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2收藏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第1张

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在位16年。在位期间,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2、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本名赵匡_,建隆元年改为赵光义,为宋朝第二任皇帝。宋太宗从小聪颖和不群,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于他。太宗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封为晋王,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宗治政有为,不善武功。在位22年。葬太宗于永熙陵。

3、宋真宗赵恒(968-1022)北宋第三代皇帝,史称宋真宗,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曾用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在咸平年间,治理有方,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乾兴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驾崩于汴京宫中的延庆殿,享年55岁,在位25年,葬于永定陵。

4、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仁宗曾于庆历年间,任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充执政,企图对吏治作一些整顿,史称庆历新政,但很快就取消了。仁宗懦弱无能,在位虽长达42年,却无所作为。

5、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1067年在位,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英宗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本与皇位无缘。作为北宋第一位以宗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皇帝,应该说,他很幸运。但不幸的是,他体弱多病,继位之初即大病一场,而不得不由曹太后垂帘,后虽亲政,不久便病故,在位仅5年,这在两宋诸帝中也是鲜见的。

6、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元丰八年三月五日戊戌神宗崩殂于福宁殿,享年37岁,殡于殿西阶,庙号神宗,群臣上谥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十月二十四日乙酉,葬神宗于永裕陵。

7、宋哲宗赵煦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_”。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广东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_、曾布等,再次启用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在位15年,享年24岁。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8、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神宗11子,哲宗弟。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9、宋钦宗赵桓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生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举入侵时,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为人优柔寡断,对政治缺乏判断力。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病死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

10、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旧历十月死于德寿殿,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三月,葬于会稽宋六陵(今绍兴市郊宝山)之永思陵。

11、宋孝宗赵_,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定年号“隆兴”,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潜心理政,国家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12、宋光宗赵_,南宋第三位皇帝,庙号光宗,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13、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位皇帝,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宋宁宗在位30年,享年55岁。其统治期间,宋朝比较安定,国家比较富裕。去世后谥号为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14、宋理宗赵昀,宋理宗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在位40年,享年60岁。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丞相史弥远胁迫之下,对政务完全不理会,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

15、宋度宗赵_,度宗即位后,孱弱无能,其荒*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

16、宋恭帝赵隰,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隰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赵隰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17、宋端宗赵_,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_。在位2年,1276年6月14日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虽然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端宗只能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於奔命。他曾逃到南澳岛上,在岛上海滩上开挖的宋井至今仍存,之後又逃到香港的九龙城一带,现存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为纪念宋端宗而建。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对开海面,「龙舟」倾覆,端宗遇溺被左右救起,因此染病。因元军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_洲(今香港大屿山)。不到10岁的小皇帝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於几个月後(1278年5月8日)在_洲去世,葬於永福陵。

18、宋卫王赵_,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_是宋朝度宗幼子,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_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他在位时,以_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_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南宋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分别是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

1、宋高宗(1107—1187),名赵构。南宋第一任皇帝。

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

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

2、宋孝宗(1127—1194),名伯琮,赵昚。

宋太祖七世孙。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史称“乾淳之治”。

3、宋光宗(1147—1200),赵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禅位,赵惇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或"光宗内禅"

4、宋宁宗(1168—1224),赵扩。

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宋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赵、韩两派斗争激烈。

庆元元年(1195年)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次年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是为“庆元党禁”。嘉泰四年(1204年),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两年后削去秦桧封爵,打击了投降派。

5、宋理宗(1205—1264),原名赵与莒,后改名赵昀,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即位后,有史弥远专政,他只沉湎于酒色,朝政昏暗如故。1233年,史弥远亡,理宗亲政。

1234年与蒙古军联合灭金。1259年,蒙古军攻打鄂州,奸相贾似道称臣纳贡,划长江为界国家败亡之势已成。

6、宋度宗(1240-1274),原名孟启,后改名赵禥。

赵禥在位10年,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飘摇之中。

7、宋恭宗(1271—1323),赵显。

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封嘉国公。十年即位,谢太后临朝称诏,建元德佑。

恭帝继位年纪尚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宰相贾似道手中。在理宗和度宗统治时期,宋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恭帝即位不满二年,宋廷就投降了元朝。

8、宋端宗(1269—1278),赵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2年。

7岁继位,虽然朝臣江万载、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打击下,端宗东逃西避,疲於奔命。景炎三年,端宗为躲避元将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惊病交加,于4月病死。

9、宋末帝(1272年——1279年),赵昺。

赵昺宋亦是南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端宗死后,赵昺1278年登基,1279年去位。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赵昺时年8岁。在位1年,是为宋朝最后一位帝王。

扩展资料:

金国南下灭掉北宋俘虏徽钦二帝北去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政权延续大宋国祚。赵构这个皇帝史学家对他争议很大,普遍认为他是个昏庸之君,尤其是他和秦桧勾结杀害岳飞,更是落下了千古骂名。

如果把赵构的帝王一面去掉,站在常人的角度分析,赵构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他对金兵的畏惧,可以说已经超过常人的理解范围,甚至不如一个弱女子有骨气。

只要金国一发兵,他不思如何组织军队抗金,赵构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逃跑。他先从南京逃到扬州,又从扬州逃到杭州。金兵渡江南下他又从杭州逃到绍兴,甚至干脆坐船逃到海上,畏金兵如虎,人都被吓魔怔了。

