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收藏

慈溪好玩的地方有哪些,第1张

慈溪附近好玩的地方推荐:1龙山时宇老房子群余故居位于慈溪市龙山镇山下村。它是近代宁波帮代表人物虞洽卿在上海经商发财后回国兴建的中国优秀近代建筑。庭院分两部分,前窄后宽,形似“鲁”字。前后院由五栋建筑组成,前三栋为传统木结构建筑,后两栋为西式建筑。2吴磊风景区吴磊是慈溪市的著名景点之一,非常受欢迎,风景优美。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是一个以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它由五雷寺、莲花苑、藏云溪等景点组成。古寺、碧湖、幽谷、清溪是其四大特色,素有“小桃源”之称。吴姜磊寺是浙东最古老的寺庙之一。相传,它是三国时期东吴皇帝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所建,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3上林湖上林湖坐落在群山的怀抱中,湖岸蜿蜒,碧波荡漾,山上林木葱茏。山上有大面积的杨梅林。夏至前后,沉甸甸的杨梅挂满树梢,香气四溢,吸引当地居民前来采摘。上林湖之所以闻名于世,不是因为这里的景观,而是因为上林湖是中国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烧制了一千多年。现在上林湖南岸,有一个月瑶遗址博物馆,可以免费参观。还有修复后的莲芯窑址,是一座低头高尾的龙窑,盛于唐代。4山治公园和山治文化广场山治公园和山治文化广场隔着山治路相邻,这两个地方都是当地居民喜欢悠闲散步的地方。文化广场主要展示慈溪千年文化、休闲健身,“慈溪之光”金属雕塑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山治公园是慈溪市的一个老公园。它建于1985年,承载着许多慈溪人的乡思。因园内有两座山峰而得名,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以休闲为主,北面以儿童乐园为主。理子湖是山治山脚下最迷人的地方。群山茂密,水波粼粼,四季美景各不相同。山治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亭台楼阁很多,大大小小的亭台楼阁有十几个,最著名的有极光、潇峰、高铭。旧社会,慈溪素有“三北之地”之称。三个亭子的牌匾影射了慈溪市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慈溪市的三个北部组成部分。它们被称为“山治三亭”。5靠山考拉山,一个不常见的名字,没有证据证明它的起源。我在新华字典上查了一下,考拉这个词的意思是用柳条做成的容器,形状像水桶,俗称筐。从百度地图上看,景区的形状真的很像一个篮筐。莱山位于上林湖南侧,海拔424米,素有“仙山飞瀑,飞珠溅玉”之称。群山绿树成荫,分为东西两部分。两山之底,水流湍急,瀑布咆哮。这是一条蜿蜒的小溪。

已知中国卢姓家谱67件,含修订版约百件,共五百多卷,成册上千。

散落在偏僻民间的就不可知了。

卢氏族谱三卷——卢崧(乾隆四十年序刻本)

范阳卢氏族谱十二卷——卢贵谦等修(金瓯堂石印本)

江苏宝应卢氏家谱八卷——卢守愚纂修(民国三年南京状元境光明书庄木刻本)

江苏镇江润州关沙卢氏宗谱——卢家椿、 卢家桢(光绪六年活字本)

江苏镇江润州开沙卢氏六修宗谱十二卷——卢金坤总修(民国十年铅印本)

江苏常州卢氏宗谱十四卷——卢品璋纂修(光绪十八年敦本堂活字本)

浙江宁波甬上卢氏敬睦堂谱稿四卷——卢友(咸丰十一年刻本)

浙江宁波甬上卢氏敬睦堂宗谱四卷——卢光增识(光绪二十九年木活字本)

浙江宁波甬上卢氏敬睦堂宗谱八卷——黄家来等纂修(光绪二十九年木活字本)

浙江宁波甬上卢氏敬睦堂宗谱八卷——袁声伯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重修木活字本)

浙江馀姚梅川卢氏宗谱二卷——卢圣范主修(光绪十九年敬承堂活字本)

浙江馀姚半霖卢氏宗谱十二卷——卢徵清修(民国三年绪新堂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龙溪虞氏宗谱十卷——卢国蔚修(民国二十二年木活字本)

浙江象山盐仓卢氏宗谱一卷——道光二十七年梅含蕊重修抄本

浙江象山田泽湖上四房卢氏宗谱一卷——任同野重修( 民国六年木刻本)

浙江象山卢氏宗谱十八卷——包篑纂(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浙江嘉兴卢氏宗谱不分卷——卢学溥修(民国二十四年木刻本)

浙江湖州卢氏宗谱二卷——卢廷杰重修(民国六年吴兴王燮记承刊活字本 )

浙江新昌彩烟卢氏宗谱十四卷——卢学明、卢学荣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活字本)

浙江兰溪卢氏宗谱五卷——卢福绥、卢鸿昌修(民国二十年木刻本)

浙江兰溪卢氏宗谱六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东阳卢氏家乘不分卷——明活字本

浙江东阳三峰卢氏家志十八卷——卢潮生纂(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浙江东阳安溪长堤卢氏宗谱二十卷——卢标纂(民国十八年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雅溪卢氏宗谱三十卷——民国十八年重修木活字本

浙江浦江浦阳湘汘卢宅宗谱——民国二十一年重修刻本

浙江常山卢氏宗谱一卷——李先懋四修(光绪二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俊国卢氏宗谱——卢有满续修(民国十七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前庄坂三坑头(存卷1、2)

浙江常山卢氏宗谱一卷——民国十九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卢氏宗谱一卷——民国二十七年木刻本

浙江临海洋渡卢氏宗谱十卷首一卷——卢幼姚纂(民国二十年木活字本)

浙江天台义里卢氏宗谱七卷首一卷——卢篪年、卢家锦等纂(光绪五年木活字本)

浙江黄岩黄邑乌岩卢氏宗谱二十四卷——卢长孺纂(光绪三十一年木活字本)

浙江黄岩黄邑乌岩卢氏宗谱——民国三十二年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2-4、26-28)

浙江云和卢氏宗谱——道光六年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存一册)

安徽太湖县任卢氏宗谱十卷首一卷——任毓兰等纂修( 民国十上年夺标堂活字本)

福建漳州卢氏家谱不分卷——卢元朴(同治十一年抄本)

江西卢氏通谱不分卷——卢聊桂等初修(民国十年石印本 )

江西宜春集溪卢氏族谱二卷——卢丙章等纂修(道光五年范阳堂木活字本 )

江西万载观溪卢氏族图谱——卢及芝等纂修(道光二十八年木活字)

