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宗拳的简介
霍家秘宗拳始创于汉,广行于魏晋五代及隋唐宋明各朝,由汉武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定创。据《后汉书》及相关史料记载,霍去病纳匈奴阴狠之摔射绞杀战法结合中原武技,在祁连山校骑营同匈奴虏将及骁勇之士的秘训肉搏中归纳编撰。是汉武帝钦定的大内秘传之实战宗法,称汉武大将军秘宗绞杀技。后因融入了中原儒道文化,又称之为霍家秘宗术。参阅明崇祯孤本《霍家秘宗技内八修真要》、《霍家秘宗拳内八修藏谱》及《霍家武训》拓折,经秘宗拳内八修传人霍红大师之演绎解读,霍家秘宗拳这一传承有序历史久远之实战绝学渐渐得以浮出。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秘宗拳的简介。
秘宗拳的简介
创始人
《霍家秘宗技》分"马上、马下、兵器、徒手"四部。兵器携长、短、抛、射,徒手分内外八修。 内八修又称内家术,是后汉禁宫参武大内侍卫必修的徒手实战技法。其技法以三拆六开八投八索为主,其中锁头断颈之八大技法,称之为"霍家秘宗夺命八手"。以"夺命八手"为核心目的的三拆六开八投八固之技法,称之为"霍家二十四秘宗绞杀术"。秘宗夺命八手和二十四绞杀术,招招分筋错骨,技法环环相扣,,迎刃身形如水,走转翻展如鹰,滚锁缠摔多变,绞杀断颈无情。其秘宗之技法须祭血承师秘不可泄。因此真正以内八修为核心的秘宗拳术才属霍家秘宗真传。内八修由于受高祖规制从不内炫外展。霍家秘宗内八修秘宗真要由八个核心内容组成,分别为"客入、侵解、坐庭、切本、隐遁、绳系、斥候、揘毒"。秘宗内八修在汉唐时期部分传入琉球,竹内、半藏、服部、伊贺等家族之各流派,以隐术秘密传承,后将秘宗内八修中的"客入""侵解"之部分演绎为忍术、柔术、柔道、空手道、合气道,并使柔道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日本在飞鸟时代称隐技高手为"志能便",奈良时代叫"斥候";战国时代叫"法甚多",江户时代开始称谓"忍者"。忍者曾作为幕府的武力执行者,足见在冷兵器时代的地位之高。
代表人物
霍红大师
秘宗内八修嫡传掌门:霍 红大师幼承父辈,习武四十余年,为人谦逊择徒严谨,今只在威海两所大学纳徒施教。大师怀古藏真,家传武训拓本正文二百三十八字,七言三十四律文法恭谨一气呵成,竖读成对横阅成词,哲理精辟博古幽深,足见霍家先祖之文功武略。篆文武鼎明代遗失,校文拓本亦属难觅。训文"枪摆秋风荷叶卷,剑舞扬沙雪刃残""富洒千金接贫笃,恩泽一言抚民安""掌气心铸恨有度,拳风落鼎悔无眠""边关泣雪云台将,塞外哭雨忆张骞""高皇朝隐鸿门泪,项籍乏术乌江颜"""鹅女单传不为憾,逆子独承尚需瞒""九曲六和桑丝路,一国三公古道寒"--训辞文采寥寥随拾,足可绕梁三日。正因霍家祖训规制亲族禁宫一脉,秘宗功法不可明演明练,除霍殿阁外八修开门八极秘宗一脉,几尽失传。
霍家秘宗拳二十四绞杀技法
经允诺摘引,大师演绎冰山一角逐可惊撼武林:霍家秘宗夺命八手,清皇家侍卫以俘囚实演秘宗绞杀技。
清皇家侍卫以俘囚实演秘宗绞杀技。
二十四绞杀技(手)及内外八修:根于实战,演于肉博,修于道法,成于皇命。是大汉中原儒学道法的内修外展之术,因此也是内家远古秘宗门的大成功法。内八修秘宗二十四绞杀手,由八投、八固、八技组成,八投之式为"庖丁解骨,白猿折桂,平沙雁落,大漠驼飞,罹中虚变,楼兰摘盔,西域归马,朱门别客",八固之式为"狂猿摋腿,疯猴攀鹿,黑驴打滚,屠胡捆猪,野马盘蹄,懒熊睡树,恶蟒缠骓,承恩破笃"八技之式为"羌笛吹暮,玉女摘花,临衰厌鼓,门藤盖瓦,老树空庭,胡塞奔马,枝拂远鹤,疏影遥斜"。
霍家秘宗内八修套路
霍家秘宗拳二十四手套路演练,以先天八卦九宫位拟敌,,以三圈六眼二十四宫格为走转路线,蹉横跪摆,躅扣踔跆为基本步法,迎刃以六开三入为核心。身法要求:蹦靠挤转、撞拐旋翻,手法以掌法为主,主要有:穿插劈撩、缠带锁抱、托盖云抹、扣拧折抄。主要特点:走转起伏身形似水,纵横交错翻展迅急;下盘稳固劲力浑猛,式式衔接无懈可击;步行圆阔身姿舒展,协调连绵意达气济;如影如幻随演随变,刚柔相固随泻随收。演练过程中以武演道,以道显武,不仅体现了进攻与防卫瞬间转换的功深莫测,还展示了婉转与顺畅迅捷舒展的艺术美感。笔者习游身八卦连环掌三十多年,访名家无数搞学术调研,不曾想过霍家内八修秘宗拳法会如此功高难攀如梦如幻。不准录像虽然遗憾绵绵,这恰恰体现了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的修养和内涵。
拳系介绍
霍家拳是霍姓数代武学家潜心修为的成果,最有名的为体系完整的"霍家秘宗拳",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在秘宗拳的基础上,融合各家之长并发展独创了一套"迷踪拳",使祖传武艺达到了另一个表现高峰。一九一○年九月十四日,霍元甲在上海挑战西洋大力士奥比音,并以自创的"霍家迷宗拳"打败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巨人。据影视演义,之前国内一批武师纷纷败于西洋大力士奥比音面前,奥比音蔑视我们这个藏龙卧虎的文明古国,扬言"横扫东亚病夫",霍元甲是为了民族的尊严而赶往上海,外国商会代表们担心霍元甲会燃起民族情绪,不利于外国在华势力,便策划一场四大国外高手挑战霍元甲的比赛想以此挫败中国武术。
霍元甲比赛当日,他连续击败英国拳王、西班牙剑客与普鲁士长矛高手及日本高手田中安野--。因霍家拳法传内不传外,是霍元甲成名之后开了拳法外传的先例,他在上海创立了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曾亲笔赠"尚武精神"四字,表彰以"增强民族体魄,崇尚民族精神。"
八极拳
霍家秘宗内八修是霍家从不内炫外演的看家绝技,霍家秘宗外八修从清朝霍元甲开始才有一些外传。清末,霍家功夫又一次得以彰显。
霍殿阁霍氏秘宗八极拳一代宗师,沧州东南乡小集人,曾是我国著名拳师"神枪"李书文的开山弟子,因武功盖世,德艺超群,被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聘为武术老师兼护卫,1932年携侄霍庆云等人随溥仪到东北,期间因日本为控制傀儡皇帝溥仪,力排溥仪身边侍卫。曾有多名日本武林高手刻意于霍殿阁过招均败于脚下。
