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的五大家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2收藏

中国国的五大家族,第1张

中国第一大家族:徐氏家族起源于秦朝徐福。当年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出海后,返回大陆,停泊在现大连处,并以大连为根据地向全国发展。其家族在抗战时期派遣大量内、外部成员参加抗战,新中国成立后其家族成员已遍布中国百分之60的城市。就算后来的文革也没有让徐氏家族的实力有所缩减。现其家族势力已遍布政、军、商、黑道等多各方面。论其综合成绩足以排在全世界大家族前三甲中。其根据地在辽宁大连。下属子公司有:汽车产业——龙翔;超大型百货商店——龙腾;军工产业——龙潜;娱乐公司——龙啸;

中国第二大家族:夏家起源于唐朝,因当时外族均将唐朝供为天朝上国,其家族与那时便派遣内部得力成员跨洋出海。其实力遍布黑道,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夏家的成员,其家族的情报网络可称当今世界第一。家族根据地在西南方。

中国第三大家族;:卫氏家族起源与汉朝,其势力多在白道发展,在黑道也有不小的帮派,其根据地在北方。

中国第四大家族:刘家汉室遗孤聚集起的家族。其势力多在黑道发展,在白道也有身处高位。其根据地在南方。

中国第五大家族:杨家起源于宋朝,杨家将后人。其势力在各方面都有发展,但没有一方面很突出。其根据地在东部。

《资治通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随便读懂了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就能让人受益终身。笔者对《资治通鉴》爱不释手,今天温习《资治通鉴》,写了心得体会杂文一篇,现传上网络与诸君分享。

《资治通鉴》记载,窦荣定曾经说:“卫、霍、梁、邓,若少自贬损,不至覆宗。”

先说一下“少自贬损”的意思,在我看来,可以理解为“四不尽”,就是:“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窦荣定出身扶风窦氏,他们家是皇亲国戚专业户。窦荣定是隋文帝杨坚的亲姐夫,窦荣定的堂弟窦毅,是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的女婿。窦毅的女儿窦氏,是唐高祖的结发妻子太穆顺圣皇后。

由于窦毅一脉人丁不旺,窦荣定一脉成了太穆皇后娘家的代表人物。窦荣定的儿子窦抗,以国舅的身份,在唐朝担任宰相和十二卫大将军。窦抗的儿子窦诞,是李渊的女婿。李世民登基称帝,任命姐夫窦诞为十二卫大将军。

窦荣定的后裔窦氏,是唐玄宗的生母大唐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家族历经三朝,皆是皇亲国戚,富贵绵延数百年。作为皇亲国戚专业户的窦荣定,在《资治通鉴》里说:“如果卫氏家族和霍氏家族、梁氏家族、邓氏家族懂得少自贬损,就不会被灭族了。”

窦荣定的话,有没有道理呢?窦荣定提到了四个外戚家族覆灭的原因,要写完他们的事迹,就是长篇大论了。自媒体篇幅有限,笔者今天只说一家。笔者下面就根据《资治通鉴》和《史记》《汉书》的史料,来解读一下卫青家族覆灭的原因。

李渊剧照,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卫青家族出身低贱,是不折不扣的人奴之身。卫青的母亲卫媪,生下了四个女儿,分别是卫长君、卫孺、卫少儿、卫子夫。卫媪还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卫青、卫步、卫广。

卫氏家族的发迹,得益于卫子夫得宠。卫子夫被汉武帝宠爱,被册封为皇后。卫皇后得势之后,卫家可谓是鸡犬升天。

卫青的发迹,起步阶段得益于姐夫的裙带关系。卫青被汉武帝任命为代理车骑将军,率领一万人马,袭击了匈奴人祭天的龙城。

卫青北击匈奴,建立了旷世奇功。卫青的功劳,是靠真本事打出来的。原因很简单,汉朝人认卫青为国舅,匈奴人的刀枪可不认卫青为国舅。卫青在以命相搏的战场上,能取得那么大的战功,没有真本事可不行。

卫青的军功那么高,他的外甥霍去病也是不遑多让。霍去病北击匈奴,一直打到贝加尔湖畔。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在于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从那以后,封狼居胥就成了大汉男儿开疆拓土的代名词。

卫青的姐姐卫君孺,又名卫孺。卫君孺在卫子夫发迹之后,嫁给了公孙贺。公孙贺也是北击匈奴的名将,虽然没有小舅子卫青那么厉害,但也因军功封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在李广难封的年代,公孙贺能封侯,武功之强,由此可见一斑。卫青死后,公孙贺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公孙贺出将入相,成了卫氏家族的代表人物。

我们不妨来看看卫青死后,卫氏家族在汉武帝一朝的势力。皇后卫子夫是卫氏家族内廷代表人物,丞相公孙贺是卫氏家族外朝代表人物。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登、卫不疑都是侯爵,食邑加起来有两万多户。

霍去病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弟弟霍光,继承霍去病在朝中的部分势力。霍氏家族依然被看作是卫氏家族的姻亲枝蔓。

卫青的外甥刘据,是汉武帝的太子。太子的母族如此强大,换你是汉武帝,你能放心把江山交给刘据吗?

