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县《曾氏族谱》
请见:曾氏宗亲网http://wwwzengshinet/Class4html
wwwzaobaocom/chinese/surname/pages/story_zenghtml
曾姓源于山东,汉代之前未出山东,自西汉开始以山东为中心向周围发散。西汉时曾光徙居长沙(今属湖南),是为长沙房,曾顼徙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后曾玉、曾(氵昌)分别迁居于冀州(治今河北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东南)。王莽之乱后,曾据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今江西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并以此为中心不断向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繁衍,曾据也因此被称为江南曾氏之鼻祖。自清代起,曾姓族人开始向台湾及海外迁徙。
春秋时期
曾姓远出于夏禹,到了春秋末年,家族中出了曾点,曾参(宗圣曾子)父子。曾姓族谱中把宗圣曾子作为自己的一世祖。
两汉时期
发祥于山东的曾氏,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时,举族搬迁到了江西庐陵一带。然后,他们又以庐陵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迁移和繁衍,尤其是南方的福建和广东诸地,更是他们向外发展的主要目标,遂使曾姓发展成为南方各地的巨姓大族。
曾氏于东汉时大举南迁。15派曾据率宗族千余人由山东渡江南迁。先居于庐陵吉阳乡,后又迁至莺迁乡。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曾参第23派孙曾曜于魏晋时期徙居蜀郡(四川)
隋唐五代时期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江西境内的百姓深受战乱之苦,被迫东向溯章水进入福建的汀州,沿韩江以下而分布于潮州各县。南丰曾氏经江西广昌、石城,到达福建的宁化、长汀、上杭,最后达到广东平远、兴宁、五华以及香港等地。
宋元时期
宋元间曾参五十三世孙曾裕振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居广东潮州府程乡县徐溪乡。
香港新界《曾氏历代宗亲谱》说:“纡淳,官封鲁国公,宋政和壬辰年,徙福建宁化县石壁下居焉。生子仲辉,辉子桢孙、佑孙,因宋元兵扰,不能安居,由宁化徙广东长乐县家焉。”宋末已有曾姓先民到金门居住了。靖康乱时,金门乱世中的桃源,当时梁、傅、曾姓等豪门大族都率众来到岛上开发山海之利,做长居久住的打算。
《江阴曾氏续修宗谱》:“始迁祖孝宽,北宋宰相曾公亮子,自晋江迁江阴”;
《海虞曾氏家谱》:“始迁祖怀,世为晋江人,宋室南渡,自京城迁居常熟。后官至右丞相,赐第县治西衮绣坊。本族一世祖懈,明代自县城迁居东乡二十九都曾家湾”;
江阴《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矽子第三十五世隐自吉阳移家泉州,第四十八世德于明初自晋江移家江阴之南乡,至其孙享禄、良禄之后析为东分、西分,散居于曾村、戈巷、金巷等处。”
江西南丰曾氏迁至润州,《润城西门外曾氏重修族谱》:“一世祖为北宋曾布,崇宁年间出守润州,子孙遂世居之。”
湘潭《淦田曾氏六修族谱》:“始迁祖坟政、如湖、京益,元至顺间自江西永丰县龙潭徙至湘潭淦田。”
明清时期
汉寿《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始迁祖宣杰,明永乐二年自吉水迁至湖南龙阳邑南小塘”;
宁乡《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第五十六世芝,明永乐至弘治间人,自永丰迁来宁乡,居于麻田”;
