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中有没有”初”这个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收藏

中国姓氏中有没有”初”这个姓?,第1张

中国姓氏中有来姓。

来姓源于姒姓,出自古代夏王朝缔造者大禹之裔孙伎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氏族典》第十一卷记载,黄帝第五代骆明生伯鲧,伯鲧生禹;禹建夏王朝,娶涂山氏,生子二人:长子启,次子均。

启为继夏帝世系者。次子均生固,固生伎来,伎来生循鞈。在伎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来氏,世代相传至今。

扩展资料:

来姓的字辈排行

济南市西郊大饮马庄来氏一脉,有族谱记载的已有九世。为家族延续,行辈有序,且同莒县族谱保持一致,从第十世起,为顺、继、恒、恩、久、传、诗、圣、美、新、科、育、高、才、子、彦、建、洪、业、春、晖、敬、星、群,

一九九三年五月续定的勤、文、树、振、清、继、金、耀、昌、泽十字取消。望族人切记以上二十四字顺序,为子孙取名,以防伦乱之误。

安徽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来氏字辈:“天立金振永洪文继” ,天字辈之前的不详,继字辈之后的有个立字辈的私塾老先生曾经排过一次:“继启明升大兆”,但是未得到推广与应用,继“继字辈”之后已经有两代人了,取名都没有遵循辈份。

-来姓

  汉族初姓来源于祁姓,改为初姓就是因为皇帝的口误。北宋1010年左右,皇上喊负责管理钱粮的度支员外郎祁暐,将祁卿家错喊为初卿家,因没人敢指出皇上的口误,于是从祁暐和他的爷爷初慧安开始,改为初姓。(湖北洪湖的初振华说,他的家谱记载)。因此,初姓始祖是初慧安。二世兄弟5人,三世兄弟22人。注:度支:宋朝中管理全国财政预算部门,相当于财政部,属于户部的一个司;员外郎:官名,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司长。

  一来自于楚国国君熊氏,七代国君熊严的儿子叔堪,为初姓得姓始祖;依据是先秦时期的《世本八种1》、《史记楚世家》、《初氏谱书》(初文斌、初世琳等篡修)中的碑文。二出自祁姓,一部分祁姓改为初姓。根据《氏族志》、《氏族谱》和《尚友录》、《宋史》祁暐和初暐事迹记载,北宋进士、度支员外郎祁暐即初暐。未见后人资料。三是出自满族老姓:绰克秦,后改汉姓初。依据是《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四是明代王圻著《续文献通考》中的《氏族源流》记载:“汤之支裔有初氏”,商代成汤王的后代有初氏。未见后人资料。

  另有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为此姓的满族老姓包括:绰克秦氏等。 [编辑本段]寻根溯源  祁姓来源有六:1、出自春秋时晋国公族。据《元和姓纂》和《辞源》所载,春秋时晋献侯四世孙奚为晋大夫,食邑于祁(故城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十五里处古县镇),遂以邑为氏。2、出自姬姓,黄帝之后。据《广韵》所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中含祁姓。3、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据《姓氏考略》所载,帝尧伊祁氏之后有祁姓。4、据《路史》所载,少昊之后有祁姓。5、周时司马祁父之后,以名为氏。一说祁父乃管理兵甲之事的官职,后世以官命姓。6、出自他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奇德哩氏后改为单姓祁;清时甘肃西宁(今属青海)土司、甘肃碾伯县(今青海乐都)土司为祁姓,乃蒙古人;土族祁嘎氏,汉姓为祁;今土家、彝、满、保安、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初拼音:chū    

基本信息:

部首:刀、四角码:37220、仓颉:lsh  

86五笔:puvn、98五笔:puvt、郑码:WTYD  

统一码:521D、总笔画数:7

基本解释:

1、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

2、原来的,原来的情况:初衷。和好如初。

3、姓。

扩展资料:

常见组词:

1、当初[dāng chū] 

时间词。指从前,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当初这里是一片汪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2、起初[qǐ chū] 

最初;起先:起初我不同意,后来才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起初他一个字不识,现在已经能看报写信了。

3、初版[chū bǎn] 

(书籍)出第一版:本书1956年初版。

4、初期[chū qī] 

开始的一段时期:抗战初期。这病的初期症状是厌食。

5、初赛[chū sài] 

体育等竞赛中的第一轮比赛,初赛后进行复赛或决赛。

顿[顿,读音作dùn(ㄉㄨㄣ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族姬弱的封国顿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姬姓周族有王裔名弱,受封于顿(今河南商水),建立顿子国,也称弱顿子。到了西周末期,顿国为妫姓的陈国所逼,被迫南迁至今河南项城西南一带,因而又称为南顿国。