刘据一旦登基,以他的实力很难控制住母族,就会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况。刘姓江山,因此改姓卫氏,也是有可能的。

汉武帝面对如此强大的妻族,肯定不会无动于衷。汉武帝利用公孙贺为突破口,逼死了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卫氏家族也因此遭了覆宗之灾。

如果卫青活着的时候,懂事一点,来一场“少自贬损”的把戏,结局会怎么样呢?

窦荣定是隋文帝的姐夫,隋文帝把山东兵权交给他。窦荣定马上就犯罪了,因此被小舅子隋文帝撤职。窦抗出将入相之后,也是犯了错误,结果被妹夫李渊贬官。窦诞被小舅子李世民任命为十二卫大将军,马上就犯错误了。李世民把窦诞骂了一顿,就把姐夫撤职了。

窦氏家族在关键时刻,总是能犯罪,或者犯错误,让当皇帝的亲戚抓住把柄,然后降职贬官。

军功堪比卫青和霍去病的李靖,每次打了胜仗,就会被御史弹劾。李靖有一个保命绝招,就是纵容士兵劫掠,然后被御史言官抓住把柄。御史一弹劾,李靖就认错。李世民本来对李靖赏无可赏,既然李靖认错了,就不用费尽心机赏他了。

如果卫青和霍去病、公孙贺能懂事一点,每次打了胜仗,就像李靖一样,让汉武帝抓住把柄,汉武帝就不用给他们那么多赏赐了。卫家亲戚有错,就得不到那么多的赏赐,就没有那么高的地位和权势。汉武帝就不用担心万岁之后,出现刘据控制不住母族的局面。

如果汉武帝对没有卫氏外戚专权的担心,就没必要处心积虑换太子,也就没有必要炮制巫蛊之祸,卫氏家族和刘据就不会死了。

若是卫氏家族懂得“四不尽”道理,就不会有覆宗之祸了。我们虽然不是皇亲国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懂得“四不尽”的道理。

汉武帝爱过4个女人,结局都比较凄惨,阿娇在冷宫中凄惨死去,卫子夫被逼自缢,李夫人英年早逝,钩弋夫人被汉武帝无辜杀害。这4人中,最惨的当属卫子夫,她的女儿和儿子都被汉武帝处死,自己自杀后,族人也遭到了汉武帝的杀戮。

我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卫氏一族遭受灭门惨案中,卫青的3个儿子有没有受牵连。

卫子夫结局悲惨的原因,是由汉武帝晚年的蛊惑之案引起的,汉武帝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年老昏聩时,做了很多错事,尤其是汉武帝迷信黄老之说,追求长生不老,任用奸佞等。

由于汉武帝深信黄老之说,所以宫中的嫔妃经常用蛊惑之术来互相陷害,汉武帝没有及时打击这种风气,导致鼓惑之术愈演愈烈。同时长安也聚集了很多的方士和神巫,这让鼓惑之术不论在京师长安,还是后宫都大行其道。

最初,宰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擅自动用军费,被发现后,因罪入狱,公孙贺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下苦功夫捉拿了盗贼朱安世,希望将功补过,救自己儿子一命。但朱安世在监狱中倒打一耙,诬告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用蛊惑之术诅咒汉武帝。年老昏聩的汉武帝未查明真相,就将公孙贺一家满门抄斩。

这件事也被汉武帝手下的酷吏利用,导致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都遭受牵连,被汉武帝诛杀。

但这件惨案没有让蛊惑之术的火焰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宫中嫔妃都利用蛊惑之术互相陷害、诅咒,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让手下之人彻查此事,最终又导致数百名嫔妃、宫女牵扯其中,遭汉武帝杀害。

在蛊惑之安中,江充扮演了关键角色,同时他又因杀了卫子夫的女儿阳石公主和侄子卫伉,心怀恐惧,怕汉武帝百年后,他会遭到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报复,所以他继续祸水东引,向汉武帝诬告,说他的病是由巫术蛊作祟造成的。

