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的生卒年代、年谱、历史贡献及家庭概况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收藏

胡琏的生卒年代、年谱、历史贡献及家庭概况,第1张

一、 胡琏的出生时间和世系

据1996年重修的《胡氏族谱》称:对琏公世序的订正,势在必行。因现存之旧谱,一载琏公为纲公长子,珙为次子,另一载珙长琏次,二者任取其一,均难说保持原貌。同时,这次订正,绝非我们杜撰,其实质是民国十四年的继续。那时,曾有先贤考证出:珙琏并非兄弟,而是祖孙,琏乃潭公之子。这位先辈,还专门撰写了考证文章,惜未刊于谱,但一直家藏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被毁。此公意见虽未被采纳,但谱印成后有的版本将琏公序为长房,有的版本删除了琏公的世系,这些版本,至今尚存,个中缘由可能就是向后人传达琏公世序有误的信息。

1996年重修《胡氏族谱》的编委会,最后取得一致意见:这次修谱,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水平,应当实事求是,尽责尽力,保持原貌,但按照历史的实际进行注释,并撰写文字说明有关情况,刊于谱中,以待后人评说。

上面两段话,是1999年出版《胡氏族谱》的编委会的一致意见,如果没有新的历史资料,这两段话是在胡琏世系出现矛盾的情况下还算一个比较合理的推理和解释, 编委会的编辑态度“应当实事求是,尽责尽力,保持原貌,但按照历史的实际进行注释,并撰写文字说明有关情况,刊于谱中,以待后人评说。”这无疑也是无可指责的。

然而正是新发现的史料屈万里主编《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中,有胡琏亲自填写的家庭情况和出身经历等,使我们对传说资料和由此的推理结果不能认可, 这无疑也是无可指责的。

1琏公的生卒年代。

对胡琏的生卒时间,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各种资料上说法也不统一, 1996年重修的《胡氏族谱》根据三个“准确”的时间记载,考证出琏公的生卒年代。一个是在世时间七十三岁,“无需”考证。一个是中进士时间不论史、志或族谱,记载均一致,是大明弘治乙丑科,即弘治最后一年,一五O五年中进士。

但查《明世宗实录》卷274: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辰朔。癸亥,“户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琏卒,赐祭葬如例。”按五月朔(初一)为甲辰,癸亥则为五月二十日。胡琏实为七十五岁卒。

但《万历淮安府》志和《胡氏族谱》云,胡琏七十三岁卒。以致上面还说“无需考证”。其实“三”可能为“五”之误。

新《胡氏族谱》继续说:还有一个是关健的致政(退休)时间,这个时间是琏公的同僚吕柟(nán同“楠”,吕柟系赐进士及第,奉政大夫,南京尚宝司卿,前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兼修国史的臣僚),为琏公写了一篇叙,即《胡公致政还沭阳叙》,此叙明确记载作于嘉靖十二年岁次癸未四月(一五三三年),根据明代吏制,规定致政年龄为六十五岁,那就是说一五三三年琏公应为六十五岁。

从这一年上溯至一五O五年,为二十八年,则为琏公中进士的从政时间三十七岁。再往上溯,从一五O五年中减去三十七年,再加上本命年,为公出生时间,那一年是成化五年己丑(一四六九年)。

另外,胡琏门生程文德《祭胡南津尊师文》云:“公于吾翁,生同己丑。”公指胡琏,翁则指程文德的父亲程銈。程文德为胡琏的学生,程、胡两家有通家之好,程说他的父亲与胡琏同生于己丑,即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他的说法应当不会有错。(《程文恭公遗稿》卷17)此与前段推测正合。

从一四六九年再往后移,到七十五年后,即公的逝世时间,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年。

这样,故琏是生于1439年,三十七岁时,1505年中进士,六十五岁时,1533年退休,七十五岁时,1543年五月二十日逝世他这一生就很完整了。

这次新发现的史料《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中,有胡琏亲自填写的出身时间, “字重器,行三,年三十七, 十二月初一月生”与上面的的计算一致,这就进一步确定胡琏生于1439年12月1日(农历)

2琏公的世序考。

关于胡琏世系,原历次修谱都不够准确,这次史料《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中,胡琏对自己的四代亲属都填写清楚,不需考证,这就是“曾祖(父)(胡)辅,祖(父) (胡)友良,父(胡)纲,母赵氏,具庆下(父母俱存者) ,兄(胡)瑄、(胡)珣,娶屠氏。”

胡琏有4个儿子:胡效才、胡效忠、胡效谟、胡效诠。另有孙辈、曾孙辈等若干人。

3为什么琏公的生卒和世序会出现问题。

这要从编谱的过程和古人思维习惯上找原因。

沭阳《胡氏族谱》,1996版序言中明确记载“雏于清之康熙乙丑(1685年)年又弓公之手”, 康熙乙丑年(1685年) 10世胡简敬、胡简文始首次修谱,此时离胡琏1543年逝世,已过去六、七代人,达146年之久,沭阳的胡氏和淮安胡琏后代早已失去联系,对胡琏后代的资料仅从传说和史料中获得,面且很不完整,否则不会只记录胡琏三个儿子及三个孙子情况,甚至连第四儿子胡诠也丢掉了,胡琏和胡珙关系也搞不清,胡琏的第四、五、六代情况甚本全无,更不可思议的是胡琏还有二位兄长下落没有交代,胡涟长辈住址及坟茔也没有交代,这些问题当时如找到胡琏后代中任何长者,或获知关健史料,如《明代登科录汇编》之类的,都会有所交代,毕竟这次胡谱也仅是始修,收集材料而已,且名义是胡简敬参与,实质他在京城,那有时间过问, 5年后1690年(康熙庚午29年) 因吏议重谴,被上从宽,发往河南汝阳垦荒、更没有心思修谱了。

所以《胡氏族谱》民国十四年本序载:“胡氏族谱,虽为简敬公首创,但十世之前,人丁未蕃(fán茂盛或繁多),较为简略,充实增修的,还应从十四世诵琴公算起。〞说明首创谱料,不但简略,也很粗糙。

这样时隔很久,简略又粗糙的族谱素材,内中不合理或明显有误的草谱,又经嘉庆5年初修未果, 咸丰4年三修未付印,直到“至民国十四年仰敬、丕时等公集数十位先贤之力,耗巨资,历七载,刊本问世,流传至今。”其间各次编修对先辈留下的抄本又都遵循一条不成文“原稿不可改动”的祖训。因此即使错了,也原文照抄,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二、胡琏简年谱  (参考刘怀玉先生研究资料)

1469年(明中期成化五年己丑) 出生于沭阳县新河镇沙河村东(即原新挑河白鲤沟东)

