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家谱辈分排明细表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2收藏

郑氏家谱辈分排明细表是什么?,第1张

郑氏每个地方的字辈都不一样,具体如下:

1、福建泉州惠安: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2、福建泉州安溪: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3、重庆大足:永世长朝惜文兴大国昌天才开周泰宗明万代发。

4、湖北十堰: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5、湖北广水:文章华国申名远忠厚传家世代长。

6、四川凉山:赢征思虎国山经朝万天永在成加显首本后循环。

扩展资料

郑氏名人:

1、郑爽

郑爽,1991年8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毕业于北京**学院,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2009年,郑爽因主演现代剧《一起来看流星雨》而进入演艺圈,她也凭借该系列剧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剧最佳女演员提名。

2、郑恺

郑恺(Ryan),1986年4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华语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7年,出演个人首部**《奔跑吧有情人》,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四卷:

谱籍临安

责任者郑敦达主修,郑主旺等编纂

版本1938年起凤堂木活字本

其他书名书名页题荥阳世家郑氏宗谱

名人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临安市图

详细内容

序号:5597

[临安]唐昌郑氏宗谱:四卷/郑敦达主修,郑主旺等编纂—1938年起凤堂木活字本—4册—书名页题荥阳世家郑氏宗谱—2修本

始迁祖:旻,字贡公,明成化年间(1465~1487)自开化县迁居昌化县(今属临安市)十都祝家川村。本谱始修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世系修录至第十七世,排行字为贤。本支派排行字自九世起:国家有圣主敦本启贤良克继修明志光宗耀祖长。卷一:谱序、祖训、家规、谱说;卷二:勅命、像;卷三:世系;卷四:行略、祖居清丈文劵、人物传。

收藏单位:临安市图

三卷:

谱籍临安

责任者郑斌主修,郑应浩编纂

版本2000年敦叙堂胶印本

其他书名

名人(明)郑德盛;(清)郑体乾。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杭州市图杭州西湖区三墩镇厚诚路30号302室郑昌炽

详细内容

序号:5598

[临安]唐昌郑氏宗谱:三卷/郑斌主修,郑应浩编纂—2000年敦叙堂胶印本—3册—书名据书名页题

始迁祖:添祈,更名芳,号虎山,明洪武四年(1371)自淳安县东衔村迁居昌化县(今属临安县)唐里村(今属昌化镇)。本谱始修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三世,排行字为传。本支派排行字:时下陈常嫩生民秉德良纘承知有道佐启世应昌学圣传诗礼希贤显义方国家隆俊彦多士庆言扬。卷一:谱序、郡望、行状、勅命、诰命、凡例、题名序、仕宦录;卷二:行传;卷三:行传、编後记。本支名人:(明)郑德盛;(清)郑体乾。

收藏单位:杭州市图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厚诚路30号302室郑昌炽 四卷

谱籍淳安

责任者郑炳林主修

版本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世德堂木活字本

其他书名

名人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淳安县梓桐镇郑家村郑树忠

详细内容

序号:5599

[淳安]郑氏宗谱:四卷/郑炳林主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世德堂木活字本—4册—书名据书名页题—4修本

始迁祖:公亮,字希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自安徽歙县邑北丰川村(今属上丰乡)迁居浙江淳安县邑西石峤村(今梓桐镇郑家村)。本谱始修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卷一:谱序、目录、凡例、源流叙;卷二:世系、寿序、行传;卷三:世系图;卷四:墓志、谱跋。

收藏单位:淳安县梓桐镇郑家村郑树忠 十六卷,首一卷

谱籍淳安

责任者

版本1922年木活字本

其他书名版心题川南郑氏宗谱

名人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淳安县汾口镇简门村村委会

详细内容 [淳安]淳安川南郑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1922年木活字本—37册—书名据序跋题—版心题川南郑氏宗谱—7修本

始迁祖:安仁,字弥熟,又字德淋,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自安徽歙县迁居浙江遂安县(今属淳安县)川南郑家白洋坂村(今汾口镇简门村)。本谱始修於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一世,排行字为光。本支派排行字:宙炳聿忠绍当韬该房季奇稚宾并兴众安綝训光必启兆友肇锡衍名家纯德昭和厚贤能毓国华。卷首:谱序、凡例、世系图;卷一~十:世系图;卷十一:家仪、家规;卷十二、十三:传;卷十四:坟图;卷十五:里居图;卷十六:谱跋。

郑姓为古老的中文姓氏之一,它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八。中国的姓氏,不少来自最初封国的国名,郑姓也是如此。今天为您讲述中国最重要的取名形式,郑氏家谱字辈大全。

寻根溯源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之后。周厉王的少子友封于郑,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得姓始祖