南顿国(顿子国)最后的确是被楚国所灭亡的,但时间是在河南省项城市 所说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29年)的一百三十四年后的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顿国从公元前1046年建立,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或失或续,到公元前496年终为强楚所灭,总共存在了五百五十来年。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幻。

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顿国故地设置了南顿郡。到了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将其改置为南顿县。

亡国后的南顿国(顿子国)王室子孙和国民们,以原国名为姓氏,称顿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 。

中国西北地区除了有较多的马氏外,还保留了许多 的传统姓氏和稀僻姓氏,如:拉氏、陕氏、摆氏、靠氏、者氏、喜氏、牙氏、乜氏、糟氏、绽氏、扇氏、底氏、朵氏、敏氏、勉氏、把氏、初氏、满,洒氏、撒氏、尕氏、阿氏、讷氏、塔氏、纳氏、哈氏、虎氏、沙氏、喇氏、宝氏、和氏、贴氏、鲜氏、计氏、水,亢氏、仁氏、且氏、腊氏、百氏、花氏、冶氏、妥氏、黑氏、佑氏、拜氏、咸氏、茹氏、顿氏、芥氏、海氏、消氏、铁氏、笪,轿,密氏、查,朝氏、雒,踏氏、剡氏、销氏、终氏、阐氏、锁氏、母氏、明氏、嗽氏、邺氏、乍氏、佘氏、弥氏、元氏、帖氏、弭氏、来,脱氏、禹氏、关氏等姓氏。其中就有顿氏。

在这些姓氏中,有许多是汉族姓氏中所也没有的,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姓氏的文化,也为 姓氏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不过, 顿氏起源于何时、何地,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迁徙分布:

目前,天津,河南博野顿家庄,内蒙古,山东平度,山西太原、大同、阳泉,甘肃酒泉,黑龙江嫩江县,河南卢氏,湖北武昌,湖南芷江等地,均有顿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顿 肃:(生卒年待考),魏郡人。为邵阳长。

顿 琦:(生卒年待考),广州人。著名西汉孝子。

据《广州先贤传》记载:顿琦至孝,母丧感慕,哀声不绝,飞凫白鸠庐侧,见人即去,见琦而留。

顿 起:(生卒年待考),蔡州人。宋朝泰州通判。

顿 钦:(生卒年待考),明洪武年间举人

顿 锐:(生卒年待考),字叔养,号鸥汀;涿州人(今河北涿州)。著名明朝学者。

明正德年间进士。著有《鸥汀集》十卷。

顿嵩元:(公元1932~今),河南郾城顿庄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曾执教小学,并任校长。

1953年考入许昌师范,1956年考入河南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中文系。曾从国学大师黄侃和词学专家吴海的高足高文先生攻《说文》及宋词。毕业后任教于南阳农专。农专停办,调入桐柏高中。三下放时,回郾城完中、二中。后为驻马店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

兼许慎研究会副会长、省社科院郾城许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许学研究集刊》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驻马店地区方志协会理事。并为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终身会员。协助成立许慎研究会、许慎研究所,创办《许学研究集刊》。还协助举办许镇与说文学及中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为许学做出了贡献。

先后参加八次国际学术会,四次在大会宣读论文,七篇论文被选入论文集。出版《许慎与郾城》、《许慎生平事迹考辨》等论著。发表《浅谈训诂学与古籍整理》、《杨雄方言及对说文的影响》、《中原胡姓与北方胡人考》等论文四十余篇,其中《范缜生平事迹考》等四篇论文转载于台湾《中原文献》。

《许慎故里考辨》获1990年省语言学会论文二等奖,《浅谈训诂学与古籍整理》获1991年省社科院优秀成果奖,《许慎年谱》获1991年河南驻马店地区地方志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许慎生平事迹考辨》获1992年省语言学会优秀论著一等奖。撰有十余万字的《许慎年表》待出版。还协助写出十集《字圣许慎》电视剧。其事迹被收入美国ABI《世界名人录》。

顿铁军:(公元1938~今),河南漯河人。著名石油地质专家。

任西安工程学院教授兼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稠油研究所所长,系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学会、地球物理学会、陕西科技学会会员。

兼任西北地质出版社特邀编委、中国波浪镶嵌构造委员会终身理事、中国地学哲学委员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被誉为中国当代地球科学家。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及中国稠油研究,先后在辽河、玉门、新疆、长庆、鄂尔多斯、河南、苏北等油田进行过科学研究,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局级奖励。

