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后裔子孙的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2收藏

谁能提供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后裔子孙的族谱?,第1张

皇六子 塔拜 辅国悫厚公 万历十七年二月十八(158942)生,母为庶妃钮祜禄氏,初授游击,天聪八年(1634)四月,封一等参将,后称辅国将军,崇德四年八月初九(163996)申刻卒,年50,顺治十年(1653)五月追晋辅国公,谥悫厚。

嫡福晋,乌苏氏,岱苏之女。

长子 喇拜 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160576)子时生,母为嫡福晋乌苏氏,天命五年八月初十(162096)卒,年15。

次子 额客亲(内大臣) 万里三十七年十一月初八(1609123)未时生,母为嫡福晋乌苏氏,顺治十二年正月十七(1655222)申时卒,年46,嫡福晋纳喇氏,奇礼之女;继福晋瓜尔佳氏,都统、伯石廷柱之女;三娶继福晋西鲁特氏,尚书明安达里之女;四娶继福晋瓜尔佳氏,都统、伯石廷柱之女;妾郭氏,郭玉之女;妾吴氏,吴大之女。子十一:额奇(内大臣、辅国将军);度尔霸(散秩大臣、辅国将军);伯奇(辅国将军);伯尔赫宜(已革辅国将军);噶尔齐;额尔济图(罢黜宗室);苏尔齐;伯赫(已革辅国将军);伯尔和;燕岱;伯尔德宜。

三子 巴克亲 万历四十年正月二十六(1612227)亥时生,母为嫡福晋乌苏氏,崇德四年正月十八(1639220)亥时卒,年27,嫡福晋乌苏氏,男吉布哈达之女。

四子 巴穆布尔善 也有的译“班布尔善”,天命二年十月初十(1617117)丑时生,母为嫡福晋乌苏氏,塔拜卒后,袭三等奉国将军,顺治元年(1644),以功晋二等奉国将军,四年(1647)晋一等奉国将军,六年(1649)晋三等镇国将军,八年(1651)晋辅国公,康熙五年(1666)革爵,康熙六年(1667),以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谄事鳌拜,及事败,王大臣劾奏班布尔善大罪二十一,康熙八年(1669)五月因罪处死(坐绞),年52,子孙黜宗室。嫡福晋纳喇氏,萨诸祜之女;继福晋富察氏,内大臣哈锡屯之女;妾李氏,李成茂之女;妾吴氏。子十四:库德宜;路德宜;邦图;巴尔岱;塞图(已革辅国将军);国礼;拜新;铎礼;博礼;已革三等侍卫;常成;博尔敦;麟吉;观林保。

五子 苏瓦延 天命四年三月二十四(161957)亥时生,母为嫡福晋乌苏氏,六年正月十二(162122)卒,年2岁。

六子 奉恩辅国恪禧公 拔都海 天命七年九月十四(16221018)巳时生,母为嫡福晋乌苏氏,顺治十七年四月初九(1660517)巳时卒,年38,嫡福晋札库塔氏,轻车都尉拜察库巴晏之女;继福晋雅尔祜觉罗氏,散秩大臣琶克齐之女。子四:席尔图(辅国将军);纳尔图;博尔都(追削辅国将军);赖善。

七子 奉恩怀义将军 喇都海 天命八年十月十七(1623119)辰时生,母为嫡福晋乌苏氏,顺治六年三月初四(1649415)巳时卒,年26,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男布颜图之女。子一:喇苏。

八子 巴特玛费扬武 追封辅国悼殇将军 天命十年五月二十九(162573)申时生,母为嫡福晋乌苏氏,顺治六年正月初七(1649217)申时卒,年24,嫡福晋叩德氏,都统、公武纳赫之女。子一:巴尔善(辅国将军)。

鳌拜是清朝时期重要的人物,因为权力太大,后来被康熙拿下。满清灭亡后,鳌拜的后人都改姓关了,这是为什么呢?