对江充言听计从的汉武帝让江充继续追查此事。江充则将诬陷的矛头对准了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江充诬告太子刘据利用蛊惑之术诅咒汉武帝,还通过栽赃陷害,弄了个罪证确凿,太子想要面见汉武帝为自己申诉冤情,但江充等人阻止他面见汉武帝。眼见他性命难保,太子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江充。在母亲卫子夫的帮助下,太子当着大臣的面,杀害了祸国殃民的奸佞江充。

但此事也汉武帝解读为太子要谋反了,他派兵去镇压太子。太子积极组织人马抵抗,但士兵得知太子要谋反,都不愿为太子刘据效力了,太子只能败走,逃离长安,但到处都是追杀、围堵他的大军,走投无路之际太子自杀身亡。

太子死后,他的母亲卫子夫为自证清白,也选择了自杀。卫氏家族的人,大多都牵扯了此案,大多被汉武帝杀害。

卫青有3个儿子,分别是卫伉、卫不疑、卫登,他们三人因为父亲的战功和声望,得到了汉武帝的厚待,皆被封侯。从上文能看出,卫青的长子卫伉,在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诅咒汉武帝一案中遭受牵连,被汉武帝处死。其他两子,卫不疑、卫登没有牵扯进太子谋反一案,所以没有遭汉武帝杀害。

因为战功,汉武帝封了很多侯,使得国家一半的土地落在了他封的这些侯爵手里,汉武帝为了削弱藩王实力,又推行了推恩令,使得藩王得土地一分多,实力大减。当藩王失去反抗能力时,汉武帝又通过酎金问题,剥夺了很多侯的爵位和土地。

卫青的两个儿子卫不疑、卫登,都因为酎金问题被汉武帝剥夺了爵位和土地,但他们没有遭汉武帝杀害,得以善终。

曾看到有小伙伴在百度、知乎上问及“朝半陕,陕半韩,韩半解卫”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五子登科都是哪些大神。好吧,小编之前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一起来涨姿势吧~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3a7d933c895d1431661f4eb78f082025baf07e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说起韩城的历史文化名人,很多人可能只知道司马迁,然而,在韩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曾出现过无数名人。列其荣耀,有司马家族、薛氏家族、党氏家族、卫氏家族、解氏家族、师氏家族等,且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31b0ef41bd5ad6e7bcc74228acb39dbb7fd3cc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据统计,仅明清两代,韩城科举中试者高达1396人(其中进士119人,举人550人,贡生727人。官居五品以上者一百三十余人),位列陕西之最,全国罕见。于是,就有:“下了柿谷坡,秀才比驴多”和“朝半陕,陕半韩,韩半解卫”之说。意思是当时在朝做官的有一半是陕西籍人,而这陕西籍里面有一半是韩城人,在韩城人里面有一半是解家和卫家人。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801213fb80e7bec1ba61329242eb9389a506bf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明代韩城不过六万多人口,清代也不过十余万人,但是竟然出了很多京官,五品以上的有130多人,有学者直呼韩城为“高官摇篮”。因此,韩城被誉为“解状盛区”、“士风醇茂”“户尽可封”之域。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435e5dde71190ef2c878217c51b9d16fcfa60f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自明至清,解卫两家名人辈出。卫氏家族共出进士十二名,举人十二名,贡生十二名,例贡四名,例监二十四名,官阶自巡抚、御史至县令,遍布全国各地。解家出现了文武进士11名,举人13人,贡生14人,其他学历官职的更是数不胜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2fa828ba61ea8d37f7a64cc9c0a304e241f589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史圣司马迁

所以,韩城也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佳话:“一代史圣(司马迁)、两朝状元(金代郝鼎臣、清代王杰)、三朝宰相(宋代张升、明代薛国观、清代王杰)、四代世家(薛氏家族)、五子登科“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解经雅、解经傅、解经邦、解经达、解经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d315c6034a85edfe0f0eeeb42540923dc5475f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状元王杰

甭着急,还没完呢。还有这些:父子御史(卫桢国、卫执薄)、父子知州(薛同术、薛之屏)、祖孙巡抚(明代刘永柞、清代刘萌枢)、兄弟侍郎(解经傅、解经邦)、南北尚书(张士佩,张廷枢)。嗯,难怪韩城被誉为“文史之乡”,这里面文化深着哩。

来源:韩城古城

为了彻底掌握大权,同时也是为了消除外戚隐患。

说起卫青和汉武帝的君臣生涯,就不得不提一下中间那个重要的联系人卫子夫。当年汉武帝并不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为了确保汉武帝能够登上太子之位,于是答应娶馆陶公主的然女儿阿娇。阿娇是一个嚣张跋扈的女子,到汉武帝登基以后,汉武帝遇到来跟阿娇截然不同的女子,她就是卫子夫。据野史记载,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个歌女。歌女出身的她格外会察言观色看人脸色,二来说,可能汉武帝也是为了遏制外戚的势力,于是就废了陈阿娇娶了卫子夫。