关于胡琏的出生地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民间传说并结合墓碑后发现,基本(墓志铭字迹不请)能确定为白鲤沟东的后沙河一带(见本文后附录)

1495年(弘治乙卯八年)27岁中举人

1505年(弘治乙丑十八年)37岁直隶沭阳人,二甲第七名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正五品)。

1512年(正德壬申七年) 胡琏升福建按察佥事,分任漳南巡海道。

调闽广二省兵备道,掌监督军事。出兵荡平南海之敌

1517年(正德丁丑十二年)49子岁  长子胡效才考中进士。约此时胡琏父亲去世,享年90余岁。

1519年(正德已卯十四年) 51岁 胡琏在家为其父守孝。约在八九月间起复归福建。胡琏作《忠孝书院碑记》。

1521年5月(正德十六年辛己)53岁,胡琏升任广东按察副使,参与对葡萄牙人的海战。

1522年(嘉靖壬午元年)54岁,平佛郎机牙有功,先后升任按察副使。

晋中丞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福建沿海(正三品)。(所在地有乡贤祠等旧迹)

1531年4月(嘉靖十年辛卯)63岁,改任江西巡抚。10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

1533年(嘉靖十二年岁次癸未四月)65岁,退休回乡沭阳,乡居至68岁。退休后教授很多弟子,邹东的郭守益,程松溪,文德皆考上秀才,继承儒家学说。

1534年(嘉靖十三年甲午)66岁  胡琏乡居三年。作《重浚支家河记》。

1537年4月,(嘉靖丁酉十六年)69岁 户兵二部议处,以闻寻诏,起原任南京刑部右侍郎胡琏,为户部右侍郎。(正三品)征讨安南。

1539年9月,(嘉靖十八年己亥)71岁胡琏复被令致仕。再次回乡,回沭不久,便举家搬迁淮安府山阳县平桥定居,且在平桥交结好友。

1543年(嘉靖癸卯二十二年)75岁本年五月二十日, 胡琏卒。

《明世宗实录》卷274: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辰朔。癸亥,“户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琏卒,赐祭葬如例。”按五月朔(初一)为甲辰,癸亥则为五月二十日。

按《万历淮安府》志和《胡氏族谱》云,胡琏七十三岁卒。“三”可能为“五”之误。

墓在府治(淮安府)东石塘。敕授文林郎,浩封奉政大夫,特授通议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正二品),配屠氏,敕封孺人,诰封宜人,晋封二品夫人。

国家崇祀乡贤,予以隆重表彰,建祠纪念。胡公天性孝亲爱友,历任高官皆以廉洁著称且不标榜显示自己。

三、胡琏的历史贡献

胡琏(1469—1543)为明代军事家、政治家、抗葡英雄。字重器,别号南津,为胡刚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新河人,晚年告老还乡后,从沭阳迁居淮安府城。胡琏懿行美德,与为官之功绩盛大显著。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兵备尤精,胆略过人,为我国学习和改进西方坚船利炮之先驱人物。

胡琏在闽广兵备道任内,战功卓著,名贯遐迩。当时葡萄牙人盘据在东南沿海岛屿,仗其火器先进,经常肆意骚扰我沿海居民生产生活,无恶不作。胡琏曾以精锐之师,出其不意给海匪以沉重的打击,屡次获胜,缴俘颇丰,荡平南海之敌,国威大振。胡琏把缴获的西洋火器称其名为“弗郎机”,其杀伤力强,为害尤烈,胡琏命明朝神机营进行改进和仿制其火器,将火炮引入,后名为“神机炮”,用于武装军队,对当时中国军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胡琏在闽任上剪除恶吏,执法如山,加强海防,政绩卓著,闽人念其功德为其造像勒石,颂其功德。征讨安南(今越南)时,朝廷不顾当时胡琏年事已高,决定再次起用,委任督运粮饷,胡琏欣然领命,老当益壮,为国效力。

胡琏自幼聪颖好学,饱读诗书,秉成家学,工书法,善诗文,学习十分勤奋,年青时就

名闻乡里,被当地人尊为诗坛之首,史书称其聪颖嗜学,喜交文友,名噪一时。胡琏告老还乡后,潜心研究经史,教授生徒,邹守益、程文德两学者钧在其指点而成名。奉政大夫,经筵讲官,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吕柟先生,于胡琏退休时为其写赞,即《胡公致政还沭阳叙》,对其生世作了记载并作客观公正评价。

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科钦授翰林院检讨,山阳毅文张鸿烈拜赞胡琏像曰:“鲸波弗靖,岛寇乱华。火器猛迅,杀人如麻。厥器何名,佛郎机牙。谁其殪之,封豕长蛇。胡公一怒,令肃风沙,折馘授首,如剚鳍鲨。夺其利器,捷于镆铘。流传中国,机巧有加。文臣不封。至今叹嗟。”亦对其功绩作了记载并作客观公正评价,应该可信,足以说明胡琏之历史贡献。

晚年教授门徒,兼修国史,著有《南津诗集》行世,但此书巳失传。官至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晋封资政大夫(正二品),配屠氏, 敕封孺人,诰封宜人,晋封二品夫人。墓在府治(淮安府)东石塘。地方崇祀乡贤祠。旧县(沭阳县)治前有公进士坊额曰:黄甲传芳。子效才进士坊额曰:青云接武。

四、胡琏的子孙

胡公家学有法,家教有方。一门三进士、两举人,实为罕见,四个儿子:

长子孝才:字汝园,生卒年不详,胡琏长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随父侨居山阳(今淮安区),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升授直隶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知府,诰封中宪大夫。

谏官史道、阎闳因建言获罪,胡效才挺身而进,上疏辩护,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正德、嘉靖年间宦官当道,败坏朝纲,时人敢怒不敢言。胡效才以国事为重,上疏弹劾宦官,痛斥宦官用事之弊端,朝野为之咋舌。

嘉靖七年,巡按御史胡效才《查处重镇武备疏略》中题:臣伏见昌平州天寿山一带地方,乃祖宗陵寝所在,而畿辅要害最先。比之他镇,为尤不可不严。而其将领之选,比之他镇,为尤不可不精也。累朝增置长陵等七卫官军,每卫无虑数千员名,而又专设内外守备各一员以居守之。

父任京堂而子为科道者,例得回避改他官。耿裕、许诰俱以父任冢卿故得改授翰职。嘉靖九年,御史胡效才以父琏任都御史,奏当回避,上曰:‘近年科道改翰职,此阴厚私弊,效才准于在京别衙门相应职事改授。’以后俱照此例行,凡回避者,不得改翰职矣。

嘉靖十年六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胡效才巡视天寿山营操后,所上《查处重镇武备以防不测疏》,其中指出:“臣顷巡关,先入其境,时方四月,尚未开操。查问其见在官军数目凡两日,而官之来见者陆续尚不及三分之一。军余之所可见者止有守门、巡捕数十名而已,又皆老羸狼疾之甚。至于鞍马、金鼓、旗帜、器械等项,俱无一物鲜明锋利。其余营操旗军则更无一人应命者矣。守备而下,展转支吾,或曰在京打卯,或曰出差未回,或曰巡山不在。访其实,则半皆役占买闲,半皆纵放歇役也。夫以畿辅重镇所赖以障内而捍外者,而武备之废弛一至于此!不知内外守备官员平时所干何事!倘万分一黠虏毁墙而突入,群盗乘虚而肆起,不知仓卒何以御之!”