姬友。西周时,周厉王的小儿子友和周宣王是同父异母兄弟。周宣王在即位二十二年后(公元前八零六年)将友封在郑(今陕西华县东)地,友称为郑桓公,郑是西周建立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周幽王时,郑桓公见幽王无道,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到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落连同百姓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的东虢和郐两个诸侯国之间。郑桓公之子武公即位后,乘护送平王东迁洛阳之机,相继占领了两国的土地,在新郑一带建立了郑国。公元前三七五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氏公卿宗族纷纷外迁,他们便以国为氏,称为郑氏。尊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郑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的新郑县。战国时因被韩国所灭,便散迁于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秦汉时期,郑姓族人首迁河南洛阳,郑袭成为洛阳始祖。后郑姓族人因怀念先祖勋业,举族迁回荥阳,并世代在此繁衍发展,使之成为早期郑姓繁衍的中心。同时郑姓族人还进入邻近地区,从而使山东、安徽、陕西、山西也成为其主要分布地区。郑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永嘉之乱”,是“入闽八姓”之一,嗣后不断在此继续发展,并繁衍播迁于南方广大地区,形成了诸多的郡望。郑氏族人在两晋之后的长期播迁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多的名人与高官,地位均十分显赫。到了南北朝时期,郑姓已发展成为着名姓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多领域享有特权,富贵满门。隋唐五代时期,郑姓进入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唐时的科举制度,使郑姓大族的政治地位受到抑制,但在文化上的优势却得以充分发挥,出现了大批科举名士,同时由于此期民族融合不断加强,郑姓也加入了新的力量,从而使郑姓在广大地区得以不断地繁衍发展。到宋元时期,郑姓继承了先祖的优势,出现了很多望族与名人,还创立了一代学宗“永嘉学派”,同时因其浙江浦江的“九世同居”也使郑姓闻名于天下,再次成为宋元时期最为引人注目的家族,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明清时期,郑姓发展再度辉煌,在儒学、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独领风骚,多有建树,名人高官大量涌现,形成了郑姓在江苏、湖南、河北、贵州、广东、安徽等地均有望族出现,族人远播于各省甚至海外的局面。郑姓如今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以福建、浙江两省为最多,占到全国郑姓人口的大多数,可以说郑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字辈排行:

字辈谱又称字辈诗,是与古代郑氏人的血缘和取名有关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影响甚至达到今天。所谓的字辈谱,又称派语,行派诗,行第,派引,排行等,是记载宗族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由于多用四言,五言,七言诗的形式表示,因此又称为字辈诗。根据近年一些学者的研究,用一个特殊文字表示同宗族内的父祖兄弟之间的特殊关系的现象在汉朝时已初露端倪,至魏晋南北朝时有了更多的使用,但真正形成字辈谱或字辈诗则是在私家修谱之风大盛的宋朝或者以后,至明清时形成高峰,其余绪则延绵至今。

在北朝时荥阳郑氏北祖一支中,郑述祖兄弟五人共用“祖”字,郑思明兄弟共用“思”字,郑敬道兄弟共用“道”字,郑子贞兄弟共用“子”字。等等,便可认为是后世字辈谱的滥觞。只是因为这时的郑氏人刚刚使用字辈,在使用中还不像后世那样有强烈的意识和严格的规定,也没有形成字辈谱或字辈诗,所以还是十分不完备的。此后,经过隋唐五代以至宋朝时期郑氏人的不断摸索和探讨,特别是由于为了适应不断迁徙和人口增多以后能够准确区分长幼尊卑次序韵需要,郑氏人才像全国其他姓氏的人一样,开始在修谱时编订字辈谱,在生活中使用辈谱中的字,形成以字辈取名的新的取名特点。

字辈谱多是同一个家族在初次修谱时由有关人员编订的,然后由族人按照辈份的高低依次从中选取一字,同一辈份的人只使用同一个字,接着再另取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形成“姓+字辈+名”的固定格式。一旦这些字被依次用完,则要在下次修谱时再进行续补。这样,只要是同一宗族的人,不管人数有多少或者迁往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报出了自己的名字,族人就可根据其名字所排列的次序来确定其辈份高低,原有的辈份混乱和不知所出等问题便都一概不存在了。

由于郑氏的字辈谱编修的时代是在唐宋大播迁以后,编字辈谱时又不可能把天下郑氏人都集中起来确定昭穆次序,因此大多是根据各地的习惯把血缘关系完全可以考知的人集中在一起编订字辈谱,而对别的地区的郑氏人就无法编入,因此也就形成各地有各地的字辈谱,内容完全不统一的客观后果。

尽管各地郑氏人所使用的字辈谱有较大的区别,但在体例和编排形式上还是有其大致相同的特点,其中有些字辈谱还是寓意深刻的字辈诗。

惠州葵坑郑氏的字辈谱是:“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芝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敬礼义兰桂腾芒立纲常继志风规千载永崇功尊训重年香子孙蔚启大明朝廷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泉州惠安小蔗乡郑氏字辈谱是:“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武荣网洲派郑氏字辈谱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学成曰士德进谓儒”。

浙江浦江义门郑氏中,历史上曾使用过:“尔若遵祖训兴隆定可期修齐能善继垂裕自咸宜”等。

福建漳或广东潮阳,台湾省等地,则分别使用:“文化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白天然”,“朝锡熙良际会永康”,“初可必克承孙烈有明征”等。

