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家坟历史
佟姓的来历
一楼的回答其实是我早期的回答,现将修正补充后的回答附后:▲姓氏渊源:1、源于冬姓,出自夏朝太史终古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改义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汤王伐夏桀,原夏朝太史终古为人贤德,世人器重,汤王遂召其入商朝,终古归商后,其子孙去“丝”偏旁为冬氏,后又加“人”偏旁为佟氏。2、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历史上女真族中旧姓夹谷氏,汉字译即“佟”,即以汉译字义为氏。历史上满族的旧姓佟佳氏,是以地名命为氏。
该部满族先世居满州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汉化简改为佟,称佟氏。
历史上女真族的佟仓(亦作童仓)氏,即明初建州女真族首领猛可铁帖木儿的次子。后汉化简改为佟,称佟氏。
▲得姓始祖:终古。夏朝未年,夏桀的太史官,黄帝的后代,名为终古,他见夏朝气数已尽,就转投商汤,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佟氏,以示与夏朝隔绝。
由于他是为难得的贤人,颇受重视,后人以之为荣,就以佟为姓,称为佟氏。故佟氏后人奉终古为佟氏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江苏、山东、安徽、湖南、湖北、东北三省等百万佟(仝)氏族人为元末兵部尚书佟文瑞的后裔。始祖佟文瑞,字福国,原籍辽东。
生于公元1320年,卒于1368年。元至正初年,登进士第,御赐榜名密尔麻和谟即元史穆尔玛哈穆特,御批通鉴作麻尔默和谟克。
始仕元,累迁至兵部尚书。任职期间,率六子转战沙场,屡建奇功。
但却遭佞徒右丞相哈麻诬陷。元顺帝良莠不分,忠奸不辨,元亡在即。
佟文瑞为尽忠节,告病解甲,率六子来徐州睢邑鲤鱼山杀虎沟之牧马庄隐居。及明定鼎,刘基奉令征诏,佟文瑞守义不屈。
及征诏屡下,佟文瑞谓六子曰:“此吾命尽之日也。”随令长子戎更“佟”为“仝”。
留居睢邑侍奉母亲,供奉香火。次子佟战回辽东原籍。
三子佟戟去陕西。四子佟戵往河南。
五子佟勘往湖广。六子佟戬去燕京。
佟文瑞又曰:“诏必再至,明吾仇也,断不可仕。”嘱毕,饮鸩而卒。
葬于鲤鱼山杀虎沟。随即,长子仝戎带母亲隐居睢邑城东北潘家村,其余五子各带四名家将而散。
数年后,始祖母歹氏死,茔葬于睢邑城南二里许金马滩。如今睢宁仝氏都是始祖长子仝戎的后代。
六百多年来人丁盛旺,至今已传至二十七世,其族人近十万,遍及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目前,睢宁仝氏家族正在续修第八次族谱,这部族谱还编入了山东郓城追远堂和世德堂合谱的部分内容。
所续编的第八次族谱主要内容有:《追远堂·世德堂合谱序》、世德堂一至八次谱序、《福新公传略》、《文瑞公传略》、《文瑞公带六子戎马轶事》、《兵部尚书文瑞公忠臣记》、《仝氏宗祠回忆录》、《仝氏家训》、《寻访先祖行踪记》和郓城、睢宁两地先祖碑文、墓表、功德传,追远堂一至九世谱牒,世德堂全部世系谱牒等。始祖兄长佟福新,生四子:长子佟志斌,次子佟志高,三子佟志刚,四子佟志强。
除四子佟志强传至三世外出后失考外,其余三子后裔均已合编入一部族谱,原有祠堂已修缮一新。佟福新及后世先祖之墓犹在,其碑林皆重新竖立。
然而,这里祠堂被毁,始祖、始祖母仍茔葬两地,各孤坟一座。始祖六个儿子除长子仝戎的后裔谱牒较全,还有四子佟戵的少数后裔现居河南焦作西马营村已经入谱,六子佟戬的后裔现居山东费县、荷泽部分族人入谱外,其余次子佟战、三子佟戟、五子佟戡之后裔尚无音信,更谈不上入谱了。