江西万载观溪卢氏族图谱——卢光灿等纂修(光绪三十一年木活字本)

江西万载观溪卢氏族谱——卢光灿等纂修

江西南康县塘江卢氏宗祠合修族谱六卷——卢元汝 卢秉培等修(1900年钟灵梅友文堂木活字)

山东苗村卢氏谱光绪二十九年卢守濂钞本

山东卢氏族谱卢方然钞本

山东德州卢氏家谱六卷——卢见曾编(乾隆二十三年序刻本)

湖北黄冈卢氏宗谱八卷首二卷——卢尧卿督理(民国元年敦本堂刻民国三十三年续刻本)

湖南中湘甍门湾卢氏五修族谱二十卷——卢忠炽纂修

湖南宁乡卢氏族谱八卷——(清)卢耀南 卢邦采 卢麟书纂

湖南宁乡卢氏重修族谱十二卷——(清)卢曙斋 卢钟毓纂修

湖南宁乡卢氏六修族谱九卷末三卷——(民国)卢子谦纂

湖南新化卢氏重修族谱——(清)卢仁拔纂序(清嘉庆七年刻本)

湖南郝县卢氏家谱——光绪二年重修本

广东顺德卢民族谱不分卷——清光绪二十三年钞本

广东顺德卢氏族谱不分卷——记事至清光绪十一年钞本

广东新会潮莲芦鞭卢氏族谱二十五卷——清宣统三年刻本

广东新会范阳卢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十七年写本

广东新会卢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三十八年铅印本

广东珠海卢氏家族第三房家谱——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重修钞本

广东四会卢氏族谱一卷——广东四会县龙头乡大塞村

四川蜀南仁资卢氏族谱四卷——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四川彭山卢氏族谱一卷——民国卢士选纂修

贵州遵义范阳卢氏宗谱不分卷——清同治二年稿本

台北卢氏家谱不分卷——清同治十一年序光绪十五年抄本

卢氏谱不分卷——明抄本( 北京大学)

