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区有什么好玩的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青岛城阳区有什么好玩的山?,第1张

城阳区好玩的山不少,但最好是结合相关旅游线路出游,会更完美,具体如下:

1、城阳东线:太和峡谷-云头崮茶园-“惜福山里人家”农家乐-三标山-傅家埠山水果品观光园-法海寺-童真宫-百福庵

2、城阳中线:国际工艺品城(4A)-中韩国际小商品城-宝龙城市广场-韩国料理美食街-青岛新天地(3A)-城阳世纪公园(3A)-山东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大通宫-胡峄阳故居

3、城阳西线:红岛休闲渔村-韩家民俗村-青云宫-上马胶州湾小海鲜美食港-青岛现代农业示范园-河套原生态胶州湾小海鲜街-河套水上公园-桃源江景。

义乌青岩傅旧村改造2022年交付完工。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傅家埠旧村改造预计将于12月底前完成工程招投标,天康路九年一贯制项目计划2022年年底前建成交付。惜福镇街道答复,傅家埠社区于2020年11月13日实施拆迁,因受到风景名胜保护区和文物勘探的影响,导致该区域控规发生变化。目前,调整后的控规正由规划部门进行审批,控规批准后审批规划方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预计将于12月底前完成工程招投标并进行施工。

宁戚 生卒年不详,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一说是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宁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宁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即墨大夫 战国时齐国人,姓名失传。齐威王时为即墨地方长官,政绩突出。

他廉洁勤政,短短几年在即墨开荒垦田,治理社会秩序,使当地居民生活富足安逸。由于他刚直正派,不去讨好一班贪官污吏,使齐威王左右权臣十分不快,便以谗言诋毁即墨大夫。

齐威王及时派人调查即墨大夫的言行,澄清了是非。齐威王不仅没听权臣谗言,反而对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大加嘉奖。齐威王愤怒之余烹杀了奸佞阿大夫,痛斥了贪官污吏。

从此,齐国走向兴旺,转弱为强。即墨的声明大振,实力也在发展中大为增强。即墨旧时建有“九贤祠”,即墨大夫列九贤之首。金马山公园竖有其雕塑。

田单(生卒年不详) 临淄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泯王时担任管理市场的小吏,事迹平平。

齐泯王骄暴无行,燕国昭王联合其他几诸侯合谋讨伐,上将军乐毅挥师东进,气势如虹,连破齐国70余城池,连齐都临淄也被攻下。

齐泯王弃都往莒,后被淖齿杀死,淖齿据守抗燕,城池尚存。燕军只好集中兵力攻打另一仍在齐人坚守下的即墨。即墨大夫战死城外,城中军民公推智勇双全的田单为主将,继续守城抗燕。

田单勇敢地挑起指挥守城的重任,指挥军民团结御敌。即墨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有助于据守,使燕将乐毅围城5年而没能攻陷。

燕昭王死后,其子惠王接班,田单乃施计谋,离间惠王与燕将乐毅的关系,使惠王上当,派人接替了乐毅,相对减弱了即墨的外部压力。

田单在城内积极部署反攻。他称传达神灵旨意发布命令,加强军民斗争信念。他亲自参加修筑工事,安排家属全部入伍,与民众共命运。他潜伏势力,由老弱妇幼登守城池,佯装力弱。他派富豪等往燕营行贿伪降,松懈燕军警惕性。总之,田单做好了以智取胜的种种准备。

城中1000多头牛被披彩衣,牛角绑尖刀,牛尾束好浇满油脂的芦苇,经一一点燃后,众牛沿城墙洞穴窜出,5000壮士紧随其后,在黑夜中杀向燕军兵营。城中老弱,击铜器壮声势。燕军大惊,随后四散,溃不成军,死于乱军的燕军不计其数。

齐军乘胜追杀,众多城池被攻陷,70多座城被齐国收复。

田单破燕,巧施火牛阵妙计,留下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一段佳话,也是即墨故城颇具风采的一段历史。

徐福 亦作徐市,字军房,秦代方士。据考证.其先祖为夏禹时伯益子若木的后裔,周穆王时,因功受封徐地而以徐姓。

徐福生于齐王建十年(公元前225年),徐福的故里因史书无明确记载而存有多说,有今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说,有今山东省龙口市徐乡说,有今山东省平度市徐福村说,有今山东省胶南市说分析,徐福的故籍可能在今胶南市琅琊台附近一带,徐家大村很可能就是徐福的故乡。

徐福幼年学习儒家学说,研习阴阳五行,习学道术及炼丹术等。成年后,以行医传道为生,随其父徐猛宦游齐国,结识许多朋友,与齐国方士侯公、燕国方士卢生均为上交。

徐福对秦始皇靠强权武力征服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不满,使计划以其求仙采药的名义,向秦始皇上书,请求东渡,“得平源广泽,止王不来”。这是徐福借秦始皇迷信心理反秦的一种办法,客观上促进了中日人民的友好交往。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第一次登上琅琊台,观看虚幻的海市蜃楼奇景,成仙欲望更为强烈。徐福等方士便欺骗秦始皇说到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可向仙人求得长生不老仙药。

徐福的奏请,正中秦始皇下怀,便挑选数千童男童女加以训练,并在琅琊台附近造船,准备由琅琊港启航。

始皇帝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第二次登琅琊台,想见徐福,了解谋求长生不老仙药这事,但没见到徐福。

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三次登琅琊台,召见徐福,询求仙药结果。徐福称海上有大鲛鱼作怪,阻碍船队前行。秦始皇相信了这番理由,便选善射的弓弩手,带童男童女和百工五谷,由琅琊港出发。

当行至之罘时,秦始皇亲同弓弩手射死一大鲛,后往海西去了。据分析,徐福率船队经庙岛群岛,渡渤海,沿辽东半岛至朝鲜半岛,再往南横渡朝鲜海峡,去了日本。

今日日本人民,普遍尊徐福为农工神、纺织神和医药之神。不少地区建有纪念徐福的建筑物,按时举行纪念祭奠活动。

田横(?—一前202) 齐贵族。狄县(今山东高青)人。秦未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趁机反秦自立,田横便从兄田儋起兵反秦,继田儋、田市、田荣、田广之后,田横在楚汉战争中自立为王。汉高祖四年(前203)被汉将韩信击败后,率残部500余士逃至一海岛。汉高祖五年(前202),汉高祖遣使昭田横至洛阳,田横被迫前往,携门客二人西去。行至尸乡(今河南偃师西)因不愿称臣于汗,田横与二门客一同自刎。留居海岛的500兵士,闻讯后全部自杀,史称田横五百士殉义。其所居海岛被后人称为田横岛。即墨旧有九贤祠,田横亦位列其中。田横的忠义精神至今仍被人们看重。