秘宗八极门第六代宗师霍殿阁,字秀亭(1886-1942,职业武师。14岁的霍殿家传武功和轻功已有一定基础。在李五爷推荐下又获李书文"神枪"绝技。16岁的霍殿阁又随"神枪"李习六合大枪等技艺。霍殿阁天资颖慧又练习刻苦,练一段时间后,就在众多的小伙伴中脱颖而出,深得"神枪"李书文偏爱,收为入室弟子。霍殿阁尊师若父,从师苦练12年。"神枪"李书文从军队回乡即住在霍家"神枪"李书文教徒严苛,霍随之昼夜苦练。让霍殿阁立足实战,精益求精,遇比武动手,李现场教学。霍殿阁经十几年苦练也练成"神枪"之技,每当乡里集会表演,压轴节目总是由霍殿阁表演镜面扎苍蝇。霍殿阁的弟子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边廷彬、刘向、刘金山等也个个武功超群。 霍殿阁技艺大成后,"神枪"李书文带其到北京、天津闯荡,磨炼其技。由于"神枪"李之言传身教,其艺大精,渐入化境。1910年,中华武士会成立,霍殿阁随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三位尊师赴天津任教。艺惊津门。 1927年对霍殿阁、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魏鸿滨、刘子鸣为满洲皇帝溥仪的贴身护卫,可谓树大招风。原本就不愿溥仪给日本人当傀儡所以在长春期间,他们不仅击败了溥仪身边的原日本武士。也多次接受日本剑道、空手道、柔道高手来伪皇宫比武每战必胜,霍殿阁他们当时为溥仪争足了"面子"。 1937年6月,霍殿阁怂恿弟子打日本兵,给溥仪出气。引发"大同公园事件"霍殿阁之护军弟子和日本士兵打斗,踢死日本狼狗,打伤10余日本兵。日本人乘机迫使溥仪赶走霍殿阁的护军弟子,解除护军大刀片、长枪,霍殿阁也遭到处置,政治失意。 1932年–1942年,霍殿阁先生客居长春,广泛传播霍家八极拳。
霍家秘宗内八修
霍家秘宗内八修已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霍家秘宗武学研究会长、霍家秘宗内八修嫡传掌门霍红大师在威海两所大学设立培训基地,霍家秘宗内八修宣武正堂由嫡传归国弟子张体力负责执教,其弟子已达800多人。在中华武林之中,秘宗派流行范围较广、分支出较多复杂的拳种,独立叫做秘宗拳、秘宗技,也称"秘踪拳"或"迷踪拳"大部分都是得传于孙通、霍殿阁一脉。我们今天介绍的是流传于山东烟台、威海独立称之为秘宗拳的或迷踪拳的均属于秘宗外八修范畴。
山东烟台威海依山傍海,人杰地灵,自古便是武林豪杰荟萃之乡。从河北沧州传来的秘宗拳在这里变衍出一门流派。在威海荣成赤山名胜古寺法华院,我们看到了华裕国薛岩松等师徒演练的迷踪拳属于秘宗外八修八极一脉。
技击
烟台秘宗拳功架端正,舒展大方,脚下扎实,出手有力。打拳时看似轻灵,但发劲迅猛;看似直进,但却兼顾八方。其步法、手型,上下呼应。秘宗拳法历来讲究变化出奇,掌有瓦垄,指有猿勾,步有闪展,脚有蹦跳,配合靠、闪、定、缩等身体动作,组成一连串的攻守技巧。薛岩松练就的这套拳路,就充分体现了秘宗一门的技击特色。
拳法
秘宗拳法套路丰富,技击性强。出拳时讲求步稳力狠,五路连手。烟台秘宗拳更结合了长拳的动作特色,窜蹦跳跃,闪民腾挪,刚柔相济,节奏分明,所以又有人称其为秘宗长拳。
秘宗拳注重二人对练和群体摔打,拳脚之间带有摔跤和擒拿的动作。二人贴靠,或用拳击,或有臂挡,或用脚勾,或用腿撇,甩腰抖臂之际, 即已克敌制胜。秘宗拳在实战中往往摔打兼用,尤其强调以少击多,从薛岩松与弟子的演练,就可看出秘宗拳的技击特点。
器械使用
秘宗拳的器械使用比较精彩,种类也较多。像双刀、双拐、单剑、二截棍、大刀,花枪、大枪、画戟、月牙铲等。都被练武者习用精深。秘宗双拐左右抡劈,旋转生风,随心出手,可格刀剑;秘宗二截棍则一长一短,抽打有力,踪影飘忽,威猛生于肘腋之间,威力散于末梢之外,是练拳者喜欢贴携带的短兵器。在秘宗器械中,七形大枪的舞动最为刚猛。这种大枪,原为古代军队中使用的主攻兵器,民间使用者,一般枪身稍短。秘宗大枪的枪法劲力充沛,绞缠难防。能够横拦劈扎,舞花挑扣,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据说烟台秘宗拳已经传递了七代人,七代之间,薪递火传,始终保留着当年的风貌。我们祝愿这门拳种能够在斥山灵秀的孕育中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一枝奇葩。
清末民初,南良李书文是八极拳最为杰出的代表。他秉承黄四海之艺业,大枪术得师爷张克明之亲传。精习八极拳、六合枪、把劈挂拳和金刚八式与八极拳融为一体,将八极拳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三种劲道和练气养气法紧密结合,丰富了八极拳内外兼修、意形俱练、刚柔相济的文化内涵和挨、膀、挤、靠、崩、撼、突、击的技击特点,并在实战中加以提炼升华,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八极拳训练体系和技击体系。他挟技游天下,以其贴身靠打的精技纯功名震江湖,以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大枪技艺,扬威海内外,被武林界誉为“神枪李”。他的拳技,枪技融天下武学之精髓,超越众前辈,一生纵横天下四十年,与人交手战无不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神功盖世,铸就了八极拳一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使八极拳更加科学完整的进入颠峰时期。 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年(1895)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建立了北洋新军六镇(清末兵制,一镇相当一个师)。以重金笼络当代武艺高强之士,同时聘有日本武道高手和德国的军事教官,训练精锐部队。李书文应聘前往。在袁军演武大厅,袁世凯同国内外教官,见李书文瘦小枯干,颇有微词与藐视。尤其是日本武道高手伊藤太郎与秋野,狂妄地用手指点,并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李书文是“东亚病夫”李书文听后,气愤至极,以闪电般的速度用大枪尖剌破伊藤太郎的小手指,以示惩罚。然而狂妄的几个日本武道士同时挥刀向李书文劈来,李书文大枪一抖,似蛟龙出水,左剌右挑,刹那间,三名日本武道高手的尸体都被甩出演武大厅以外。众人惊愕,又见李书文大枪献技,一招“青龙献爪”枪尖剌中厅柱上的苍蝇,蝇死而厅柱无痕。在场众人齐呼“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袁世凯甚喜,尊若上宾,遂李书文在袁军训练军将,李书文将大枪术运用到新军步枪拼剌技术上,创立了步枪拼剌新技术,在历代军队中传授。时任黑龙江省第一陆军师师长;奉天东路剿匪总司令,许兰州对李书文的武艺高度评价为“巧!巧!巧!妙!妙!妙!” 民国二十二年(1933)《沧县志》记载:“李书文南良人,在八极门为黄四海之弟子,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功深艺精。奉系军将许兰州延之为师,一时三省(指东北三省)师旅之长从学者若。李景林督直时,邀其来津教授将弁。燕京技击家闻其名,选艺精者二人赴津与较,书文逊谢设酒款之,酒间,来者终请一试,书文不得已,撤席主定呼曰:“请”乃进一步。一掌击其前立者,头入项内而睛出眶尺许,次者后欲较,书文又呼曰:“请”仍以掌击其头其人微偏,掌落其间,肩骨折节脱。书文掌法于窒内排击空气,离窗五尺,纸震动有声。故拍击燕客若摧枯然。其最精之技为大枪,盖得吴钟之嫡传。蝇集于壁,以枪剌之应手落地而壁不留痕。其与人较枪,恒以枪杆与之相搅,急掣枪柄,敌即前仆于地。又有单手托枪法,以一手插腰间,以一手托枪杆,枪柄亦插于腰际而运枪如神,人莫能当。