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出版有《中国稠油油藏》、《地学的哲理》等专著,开创了中国稠油研究之先河。召开了两次全国石油地质新进展学术会,1995年赴加拿大参加国际重油会议,被中外石油界称为石油地质专家。

顿长庚:(公元1955~今),天津人。著名铁路集通正镇白旗工务段职工。

毕业于内蒙古包头铁工校。现任内蒙古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正镇白旗工务段段长。

主要业绩:白旗工务段成立于1994年,现有正式员一千五百七十人,临聘员工三百十五人,担负着集通线西部三百九十五公里正、站线,四百三十八座桥涵及附属房建的养护维修任务。

集通铁路是全国最长的一条合资铁路。地处内蒙古大漠腹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设备质量差,人员素质低,开通运营时,任务最为艰巨的首届工务系统。为提高设备质量,1995~1997年带上检查锤徒步行走一千四百多公里,先后多次检查了管内线桥设备,发现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组织工区及时进行解决,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全段线路优良率大幅度上升,设备质量显著提高,轨检车动态检查时全部达到优良。

他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起草并制定了白旗工务段的“奖惩制度”及各项“管理办法”共计九个重头文件。严格经济责任制,实行科学的侧重于“险、苦、累”的按劳分配制度,为企业适应改革开放,进入市场,走向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顿耀武:(公元1946~今),湖北江陵人。国家首批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

1963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成功地推广了“敌稗”、磷肥、红兰花草子、水稻高杆改矮杆、“IR”、杂交稻、优质稻、两膜秧、趸秧下水田、温室有土秧、无土秧、两段秧、多效咄育秧、百万亩碳按全层深施、水稻白叶枯病栽培防治、双季稻、麦(油)稻两熟制、麦田盖草、大秧无土地植等新技术。

1989年参加“全省百万亩杂交稻丰收计划”,获农业部一等奖。先后发表论著24篇(本),其中,几种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效应研究被《中国农业文摘》摘用。《荆门县农业区划报告(农作物)》获1983年省一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 特殊津贴。

详细字义

◎初chū

〈名〉

(1) (会意。从刀,从衣。合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2) 同本义 [at the beginning;in the early part of]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3) 第一个 [the first]

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4)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5) 本原 [nature]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6) 姓

初姓来源

出自熊氏

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三儿子“叔堪”,为初姓的姓始祖。

烟台芝罘岛后唐时期的初慧安自撰的墓志铭写到羽音世考,上先荆楚。明代成化年间初化在碑文中写到“初姓楚始”。清朝乾隆甲子年间初有绩等修的《初氏家谱》考证:初姓“受生季连,姓缘于楚”。以上意思是从五音(角、徵、宫、商、羽)属羽考证初姓传宗,初姓远祖是颛顼、季连,属于荆楚部族,初姓从楚国开始。

古代和现代文献中对初氏和郡望记载与碑文记载一致。楚国国君为芈姓,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以熊为氏,到楚国国君第五代熊渠改芈姓为熊姓(《黄帝及后裔与中原文化渊源》熊建荣)。《礼记‧曲礼》记载:“颛顼水精,承辰而王,夫其子孙咸当为羽”。汉朝宋衷对先秦时期的《世本》注写到:“熊乃初氏”。说明初姓来源于楚国国君熊姓。南北朝时期何承天的《姓苑》,记载有:初氏。明朝杨慎《希姓录》记载,“初氏望出南郡。”南郡即楚国旧地。

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三儿子“叔堪”,以“初”为氏,为初姓得姓始祖。

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yu)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去世早指的是未及受封就去世,而不是说不长寿)。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熊霜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於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

初氏之前的世系(祖先):黄帝一昌意一颛顼(高阳)一称一老童(卷章)一吴回一陆终一季连一附沮一穴熊(内熊)--过若干世--鬻熊-熊丽-熊狂-熊绎(受周朝国封一世)--熊艾(二世)--熊黮(三世)--熊胜、熊杨(四世)--熊渠(五世)--熊挚红、熊延(六世)--熊勇、熊严(七世)--熊霜、仲雪、叔堪(老祖初公)、熊徇(八世)。

据文献考证,烟台芝罘后唐初慧安碑文中提到的“老祖初公”即是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儿子“叔堪”。烟台芝罘西陀,碑文有“羽音世考 初姓传宗 上先荆楚 袭受国封 四至八世(莱阳谱书记的碑文为:传至八世) 老祖初公 清净为质 富贵若空 奇获保寿安隐南衡 由周时楚武王之位始 历秦汉代三十之系承”。公元前822年(熊霜六年),八代楚国国君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争立,仲雪死,叔堪(《国语》作叔熊)逃亡,避难于濮,季徇立,为熊徇,约前821~820年,楚薳氏欲助叔堪夺位,未成。《国语·郑语》说:“叔熊逃难于濮而蛮” 。西周时期,濮人散居楚之东、西、南境,即汉水两侧,号称百濮。