伏湛 字惠公,汗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末,官居平原太守。王莽篡汉后,弃官隐居教书育人。东汉光武帝即位后,拜为大司徒。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在不其县建不其侯国,封伏湛为不其侯,由洛阳迁居不其城,食邑3600户。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夏,应昭出任。行前,诸亲友设宴饯行,不料不久中暑病故。

光武帝派使臣送丧修冢,给予礼遇。伏湛死后,先后由伏翕等袭侯爵,共传八代,历时185年,此期间,伏氏成为不其城内的望族。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杀汉献帝皇后、伏氏之女伏寿,不其城内伏氏受株连,传说百余人口仅有一人躲过劫难。

徐万且 西汉即墨(今平度市东部)人,天文历法学家,生卒年不详。

农业是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历代均十分重视天文历法事宜,帝尧时代便有“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记载,后至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使历法混乱,秦朝统一中国也未及统一修订历法。

及至汉初,统治者忙于稳固政权,顾不上修订历法,只得在所有6种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中选用较为适用的“颛顼历”。

汉武帝登基后励精图治,采纳司马迁等人的建议,决定组织力量,开展天文历法的研究工作,创编新的历法。

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等民间从事历法研究的20多名文人被组织起来,在官方安排下,开始了认真的天文测量,反复地进行测算,在借鉴前人治历得失的基础上,制作了一部新的历法。汉武帝十分重视这一成就,为此改年号为“太初’,《太初历》也由此得名。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在世界历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把一回归年定为365.2502天,一塑望月定为2953086天,取得了那时代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它还运用置润方法,科学地把24节气定入历法,对农业社会的生产安排具有指导意义,对民众日常生活也有实用价值。

《太初历》实施后,延用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近200年之久,是我国的一重要科学成就,徐万且在其中的贡献应予肯定。

童恢 生卒年不详,字汉宗,东汉琅琊姑幕(今山东诸城)人。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

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杨赐推荐他担任了不其县令。童恢到任后,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众,很能体会百姓的甘苦。他宽以待人,逢下属或民众犯了过错,他以理服人。而当下属尽职效力,有了成绩,他总是褒奖有加。

但对自身,童恢总是严以律己,不以权贵自居,不图荣华富贵,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除抓紧农业生产外,还大力倡导发展林桑、畜牧、纺织等的生产。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不其地方的社会安定,县境内富裕祥和,无人再去搞鸡鸣狗盗,竟使县狱多年无事可干。这等消息传出来,邻县民众羡慕不已,许多人迁居前来。

童恢的政绩也得到官方的首肯,后来他被升为丹阳郡(今安徽宣城)太守,肩负起更重要的岗位职责。

后来,童恢死于任上。不其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恩德,为他推广“童公祠”,将他的衣冠葬于傅家埠山下,寄托百姓的崇敬之情。

童恢是青岛古代历史上治理有方、关心民众疾苦、得到百姓衷心爱戴,以至当作圣人敬祀的少有的地方官。在青岛的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童恢为民除害、驯虎治虎的故事,表达了民间舆论对童恢勤政爱民业绩的神化,不乏感人之处。

郑玄 (127一200)字康成,汉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市)人。自小勤奋好学,通音律,擅琴瑟,13岁能诵五经,有“神童”之称。他得到当时北海国相杜密器重,被推荐入太学深造。

郑玄先学习了今文《公羊春秋》、《三统历》等。又学了《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四处拜师,学识大增。

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郑玄师事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后又游学于幽、并、豫、兖诸州,他博学多才,名满九州。延熹九年(公元159年),郑玄西入关,与涿郡卢植同拜马融为师,达七年之久。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郑玄归故里,他志在治学,热心教书育人,决心整理传播经学,以礼义治动乱。后来他因党锢之祸遭迫害,失去自由达14之久。蒙冤时期,郑玄不闻世事政争,潜心钻研经学,使学问大进。

党锢解除后,郑玄在高密讲学授徒。黄巾大起义后,郑玄同其门徒迁往胶东不其山(今青岛城阳区铁骑山),避难隐居。他在山中建立书院,一面讲学,一面整理古代历史文献,同时将自己大半生的学经收获记载下来,著书立说,慕名前来求学者达千人。

书院被称为康成书院,北倚不其山,南临墨水河,初建时的规模、结构等因缺乏资料,已难考究,但从郑玄影响大、名气大、追随者众多而言,当是很象样的文化场所。

其后,附近的居民点也被称为书院村,村北的小屯叫“演礼村”是郑玄向追随者传授、表演礼议的地方。

传说郑玄在康成书院讲学著述时,经常到书院附近的野地采集已一些草叶用于编竹简。这种草即麦冬草比较特别,叶子宽,也挺长,十分坚韧,而且四季常青,传说郑玄用这种编作草绳用以捆书,对郑玄的读书用书帮助很大。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却叫做“康成书带”,又称“书带草”。相传崂山不其山一带因康成书院的讲学,“文墨涵濡,草木为之秀异”。

后来,康成书院所在的不其山一带发生自然灾害,粮食极为缺乏,书院面临很大的困难。为减轻负担,郑玄离开了崂山,到了徐州。汗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郑玄被迫抱病随军征战,病故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郑玄是中国古代影响很大的经学大师,他的学术成就被后学叫做“郑学”,他为后人留下很多有价值的著作。如有其注释的《诗经》、《国礼》、《仪礼》、《礼记》被后人重视。康成书院开创了村学之风,为青岛地区古代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法显 (约337一约442)东晋僧人,探险旅行家。俗姓砻,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中国僧人到天竺留学的先驱者。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从长安西行至天竺求经学佛,后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凡14年,游历30余国,义熙八年(公元412年)携大量梵本佛经,乘海船回国,途中遭遇大风,航行40昼夜,抵达一大陆。再返途中,又遭遇风暴,飘至青州长郡牢(今崂山),在其南部登陆,被郡守李嶷迎至不其城(位于今青岛城阳),讲学译经三个月,后经青州赴建康(今江苏南京)。

著有《佛国记》(又称《法显传》)是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译有经律论六部二十四卷。

王吉 (?一484)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今属即墨)人,自小好读书,终入仕途,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为云阳县令,又举贤良为昌邑王中尉。

史书记载,王吉在长安念书时,东邻家枣树枝条垂至他家院子,王吉妻子便摘了几颗枣给王吉吃。王吉后来了解了这一情况,便休掉了贪财损人的妻子。后来邻居深感不安,要伐掉枣树。街坊们加以劝说,王吉才把妻子招回家,平息了一场风波。王吉的清廉严谨被人们称道,“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归还”,成为佳话。

王吉不畏权势,刚直不阿,他的忠君敢谏精神也非同寻常。任昌邑王中尉时,昌邑王刘贺沉湎酒色,乐于游猎,疏于政务,使老百姓负担繁重的劳役,致怨声四起。王吉多次上疏力谏,奉劝刘贺体恤百姓,勤于国政,动情晓理,发达了一片爱国忠君之心。这虽未被采纳,但后人均称道他的忠心。