(鳌拜)

鳌拜的本姓是瓜尔佳氏。

满族的姓氏非常有意思,大多是根据部落名称起的,瓜尔佳也是一样。根据资料记载,瓜尔佳氏部落祖居东北萨尔浒地区,也就是今日辽宁抚顺。

那么,瓜尔佳氏是啥意思呢?起初,满语“瓜尔佳”被汉译为“围绕菜园子的水沟”之意,又译为“捣乱”之意。瓜尔佳氏族人不喜欢这种汉译之意,后来这种译意被逐渐从满族的各种文献中删掉了 。

(溥仪的生母)

在瓜尔佳氏部族中,名人特别多。

16世纪, 瓜尔佳氏部落归附努尔哈赤, 成为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基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正是在这个家族的帮助下,努尔哈赤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

在瓜尔佳氏部落中,名人辈出。比如,满清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就是瓜尔佳氏。他的侄子鳌拜,也曾经为满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马之功。后来,权力越来越大,威胁到了皇位,被康熙杀掉。

因为名人较多,部落人群也很多,所以瓜尔佳氏被称作“满族第一氏族”,被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首位。

那么,瓜尔佳氏为啥后来改姓关了呢?

(关晓彤)

瓜尔佳改姓关,实际上分成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满清高度汉化的时候,满语“瓜尔佳”被汉译为“围绕菜园子的水沟”之意,又译为“捣乱”之意。当时,很多瓜尔佳氏就想改姓,因为他们非常崇敬三国时期的关羽二爷,所以就改姓为关了。

在必死的前提下,鳌拜得到的已经是最能保留颜面的死法了。这也算是长期传统了吧,前有舒尔哈齐、褚英、阿敏等人,后有胤禩、胤禟步入后尘,表面上都是郁郁而终自然死亡,其实这是一种相互留脸的方式,大概率都是被毒死的,溥仪和溥杰都曾经无意中看过胤禛毒杀胤禩、胤禟的密旨。

虽然也有长辈余荫的关系,但可以说鳌拜的的军功和爵位都是自己用鲜血和生命争取来的,高光时刻无非自告奋勇突击皮岛和松锦大战中的五战连胜。

至少相对来说,初时的鳌拜在军中并不受重视,一是从征皮岛,二是并没有人安排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占领全岛的关键是西北角的突击,为了让阿济格能用上自己,鳌拜甚至下了军令状。

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远的不提,就以阿济格和多铎为例,入关后基本上是跟在汉将后面拾便宜柴禾,那军功多得不要不要的,反观鳌拜,甘当突击小能手还得靠求,用命担保才有机会。

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回报,得知皮岛落袋的皇太极欣喜异常,鳌拜的战果无异于拔出了心口的一根刺,总有朋友说皮岛不重要,毛文龙不重要,怎么会呢,虽不致命,但讨厌至极,皇太极无法做到辽东全境每一寸土地都无差驻军,镇江大捷佟养真不就死了么,那是康熙帝的太姥爷。

鳌拜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春,在八旗军中崭露头角,以巴图鲁的荣誉称号成功打造了个人IP。

流尽大明最后一滴血的松锦大战,与明军骑兵展开遭遇战,骑兵一举获胜,追击中下马战步军再次告捷,随后五战全胜全无败绩→梅勒章京→护军统领。

皇太极身亡,由于死得太过突然,没有能够定下继承人,于是出现了勤政殿之争,豪格自以为皇位非我莫属,中途离场静等三请,其实索尼早和多尔衮交过底,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私下的小算计就是镶黄、正黄不会易旗,这是无法放弃的基本盘。

鳌拜相对诸大贝勒虽然位卑言轻,但却不惜带兵张弓开弩,合围崇政殿,并拔剑威胁多尔衮,面对极权和分裂,多尔衮压制住了冲动的多铎,最终在无奈中放弃对抗选择与济尔哈朗一起摄政,“辅佐”福临。

深知自身无望于皇权的代善和济尔哈朗自然没有意见,本来就是墙头草,只要别抄家伙,别分家,怎么着都行,这是底限。

把他们的对话逐字逐句的看清以后,您会明白,如果你问他们多尔衮上位可不可以呢,那回答肯定是太可以了,如果你问他们小福临登基是否合适呢?他们肯定说太英明了。

反正两黄和多尔衮他们是谁也不得罪,类似鳌拜和多铎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脾气,他们才没兴趣冒险玩命,谁登基自己也还这样。