又一拱把铁锥,长三尺许,锤之入壁,有力者拔之不能出,撼之不能动,书文以殳搅之,随搅而出,若拔芥然,故军旅之间又群呼为“神枪李”云。” 清光绪十一年(1886)李书文挟技行走江湖,以精湛的技艺,深厚的功力,赢得了武林界及社会高层人物的高度赞誉和敬佩,成为当代武林之“泰斗”,使八极拳达到鼎盛时期。 据南京中央国术馆史料记载“神枪”李书文的技艺精华,曾被中央国术馆编成教材,做为必修科。八极拳得以向全国推广。李书文一生以卓越的武功,精妙绝伦的大枪技艺和快、狠、毒的技击特点,而称雄武林。 清同治元年(1862)南皮王钟泉在罗疃拜黄四海为师,习八极拳械十二载,经师指授,功纯艺精。同治十三年(1875)回乡(南皮县张旗屯)设场授艺。光绪末年在北京九门挂棍,被八大铺商家聘为镖师和京师提督府武术教习。后被许兰州将军请至军中,称其为师。许兰州将军称:三个人是“奇人”并说:“功夫大的是王钟泉,气力大的是陈福贵,要说艺精的还是李老师(李书文)。”八极拳立足北京,“神棍”王钟泉之功也。后来李书文到北京与师兄王钟泉会合,皆被聘为清军武术教习,师兄弟二人在京与多人较艺,未逢敌手,其豪侠仗义、扶危济困、见义勇为、除暴安良之事迹传为武林佳话,而名噪京城。 清宣统二年(1910)张景星率弟子王钟泉,李书文与马风图及霍殿阁,高熙臣、张德忠、崔长友、张之林在天津与李存义、李瑞东一起创建“中华武士会”,团结武林人士反对清朝统治,得到各派武术名家的大力支持,纷纷莅津汇集“武士会”罗疃八极拳传系祖孙三代,艺惊武士会而享誉津门。 民国初年李书文在许兰州部任武术教官;民国六年(1917)年,携徒霍殿阁到奉天军中任武术教官,相继被海军司令沈鸿烈,聘为武术教官,少将旅长张骧武拜李书文为师,并聘为武术教官。罗疃八极拳传系在李书文的率领下形成了一个教练群体,分布在许兰州部,李景林部、张骧武部任教,传授八极拳。 民国四年(1915)马风图邀韩惠卿、二弟马英图赴沈阳,韩惠卿任高等巡警学校武术教官,马风图、马英图在沈阳传授八极拳、劈挂拳。与关东武术名家郝鸣九、胡奉山、程东阁结为金兰,交流技艺成为武术佳话。兄弟三人凭借精湛武功而名噪奉天。 民国十三(1924)年韩惠卿携徒赵树德游江南至广州被聘为黄埔军官学校武术教官。因技艺精湛、成绩卓著受到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育主任邓演达等人赞赏并荣获孙中山先生的亲自嘉奖。韩惠卿被特批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 民国十五年(1926)年马风图随冯军、刘郁芬部经宁夏入甘肃。从此,马风图定居兰州,马英图先后被刘汝明、宋哲部聘为武术教官。马氏兄弟遂将八极拳传播于西北五省。 民国十六年(1927)马英图随张之江将军去南京,协助张将军筹建中央国术馆。 民国十七年(1928)三月二十四日(在南京内桥金陵大舞台举行中央国术馆成立大会,馆址设在南京西华门头条巷)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马英图任少林门门长,韩惠卿任教务长,魏鸿恩、赵树德、孟宪忠、田长泰、赵荣林、王化成、李学义等被聘为武术教员。 民国十七年(1928)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韩惠卿、马英图、李学义获优等奖,王化成、田长泰、赵荣林、孟宪忠等名列前矛。 民国十八年(1929)杭州国术大赛,“神枪”李书文被聘为检查委员。韩惠卿被聘为评判委员。罗疃传系十余名八极拳精英执教于中央国术馆。 光绪二十四年(1899)霍殿阁拜李书文为师。苦练八极拳六合大枪术十二载,艺成后随师李书文在河北、山东、天津、北京一带闯荡江湖,初在天津小站建国道,中心公园授徒,后被师李书文推荐到许兰州部任军官学校武术教官,随军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传授八极拳术。一九二四年奉军入关后霍殿阁随许兰州至天津,乃携侄霍庆云盘桓于许兰州、李景林部传授技艺。民国十七年(1928)潜居在天津日本租界的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对日本武士心存芥蒂,又想效仿祖上做“功夫皇帝“,提出请中国武师,日本武士不服,霍携侄前往,击败日本武士,霍殿阁被聘为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武师。魏鸿滨、霍庆云、高享亭、刘吉瑞、边廷杰、乔万鹏、刘宝森、张公田、刘子鸣、刘琪瑞、刘金山、孙桂林、边廷彬、李子昆等为御前侍卫。 民国二十一年(1932)爱新觉罗溥仪到新京(长春)做伪满州国皇帝,霍殿阁携弟子护驾前往,霍殿阁除在皇宫教授溥仪、溥杰习武外,组建以霍家弟子为骨干的宫内府护军,并在宫外设场授徒,八极拳在东北三省发扬广大亦李书文、霍殿阁、霍庆云之功德也。 民国十八年(1927)刘云樵拜“神枪”李书文为师专攻八极拳,三载纯功,精进勇猛,技艺纯熟。李书文携徒刘云樵游鲁,刘挫辱直隶总督李景林,在黄县访友较技获“小霸王”之誉,至天津击败日本剑道高手太田德三郎。后入西安军校习“万人敌”,毕业后入伍,至上校军阶。1949年随军至台湾。任军阶要职,后引退闲居,在台北新公园与同乡螳螂拳名家张祥三相遇,二人甚为投契。从此刘不能隐,开始授徒。立法院乃武术界聚集之所,其“共合厅”乃名手云集之处,有“聚义厅”之称。刘常游之,收徒严格锤炼,众人敬佩。此时,台湾“技击委员会”将军军阶之刘伟克遇刘大惊,每数日必吾,并将其引见蒋纬国、蒋孝五。从此刘云樵名噪台岛,拜师求艺者众多。后创刊《武坛》传播八极拳术,在台岛二十余所大专院校之武术社团任职,不少生徒遍及亚、殴、美,位高望重者不乏其人,刘曾多次到马来西亚、日本、美国等诸多国家传授八极拳技艺。刘云樵撰写的《八极拳》、《养气还原》、《昆吾剑》及论武之文。多见于《武坛》杂志,台湾、香港出中文版,东京出日文发行。 自清末到民初,罗疃系八极拳精英,为弘扬八极拳术,奔赴:京、津、冀、鲁、苏、浙、穗、台、川及东北三省,西北五省传授八极拳技艺,他们身怀绝技,在腥风血雨中顽强拼搏,在艰难险境中锲面不舍,用他们纯熟的技术、技能和智慧谱写了八极拳辉煌的历史篇章。将八极拳这一优秀拳学传入皇宫大内、王公府邸、军将行营、中华武士会、中央国术馆、黄埔军官学校、全国各省、地国术馆和亚、殴、美诸多国家。尤其是“武林泰斗”“技击之神”“常胜将军”“神枪”李书文,称雄武林纵横天下数十年无败绩,他是八极拳,六合大枪术的颠峰人物是八极拳门辉煌时代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霍氏八极拳源于罗瞳八极拳,早在清乾隆年间,罗瞳人张克明和李大钟自吴得八极门武功及六合大枪之术。此二人武艺精湛,技艺高超,在武术界名闻遐尔,二人授徒传艺,使八极拳在罗瞳得以广泛传播,而历代名人辈出,武林轶事更是层出不穷,在中华武林影响极著。