日出日落,星转斗移,漫长而又匆匆的六百七十多年过去了。始祖、先祖们不知留下了多少事等待后人做。
特将《文瑞公第十五世孙熊卜公寻访先祖行踪记》(下简称《寻访先祖记》)一文附印于后。这篇文章写于始祖卒后四百多年,又距现在二百多年,过去很少族人见过,更没有族人研究过、落实过。
2006年11月14日,仝氏族人与安徽《和县历阳仝氏宗谱》的总编辑仝道荣取得了联系,并寄去《寻访先祖记》一文。仝道荣为东北满族始祖巴虎特克慎二十一世孙。
退休前任河海大学教授,对研究蒙古族历史深有造诣。关于始祖次子佟战,有人认为东北满族佟姓始祖巴虎特克慎(佟满只)很可能就是战祖。
其根据有三:其一,《寻访先祖记》中记载“……及在苏州又见同知(官名)佟伟仁者,云称原籍辽东,本朝国初伟仁太高祖佟图赖、佟国纲、佟国维,从龙入中国定天下,去始祖文瑞公十六世,始祖次子战者之后裔也。战祖奉父命回原籍,今人丁甚盛,呼卜为叔。
出谱与看,载列始祖章奏战功,内有谏章五条,辞句甚多,未遑抄录,卜之恨事也。及阅戎祖昆仲,疆场效力,事业功绩与卜在扬州佟三泰、佟玉龙家所抄之谱序对之毫无舛错。”
从这段叙述看,熊卜既然认定佟伟仁是佟战的十五世孙,佟伟仁的太高祖是佟图赖、高祖是佟国纲、佟国维,当然就是佟战的后裔了。为证实佟战就是巴虎特克慎(佟满只),查阅佟明宽、李德进所编著的《满族佟氏史略》中有记载:“盛年(图赖)生三子:长,国纪、次,国纲、三,国维。”
盛年为巴虎特克慎第十世孙。国纪、国纲、国维是第十一世孙。
佟伟仁是第十五世孙,就这一点便可证明,巴虎特克慎(佟满只)就是佟战。为了查找佟伟仁,在《满族佟氏史略》(153页)找到。
河北佟姓的来历佟姓起源有三:
一、源于夏代,为太史终古的后化。汤王伐夏桀,原夏朝太史终古为贤德,世人器重,汤王遂召其入商朝,终古归商后,其子孙去丝为冬姓,且又加人旁为佟姓。参见《路史》。
二、历史上满族的姓氏,是以地名命姓的。满族先世居满州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改称佟氏,清代佟国纲、佟养正即是。
三、历史上女真族的姓氏。如明代的佟仓(亦作童仓),即明初建州女真族首领猛可铁帖木儿的次子。
://or/pedigree/HundredName/frameaspid=464有佟姓的详细介绍。
大水泊始迁祖于坚远孙于整,配张氏,育有五子。依序为:
1玘名,2鉴 ,3浩文,4福志,5文瑞
文瑞之子于钊,配夏氏,二子:礼、书。
※于钊长子于礼,配姜氏、周氏,育有四子:
长东洋——应程—鹏翊—
应培—鹏(票+羽)、鹏九、鹏(曾+羽)0 `8 Q T+ F1 s! O' g' K
应?失序。' r4 E( d6 g# a
次 东鲁——应修—宏抱、宏功3 U h a) b) w& J7 r$ M$ n
应韶—宏能—浑、汘
' B2 B' v: x" j9 x l
三 东齐— 应第— 鹏翚(拔贡)—濬、淇、灦(岁贡)灏(岁贡)
_/ A; K( S$ Q4 n o
鹏翰(进士)—淑、涟(进士) q' O) u; X P7 y% O7 Y
鹏翀(进士)—涵(庠生)
鹏翥—渶(进士)、漺(岁贡)、淳、法 / ^
- T7 k" s' T# o P$ v w
幼 东皋,以下失序。) i$ z# C% x1 E: q2 b
; K,7 j0 k: f9 t/ j
※于钊次子于书,配氏失考。一子:于桥。以下失序。' M# ~/ y9 @& Q9 q! f6 C3 `( @
(一)流向奉天
一、13世东洋嫡孙鹏翊,配田氏。四子:
长子文龙 ,奉天府巨河巡检,四子:
述祖—式爵
续祖—式仁、式范、式钦
志祖—式禄# q1 X1 |/ z$ k# \5 k/ W
永祖—式?;5 h8 _- V T7 [" V8 x# q( ` ~
次子文英—仁士;
三子于鸿;
四子于和。
二、16世于汶,东鲁嫡孙,宏抱第三子,嘉庆庚申(1808)岁贡,配方氏。三子:名号失考