卢氏木本水源 抄本一册——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杜白二湖区如果说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风光和旅游资源丰富而著称,那么杜湖、白洋湖则以其钟毓神秀和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慈溪人对杜白二湖情有独钟,称为三北大 地两颗熠熠闪辉的明珠。杜湖与白洋湖,其实相距仅200米之遥,杜湖在东,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姊妹湖”。如果沿着白洋湖往西而行,就会发现原来上林湖同杜白两湖相距也不过隔了几道山峦,真是湖光灵气,遥相呼应。杜湖:作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积有3700多亩,初来乍到的游客一定不相信有这么大。如果有兴去游一番,那原来的看法就会大大改观。其实,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样,也分里湖与外湖两个部分,只是因为两湖中间有条5公里长堤相隔才会产生杜湖并不大的错觉,可是,如果放眼远眺,依然浑然一体。沿着湖堤西行,湖的南边是连绵的群山,北边是十里长堤,树木葱茏,山峰掩映,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但遇到阴霾密布的天气,则一扫平常的美丽景致,那阴阴的山风,滚滚浊浪,令人不寒而栗。湖堤北面高田村,有座砖木结构的晚清建筑;湖南面的解家村有定水寺遗址,是唐初名臣、书法家虞世南的故居;南宋越国公袁韶也安葬于此,实在为杜湖添色不少。杜湖的西面便是形成于两汉期间的白洋湖,与杜湖不同的是,其面积才1700亩,但三面环山,狭长回迂,如果把杜湖比作大家闺秀,那么白洋湖倒象位落落大方的农家姑娘,清秀而恬静,令人赏心悦目,不忍离去。白洋湖:其实白洋湖的诱人之处,主要还在于它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遗迹;湖西山麓规模宏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埋葬着中共慈溪县委组织部长郑侠虎、宁绍台农协特派员沈邦祺及沈一飞等近百名烈士。与烈士陵园隔湖相望的,是近代著名的爱国侨商吴锦堂先生墓,坐北朝南,正南刻有吴公小传及自撰联:“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从中可以得见先生那一颗热爱故土的殷殷之心和高风亮节的情怀。距吴锦堂墓的不远处,便是修复一新的千年古刹--金仙寺,它创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几经毁葺,风貌依然。寺院山门正对着白洋湖,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痴痴地望着历经千年而依旧盈盈清碧的湖水。每当夕照西来,残阳如血,四野一片寂静,浑厚的钟声悠悠地传过来,带着千年铜锈,充塞着每一个角落。倦飞的鸟儿穿过湖面,穿过钟声,各归其巢。上林湖越窑遗址中国瓷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国名的英文缩写China一词的原意就是瓷器,可见中国瓷文化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约在东周时期,我 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至东汉时期完成了向青瓷的过渡,开创了人类生产瓷器的历史。而这个举世瞩目的演进,就是在上林湖窑区完成的。唐代,上林湖越窑青瓷生产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最精美的青瓷产地,且历经唐、五代、北宋六百余年,长盛不衰。陈列室中精美绝伦的青瓷器,无论从造型、纹饰、釉色、胎质、品种、数量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全国各大窑系。历代文人常常将上林湖越窑莹碧润泽的色彩、如冰似玉的晶莹胎质、千姿百态的器皿造型、极富想象力的纹饰,作为入诗上画的题材争相吟咏。展室墙上的地图告诉我们,上林湖生产的青瓷器,当时不仅上贡皇室,内销各地,还漂洋过海远销到亚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日本、朝鲜、印度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上林湖越窑青瓷器。它们被收藏在各国博物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五磊寺慈溪境内有不少灵山古刹,其中当推五磊寺最为著名,她位于杜湖东侧,和金仙寺上下对应。一面是烟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耸挺拔的山峦,浓重的佛教文化为这里的景点罩上了一层祥和的气氛,五磊寺有浙东第一古寺之称。五磊寺名胜古迹较多,寺门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从东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后又经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池水清洌甜爽。池旁有赤松五棵,作为五磊寺的香木,为后世传人所栽。离寺不远的山坡上,有参天古树数株,有些树龄难以估计,需几人才能合抱。寺内以樟树居多,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与五磊寺的金黄建筑交相辉映。各种经幢阁楼美不胜收,殿堂亭榭尽浮佳气。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五磊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丽章佳句,五磊寺在杜湖边的石湫头设有下院,专供上下山者小憩。到20世纪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曾在此驻足,创设“南山律学院”,后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还是因此成了宁波一带天台宗的发源地,可见影响之深远。>>铐栳山又名仙居山,它以漫山翠盖,奇石瀑布而箸称。铐栳山上的植被,以松、竹、桐为主,在炎热的夏季步入这幽幽林道,只觉丝丝清凉。到了山顶,茶树万丛,清香阵阵袭来。拷栳山有东西两逢,东峰高424米,西峰高357米,拷栳溪水随岭迂回流泻,两股源流在上方瀑布岭汇合,冲出涯口奔腾而下,一路上跳跃着银白色水花,遇峭壁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瀑布。西湾米筛潭瀑布最富有特色,在汛期,瀑布如烟如雾,瀑声如雷似鼓。沿着陡坡上去,迎面凌空跨溪的石桥叫汀步桥,溪上溜滑的那个石梁叫泥鳅。站在这石桥上极目四周,都是佳景,南面为念步石阶,西面是岩山,北望西湾,一片葱笼。站在这岗顶上,我们再看,东峰上有仙居寺遗址,西峰上有清波院遗迹。它们都是魏晋遗迹。这里还有莫子纯读书处和宋代摩涯石刻等。>>虞氏旧宅慈溪虞氏旧宅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虞氏旧宅位于慈溪市龙山镇山下村,系虞洽卿赴上海经商发迹后在家乡营造的私宅,通面阔59米,通进深94米,共由五进房屋组成。前部分三进,建成于1919年,由照壁、台门、厅堂、第三进及厢房组成。正厅中原挂有“天叙堂”匾,取“叙天伦之乐”之意,后成为虞氏旧宅的代称。后部分由主楼、后楼两进西式建筑组成,建成于1929年,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和精华所在。虞氏旧宅是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不同风格的建筑都呈左右对称结构,位于同一中轴线上,主体突出,过渡自然,具有很强的整体感。主楼融中国传统建筑和多种外来建筑风格于一体,于高墙深院内营造了一个相当精致和谐的环境,同时在外观上以灰墙青瓦,尽量与周围民居相协调,体现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对外来建筑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虞氏旧宅的建筑施工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虞氏旧宅建筑无论石作、砖雕、木雕、梁架还是混凝土,都用料讲究,精工细作。特别是主楼的混凝土结构和装饰,70多年过去了,至今很少见到开裂、酥化、脱落现象,马赛克地面和墙面瓷砖至今完好如初,色彩鲜艳。混凝土檐口线条棱角分明,廊柱柱身、围墙上部等处的混凝土塑成的毛莨叶、卷草纹、垂幔等装饰工整饱满,其精湛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虞氏旧宅的装饰艺术独具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虞氏旧宅随处可见各种类型的装饰,梁、枋、雀替、门楣、连楹、柱子、围墙、楼梯、墙头、地面上,触目皆是,或富丽堂皇,或精致秀丽,均具有相当的艺术特色。虞氏旧宅是一座优秀的近代建筑,它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能和谐地矗立于中国江南乡村的建筑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达蓬山“巍巍达蓬,跨海之东,古留佛迹,今逢慧公。自来十载,若志潜踪。达摩面壁,仿佛宇风。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挥花落,入定云封 佛迹维异,师行维崇,余聆其铎,语语透宗。虎溪相过,敢附陶翁。”这摩崖石刻诗,气势磅礴,读来令人回肠荡胸。达蓬山位于慈溪市田央乡境内,海拔422公尺,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9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第五次出巡。也许是前四次出巡没有到达蓬莱仙境的缘故,这第五次他便不再从沿海进发,而是“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最后来到达蓬山。相传在秦始皇没有到来之前, 达蓬山的原名叫香山,因山上多香草而得名。达蓬山的北面,亦即329国道线以北大片土地,当时还是潮汐涨落的海涂。秦始皇到了以后,就命方士徐福在山头巨石上设坛祈祷,这便是有名的“千人坛”。祭祀之后,秦始皇便命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 渡海东去,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所以,在延《四明志》中记载道:“大蓬山又名达蓬山,上有岩高五六丈,左右两崖对峙如斗鸡石。秦始皇东游,欲自此入蓬莱仙界,故名。”《剡源集》亦载:“汶溪北引达蓬,士人相传秦始皇登此山,谓可以达蓬莱而东眺沧海,方士徐福之徒所谓跨溟蒙,泛烟涛,求仙药而不返者也。”后人在群峰中建秦渡庵,遗迹至今犹存,浓荫复盖,绿山围绕,殿、廓、池、碑,牵人情思。秦渡庵北面不远,在逶迤山体前有一巨石屹立,石下有岩洞,洞口窄小,仅容一人扶岩下洞,洞内宽阔,四周峭壁削立,头顶一方青天,壁上藤蔓、树枝遮掩,阴凉爽身。石崖下部有一只硕大的天然脚印,据说是观音大士留下的,与普陀山的“观音跳”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谓佛迹洞。离洞不远处,还有一处摩崖石刻。除灵台和神龛造型外,两边分别刻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船、人、马等。从图象上看,可能是以徐福出海为题材的。石刻前面的十几公尺处,有一袅袅冒气的小洞,这就是县志所载的“小休洞”。因洞中常年有白气逸出,故当地人俗称“冒气洞”。关于达蓬山的一系列传说和记载,曾使不少学者慕名而来。特别是几位日本朋友,怀着对徐福的崇拜之情,来达蓬山寻览旧迹。据有关人士分析,真正造成历史误会的责任者应该是南宋的孝宗皇帝赵慎。这位赵匡胤的七世孙于1162年即位后,对靖康之耻耿耿于怀。他不满足于偏安一方的现状,决心恢复大宋江山,一上任就派张浚率几十万大军挥师北伐。然而,赵慎的勃勃雄心因用人的失误而付诸东流。1163年,张浚兵败符离,赵慎又被迫在和约上签字。这既耻又辱的结局几乎使他万念俱灰,与历史上任何一个郁郁不得志者一样,赵慎寻求解脱的办法当然也是去寺庙烧香,在缕缕青烟中求得短暂的满足。于是,他派人四出寻访佛迹。隆兴二年,钱竿和陈邦彦就来过达蓬山,并在山上勒石刻字,发思古之幽情。从此以后,隐没了多年的佛迹洞便广为流传开来,而昔日秦始皇遣人出海这段历史却被渐渐湮没,只能在古文献中找到蛛丝马迹了。 [编辑本段]九·历史名人  东汉隐士严子陵严子陵是慈溪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他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今横河镇陈山(原属余姚)人。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公元8年,王莽称帝,法令苛细,徭役繁重,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颖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 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他登基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并亲自致书云:“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才终于来到了洛阳。这时,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还保存在峙山公园里。 初唐书家虞世南 鸣鹤虞氏世家,自三国至唐代,贵盛500余年。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虞世南生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 虞世南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少时曾受学于吴郡文学家顾野王,在长达10余年的寒窗苦读中,精思不倦,废寝忘食。陈文帝知其博学多才,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兄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隋大业中,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但炀帝嫌其刚直,10年不予徙升。而虞世基因善于媚言取宠,被炀帝视为心腹,结果与炀帝同被宇文化及杀死。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任命虞世南为秦府参军,后迁太子中舍人。李世民即位后,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继转秘书监。 虞世南年轻时曾向绍兴智永法师学习书法。智永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藏有王羲之传世真迹,虞世南因此尽得王书真髓,成为一代大家。他晚年自撰自书的《孔子庙堂碑》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以致黄庭坚有“千两黄金哪购得”之叹。据传,唐太宗向虞世南学习书法时,感到“戈”法最难摆布,有一次写到“戬”字,便将右边空着,请虞世南补上,然后叫魏征品评。魏征说:“皇上所写的字,惟有‘戈’旁与世南最为逼似!”太宗听后,叹服不已。虞世南虽然外形文弱,但志性刚烈。他议论持正,敢于进谏,曾借陇右山崩等自然灾害,劝谏太宗整顿刑狱,救济灾民;又借星象变异,劝告太宗戒骄戒躁,慎终如故;太宗准备厚葬高祖时,他援引前代典法,主张薄葬;太宗晚年喜好田猎,他又劝谏“时息猎车”,以免扰民。唐太宗为此赞叹道:“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并称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李世民初即位时,虞已年近七十。当时他就请求告老,未获允准。直到贞观十二年(638)才同意他退下来,当年五月他就病死了,终年81岁。太宗为他的死“哭之甚恸”,让他陪葬昭陵,赠他礼部尚书,赐他谥号文懿,还把他的像画在凌烟阁上,虞世南真可说是“备受哀荣”的了。现在鸣鹤镇解家村有定水寺遗址,相传早先本是虞世南的故居,那里东临里杜湖,西北两面紧靠着青龙、白虎两山,翠竹清泉,景物幽深,是个令人流连的地方。有人建议在此设立一个慈溪市书法艺术中心,既以纪念虞世南,亦以繁荣当代书法艺术,这不失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南宋名儒黄东发南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学者黄震。黄震字东发,人称於越先生,是我们慈溪人,现在的掌起镇黄家村有座古卧床桥,相传就是黄震幼年读书之处。黄震生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直至43岁才进士及第。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虽屡遭挫折,均坚贞不屈。例如咸淳三年(1267),他因在担任地方官时很有政声,被擢升史馆检阅,参与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的修纂,翌年七月轮对时,就因为直言不讳指出当时大弊为民穷、兵弱、财匮及士大夫无耻,还不顾宫中正在建内道场,建议停卖僧人及道士度牒,以致触怒了度宗皇帝,被贬官三级,并下放到广德军做了一个通判。他到广德军后,办事仍旧十分认真。那里有座祠山庙,每年有数十万人来此祷神,滥杀耕牛作为祭品,并时常发生争斗,影响农业生产与村族之间的团结。在祭祀活动中,还有自戴桎梏,自行拷掠以求神灵保佑的陋俗。黄震见此情景,责令其中一个坦白自己的罪状。那人说:“我没犯罪。”黄震厉声斥道:“你肯定有许多罪孽,因为不敢对别人说,想以此来求得神灵的宽恕!”即下令当众罚打,直到对方大喊“饶命”方才罢休。自此一来,*祀恶俗顿时消除。不久,黄震因指责郡守贾蕃世的不法行为,被贾告到他的叔叔、当时权相贾似道那里,结果得了个“挠政”的罪名而被免了职。咸淳七年(1271),黄震任抚州知州。当时抚州正值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一片凄凉。米商富家却乘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大发其财。黄震单车疾驰,先不入州署,就在驿舍里处理起公务来,四处张贴“闭粜者籍,强籴者斩”的告示,当即把米价压了下来。接着,又亲自煮粥赈济灾民,并奖励有功于赈济的人员,很快稳定了局面。在抚州,黄震还办了二件大事:一是有一批因结关拒捕而入狱已28年的囚犯,活着的已仅半数,因此事关系到尚书省,一直无人敢作主结案。黄震经过调查,指出结关并非作乱,况且已经过多次大赦,就果敢地将他们全部释放了。二是抚州原设有“慈幼局”,当初是为收养弃婴而设的,久而久之,名存实亡。黄震提出与其弃后收养,不如保于末弃。于是改进旧法,凡将分娩而实在贫穷的家庭,可以申请官养;被遗弃的婴儿,允许他人收养,官方给予补助。这样一来,救活了许多婴儿。德元年(1275)三月,黄震从江西提点刑狱,调任浙东提举。当时,鸣鹤、石堰一带盐民因不堪官吏盘剥而举行大规模暴动,遭到镇压后大批逃亡。黄震受命处置,他深入盐场,反复调查,知道完全是官逼民反。便一方面如实向朝廷反映情况,一方面着手多方招集逃难的盐民,并如数发还官府历年所欠的晒盐本钱613万余贯,由此而把一场“千里震惊”的风波平息了下来。 《宋史黄震传》称其“决滞狱,清民讼,赫然如神明”;“居官恒未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薄,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应该说这些记述和评论都是十分确凿、十分公允的。 南宋王朝覆灭后,黄震隐居于泽山,在今田央乡,榜其门曰:“泽山行馆”、其室为“归来之庐”,专心整理自己的著作。他的哲学思想虽以朱熹为宗,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自有创见,并有系统论述,形成“东发学派”。他主张理是“四时行,百物生”的“自然之准则”;释“道”为日用之常行之理,斥道家高谈“人心”、“道心”之玄虚。其子黄梦干、黄儒雅(一作叔雅)、黄儒英(一作叔英)及学侣陈著,均重经史考辨,将东发学派思想传播至闽浙一带。黄震的《东发日钞》(一作《黄氏日钞》)是一部满含睿语哲理的读书笔记,对古书辨伪致力至深,为东发学派的代表作。另著有《古今纪要》、《古今纪要逸编》、《戊辰修史传》、《读书一得》、《礼记集解》、《春秋集解》等多种。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69岁的黄震在故里去世(《宋元学案》称饿死在鄞县宝幢山),门人私谥文洁先生,并建湖山书院来纪念他。 卧床桥原为泥桥,后人已将它改为石桥,横跨在快船江上。东西桥栏分别有“古卧床桥”、“护龙桥”的题额。东西桥门分别镌有:“地接渭川是名贤故里,堤连上闸沔古浦青流”、“看烟景波光不殊往昔,想流风余韵直至于今”的对联,成为三山古迹之一。田央乡湖山村也还有湖山书院的遗址。特别是1975年在今鸣鹤镇西埠头村出土了黄震的墓志,那上面详细记述了黄震的生平事迹,可补充正史记载之不足,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现由市文管会收藏着。