张克明之徒黄四海曾以高超武艺荣立战功,获六品顶戴。到了同治年间,河北省沧县王南良村(今属盐山县)出现了一名武林奇人李书文。李自幼随黄四海习艺,又得师祖张克明的精心指点,技艺精湛,一时间无有出其右者。他重招势,轻套路,特别反对花法套子,删繁就简,还八极拳以古朴、简捷、实用之风貌。他主张八极、劈挂应兼而习之,因此他所传授的八极拳都参以一套劈挂掌,拳谚“八极参劈挂,神鬼都不怕”即由此而得。李书文是罗瞳八极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身材短小瘠瘦,貌不惊人,却功力奇大,交手以招狠手重著称,其武功令人叹为观止。最精之艺为大枪之术,其喜枪入魔,人称“枪痴”,武术界尊之为“神枪李”。其徒也多以八极拳闻名于世,但传艺很严,拳械皆精者以大弟子霍殿阁为著。
霍殿阁自幼酷爱武术,曾随一李姓拳师学拳,十七岁时拜李书文为师,苦练八极拳、六合大枪一十二载。艺成,随李书文行走江湖,在比武中积累了丰富的临阵经验,使技艺更为精湛。初时师徒在天津一带活动,并在天津建国道、中心公园教徒,后被奉系黑龙江省驻军第一师师长许兰州聘为军官学校武术教官,随军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教授八极拳术。在这段时间里,传授武功的任务便由霍殿阁负责,而且教授了一大批弟子,又屡次与人交手较技,但总是赢人不伤人,又能扶危济困,行侠仗义,很快在东北侠名远播。
1924年,奉军人关后,霍殿阁随许兰州来到天津,乃携侄霍庆云盘桓于许兰州、李景林(直隶督办)等处,传功授艺。1926年在许兰州公馆,霍殿阁根据李书文一生交手时惯用的技法,择其精华,又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组编了实用价值很高的“应手拳”,又将原来的“六大开”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成为霍氏独有的“八大开”。在此期间,霍殿阁结识了来自武当山的高仙云道长,从他那里吸收了“板功”和“球功”等功法,充实了霍氏八极拳的内容,并广传弟子。不久,霍殿阁便以精湛的武技、高尚的武德而名噪津门。
1928年,潜居在天津日本租界张园的溥仪,对两个日本保镖心存芥蒂,又想效仿祖上做个“功夫皇帝”,便提出要请中国武师,日本人要求必须比武招聘。经许兰州、商衍瀛(清末翰林)二人介绍,霍氏叔侄前去应试。霍殿阁仅以二指神功很轻松地战胜日本武士工藤,霍庆云则一招猛虎钻档举起日本武士出口岩田。溥仪大喜,聘任霍殿阁为自己的武术教师,任霍庆云为御前侍卫。
1932年,溥仪来到长春(当时叫新京),做了“满州国”的傀儡皇帝,霍殿阁随之到了宫内府,并以霍家弟子为骨干组成“护军”,保卫溥仪的安全。霍殿阁除在伪皇宫内教授溥仪、溥俭及皇后等人习武,同时又在宫外开场授徒。霍庆云作为御前侍卫,统领护军中的霍家弟子。由于霍殿阁宫内事务繁忙,加之身居高位,传授霍家弟子武功之重任便由霍庆云承担了,这也是武术界不成文的规矩。
两年后,沈阳戳脚翻子名家“铁胳膊”周馨武(霍殿阁之义兄)也来到长春,投奔霍殿阁。霍殿阁帮助其在三马路开场收徒,使之能够维持生活,并派霍庆云协助周馨武,专授八极拳,这样三马路就成了霍家八极拳的又一个传播站。霍庆云从此往来于皇宫内外及三马路“把式房”,培养了一大批弟子。
1937年6月30日,护军中的部分霍家弟子到大同公园游玩,与日军发生冲突,打伤了一名日本关东军上校和几十名日本兵:日本关东军极为恼火,以“反满抗日”的罪名,捕杀霍门弟子,整编护军,霍庆云被逼到奉天(今沈阳)故宫避难:霍殿阎本人也被排挤出宫内府。气结成疾,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42年初秋含恨辞世,时年57岁。
霍殿阁人虽逝去.但他一生广收弟子,精心授艺,门徒不计其数,具有霍家风格特点的八极拳早已广泛流传于世。他一生不畏强暴、行侠仗义的高尚品德和动人故事也永远留在了人间:20世纪八十年代长春电视台拍摄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剐《康德第一保漂传奇》就是叙述霍殿阁的生平事迹的。
霍殿阁去世后,霍氏八极门的重担白然落在了霍庆云的肩上:霍庆云是霍殿阁的亲侄,因幼年丧母,当时雷殿阁有女无子,便过继庆云为子,带在身边。其秉性纯朴,且酷爱武技,练功扎实刻苦,深受叔父和李书文的宠爱,指点尤为精心。1921年,霍庆云随叔父到天津,使他在少年时就接触了很多武林名人,耳懦目染,武功更为精进,且深得技击窍要:当时的直隶督办李景林深爱霍庆云,征得霍殿阁同意收庆云为门面弟子,并呢称其为“霍黑”,以后凡有武林高手来访,李即让“霍黑”动手:到18岁时,霍庆云就战胜了几个著名拳师,小小年纪已经名满津门了待到打败日本武士,做了溥仪的御前侍卫,比武的事更是屡有发生,曾先后与蒙古王爷的摔跤手、日本武士多次较量,由于技艺高超、功底深厚,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比武方式,总是稳操胜券。霍庆云随溥仪来到长春后,便承担起了教授霍家弟子习武的责任,后来又被霍殿阁派去帮助周肇武教授八极拳,师弟们与他感情至深,亲切地称他为“黑哥”。
1942年未,霍家弟子杨斌在长春东站慈善堂创办练功房馆,邀霍庆云去辅导,一方面广收门徒传授八极技艺,同时又为霍家弟子研习拳技创造了条件。长春光复后(1946年),曲一心(霍殿阁之徒,当时公主岭法院院长)在公主岭创办了国术馆,邀请霍庆云任总教练,教练还有高理和等,前后培养了近百名学员。1950年,霍殿阁之徒赵炳南发起成立了长春市武术研究会,由霍庆云任主席,赵炳南任副主席,推动了八极拳在吉林省的普及和提高。霍庆云又往来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地,教授了数百名学生。1987年10月27日,霍庆云病逝,享年82岁。
霍殿阁到长春时,霍氏八极拳在习练内容、步骤、风格、特点上都已基本定型,其传播已经遍及东北三省,后来又经过霍庆云及众多弟子们的努力,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遍布东北三省的局面。因而,武术界称东北八极拳为霍氏八极拳。
霍式八极拳仍然活跃在中国武术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和标杆存继着,虽然其传人已非专职武师,但影响力依然不俗。 霍殿阁的弟子有四种类型,一是早期亲自教授的;二是后期霍庆云代为传授的;三是周馨武的弟子,霍庆云教授的,因为练的是霍氏八极拳,后来有一部分列到霍殿阁门下的;四是慕霍殿阁之名虽认师而末习艺的。到目前为止,霍殿阁亲传弟子多已辞世,健在者较少。
霍殿阁有两女两子,长子霍青锋,次子霍青山;霍庆云有子女两子,长子霍文伯,次子霍文学。此四人得自家传,是霍氏八极拳的主要传人,家族中称为“老哥俩,小哥俩”。
霍殿阁中年得子,对霍青锋、霍青山视为掌上明珠,疼爱备至,自幼便悉心教诲,授以衣钵。二人既得家传武功,又读书习文,且多才多艺,经过多年研习和揣摩,对霍氏八极拳的领悟自有独到之处,霍殿阁辞世后,兄弟二人相继返归故里。解放后,分别在家乡沧州小集学校任教,同时继续研习家传武功。 (1938年生),现居天津市。其家学渊源自不必细言,更可贵学识渊溥,文武兼备,且将先人口授秘传之精义,诉诸笔端,又使霍氏八极拳更上一层楼。