21世式义,宏抱曾孙。' N) ` t; F0 A4 ]! O" d- P
0 ]; B 1 d4 D, }% I
三、16世于澧(配郭氏,俩子)、于沛(配慈氏,俩子),宏功长、次二子,联手携子同迁。" i9 K& s7 , Y( f/ I
四、16世长泠,于钊远孙,时兴五子之幼,配林氏。/ I/ _/ \1 q) Y' F( U& y9 K" v
五、19世体仁,燿祖五子之长,配张氏。三子:松、杨、桂,嫡子失序,共13人悉迁。名号配氏如下:% f' {/ |$ E \: Y: r# e, \% { w z
继仁、张氏, 达仁、王氏, 达寿、李氏,达诚、闫氏, 达玉、彭氏,% S5 T$ O- b: Q, A$ q
达才、张氏, 达德、王氏,达贵、张氏,达禄、高氏,述仁、高氏,
进仁、刘氏, 达士、张氏,高氏, 达党、?氏 达信、?氏
六、于涟,配宋氏、谢氏,诰封一品夫人。四子:师善{康熙丙寅(1686)准贡}、志学、念祖、绍祖。6 u T- t) `/ h, o i' }) c
17世念祖,康熙壬午(1702)岁贡,赐进士,候选训导,授修职郎,配王氏,例封孺人,育五子:式敷、迁益、秉谦、锡普、立恒。1 C% f r" K0 n9 c1 V
19世于易,立恒次子。三子:基之、基盛、基培,三公悉迁。
七、18世于撰,乾隆丙申(1776)岁贡,配毕氏。二子:长人伟,次人伸—东鲁远孙。
% m b$ S7 } P2 A j& x; h
(二)流向东北+ T: I U4 ~4 L9 h4 a1 W/ j# ~- M
八、14世应第玄孙——式縠子孙;
式民,配徐氏。二子:家仁、家让。- I2 I) q, K# H
九、13世于桥玄孙——文昱,四子;秀章、克贵。
十、20世履墉远孙——25世传贡、传海,亲兄弟。+ Y+ N( u! f% O3 r: [- m3 j
十一、16世于涟嫡孙—养正,号德武,太学士,配周氏、徐氏,(乾隆朝江苏巡抚徐士林姑爷)育有五子,迁出二人:长子于昉,配林氏;幼子于晰,配戚氏。5 v& ~ f4 M2 C/ U8 z" h7 Z& Q) Y G1 [
十二、18世于震嫡孙——传贡(俩儿子)、传海——亲兄弟
十三、19世于燧长子——培基,配刘氏。0 `% S6 N6 L3 J$ W
十四、17世永祖配刘氏一子。$ k1 c6 }! T& q+ V% C" V
十五、17世赞祖配曲氏,三子(按:谱载“出外”——东北?)。
(三)流向赤峰
十六、16世于涟之子念祖之曾孙于昱,二子:基成,配丛氏;基茂,配丛氏。) b' B: h( O+ _3 g4 @
十七、18世秉谦之孙储瓒(弟兄五个之长)配汤氏(按:谱载“口外”—赤峰)5 u' A9 N, f/ |+ o2 i; R
(四)流向云南通海县
十八、始迁祖尚仁,世鹏翀远孙,配王氏。育有二子:渊、仙。次子无后,继侄成祥为嗣。长子于渊,随父同迁。育有 四子:成芳、成章、成文、成祥(出继,未随迁)5 z o4 r( } q! J3 y$ A4 i3 M2 l能给
通海县在云南省中部偏南,县府在秀山镇。唐朝置镇,元改县。1956! M8 p/ F1 Q3 Y, A& p2 P
年与河西县合并为杞麓县,1960年复改通海县。历史上工商业就很发达,素有美誉:“小昆明”、“小云南”。 n0 G d5 f( V' X8 H7 p7 M# S$ R7 z
此举,当与于涟在云南为官的一段经历和影响必有关系,应是扑着风水宝地去的。谱载:住在县城东北七里处刘家庄。" I5 R u/ U V9 L6 m
2 b6 S0 V6 J8 |# U# R D
, @6 f& |5 g }! v, Q
(五)流向牟平榆林店
十九、始迁祖于普,秉谦之子,太学士,配丛氏。育有五子,除长子储瓒迁往口外,余者:次子储瑞,太学士,配王氏;三子储璇,配氏失考;四子储(王+典),配刘氏,独子于勤;五子储琳,庠生,配氏失考。兄弟四人,携手同迁。(按:谱载“雨林”?)