话说卫子夫嫁给汉武帝以后,汉武帝发现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原来是平阳公主府上的马仆,而且卫星是一个特别有军事才能的人。卫青在第一次出战中就表现非凡,拉开西汉与匈奴之间战争反败为胜的帷幕。曾经的他七战七捷,且收复了河套地区。为汉武帝开拓北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卫青战功赫赫,后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然而风水轮流转,很快卫子夫遭到皇帝的厌弃。皇太子刘据被人陷害,爆出了巫蛊案。皇帝怀疑自己的儿子有造反之心,然后就派人抓捕,而刘据在抓捕过程中因拒绝被捕而自杀。权力的大厦轰然倒塌,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武帝又怎么会留着卫氏一族呢?

清朝皇帝家谱: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努尔哈赤有8女,另有1个养女,1个养孙女。

长女东果格格,又称东果公主,嫁给董鄂氏何和礼。

次女:嫩哲格格,又称沾河公主,先嫁给巴图鲁伊拉喀,后又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扬书之子,郭尔罗氏达尔汗。

三女:莽古济,先嫁给哈达部那拉氏吴尔古代,称哈达格格,又称哈达公主;后又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四女:穆库什,称和硕格格,又称和硕公主,先嫁给海西女真乌拉贝勒那拉氏布占泰,后又嫁给钮祜禄氏巴图鲁额亦都八子图尔格。

五女:嫁给巴图鲁额亦都次子党奇(达启)。

六女:嫁给海西女真叶赫那拉氏苏鼐(nài)。

七女:嫁给骑都尉那拉氏鄂托伊。

八女:称聪古图公主,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固尔布锡。

养女: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巴约特台吉恩格德里。

养孙女: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奥巴

----------------------------------------------------

皇太极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母继妃乌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名雅图,母孝庄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

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名阿图,母孝庄文皇后,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腾。

六女:固伦公主,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满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伦淑哲公主,母孝庄文皇后,嫁镶黄满洲旗旗人喇玛思。

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九女: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

十女: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辉塞。

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母懿靖大贵妃,嫁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

十二女:乡君品级,母氏阙,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母庶妃察哈尔奇垒氏,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

福临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女儿(6个)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3个)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

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

玄烨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封为贝子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俄,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布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

胤禛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次女和硕怀恪公主,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

弘历

•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后,改「永」字为「颙」字。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年—1729年),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年),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767年),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年—1755年),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年—1758年),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1775年),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年—176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年—1780年),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爱新觉罗•和孝(1775年—1823年),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年—1760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

颙琰

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未命名,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予赘述;

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敦恪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

第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端怀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

皇五子爱新觉罗绵愉惠端亲王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妃。

长女(1780411—l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枯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

旻宁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妃。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不予赘述。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过继给敦恪亲王绵恺,为敦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过继敦恪亲王绵恺为嗣,降袭为多罗敦恪郡王,咸丰十年(1860)正月晋封和硕敦恪亲王,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岁,卒后谥“勤”。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时为静妃。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

•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181373—18191020)其母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时为嫡福晋,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仅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

•皇二女(1825113—1825714)其母为祥妃钮枯禄氏,时为祥嫔,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封,无名。

•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1825220—1835118)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殇,年11岁,葬陈家门园寝,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46一186033)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岁,不久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三日卒,年35岁,葬京师郊外园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额附请移葬藩部,不许。

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赐用紫缰,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袭封奈曼部札萨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丰元年(1851)三月赐用黄缰,十月授蒙古都统。咸丰十年(1860)赐用亲王补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归藩,六月卒,晋赡亲王,赐祭葬如亲王例。生子女八人

公主在宣宗的女儿中排序第四,她的三个姐姐都相继夭亡,于是她就成了道光皇帝真正意义上的长女,因此道光对她比较宠爱,她的地位也极其尊崇。这从道光十九年发的一道上谕可见一斑。道光十九年命军机大臣等,传谕乾清宫内殿、圆明园总管太监等知之:“嗣后无论官私大小事务,有应启知皇后者,除本宫、四阿哥、四公主事务外,其余俱著先行奏闻,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俱奏,侯旨施行。”这道上谕中所说的四阿哥即后来的咸丰皇帝,四公主即寿安固伦公主,可见寿安固伦公主在乃父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四公主精通箭术。

