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可以根据字辈查到家谱吗?
可以查,但难度大。有很多网友提供行第、字辈的几个字然后找族谱,可以说99%都是石沉大海。尤其是有一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没找到家谱的,这期间字辈有可能是后来起的,和原来的就不一样了,所以按照字辈去找家谱比较困难,还要结合其他资料。
首先应该知道所属姓氏的郡望、堂号,属于哪一支派,再根据这些信息找到对应的祠堂(家谱一般在族长、族头那里,或者族里指定的某个人保管,另外祠堂也会有)。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我的相关回答,在此一并附上,供参考:
下面是我看过的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各类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邦后代关系图有:
西汉:
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废帝刘贺,
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哀帝刘欣,平帝刘衎。
东汉:
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婴帝刘懿,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
《史记 高祖本纪》中说: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刘邦死后,孝惠帝刘盈即位。 所以,刘邦是有后代的。现在姓刘的人很多,其中有一部分应该是刘邦的后代。 可以粗略统计一下,汉朝皇族生育后代很多,以至于汉末大部分刘姓出自皇族,而刘姓大规模改姓不是很厉害,所以现在应该大部分刘姓是其后代。
而且如果算上母系遗传的话,许多李姓也是刘邦之后,因为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是刘邦后代独孤信,所以刘邦后代非常多,甚至可以这么说,谁家祖上没个姓刘姓李的祖先。
扩展资料: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第1任 汉高祖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
第2任 汉惠帝 刘盈(前211年-前188年)。
第3任 汉少帝 刘恭(--前184年)。
第4任汉少帝 刘弘(--前180年)。
第5任 汉文帝 刘恒(前202--前157)。
第6任 汉景帝 刘启(公元前188-公元前141)。
第7任 汉武帝 刘彻(前157年-前87年)。
第8任 汉昭帝 刘弗陵(前94-前74年)。
第9任 汉少帝 刘贺(-前59年)。
第10任 汉宣帝 刘询(公元前91--前49年)。
第11任 汉元帝 刘奭(公元前74年-公元前33年)。
第12任 汉成帝 刘骜(公元前51--前7年)。
第13任 汉哀帝 刘欣(公元前25年-公元前1年)。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从一界草民,成就乱世基业,开创了一统天下的西汉皇朝,而他之后,都是其子孙也。但是王莽政变之后,西汉就已衰落,而东汉的皇帝刘秀,也是西汉皇朝的皇孙,打着匡扶汉皇的名义,建立了东汉政权。基至包抱后蜀的刘备,都是是东汉皇孙自居,建立蜀国,自立为帝的。所以这些其实都算是刘邦的后代。
参考资料:
汉高祖刘邦与薄姬所生之子即汉文帝刘恒,乃汉高祖第四子,为汉惠帝刘盈之弟,是汉更始帝刘玄、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嫡系祖先。
汉文帝刘恒与窦漪房生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与唐姬生长沙定王刘发。
长沙定王刘发生二子:长子长沙戴王刘庸、次子舂陵节侯刘买。
长沙戴王刘庸生长沙顷王刘附朐。舂陵节侯刘买生二子:长子舂陵戴侯刘熊渠、次子郁林太守刘外。
长沙顷王刘附朐生长沙剌王刘建德。舂陵戴侯刘熊渠生二子:长子舂陵侯刘仁、次子苍梧太守刘利。郁林太守刘外生巨鹿都尉刘回。
长沙剌王刘建德生长沙炀王刘旦。苍梧太守刘利生刘子张。巨鹿都尉刘回,生二子:长子南顿县令刘钦、次子赵孝王刘良。
长沙炀王刘旦生长沙孝王刘宗。刘子张生汉更始帝刘玄。南顿县令刘钦生三子三女,儿子:长子齐武王刘縯(也作“刘演”)、次子鲁哀王刘仲、第三子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女儿:长女湖阳公主刘黄、次女新野公主刘元、第三女宁平公主刘伯姬。
1长沙孝王刘宗生长沙缪王刘鲁人,长沙缪王刘鲁人生长沙王刘舜。
2齐武王刘縯生二子:长子刘章、次子刘兴。
3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的子女众多:
①儿子:
东海恭王刘疆,母郭皇后(郭圣通);
沛献王刘辅,母郭皇后(郭圣通);
济南安王刘康,母郭皇后(郭圣通);
阜陵质王刘延,母郭皇后(郭圣通);
中山简王刘焉,母郭皇后(郭圣通);
刘英;
汉明帝刘庄(初名刘阳),母光烈皇后(阴丽华);
东平宪王刘苍,母光烈皇后(阴丽华);
广陵思王刘荆,母光烈皇后(阴丽华);
临淮怀公刘衡,母光烈皇后(阴丽华);
琅邪孝王刘京,母光烈皇后(阴丽华)。
②女儿:
刘义王,适陵乡侯太仆梁松。梁松坐诽谤诛;
刘中礼,适显亲侯大鸿胪窦固,肃宗尊为长公主;