(六)流向威海徐家疃5 p, U6 X6 K+ `5 {) ]
二十、始迁祖立恒,于涟嫡孙,太学生,赠修职郎。配王、林、牟氏,赠安人,育有五子:昱、易、璜、曜、?。
廿一、19世于曜,庠生,敕封文林郎,配王氏,敕封孺人,葬徐家疃西莹。独子学宗。(按:谱书失序。据封号和葬地推断为于涟嫡传曾孙。存疑) g' W, ^; b, g) j! F
廿二、20世学宗,字因章,号云溪,聪颖超群,过目成诵,文章出众,书品端丽,嘉庆戊辰(1808)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改任直隶广平府威县知县,敕封修职郎。任满归乡,不废学问,设学于家,潜心教诲子侄。 配林氏,敕封孺人。独子:允迪,配李氏,四子:锡仁、锡宫、锡琨、锡蒲。(按;谱载“学宗,字章亭,号云泾”依据旁证谱牒资料改之,待考): {6 F5 E2 r5 F2 I- ^
廿三、19世于璜,字宾生,太学生,候布政司理,授文林郎。配杨、王氏;侧室梁氏,例封孺人。四子:学泉、学高;另外二子:学闵、学乾,迁居泊岳家。
[ L C$ G
廿四、20世学泉,字原亭,太学士,浙江富汤县丞署分水江(?),例授修职郎。侧室张氏,敕封孺人。四子:允福、?、?、?。
廿五、21世允福,太学生,例授侍郎,湖北巡检。配李氏,育有二子:?、锡蕃7 x$ S& L0 E T4 @, s6 Z: L% A
廿六、22世锡蕃,湖北候补知县,
徐家疃,似为于涟给后裔精心卜择的得意之地。如今族众昌繁,
未负祖望,至为兴哉。
& ~0 O, a7 u2 I y( C4 _
(七)流向威海冶口村 6 q: u+ {4 o/ D" S3 7 @+ @
廿七、始迁祖廷瑞——于涟远孙,锡普曾孙,字专斋,贡生,候选训导,
配张氏。二子:钰、钲。
[
(八)流向威海河东村
廿八、20世洪序之子仁辰——始迁祖。 村名已改:福德庄。 n% {/ W# }2 T
9 D8 X# C- E7 S% o0 l
8 P; A& x! {0 Z# R
) j-
(九)流向文登邑内村庄9 {7 T$ a3 a8 V
廿九、石灰窑村始迁祖—15世迁喜,于钊玄孙,失序,配刘氏。独子俊泽,配许氏,四子:从祖、福祖、承祖、正祖。
17世承祖,配张氏。独子:克义,配邓氏。二子:英、优。
三十、营上村始迁祖—
17世遵祖,于钊玄孙,于清次子,配迟氏,& A B% P& `% p/ i4 r5 `
卅一、后村始迁祖———17世嗣祖,于清三子,配梁氏。
卅二、汪疃宅库始迁祖—17世諟祖,于清四子,配杨氏。
卅三、西产始迁祖——18世式?, 失序,配氏子嗣失考。
卅四、西汤始迁祖——, p" v/ u- k! L ^, @& q: N
19世于瑺,应第玄孙于模之子,配宋氏。
卅五、双石村始迁祖——18世克福,于桥玄孙。5 l; }2 ]/ _ u W8 P
卅六、楼底下始迁祖——19世于升,锡普之子,配李氏。二子:映、暽;- _) B3 } U n8 {% q4 n
卅七、汤西岗(jiang)村始迁祖—18世迁益,太学生,配李氏。: P' f) G( H9 _5 ~9 ]+ U4 y
二子:于暽、于映
卅八、硝滩村始迁祖——20世基隆(按:谱载“迁宋村西”,或为孔格庄?)% A6 C+ `7 ` j! f5 {4 _! a
卅九、胡家庄始迁祖—— 19世建堂,鹏翀玄孙,配汤氏。五子:恭、寛、信、
敏、惠。
四十、于疃始迁祖——
19世建成,鹏翀玄孙,无后。
卌一、文城始迁祖——2 T/ E m }9 W: p% p2 D/ N
18世式敷,字得一,配黄氏,于涟长孙。/ | U4 t" v) {5 `' W
一子:于(日+文)5 J f% B2 }5 c Q5 H
卌二、汪疃翠峡口始迁祖—21世廷瑞(按:谱载“廷璜”。依据《文登进士》改之。待考)道光戊戌(1838)岁贡,式敷之孙,配刘氏。三子:铭、镕、铨。4 M- b0 Z! K7 h% y
卌三、泊岳家始迁祖——- T9 z! c! i3 \
20世学闵、学乾,于涟玄孙,兄弟联手同迁。% Z+ Y# l1 ~" w b( B8 i
学闵,字云亭,号文泽,太学仕,候选县丞,例授修职郎;配梁氏,例封孺人。: R' \$ C/ `1 d8 c/ \
学乾,字建亭,太学生,候选巡检仕郎。配李氏,封孺人;孙氏,七子:6 Y4 l I$ Q( O3 D5 Q R
允泽、允生、允清、允、允松。允琛、允玠、允琪。! p: z h' ]7 x
21世熙燮,学闵之子,附贡生,候选通判,例授永得郎。配林氏,例封孺人。独子:葆中,贡生,候选盐大使,例授修职郎。配梁氏,例封孺人。独子:敬猷,庠生;配梁氏、张氏。 ~3 ^( Y' x! E t# ]3 G
卌四、18世式礼,因建大水泊机场躲迁至:新建、埠前头、迟家河等村,其25世传嘉,迁至岭东村。
卌五、鹏翚次子祇祖后裔,撒据方格窑、东沟曲家、后土埠岭等。
镶黄旗有九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拉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