胡效才墓,在山阳县治西范家墩。胡效才妻子:冯氏,诰封恭人。儿子:胡应徵,字梦云,嘉靖丙午科举人礼记魁

孙子:胡一炳,寄籍淮阴。

次子效忠,字尽臣,胡琏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随父侨居山阳(今淮安区),胡效才之胞弟,生卒年不详。明正德十四年(1519)己卯科举人,官任顺天府府尹(相当于今北京市市长),诰封通议大夫。子胡应嘉官至吏科都给事中。

明嘉靖39庚申年(1560),胡效忠游览黄梅四祖寺,刻柳宗元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于灵润桥下西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宗元。”落款:“大明嘉靖庚申(1560)胡效忠来游刻石。”该石长方形,高147米,宽087米,竖刻六行,每字高014米,宽013米,行草阴刻。由于年代久远,字迹较模糊。以此幅石刻为中心,形成了明清摩崖石刻群。

妻子:沈氏,诰封淑人  儿子:胡应嘉

三子效谟,字帝猷, 蒙乃父之功德得赐为荫生, 官任云南澄江府知府,诰封中宪大夫。

效谟聪颖好学,尤喜实用之学,能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又能自立一家之言。效谟荫仕至云南瀓江府知府,晋中宪大夫,勤于政事,廉洁自律,执法严明,刑赏不诬,豪右权贵畏惧而有所收敛。效谟关心民间疾苦,率民治水,减轻灾害。为政之余,潜心学问,著《复闸旧制》一书,资料丰赡,颇多创见,时人极为推重。顾炎武、胡渭、阎潜邱等大家,在其著作中多有引用效谟书中材料。

万历四年(1576),黄河泛滥,水灌淮安三城。胡效谟《淮安大水记》略云:水高五六尺,由通闸建瓴入。高于街四五尺,悬注以入。水且沙半,凡所经河渠,中心皆沙为洲,所过街市,房廊两旁堆沙三四尺,门户闭,晓即沙壅,挖始得开。院落中,蚊可斗量,昏明之交,声若风雨;平地水已七八尺。乡聚屋低者,水压其檐。人皆穴屋栖梁上。高者门未没尺许,人皆桴偃卧出入,稍不戒随浪旋没。时两城水关皆闭,城门皆筑土坝。外水固不得入,城中雨水积已五尺余。城外水高于城内屋脊,夜静水声汹汹在梁栋间,坐卧令人魂摇心荡。八月十八日,大震电一夜,城中水深七尺,烟火尽绝。

妻子:仲氏,诰封恭人。儿子:胡应恩,嘉靖时贡生,任广东合浦县知县,敕授文林郎。

四子效诠

历次编修的《胡氏族谱》都漏掉此公,估计系胡琏晚年所生之子,家乡一般人不了解,主要生活在外地,最后搬迁到山阳平桥时才定居。据吴承恩在为潘埙撰写的《通议大夫都察院右都御使潘公神道碑》中说,潘埙的女儿潘采苹嫁胡琏四子胡效诠。

潘埙生于明成化12年比胡琏小7岁。生有异禀,工于文章。正德2年,与同里蔡昂、杨谷一同中举,时年32岁。次年连捷,又与同里李元一同中进士。至次年6月,始选授工科给事中(负责向皇帝提意见)。正德9年5月,升吏科右给事中,10年6月升工科左给事中,11年8月升兵科都给事中。该年11月因建言为忌者所中,特旨升一级外放开州同知。潘埙在朝八年,弹劾过不少大臣。在开州待了三四年,正德15年,始升南京太仆寺寺丞。16年5月,正德皇帝驾崩,吏部建言,先朝因直言守正被降黜者应录用,潘埙被恢复言官之职,并升为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4年5月,升任山东右布政使。6年10月,升浙江右布政使。上任不久,即于7年正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地方。这是他宦海的顶峰。8年3月他54岁,被勒令致仕。从此退出官场,屡荐不起,直至以87岁高龄寿终正寝。

潘埙回乡住在淮安城里,在平桥东南部今九洞地方,置得田产400亩,常下乡观稼督耕,经营三十余年,在平桥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庄园,待胡琏征安南从沭阳迁平桥时, “会少司徒南津胡公琏亦家居,公平生交也,联庐结亩,尚羊啸咏,相与陶陶然”(见吴承恩撰《通义大夫蓟察院右副都御史潘公神道碑》),这俩人不仅伐平生知已,还房连房,地连地的,两家结成亲家就很自然了。

延伸阅读:

《射阳先生存稿》卷四有一篇《寿胡母牛老夫人七帙障词》,这篇文章是吴承恩为胡效

才的夫人牛氏贺寿而作的。他在障词中说,他与胡母牛氏的关系是“自淮累叶周亲,亦是连枝娇客。”从这句话看来,吴承恩应与胡效才为连襟姻缘兄弟,同为牛氏娇客即女婿,他的夫人应与胡母牛氏为同胞姐妹,因而“同气连枝;”哪么,吴承恩的第二位夫人即应姓牛了。按牛氏亦是当时淮安的望族,牛蟠、牛斗父子与朱应登、朱曰藩父子两世同年(举人中式),牛斗官至主事,朱曰藩在淮安避倭时就是住在他家的,以后还曾联过姻。胡效才的父亲胡琏是吴承恩的老师,与潘埙为亲家,是吴承恩的父辈人。按照当时的社会地位与家族关系来说吴承恩与胡效才为联姻兄弟,对牛氏自称“连枝娇客”,也是合适和可能的。《寿胡母牛氏老夫人七帙障词》大约作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按照“新婿曰娇客”的说法,吴承恩与牛氏结婚即当于此前不久,其时的他已是56岁的人了。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经过两年多的打磨整理,在这一年当中,65岁的吴承恩终于将《西游记》写完,且分清卷次,立好回目,予以定稿