可以说鳌拜在福临登基这件事上,居功至伟,当然这里面更多的是两旗的私利原因,但如果只靠豪格来扛的话,铁定扛不住多尔衮哥仨。

其实即便没有私利在,索尼和鳌拜也不能坐视,他们是被两黄旗推出来的,而且接受了他人死前重托,自愿殉葬皇太极的老兄弟们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皇太极的权柄,他们担心落于外人之手,死前百般嘱托,相对于他们的忠心程度,鳌拜是拍马也赶不上的,如果这事办不好,以后就找个旮旯隐居得了,没法混了。

入关后的鳌拜受到了多尔衮不遗余力的打击,随征李自成后,护着老战友索尼倒霉也就算了,护着多尔衮的亲哥阿济格也要倒霉,罚银一百无所谓,但军功作罢不赏。

李自成被乡勇敲死以后,鳌拜又跟随豪格征讨张献忠,挥师凯旋之后,多尔衮搞清算,把早已知晓的“老账”---兵围崇政殿、立誓拥立肃亲王等事,通过安排众人弹劾的方式再次抖落出来,别说功劳了,就是职位也差点丢掉。

为什么革职之后又复职呢?一个条件,跪下解除当初所发的拥立豪格的誓言。至于索尼,骨头太硬,直接被发配了,如果多尔衮不死,一辈子都甭打算回来。

后来的鳌拜,一直被打得抬不起头来,直至多尔衮身死。

顺治亲政,鳌拜被打击的不死不活的样子都看在眼中,一时被视为重臣,二人成了君仁臣直的典范,可惜顺治短命,在其身死后,鳌拜华丽转型为君侧之恶。

四大辅臣鳌拜垫底,可是从权利上来说,他却是魁首。

索尼多年以后脑袋已经被多尔衮打磨圆滑了很多,再加上岁数大,还有“病”,所以懒得管事得罪人;

苏克萨哈就是个倒霉蛋,里外不是人。虽然都和多尔衮有仇,但其他三大辅臣都看不起这个二五仔,而作为皇帝控制正白旗代言人,在旗内他也不受待见,一是反水,而是缺乏凝聚力;

遏必隆从来都是唯唯诺诺,鳌拜说啥就是啥,不争竞。

鳌拜擅权,欺君害民,打击异己这些众所周知,直到鳌拜将苏克萨哈连根拔起,康熙帝明白了,这人不除掉自己也无异一个废人,所以智擒鳌拜,并对其嫡系势力进行了大规模“清理”。

抄家难免,鳌拜一党的关键人物至少革职为民,子孙后代虽然没有论罪,但基本都被降旗镶白(留份养命钱),“发配”到全国各地,大部分都回到了辽东地区,偶尔有几个亲戚被发现还在做官的,那时候康熙帝气也已经已经消了,都没动。

康熙帝晚年,感念鳌拜军功,追赐一等梅勒章京,也就是鳌拜发迹之初的旧职。

雍正年间,复封一等公,世袭罔替,瓜尔佳氏鳌拜一支的春天来了。

乾隆年间,禁止袭承爵位,降一等男。

鳌拜子孙······得嘞,皇帝您也别改了,我们改。

就在乾隆执政末期,瓜尔佳氏的鳌拜后裔都纷纷改了姓,并重立家谱,想通过这种手段彻底与鳌拜撇清关系,天知道下个皇帝啥脾气,万一赶上个性子爆的······安全第一。

最后族人大多把姓氏改为---关、官、葛、金。到现在,一部分分支都还找得到,鳌拜刚获罪的时候,族人们也都没受过大苦,毕竟有朝廷一份不菲的保底工资在,但享福也算不上。

别管以前如何,反正现在族群开枝散叶人丁兴旺,生活幸福。

不是的。电视剧中的人物是使故事情节更丰满,事实上查无此人,你要想知道确切的答案。可以看看《这里是北京》专门有一期的说明

而剧中的青格尔历史上的原型是江南才女沈宛,此人才是真实人物。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家谱 (人文资料)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鳌拜,其实你知道他真正的姓氏是什么吗?其实鳌拜本姓瓜尔佳氏,其实满族姓氏非常有意思,大多数都是根据部落名称起的,瓜尔佳也是一样的,关爱家世部落主居东北上海许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抚顺。