刘红夫,适驸马都尉韩光,韩光坐与淮阳王延谋反诛;
刘礼刘,适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郭璜坐与窦宪谋反诛;
刘绶,适新阳侯世子阴丰,丰害主,诛死。
(1)汉高祖 刘邦(前256--前195年)
前206年---前195年在位,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2)惠帝 刘盈(前211--前188)
前195---188年在位,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3)吕后 吕雉(前241--前180)
前188---前180年在位,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
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4)文帝 刘恒(前202--前157年)
前180---前157年在位,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缇萦救父,文景之治,
(5)景帝 刘启(前188--前141年)
前157---前141年在位,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6)武帝 刘彻(前157--前87年)
前141---前87年在位,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张骞出西域,独尊儒术,漠北之战,霍去病之死,苏武牧羊,司马迁与史记。
(7)昭帝 刘弗陵(前95--前74年)
前87---钱74年在位,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8)宣帝 刘病已(前91--前49年)
前74---前49在位,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宣帝中兴。
(9)元帝 刘奭(前75--前33年)
前49---前33年在位,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昭君出塞。
(10)成帝 刘骜(前52--前7年)
前33---前7年在位,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11)哀帝 刘欣(前26--前1)
前7---前1年在位,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前1年,时年26岁。断袖之癖
(12)平帝 刘衎(前9--公元5年)
公元0---公元5年在位,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13)孺子 刘婴(5--25年)
5---8年在位,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王莽代汉。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帝王莽(前15--23年)
9---23年在位,始初元年(前8年)刘婴「禅让」于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国号为。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位15年,死时68岁。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更始帝刘玄(?-25年 )
23—25年在位3年,更始帝刘玄(卒于25年),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中国两汉之际绿林军建立年号更始的政权的皇帝。刘玄原本是西汉皇族,祖父为苍梧太守刘利,父刘子张,母何氏,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
(1)光武帝 刘秀(前6--57年)
25---57年在位,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马革裹尸。
(2)明帝 刘庄(28--75年)
57---75年在位,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至今仍存 班超出使西域。
(3)章帝 刘炟(58--88年)
75---88年在位,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4)和帝 刘肇(79--105年)
88---105在位,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5)殇帝 刘隆(105--106年)
105---106年在位,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6)安帝 刘祜(94--125)
106---125在位,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蔡伦造纸。
婴帝刘懿
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少帝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但少帝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之后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7)顺帝 刘保(114--144年)