一 姓氏源流 经姓的来源有三: 1 来自春秋时的魏国。据有关史料记载,春秋魏国的时候有侯叫经的。后来的经氏就是他的后代。 2 出自东汉。是光武帝刘氏的族父,他的字为经孙,他的后人于是便以经孙作为他们的复姓,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简化为经姓。 3 出自京姓,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小儿子共段叔被封于京,简称京叔段,他的后裔便以被封的邑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有了京氏。到了汉代的时候,有一个音乐家叫做京房,元帝的时候被捉,投入监狱,后在监狱中死去。他的后代为了避免仇杀,于是将京姓改为经姓。 二 迁徙分布 经姓望族居住在荥阳(即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县)、平阳(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 郡望堂号郡望 1 荥阳郡:三国时期魏国将当时的河南郡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置了荥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地区。 2 平阳郡:三国时期魏国将当时的河东郡的一部分设置成平阳郡,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一带。堂号 1 赐宴堂: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经济的人是乡中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且是乡中年纪最大的人。明太祖因为这个专门请他吃饭,并且勉励他:“教训子孙孝敬父亲。尊敬长上,友爱兄弟,勤于生产,节约开支。” 四 历史名人 1 经承辅:子兰谷,明朝江都人。品格高尚,孝行很好,他在小的时候父亲死了,他于是在家中孝顺母亲,抚养弟弟长大成人。隐居于山中,栽梅花、种竹子,成天在田中耕作,除了耕田外就是教育孩子。与世隔绝。年纪达到七十七岁的时候因年高而逝世。 2 经元善:号莲珊。清朝时期人。家中很富裕,性情善良,喜欢施舍别人。光绪八、九年的时候,直隶发生水灾。他从上海来到天津从事救济活动,募款达几百万。先后获得清朝奖励十几次。胜宣怀督班电报的时候,他加入30万两股。不久就被任命为上海电报局总办。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在上海首先创办了女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月,慈禧太后想废黜光绪帝,遭到各地地方巡抚的反对。经元善以侯选知府的身份联合维新人士蔡元培、黄炎培等人,一共1231人签名上书总理衙门,要求清朝放弃这种打算。清朝廷于是按以“叛逆”的罪名,下令将其逮捕。他逃亡澳门,请政府于是向澳门总督交涉,要求引渡。葡萄牙总督于是将他软禁于澳门大炮台。因为各方的反对而罢休。义和团失败后,他返回上海,存世的著作有《居易初集》。 3 经亨颐(1877-1938): 浙江上虞人,经元善之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金石家。创办春晖中学并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参加国民革命,为国民党左派元老,著有《经颐渊金石诗书画合集》。

