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最早出现什么朝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2收藏

家谱最早出现什么朝代?,第1张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家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据《周礼》记载,周代的宗伯官(即负责君族谱系的官员)专门负责“定世系,辨昭穆”,意思是家族世系的确定和尊卑等级的区分。这可能是家谱的最早起源。

在周代之前,虽然可能存在一些简单的家族记录,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家谱传统。而到了周代,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人们对于家族世系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形成了周代的宗伯官和家谱文化。

在战国、秦汉之后,家谱逐渐成为一种传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家谱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到了宋代,由于印刷术的普及和文化的兴起,家谱的编纂和流传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总的来说,家谱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并在宋代以后逐渐繁荣发展至今。

辈分的划分,每一个家族都不一样,一个家族一个家谱,家谱上面有首诗,诗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辈分,您的父亲是华字辈分,你是太字,就是诗里面的没一句的两个字,诗,是由上一辈分的人写的,,因为你们家族的人要繁衍生息的,一代人用一个字,等到这首诗用完了在由家族里最年长的人号召

续家谱如此循环往复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齐郡:西汉时改临淄郡置郡,治所在临淄(今属淄博市)。相当于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置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相当于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谭」源出

1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2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西大部分地区。)

迁徙分布

谭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五。周朝时,当时有谭国(今山东章丘县西),相传是伯益(伯益是嬴氏的始祖)的后代的封地,后来此地为齐国的土地,但谭国居民或贵族的后代有以国名为姓氏,称为谭氏。黄帝的子孙颛顼为嬴姓,因此谭氏的祖先可追溯到黄帝。先秦时期,谭姓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历经秦汉晋南北朝,谭姓已经繁衍到各地。唐朝时谭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而且其主体也由北方移入了华南地区。唐宋元之际的几次大移民和民族的融合,南部谭姓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向东北的移民,以及清满洲八旗汉化过程的加速,形成了胶东和辽东两半岛的谭姓群。最终造就了当代我国南北谭姓分布的局面。 宋朝时期,谭姓大约有2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排在第六十七位。谭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谭姓人口的5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这两省谭姓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山东、河北、湖北,这五省的谭姓又集中了22%。全国形成了以湖南为中心的湘、粤、赣、川谭姓大聚集区。明朝时期,谭姓大约有2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八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谭姓人口增长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明朝时期,湖南仍为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四川、江西,这四省谭姓大约占谭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这两省的谭姓又集中了14%。宋元明期间,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向西迁移。全国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谭姓大聚集区。

当代汉族谭姓的人口已有870万,为全国第六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谭姓人口由26万增到近370万,增长了14倍多,谭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谭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谭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四川三省,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重庆、广西、湖北、山东、辽宁、安徽,六省市的谭姓又集中了29%。湖南为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22%。全国重新形成了湘粤桂、川渝鄂两大块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和四川的'回迂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谭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谭姓在中西部和南部地区是较常觅的姓氏之一。在湘粤桂渝、贵州大部、四川东部、云南东端、鄂赣大部、内蒙古东北角、黑澎江西北角,谭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4%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8%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2%,居住了大约59%的谭姓人群。在云川大部、贵州西部、海南、福建大部、江西东北、湖北北部、安徽大部、河南南部、陕甘南部、宁夏、青海东南、山东东部、辽宁大部、吉林、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部,谭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8%一o54%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7%,居住了大约28%的谭姓人群。

堂号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另外还有“济南”、“弘农”等堂号。

家谱可以记录家族的正面历史、经验、技术和文化的史实资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教科书,后人可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

一个家族缺了家谱,就不完整。 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间血缘的亲疏远近。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谱。

扩展资料: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在关于中国家谱起源各种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起源于宋代。持这一观点的人之所以会置魏晋隋唐时期大量关于谱牒的记载而不顾,坚持把宋代作为家谱的起源,有他们一定的道理。

其实,现在的家谱确实是与宋代的家谱一脉相承的,而与魏晋隋唐的谱牒没有太多的传承关系。这一点,从现在存世的家谱大都起源于宋的事实可以得到证明。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虽是史类文献,事实上,家谱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于要隐恶扬善,蒙蔽真相。

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

—家谱

  谭氏,发源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市城子崖古谭国,却长久以来称盛于湖南及其四周各地,声誉响亮,备受尊敬。

  姓氏源流

  1、 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济南章丘市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另一说出自嬴姓,即黄帝之后皋陶有子伯益,为嬴姓。周朝时,伯益之后被封于谭国。公元前684年,谭为齐国所灭,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此说最为普遍,已为古史和民间谭氏家谱所佐证。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3、谈氏有避讳改姓谭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 4、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分布于湖北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 5、秦末嬴姓一部分避难至巴,汉初改为秦,后发展至湖南、四川等地,部分演变为覃,后明末回巴部分为谭。

  迁徙分布

  谭氏起源于山东。 先秦时期,谭姓主要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 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南,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 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 唐、宋时期,谭姓第一大省为湖南。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四川、山东、河北、湖北。明、清以来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鄂渝谭姓大聚集区。北方则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中心的谭姓群。 五代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种“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太和”社会。 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亳州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大约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当代,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378%),四川(重庆)(14%),广东(87%),湖北(6%),山东(48%),辽宁(47%)。在国外,则由东南转向为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谭氏自春秋立姓开族,在2700年的历史变革中,已遍全国各地,现为当代第65位大姓。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谈氏族谱二卷,(民国)谈吉桓主修,张绍林纂辑,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阳黄塘谈氏宗谱十六卷,(民国)谈节枋总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丹阳黄塘谈氐四修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 谈丰璜始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谈金培总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孝忠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武进毗陵谈氏宗谱二卷。(清)谈龙燮等编,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武进河墩谈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谈璩朗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武进河墩谈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谈干懋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谈氏宗谱八卷,首二卷,(清)谈鼎铭等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谈氏宗谱,(民国)谈家枢编撰,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字排印本,今仅村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常山辉埠镇杨梅弄马车粤村谈氏宗谱三卷,著者待考,首修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黄岩黄邑上坊谈氏谱稿已曰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公元1944年)稿本,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宁乡谈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清)谈锡彤纂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谈氏宗谱六卷,(清)谈学贤等纂修,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登复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1、家谱的来源:在家谱的发展史上就有几种不同的起源说,归纳起来,大致有周代起源说、战国秦汉起源说、宋代起源说等三种。

 周代起源说是最早最流行的观点,认为周代是中国古代官修家谱的开端,周王室专设小吏负责编修和管理王室诸侯家谱,以家谱“奠世系、辨昭穆”,适应周代统治者分封制度的政治需要,所以家谱起源于周代;

 战国秦汉起源说,认为家谱与宗法制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家谱起源于周代宗法制度崩溃以后;

 宋代起源说认为宋代以前是官修家谱,宋代开始,民间私修家谱才盛行起来,并且由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创立了“欧苏体例”,使家谱得以完善。因此称家谱起源于宋代。

 2、家谱的意义:家谱是姓氏文化的载体,家谱的内容则包括世系和血缘关系图表,族规、家训规范,祠堂、祖茔、公田,家族源流和迁徙史等;族谱是家族历史的传承,不但记载了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

 家谱是宗族血脉的凭证;后代重拾文化记忆的精神寄托,家谱是家的根、人的根,作为“家史”的家谱不仅可以补充正史和野史之阙,还可以引发大家“寻根问祖”的热情。

家谱最早出现什么朝代?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