湘乡《武城曾氏榔山族谱》:“始迁祖定四郎,明初由江西万载迁湘乡,卜居女句水七里塘曾家边”;
湘乡《武城曾氏榔山族头江房谱》:“圣三郎元季由赣迁湘乡,是为本族始祖。其子镇抚明初徙居邑南黄花韶岭间,卒葬榔山;其子纹禄自榔之神山徙居龙潭头江”;
康熙十年(1671年), 出台“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中垦者准入籍”的政策,外省移民纷纷迁入四川。曾姓也在其中。
雍正五年(1727年)歉收,由长江水路入川的“楚省饥民”“日以千计”两湖百姓携家眷入川者,不下数十万,这就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曾姓族人也在这次西行之列。
四川富顺《西湖曾氏祠族谱》称:“始祖志诚,元时由赣入粤。始迁祖兰耀、集虞,清雍乾间由广东迁四川富顺。”民国《成都曾氏支谱》记载,仅广东兴宁曾氏就有成都、崇宁、新津、彭县、彭山、嘉定、犍为、华阳、金堂、仁寿等地;民国《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说,广东长乐曾氏分别迁往简州、金堂、成都、华阳、新都、新繁、资阳。
迁入台湾
曾姓迁居台湾是在明末,最早到台湾开基立业的曾氏先人是漳州府海澄人曾振吻,他在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便到台湾开垦了。
曾姓大举移居台湾却在清朝,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间曾姓入台者30人:
康熙年间,一人与许姓合垦新竹县香山乡(今归新竹市),一人到今彰化县竹塘乡开垦;
康熙末年,曾机禄、曾瑞文入垦深耕堡(今新化县沙山乡);
康熙雍正年间,曾某与邱、乌二姓,合垦屏东县车城;
雍正三年(1725年)福建南安(今属福建)人曾才开垦大棣榔堡溪南庄;
雍正五年(1727年)广东陆丰(今属广东)人曾国鹄入垦竹北二堡圆山(今新竹县红毛乡);
雍正初年,曾某与巫、何二姓开垦猫罗堡柳树林庄、登台庄;
雍正年间曾某与许、叶二姓合垦今新竹县香山乡社寮角、下厝角、香山;
乾隆六年(1741年)漳州(今属福建)人曾合记入垦今台北县新店镇(今新店市)顶城里;
乾隆八年,广东人曾某与广东人赖、曹、温三姓,福建人田、庄二姓,开垦苗栗二堡通霄庄(今苗栗通宵镇);
乾隆三十年,同安(今属福建)人曾某入垦今台北县八里乡埔头村;
乾隆四十年曾某与何、巫二姓合垦今台中县东势镇;
乾隆四十一年泉州(今属福建)人曾壁章开垦今台北县林口乡青湖村中湖;
咸丰六年(1856年)广东人曾宣再与钱、詹、黄三姓合垦今新竹县横山乡田寮村;
光绪二十年(1894年)曾干运入垦新竹县宝山乡。
有很多分支,你自己看一下属于那个支嘛
四川岳池新塘 福(80)志厚家道永隆昌
40、 四川三台有一支是从湖南省湘乡市沙石迁入的,入川始祖为第78世兴秀公,是永龙公(刘戴氏)之子,在雍正元年入四川。旧派:梦仕子友祖,福受永兴隆,时正乾坤大,光辉日月明。续派:忠义立朝纲,孝行定炽昌,尊宗崇典训,贤哲绍书香。
41、四川宜宾县永兴高坎和白花失主村烂泥沟等地的字辈:成(61派)仕永远景。思彦祖宗志朝廷。学仁存义万长龄。从本德政必显达。定逢贤良继高明。还有四十辈这里没写。
42、四川宜宾县1727年从广东惠洲府和平县上塘黄沙方入四川宜宾县的:元(66)维荣集学绍登鹏举
43、四川宜宾:德元明清久 燕富正开科
44、四川内江市(属珪公次子绰公房泰谕公房系):谨箓前班次歌:泰延文仲德 永仕思友子 汝九世从虞 添景朝廷显 凤省有曰启 元舜肃恭唐 尚慈和惠礼 孔达立嗣昌。 新增后班次歌:渊源宗东鲁 开基发长祥 祖泽弥新远 兰奕总公方 荣华富贵美 余庆更称良 先前裕后盛 名魁四海扬。始祖(泰谕君佐公之次子字圣)
45、四川内江市响石镇白岩曾氏字辈:其(65)宗熙在万,润树照廷崇;肇蒙洪庆玉,嘉群尤维龙。系广东长乐儣渊公后裔。曾一书老先生有隆昌响石镇的曾氏族谱。电话:0832-3941105。
46、四川资中县鱼溪镇芋河村:文成万仕兴,国正天心顺。世代存忠孝。钦绍一唯明。崇儒怀先训。光宗守大伦、乾坤正应永、?荣乐升平。
47、四川资中某一支派:据传我所在位置的曾氏与四川宜宾蓝溪某处曾姓同是湖北进川一脉,当时说是三兄弟出发后一人走散而这两兄弟所持排辈谱一样。。。现我处所持辈谱是:成世永远景,思念袓宗治朝庭,仁存义?万常能,崇本正至必显达,智宏贤良继高明