汉昭帝死后,大将军霍光执政,刘贺被迎为皇帝,王吉再度进谏规劝刘贺纠偏,但依然没起作用。昏庸的刘贺称帝仅27天使被废,那班专事阿谀奉迎的官僚多受株被惩处。王吉异于众臣,得以幸免。

进而王吉又被汉宣帝任为博士谏大夫,他依旧忧国忧民,时刻不忘重肩在任,勇于负起职责。当时朝中纲纪混乱,缺章法,少名臣,权贵们任人唯亲盛行,情况堪忧。王吉多次上疏劝皇帝废除荫袭制度,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兴利除弊,振兴朝纲。他慷慨陈词,充分说理,为时人所折服,但打动不了迂腐的皇帝,一片赤诚之心不被赏识,反遭冷眼相看,使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的王吉大为伤心。王吉见状心灰意冷,对仕途已无兴趣。所以,他以疾病缠身为托辞,引退故里。在家乡闲居中,他并无积蓄,衣食与百姓无异,王吉仍思虑国家和民众的命运,积忧成疾。

汉元帝即位后,召王吉入朝为官,他抱病赴长安、不幸病故于途中。

今即墨温泉汉代墓群,规模宏大,实为西汉名臣王吉家族茔地。

蔡齐 (988-1039)字子思,北宋莱州胶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考中状元。从文章到相貌,他都得真宗赏识,予以厚爱。他是平度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天熹二年(公元1018年),蔡齐被召进京,任集贤院著作郎,后升任右思谏、给事中、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等职,蔡齐一如既往,廉名刚正,触犯了权势人物,被罢免翰林官职,出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蔡齐到位后,致力救灾拯民,奏请朝廷免除当地民众积年所欠税粮,经准开放“盐禁”,时连年荒旱中的灾民获得生机。后蔡入京升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宋仁宗亲政后,蔡齐升任枢密副使。景帝二年(公元1035年)升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属朝廷重臣。在不少大事的决策方面,表现了他的水平与能力。

当时黄河危害甚重,许多朝官主张堵塞决口。蔡齐深入研讨,提出相反意见,他认为旧河道以北地势低洼,如堵决口走旧道并不利。顺水势疏导方为上策。既可久免再溃,又能把贝州、博州等大片地带改在黄河以南。因此主张合理适行,被采纳后,取得很好的效益。

北部邻国契丹屯兵边境,意在侵犯,北宋朝廷震惊不已。朝议多主发兵备战,加强边防。蔡齐没有盲从众议,理智地作了分析,指出“契丹必不叛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三条应变措施,使北宋对各种会出现的事态都备有预案,冷静地对待紧张局面,显示了他的临危不乱的胆识。

蔡齐富见识,有大度。他任枢密富使时,发生交趾800余人归降事件,他提出可收下安置在荆湖一带垦荒,认为若不妥善安排,这些人难免会制造麻烦。但朝议多主张拒绝接纳这些“蛮夷之人”,后来这些走投无路的人终于在西南边疆成为不安定因素。此时蔡齐所持的态度只是自责没能说服同僚。

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夏,因与权臣意见不和,蔡齐辞宰相职务,以户部侍郎归班,后又出知颖州。

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四月四日,蔡齐病逝,欧阳修、范仲淹等知名文人为他写了传记和墓表,肯定了他的立身行事。

丘处机 又作邱处机,宁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今山东栖霞)滨都里人,生于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相当于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2 2 7年)仙逝。

丘处机幼年便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没能念多少书。19岁时他至宁海州昆仑山烟霞洞学道,朝拜道教全真道创立者王重阳于金真庵,与马丹阳、谭处端、赫大通、王玉阳、刘处玄、孙不二同称全真道北七真人,称长春真人。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冬,丘处机入宝鸡县潘溪庙、陇县龙门洞苦修,创龙门派,历时13年。

1221年成吉思汗闻丘处机名,命近臣持诏求之。邱处机不顾年迈,自莱州启程西行,谒见成吉思汗于雪山(今阿富汗境内)。丘针对成吉思汗的“弯弓射雕”大业进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治天下应以“敬天爱民为本”,欲长生应“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十分器重,赐号“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教。

1224年春,丘处机到大都,入天长观,主持于此,与诸弟子募化修茸,改名长春宫(今称白云观),使全真教达到鼎盛时期,影响及后世,经久不衰。

丘处机一生多次到崂山游观布道,为弘扬崂山道教作了很大贡献。

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丘处机同刘处玄等道人由昆仑山来崂山太清宫等处传玄讲道,使道众大悦。这是丘处机第一次光顾崂山,他逗留时间很短留下一些诗作便离去。

丘处机第二次来崂山,时在金章宗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自昌阳(今莱阳)转道至崂山,在太平宫北白龙洞额之上留诗20首。他因崂山貌似巨鳌,改称“鳌山”。

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丘处机由胶西(今胶州)又来崂山,到处阐教说法,在多处名胜留下石刻。

除上述三次外,据说丘处机还来过崂山几次,总之,丘处机热爱崂山,在崂山留下诗章,留下石刻,留下传教布道的功业。作为崂山道教先驱,他的贡献和影响力不衰,至今至崂山上清宫前仍有他的衣冠冢。他的传世著作《大丹直指》、《撮生消息论》、《鸣道集》、《西游原图》等,仍被人们所重视。

张三丰 其姓名、籍贯及生年记载不一,一般认为张三丰名通,又名金、思廉、玄素、玄化、君宝、全一,字君实、山峰、三峰、铉一、三丰、道号元元子、昆阳子、玄玄子、别号“邋遢”,指其不修边幅。大多记其为辽阳懿州人,生于南宋淳佑丁末年(公元1247年)。

张三丰龟背鹤形,丰神奇异,仪表不俗。他行游四方,无固定居所。初寓玉鸡县。后入武当山。

1277年,张三丰第一次来到崂山,在明霞洞后山的洞中修行10多年,继而西行和南游。后到陕西终南山拜师,隐世修行10年,内外双修功夫达到当时最高水平。1324一1333年他在武当山苦修9年,开创武当外家拳术——太极拳和武当剑法。

1334年,张三丰第二次来到崂山,先后修行于太清宫前驱虎庵、明霞洞等处,完成了道家内功高级阶段的修行。两年后.他再次离崂山云游各地。

1404年,张三丰第三次来到崂山,在三表山下埋名隐居。他经常独自乘筏来往于沿海诸岛采药,将长门岩岛上的山茶花——耐冬移植于崂山各道教庙宇,现太清宫三官殿院内的耐冬即那时所移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张三丰之后,崂山各宫观大兴栽植名花真卉之风。

明太祖、明成祖曾两次遣使求之,均未遂愿,明代曾敕封为“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他是历代崂山道士中受到皇帝敕封最多的一位。

张三丰被《太清宫志》称为崂山道教祖师之一。他修身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对全真派道教有很大影响,他的一些著作被后人收入《张三丰先生全集》流传至今。