赵构在应天府登基,迫于形势启用了主战派,利用抗金将士阻挡金兵,保护他顺利南渡临安。形势刚一好转,他立马打压主战派,重用主和的汪伯彦、黄潜等小人。

在岳飞已经取得抗金局势的主动权时,赵构和秦桧互相勾结冤杀了岳飞,落下千古骂名,这是赵构一生都难以洗去的污点。为了保住他的小朝廷,赵构不顾国土沦丧、家人被辱,厚颜无耻的向金国投降称臣。

秦桧是举世公认的大奸佞,为世人所不齿,然而赵构却对秦桧宠信有加。赵构畏惧金国如虎,他认为秦桧从金国南归,必可以与金国的最高统治者有联系,所以他重用秦桧,通过他与金国议和。

秦桧在赵构一朝,两度任宰相。他杀害岳飞,积极打压主战派,力主绍兴和议。赵构对秦桧此举很是赞赏,赠秦桧府邸、加封益国公、建家庙,亲赐祭器。秦桧死后赵构追赠他为申王,谥号"忠献"。

——宋朝君主

  高宗赵构(1107~1187,1127~1163年在位),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钦宗赵桓弟。15岁封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做了俘虏,北宋灭。其时,康王赵构正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拥兵万人在外。宋旧将臣便拥戴他为皇帝。翌年(1127)五月初一日,21岁的康王构在北宋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正式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构即为高宗。为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即位初年,尚能起用一些抗战派将领。但他不是力图北进收复中原,而是一心想讨好金人,南迁后建行在与临安(今杭州)。意即临时安顿,只知道向金纳贡称臣,苟且偷安,在位三十六年,酿成偏安之局。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但精于书法,善真(楷书)、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宋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 

  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宋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宋光宗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酒色。

  

  宋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1168~1224)南宋皇帝。名赵扩。宋光宗次子。1194~1224年在位。淳熙十六年(1189)拜少保、武宁军节度使,进封亲王。绍熙元年(1190)立为储嗣。五年为宗室、枢密院事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所拥立。即位后,曾以赵汝愚为相,不久罢免,依任韩侂胄,使其专权长达14年。嘉泰四年(1204),采纳韩侂胄(Tuōzhòu)的建议,追封岳飞为鄂王。开禧二年(1206),削去秦桧所封王爵。同年在准备远未充分的情况下,依韩奏请,下诏攻金,招致战败。嘉定元年(1208)与金议和,签订嘉定和议。主要条款为:金、宋改称伯侄之国,赔偿金朝银30万两、绢30万匹、钱300万贯 ,函韩侂胄首于金;金退出所占南宋的淮南、陕西等地。这些条款比孝宗与金朝订立的和议条款更具屈辱性。议和期间,南宋政府杀韩侂胄,函首送至金廷。此后,杨后与史弥远操纵朝政多年。十四年,宁宗派使节赴蒙古谈判,拟联蒙灭金,但宋军对金作战失利,反而丢城失地。  

  宋理宗(1205~1264,1224~1264在位),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弘,立贵诚,即为宋理宗。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宋度宗赵禥(1240年-1274年),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孜,1253年立为皇子,赐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1265年-1274年),宋太祖十一世孙,宋理宗弟嗣荣王赵与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儿。儿时聪敏,时常一语破的,令理宗喜爱。在位10年,享年35岁,死后葬于永绍陵,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可是宋度宗长大后十分昏庸无能。他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蒙古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政治十分腐败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无道,沉湎于酒色之中,南宋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有等着灭亡。  

  宋恭帝赵㬎(xiǎn)(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当时蒙古大军己占得淮河以北,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行在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蒙古乞和。势如破竹的蒙古大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缐,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蒙古对战大败,不久,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不过为时晚矣,南宋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宋端宗赵昰 (1269年 - 1278年,1276年 - 1278年在位;昰:音同“是”),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哥哥,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蒙军攻克临安时,5岁的小皇帝被俘。赵昰和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由国舅杨亮节等护卫,仓皇出逃福建,定行都于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当时时值战乱,哀鸿遍野,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当地人民甚感其恩,蒙军占领福州时,当地人民遂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将:文天样、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回避蒙元的查禁,以泰山宫作掩护,泰山宫现存完好)。 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皇上为躲避蒙军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龙舟”倾覆,端宗皇上遇溺于水中,虽然被左右随从救起,但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端宗皇上吓得好几天都讲不出话来,结果生病了。因蒙古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州(今广东省雷州湾)。可怜一个不到10岁的小皇上宋端宗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几个月后便死去了,葬于永福陵(今广东江门)。

  赵昺(1272年-1279年),南宋第九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1278年-1279年在位)。赵昺一般被称为宋帝昺,亦称宋卫王、幼主、幼帝、末帝等。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1276年2月,蒙古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5岁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谢太皇太后因身体不适,暂居临安)。他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老的拥护下南逃,蒙古军队统帅伯颜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便遣张弘范、李恒等人追击。当时他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职,判泉州。1276年夏,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和赵昺南逃,在蒙军的不断追击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他在位时,以崖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蒙,陆秀夫整顿内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蒙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大宋王朝彻底灭亡。

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太祖,但之后的皇位却被其弟弟赵光义继承,宋朝皇位转变成太宗一系,之后真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等北宋八位皇帝都是太宗一系,南宋开国皇帝高宗赵构是徽宗第九子,是太宗一系最后一位皇帝。之后高宗传位养子赵昚,即为孝宗。之后的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宗,端宗等都是太祖皇帝子孙,分别出自太祖的儿子德芳,德昭一系。

巧合的是,两宋分别九帝,太祖开北宋,太宗子孙丢北宋。太宗子孙开南宋,太祖子孙丢南宋。太祖开大宋,而大宋三百二十年江山社稷也最后丢在太祖子孙手里。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