《史记·楚世家》记载 “叔堪避难于濮” 的经历与碑文中老祖初公,安隐南衡”的记载是一致的。叔堪在争夺君位的残酷斗争中,亡命他乡,只能隐姓埋名,改以“楚”字的同音字“初”为氏,以纪念,又避“楚”字而躲祸,辗转来到几百里外的“南衡”,即濮人居住地;而“奇获保寿” 、“安隐南衡”,写尽了那九死一生的侥幸。

后唐初慧安立碑时,推测当时应该有家谱记录这段历史,因此,刊写碑文时,不能直接写“老祖争君位而逃亡”,只能隐讳写“清净为质 富贵若空 奇获保寿 安隐南衡”,因为隐讳写这段历史,和先人的避讳(在封建社会,兄弟争君主位子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后代只凭碑文,不查找史料等,也就很难理解和确切的知道初姓的来历了。初慧安一脉的老祖是叔堪,是初姓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支。初与荆、楚、熊、芈(MI)、庄、屈、项等姓同源于荆楚部族,为同宗。转摘《初氏通谱》(初智强编)。

氏族源流

明代王圻著《续文献通考》中的《氏族源流》记载:“汤之支裔有初氏。”即商代成汤王的后代有初氏。商汤是黄帝第十八代。未见到后人资料。

出自祁姓

一部分祁姓改为初姓。根据《氏族志》、《氏族谱》和《尚友录》的祁暐和初暐事迹记载,北宋进士、度支员外郎山东胶水人(今平度)祁暐即初暐。清代陆心源编撰《宋诗纪事补遗》记载:初暐与祁暐系一人。未见到后人家谱资料。

有一个传说:北宋宋真宗年代,皇上喊负责管理钱粮的度支员外郎祁暐,将祁卿家错喊为初卿家,因没人敢指出皇上的口误,于是从祁暐和他的爷爷开始,改为初姓。黑龙江讷河的初绍杰说:他家家谱有上述记载,但家谱在文革烧毁。

山东省临清城南30多里的卫运河畔,有个村庄名叫“初圈”,那里的祁姓因为明朝嘉靖年间避祸和感激初姓的救命之恩而改为初姓。

山东烟台福山区初由敏讲:传说,初姓有一部分为祁姓改的,祁姓改为初姓后想要入初姓一族中,当时的初姓族人没有同意。祁姓,有一部分来自黄帝的一个儿子。

出自满族

出自满族老姓:绰克秦氏,后改汉姓初、秦、察、克等。绰克秦氏(COKI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地为氏,世居白尔昆、绰克秦(皆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额伯尔昆都伦河流域),清朝中期时后改汉姓初。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一、姓氏渊源:

1、源于芈姓,出自于楚国国君熊氏。

楚国国君为芈姓,以熊为氏。据史籍《世本八种》记载,“熊乃初氏”。南北朝时期何承天的《姓苑》记载:初氏,望出南郡。

初氏早已有之,初氏碑文也提到“上先荆出楚”。

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第十》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据初慧安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碑文和《史记》、先秦时期的《世本》等文献考证,碑文中提到的“老祖初公”即是楚国第七代国君熊严的儿子“叔堪”。

山东烟台芝罘区的西陀矶岛上,西陀碑文有“羽音世考·初氏传宗·上先荆楚·袭受国封·四至八世·老祖初公·清净为质·富贵若空·奇获保寿·安隐南衡·由周时楚武王之位始·历秦汉代三十之系承”的记录。按《史记·楚世家第十》中记载,公元前822年,八代楚国国君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争立,仲雪死,叔堪奔濮百蛮,季徇立,为熊徇。这与碑文中“八代隐居南衡”的记载一致。因此,初慧安一脉的老祖是叔堪。

2、源于鲜卑族,出自出鲜卑族薛干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二十五史·北史》等记载,初古拔,被北魏太武帝世祖赐名薛洪祚,以军功赐为永康侯,赐田在陕西韩城。

叱干初古拔(公元?~484年待考)是鲜卑族人,一名车辂拔,叱干谨之长子,汉名薛洪祚;河东汾阴人(今山西万荣)。著名北魏大臣。

叱干初古拔的性格沉毅有器识。年始弱冠时,司徒崔浩见而奇之。

北魏太平真君中期,盖吴扰动关右,薛永宗屯据河侧,北魏世祖皇帝拓跋焘亲子发兵讨伐,乃诏令叱干初古拔纠合宗乡,壁于河际,断盖吴、薛永宗二寇往来之路。事平,除中散,赐爵永康侯。