胡琏有三个孙子:

长孙应徵,字梦云,效才儿子,明世宗嘉靖丙午(1547)科举人,礼记魁。配钱氏,诰封孺人,有子炳,寄籍淮阳。

次孙应嘉,(?-1570年),字克柔,又字祈礼,号杞泉,胡效忠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居淮安府城。出身书香之家,幼年受良好教育,学业大进,青年即中举。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及第,初任江西宜春县知县,不久任吏科给事中

(正七品),后三迁都给事中,迁湖广布政司左参议,晋中议大夫。

应嘉峭直,恪尽职守,且不畏权势,曾弹劾过侍郎黄养蒙、李登云及布政使李磐、侯一

元等,使其劣迹暴露,被革职。还曾揭发大学士高拱庇护乡里,执法不公,并趁帝病,私运直庐器物于宫外诸罪。穆宗嗣位,应嘉靖帝御文化殿,与辅政面议大政,以集思广益。穆宗欣然采纳。

隆庆元年(1567)正月,吏部尚书杨博负责考核京官,挟私贬斥给事中郑钦、御史胡惟新,而庇护乡里,山西人无考核下等者。应嘉弹劾杨博私愤,贬斥言官,包庇同乡。胡惟新亦上疏,揭发杨博考察官吏不公,上下其手,营私舞弊。大学士高拱等挟私报复,指责应嘉、惟新“党同官妄奏,拟旨斥为民”,引起舆论哗然。给事中欧阳一敬、辛自修,御史陈联方等不平,联手俱交奏章营救,指责高拱、徐阶,应嘉遂得以免祸,调任建宁推官。后任湖广布政司、左参议等职,仍一如既往,直道不诬。

应嘉居言官,主张仗义执言,不能“挟私妄论邪正臧否”,并断言“忠直者,必正人也;谄谀者,必小人也。”应嘉是当时号称“敢言”、“忠直”的贤臣,奸官视之若虎。后高拱重新柄政,气焰嚣张,应嘉一再遭受打击,郁郁不得志,忧愤回归故里。多善政,终以未竞大用,为士论共惜云。敕授文林郎,诰封中宪大夫,墓在淮安治西毕家沟,茔地16亩,入祀乡贤祠。晚年汇编《科甲奏疏》。

妻子:王氏,敕封孺人,诰封恭人,晋封淑人    儿子:入籍淮阴

三孙应恩,字敬熙,又字祈沾,号西畹,胡效谟之子,祖籍南直隶沭阳县新河,生卒年不详。明嘉靖间为岁贡生,任广东合浦县知县,敕授文林郎。因家学渊源,于四书五经之外,多留心致用之学,尤喜农水知识,长于治水,对淮水潮汐及海口淤塞情况甚熟,著《淮南水利考》,资料翔实,颇多创见,实用性强,名重一时。

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摘引应恩书多至69页。应恩为政精明,办事敏捷而允当,且尊重人才,尝云“办集众务,当用士类。吏惟书牒不得轻书一言;士类必贤者始可依赖。”时人以为名言。

妻子:汪氏,敕封孺人    儿子:入籍淮阴

五、胡琏及子孙著述和原住地

⑴胡琏及子孙著述

胡琏晚年兼修国史,具体编修过程及内容未见记载。

明万历《准安府志》 清乾隆《山羊县志》均有其传记。

胡琏在晚年从沭阳搬迁淮安(今楚州)平桥,他生活时间只有三五年,其后代陆续寄居准阴,故这次编写组前往平桥调研,竞未发现其后代遗迹。

胡琏遗著有《南津诗集》,其余未结集遗失。这次编写组前往淮安(今楚州)平桥调研,发现早前冒广生著《楚州丛书》中说上书巳散失。

胡琏正德已卯年作《忠孝书院碑记》。

《霜台奏疏》  (明监察御史效才公撰)。

《复闸旧制》《淮安大水记》胡效谟撰。

《论侍郎黄养蒙李登云不职疏》、《论布政使李磐侯一元不职疏》、《劾大学士高拱疏》、《重延纳广聪明以隆新政疏》、《劾吏部尚书杨博疏》、《科甲奏疏》(应嘉晚年汇编)

胡应嘉隆庆2年(1567)《重修儒学碑记》 。

《淮南水利考》(明嘉靖贡生 广东合浦知县应恩公撰)。

2关于胡琏出生地的确认

一、民间传说

①老教师、胡氏文化传承人胡绍周生前多次讲过胡琏沙河人、故事《吴承恩三进胡家花园》也是他口述。

②靠近沙河的许振贵同志小时曾听顺河一位胡氏老人讲述许多关于胡琏、胡简敬的生动故事

二、墓碑出现

庙头乡后窑村的房爪东北角500米处,1981年前后,村民在挖地时挖出两块石碑,当时字迹清楚,碑石完整但35年以来,碑在村民赵立荣家刀砍斧跺,在上磨刀墓志表层损坏严重,但乃能辨出“皇清”“赐进土”等字,加上墓碑上的16个字清楚明白:“皇清待赡 国学廪监生 帝臣胡公墓志铭”,就是一位胡公之墓。

屈万里主编《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明代登科录汇编》·嘉靖三十五年进士登科录·胡应嘉》。台湾学生书局编辑部辑,1969年,用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景印。

胡琏、胡应嘉填报的“三代脚色”,胡琏曾祖名胡辅,祖父名胡友良。以孙胡琏贵赠右副都御史。父亲名胡纲,字秉常。以子琏封刑部主事,赠户部左侍郎。母亲赵氏。有二兄:胡瑄、胡珣,自己行三。娶屠氏。

胡琏父亲胡纲名下有“遇例冠带”[]4字。封建时代朝廷有事,如灾荒、赈济、战争等需要,动员富民捐助银两、粮草等,朝廷按“例”给以一定官职名号。“冠带”是其中一种,即给以某级官员的顶戴和服饰,但无官位和官俸,只是给以荣耀而已。这说明胡氏是当时沭阳的殷实富户。

胡琏有4个儿子:胡效才、胡效忠、胡效谟、胡效诠。

符合这个时期的人物只能是胡琏的父胡纲或祖父胡友良

1查明朝沭阳共10位进士其中只有三位胡姓,且为胡琏一家

2清朝胡氏进士虽有六人,但沭阳境内只胡简进一人,且清朝胡氏祖茔都比较明白包括胡简敬在沂河淌及汝阳先祖在“种荫记碑”处

三、地理位置与传说相符

“白鲤沟东”,“后沙河”,墓不远处老地图上还有“胡庄”,估计应为胡琏后裔

“白鲤沟东”,“后沙河”和“胡庄”及胡公墓地位置图

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

1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2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3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4 江西上饶

