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关系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收藏

三国演义人物关系表,第1张

如图所示: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扩展资料

1、曹魏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

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军阀,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人生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期河内温孝敬里(今河南温县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后,曹操称魏王,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

经常与曹丕谈论大事,研究谋略,深为曹丕信服。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时把辅佐曹睿之重任交给了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曹睿即位,是为明帝,他封司马懿为舞阳侯。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

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魏国的。司马懿当机立断,魏军进城杀孟达,俘叛军万余,新城仍为魏占有。231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诸葛亮的进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岁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挟小皇帝外出拜谒高平陵,暂离京城。司马懿当机立断,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马懿病死,但由于他攻于心计,老谋深算,司马氏的势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对朝政并无震动。其子孙仍把握曹氏朝政。

2、蜀汉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再夺汉中。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替关张二人复仇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军进取荆州,刘备兵败。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赶赴柴桑,同鲁肃、周瑜等劝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建安十六年,刘备以助刘璋为名,率兵数万入益州,于次年与刘备会师,攻取成都。

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建兴三年(225年)进军南中。

采用攻心为上、攻战为下的方略,使孟获等心悦诚服,五年春,诸葛亮上《出师表》,自统大军10万,进驻汉中,准备攻魏,六出祁山,于建兴十二年春统军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所率20万魏军对峙于渭水南。八月,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

3、孙吴

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孙权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

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汉军。

252年病逝。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三国演义

导语:曹操家底子非常厚实,他回到老家能够招揽几千人马,这是什么概念?当初张飞卖了自己的山庄,才给刘备招揽了300人马。张飞在当时可是地地道道的土豪,一个桃园就能够容纳300人开Party,可他卖光了家产也只能给刘备带来这么点人马。反观曹操,从董卓那儿一路小跑回家,立刻就拉起了至少3000人的队伍,可见曹操的家底是相当丰厚的。

 

01曹操祖上是曹参,爷爷是费亭侯曹腾。古代人对过继香火是比较看重的,也就是说你过继给了谁家,那就是继承了谁家的香火,原来生你的那户人家,反倒是跟你没有那么亲密了。曹操的父亲曹嵩,那就是过继来的。

据史料记载,曹嵩原来是夏侯家的孩子,后来给费亭侯曹腾做了继子,所以就改型曹,延续了曹家的香火。曹腾是个太监,虽然因为功劳被封为费亭侯,可是没有孩子继承这个爵位,这是比较吃亏的事情。这个时候曹嵩成为了他的继承人,也就等于是继承了曹腾的爵位。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三国志》

曹腾的祖先是曹参,曹参可是刘邦手下大将,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真不知道曹腾是怎么混到太监的地步的。不过宦官在东汉时期的权力相当大,曹嵩也因此而得到了好处,通过关系和钱财,居然做到了三公里的太尉。所以说曹操的父亲是太尉,曹操的爷爷是侯爵,曹操的祖先是西汉开国元勋曹参。这么一个家世,放在任何时候,那都是上流社会的贵族。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后汉书》

尽管曹操的老爸是过继给曹腾的,但这完全不影响曹操官三代的地位和身份。不过很多人比较奇怪,认为这样的曹操也是白手起家,这就有点过分了。曹操自己都感叹,因为他爷爷的原因,他们家得到了荣华富贵。可惜很多专家们偏偏视而不见,认为曹操就是光着膀子完全靠自己起家的。

 

02曹操兼得夏侯家和曹家的相助。曹操这个人有一个优秀的特点,那就是社交能力比较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嵩本身就已经过继给了曹家,也就是说从曹操老爸这一辈分开始,就已经跟夏侯家没什么关系了。可曹操回到家乡以后,依旧能够召集一大帮夏侯家的子孙帮助自己成就大业,可见曹操的社交能力是很强悍的。

看看曹操号召的这些人都是谁,有夏侯惇、夏侯渊这些夏侯家族杰出的人才。除了夏侯家族的人才,他对自己本家族的人才也都人尽其用。徵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三国志》

曹仁、曹真这些人也得到了曹操的任用,这些人可都是人中龙凤,却全都甘心听从曹操的调遣,这是为什么呢?人格魅力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有曹家和夏侯家这一大帮子青年才俊出山来帮助曹操,曹操起家的速度那就相当快了。我们看曹操的征战过程,那都是他占领冀州、徐州、荆州等地,却很少有人提及他占领自己的大本营兖州。

其实占领兖州对曹操来说的确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情,他所有的嫡系人马,都来自兖州,所以他占领这块地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曹操家族势力太庞大,这是他起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这些人相助,可能曹操也只能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谋士,跟诸葛亮不相上下的那种。

 

03曹操后期,曾想要摆脱家族势力束缚。曹操起家的确是依靠了家族的力量,后期壮大门楣以后,曹操也将大权分给了这些家族的兄弟。比如说夏侯渊镇守汉中、曹仁镇守荆州这就等于是把这些地区分封给了他们。但是曹操真的希望一直依靠家族力量发展吗?一个家族企业能够长久发展壮大吗?