江苏江都市麾村镇苏庄村,该村现聚居的经姓人很多,排辈为:长、文、春、志、秀、凤,现在该村最长的为春字辈

溧水的名胜古迹

怡人山水度假山庄位于溧水县马占寺,周边森林覆盖率达98%,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为天然氧吧。

南京傅家边农业生态园创建于1994年,园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十个省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依据丘陵山区的地理特征,将园区规划为中心展示区、生态果茶区、特色农业区、高新产业区和休闲观光区等五个功能小区。

大金山风景区位于南京市第二大人工湖——东屏湖畔,占地66公顷,距禄口国际机场24公里,距溧水县城10公里,宁杭、沿江、宁高三条高速公路傍区而过,是宁杭生态旅游带上的一颗明珠。

修水的名胜古迹作文

我爱我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乡。

春天,柳树姐姐脱掉了白连衣裙,换上了绿婚装。调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脑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洁白的面颊。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种。我们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鸟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声歌唱。在那美丽的乡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声。

夏天,溪水哗哗的流着。我们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大人们在树阴下谈天说地。知了在叫着,好象在说:“热了热了!”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飞翔。在那美丽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秋天,枫树姐姐飘落着红叶,仿佛在迎接丰收的一年。小花准备去和它的哥哥姐姐们告别了。农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著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帮助农民伯伯干活儿。小鸟成群结队地在和这里的一切告别。在那充满欢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别声。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我们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树在风雪中傲然屹立。动物们大多都冬眠了。在这僻静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迹。

我爱我的家乡。

溧阳的名胜古迹有什么?

溧阳的名胜古迹

:baikebaidu/view/17178htm#6

垣曲的名胜古迹

古负夏——负夏城位于垣曲新城北45公里的原同善镇遗址,在同善镇之前称谓瞽冢镇,再之前称谓负夏,现在又改称历山镇。南门上刻有匾额"古负夏"三个遒劲有力的古体字,相传为清代山西太守王炳勋手迹。此匾至今储存在垣曲县博物馆内。

总之,古负夏、瞽冢镇、同善镇、历山镇乃是同善村不同时代的名称。

《地理志》曰:"负夏在东郡,即在鸣条岭以南,今垣曲县境内"(16)。(摘自《地理志》师古著)。负夏城北门至今仍储存完好,门楼三间,古貌犹存。北门上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北城门楼时镌刻横额石刻“帝舜故里”四个遒劲有力的楷体大字。据传,这个匾额为嘉靖皇帝手迹。

深圳的名胜古迹

天津的名胜古迹

大沽口炮台 、潮音寺

大庆的名胜古迹

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

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在当地被称为“地宫”,它位于让胡路区中央大街大庆油田开发科学实验陈列室。如果你来到大庆,打听地宫在什么地方,当地人恐怕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的。1996年经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将博物馆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每年接待观众达四五万人,建馆以来,已累积接待参观者上百万人。