125---144年在位,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子,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张衡和地动仪。
(8)冲帝 刘炳(143--145年)
144---145年在位,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9)质帝 刘缵(138--146年)
145---146年在位,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10)桓帝 刘志(132--167年)
146---167年在位,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11)灵帝 刘宏(156--189年)
168---189年在位,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黄巾军起义。
少帝刘辩(189年四月-九月)
汉少帝弘农怀王刘辩(熹平五年-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即公元176年-190年3月6日[2]),中国汉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西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王朝第十二或第十三位、亦即倒数第二位[3]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皇后何氏[4]的独生儿子,也是灵帝在世时存
活的诸皇子中年龄最大者,即为长子。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5]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西北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
刘备是刘秀的旁系后代关系,而且他们都属于汉朝皇族宗室,还同是汉景帝的后裔,出自《刘氏家谱》。
因为刘秀是汉景帝第七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而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秀也就是汉光武帝,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
扩展资料: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参考资料:
-刘秀
刘姓续派之宗谱
------------襄阳市牛首镇刘官冲
二00一年间,刘显贵、刘显昌、刘显江、刘显斌于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刘官冲村一组探觅先辈于一九二一年(辛酉年)续立刘氏宗谱四十派之石碑,碑之所云:
明 显 定 高 扬 邦 家 必 洪 昌
有 能 修 祖 德 中 正 世 泽 长
毓 景 开 道 泰 安 然 乐 文 章
继 述 周 治 体 远 培 万 年 芳
酌碑三载,考证据实。有履约于前谱“……庭、自、天(富)、月(贵)、明”之刘姓者,请据此谱繁衍生息,分论辈份大小。
本族刘姓者,应借集会、聚宴、串亲、巡游之机,有义务复印该谱接力传递,加大覆盖面积,使本族刘姓者皆知。
刘显昌 刘显江 刘显斌
公元二00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众所周知,蜀汉的开创者刘备又称刘皇叔,原本是汉朝的皇族。\x0d\\x0d\《三国志·蜀书》上说,蜀汉皇室来源于中山刘氏,是西汉景帝刘启第八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x0d\\x0d\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由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来到陆城侯国(在今河北省涿县),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7年。\x0d\\x0d\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为借口,废除大批同姓诸侯。涿县刘氏开派祖刘贞,也在这次削藩运动中被削去陆城亭侯的爵位,降为普通平民。\x0d\\x0d\刘贞以后,涿县刘氏的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刘氏族谱则大都有对这一段空白的补充。不过,族谱中所记的有关世系和史实,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错误牵强的地方。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各地刘氏族谱来作一大体的勾勒和订证。\x0d\\x0d\关于中山刘氏涿县分支始祖刘贞的出身,典籍记载已经非常明确清楚,无容置疑。因此,广东梅县刘氏谱说刘贞是刘胜的孙子和他迁自彭城郡,都是错误的。