1、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按不同的地区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入关后又有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分支。
2、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在清朝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
3、博尔济吉特氏
孛儿只斤氏,亦作“乞颜·孛儿只斤氏”,又译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忒、博尔济锦、孛儿吉德、孛儿吉根、孛儿吉济锦、博罗特、包罗歹、包尔炽君、布儿赤金、孛尔吉等。后又汉姓包、鲍、宝、奇等,亦有沿用此姓者。
4、舒穆禄氏
舒穆禄氏,源出辽、金、元、明女真人的“石抹氏”。祖籍地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海林市老宁古塔境内的舒穆禄山。以山地为氏。
5、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氏族。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
6、辉发那拉氏
辉发一作灰扒,因居辉发河得名。始祖星古礼,姓益克得哩,尼玛察部人,原居萨哈连乌拉(指今第一松花江下游)地区。
7、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源自那拉氏(纳拉氏),为那拉氏分支。因部落得名。 乌喇纳喇氏是明朝末期海西女真乌喇部遗族,与哈达纳喇同祖,即纳齐布禄之裔、乌喇部长之前。
8、郭络罗氏
郭络罗氏源于满族,出自满洲八旗姓,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郭络罗氏,亦称郭罗罗氏、郭尔罗氏、郭博罗氏、郭布罗氏。
9、伊尔根觉罗氏
伊尔根觉罗所冠汉字姓多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等。满文创始人噶盖之裔汉字姓"赵",尚书顾八代之裔汉字姓"顾",副都统萨哈岱之裔汉字姓"萨",大学士伊桑阿之裔汉字姓“伊”。
扩展资料
瓜尔佳氏迁徙分布:在宋朝时期,北方女真族立国为金,与当时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礼。而金国中多有夹谷氏,所以夹谷氏名盛一时。
如今上海,沈阳等地有人姓夹谷复姓。夹谷氏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丹东岫岩偏岭乡满族瓜尔佳氏(关氏),原居长白山区,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由京拔驻丹东岫岩。
到清末民初,改支瓜尔佳氏(关氏)人口逾千,国民政府对满州旗人政策放宽,允许并鼓励其到吉林和黑龙江等地荒垦,因此大批瓜尔佳氏(关氏)人口开始向北迁移。
主要有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双城堡、富锦县、依兰县和嫩江县,吉林的通化县、海龙县和辉南县等。另外,瓜尔佳氏(关氏)家族还广泛分布于东北各地,如本溪、西丰、铁岭等。
-镶黄旗
-伊尔根觉罗氏
-郭络罗氏
-乌拉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
-舒穆禄氏
-孛儿只斤
-钮祜禄氏
-瓜尔佳氏
镶黄旗佟佳氏。
仝姓的起源比较复杂。有汉、蒙古、女真、满、回等多个渊源。还有多次变族。比如满族佟佳氏中最大的一个起源是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的后代,还有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后代。
仝姓来源
渊源之一
以国为姓。起源于商朝本出自子姓契之嫡裔商王封本姓支庶族人于(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建立同国为商朝附庸商亡后同国亦随之灭国其后人以国去邑为同姓。后来同姓为分别支庶,一支以同字音“仝”为姓见《春秋图》。
渊源之二