现在的博物馆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三层楼的漂亮建筑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1995年9月博物馆又重新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化工展厅和恐龙化石等内容。馆内充分显示了大庆油田油气勘探、油田开发现状和石油生产的辉煌历史,并将复杂深奥的石油科学和石油生产技术用显明的手法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受到切实的启发和教育。为此,馆内设立了35个电动模型,陈列巖芯、化石、矿物标本1280件,其它实物527件,技术图表282张,大中型电子屏2个,模型25个。为了更增加观诘氖蹈校諡髡固诔铝辛ldquo;大庆油田地面建设模型(显示油田区域性、龙南小区和油田注剂厂)”的巨大沙盘,还在院内建造了一处油田地下储油层模型,参观者可以进到里面观看石油储存状况和原油出露地表的简要工艺过程,一目了然。

目前全馆民法厅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以下展厅:一楼的油气勘探厅,主要陈列内容是序言,油气勘探;二楼的油田开发厅,共分油田开发地质、油田开发部署、自喷开采、机械采油、调整挖潜、提高采收率、外围油田开发7个部分;三楼的工业技术厅,主要展示大庆油田在地震勘探、石油钻井、地质录井、裸眼井测井、试油试采等9个方面所取得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科研成果;此外还有大庆油主要地面建设概貌厅、恐龙厅、标本厅和“新时期铁人”展览馆等。

瑞安的名胜古迹

玉海楼一定要去的,市实验小学对面,里面藏书很多,这个最有名了。

慈溪的名胜古迹

>>杜白二湖区

如果说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风光和旅游资源丰富而著称,那么杜湖、白洋湖则以其钟毓神秀和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慈溪人对杜白二湖情有独钟,称为三北大地两颗熠熠闪辉的明珠。

杜湖与白洋湖,其实相距仅200米之遥,杜湖在东,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姊妹湖”。如果沿着白洋湖往西而行,就会发现原来上林湖同杜白两湖相距也不过隔了几道山峦,真是湖光灵气,遥相呼应。

杜湖:作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积有3700多亩,初来乍到的游客一定不相信有这么大。如果有兴去游一番,那原来的看法就会大大改观。其实,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样,也分里湖与外湖两个部分,只是因为两湖中间有条5公里长堤相隔才会产生杜湖并不大的错觉,可是,如果放眼远眺,依然浑然一体。沿着湖堤西行,湖的南边是连绵的群山,北边是十里长堤,树木葱茏,山峰掩映,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但遇到阴霾密布的天气,则一扫平常的美丽景致,那阴阴的山风,滚滚浊浪,令人不寒而栗。湖堤北面高田村,有座砖木结构的晚清建筑;湖南面的解家村有定水寺遗址,是唐初名臣、书法家虞世南的故居;南宋越国公袁韶也安葬于此,实在为杜湖添色不少。

杜湖的西面便是形成于两汉期间的白洋湖,与杜湖不同的是,其面积才1700亩,但三面环山,狭长回迂,如果把杜湖比作大家闺秀,那么白洋湖倒象位落落大方的农家姑娘,清秀而恬静,令人赏心悦目,不忍离去。

白洋湖:其实白洋湖的诱人之处,主要还在于它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遗迹;湖西山麓规模巨集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埋葬著 慈溪县委组织部长郑侠虎、宁绍台农协特派员沈邦祺及沈一飞等近百名烈士。与烈士陵园隔湖相望的,是近代著名的爱国侨商吴锦堂先生墓,坐北朝南,正南刻有吴公小传及自撰联:“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从中可以得见先生那一颗热爱故土的殷殷之心和高风亮节的情怀。

距吴锦堂墓的不远处,便是修复一新的千年古刹--金仙寺,它创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几经毁葺,风貌依然。寺院山门正对着白洋湖,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痴痴地望着历经千年而依旧盈盈清碧的湖水。每当夕照西来,残阳如血,四野一片寂静,浑厚的钟声悠悠地传过来,带着千年铜锈,充塞著每一个角落。倦飞的鸟儿穿过湖面,穿过钟声,各归其巢。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中国瓷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国名的英文缩写China一词的原意就是瓷器,可见中国瓷文化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约在东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至东汉时期完成了向青瓷的过渡,开创了人类生产瓷器的历史。而这个举世瞩目的演进,就是在上林湖窑区完成的。唐代,上林湖越窑青瓷生产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最精美的青瓷产地,且历经唐、五代、北宋六百余年,长盛不衰。

陈列室中精美绝伦的青瓷器,无论从造型、纹饰、釉色、胎质、品种、数量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全国各大窑系。历代文人常常将上林湖越窑莹碧润泽的色彩、如冰似玉的晶莹胎质、千姿百态的器皿造型、极富想象力的纹饰,作为入诗上画的题材争相吟咏。

展室墙上的地图告诉我们,上林湖生产的青瓷器,当时不仅上贡皇室,内销各地,还漂洋过海远销到亚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日本、朝鲜、印度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上林湖越窑青瓷器。它们被收藏在各国博物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五磊寺

慈溪境内有不少灵山古刹,其中当推五磊寺最为著名,她位于杜湖东侧,和金仙寺上下对应。一面是烟波浩淼的湖面,一面是高耸挺拔的山峦,浓重的佛教文化为这里的景点罩上了一层祥和的气氛,五磊寺有浙东第一古寺之称。

五磊寺名胜古迹较多,寺门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从东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后又经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

池水清洌甜爽。池旁有赤松五棵,作为五磊寺的香木,为后世传人所栽。离寺不远的山坡上,有参天古树数株,有些树龄难以估计,需几人才能合抱。寺内以樟树居多,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与五磊寺的金黄建筑交相辉映。各种经幢阁楼美不胜收,殿堂亭榭尽浮佳气。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五磊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丽章佳句,五磊寺在杜湖边的石湫头设有下院,专供上下山者小憩。到20世纪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曾在此驻足,创设“南山律学院”,后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还是因此成了宁波一带天台宗的发源地,可见影响之深远。

>>铐栳山

又名仙居山,它以漫山翠盖,奇石瀑布而箸称。铐栳山上的植被,以松、竹、桐为主,在炎热的夏季步入这幽幽林道,只觉丝丝清凉。到了山顶,茶树万丛,清香阵阵袭来。

拷栳山有东西两逢,东峰高424米,西峰高357米,拷栳溪水随岭迂回流泻,两股源流在上方瀑布岭汇合,冲出涯口奔腾而下,一路上跳跃着银白色水花,遇峭壁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瀑布。西湾米筛潭瀑布最富有特色,在汛期,瀑布如烟如雾,瀑声如雷似鼓。