同样,湖南桂阳刘氏族谱、新化刘氏谱、刘氏滔公支谱和广西刘氏谱都说刘贞是刘向的儿子,刘向是刘胜的儿子,这也均与历史事实不符。\x0d\\x0d\在今人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第17代孙,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世系是:\x0d\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x0d\\x0d\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x0d\\x0d\全国各地中山刘氏族谱所载也大体与此相近,如湖南桂阳刘氏谱、四川荣昌刘氏谱所载就完全相同。而湖南怀化刘氏(政公房)族谱和刘氏(吉蕴公房)族谱等则将刘贞误作刘向。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字形笔画之误,因为"贞""向"二字字形相近。湖南刘氏(烟溪滔公房)族谱、板桥刘氏谱、新化刘氏族谱和湖南宁乡刘氏(吉祥公房)谱的编纂者大概对此并不理解,所以他们在刘向之后,又再增加刘贞一代。殊不知刘向即刘贞之误,此举实属画蛇添足。\x0d\\x0d\另外,湖南平江刘氏谱和台湾谱从刘胜到刘舒与之相同,刘舒以后的世系是这样排列的:\x0d\\x0d\刘舒→刘兴发→刘盛→刘必→刘达→刘才源→刘惠。\x0d\\x0d\这个世系比前一世系多了2代,即在刘舒与刘必之间多了一代,在刘必与刘不疑之间又多出刘达一代。\x0d\\x0d\江西泰和刘氏宗谱的世系是:\x0d\\x0d\刘胜→刘贞→刘轩(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巡(刘建)→刘辰华(刘哀华)→刘平(刘宪)→刘化(刘舒)→刘谊→刘用(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x0d\\x0d\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则记载从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世系是:\x0d\\x0d\刘胜→刘贞→刘恋禄→刘英建→刘哀→刘舒→刘必→刘不疑→刘济惠→刘雄→刘弘→刘备。\x0d\\x0d\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所载从刘胜到刘备也是12代,世系是:\x0d\\x0d\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宪→刘宜→刘必→刘惠→刘雄→刘弘→刘备。\x0d\\x0d\尽管刘姓族谱的编纂者们为了填补从刘胜到刘备世系的空白而绞尽脑汁,然而,笔者仍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广大的刘姓族人:这些流传了很久的世系,绝大部分是虚构的、错误的。\x0d\\x0d\为什么这样说呢?\x0d\\x0d\笔者认为,这些族谱的编纂者们的世系与历史不符合。因为正史上虽然没有开列刘备历代祖先的名字,但却间接地指出了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代数。\x0d\\x0d\刘备又称刘皇叔。这"刘皇叔"的称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它可不是随便乱叫的,而是严格按辈份来叫的,即刘备按辈份应为汉献帝的叔父辈。汉献帝刘协出自长沙王刘发一支,从刘发到刘协共有13代。中山王刘胜与长沙王刘发是兄弟,刘备既然是汉献帝的皇叔,则从刘胜到刘备应该是12代。\x0d\\x0d\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香港、台湾、南洋等地所流传的刘备祖先的世系,最少的也比实际上的传递世系多出了5代,因此都是错误的或虚构的。这些世系的编造者们都忽略了刘备又称刘皇叔这一重要信息,在正史中找不到刘胜到刘备代数的明确记载,就以为可以胡编乱造而没人知道。\x0d\\x0d\在这些世系中,只有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和江西《中华刘氏通谱》上记载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与历史实际相符合。但这两个世系,很明显是在上述世系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的,即将香港谱中的祖先删去几代,再将一些父子二人的名字合成一人名字,因此,这两个世系也不可信,最多也只能是聊备参考而已。\x0d\\x0d\为什么全国各地刘姓族谱关于中山刘氏自刘胜到刘备世系的记载,都会错成一样呢?原来,这里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这个世系来自《三国演义》!\x0d\\x0d\《三国演义》第20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写道:"献帝设朝,操表奏言玄德军功,引之见帝。