鳌拜作为清朝时期重要的人物,但是因为权力太大,后来康熙登位,将其拿下,满清灭亡和鳌拜的后人都改姓关了。

鳌拜出生于将门之家,从小喜爱习武武艺高强,特别是骑马射箭,都是一流的高手,当年鳌拜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鳌拜打仗非常勇猛,身先士卒,抢官夺弈,攻城略地,骁勇善战,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鳌拜成为了议政大臣、二等公世袭,后来当上了侍卫内大臣加少傅,并且兼太子少傅。

但是康熙皇帝登基时因年纪比较少,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 ,在首辅大臣索尼病逝后,另外两位不是他的对物, 所以鳌拜权力太大,鳌拜开始结党营师编制朋党,对于不顺从他的人,反对行为的人不是撤职查办,就是以罪名处死,此刻的鳌拜飞扬跋扈,权倾朝野,朝中的大臣非常恐惧,朝中大臣整日心惊胆战的度过,大臣们更是敢怒不敢言。13岁康熙开始亲政了,但是鳌拜却对康熙不当一回事,不知道收敛,对康熙所做的决定常常给予否决,不予执行,更猖狂到称病不上朝,康熙不去他家里问候,他就一直在家不上朝,所以康熙对鳌拜种种行为一忍再忍,不懂尊卑,不顾君臣之道。 所以康熙对他是忍无可忍,下定决心将鳌拜铲除治罪。但最终还是就擒住就范。康熙念其有功,没有杀他,只是关入大牢,永远囚禁。而对鳌拜死党,杀的杀,关的关,撤的撤,鳌拜集团就此灰飞烟灭。鳌拜后在狱中病死。

这个是鳌拜的一身,对于鳌拜的事情,你有什么更好的看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康熙对鳌拜的后人还算是相当宽容的。

其实,严格地来说,如果没有鳌拜,康熙能不能当上皇帝都很难说。 

鳌拜,瓜尔佳氏,镶黄旗人,他的父亲名叫卫齐,叔叔是努尔哈赤手下的重臣费英东,开国五功臣之一。

鳌拜年轻时候就随军征战沙场,立下过很多的功绩。

天聪八年,鳌拜被授予牛录章京的世职,管理三五百民众。任甲喇额真,皇太极亲军中的一个小头目。

崇德二年的时候,鳌拜随军征伐皮岛,他和另一个甲喇额真准塔两人为前锋,渡海作战,鳌拜有勇有谋,奋勇战斗,攻克了皮岛。 战斗勇敢,皇太极赐予鳌拜“巴图鲁”的称号。晋升为了梅勒章京。相当于明朝的“游击”。

鳌拜参加过松锦大战,表现十分勇猛,五战五胜,立下汗马功劳。被晋升为巴牙喇纛章京,这相当于明朝的“总兵”一职。

鳌拜屡次随军出征,颇有战功。

皇太极暴病而亡,死前没有指定继承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多尔衮相争。

为了防止多尔衮觊觎帝位的野心,鳌拜跟着索尼率兵包围了崇政殿,带剑闯宫,声称必须拥立皇太极的骨血继位,否则决不奉从,要以武力相见。

各方势力达成了妥协,皇太极不满六岁的幼子顺治登上皇位,这才有后来的康熙能够继承帝位。

所以说,康熙能够成为皇帝,那也有当年鳌拜以死相拼,拥立顺治的功劳。 

顺治登位,索尼、谭泰、图赖和敖拜等六人共同盟誓,永远忠诚扶保幼帝顺治。

顺治幼年即位,孤儿寡母,大权旁落,被摄政王多尔衮独揽朝政。多尔衮开始对皇太极的遗留势力进行抑制和打压,而鳌拜由于当初坏了多尔衮的好事,更成了多尔衮的眼中钉,屡屡受到图害,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

鳌拜跟随从阿济格征战湖广,击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又进入四川,打败了张献忠的部队。

但多尔衮终于抓住机会,捉住了鳌拜的小辫子。 顺治五年时,鳌拜因罪被罚,按律当斩,交了罚金赎了性命。

顺治七年,又因罪被降爵。

做为皇太极系的人,在多尔衮执政期间,鳌拜遭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清算了多尔衮的过徬,鳌拜才又重新受到提拔重用。 