显然是不能的。作为曹操集团的核心首脑,他必须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企业的长期发展。光靠家族里的成员,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所以曹操开始了唯才是举之路。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有本事,我就能给你机会。我们看曹操的五子良将,没有一个是他们家族的成员,而五子良将手里每一个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三国志》

曹操正是希望用这些人才遏制家族力量的发展。当然了,家族力量也必须要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家族力量是家族地位延续的保证。只有这两股力量相互协作,相互提防,曹操的千秋大业才能一直延续下去。所以我们会发现,曹操活着的时候,这两股力量丝毫不敢懈怠,一直努力在为曹操干活。

等到曹丕和曹叡登基以后,其实也勉强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只有到了曹叡去世以后,老曹家的贵族们基本上都不掌权了,夏侯家的人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有军权。这就便宜了司马懿了,所以司马懿夺权的时候,除了夏侯霸闹腾了一下,其他人的动静都不大,毕竟曹操所构建的军事体系,此刻已经土崩瓦解了。

 

 总结:就算曹操是官三代,也是一个成功的官三代。富不过三代,这是自古以来的一句俗语。倒不是说这句话就千真万确,主要是因为富裕的家庭很难调教出肯吃苦的孩子。所以说曹操作为费亭侯的孙子,太尉的儿子,还能够创造如此大的功业,那是相当不容易了。我们看同时期的官三代乃至官四代,没有哪个的表现比曹操要优秀的。

比如说杨修的老爸杨彪,好歹也位列三公,家里也是四世三公,可惜一点实权都没有,完全就是个混饭吃的人,儿子被曹操杀了,一句话都不敢说。袁绍倒是好样的,四世三公的后代,曾经占据了强大的冀州,可惜后来被曹操给击败了。袁术自封为天子,结果惨遭曹操追杀,最终兵败自刎。

由此可见,曹操确实比同时期的这些官宦子弟要强很多。当然了这里顺便提一下真正白手起家的刘备,他是皇N代,不过跟普通百姓没什么差别。他就是大家学习的典范了,从一穷二白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自己的功业。这种人也相当可怕,社交能力强大到没有任何毛病。

参考资料:

《三国志》

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宣布发现曹操墓。由此掀起了一场针对曹操身世的研究运动。

安阳曹操高陵

随后,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宣布将通过DNA比对方式确认曹操身世。由于曹操本人的基因无法找到,所以比对的关键在于:找到真正曹操的后人。

课题组决定从两个方面进行寻找:

1、从历史和族谱的角度。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升对全国各地258个曹姓家谱做了全面的梳理研究,并参照史书和地方志,找到曹氏迁徙的线索。经过这一研究,课题组最终筛选出了9支持有家谱、经过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

2、从遗传学角度。

专家们在全国采集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样本,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这9支持有家谱的曹氏族群中有6个家族的成员从医学上基本可以认定为真实的曹操后代。他们具有相同的O2-M268型基因。他们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

来自互联网

为了佐证,专家组又来到了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他们找到了两颗来源于曹操叔祖父——河间相曹鼎的两颗牙齿(上世纪70年代从曹氏宗族墓“元宝坑一号墓”中出土)。  经过对曹鼎牙齿古DNA的检测,最终确定该牙齿中的古DNA中Y染色体类型就是之前曹操后人的O2-M268。

后代基因是O2-M268,祖辈基因也是O2-M268。于是,几乎可以断定,曹操的家族基因(Y染色体)就是O2-M268!

用同样的方法,课题组也检测了和曹操相关的西汉开国功臣曹参、夏侯婴及现代“操”姓后代的基因,结果发现和曹操家族的完全不一致!于是,一个新的历史悬案又产生了:曹操到底来自于哪一支?

魏武帝曹操

据正史《三国志》记载,曹操的父亲曹嵩的身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就是一个谜。只知道曹嵩被曹腾收为养子,曹腾是曹参的后代。那么问题来了:

1、曹操既然不是曹参的后代,那么他和曹腾也就没有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曹腾会找个外人来做自己的继嗣呢(曹腾还有几个兄弟)?