48、四川资中另一支派(我祖发派江西,后迁湖南永州府祁阳县永隆乡):可、文、三、世、德;维、新、景、运、开;宗、祖、传、家、远;帮、国、定、有、财。
49、四川资中又一支派:志仕文洪开,贞德育贤材,世广传忠恕,繁祥庆继来
50、四川长宁:莲之文登良 有德朝廷重 英财盛世兴 诚身传一贯 万代永明微
51、四川广汉:文才宗景,思敬再通,世承一任,存忠志万,维由义行,慎修正位,理启迪广,居仁有善,昌邦彦此,显永利成。
52、四川乐至: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心,顺家和世一;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万世兴良善,学修永日新;吉庆迁汝庭 …
53、四川三台县:子 光 起 有 国 兴 顺 明 德 永 正 志 祥 诚 (明孝顺光全智)
54、四川省三台县另一支派:延为贵昌成, 文天玉上仁;明伦忠孝庆, 积德世家兴;丕显昭前哲, 诗书启后昆;贻谋光圣泽, 繁衍继儒林;大道宣思孟, 雄才冠古今;三省流芳远, 声传历代君
55、四川有一支的派语是: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心顺,家和世德饶传道圣学绪,代有士名标孝友能为宝,诗书可作调
56、四川某一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入川的:太延文才忠 景思敬儒庭 朝国正天新 顺家何如一 孔光昌云耀 孝道奇高贤 万事兴良善 日休永时兴
57、四川另一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入川的:宗祖承德义,绍泽裕厚裔
58、四川仁寿(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李子坝中板桥举家迁移至四川省仁寿县北土镇(现北斗镇)闵家湾):仲长启曾子,时正大明宗,克成光先德,永远世泽隆
59、从楚迁到四川:梦(65)仕子友祖福受永兴隆,时正乾坤大光辉日月明
60、四川某一入川字派是;弟文之金,国正天星,祖宗德泽,
61、四川某一从湖南衡阳县永伏乡入川的;启应正宗祖,福荣世代兴
62、四川自贡另一支派派语:千宪应士先,正朝忠恕贤,仁义光宗绪,富贵永万年
63、四川广安的辈分排列。从湖北麻城县高坎堰这个地方搬到四川的:灿直明永乐;希坤锦沛芸(云);光尧世代祖;万开见发生。
64、四川另一支派。有九文启福 家传本孝经 开宗先至德 万世允仪型
65、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东禅寺镇:太言文才中,景师进儒廷,朝国镇天星,顺家和如一,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万世心良善,学修永时新(有些字可能是同音)
66、四川乐山犍为龙孔镇:康熙十五年由湖南省零陵县兴仁乡常泰里八甲杨塘角迁入四川犍为龙孔镇(当时叫四川上南道嘉定府犍为县杜吴乡),入川后的字辈为“时学继仕,正国安邦,世代荣昌,仁义礼智,天道吉祥”
67、四川乐山犍为:天秋尚宪毕,云世达志昌,明太洪宗秀,朝廷正永光
68、四川省中江县祖籍湖广宝庆府武冈州(现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南路安乐乡恒乐里,小地名氽(tǔn)水。于康熙年间迁入四川省中江县。字辈排列:祖代仁应仕、文继思显名、孝顺光前志、义重秉国君、朝廷隆学业、凤德选奇英、上启良臣相、永存万世兴。
69、四川成都新津:有九文启福 家传本孝经 开宗先至德 万世允仪型
70、四川成都:国正天星顺家和万代兴,修身锦世泽养志庆常丞,忠恕心源守明新学术承,诗书门第显勤俭古今纯,宗圣流徽远武城衍派升,悦亲资继述道脉识薰蒸,笃族昭雍睦敦伦启瑞征,人文长蔚起富贵用飞腾
71、四川成都成华区龙潭寺:元友魏闻忠德光,家传大学碧芬芳,治国贤良知聚起,荣昌万代左朝纲
72、四川成都都江堰天马镇四种派语:
1、大克思朝,中起佳学,继术永昌,邦国之姜!