长春的霍氏八极拳经历代相传,自然是月显日彰,其技艺传播之广,影响之巨,为世人所瞩目。沈阳则是霍氏早期传艺之地,又有尹庆和及其弟子们的不懈努力,且由其徒王国强发起成立了辽宁省八极拳研究会,实为国内之首举,即使霍氏八极拳发扬光大,又团结了各支同门,其发展势头甚为喜大。而公主岭既有霍庆云、曲一心奠定之基础,又有霍青山之坐镇授业,霍氏后人的鼎力相扶,加之弟子们的探索精神,也每有研究之成果问世,自又开辟了霍氏八极拳的又一片广阔天地。在日本,松田隆智和潮田强先生是霍氏八极拳的主要推动者,且在东京成立了研修会,自又在异国他乡树一典范。
氏八极拳的形成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自李书文开始,就结合自己一生习武之心得,摈弃了一些花法和不必要的重复套路,保留了罗疃八极拳的基本内容和古朴、实用之风格。到了霍殿阁又根据李书文一生所惯用的手法,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把八极拳散手中的招法,组编成更具使用价值的“应手拳”,并广传弟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拳术体系,使霍氏八极拳在拳术内容、练法、功法、用法和风格上有其独特的风貌。
一、系统完整、训练有序
霍氏八极拳在内容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方式,既简炼明了,又系统完整,各个内容在练法上不尽相同,在具体要求上也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说若增之则多余,若减之则不足。拳术套路上每一套都极为精练,在练法、要求上,作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加之劈挂掌则取其猛劈硬挂、放长击远、溜肩甩臂的特点,与八极拳的硬打硬开、形长节短、刚猛暴烈的特点,相辅相承,更是佳偶天成,相得益彰。器械则是以六合大枪为主,其它器械为辅,长短、软硬兼而有之,所有器械皆以实战为主,不尚花法。八极门的六合大枪有其独特的练法和用法,历史上吴钟、李书文、霍殿阁都以枪术闻名于中华武林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功法上,既有内功修炼之法,又有功力研习之术,练掌、练拳、练爪、练指、练臂、练腿、练足及全身的功法应有尽有,但又不繁琐,每一功法都极为精练且有其独到之处。
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够达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功法的准备动作,除一般的压腿、溜腿功夫之外,又有溜穴、悠(揉)裆、鹞子穿林等方法,还有一套专门活动腰腿四肢的拳术“溜腿架”。“金刚八式”既是基本动作操练法,又是单操手法,既可筑其根基、练其劲力,又简便实用、变化叠出。“八极小架”是奠定基础的套路,通过练习不但可掌握正确的姿势和要领,又能作为内功修炼之法,其套路虽短但练法多样、作用强大。“八极拳”是本门中的主要拳术,即可一人单练,又可双人对练,通过八极拳练习进一步体会动作要领及技击含义,而八极拳对练又不同于其它套路对练表演,八极拳的对练不是表演给人看的,主要作用是两个人摽功夫,要在熟练的基础上,拆解招法,体会应用时的变化,为实战作准备。“六大开”是单操手法,也是六种实战应用的要领,“顶、抱、单、提、挎、缠”六字是应用的要诀,既是开门进招六种方法的原则,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六种招法,即顶肘、抱肘、单阳打、提肘、挎打、大双缠,再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则称为“八大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霍氏八大开”,而所谓“八大招”则含于“八大开”“金刚八式”之中,“八大开”又是霍殿阁先生“应手拳”的主要技击手法。(以上各项内容将在“八极武院-技术讲座”栏目中分别进行专题讲解)
二、功法丰富、内外兼修
八极拳内功修炼之法主要是对《三经》的习练,所谓《三经》也就是《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此《三经》为李书文所传,是八极拳高深的内功修炼法,经法和内容皆与其它《易筋经》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内容上更是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与拳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就具有更强的实战应用价值。修炼《三经》可使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因而在健身、强体、长力、增功等方面都有其特殊功效。其中《易筋经》一共有八趟,每趟约二十几个动作,练习时要上中下三盘贯通,调整呼吸,练时动作缓慢,难度很大,每趟练习约需二十分钟以上,是一套与调息之法相结合的拳法。
在实用功法上有练拳功的打弓之法,练掌功的掌板、踏板、铁砂掌、煽球等功法,练指力的金刚指功法,练腿臂及全身功力的桩功,练指腕臂而兼练全身功力的刁球功法,练抗击打能力的靠山背功法等等。这些都是与内功修炼相结合的,练时要求内调外练,循序渐进,使功力自然增长,时日愈久,功力愈大。由于符合人的生理发展、新陈代谢规律,能够激发人体内部的潜能,只要持之以恒,功力就会不断增加,习练者也就趣味愈浓,达到超于常人想象的功力也并非难事了。
三、步法稳固、手法精细
霍氏八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主,还有:半马步(四六步)、弓步、跪步、虚步、并步等,其中半马步使用的比较多,而各种步型又多是由马步变化而来。步法有:拥搓步(闯步)、跺碾步、箭步、喜鹊步、上步、退步、行步等,练习和使用时讲的是脚不离地,腿法也讲究高不过膝,认为足离地为空,踏偏为空,身歪为空,空则脚下不实不稳,一动即跌。下盘是整个拳术的根基,劲力的源泉,为了稳固下盘,八极拳跺脚动作比较多,这是为了使脚下生根,稳固下盘,有助发力。在练习时与发力和气法相配合,使之协调一致,气力相合,再加上其它腿足功的练习,达到腿足根基稳如泰山之效果。
霍氏八极拳手法细腻,讲究寸接、寸吐露,拳式看似简朴,但手法精细,皆暗藏于招法之中。仅以掌法为例就可见一斑,八极拳中掌法较多,讲的是出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膝,刚中含柔,柔内生刚,与人交手较技时沾身吐力,力注掌根,发劲要急,变式要快,掌打督透力,掌法微变既可破解敌之变化。八极拳的擒拿术以小缠为基础,通过练习掌握其分筋措骨之方法原理和细微的手法变化,然后以小缠之原理应用到其它擒拿术之中,则有触类旁通之功效。仅小缠之技便达到拿其一点而制其全身的效果,小缠手法变化巧妙,可随敌之变而变,使对手巨痛难忍,全身失去抵抗能力,一但手法到位鲜见破解之法。