•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18291019—185679)其母为祥妃钮祜禄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为寿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岁,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岁。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咸丰七年(1857)正月荐授满洲副都统,寻兼内务府总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载淳讳改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务府总管职,二年(1863)五月署汉军副都统,三年(1864)再兼署内务府总管,不久即卒,无嗣,以从子为嗣。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27—1859413)其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丰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岁。

额驸景寿(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后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五年(1855)七月授蒙古都统,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十年(1860)八月扈驾热河,十一年(1861)七月与怡亲王载垣等为赞襄政务大臣之一,十月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御前大臣,三年(1864)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三年(1874)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卒,谥端勤。

•皇七女(184072——18441220)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殇,年仅5岁。未命名。

•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18411126—186682)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岁。

扎拉丰阿(一1898),钮祜禄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统,扎拉丰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赐令改名,字鹤汀。初充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汉军副都统、荐官至护军统领,光绪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迁都统,管神机营事务,十五年(1889)正月赐朝马,十月赐用紫缰,二十年(1894)正月赐用固伦额驸补服,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213——1884214)其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嫔,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岁。

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无子,以从子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殇,未封,无名。

---------------------------------------------------------

奕詝

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庄静皇贵妃出)

长子同治帝载淳(孝钦显皇后出)

次子悯郡王(玫贵妃徐佳氏出)

---------------------------------------------------------

载淳

无子女

---------------------------------------------------------

载湉

无子女

---------------------------------------------------------

溥仪

无子女

皇帝的后宫,世上美女的万人坑”,卫子夫是汉武大帝的第二个皇后,曾经也是受尽皇帝的宠爱,家族权势极大,但是最终也逃不过被厌弃的下场。卫氏家族是汉武帝时代最有权势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都出自其家。但是,最终都被汉武帝杀死。

元封五年,卫青病逝,卫氏家族下场极为悲惨,皇后姐姐卫子夫自缢身亡,太子刘据谋反失败也自杀身亡,卫氏一族一时间从人上之人变得家破人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汉武帝一生致力于开疆扩土,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那就是今天的汉族。这千秋伟业离不开优秀的大将卫青、霍去病。卫氏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家族,却在卫青的离世中逐渐被汉武帝遗忘,不复往日的恩宠,甚至对卫家下黑手。

汉武帝历史上权力极强的一位帝王。树大就容易招风,卫氏一家权势极大,这对汉武帝来说无疑是一个心头大患,在卫青还建功立业的时候,汉武帝自然不会对卫家怎么样。如今卫青已死,卫家也就变成了汉武帝的手中之物,随时可以一把捏死。

汉代自刘邦建立以来,就不乏有外戚干政的传统。吕后的权力不亚于后来的女皇帝武则天。而卫子夫身为皇后,其子刘据又贵为太子。汉武帝担心卫子夫将来越权,争夺刘家的天下。加上已死,皇后卫子夫娘家没了靠山,这就使一些老奸巨猾的臣子,有事没事就聚在一起,揣测圣意。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当时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这是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一人得志,全家富贵的传奇。她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之中,做了38年的皇后,处处小心谨慎,赢得汉武帝和众多宫人的信任和尊敬。但是此时的卫子夫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女子了,年老色衰,汉武帝对她的宠爱也不复往日那般。

而真正扳倒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的还是宫廷斗争。当时钩戈夫人正得圣宠,钩戈夫人怀胎14月为汉武帝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汉武帝听说这个孩子是怀胎14个月才诞下的,然后就把钩戈宫改为尧母宫。这就使得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以为皇帝有意让刘弗陵继承皇位。于是就制造了巫蛊冤案,彻底把皇后和太子打垮,卫氏一族牵连甚广。

恰逢汉武帝生病,时常头痛,出现幻觉。些大臣就制造流言,说是和巫蛊术有关。于是皇帝就命令大臣江充彻查,这就使得一心想扳倒皇后和太子的江充,刘屈髦,李广利有了可乘之机。

江充指使胡巫说宫中必须去除蛊气,这样皇帝的病才能大好。于是江充等人就指使人栽赃给太子刘据和卫皇后,并在太子宫中搜出大量的木偶人。太子百口莫辩,于是干脆起兵造反,虽然武帝不再是当年雄风,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双方大战了五天,太子兵败,卫皇后上吊自缢,太子向东逃到湖县藏身,泄露后自缢而死。汉武帝下令凡是跟随太子出兵谋反的,一律按谋反罪灭族,卫氏一族陨落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

中国国的五大家族

中国第一大家族:徐氏家族起源于秦朝徐福。当年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出海后,返回大陆,停泊在现大连处,并以大连为根据地向全国发展。其家族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