薛禄(1371—1430) 在青岛市黄岛区的薛家岛,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曾有一位生于该岛的风云人物,他便是阳武侯薛禄,他为朝政的稳定和中国北疆的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洪十二年(公元1369年),祖籍陕西韩城的薛遇林迁到胶州湾西岸南部的岛上定居,这是这里薛姓第一代居民,此后该岛被叫做薛家岛。

薛禄生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兄弟中排行第六,故被称为薛六。薛禄年轻时身强力壮,胆识过人,更难得是他志向不凡,16岁时便替兄从军,投身燕王朱棣的骑兵部队,戌卫在燕山一带。

“靖难之变”是对朱明王朝影响很大的政变,薛禄效忠朱棣,随所在部队参与行动,因功绩突出,被破格提升为燕山卫右指挥佥事(正四品)。朱棣对他喜爱有加,为其更名薛禄。后他又以战功晋升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使(正三品)。

薛禄紧跟朱棣的部署,南征北战,抗击南军,一路奏凯,再推翻朱允朝廷的过程中立下卓著战功。入南京后,他被越级晋升为骠骑将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并以其官轶增三代,光宗耀祖。四年间,薛禄由一名普通骑兵成长为正二品的高级将领,成为朱棣皇帝的心腹。

在永乐年间,薛禄精忠报国,不居功自傲且继续立新功。驻守边关时,他多次击退蒙古兵力的入侵。跟随朱棣北征,他以主将身份从驾,屡立战功。因而他不断被晋升加爵,先后从都督同知(从一品),右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兼左军都督府事(正一品)、奉天靖难推城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阳武侯。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授权主持北京城的营建,在10多年时间内经百万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薛禄投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才智,为明王朝顺利北迁作出重要贡献。

洪熙朝仍十分器重薛禄,任命他掌左府加太子太保、总兵官、世袭侯爵。宣德朝仍依靠薛禄掌管巡边卫疆事宜。年迈花甲,薛禄仍亲赴边关御敌,他建议在难守的地段筑城堡,负责修建了一段长城。

宣德八年(公元1430年),薛禄积劳成疾,病倒在前线,回京一个月便因病重而逝世。他历事三朝为三代宿将,他的阳武侯勋位,上封三代,下荫子孙,是青岛古代地位最高的武将。

蓝田(1477一1555) 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明、清两朝,即墨有以仕官显明的“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蓝田为蓝家的代表人物。

即墨蓝氏传说原籍莱阳,徒居即墨较早。明代中叶,蓝姓中有名人蓝章,考中进士,出入官场,刚直正派,几经沉浮,曾任监察御史、金都御史、陕西巡抚,死后被祀为名宦。

蓝田系蓝章的长子,自幼勤勉好学,聪明过人,七岁便可赋诗作对,令考官惊叹:“不期即墨之乡,生此蓝田之玉!”

1492年(明弘治五年)蓝田中举人,1523年(明嘉靖二年)登进士,官授河南道监察御史。

蓝田在学识方面成就过人,在为政方面刚正不阿。一次廷议,他极敢言,连上七疏,坚持强谏,无奈触怒皇帝,竞挨了一顿“廷杖”,险些丢命。此后他不退却,又先后弹劾了礼部尚书席书、给事中陈、冢宰乔宇、宗伯汪俊等权臣。

被蓝田打击的权贵们岂会甘心,他们千方百计对蓝进行报复,必欲处之而后快。他们趁蓝田归里赴父丧之机,诬陷蓝田,使蓝丢官。

遭贬罢归,蓝田在即墨宅内后院筑了名为“可止轩”的书房,每日居室中苦读,不过问政事,对官场已无兴趣,对仕途感到寒心。

蓝田为人称道,还在于他品行道德优秀。如其友人刘英因至外地赴任,把不少行李暂寄存在蓝家。不料友人随后遇难,全家葬身江中。蓝闻讯便将友人的弟弟召唤至即墨,将行李归还。蓝田一位知己辞世,家有孤儿寡妇,生计维艰。蓝田便把其幼子接到自己身边,认真抚养成人,终使后生考取了庠生,以此告慰知己。

蓝田一生著述不少,有《北泉文集》、《东归昌和》、《白斋表话随笔》、《续笔》等诗文集,人们称他“才擅七岁,学富五年”,“万言倚马才”,并不为过。

臧惟一 明代人,生卒年不详,字守中,祖居琅琊台下。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科举中进士,授宿松知县职,其后又任职太湖县,后又升为户部主事,又调吏部任稽勋员外郎兼理文选司事务。

臧惟一的接连晋升,并非靠金钱开路,也不靠关系网生效,他恪尽职守,勤奋敬业,方受到大学士高拱器重。后他又调任文选郎中。臧惟一公道正直,不攀附宰相张居正,也不巴结张的近亲,不受官场权争的影响。他官职依然升迁,后至皇帝身边,担任了大理寺正卿、光禄寺正卿。

张居正垮台后,追随者都被罢官,减惟一却没受株连。后撰升顺天府尹,依然不阿顺权贵,坚持秉公执事。

2023淄博各区县大集时间表

注:

张店区、高新区逢一逢六湖田大集、傅家镇南家大集、房镇大集、四宝山万盛村大集、曹营集逢二逢七中埠大集、黄家大集、沣水镇张赵集、南石集、董家集、田家集逢三逢八沣水大集、大张集、傅家大集逢四逢九南定崔军大集、甘家集、房镇彭家集逢五逢十湖田商家村大集、南马庄集、卫固大集、北石大集、南马庄集淄川区逢一逢六淄川西关大集、寨里镇土山峪集、岭子镇王家村集、西河镇西槐峪集、淄川大集、罗村镇梁家集、太河镇桐古大集、西河镇东坪大集、双杨镇庵头集逢二逢七太河镇峨庄大集、太河镇口头集、洪山大集、罗村镇道口大集、佛村大集、西河镇田庄集、西河大集逢三逢八岭子镇河洼大集、龙泉镇龙泉大集、太河镇岳阴大集、西河镇南坪大集、双杨镇法家村大集、昆仑镇河夹大集、寨里镇北沈村大集、太河镇厚庄集逢四逢九西河镇张庄大集、龙泉镇渭二大集、太河镇曹家大集、双杨镇梁家村大集、双杨镇双沟大集、太河镇东石集、岭子镇岭子大集、昆仑镇昆仑大集、寨里大集、蒲家村大集、大刑集逢五逢十淄河幸福大集、双杨镇杨寨大集、黑旺镇蓼坞大集、龙泉镇台头大集、商家镇西商大集、磁村镇磁村大集、罗村镇罗村大集、昆仑南石集、贾村集博山区逢一逢六八陡镇石炭坞大集、源泉镇大集、下庄大集、白塔镇大海眼集、瓦泉大集逢二逢七崮山镇岳庄大集、池上镇赵庄集、池上镇华林村、蕉庄大集逢三逢八博山集、崮山镇岱庄集、池上镇李家集、掩的集、南博山大集逢四逢九石马镇大集、崮山镇大集、崖下集、福山大集逢五逢十八陡镇大集、池上大集、北博山大集周村区逢三逢八杜家集逢四逢九周村集逢五逢十好生集临淄区逢一逢六大武集逢二逢七辛店大集、孙娄大集逢三逢八东姬大集、王庄村集、大柳集逢四逢九东孙大集、金岭大集、边河乡大庙集、闫家大集逢五逢十南仇大集、齐都大集桓台县逢一逢六荆家集、商城集逢二逢七唐山大集、陈庄大集逢三逢八新城大集、果里大集逢四逢九索镇大集、田庄大集、甘家村集逢五逢十马桥大集高青县逢一逢六田镇大集逢二逢七高城大集、青城大集逢三逢八唐坊大集、田镇官庄集逢四逢九常家大集、花沟大集逢五逢十木李大集、黑里寨大集沂源县逢一逢六张庄大集、东郑大集、东长旺大集、石楼大集、河西大集、悦庄大集、大坡大集、西里大集、金星大集、小张庄大集逢二逢七朱家庄大集、鲁村大集、南岩大集、白峪大集、张家坡大集、大泉大集、胡家庄大集、儒林集大集、消水大集、两县大集、芦芽大集、蝙蝠峪大集、璞邱大集逢三逢八南麻大集、赤坂大集、石板大集、福禄坪大集、葛庄大集、中庄大集、龙巷大集、陈家庄大集、柳枝峪大集、马庄大集、姚宅大集、埠西大集、三岔大集逢四逢九草埠大集、于土地大集、曹家庄大集、安乐大集、马岭大集、石井河大集、东里大集、焦家上庄大集、埠村大集、张庄大集、土门大集、滑石峪大集、四门地大集、埠前大集逢五逢十沟泉大集、松崮大集、燕崖大集、北店子大集、林前大集、南流泉大集、韩旺大集、柴家庄大集、北庄大集、张庄大集、刘家庄大集、周家上庄大集、徐家庄大集、鲍庄大集

1、黄培

黄培(1603~1669),字孟坚,号封岳,即墨城里人。其祖父黄嘉善,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赠太保衔。

明亡后,黄培返归故里,忧郁悲愤,常以诗文抒发情感。清康熙五年(1666年),因自刻《含章馆诗集》致祸,遭姜元衡告发,史称“黄培诗案”。

黄培被囚禁于济南,清廷判曰:“黄培因系明朝世宦,隐怀反抗本朝之心,刊刻逆书,已属不法,吟咏诗句,尤见狂悖,且宽袍大袖,延用前朝服制,蓄发留须,故违当朝法令,大逆不敬。应按隐叛诽薄之罪,但律无正文,无从援引,谨援他律比附,定拟绞罪”。

黄培于康熙八年(1669年)四月初一被处以绞刑,临刑时,昂然阔步,从容吟诗明志。终年六十六。

2、黄嘉善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黄嘉善出生于即墨城,字惟尚,号梓山。黄嘉善从小聪慧,渐大学习勤奋努力,他少年时入崂山石门西麓的上、下书院就读,饱读经史子集,精心体会治国安邦的道理,所作的文章流畅优雅,胸有韬略。黄嘉善成年后仪表端庄伟岸,风度儒雅,人品出众。

3、秦纮

秦纮(1426年-1505年),字世缨,山东单县人。明朝名臣。

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官至三边总制、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弘治十八年(1505年)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皇明经世文编》有《秦襄毅公奏疏》。

秦纮长期在西北和南方边区担任巡抚和总督,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为明代边疆地区稳定,尤其是西北九边重镇的巩固做出了极大贡献。《明史》赞其“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

4、尤淑孝

尤淑孝(生卒年不详),字孟仁,大兴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尤淑孝被任命为即墨知县。在任十几年间,为即墨地方兴利除弊,政声显著。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将位于县城南偏西的龙王庙移建至南门外偏东处。当时,位于县城西南的淮涉河(今墨水河)大坝,由于年久失修,经常被洪水冲溃,不能预防河水泛滥。

为使百姓免受洪水之灾,尤淑孝组织民工,重新修建了大坝。同时,由于位于城北部的北大河(今龙泉河)桥年久失修,早已倒塌,为方便地方百姓,1760年,对其进行重建。

尤淑孝还十分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在任期间,他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地方史资料,甄别真伪,确定体例,重新编纂了《即墨县志》,共计12卷,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地方史料。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即墨百姓在县南三里的登高埠建造了遗爱祠,四时奉祀。

5、郭孟泽

郭孟泽(1913—1972),山东省平度县(今平度市)人。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活动。同年冬,受中共胶东特委委派,来平度协助郭士先组织抗日武装。

1938年10月加入中国***。1941年3月任平南县行署主任兼县大队大队长。1944年3月任中共平南县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财政部监察司监察专员、甘肃省高级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共民勤县委书记、武威地委纪委书记等职。1972年病逝于青岛。

参考资料:

-黄培

参考资料:

-黄嘉善

参考资料:

-秦纮

参考资料:

-尤淑孝

参考资料:

-郭孟泽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下辖村委会包括盛苑社区居委会、西葛家社区居民委员会、小庄社区居民委员会、杨家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王家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松树庄社区居民委员会、科埠社区居民委员会、宫家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傅家埠社区居民委员会、青峰社区居民委员会、西铁社区居民委员会、惜福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吴贾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河湾社区居民委员会、霞沟社区居民委员会、东荆社区居民委员会、演礼社区居民委员会、后庄社区居民委员会、东铁社区居民委员会、李辛社区居民委员会、前金社区居民委员会、西荆社区居民委员会、书院社区居民委员会、黄家营社区居民委员会、东葛家社区居民委员会、后金社区居民委员会、棉花社区居民委员会、院后社区居民委员会、超然社区居民委员会、南寨社区居民委员会、牟家社区居民委员会、纸房社区居民委员会、福苑社区居民委员会、铁骑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崂山的道观太多了,很难说清各自属于哪个派别。

  崂山道观知多少

  太平宫 又名太平兴国院。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仰口湾西上苑山。创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该宫原名太平兴国院,系宋太祖为道士刘若拙敕建之道场,金代明昌年间改称太平宫,1000余年来数次重修,为崂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文化大革命”中,宫内之神像、经卷、文物、庙碑均遭破坏,1983年修复。

  上清宫 又名上宫。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八水河以上,昆仑山之阳。创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该宫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1000余年来曾三毁三修。“文化大革命”初期,宫内之神像、经卷、文物、庙碑均遭破坏,自1966年起房屋为崂山林场使用。1991年12月,修葺一新的上清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92年9月举行了新塑神像的开光仪式。