顺治很年轻就染上了天花,一病不起,临终前,指定索尼、鳌拜、遏必隆和苏克萨哈四人为托孤大臣,顾命辅政。

以此为节点,在此之前的史料都记载的是鳌拜的种功劳,而在此之后,史书上主要就记载的是鳌拜的罪恶了。什么原因大家也心知肚明。

索尼老迈,遏必隆性情懦弱,唯鳌拜马首是瞻。鳌拜在一段时间内就独揽大权,专断行事,对反对他的势力和人员给予了严厉打击。

鳌拜主要干的坏事: 

一、打击反对势力

二、违旨圈占土地 

三、擅权结党营私

康熙八年时,鳌拜出事了,康熙人小鬼大,突然发动,把鳌拜抓了起来,迅速问了他的罪。

康熙和宗室、大臣们给鳌拜定了三十条罪状,咱们把其中真正实质性的东西强调出来:

擅权、私定政事、结党,这三项是真正为帝王所不容的。

结党是实质,其它的罪名看起来挺大,其实不算什么。

这些都比较模棱两可。可以算好事,也可以算罪过。

主要看怎么理解了。

这几条对皇权有威胁的主要是拦截奏章比较严重。

说白了,鳌拜忠于清朝,也忠于皇帝,并没有谋叛之心,但他确实是侵占了皇权。

鳌拜被抓住以后,康熙并没有处死他,而是将鳌拜和他的儿子纳穆福囚禁起来了。

鳌拜死后不久,康熙就将鳌拜的儿子纳穆福释放了,本来人家也没啥罪。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也老了,事情也过去很久了,康熙又给鳌拜追封,还让鳌拜的从孙苏赫承袭了“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的爵位。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几乎就是给鳌拜彻底平反了。追封了鳌拜原有的一等公的爵位,世袭,还给鳌拜加了个“超武”的封号,这可是很牛掰的。鳌拜后人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

也就是说,鳌拜死后,他的子孙其实并未受到株连,还一直承袭着爵位。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事情又有了复,乾隆又重新评价了鳌拜的功过和历史地位,降了鳌拜的爵位,还给鳌拜的政敌的后代们给予了很多优待。在这一点上,乾隆与雍正很不不同,乾隆很崇拜他爷爷康熙,很多政治举措都接近于康熙的立场。

鳌拜家族的爵位承袭表: 

在鳌拜的这些后代中,也依然忠于大清。鳌拜的孙子达福就为国尽忠了。

雍正年间,达福袭职,管佐领。累擢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雍正九年,达福随傅尔丹出征,结果战死沙场,壮烈牺牲了。

总结:康熙还算是很宽容的,收回皇权以后,他并没有杀掉鳌拜(鳌拜是死于囚禁之所),也没有诛连鳌拜的妻子儿女。

鳌拜的罪行累累,但康熙还将他的后代给予官职,其中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康熙本身本性善良,并不是大家眼中的心狠毒辣的人。虽然最终鳌拜被定义为奸臣,但是想到鳌拜曾为自己做出的丰功伟绩,为自己打下的江山,皇帝于心不忍。并且做出决定,也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种霸权主义在古代还是十分盛行。所以最终鳌拜的子孙后代的结局没有很惨,有的还甚至封官加爵。 

原因二:鳌拜虽然最终被定义为奸臣,但是不少罪名都是后来加上的,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朝中的大臣无论哪一个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罪名。而鳌拜当时身为康熙的心腹,最终被康熙抓之入狱的核心,不是因为他犯罪了,而是他把康熙惹生气了。最终鳌拜在狱中死亡,康熙的气也消的差不多了。毕竟鳌拜为康熙打下的江山,劳苦功高,因此康熙让他的后代当官也是一种弥补的方式。

原因三:鳌拜的死去,在朝中的影响非常不好,鳌拜作为康熙的一朝元老,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鳌拜的死亡就容易让那些为康熙打下江山的老功臣,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毕竟在他们眼中看到鳌拜就如同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康熙最终对鳌拜后代的宽大的处理也是希望让群臣看到自己对待功臣的做法。 

并且康熙给予的鳌拜的后代的官职也不是重量级的,而是普通的男爵,连参政的机会都没有。康熙还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他害怕下一个鳌拜的出现,所以也不会让鳌拜的后代担任有权重的官职。 

谁能提供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后裔子孙的族谱?

皇六子 塔拜 辅国悫厚公 万历十七年二月十八(158942)生,母为庶妃钮祜禄氏,初授游击,天聪八年(1634)四月,封一等参将,后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