沿着陡坡上去,迎面凌空跨溪的石桥叫汀步桥,溪上溜滑的那个石梁叫泥鳅。站在这石桥上极目四周,都是佳景,南面为念步石阶,西面是巖山,北望西湾,一片葱笼。

站在这岗顶上,我们再看,东峰上有仙居寺遗址,西峰上有清波院遗迹。

它们都是魏晋遗迹。这里还有莫子纯读书处和宋代摩涯石刻等。

>>虞氏旧宅

慈溪虞氏旧宅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虞氏旧宅位于慈溪市龙山镇山下村,系虞洽卿赴上海经商发迹后在家乡营造的私宅,通面阔59米,通进深94米,共由五进房屋组成。

前部分三进,建成于1919年,由照壁、台门、厅堂、第三进及厢房组成。正厅中原挂有“天叙堂”匾,取“叙天伦之乐”之意,后成为虞氏旧宅的代称。后部分由主楼、后楼两进西式建筑组成,建成于1929年,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和精华所在。

虞氏旧宅是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

不同风格的建筑都呈左右对称结构,位于同一中轴线上,主体突出,过渡自然,具有很强的整体感。主楼融中国传统建筑和多种外来建筑风格于一体,于高墙深院内营造了一个相当精致和谐的环境,同时在外观上以灰墙青瓦,尽量与周围民居相协调,体现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对外来建筑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虞氏旧宅的建筑施工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

虞氏旧宅建筑无论石作、砖雕、木雕、梁架还是混凝土,都用料讲究,精工细作。特别是主楼的混凝土结构和装饰,70多年过去了,至今很少见到开裂、酥化、脱落现象,马赛克地面和墙面瓷砖至今完好如初,色彩鲜艳。混凝土檐口线条棱角分明,廊柱柱身、围墙上部等处的混凝土塑成的毛莨叶、卷草纹、垂幔等装饰工整饱满,其精湛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虞氏旧宅的装饰艺术独具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

虞氏旧宅随处可见各种型别的装饰,梁、枋、雀替、门楣、连楹、柱子、围墙、楼梯、墙头、地面上,触目皆是,或富丽堂皇,或精致秀丽,均具有相当的艺术特色。

虞氏旧宅是一座优秀的近代建筑,它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并能和谐地矗立于中国江南乡村的建筑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达蓬山

“巍巍达蓬,跨海之东,古留佛迹,今逢慧公。自来十载,若志潜踪。达摩面壁,仿佛宇风。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挥花落,入定云封。佛迹维异,师行维崇,余聆其铎,语语透宗。虎溪相过,敢附陶翁。”这摩崖石刻诗,气势磅礴,读来令人回肠荡胸。

达蓬山位于慈溪市田央乡境内,海拔422公尺,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9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第五次出巡。也许是前四次出巡没有到达蓬莱仙境的缘故,这第五次他便不再从沿海进发,而是“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最后来到达蓬山。相传在秦始皇没有到来之前, 达蓬山的原名叫香山,因山上多香草而得名。达蓬山的北面,亦即329国道线以北大片土地,当时还是潮汐涨落的海涂。秦始皇到了以后,就命方士徐福在山头巨石上设坛祈祷,这便是有名的“千人坛”。祭祀之后,秦始皇便命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 渡海东去,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所以,在延《四明志》中记载道:“大蓬山又名达蓬山,上有巖高五六丈,左右两崖对峙如斗鸡石。秦始皇东游,欲自此入蓬莱仙界,故名。”《剡源集》亦载:“汶溪北引达蓬,士人相传秦始皇登此山,谓可以达蓬莱而东眺沧海,方士徐福之徒所谓跨溟濛,泛烟涛,求仙药而不返者也。”后人在群峰中建秦渡庵,遗迹至今犹存,浓荫覆盖,绿山围绕,殿、廓、池、碑,牵人情思。

秦渡庵北面不远,在逶迤山体前有一巨石屹立,石下有巖洞,洞口窄小,仅容一人扶巖下洞,洞内宽阔,四周峭壁削立,头顶一方青天,壁上藤蔓、树枝遮掩,阴凉爽身。石崖下部有一只硕大的天然脚印,据说是观音大士留下的,与普陀山的“观音跳”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谓佛迹洞。离洞不远处,还有一处摩崖石刻。除灵台和神龛造型外,两边分别刻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船、人、马等。从图象上看,可能是以徐福出海为题材的。石刻前面的十几公尺处,有一嫋嫋冒气的小洞,这就是县志所载的“小休洞”。因洞中常年有白气逸出,故当地人俗称“冒气洞”。

关于达蓬山的一系列传说和记载,曾使不少学者慕名而来。特别是几位日本朋友,怀着对徐福的崇拜之情,来达蓬山寻览旧迹。据有关人士分析,真正造成历史误会的责任者应该是南宋的孝宗皇帝赵慎。这位赵匡胤的七世孙于1162年即位后,对靖康之耻耿耿于怀。他不满足于偏安一方的现状,决心恢复大宋江山,一上任就派张浚率几十万大军挥师北伐。然而,赵慎的勃勃雄心因用人的失误而付诸东流。1163年,张浚兵败符离,赵慎又被迫在和约上签字。这既耻又辱的结局几乎使他万念俱灰,与历史上任何一个郁郁不得志者一样,赵慎寻求解脱的办法当然也是去寺庙烧香,在缕缕青烟中求得短暂的满足。于是,他派人四出寻访佛迹。隆兴二年,钱竿和陈邦彦就来过达蓬山,并在山上勒石刻字,发思古之幽情。从此以后,隐没了多年的佛迹洞便广为流传开来,而昔日秦始皇遣人出海这段历史却被渐渐湮没,只能在古文献中找到蛛丝马迹了。

石狮的名胜古迹

姑嫂塔。六盛塔。

石狮城隍庙。 = =

黄金海岸 这应该是旅游郑成功故乡 晋江姑嫂塔 金门“五湖四海” 九仙山 石狮小镇

郑成功墓 雪峰寺 石佛巖 清水巖 胜地 不是名胜古迹。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给慈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建成后,一座比旧金山金门跨海大桥长15倍的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将横跨广袤而汹涌的杭州湾海域,从此慈溪将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宁波两大都市的“黄金节点”,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这将极大提升慈溪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154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6528万亩,户籍总人口10154万。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

慈溪市辖3个街道、17个镇,75个居委会、297个村委会:浒山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范市镇、掌起镇、逍林镇、新浦镇、横河镇、附海镇、庵东镇、天元镇、长河镇、周巷镇、桥头镇、匡堰镇、胜山镇、龙山镇、崇寿镇、三北镇、观海卫镇。