  太清宫 又名下宫。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青山村南,太清宫湾北岸。创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该宫为崂山规模最大的古老道观。“文化大革命”初期,宫内之神像、供器、经卷、文物、庙碑全部被捣毁焚烧。1983年修复,现有道士20余人,每日朝真诵经,学医习武,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该宫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神清宫 位于崂山区北宅镇大崂村南山。创建于宋代元�年间(1086~1094年)(据《重修神清宫碑记》载,该宫建于宋代延�年间,查宋代无此年号而有元�,可能为传抄之误)。宫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元、明两代迭经重修,至清代康熙中期和民国十二年又加修葺。宫中祀三清,后为玉皇阁,东厢为精舍,西厢为救苦殿,有长春洞、自然碑、摘星台、会仙台诸名胜,邱处机来崂山时曾居此。1939年该宫遭日军烧毁,1943年又被日军轰炸,庙舍全毁。

  百福庵 又名百佛庵。位于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东。创建于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9年)。该庵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初创时建筑简陋,内供菩萨,信奉佛教,名百佛庵。清初改奉道教,属马山龙门派,又称外山派。前院建倒座殿,内祀菩萨,中殿祀三官,后院为玉皇殿。该庵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仙观 又名天仙宫、仙人宫。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镇西部天柱山。创建于宋代末年。该观于明代天顺年间重修,有天仙洞,相传为邱长春跌坐处。其《明天顺四年重修天仙观碑》碑文已佚。

  遇真庵 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镇西南鹤山。该庵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建于宋代。元代至正二十年重修,分三殿,下祀真武,中祀老君,最上祀玉皇,明代永乐及正统年间又屡经修葺。邱长春曾栖于此,现留有刻石。徐复阳亦在此处修真养性,据传其墓在鹤山滚龙洞下。

  青龙庙 又名镇水庙。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聚仙宫西北。创建于元代初期。该庙清末圮为废墟,今无垣。

  迎真观 又名东庵、月子口庙、迎仙观、迎真宫。位于城阳区夏庄镇崂山水库南岸。创建于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清代《即墨县志》记其名为迎真宫,原有大殿1座、厢房2栋、送生殿1栋,观前银杏、古柏各1株,围可合抱。1958年建崂山水库时,将该庙拆除。

  寓仙宫 又名三官庙。位于城阳区流亭镇邱家女姑村。创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因历年失修,该宫解放前已倾圮,现无垣。

  通真宫 又名童公祠。位于城阳区惜福镇傅家埠村南。创建于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该宫传为东汉末年始建,为不其县令童公之祠。元代皇庆二年由全真道华山派改为道观,元代延佑中期和清代康熙年间皆重修过。“文化大革命”初期,该宫之塑像、供器、文物被毁,现仅存房屋。

  大崂观 又名真武庙。位于崂山区北宅镇卧龙村南。创建于元代延�年间(1314~1320年)。该观于明代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九年,清代道光七年、道光二十三年数次重修。正殿配庑各3间,中间祀真武,左右祀老君与王母,殿宇弘严,墉垣高峻,甚为壮观。“文化大革命”初期,观内神像、文物、庙碑全部被毁,后为工商总局青岛干校使用,现辟为观光游览场所。

  华楼宫 又名万寿宫。位于崂山区北宅镇蓝家庄西华楼山之阳。创建于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该宫又于明代天顺年间重修,东为老君殿,中为玉皇殿,西为关帝殿。“文化大革命”初期,宫内之神像、供器、经卷、文物、庙碑全部被捣毁焚烧,房屋由崂山林场使用。该宫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聚仙宫 又名寒寨观、韩寨观。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幸福村东。创建于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该宫由著名道士李志明、王志真创建,元代学士张起岩撰写《聚仙宫碑》碑文。该宫旧有玉皇、真武、三清诸殿,后来只存真武殿。1956年该宫拆除。

  清虚庵 位于城阳区夏庄镇瓦房村北。创建于元代。据元代赵世延撰写《云岩子道行碑》记载,云岩子刘志坚初入崂山时居清虚庵。该庵于清代重修,民国初年倾圮。

  凝真观 又名迎真观、迎真宫。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庙石村东。创建于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5年)。该宫于明代弘治二年重修,清代康熙初年道士刘信常又重修,更名为凝真观,中祀真武。1950年该观曾为小学使用。“文化大革命”初期,观内之神像、文物、庙碑全部被捣毁焚烧,1983年该观拆除。

  黄石宫 又名黄石洞。位于城阳区夏庄镇崂山水库北岸。创建于元代。明代黄宗昌《崂山志》记有:“黄石宫有上宫、下宫,在华楼迤北十里许山之巅,元时建。”宫内祀三清,明代崔道人成道于此。清代光绪年间该宫已圮,今无垣。该宫于1984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霞洞 又名斗姆宫。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上清宫北,昆仑山之阳玄武峰下。创建于元代。斗姆宫旧在明霞洞之上,明代隆庆年间洞欹宫倾,道士孙紫阳遂移建于洞西。明霞洞在明代为僧、道交替住持,既供玉皇,又祀观音。“文化大革命”初期,庙内之神像、供器、经卷、文物、庙碑全部被捣毁,1966年由青岛药材站使用该庙房屋,现已修复开放。该洞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圣水庵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三标山西南。创建于元代。该庵已久圮无垣。

  龙泉观 又名南九水庙、九水庙。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大石村北。创建于明初,清道光年间重修。境颇高爽,内分两院,东院祀真武,西院为菩萨殿。1958年将该观拆除。

  庵沟院 位于李沧区李村东北上臧村。创建于明初。明代隆庆年间将该庙拆除,现无垣。

  塘子观 又名堂子观、餐霞观。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晓望村西南。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明万历八年重修,清光绪年间道人吴介山又重修,更名为餐霞观,并延请林钟柱在此教课授徒。观中祀真武。1939年该观被日军焚烧,解放后渐圮。

  太和观 又名北九水庙、九水庙。位于崂山区北宅镇北九水村。创建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观处北九水北岸,为内外九水之分界处,明代天顺八年和清代乾隆年间皆重修过。解放初期该观被小学使用一部分,“文化大革命”初期,观内之神像、文物、经卷全部被捣毁和焚烧,房屋全部由小学使用。

  玉清宫 又名汉河庵、旱河庵。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汉河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重修。该庙原为巨峰上庵之下院(即脚庙),自上庵倾圮后,即将上庵玉清宫之匾额移此处,即今之玉清宫。中祀玉皇,东为三清殿,门前台阶30余级,檐瓦丹碧,气势宏敞。“文化大革命”初期,宫内之神像、经卷、文物、庙碑全部被捣毁焚烧,道舍亦被拆除。

  寿阳庵 又名朝阳庵、寿阳宫。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烟云涧。创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该庵于清代乾隆四十年重修,曾一度为铁瓦殿之下院。正殿祀三官,殿东一室内贮铜佛像甚多,殿后旧有玉皇阁。该庵于民国年间渐圮,今无垣。