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x0d\\x0d\各种中山刘氏世系比较\x0d\\x0d\三国演义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湖北汉川古柏堂谱香港刘氏新族谱湖南平江刘氏谱\x0d\刘胜刘胜刘胜刘胜刘胜\x0d\刘贞刘贞刘贞刘贞刘贞\x0d\刘昂刘昂A刘昂刘昂\x0d\刘禄刘禄刘恋禄刘禄刘禄\x0d\刘恋刘恋A刘恋刘恋\x0d\刘英A刘英建刘英刘英\x0d\刘建AA刘建刘建\x0d\刘哀A刘哀刘哀华刘哀华\x0d\刘宪刘宪A刘宪刘宪\x0d\刘舒A刘舒刘舒刘舒\x0d\刘谊刘谊A刘谊刘兴发\x0d\AAAA刘盛\x0d\刘必刘必刘必刘必刘必\x0d\刘达AAA刘达\x0d\刘不疑A刘不疑刘不疑刘才源\x0d\刘惠刘惠刘济惠刘惠刘惠\x0d\刘雄刘雄刘雄刘雄刘雄\x0d\刘弘刘弘刘弘刘弘刘弘\x0d\刘备刘备刘备刘备刘备\x0d\\x0d\《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在中国家入户晓,正是借着这一名著的传播,中山刘氏的世系则得已如此广泛地在全国刘姓中流传。可见,后世大多数中山刘氏世系,可能都取自《三国演义》。\x0d\\x0d\不过,笔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有关中山刘氏的世系记载,应该不是作者罗贯中个人的凭空杜撰,而是必有所本。至于罗贯中所记载的这一世系源自哪里,则现在已不得而知。笔者分析,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宋元时期传世的历史文献资料;另一种则是罗贯中周围某个刘姓家族的族谱。而且,这后面一种可能性还要大。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今日所流传的这份虚构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在刘氏家族中流行了。因此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抄了刘姓族谱中的世系,而《三国演义》中的这份世系,又为后世很多刘姓族谱所抄。\x0d\\x0d\如今,要重新填补刘备祖先世系的这一空白断层,还需要等更多的原始材料的发现。\x0d\\x0d\我们只知道,刘贞之后,刘备的最早的有史可考的祖先是他的祖父的刘雄。刘雄在东汉后期被举为孝廉,后官任东郡范县(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县令,安帝时还曾任东郡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县令。\x0d\\x0d\刘雄生二子:刘弘、刘子敬(有族谱作刘_)。刘弘的儿子,就是一代英雄刘备。
卫子夫的确是废后。
武帝有废后诏书。汉书明确记载官员们是“奉策收皇后玺绶。”
汉朝废后诏书就叫策。
汉武废陈后是赐皇后策。
汉灵帝废宋后也是策收玺绶。
汉宣帝不能追封卫子夫为皇后,是因为汉宣帝以汉昭帝后代身份当皇帝。即汉宣帝以过继的身份当皇帝。所以汉宣帝不能追封曾祖母为皇后。
就像汉光武也没有追封他父母为皇帝皇后一样。汉光武也是认汉宣帝为祖父,甘心以过继身份当皇帝。
为何说卫子夫是诸侯王级别的后呢?因为卫子夫的园邑数只有三百户。汉昭帝生母赵太后的园邑数有三千户。
没有理由,本是正妻出身的卫子夫死后待遇还不如小妾出身的赵太后?
还有,卫子夫没有合葬帝陵,单独葬在桐柏,她的墓地只称园。
(许平君还和宣帝合葬,她的墓地是杜陵南园,也称杜南。
请问卫子夫没有和武帝合葬茂陵,那么她的墓地怎么不称陵呢?)
而小妾出身的赵太后的墓地称云陵。
卫子夫死后的谥号是单字思字,和汉宣祖母戾后,母亲悼后的谥号用的字数一样。
而汉代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都有独立谥号,这谥号都是双字的。
例如汉太上皇前妻昭灵后。汉宣帝恭哀后,汉桓帝献懿皇后。
汉武帝已废卫太子,改立刘弗陵为皇太子。
卫太子废后,未复立太子。而燕王旦上书,愿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于北阙。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于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史记外戚世家原文)
汉武帝宗子应是汉昭帝。
汉宣帝能当皇帝还是过继给汉昭帝,以汉昭帝后代名义当皇帝。
汉武帝建思子宫是想念儿子刘据,而不想念儿子母亲卫子夫。
卫子夫葬礼还不到废后级别。
西汉废后都葬在帝陵某处,卫子夫葬在和帝陵不搭界的桐柏,而且还盛以小棺。
西汉废后就卫子夫一人躺在小棺之中。
某位网友所说的卫子夫至死还是皇后说法不对,因为汉代死在皇帝之前的皇后都有独立谥号。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没有给她谥号。汉武帝死后,卫子夫也没有和汉武合葬,配食。
(汉武帝只有卫子夫一个正妻。如果卫子夫还是皇后的话,那正后是要和皇帝合葬配食的)
古代有记录皇帝成员家事的家谱,由宗正管理。(家谱中会记录皇族成员生母的身份。生母是嫡还是庶,决定了皇族成员的继承权。嫡子有优先继承权)
自然,景帝后代汉灵帝要比我们这些现代人熟悉刘氏家族成员的家事。
现在汉灵帝看了大臣上书中提到的卫子夫是废后之事不发表反对看法,就是默认了卫子夫是废后的事实。
我们都是现代人,谁也不可能比古代刘氏家族成员更清楚刘氏家族内部的事。
刘氏家族成员汉灵帝都默认卫子夫是废后,那我们自然应以刘氏家族成员的看法为准。
还有网友提出薄太后窦太后也没有谥号。
薄太后没当过皇后,直接以皇帝生母的身份当皇太后。
窦太后当过皇后,但她死在皇帝丈夫之后,西汉死在皇帝丈夫之后的皇后是没有单独谥号的。
请问可以根据字辈查到家谱吗?
本文2023-11-21 09:33: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