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4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5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6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7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8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9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0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1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2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3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14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15江苏东海

増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16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17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18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19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0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1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2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3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24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25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26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27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28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29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0山东潍坊诸城

世玉德磬景,文明会家安; 仁(云)海永昌泰,忠燕光聚远

31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2安徽灵璧

明 昌 兴 龙 忠 厚 传 家 远 诗 书 继 世 长

33湖北麻城孝感乡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34 湖南省临武县

光龙公焕世 宗允上元如 良甫叟伯楚 舜侣寿存思 志士大夫卿 文才俊秀英 贤能应选举 道学崇高明

35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36 四川营山县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37 湖北省钟祥市

正裕家生永克昌,天开文运吉照祥,光宗耀祖世为美,安邦定国华锦长

38 广西龙州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39 潮州

仕 应 天 选大 班 良 秦经 国 帝 地由 义 举 仁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0 江苏徐州铜山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1 湖南衡阳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2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

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3 湖北石首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44安徽当涂县

福禄寿永 肇祚延长 祖源省上 行表言坊 克遵懿范

能叙纲常 修齐有本 相得益彰 典谟训诰 先后辉煌

经纶化育 迪吉尔康 孝友为政 郅治祯祥 匡 辅翼

安定明良

45 四川大竹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46 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47 江西九江瑞昌县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48 江苏淮泗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49 南京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0 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

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

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

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

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

尚士宏开建,宗辉耀祖邦。

补充:

51贵州 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52 广东揭阳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3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

辈分排序是: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54 四川省平昌县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55 安徽怀宁三桥陈氏。堂号“树德堂”

辈份是:陈栾日仕普 友延金木水 尚九毓永昌 王廷光国祚 传家惟一经 中存务广厚

56 四川省遂宁 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次号纲三福纲四联纲五桂纲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 九邦第宏基 培应醇厚广 裕启显扬时 勤慎佐国宜 绵长钟嗣烈 世泽万年思

57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的第六代开始的宗谱: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58 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59 湖南双峰荷叶镇陈氏排辈表 :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60 安徽省肥西县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61 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

二十字家谱如下: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2 湖南湘乡山枣

义、明、君、孝、友

63 河南潢川(原河南光州)

家族门联有(义门家声振,颍川世泽长)

辈份中有:殿传金宝,家庆宏昌,永绍先泽,大显其光

64 安徽省枞阳县

辈份中有“克、相、胜、庭”

65 广东揭阳古溪陈氏

家庙楹联

(1)

古风尚在

溪水长流

(2)

古风尚在千帆竞发

溪水长流万派归源

(3)

古远家声旧

溪深世泽长

(4)

古桐栖彩凤

溪泽卧蛟龙

(5)

古传家声 据史依经起妫姓

溪涵派泽 追源溯本自莆田

(6)

思祖先业绩克绍箕裘扬祖德

成禋祀规模恭治俎豆报宗德

灯橱:

古今明月照耀浪清溪

古风仰止涵辉祚清溪

66 福建省安溪县蓬莱寮内陈氏

字辈(昭穆)排行(十世起):振弘光 承大业 举芳正 立贤哲 钦天良 会帝德 绍舜祖 尚允吉。

67 广东省清远滨江泰陂陈氏

大明洪武年间有诗日:

四海五湖天下陈,

青山绿水影乾坤。

兰桂腾芳枝秀茂,

世传后裔步青云。

始祖国安公与高祖自福、三世祖本威将本字辈五十字数列如下:

国自本于良 子国君文秀。

仕汝平德赞, 朝成景运传。

有祚光尧日, 其昌永孝声。

承仁慈敬卜, 肇庆继和鸣。

能守祖荣业, 新丰衍贤英

68 黑龙江省嫩江县

庆源长兴远,春和景茂昌

69 江西抚州

据说是明朝从江西高安迁来的,为赤土大田庄,本支派行中有“珠光映碧球(音)”派行

70 广西桂平县垌心乡陈氏

从广东惠东迁来,派辈:

### -元-雍-皋-佐-甫-文-俊-豪-###

71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搽耳镇

字派,(天了庆宗应,仲叔光家邦,世传自有常,永遵敦厚礼,昌大定悠扬)是康熙三十六年由楚迁蜀来到现在的南充市

72 浙江黄岩

宗谱上班辈排列为:正-国-以-贤仕-齐-嘉-义-必-仙

73 柳塘陈氏宗谱排行字母表

忠孝勤俭恩忠和圣善名任恤睦慈祥衍百千万贵福生清良义仲平安富盛永光泰贞谦豫显庆播杨宏绍懋宠远嗣徽芳元沛盈滋郁蔼作成含美式彩瑞质琪英

辈份 :

文惟尚昌望隆家国祚启人瑞景会允锡棠华棣萼凤竹皋兰绵承奕祀谷贻发祥

表号

尔怀德立敬承启修开继定世秀茂崇升蕃衍享利春宇熙和川腾朝宗

74 湖南双峰荷叶陈氏排辈表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75贵州金沙及遵义三河

流传的诗句:平地干戈闹红哇

红兵赶散各天涯

五马太子如雷吼

永赴麒麟江定巴

一家分为三五户

一户分为三五家

有人记得诗八句

不同宗祖也同华

76 温州迁移到台州玉环环城西青岭头大坑里的陈氏

全、芳、长、文、佘、成、云、永、明、多、贤、德、昌、世、淮、水、洪

77 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

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78 黔南地区

炳、少、明、忠、玉

77 四川省荥经县。族人所用字辈:

朝应尔恩,俸仕文仁;

席尚光大,家秉昌荣;

先祖来居,荥河经江;

聿修厥德,启迪胤臧;

前创后守,作为有方;

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78 四川大竹县,在清代乾隆年间祖上有湖南郴州(郴之东门)来川东之梁竹(梁平,大竹),辈分有"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

79 山东省滕县圈里村

“昭” “明 ”“允 “克” “宏”

80 贵州织金(主要是阿弓、吹聋、鸡场一带)就有几万人。有传红鬃白马典故,辈分“进霸百景安,毯大万福先……再启玉文光,恩高(洪)开国相……

81 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辈份大至是:

奉尚梁必仕,朝庭四代兴。

永远林中贵,吉地寿年长,登科正名扬。

82 甘肃靖远陡城堡字辈:

#自、文、世、兴、陈,玉,仕(士),天#

82 来自山东诸城的陈家官庄,排行是伟、钟、汝、桂、炳

83 四川金堂 原祖籍福建长乐县,近几辈的辈序是:自多福积善

84 辽宁辽中 家谱排列为“锡德崇彦俊,嘉善永朝天,道本维良景,宏昌继泰先”

85 江西安远县

立志颙公为开派始祖,派行语:志元玉招大,清胜陈兴帮,恭宽信敏惠,积善启传芳,泰交逢景运,兆锡享荣昌,继代钟才德,咸朝庆明良,崇文克登辅,守正定观光,贤嗣宗祖绍,发达永世长

86 湖北仙桃通海口(沔阳洲岭)篇

谱 律

志 正 天 心 顺

家 齐 世 泽 堂

忠 孝 习 仁 义

久 厚 得 荣 昌

光 明 大 有 圣

永 远 望 长 根

信 守 开 门 衍

日 月 照 景 春

87 驻马店一带陈氏:原居汝南县城附近,至明朝户口殷繁,但明末兵荒马乱,远祖抱谱行至汝南城西北仙女桥附近人亡谱失,前代祖宗世系名讳无从查考。德新公迁居汝南和驻马店市交界处冷水河两岸大陈庄、小李庄、牛王庙陈庄、桥西陈庄等村庄;次子德邻公后裔迁居确山县城北关三里店;三子德尚公后代,迁居汝南东(今平舆)庙儿湾。1933年前家谱只有三世祖长门德新公后裔老五门(四世)、少五门(九世)十数代。这次续修,确山三里店三世祖二门德邻公后裔十三世以下数代续入谱内。庙儿湾一支至今仍未线索。

堂号:聚 星 堂

派字

龙仲德忠 文王士廷 雷万玉应 如以启圣

家传心法 伟建宝东 国祥泽庆 海明志鸿

88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西山村西山沟)字辈为:

有文在一 子应升高 光明正大 学守全梁

家修永著 世德克方 尊仁安义 吉善泽长

89 吉林德惠:祖先为山东登州(今烟台威海)文登县白鹿淀

辈分字号排序:

宗,孔,宏,日,明

典,秉,贵,俊,兴

显,维,德,胜,曾

永,远,振,家,声

先祖:孔宏,孔亮

90 广西柳州和平南字牌:

必。宗。嘉。章。达。仁。世。泽。长。

91 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迁自贵州遵义府人遵县南乡村清潭里八甲葛家寨,原为彭城人士先祖陈大利,妻李氏,陈仲德,妻傅氏,陈文现,妻王氏陈玉璞妻梁氏于清雍正年间迁入四川重庆合州明月里七甲白茨岩土地山下陈家老院子(现为重庆合川市宝华镇群英村三社)

字辈为:大仲文玉 舜国仕朝 元兴开通 景运永正 山合根本 万世红光

92福建永宁陈氏至今已传二十五世,字辈谱为

(从十二世起用):铭洵楷辉墀,铁渊植焕增,锡治材炳垣,金+童(此成一字)瀛桂火+斤(此成一字)培一九八七年编续新名讳行:钊淳栋火+昆(此成一字)基,铄泽析炜坤,钜浩彬炯土+育(此成一字),鑫涵朴火+延(此成一字)坚

93 山东茌平三里庄:士, 万,太,玉,兆,吉,英,顺

94 温州永嘉桥下镇浦石村的 ,据祖上说我们这里是从永嘉白泉迁来的字辈是

大善公克守 谦尚伯信友

士元嘉允茂 鸣时继光久

贤孝济熙朝 永世承天受

95 至四川省蓬溪县安府场

字辈“国正天兴顺 官清自化良

德崇行必善 学广道宜章

廷宪文明显 佳修素吉祥

攸邦进齐尚 世泽永龙昌”

96 陕西南部安康;湖振太平,宗广耀强明

97 毕阳慕山葛陈楼、南昌府南昌县紫竹岭猪市巷、湖广武昌府蒲圻县峡山团又田堡(gao)仑嘴上岸九都落陈家寨(义门)

依先谱录派:心应之日 昌定宗世 正大光明 元亨利贞

98 山东烟台福山县涂山村陈氏: 明朝弘治年举人陈宾,江苏上海县人,任宁海知州(今烟台牟平),后代儿孙在烟台福山县涂山村繁衍开来

字辈为锡,衍,维,学,耀,宗,广,培,世,泽,

99 湖北省钟祥市陈氏:是河南丹江口淅川移民,家谱为"忠良治国,文建三章"。

100 (义门陈)重庆川东道庙里,五甲地名,陈家坪:来源于江西吉安太和县鹅长大丘,为逃难到湖南宝庆邵阳县数年立诸侯后,后又分房重庆巴县智里五甲地陈家坪。

字辈排序为:廷仲现奇文,际盛英才生,硫秀光天德,钟灵荷祖恩,孝忠昭日月,永远振乾坤,积善富贵发,荣华万代春。

101 湖北沔阳排湖:。。。远,久,昌,立,志,先,本 。。。

102 重庆南川市福寿乡同心村五社:

墓志字派: 孟一显天 仕应朝廷 国家兴隆

中和本立 达德文大 永有光明

103 贵州六枝、织金、安顺一带有明朝从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小桥尾过来的陈姓后代上万人陈姓:

字辈是:“朝、兴、先、芝、彦,宏、正、元、福、廷,明、光(伦)、开、富、贵”。好象是“彦”字辈有一支到了广东或广西

104 浙江省平阳县敖江镇:字辈:观,均,钦,尔

105 湖南新化鹅塘伯万祖班次:

(1)、陈滚、陈绪昌新定班次

惟今能显远, 历久善名扬;

道盛崇基厚, 勋洪启绪良;

登廷修锦业, 献策守彝常;

礼让芳规永, 诗书茂泽长;

敦伦恢祖德, 集义焕宗堂;

余庆延星聚, 英才上国光 。

(2)、附旧谱:乾隆癸卯年永康齐三派共订:

惟今能显远,历代善名扬;

端自开基厚,继因衍绪长;

量材修正业,素位守彝常;

礼乐家声振,诗书世泽光;

香台恢祖德,义柱焕宗堂;

馀庆原星聚,支延万世昌 。

106 江苏扬州:祠堂堂号“三尧堂”,家联:“三尧德重家声远,泗水名高世泽长”。明初自现在二十代排行:

克己怀先德,仁敦同寿(于)君,文芳从世道,书可启宏机

107 河南邓州:辈分为“文-同-明-光-志-理”