  三元宫 又名茶涧庙、岔河庙。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大庵子村北。创建于明代中期。该宫为明代胶州人王氏所建,大殿内祀三官,故名三元宫,庙内有康熙二十八年铸巨型铁钟一口。该宫于民国年间已倾圮,1966年拆除,现仅存庙基和院内的一株木兰花。三元宫于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显化庵 又名现化庵。位于崂山区北宅镇东陈村。创建于明代中期。解放后庙舍由小学使用一部分,1966年后全部由小学使用。

  华西庵 又名黄埠庙。位于城阳区夏庄镇黄埠村。创建于明代中期。该庵于1958年拆除。

  海云庵 又名三忠祠。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晓望村东。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庵内祠寇准、包拯、海瑞,故名三忠祠。1950年后,该庵之房屋由小学使用。

  铁瓦殿 又名玉皇殿。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巨峰南麓。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铁瓦殿原为白云庵之玉皇殿,后倒塌,明嘉靖年间由道士李阳兴重修,覆以铁瓦,名为铁瓦殿,中祀玉皇,又名玉皇殿。瓦长三尺,呈龙形,上铸施主姓名。清康熙年间该殿毁于火灾,后遂为废墟。

  蔚竹庵 又名蔚儿铺。位于崂山区北宅镇双石屋村东北,在凤凰岭下。创建于明代万历十七年(1589年)。该庵为道人宋冲儒建,内祀真武及三官,清道光年间道人李扎秀重修。该庵曾一度为尼姑庙,清咸丰年间尼姑无继,由全真道华山派道士主持。“文化大革命”初期,庵内之神像、文物全部被毁焚烧,房屋为崂山林场使用。该庵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卧云庵 又名小庙。位于李沧区李村之东3公里,在庄子村北。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50年代初将该庵拆除,1956年在其址建小学。

  石障庵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白云洞西15公里。创建于明代。庵前有巨石崛起如屏障,故名。该庵原为尼姑庵,自清代乾隆年间改由道家栖住,民国初年倾圮。

  东华宫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仰口湾西岸。创建于明代。该宫在太平宫东1公里,祀东华帝君,原为太平宫之脚庙(即下院),清代康熙二十六年和乾隆中期皆重修过,清末民初渐圮。

  关帝庙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仰口湾西南。创建于明代。据明嘉靖年间重修碑记载,该庙原为太平宫之脚庙,清代光绪二十六年从太平宫分出,1929年道士刘太清、贾太成主持重修,始具规模,庙内有大殿3间,内祀关羽坐像。1948年该庙鼎盛时期,有庙产600多亩地,佃户18户,雇工22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庙内之塑像、供器、文物均遭破坏,1966年房舍由崂山林场使用。该庙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定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神普庵 又名山神庙。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毛儿岭山前,在明霞洞西。创建于明代。该庵于清末渐圮。

  驱虎庵 位于崂山太清宫东南侧钓鱼台以北,后唐同光二年刘若拙初到崂山时,在此筑茅庵修炼,是时山中多虎狼出没常伤山民,刘若拙勇力搏杀虎狼,为民除害,山民联合赠匾为“驱虎狼庵”,简称驱虎庵。刘若拙入主太清宫后,及晚年居鳌山,则渐废。明代曾修缮,中期废圮。

  窑石庵 又名石鼓庵。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南窑半岛。创建于明代。该庵原为聚仙宫之脚庙,明万历二十八年被太清宫购为脚庙。后该庵渐圮,1958年拆除。

  姑子庵 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北龙口村东南。创建于明代。该庵原为道姑庵,1958年拆除。

  紫榕庵 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铁瓦殿东。创建于明代。该庵于清代后渐圮,今无垣。

  万寿宫 又名下华楼、老君殿。位于崂山区北宅镇下华楼村。创建于明代。该宫为华楼宫脚庙,1958年拆除。

  全圣观 又名朝阳观、浮山寺、浮山庙、潮海观。位于崂山区中韩镇浮山。创建于明代。该观原为寺院,名浮山寺,明代即墨进士黄作孚隐居读书处。辛亥革命后,曾任肃亲王谋士的曾明本在复辟失败后,在此出家为道士,并将此庙更名为全圣观。1960年后该观渐圮。

  荒草庵 又名黄草庵。位于崂山区中韩镇浮山徐家麦岛北。创建于明代。据传该庵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因庙建于山之荒草中而得名,后因黄作孚在此隐居,又名黄草庵。该庵解放后渐圮。

  通明宫 又名玉皇庙。位于城阳区夏庄镇西宅子头村北。创建于明代。该宫传为唐代贞观年建,无考,清乾隆年间重修过。解放后其房屋由小学使用。

  延寿宫 位于城阳区流亭镇仙家寨村。创建于明代。据传建于唐代,无考。民国年间该宫已辟为学校。

  天齐庙 位于城阳区流亭镇庙头村。创建于明代。该庙于解放前已废圮。

  老母庵 位于城阳区城阳镇城阳石桥北。创建于明代。自1953年起,该庵由小学使用。

  弥罗庵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泉心河南岸日起石处。创建于明代。该庵在清风洞前,现已倾圮无垣。

  修真庵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王哥庄村。创建于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该庵由道人李真立创建,正殿祀三清,后为玉皇阁,东祀文昌,西为王母殿。明亡后,宫廷太监边永清、杨绍慎携4宫女来此出家,修道以终。该庵于清康熙十年、嘉庆六年和光绪十年三次重修,规模宏整。清末民初时,有道众20余人,庙产300余亩,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为庙会。其址现已建为楼舍厂房,位于王哥庄镇的中心。

  先天庵 又名天门后。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南天门东北涧。据传该庵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修。明代黄宗昌《崂山志》记有:“先天庵在天门峰下海门涧上,白道人所建,齐道人成道之所。”白道人即齐本守之师白不夜,明万历年间来崂山。齐道人即为齐本守,他曾历经21年之劳苦,于天启年间亲自为先天庵增建殿宇3间及两廊配房,内祀玉皇。1943年该庵被日军轰炸为废墟。

  常在庵 又名张村庙。位于崂山区中韩镇张村。创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该庵为退官隐士张常在所建,因名常在庵。原为太清宫之脚庙,后只剩三间侧房,清代康熙年间重修。解放后该庵由小学使用,现已改建为张村小学。

  沧海观 又名海庙。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沙子口村南。创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年)。原有大殿三间,因内祀龙神而得名。1954年由驻军使用部分房屋。“文化大革命”初期,观内之神像、供器、经卷、文物全部被捣毁焚烧,房屋亦被拆除。