四、劲法独特、内外相合
八极拳的劲法以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为主,与其它拳种的劲力有很大差别,这是八极拳区别与其它拳种的根本之所在。八极拳的劲法在练习方式上有明劲暗劲之别,练习时要明劲暗劲相结合,根据不同需要调整明暗劲之间的关系和所占的比例,达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练“沉坠劲”要使身体各部位节节放松,向下沉坠,内气向下沉贯于丹田,再由脚心的涌泉穴发出,使四肢百骸皆有沉垂下坠之感,从而使身体稳固而屹立如山。“十字劲”又称四面劲,要求:头顶青天,脚扎黄泉,两肘(手)两头按。实际上就是将沉坠劲中所凝聚的劲力,以身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出,并达八方极远之意。“缠丝劲”是将十字劲转绕回环、滚攒撑裹而出来的劲,要使这个劲流走周循,贯通全身,连绵不断,随遇而出,应感而发。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各劲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在不同情况下就会体现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八极拳讲“六合”发力,在练习时首先要达到“外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挎合,达到此三合算是一小成功夫。继而追求“内三合”之效果,即是:眼与心合(心与意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内外相合的关键,八极拳中的擤气发声就是气力相合、内外相合的一种主要方法和途径,要把丹田积蓄之气在发力时由肢体梢端发出,将浮气、废气由口鼻排出,发力同时又使体内充满真气,并向四面八方膨胀辐射。
五、动作简朴、内涵丰富
霍氏八极拳的动作简朴,内容精练,不讲花法,不图美观。对初学者来说动作简朴、易学易练;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技法精微、奥妙无穷;对有志武学的人来说体系完整、哲理幽深。
然而,霍氏八极拳虽然动作简朴,但要是真正练起来却很吃功夫,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要把劲打合,动作干净利落,则非假以时日不可,老拳师们常说:“八极拳一看就会,一练就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练习应该由量变而达到质变才是正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简单动作里的丰富内涵,才能发现简朴动作中深藏的奥秘。八极拳的技艺是经过浓缩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个动作可以拆开用,一拆二,二拆四,八八六十四手,每个动作在练习时取中式,用时可随敌势而衍变,依其原则而变化。
六、招法捷近、实用性强
霍氏八极拳的招法以实用为目的,在交手时讲究保住自己之中,不偏不斜;打破对手之中,脚踏中门,硬打硬开,直来直去。从而达到最直接、最快速、最省事,又多变化的效果。每个招术简单、便捷、快速,极为实用,稍一变化其效果又有不同。交手时以接近对方致用为目的,不招不架,见招打招,三盘连击,八节并用,招招可实可虚,没有花法,极具威力。其中应手拳本身就是用法,一趟八个动作,每个动作就是一个招数,八八六十四个招数,应用时一至八个动作连续使用,远时用拳掌打,进身则三盘连击,八节并用,贴身挤靠。下盘腿法多为暗腿,极为隐蔽,步活脚稳,足下生根,中盘挎打,上盘变化则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了八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
七、霍氏八极拳的习练内容
1、主要拳术套路:
遛腿架、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拳、应手拳、八极劈挂掌等。
2、徒手训练主要内容:
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开)、八极徒手、八极散手
3、内功修炼主要内容:
《达摩老祖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桩功、八极气功(基功)等。
4、主要器械套路:
六合大枪、行者棒、夜战九门十三刀、纯阳剑等。
5、辅助练功方法:
打弓(拳功操练法)、掌板(掌功操练法)、桩功(综合训练法,包括:楼桩、靠桩、进桩、踢桩等)、球功(综合训练法,包括:刁球、吸球、扇球等)、拉弓法、打砂袋、铁砂掌、靠山背、金刚指等。
6、器械练习:
督大杆子、滑大杆子、对扎大枪、大枪套、对劈刀、对劈剑等。
霍氏八极拳的形成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自李书文开始,就结合自己一生习武之心得,摈弃了一些花法和不必要的重复套路,保留了罗疃八极拳的基本内容和古朴、实用之风格。到了霍殿阁又根据李书文一生所惯用的手法,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把八极拳散手中的招法,组编成更具使用价值的“应手拳”,并广传弟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拳术体系,使霍氏八极拳在拳术内容、练法、功法、用法和风格上有其独特的风貌。
一、系统完整、训练有序
霍氏八极拳在内容上包含了中国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方式,既简炼明了,又系统完整,各个内容在练法上不尽相同,在具体要求上也各有侧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说若增之则多余,若减之则不足。拳术套路上每一套都极为精练,在练法、要求上,作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加之劈挂掌则取其猛劈硬挂、放长击远、溜肩甩臂的特点,与八极拳的硬打硬开、形长节短、刚猛暴烈的特点,相辅相承,更是佳偶天成,相得益彰。器械则是以六合大枪为主,其它器械为辅,长短、软硬兼而有之,所有器械皆以实战为主,不尚花法。八极门的六合大枪有其独特的练法和用法,历史上吴钟、李书文、霍殿阁都以枪术闻名于中华武林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功法上,既有内功修炼之法,又有功力研习之术,练掌、练拳、练爪、练指、练臂、练腿、练足及全身的功法应有尽有,但又不繁琐,每一功法都极为精练且有其独到之处。