108 辽宁盘锦:字辈是”字大有勇,万玉洪光凤树朝天

109 贵州独山县:是从江西来的,先到贵州省福泉后在1860年左右迁至独山,现字辈一段为:士、玉、开、志、国、文、兴

110 山东临清市唐元镇。椐老人讲:始祖显祯、显明(无坟茔)。二始祖相兴、桂兴率子侄来现居。查宗亲堂系表知班辈为:显、兴、学(富)、大、木部、年、玉部、世、绞丝部、百、广、玉。

111 -云南昭通(西移)义门陈姓迁徙路线:河南长葛县(颍川)---湖北孝感麻城县---江西吉安太和县(南迁) 江西----贵州大定府----云南昭通(西移)

字牌:仙青锦秀,福应思文,仕子学多,广大光明,安邦定国,永正朝廷。

112江西贵溪人,应属义门世家,艾享堂近带排序为:福\斌\星\礼\义

113 山东省登洲府莱阳县

元学春广兆

仁复日焕祥

连仲丕继本

玉树振永昌

114 我只知道我的先祖是“陈尚能”是在700年前(明朝)从江西德安义门陈迁至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下陈洼村,现知的字辈为:丰、兆、荣、昌、广、增、付、祥。

115 广东阳江陈姓据老人说是从福建迁过来的,辈份排列的顺序是:中、和、见、瑞、世、代、原、章、文、权、德、运、大、喜、荣、梁。

116 浙江台州椒江区陈姓,听上代老人说我们发源地在椒江北岸,知道上几代的字辈是定、赵、勇、 良四字

117 江西省宁冈县的,2002年并入井冈山,是从广东嘉应迁往江西的,班派排序如下:秉锡启光,成宗世昌,克绍作述,久有传芳,道学始源,家声永扬,瑞应星聚,景焕天章。

118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江两岸。陈姓族人所用字辈:

周上大宗兴,洪开先祖德;

万世定峥嵘,官清民安国;

历代昌隆应,永远纲常泽。

119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鸳鸯乡后壁湾人陈氏,故老相传是李自成屠川后由湖广迁入。字辈为:道、鸿、声、孔四字

120 安徽舒城的,据老人说好象是明朝初期从江西迁过来的,可能和陈友谅有点关系,现在只知道家谱的几个字是:大德超发,吉庆来昌

121 江苏省泗洪县,家谱顶上大字是“江西九江义门堂”,家谱中有一句是“家志兴(新)林,光耀门亭”。

122 湖南长沙家谱:

老派语:

建国从英杰 襄邦正泰康 乾坤忠信海万世乐荣昌

致浩借天久 垂统绍先庄 立朝迁楚启 镇大永纲常

分修旧派语:

乾坤开绪业 永远乐书香 裕厚光前代 恢先应先朝

壅正己已派语:

世际文明会 家声大盛昌 显庸期后裔 永远绍书香

民国癸未新派语:

世际文明会 家声振泽长 家贤资教育 骏烈定宣扬

123江苏苏州迁往(盐城或如东)排名为:伟(音)立永昌

124 河南省洛阳陈家沟人家谱有:

家新金余富

启德长开明

学广道乃举

思多志先清

125 江苏江都的,父辈们排行是依,井,万,家,安。

126 广西合浦公馆迁至广西防城,字排锦、松、炳、增、先、洪

127 河南开封、商丘→福建莆田→广东南雄珠玑巷→广东化州→广西北流→广西北流高塘口平田村→广西北流大村石口陈。但相关细节已失传,尤其记载中的“石子滩”无从所考。

合族同派字目是:

廷会大明,世其克典,家之积德,定育奇英-

128 马来西亚槟城人,祖先离开福建南安蔡西一百多年到

我祖籍现为 福建泉洲南安市仑苍镇蔡西乡 (原福建南安蔡西二十七都)(靠近安溪)

已找到地方, 回去两次, 没找到族谱

仲,佛,观,祖,应

士,志,学,成,树

焕,在,铨,汝,杞,

煜,基,钟,永,森

耀,墀,钦,浚,杰

烜,培,锡,洛,东

熹,奎,铭,泮,柏

烛,堂,录,沂,松

129 湖北荆州公安县夹竹园镇的,陈姓在当地不容置疑地是大姓,小时候听祖父讲,我们是清初吴三桂叛乱后,从江西迁过来的,据说在另一族人家里现有好几本族谱,班谱大致为:

祖功光显 宗德茂崇 克恢先绪

世代新风 明清高耀 礼义正章

130 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苗庄村

辈分排序是:

"加(四世)――国――彦――□――淑[子]――维(玉)[远元]<松>――勋(天)[兴]<清>――基(从)<凤>――如、汝(兆)<学>――世――继――庆――立――宗――本――瑞――敬――修――得――永――祥――信――传――益――文――志――绪――敏――俊――崇――山――"

131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氏。十九世聚星堂,辈序是:元恒乃德,允吉开明

131 重庆陈坪川

我家字辈为:廷 仲 现 琦 文 际 盛 英 财 生 毓 秀 光 天 德 钟 灵 荷 祖 恩 孝 忠 昭 日 月 永 远 镇 乾 坤 绩 善 富 贵 发 荣 华 万 代 春

132 湖北宜昌兴山人,属颖川堂的,长坪支派,始祖陈晚益,到我这里已经是十五世了。派序为:光廷永世 志学书香 家为儒风 华国文章 宗德宏开 源远流长 品毓方秀 万代荣昌。

133 江阴陈氏,祖上有一位祖先叫陈清,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最近的几代辈为“以、为、宝、吾”。乃江阴望族,祖上家有“陈家花园”也就是现在的“适园”。

134 福建石狮市永宁镇永宁居委会班派字辈(古地名泉州府晋江二十都鳌城)

铭洵楷辉墀。

锦渊植焕增。

锡沼材炳垣。

钟瀛桂(火+斤)培。

135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范寨乡祁务村。上几代的辈分分别为:书,克,怀,以,玉,成,山。

136 温州永强(永嘉场)有陈姓数万人,祖辈据说数百年前从福建过来,近几代的字辈是上,文,学,国

137 广东阳春市潭水镇陈氏清朝从福建迁来,辈字为“世德宗昌,家声显耀”。

138 湖南衡阳陈氏:祖上明末清初迁自是从福建上杭地区。

帮序为“尧舜尚为君,国正维是仁,朝宗传相位,嗣盛启荣昌。。。”

139 湖北枝江市:始祖陈万湖其后族人众多,第四代为启,第五代名字带王旁,第六代为志,第七代名字带金旁,从第八代起按“文光士德,祖先永培,学思宏大,家国一新,长发其祥,荣可久享”起名。