  白云洞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刁龙嘴村西冒岭山。创建于明末。洞因常年白云缭绕而得名,洞右是庙宇,内祀玉皇和三清。清代乾隆三十五年重修,1935年后进入鼎盛时期,有道士40余人,房屋70间,土地700多亩,山岚2000余亩。1939年,日军入侵白云洞,杀死道士4人、雇工2人,纵火焚烧所有房屋,后又逐渐修复。“文化大革命”初期,庙内之神像、文物全部被捣毁焚烧,殿堂被拆除,成为一片废墟。该洞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松阳庵 又名薛家庙。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南宅科村。创建于明末。该庵为薛姓村民建,供奉关帝,旧时有庙产40亩地。1958年将该庵拆除。

  莲花庵 位于崂山区北宅镇北宅村西北。创建于明末。该庵于清代已圮,今无垣。

  正阳庵 位于崂山区北宅镇东乌衣巷北山。创建于明末。该庵于清代已圮,今无垣。

  福泰庵 位于崂山区北宅镇蓝家庄北山。创建于明末。明成化年间先建成一塔,门额镌福泰庵三字,庵未建成即废。

  云峰庵 位于崂山区中韩镇车家下庄村西。创建于明末。该庵于1923年曾重修,解放后一度由小学使用。

  慈云庵 位于崂山区中韩镇大埠东村。创建于明末。该庵于1953年拆除,后在其址改建小学。

  大水院 位于崂山区中韩镇枯桃村北山。创建于明末。大水院山即以此庙得名,清初该庙已遭破坏,民国初年废圮。

  三官庙 位于李沧区李村河北。创建于明末。解放后只剩庙舍3间,由文物收购站使用。

  龙王庙 又名娘娘庙、老姑庙。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港东村西。创建于清初。该庙解放后由小学使用。

  午山庙 又名大士庵。位于崂山区中韩镇午山村北。创建于清初(据传该庙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重修过)。该庙于解放后渐圮,1958年拆除。

  玉皇庙 位于李沧区李村河北。创建于清初。该庙于1958年拆除,其址改建为招待所,庙亦无存,仅剩一株黄杨。

  聚仙庵 又名河崖庙、千手佛。位于城阳区夏庄镇彭家台村。创建于清初。该庵于民国时已倾圮,现无垣。

  清真庵 位于城阳区夏庄镇王家曹村。创建于清初。该庵于民国初年倾圮,现无垣。

  熟阳庵 又名朝阳洞、熟阳洞、亻叔阳洞。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唐家庄西山。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据《熟阳洞刘道人自述碑》记载,该庵为道士刘信常所建,于康熙元年创基,直到康熙四十年才筑起大殿,刘道人苦心经营50年,才成宏大殿宇。该庵于解放后渐圮,1966年拆除。1984年将熟阳庵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道观 又名棋盘石。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招风岭前,在华严寺西25公里。创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该庵建于海拔600多米处,为崂山庙宇中居地最高者,内分两院,东院祀玉皇,西院祀三清。该观鼎盛时有道士18人,土地160亩。1939年被日军放火烧毁,后逐步修复。解放时,有道士5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庙内之神像、经卷、文物被捣毁焚烧,房屋由崂山林场使用。该观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康公祠 位于城阳区夏庄镇南坡村。创建于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该庙内祀清康熙年间即墨县令康霖生,清即墨举人黄�撰有碑文。该祠于解放前已被小学使用,1958年建崂山水库时将其拆除。

  大悲庵 位于城阳区流亭镇赵哥庄。创建于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该庵于解放前已倾圮,现无垣。

  关帝庙 又名老爷庙。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小河东村。创建于清代中期。该庙于解放后由小学使用。

  灵鹫庵 位于崂山区北宅镇之南,在北岭村北。创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该庵为华楼宫之脚庙,位于华楼峰东北之山涧路东,民国初年废圮。

  玉灵观 又名老母庵。位于城阳区流亭镇女姑山西顶。创建于清代。“文化大革命”中将该观拆除。

  龙王庙 位于城阳区流亭镇女姑山东顶。创建于清代。“文化大革命”中将该庙拆除。

  天后宫 位于城阳区流亭镇女姑山村东。创建于清代。“文化大革命”中将该宫拆除。

  倒座庵 位于城阳区流亭镇王家女姑村。创建于清代。该庵于解放前倾圮废除。

  玄阳观 又名铃铛石屋。位于李沧区李村东北65公里,在戴家村北山。创建于清代光绪初年。该观于解放后渐圮。

  三清宫 又名竹子庵、三清洞。位于李沧区李村东北65公里,在戴家村北山。创建于清代光绪初年。因该宫周围多竹子,故名竹子庵,为全真道清静派庙观。解放后该宫渐倾,现只剩白果树一株。

  天后宫 位于崂山区沙子口镇沙子口村东。创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该宫原有大殿1座,配房2栋,厢房2栋。解放后房屋由村供销社使用,现改建为宿舍。

  老姑庵 位于崂山区王哥庄镇梁家村南山。创建于清代后期。该庵于解放前已倾圮。

  杏树庵 位于崂山区北宅镇我乐村东,在北九水五水南岸。创建于清代后期。该庵于民国初期倾圮。

  潮海宫 又名地母宫。位于崂山区中韩镇山东头村。创建于清代晚期。该宫于解放后倾圮。

  镇水庙 位于中韩镇金家岭村南。创建于清代末期。该庙于解放前倾圮。

为你找到青岛城阳111路的详细信息如下:

前金停车场-前金停车场(首班车时间:05:00,末班车时间:21:00):

前金停车场→南寨→松树庄→百福路正阳东路→盛世美域西→铁骑山路百福路→超然→傅家埠→傅家埠南站→宫家→张家沙沟北→贾家营→白沙河→城阳九中→夏庄北→夏庄→夏庄街道→天风南路→太平庄→太平山→源头→水青花园东→安乐社区→王沙路华安路→南屋石→国开双语学校→崔家沟→罗圈涧王沙路→磊鑫→桃园→李家庵→时代城→黑龙江中路富裕路→下王埠立交桥北站→夏庄路金水路→夏庄路虎山路→李村公园①→夏庄路向阳路→青岛五十八中→东北庄→大崂路夏庄路→李村公园→夏庄路虎山路→夏庄路金水路→下王埠立交桥北站→黑龙江中路富裕路→时代城→李家庵→桃园→磊鑫→罗圈涧王沙路→崔家沟→国开双语学校→南屋石→王沙路华安路→安乐社区→水青花园东→源头→太平山→太平庄→天风南路→夏庄街道→夏庄→夏庄北→城阳九中→白沙河→贾家营→张家沙沟北→宫家→傅家埠南站→傅家埠→超然→铁骑山路百福路→盛世美域西→百福路正阳东路→松树庄→南寨→前金停车场

请注意首末班车时间,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青岛城阳区有什么好玩的山?

城阳区好玩的山不少,但最好是结合相关旅游线路出游,会更完美,具体如下:1、城阳东线:太和峡谷-云头崮茶园-“惜福山里人家”农家乐-三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