拓跋焘开始举行南征时,以叱干初古拔为都将,从驾临江而还。后与陆真一起镇压了氐族仇辱檀、强免生等人的起义。

北魏皇兴三年(公元469年),除散骑常侍,尚西河长公主,拜附马都尉。其年,叱干初古拔族叔刘彧徐州刺史安都据城归顺,敕拔诣彭城劳迎。除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

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除镇西大将军、开府,进爵平阳公。北魏延兴三年(公元473年),拔与南衮州刺史游明根、南阳平太守许含等以治民著称,徵诣京师。显祖亲自劳勉,复令还州。

北魏太和六年(公元482年),改爵为河东公。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农历3月,诏拔入朝,因暴病逝世,终年五十八岁,赠左光禄大夫,赐谥号为“康”。

叱干初古拔的后人中有取祖先原鲜卑族名“初古拔”中的谐音汉字“初”为氏者,以永怀先辈。

3、源于祁姓,出自宋朝大臣祁暐,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左右,宋真宗赵恒有事传唤朝廷上负责管理钱粮度支的员外郎祁暐,一时口误,将“祁卿家”错叫为“初卿家”。因当时绝无人敢指出皇上口误,于是祁暐只能自其爷爷辈开始,均改为初氏,并世代相传下去。

4、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绰克秦氏,是满族中古老的姓氏之一,属于以地为氏,世居绰克秦,后改为汉字单姓初氏。

今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初氏。

二、迁徙分布:

初氏在胶东半岛的聚居地较多,如莱阳团旺、蓬莱初旺、费东等地。

初氏族人初慧安一脉的迁徙路线:

据初慧安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碑文记载:根据五音属羽,考证初氏传宗,初氏祖先为荆楚一脉,袭受国封,传到八世,老祖为了追求清净,长寿,抛弃富贵,平安隐居湖南衡阳一带。

从东周时期楚国楚武王即位(公元前740年)开始,经历三十世。

晋朝时期(公元265~420年)迁往江陵(今湖北荆州),经历二十一世。

唐朝初期(公元618年)再迁辽宁锦州杏山,历十五世。

五代后梁时期(公元907~923年),因北方战乱,唯有山东东部安宁,初慧安于公元911年,自辽西锦州杏山迁到山东烟台芝罘。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矶岛。

宋朝时期初氏就有迁往省外、市外,到金朝时分社各宗,时十七世茔。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有二十一世茔,开始立新茔于宅后。

到了明朝万历壬子年(公元1612年),共三十一世茔。明朝中期,由于倭寇侵扰,初氏又陆续迁离芝罘。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6年),清政府放宽了出关禁令;初氏先辈陆续从山东前往辽宁、黑龙江、吉林等。

初氏目前在全国、国外都有分布。

从楚武王即位(公元前740年)开始到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共计六十六世茔。

从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初慧安第一代起,到明朝万历壬子(公元1612年)河西初化,计为三十四代,到现在约五十代以上。

从东周楚国楚武王即位(公元前740年)到公元2006年为两千七百四十六年,初氏族衍大约为一百十七代。

附:初姓郡望堂号:

1郡望:

南 郡:南郡有二:①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汉因之。治所在郢(今湖北荆州),下辖十八县。其时辖地在今荆州、宜昌、宜城、南漳、荆门、华容、远安、当阳、第秭归、巴东、恩施、利川、宣恩、枝江等一带地区。隋朝开皇初年被废黜。②秦朝置南郡,颌有今湖北原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府之南境,治郢,楚之故都,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湖北粉青河、襄樊以南、荆门、洪湖以西、长江和清江流域以北、西至四川巫山等地。汉置江陵县为郡治,即今江陵县,唐改为江陵郡,旋升为江陵府。

郸 城:春秋时期鲁国属地,鲁昭公居西郸,宫、鲁所争为东郸。北周时期以蜀山湖南岸西郸地置清泽县,隋朝时期改清泽县为郸城县,又改万安县,不久恢复故名,其时故城在今山东郸城东十六里,金国迁城至今治以避黄河水患。

2堂号:

郓城堂:烟台芝罘岛、莱阳、湖北潜江和蓬莱初旺村祠堂堂号。

六冬堂:同郓城堂。

中国姓氏中有没有”初”这个姓?

中国姓氏中有来姓。来姓源于姒姓,出自古代夏王朝缔造者大禹之裔孙伎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氏族典》第十一卷记载,黄帝第五代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