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慈溪拥有三大传统的区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在晋唐时期,慈溪上林湖青瓷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慈溪又有“唐涂宋地”之称,悠久的海涂围垦历史,塑造了慈溪人开拓进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远流长。慈溪更有对外交流合作的传统,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达蓬山启航,东渡日本,拉开了对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织融汇在一起,善于兼容并蓄,注重务实开拓,崇尚合作共赢,讲求开放、诚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慈溪新时期无可比拟的人文竞争力。

唐开元以前。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春秋时属越,并吴后置句章城, 为句章地。战国时楚灭越,又属楚。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历两汉、三国不变。东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 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县鄞江桥)。隋开皇九年(589),省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七年,废姚州仍为余姚县。 八年,废鄞州,复�县,属越州。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至唐武德四年废,凡842年,慈溪地域归其属。此后百余年,先后属鄞州和�县。现境姚北部分,自秦汉至唐初,先后属余姚县、姚州、余姚县。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经唐初百余年之休养生息,浙东州县户口日 繁,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浣奏请分�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 �县4县,并分越州别立明州以辖之,明、越均隶江南东道。此为慈 溪设县之始。县治设今宁波市之慈城镇。县名据《延�四明志》载: “汉句章董黯,母尝婴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 以便日汲。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天宝元年 (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 属。同年,江南东道下分置浙江东道、浙江西道,慈溪县隶浙江东道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明州刺史黄晟卒,钱�奄有其地,置节度 使,设明州望海军,慈溪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

唐开元至解放初。北宋建隆元年(960),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太平兴国三 年(978),吴越归宋,国除。太宗平诸国后,因唐之旧置13道,慈溪 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奉国军。淳化五年(994)罢道。至道三年(997)分 天下为15路。天圣八年(1030)增为18路。元丰中(1078~1085)又析为 23路。慈溪县历属明州,隶两浙东路。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分两 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慈溪属明州,隶两浙东路。绍熙五年(1 194),宁宗即位。明年,改元庆元,以明州为宁宗潜邸,遂以年号为 名,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之,仍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 总管府。大德六年(1302),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自婺州(今金华)移 庆元,慈溪县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 。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 隶浙江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 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溪,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县之间设4道。慈溪县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曾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

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3年,于清宁绍台道范围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慈溪县隶属浙江省会稽道。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制,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21年 ,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鄞县 。24年后,又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24~35年,专员公署驻鄞县)、第 三行政督察区(36~37年,专员公署驻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区(37年4 月以后,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今宁波慈城镇)解放。6月5日 ,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宁波专员公署。

1954年以后,1954年为建设商品棉基地,对县境作了调整。将以植棉为主的镇海、慈溪、余姚3县之北部划为慈溪县,并移治于浒山镇。1956年, 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复慈溪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 ,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并入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

1979年9月,为完善水利条件,县境再度调整,以泗门区划归余姚县,余姚县以龙南区(今横河区)划入慈溪县,形成现有境域。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慈溪县建制,改设慈溪市 (县级),仍属宁波市,区、乡(镇)行政区划不变。

名胜古迹

>>杜白二湖区

如果说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风光和旅游资源丰富而著称,那么杜湖、白洋湖则以其钟毓神秀和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慈溪人对杜白二湖情有独钟,称为三北大地两颗熠熠闪辉的明珠。

杜湖与白洋湖,其实相距仅200米之遥,杜湖在东,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姊妹湖”。如果沿着白洋湖往西而行,就会发现原来上林湖同杜白两湖相距也不过隔了几道山峦,真是湖光灵气,遥相呼应。

杜湖:作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积有3700多亩,初来乍到的游客一定不相信有这么大。如果有兴去游一番,那原来的看法就会大大改观。其实,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样,也分里湖与外湖两个部分,只是因为两湖中间有条5公里长堤相隔才会产生杜湖并不大的错觉,可是,如果放眼远眺,依然浑然一体。沿着湖堤西行,湖的南边是连绵的群山,北边是十里长堤,树木葱茏,山峰掩映,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但遇到阴霾密布的天气,则一扫平常的美丽景致,那阴阴的山风,滚滚浊浪,令人不寒而栗。湖堤北面高田村,有座砖木结构的晚清建筑;湖南面的解家村有定水寺遗址,是唐初名臣、书法家虞世南的故居;南宋越国公袁韶也安葬于此,实在为杜湖添色不少。

杜湖的西面便是形成于两汉期间的白洋湖,与杜湖不同的是,其面积才1700亩,但三面环山,狭长回迂,如果把杜湖比作大家闺秀,那么白洋湖倒象位落落大方的农家姑娘,清秀而恬静,令人赏心悦目,不忍离去。

白洋湖:其实白洋湖的诱人之处,主要还在于它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遗迹;湖西山麓规模宏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埋葬着中共慈溪县委组织部长郑侠虎、宁绍台农协特派员沈邦祺及沈一飞等近百名烈士。与烈士陵园隔湖相望的,是近代著名的爱国侨商吴锦堂先生墓,坐北朝南,正南刻有吴公小传及自撰联:“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从中可以得见先生那一颗热爱故土的殷殷之心和高风亮节的情怀。

距吴锦堂墓的不远处,便是修复一新的千年古刹--金仙寺,它创建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几经毁葺,风貌依然。寺院山门正对着白洋湖,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痴痴地望着历经千年而依旧盈盈清碧的湖水。每当夕照西来,残阳如血,四野一片寂静,浑厚的钟声悠悠地传过来,带着千年铜锈,充塞着每一个角落。倦飞的鸟儿穿过湖面,穿过钟声,各归其巢。

>>上林湖越窑遗址

中国瓷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国名的英文缩写China一词的原意就是瓷器,可见中国瓷文化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约在东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至东汉时期完成了向青瓷的过渡,开创了人类生产瓷器的历史。而这个举世瞩目的演进,就是在上林湖窑区完成的。唐代,上林湖越窑青瓷生产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最精美的青瓷产地,且历经唐、五代、北宋六百余年,长盛不衰。

陈列室中精美绝伦的青瓷器,无论从造型、纹饰、釉色、胎质、品种、数量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全国各大窑系。历代文人常常将上林湖越窑莹碧润泽的色彩、如冰似玉的晶莹胎质、千姿百态的器皿造型、极富想象力的纹饰,作为入诗上画的题材争相吟咏。

展室墙上的地图告诉我们,上林湖生产的青瓷器,当时不仅上贡皇室,内销各地

慈溪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慈溪附近好玩的地方推荐:1龙山时宇老房子群余故居位于慈溪市龙山镇山下村。它是近代宁波帮代表人物虞洽卿在上海经商发财后回国兴建的中国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