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轴子的家谱轴子的发展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收藏

家谱轴子的家谱轴子的发展,第1张

一般没有具体的规格标准,大部分以146cm185cm和150cm200cm为主,主要悬挂于正房夹墙,轴子前摆供桌,供品大致分四荤四素四干果四馒头,供品前摆放香炉蜡台。

早年间,由画师设计出草图,然后经过画师数日辛苦,手工绘画而成,其颜料色差较大,且不适合多年保存。

近年来,随着电脑数码设备的发展,诸多的设计师利用现代化机器设计原稿,高清机器出图,轴子大方美观,色泽亮丽,不退色、不退光,适合长时间保存,且清晰度很高,花鸟鱼虫活灵活现。

请家谱轴子,又叫请老爷老奶,是我们中原过年祭奠祖先的习俗。从来没有中断过,即使在“文革”“破四旧”的时候,也会在年三十中午,在胡同口偷偷地在烧上几个髁(ke,四声,纸元宝),把轴子请出来,只不过祭奠完毕就很快送走(收起来)罢了。  把轴子拿出来,工工整整地挂在北屋东面(正面为天地神位、西为佛)的墙上,八仙桌子就摆成了供桌,桌上再摆上菜肴、果品、筷子。菜肴有鸡,有肉,简单的也有四荤四素,上边都放上一点菠菜摆成十字,果品有苹果、橘子等;先是在香炉里烧上一炷香(四根,古传供奉神灵是3根香、鬼是4根,包括磕头都是神3鬼4),再点上两支蜡烛。寓意祖宗已请到,

年三十中午一般都包饺子,做好午饭,端两碗摆供桌,然后烧一张黄裱纸,磕头,把饺子汤倒供桌前,然后才能开始吃饭。

除夕晚饭时轴子香炉点香和蜡烛,大年初一早上有吃饺子的习俗,同年三十中午一样供奉过轴子,祖先开始享用我们晚辈供奉的祭品。这个时候,就有街坊邻居和本家来拜访。

大年初五、初六、十五、十六、十七同样进行年三十的供奉,正月十七午饭后,在供桌前焚纸点香,叫送祖宗,即把轴子收起来存放,预备次年请轴子。

记载家谱的卷轴,家谱轴子的幅面较大,一般宽146米左右,高185米(来丁尺寓意添丁进口)。家谱轴子展示的内容是程式化的。主体画面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上部分的顶部,绘厅堂楼阁、松竹等吉祥之物。楼阁有一供桌,其上置一牌位,写着 “供奉历代宗祖(祖宗)之位” 八个字(千万不能写之神位,古代传说人死后做的是鬼,鬼和神根本就不一个概念)。供桌的下面长长的甬路,甬路的两侧,画有一排排规整的格子,用来记录已逝的祖先、长辈或同族人的名字。名字排列是有规矩的,男居左女居右,夫妻二人左右对称呼应;辈分最高的在顶层一格,其他长辈名次按辈分高低依次向下排列。早先的社会,讲究男尊女卑,一般说来男人都有名字,女人的地位低贱,除富贵人家的女人外,很多女人都没有正式的名字,特别是贫苦农家的女人更是如此。但女人去世后,是必定要在家堂上登记的,所以这些没有名字的女人,就只好冠以“李氏”、“王氏”或“张氏”等等的称呼了。

家谱轴子的家谱轴子的发展

一般没有具体的规格标准,大部分以146cm185cm和150cm200cm为主,主要悬挂于正房夹墙,轴子前摆供桌,供品大致分四荤四素四干果四馒头,供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