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够达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功法的准备动作,除一般的压腿、溜腿功夫之外,又有溜穴、悠(揉)裆、鹞子穿林等方法,还有一套专门活动腰腿四肢的拳术“溜腿架”。“金刚八式”既是基本动作操练法,又是单操手法,既可筑其根基、练其劲力,又简便实用、变化叠出。“八极小架”是奠定基础的套路,通过练习不但可掌握正确的姿势和要领,又能作为内功修炼之法,其套路虽短但练法多样、作用强大。“八极拳”是本门中的主要拳术,即可一人单练,又可双人对练,通过八极拳练习进一步体会动作要领及技击含义,而八极拳对练又不同于其它套路对练表演,八极拳的对练不是表演给人看的,主要作用是两个人摽功夫,要在熟练的基础上,拆解招法,体会应用时的变化,为实战作准备。“六大开”是单操手法,也是六种实战应用的要领,“顶、抱、单、提、挎、缠”六字是应用的要诀,既是开门进招六种方法的原则,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六种招法,即顶肘、抱肘、单阳打、提肘、挎打、大双缠,再加上霸王折江和朝阳手则称为“八大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霍氏八大开”,而所谓“八大招”则含于“八大开”“金刚八式”之中,“八大开”又是霍殿阁先生“应手拳”的主要技击手法。(以上各项内容将在“八极武院-技术讲座”栏目中分别进行专题讲解)
二、功法丰富、内外兼修
八极拳内功修炼之法主要是对《三经》的习练,所谓《三经》也就是《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此《三经》为李书文所传,是八极拳高深的内功修炼法,经法和内容皆与其它《易筋经》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内容上更是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与拳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就具有更强的实战应用价值。修炼《三经》可使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康健。因而在健身、强体、长力、增功等方面都有其特殊功效。其中《易筋经》一共有八趟,每趟约二十几个动作,练习时要上中下三盘贯通,调整呼吸,练时动作缓慢,难度很大,每趟练习约需二十分钟以上,是一套与调息之法相结合的拳法。
在实用功法上有练拳功的打弓之法,练掌功的掌板、踏板、铁砂掌、煽球等功法,练指力的金刚指功法,练腿臂及全身功力的桩功,练指腕臂而兼练全身功力的刁球功法,练抗击打能力的靠山背功法等等。这些都是与内功修炼相结合的,练时要求内调外练,循序渐进,使功力自然增长,时日愈久,功力愈大。由于符合人的生理发展、新陈代谢规律,能够激发人体内部的潜能,只要持之以恒,功力就会不断增加,习练者也就趣味愈浓,达到超于常人想象的功力也并非难事了。
三、步法稳固、手法精细
霍氏八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主,还有:半马步(四六步)、弓步、跪步、虚步、并步等,其中半马步使用的比较多,而各种步型又多是由马步变化而来。步法有:拥搓步(闯步)、跺碾步、箭步、喜鹊步、上步、退步、行步等,练习和使用时讲的是脚不离地,腿法也讲究高不过膝,认为足离地为空,踏偏为空,身歪为空,空则脚下不实不稳,一动即跌。下盘是整个拳术的根基,劲力的源泉,为了稳固下盘,八极拳跺脚动作比较多,这是为了使脚下生根,稳固下盘,有助发力。在练习时与发力和气法相配合,使之协调一致,气力相合,再加上其它腿足功的练习,达到腿足根基稳如泰山之效果。
霍氏八极拳手法细腻,讲究寸接、寸吐露,拳式看似简朴,但手法精细,皆暗藏于招法之中。仅以掌法为例就可见一斑,八极拳中掌法较多,讲的是出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膝,刚中含柔,柔内生刚,与人交手较技时沾身吐力,力注掌根,发劲要急,变式要快,掌打督透力,掌法微变既可破解敌之变化。八极拳的擒拿术以小缠为基础,通过练习掌握其分筋措骨之方法原理和细微的手法变化,然后以小缠之原理应用到其它擒拿术之中,则有触类旁通之功效。仅小缠之技便达到拿其一点而制其全身的效果,小缠手法变化巧妙,可随敌之变而变,使对手巨痛难忍,全身失去抵抗能力,一但手法到位鲜见破解之法。
四、劲法独特、内外相合
八极拳的劲法以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为主,与其它拳种的劲力有很大差别,这是八极拳区别与其它拳种的根本之所在。八极拳的劲法在练习方式上有明劲暗劲之别,练习时要明劲暗劲相结合,根据不同需要调整明暗劲之间的关系和所占的比例,达到刚柔相济的程度。练“沉坠劲”要使身体各部位节节放松,向下沉坠,内气向下沉贯于丹田,再由脚心的涌泉穴发出,使四肢百骸皆有沉垂下坠之感,从而使身体稳固而屹立如山。“十字劲”又称四面劲,要求:头顶青天,脚扎黄泉,两肘(手)两头按。实际上就是将沉坠劲中所凝聚的劲力,以身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出,并达八方极远之意。“缠丝劲”是将十字劲转绕回环、滚攒撑裹而出来的劲,要使这个劲流走周循,贯通全身,连绵不断,随遇而出,应感而发。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各劲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在不同情况下就会体现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八极拳讲“六合”发力,在练习时首先要达到“外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挎合,达到此三合算是一小成功夫。继而追求“内三合”之效果,即是:眼与心合(心与意合),心与气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内外相合的关键,八极拳中的擤气发声就是气力相合、内外相合的一种主要方法和途径,要把丹田积蓄之气在发力时由肢体梢端发出,将浮气、废气由口鼻排出,发力同时又使体内充满真气,并向四面八方膨胀辐射。
五、动作简朴、内涵丰富
霍氏八极拳的动作简朴,内容精练,不讲花法,不图美观。对初学者来说动作简朴、易学易练;对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技法精微、奥妙无穷;对有志武学的人来说体系完整、哲理幽深。