避祸改姓。起源于汉朝为司马迁之后同样因谐音故源于“同”。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介绍2003年2月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姓>节目也作了介绍。西汉时代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迁,因对李陵军败降匈努事有所辩解得罪汉武帝下狱受腐刑。据传他的一支后人为避家难改“司马”姓为“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马”姓为马。此事在司马迁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市的县志中的<重修太史庙记>(翟世琪)一文中曾有记载“----今孙或在洛阳同姓或襄阳马姓----”。 再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为姓氏隐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证香火的延续,一子北上出关后成为旗人为“佟佳氏”故该姓基本为东北人,一子南下定居江南为“童”姓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一子留在当地为“仝”姓后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本内容源于家谱毁于文革 。
渊源之三
源于赐姓。起源于宋朝东陵脚下有个叫石头峪的小村只有二十来户人家的石头峪村传说是宋朝一位武状元的后代。这位武状元后来官拜二品常伴皇帝左右可谓顶天立地呼风唤雨。人们常说 伴君如伴虎。果不然这位二品高官最后终被奸人所戕害割去官职灭了姓氏贬为庶民流放到东陵脚下为生。“仝”就是当时皇帝赐给姓氏。经过几代繁生原只有流放时的孑然一家渐渐发展为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就这样仝姓家谱被续了下来。
渊源之四
避祸改姓。起源于元末为金人姓氏夹古的汉姓。因女真入关踏上中土金灭后入于元元灭后留居中原为避乱则以“仝”姓传承。这个来源的“仝”姓至少有三支
1始祖为福新、文瑞有家谱有谱系。传承至今约有三十代。按元灭在公元1368年距今约640年以二十年为一代当有三十代。这个起源的仝姓后裔主要在今山东郓城、江苏睢宁。
2湖南永州宁远、新田一带的仝姓本系蒙古族应为入元后的女真族。其先人夹谷必烈突元末为御前指挥奉诏镇压宁远一带瑶民起yi。元亡明兴为避祸改为汉族姓氏取“夹”字三人同一遂改姓“仝”隐居于此。居宁远的仝姓现有550多人分居鲤溪上、下仝家村。
3山西的女真遗裔在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镇房子村和三家庄村至今聚居着一批仝姓的女真遗裔他们保存的《仝氏家谱》一本修于清乾隆年间后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重修谱序云“仝氏之先出自大金夹谷氏嗣遭元灭遂易今姓。元初有讳庆成者为本邑令因家焉。”
以上三处仝姓渊源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来源于金人夹古氏。可见在元灭之时为避乱金姓夹古改为汉姓仝是比较统一的做法。
渊源之五
少数民族融和的改姓。起源于清为满族姓氏佟佳的汉姓也作佟、童、董等。仝姓家族第一位老祖是元朝名将,一心效忠朝廷报效国家。后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一天下。仝氏老祖拒绝效忠朱氏,早以预感杀身之祸,其下有四位儿子,老祖为避免满门抄斩,为让仝氏家族后继有人便将其四个儿子姓氏分别改为仝、佟、童、同并让其各自奔赴全国各地隐居后多居东北一带虽然本姓字体上做了改动但是发音却都一样从而有了天下Tong姓是一家的说法。最后老祖英勇就义倒在了朱家的断头台上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仝氏家族世代尊继。到了清朝Tong姓正统本是仝字但是因为仝姓后代稀少再加上史学家的无知以及盲目论断致使Tong氏正统成了佟字。清王朝时Tong姓成为满清八大姓氏之一并且高于八旗之首正黄旗全姓仝佳。被史学家错误论定为佟佳历史上曾有名人Tong佳扈尔汉Tong 佳隆科多。解放后Tong氏全姓简化为仝、佟等单字姓。
金朝亡国之后的女真人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金朝时留居金源故地的女真人到了元朝他们被分别称作女直、水达达、吾者、乞列迷、骨嵬等居住在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地区后来发展成为满族 [50]另一部分是金朝时南迁中原的女真人自金代中叶以后他们汉化程度逐渐加深至元朝时已不再被视为女真人而概以“汉人”称之。本文所谈的女真遗裔主要就出自后者。
源流之六
回族中的仝氏避祸改姓。源自童姓。据安徽和县《童氏家谱》载始祖童小桥祖籍陕西西安金占山为清皇太子武术御师。一次 传授武功不慎伤皇子遂举家隐姓埋名逃至和州今安徽和 县定居改为姓。康熙八年1669年后仝姓后人仝朝臣中武举家道渐趋兴旺。主要分布在安徽。
佟家坟历史
本文2023-09-22 11:19: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