2、招(70)贤庆繁祥
3、学(73)继术永昌
4、天(73)德福正永
7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家起世懋先,学汝希洪开;富有永安泰,辅象宪良才;终少宗后挥,祥昌世代奎;大庭多仁惠,心正福自培。
74、四川省大邑县:鸿恒克广应文辉 永万绍宗承启微 世德光昌成本守 家兴名显庆荣之
75、四川古蔺县:宏世文章远,渊源德泽深,首应亨家日,明庭作圣君。字辈:天遐齐启惠,玉德占朝方,昭宪庆繁祥,蔺果维垂佑,身居国栋梁,一品付龙长
76、四川蓬溪县:福财友志景兴大,永惟朝廷万载荣,世子开宗延夏统,贤侯绍武示周行,文章代焕贻风远,忠恕家源德教成,勉迪后嗣善继述,书怀经羲先扬名。湖山凤翅秋声举,蒸水鲲鳞春雨惊,奕叶箕裘相递及,业隆族盛慎持盈。 (前面49个字辈与湖南太平曾氏一致的。)
77、四川乐至(入川始祖曾天通;子曾心先): “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心,顺家和世一。孔光昌荣耀,孝道启高贤。万世兴良善,学修永日新。吉庆迁汝庭”
78、四川遂宁某一支派派语:清、文、大、义、利…
79、四川德昌县一个乡某支派派语:荣、华、富、贵
80、四川宜宾有支宗亲为仁敷后代(天锡-渠-良儒-闻诗-申伯-宗省-仲瞻-学恕-礼元-恕为。。。后无资料了。入川字派:弟文之金,国正天星,祖宗德泽…
81、四川攀枝花某一支派从广东迁来的,现在的派语:世、元、茂(孟)、玉…
82、四川某一支派:第一次四十五字派语是唐朝吏部侍郎曾泰华之孙曾贤拟定,即:贤至文永君,泰汉彦秀常;清远达魁帮,国顺民志乐;年长应世必,梦仕子有祖;福寿咏兴隆,时正乾坤大;光辉日月明。第一次追加二十字派行于明朝曾氏族人公议拟定,即:忠义立朝纲,孝行定炽昌,敬宗崇典训,贤哲绍前芳。第二次追加二十字派行于乾隆年间曾乾易敬拟,但是为了避免与前六十五字同文,2000年续谱时修正为:作德开基远,以忠世笃长,庶常多吉士,家用绍平康(其实与前面的六十五字同样存在同文现象)。同时,2000年第三次追加四十字派语(略)。
83、四川德阳大全分支:曾大全及曾大金昆仲于康熙年间从湖广宝庆府武岗州新宁县上堰高山寺(小地名马鞍石)来到蜀德阳县落业。 其派语为:文才宗景大,洪书万维由;义行圣修定,谓礼岂弟居;孝正心功欲广,福泽安居仁;有善昌邦业,时贤永立承……
84、四川宜宾某支派派语:朝大守克尚:仁义礼智名:安帮定国显:诗书记世存:坤远能在久:忠孝永茂成:读思千古念:登宗万代荣:
85、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某一支派,系湖南省新化上下堰曾氏泰谕公的后裔,康熙四十二年从湖南新化迁四川、康熙五十四年落籍南溪县、江安县: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朝、国正天星顺、家和世德饶、道传圣学绪、代有仕名标、孝友能为宝、诗书可用调。
86、四川南溪县某支派派语:万代传康禹
87、四川宜宾高县沙河镇麻柳乡:章成元万有 世德永兴隆 立志先基启 其家正大中
88、四川富顺曾光勇宗亲家族使用派语:绍(华)、真、光、远
89、四川巴中市平昌县鼎山乡:子思志玉,杨宗斗登,文学芝仕,齐圣广渊,明永笃承,中肃恭懿,宣慈惠和。(家谱记载: 派别江西,后移三楚,而先公之府,常德县武陵岸板村石拱桥破树祠堂(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系从龙之一脉。后育志公、玉公。二公之后杨平公继续宗公而公嗣斗焕接继登朝于齐地历有多年。当其先君是耕是读,生文经公。桢公、文政公系经公堂弟也。至康熙二十年,经公托迹于蜀新陵(今四川达州开江县),克勤克俭号小康,遂生学儒于雍正十三年始创基业于巴中顶山乡,今四川巴中市平昌县鼎山乡。)
广东梅县《曾氏族谱》
本文2023-11-21 10:36: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