然而,霍氏八极拳虽然动作简朴,但要是真正练起来却很吃功夫,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要把劲打合,动作干净利落,则非假以时日不可,老拳师们常说:“八极拳一看就会,一练就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练习应该由量变而达到质变才是正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简单动作里的丰富内涵,才能发现简朴动作中深藏的奥秘。八极拳的技艺是经过浓缩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个动作可以拆开用,一拆二,二拆四,八八六十四手,每个动作在练习时取中式,用时可随敌势而衍变,依其原则而变化。
六、招法捷近、实用性强
霍氏八极拳的招法以实用为目的,在交手时讲究保住自己之中,不偏不斜;打破对手之中,脚踏中门,硬打硬开,直来直去。从而达到最直接、最快速、最省事,又多变化的效果。每个招术简单、便捷、快速,极为实用,稍一变化其效果又有不同。交手时以接近对方致用为目的,不招不架,见招打招,三盘连击,八节并用,招招可实可虚,没有花法,极具威力。其中应手拳本身就是用法,一趟八个动作,每个动作就是一个招数,八八六十四个招数,应用时一至八个动作连续使用,远时用拳掌打,进身则三盘连击,八节并用,贴身挤靠。下盘腿法多为暗腿,极为隐蔽,步活脚稳,足下生根,中盘挎打,上盘变化则更为丰富,从而形成了八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
七、霍氏八极拳的习练内容
1、主要拳术套路:
遛腿架、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拳、应手拳、八极劈挂掌等。
2、徒手训练主要内容:
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开)、八极徒手、八极散手
3、内功修炼主要内容:
《达摩老祖易筋经》、《易骨经》、《易髓经》、桩功、八极气功(基功)等。
4、主要器械套路:
六合大枪、行者棒、夜战九门十三刀、纯阳剑等。
5、辅助练功方法:
打弓(拳功操练法)、掌板(掌功操练法)、桩功(综合训练法,包括:楼桩、靠桩、进桩、踢桩等)、球功(综合训练法,包括:刁球、吸球、扇球等)、拉弓法、打砂袋、铁砂掌、靠山背、金刚指等。
6、器械练习:
督大杆子、滑大杆子、对扎大枪、大枪套、对劈刀、对劈剑等。
霍闯步抱膀,任凭弟子任意进攻,无不被霍胯倒。双手食指支地做旱地行龙,非常自如。其手指一伸,任壮汉掰撅,如果反击,稍用力一掐,对方即疼痛难忍,蹲坐于地。 无丝毫露相,看不出一点有费力的感觉,但粘身却透骨入髓。弟子刘霖春先就学于“大枪”陈三爷,后入霍门。一次问双缠用法,那时规矩大不让问,再加上刘是二茬徒弟,霍让刘随便进招,霍在刘前胸一抹撒,刘瘫坐于地,后来吃了10多副红伤药才好。后来,刘霖春和师兄弟集会时总说,师父的功夫了不得呀!
霍单手托枪人难进,拔抱、拥挫、抽撤、带环之法精妙绝伦,百试百中,确得李公真传。杆子点徒弟鼻子尖、眼皮,快如闪电,艺精至化境 !
一武师到皇宫访霍殿阁,其擅使30斤铜棍,霍仅持一白腊杆,众人皆捏一把汗。霍施八棍头之技,对方棍尚未势满,霍不招不架,闪电般接近对手,对方一愣神,霍棍头早点在鼻子尖上,对手弃棍拜服,连称‘霍师傅艺高!艺高!’。 眼光异于常人,走路如有弹簧,非常快,象豹子一样机警敏捷,可见霍殿阁八极的虎形达到高深境界。霍殿阁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非常得体、规矩,身子非常正,从没歪歪斜斜的时候。霍性情刚烈正直,脾气特别大,尤重江湖义气。霍公课徒重德,从不让徒弟搅戳杆场和撂地场。更不让徒弟踢长春其它八式场。霍公总说:“老师傅练一辈子不容易!”
由于“大同公园事件”,日本人赶走护军弟子 ,霍殿阁遭受沉重打击,从此气急生疾。1942年,霍家连续发生丧事,一个月内霍之大夫人、二夫人、霍公殿阁本人相继逝世(关内老娘亲也同月病逝), 灵柩发回沧州小集。 是“神枪”李顶门大弟子,被列入民国22年《沧县志》。 霍殿阁追随其师“神枪”李书文,后成为八极门中期的一代宗师。
霍殿阁先生艺高至帝王师,技艺可谓炉火纯青矣!霍氏随溥仪赴东北,在政治上是灰色的。霍氏叔侄传八极拳于东北,在中国武术史上,却又写下浓重的一笔!霍传八极拳,得艺于“神枪”李书文。霍传八极拳传播范围波及东三省,因此长春被称为八极拳的又一个“故乡”。霍传八极拳技艺纯真,保持传统,在大陆可谓凤毛麟角。
90年代中期,部分霍传八极拳门人,为霍殿阁、霍庆云二位八极宗师,在沧州小集树碑立传,以纪念二霍公之传授八极之无量功德!
末代皇帝溥仪身边曾经有一名武术教师兼保镖的人物,他十分厉害,还被称为是溥仪身边的第一保镖,那么他厉害在哪里呢?
霍殿阁此人早年师从“神枪”李书文,经受过严格的指导训练,年少经常跟随师父到处游历,与人比试,苦练十多年学会了师父的绝技“神枪”。
后来应将军许兰州之邀到天津为他做事,开办国术馆,招收弟子,像赵玉亭、孙玉龙等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其徒弟。
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在很多达官贵人面前表演了一招“苏秦背剑”,这次表演让他的名声渐渐显赫起来,甚至被许兰州推荐到溥仪身边去当武术指导老师,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
但皇帝身边的武术老师并不是很好当的,会招引其他同样习武之人的嫉妒,自然而然会接受各式各样的挑战,曾经一个武师便因不服来向他挑战,直接点名要与他较量,但霍殿阁并不是很想与他打斗,不想伤了他,以免破坏了大家的和气,就选用了千斤坠的功夫,让武师的马拉他,武师还可以用鞭子抽马,让马跑起来,但马一直都拉不动他,而且他也没有挪动过一个脚步,这才让武师佩服至极。
后来又有人来挑战霍殿阁,但都被他一一打败了,比如有一位自视技艺高超的名家就很看不起霍殿阁,很狂妄的来挑战他,在比武的时候还想要从背后偷袭他,但被他的一招撩阴婉打昏在地,那位名家输得灰溜溜地滚出天津。
霍殿阁最光彩一次是对日本人。 那时霍殿阁与他的弟子们一起跟随溥仪到东北地区,保护溥仪这个傀儡皇帝,而他也较为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维护了些许溥仪皇帝的尊严。当时,日本人派柔道、剑道、空手道等高手去挑战他,还提出了让他不能使用击打的方式与他们对战等无理要求,但霍殿阁答应了这样不合理的条件,在比武的时候灵活运用了自己平时经常用的武术来应对他们的野蛮进攻,最后用自己的绝招金刚指将他们都打败了。
还有一次日本人想要下皇帝的面子,便直接开轿车进入皇宫,想要一直开到皇帝的办公楼去,霍殿阁站出来阻止了日本人,用右手抬起了他们轿车的尾部,让后面的车轮腾空而起,没有办法前进,从而保全了溥仪的面子。
但后来因为他想要帮皇帝出气,就让自己的弟子去打伤了十多个日本兵,结果就因为这件事受到了牵连,被日本人借机逼迫溥仪解散他的护卫队,让霍殿阁的弟子都卸任了,而霍殿阁也受到了处罚。不过从这些经历可以看出霍殿阁的武术十分了得,不仅让同行服气,更让日本人忌惮。
秘宗拳的简介
本文2023-09-22 11:18: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