文学修养究竟如何呢?根据我们的了解,张希杰的《铸雪斋集》存世仅有两个稿本,一是山东省图书馆藏《铸雪斋集》十四卷《练塘年谱》一卷,一是天津图书馆藏《铸雪斋集》七卷。相形之下山东的十四卷本比较完整,并且附有自撰年谱,当然是最好的稀世珍本,现在把这个本子影印收入第二辑,相信对解决上面的问题会有直接帮助。

我们在调查收集编纂考订山东文献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乡邦文献抢救保存和流通的紧迫性。我们固然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管子、孔子、孟子、郑玄、辛弃疾、李清照这些山东历史上耀眼的明星,但这些人物的著作及相关文献已不再有湮没或失传的危险。相比之下,上面列举的先贤遗著稿本、钞本,则大都尘封高阁,赖一线而孤传。轻重缓急,不言而喻。《山东文献集成》创始之初即以抢救保存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罕传文献为宗旨,其用心正在于此。

在我们饱览齐鲁先哲遗著珍本秘笈之後,不能不对长期致力于搜集保护山东文献的王献唐、路大荒等老一辈学者肃然起敬,也不能不对近几十年来收藏山东文献的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等单位的几代主人表示真挚的感谢。对于编纂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在此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山东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黄姓源自远古嬴姓

我国上古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与后来的黄姓有直接的血源关系。颛顼实际上是上古的一个部落首领,号高阳氏,相传他出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曾任命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任命黎为北正之官,掌管民事。可见颛顼的部落已经有了国家政权的雏形。颛顼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在我国广泛流传,据《淮南子·原道》记载,颛顼曾与共工争帝,颛顼不胜,怒触不周山,而不周山是天的西北支柱,它的崩毁造成天向西倾斜,江河遂向东流去。颛顼的曾孙陆终娶鬼方之女。传说此女长期怀孕而不生产,11年后,其左肋裂开,生出了3个儿子,同样右肋也生出了3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分成了许多氏,其中之一为赢氏。嬴氏又分成了14个分支,其中之一即黄姓。陆终的子孙在周武王灭商之后被封于黄,其都城在光州定城西 12里,即今河南潢川县西。由于黄国与楚国邻近,所以长期依附于楚国。其实从血缘上看,楚国王族与黄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楚国的祖先是陆终的第六子季连,即从其母肋下生出来的儿子之一。周文王时季连的后裔鬻熊为文王师,由于这个原因,周成王便封其子于丹阳,从此建立了楚国。楚国强大以后,便不断扩张疆土,消灭了周围许多小国。公元前648年,黄国终于被楚国灭亡了。黄国灭亡后,其国人不忘故国,遂以黄为姓。他们虽然分散于各地,但多距原黄国不远,其中在江夏(今湖北新洲县西)一带聚居最多,故后人遂以江夏为黄姓的郡望。

黄姓家谱介绍

黄姓谱牒源起于何时,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传说早在商朝,便有陆终第四十四代孙黄成德,创修最早的黄氏宗谱传后。黄成德的第十一世孙黄飞虎,因逃避商纣王迫害而改从母姓"王”氏。后黄飞虎曾孙黄爱辅、黄爱弼等以家藏谱牒上呈周武王,得以复姓“黄”氏。商周时期,黄国已是一个独立的小邦,作为一个国家,已有专门记录黄国王族历史和世系的谱牒了,因而商周时期便应有黄姓谱牒。

传说战国末年楚相春申君黄歇也曾删改增修黄氏族谱,并将谱系上呈御览,又亲自制定了黄姓最早的字派。

汉魏之始,门第始兴。谱牒学也于此时开始发达起来。江夏黄氏,这时才开始了确实可信的家史族谱在民间流传。六朝隋唐是中国谱牒之学始盛时期,但因为当时黄姓的衰落,黄氏族谱也就不见于《魏书·官氏志》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间流行。

直到宋代,随着黄姓的兴旺,也出现了黄氏谱牒的繁荣。各地黄氏纷纷立祠修谱,家传、谱序,多见于当时名人文集中。

明清以来,黄姓谱牒之学更加发达,长盛不衰。这一时期的许多族谱,至今仍被流传和保存下来。“文革”破“四旧”时期,大陆中断修谱,许多谱牒也遭焚毁,而港台、南洋则未曾中断,许多家谱还被公开出版发行。如台湾即于1961年、1964年、1965年曾有黄氏族谱公开出版。近年来,在大陆内地兴起了修谱和寻根之热。

目前,有较大价值的黄姓族谱,一是《竹桥黄氏族谱》20册,民国十五年浙江余姚“悼伦堂”第五次重修。该谱修撰极精,卷首有大理学家王阳明的序,又载有自汉丞相黄霸以后历代名人画像计80幅。族谱体例,“寓纪事于《编年》,以《世表》为伦次”。编年、世表之外,又另立《列传》一门,入传者有81人之多。此谱现存浙江余姚市梨洲文献馆。二是《经铿黄氏家谱》,该谱为清光绪“敦睦堂”第七次修谱,计30卷,现存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三是《禾坪黄氏大成宗谱》4卷,清光绪十五年版,是研究邵武黄氏的重要史料,现存当地黄峭山裔孙处。四是《渠阳黄氏世谱》18卷,1989年湖南靖州黄氏总祠“江夏堂”第八次重修,是研究南宋大臣黄龟年家族的重要史料,主要流传于湘黔地区。

什么黄氏的起源,什么古代黄国被楚国灭

黄姓来源(1)出自嬴姓。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省湟川西部,后被楚国所灭,子孙散之四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