2、通过DNA鉴定,曹操不是夏侯氏的后代,那么就和夏侯家没有血缘关系,那为什么后来夏侯家那么受曹家厚待呢,甚至和曹家不相上下?

3、关于曹鼎的身世。在《后汉书》和《三国志》里,曹鼎的身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曹腾的弟弟,也就是曹操的叔祖父;一种是曹操的叔父,曹洪的伯父、曹休的祖父。到底哪种是真?还是有两个曹鼎?

4、曹鼎和曹操的DNA关系是通过间接证据得出来的。万一曹操本人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呢?那么所有的结论都将成为伪命题。

5、O2-M268是Y染色体基因,这是一种父系基因比对。那么,有没可能曹操和夏侯家是母系基因关系呢?也就是说曹操的某一位祖母姓夏侯。或者还有其他可能?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探讨这些谜题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专注于从不同角度看历史,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在《三国志》曹操和夏侯氏从宗室上来说是一家人,但经过现在历史学家对DNA的判定,曹操与夏侯氏并无血缘上的关系。

1、《三国志》姓氏说

曹操的父亲曹嵩,原为夏侯氏子,因被宦官曹腾所养,故而才姓曹氏。此种说法见於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所引吴人所作《曹瞒传》及郭颁的《世语》中说法:(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曹操)於惇为从父兄弟。

2、DNA说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经过三年研究,最终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再通过对“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的墓主DNA的比对,双重验证 ,100%确定了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M268。

又确认了夏侯氏后人DNA的Y染色体类型为O1a1 ,从而推翻了曹嵩本姓夏侯的说法 。

扩展资料:

DNA学说为曹操的父亲曹嵩身世提供了一条线索:曹嵩有可能是来自他亲生父亲或养父曹腾的本族,而不是《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所说的“父嵩乞丐携养”(路边捡的)。但该研究中的关键人物“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的墓主身世有容商榷 ,不足以验证曹嵩是曹氏家族内过继的说法。

曹嵩(?—193年 [1]  或194年 ),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的父亲,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  。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参考资料:

复旦确定曹操家族DNA 曹父或来自家族内部过继—人民网

曹嵩—

曹操——

刚刚找了点资料,认为曹操就姓曹,以下资料,希望对楼主有用,谢谢!

读过裴注《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的人则可能会说曹操本应姓夏侯,是夏侯敦的堂兄,由于曹操的父亲曹操被宦官曹腾收养才改姓曹。这种说法的历史依据见于《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和《世语》中的一段话:“(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于敦为从父兄弟。”由于二书皆是言之凿凿,且又不是孤证,因之“曹操本姓夏侯”的这一说法历来为史学界大部分人所接受――换言之并没有人去推翻这一说法。那么,曹操真的本应姓夏侯吗?

予以为不然。众所周知,古代是不允许同族婚配的,在这一点上即便是如“三国”这样的乱世也不例外。我们再看一下曹操与夏侯一族的婚姻关系:曹操和夏侯敦是儿女亲家――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敦的儿子夏侯楙;曹操的侄女嫁给了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夏侯尚的元配夫人是曹氏宗女。(已上皆见《三国志诸夏侯曹传》) 问题就出来了:如果曹操真的如二书所说是夏侯氏之后,他又如何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夏侯氏结亲?或许有人会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既然过继给了曹腾改了曹姓,曹操与夏侯一脉便不能再算作是同族,因之曹氏与夏侯氏联姻与“同族不得婚配”这一世理伦常并不相悖。果真如此吗?举一个同时代的例子。按《三国志陈矫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矫本刘氏子,出嗣舅氏而婚于本族。徐宣每非之,庭议其阙。”由此可知这一说法不能成立。再回到前一个问题,曹操之所以乐此不疲屡屡与夏侯氏联姻恰恰说明了其并不是夏侯氏之后。

夏侯敦死后,“王(曹丕)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孙盛对此的评价是“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语出《三国志文帝纪》裴注) 由此可知孙盛也是采信《曹瞒传》的这一说法。却不知孙盛作史评因何对曹氏“同姓”婚配这样逆伦背常的大事置若罔闻反而汲汲于“应哭于何地”的小节,如此不可谓不是网漏吞舟了。

若如二书所言曹操乃夏侯氏之后又与夏侯一族联姻不外乎两种解释:

一是曹操明知自己的身世却还要这样做。于情于理这种说法都说不过去,曹操即便再丧心病狂却也不至于到败坏伦常的地步,更何况当权者与下属的联姻多带有拉拢的色彩,若曹操和夏侯敦本就是堂兄弟,又何必多此一举?因之可以除外这种可能。

二是曹操不知道自己与夏侯氏的关系才这样做。这同样也不可能。曹腾不是汉惠帝,收养个儿子也不是事关皇权的宫省秘事,并没有必要隐瞒其养子的真实身份。退一步说即便曹嵩、曹操都不知道自己的出身,夏侯敦的祖辈也不会对此一无所知。

故此可知曹操不可能如二书所说的那样是夏侯氏之后。

既然曹操不是夏侯氏之后,那他本来应该姓什么?个人认为曹操本就是姓曹。

看一下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对曹操出身情况的描述:“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陈寿在明确交代了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腾养子的情况下还是认定曹操是汉初相国曹参的后代。有位学者认为这是“胡扯”,说“曹嵩和曹腾并没有血缘关系,即便能考证出曹腾是曹参之后,与曹操又有什么相干?”此言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略一推敲就会发现不尽然。这位学者忽略了一种可能:据司马彪《后汉书》所记,曹腾的父亲曹节至少有四个儿子,而这四个儿子中除了年龄最小的曹腾入宫做了宦者之外,其余三人(伯兴、仲兴、叔兴)都是可以娶妻生子的。也就是说不能除外曹腾的养子曹嵩是从其某位兄长处过继而来的可能性。若果如此,曹腾是曹参之后,曹腾的兄长自然也是,曹嵩、曹操亦如是。“胡扯”之说未免过于武断。

古人血脉观念颇重,即便是领养也会尽量在同宗同族中选择。且以曹腾的宦者身份从大街上抱养一个无主弃婴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因此曹嵩很可能就是曹腾从曹姓族人甚至其兄长自过继而来。陈寿的那句颇为暧昧的“莫能审其生本末”同样否定不了上述可能的存在。

曹操在其《家传》中自称是“曹叔振铎之后”,可见其也认为自己本就姓曹。曹操之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已有公论,这一点曹操从未隐讳,当然也是无可隐讳。既然曹操对其“宦官养孙”这一身份都能坦然直面,试问其若本非曹姓又何必牢牢抱住一个“曹”字不放?有人说曹操此举是为了替自己找一个好的出身门第,是“自己抬自己”,可千百年后人们都能意识到曹腾是曹参之后并不表示曹操也会是曹参之后,曹操自己会想不到?明知自己本不姓曹,放着祖宗不认却视天下言论于无物掩耳盗铃般昧着良心说自己是什么“曹叔振铎之后”,怎么看怎么象是拙劣小人的行径,以曹操之行事能做出这种授人以柄、贻笑万年的事情?

既然曹操都说自己祖上姓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事实的确如此。

另有几条佐证:一是自曹操起曹家都未与同夏侯氏一样位高、权重、功多的曹仁、曹洪、曹真等曹氏宗亲有过过姻亲关系;二是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初准备给曹腾之父曹节追加谥号,由于刘晔、卫臻等反对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事见三国志刘晔传》);三是曹叡临终时欲以曹休之子曹肇、曹真之子曹爽等为辅孤重臣。

上述几条虽算不上是直接证据,综合起来分析一下却也不难了解其间个中三味。

在三国时期夏侯家族一直跟随曹操,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对曹魏忠心耿耿,是三国的名将家族。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家族,当时乱世已经开始了,为了寻求发展夏候氏便联合了曹氏家族,夏候和夏渊候是同族兄弟,俩人都投靠了当时声名在外的曹操。当时曹操辞职在家,夏侯惇、夏侯渊与曹操相交。

曹操因得罪朝中权势被寻隙,夏侯渊代替曹操入狱,曹操积极营救,救出了夏侯渊。从此,两家的关系越发亲密了,夏侯渊还取了曹操的小姨子为妻,二人成了连襟。

扩展资料

夏侯兄弟是《三国演义》中的风云人物,既是曹操的手足兄弟,也是曹操的得力干将。打起仗来甚是勇猛。小编今天说一下历史上的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兄弟的关系。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家族,当时乱世已经开始了,为了寻求发展夏候氏便联合…夏侯兄弟是《三国演义》中的风云人物,既是曹操的手足兄弟,也是曹操的得力干将。打起仗来甚是勇猛。

-夏侯家将

三国演义人物关系表

如图所示:《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