140陈祥训: 我是在北京工作几十年的退休教授,老家在湖北黄陂,属义门陈氏一支先祖陈光龙为顺治16年二甲第43名进士,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上的籍贯为湖广黄陂至今我手中尚有先祖陈光龙的"贞可斋集宋集"诗集的卷4至卷7残部我父亲是长房长子,故族谱存于我家上小学时我翻阅过族谱,印象最深的是我村堂号--德星堂来历的故事谱中记载到我父亲那一代,而我父亲生于1908年,可见这族谱的修谱时间不早于民国初文革初,我父亲怕族谱被毁,央求一贫农家之妇人保管该农妇等我父亲走后,即将族谱送入灶堂,付之一炬,家族历史遂无从查起1948年左右,江西义门陈氏各庄代表二人,曾来我村联系统一全国义门陈氏辈分排行一事,说明我村这一庄在江西老屋记录在案来人由我的父亲接待其时我年近十岁,故至今仍能不忘现我手中尚存有老屋代表送来的义门陈氏辈分排行建议稿(见下),建议从分庄后的第30代之后开始沿用此辈分排行表这是否意味着当年分庄时已拟好了30代的辈分排行表各自带往新搬迁地呢不知哪位岁数大的宗亲,特别是江西老屋的宗亲还知道此事否黄陂陈姓很多,但都与我们这一支"同姓不同宗"我们过年供祖宗的肉上要插一根筷子,据说这是因为我们祖先是由江西筷子巷迁来的缘故网上称,武汉图书馆收有黄陂编辑的义门陈氏宗谱;我与该馆联系,答曰:无此宗谱。不知哪位宗亲见到过该宗谱没有能否从该宗谱上找回我庄被毁的族谱的信息呢本人虽学理工,但对文史极感兴趣,愿与各位宗亲公同探讨有关问题;对于我在上面提到的问题,望知情的宗亲不吝赐教

以下是当年江西老庄送来的义门陈氏划一子派建议稿全文(标点是我妄加的):

江西德安义门陈氏公订二(三)百九(三)十一(三)庄划一字派敬告族众各裔确遵书

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固本浚源,遵祖敬宗,燕翼贻谋之道,岂可梦匕夫我陈氏,古封义门,世称巨族,户大丁繁,旷代无俦。奈因谱牒之未合修,系派之不统一,是所缺憾。今欲合各庄通序,力莫能及,姑俟诸将来有力者为之。兹经江西附近各庄经理合集老祠,再四会议,议决各庄由宋时迁之始祖起,至现今计三十代止,规订各庄义门统一系派文字一百一十二字,发给各庄,为修家乘永久之系派标准。并希义门各经理,分发各处支裔,暨迁外窜远失序族众,一体更正三十代以下旧系派文,确遵新订系派文字修谱,以垂久远,是为至要。

计开义门各庄统一系派文字列后

福禄绵延 富贵遐芳 帝舜巨孝 最尊伦常 奎宿集星 誉满封疆 广席风范 声著异乡

乾表题赠 历叶雄长 敦品励业 效圣则皇 顺亲安命 浩气凌苍 笃行上达 度量轩昂

和平廉节 阳刚致祥 全门忍让 竟得宁康 泰光收族 情谊孔张 团结敬爱 权势坚强 清慎勤谨 生民仰望 谷贻蕃衍 万祀辉煌

老祠经理 殿鳌、振声、寿臣、养拙等同启

民国三十四年岁次乙酉九月十八日 公订

陈祥训注:此件右侧为人工裁截边,边上有手书墨文之左部;下方有全高62厘米,残宽23厘米的朱红大印左半阙,说明手书墨文及朱红大印之右部留在江西老物的此件存根上。

141 四川泸州方山陈氏后人,祖上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迁至此地。祖上口传字辈为:新明齐顺;维朝祖基;洪开先绪;定育英贤;光宗永发;四代昌元

词目:家谱

拼音:jīa pǔ

基本解释

1 [genealogy;family history]∶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2

[genealogical tree]∶有关一个种族的父系和母系的系统记录

详细解释

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宋史·艺文志三》:“ 司马光 《宗室世表》三卷,《臣寮家谱》一卷。”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范氏家谱世系》:“吾家 唐 相 履冰 之后,旧有家谱。 咸通 十一年,一枝渡 江 ,为 处州 丽水 县丞,讳 隋 。” 清 龚自珍 《<怀宁王氏族谱>序》:“由是胪而为家谱,则史表之遗也;广而为家乘,则史传之遗也。”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有些人听汉奸 刘老五 说过,从 刘 家的家谱上查起来,从他本人往上数,‘举人’比他长十一辈。”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基本含义:

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在1960年代中国的破四旧运动中,家谱被当作四旧遭到清理,“成千上万”的家谱被毁,很多中国人不得不毁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谱,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人文历史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编辑本段]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都称家谱、家传的,宋代又有宗谱或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

[编辑本段]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编辑本段]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编辑本段]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 、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坛,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世本》的意义还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发轫于周代,是家谱研究的源头。

就家谱的形式而言,唐代以前的古谱和现存的以欧阳修、苏洵创制编撰体例为特征的明清家谱有所不同,但家谱作为绵延不绝的人类历史象征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目的以外,还在于对家谱重要价值的认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之说,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古代家谱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于对谱学的本身,包括谱例的撰写以及家谱发展历史的研究等方面。

家谱的应用研究始于汉代,《史记》中有关帝王谱牒的记载,说明汉代司马迁已经把家谱资料应用到史学领域一纪传体史书的撰写中去。后代史学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后代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如班固撰《汉书》、陈寿撰《三国》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谱牒资料。中国古代对家谱资料的应用主要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体现了谱牒的史料价值。

二 、到了本世纪20年代,随着社会科学新领域的开拓,有学者从人口学、优生学、遗传学等新学科的角度肯定家谱的重要价值,并倡导对家谱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1923年出版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我国乡乡家家皆有家谱,实可谓史界瑰,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谱,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古史辩派的创始人、著名学者顾须刚也说:"我国历史资料浩如渊海,但尚有二个金矿未曾开发,一为方志,一为族谱。"肯定了家谱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梁启超等的倡导下,学术界出现了研究谱牒的热潮,北京图书馆致函社会各界广征家谱。(1945年杨殿殉撰《中国家谱学通论》就是利用馆藏家谱撰写的研究论文。)1931年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柳治徵撰《族谱研究举例》一文可视为对梁文的呼应,该文中有将太仓王氏与武

胡琏的生卒年代、年谱、历史贡献及家庭概况

一、 胡琏的出生时间和世系 据1996年重修的《胡氏族谱》称:对琏公世序的订正,势在必行。因现存之旧谱,一载琏公为纲公长子,珙为次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