永春州乾灰呈靡派:“常文恒洪思乔启荣振月宣尔美奕世庆绥犹”。

惠邑葵坑开基派是七字式:“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芒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敬礼义兰桂腾芒立纲常继志凤规千载永崇功尊训重年香子孙蔚启大明朝廷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语江派:“光国崇文德安邦建武功纪先雄继志勋业际昌隆”

石井派:“越明别食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色”。

永春桃源渡台派为:“火木相洛传业必成”。

海澄派为:“祭用蒸尝仰酬祖德礼循昭穆克序人伦文章绵世泽家国庆绥安”。

泉州安溪积德乡新康里派为:“(名次)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字次)荣华耀彩照古今蔚起英豪应瑞时克绍葆封光世德联科发甲步天地”。

郑氏一支字辈:原序:“端明学士文光显世德昭承正大昌辅辟贞良思永绍国朝懋典配天长”;续序:“祖武积厚有余庆金玉乐”。

湖南资阳郑氏德堂木字辈:原序:“大佐应兰元添志显维时尚月光照山川流永世裔”;续序:“祖修承先泽诗礼绍家祥文章华国选德范映朝纲”。

衢州常山郑氏字辈:“朝廷庆昌明人崇尚敦行嘉猷傅贤哲光大起家声孝友恭俭让智仁圣义和元亨利贞复康宁福寿延”。

顺堂郑氏字辈:“宪少爱卿(一世至四世以为名派)”,五世以下序:“文世光大名扬显燕翼贻谋万代荣先志克承常载福羣贤蔚启永和声”。

湖北通山郑氏一支字辈:“令嗣承家远宗由通德传永升泰运日显达盛英贤。”

安徽宿县郑氏一支字辈:“天禄仕志本日文立国光。”

郑氏一支字辈:“尔若尊祖训兴隆定可期修齐能善继垂裕自咸宜一家永和辑奕祀启光扬仪范公犹在先人泽孔长忠孝传芳贻谍绳武彝伦攸叙似续绵延”。

郑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七个:1、荥阳郡,治所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2、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汉水北岸;3、高密郡,治所在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4、雍州郡,东汉始置州,三国时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5、陇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6、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7、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顺治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堂号:“孝义”、“孔安”、“书带”、“复训”、“立本”、“锡类”、“翼经”、“奠邑”、“务本”、“荥阳”、“博经”、“安远”、“著经”、“通德”等。

宗族特征 1、历代郑姓族人地位均比较显赫,且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也都名人辈出。2、郑姓以忠孝治家,家风纯朴而著称。3、各支郑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郑家清修《郑氏家谱》、湖北通山郑氏一支字行为:“令嗣承家远,宗由通德传,永升泰运日,显达盛英贤。”据民国残本《郑氏家谱》、安徽宿县郑姓一支字行为:“天禄仕志本,日文立国光。”

名人精粹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郑兴、郑众:河南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郑虔:郑州荥阳人,盛唐时期学者、画家、广文博士,诗书画技冠京华,玄宗曾题赠:“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郑樵:莆田(今属福建)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创作颇多,代表作为《倩女离魂》,他被后人誉为“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优辈称‘郑老先生’”。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明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郑明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名将,被赐姓“朱”,曾英勇抗击清军,在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尊称为“国姓爷”。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那里是他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有他的宗亲和赖以生息的田园滨海,亦是他一家发祥之祖地。史料记载,郑成功是南安石井郑氏第十二世孙。探索郑成功与石井郑氏之宗亲渊源,了解目前石井郑氏宗族之概况,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郑成功的家世,主要依赖于大量史料和碑记等文物。而宗族家谱志书是十分珍贵的资料,目前尚存的郑成功及其家族的谱志中,主要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郑氏宗谱》、《郑氏家谱》,《台湾文献丛刊》收录的《石井本宗族谱》等;最近笔者深入石井采访,得悉石井郑氏族人仍藏有多种宗族家谱志书。�

  中国历史博物馆书藏的《郑氏宗谱》,是郑成功后裔郑玉海及其子郑沂、郑泽于1920年12月14日重修的。距今已80多年,按其谱记载:郑成功是石井郑氏第十二世,郑玉海是第二十世,可见郑玉海是郑成功的八世孙,郑沂、郑泽是九世孙。该谱志从石井开基祖隐石[讳绵]第一世起,记载 二十一世,八十多年后情况则一无所知,郑芝龙一脉自二十二世之后裔概况亦湮没失考。据谱志载,重修者郑玉海,娶继室业赫那拉氏。可推测其宗支应在北方一带。《郑氏家谱》从石井第一世五郎公隐石载起,到二十世止,内容与《郑氏宗谱》基本吻合,但不载修谱者姓名及时间,谱中关于郑成功诸子孙的生卒年、职官、葬地等记载特别详细,对于研究郑成功嫡派家史有重要价值。家谱前载有郑成功父亲郑芝龙于崇祯岁次庚辰十一月朔日所志之“本宗族谱序”。《石井本宗族谱》内容综合,有谱序、祠堂联文、祖传春冬二祀仪注、名贤序、名行序、世系图谱序、谒祖序、序赠、历代人物、郑氏世谱始祖五世宗支易见图等,易见图仅载有一世到五世。载入《井江郑氏历代人物》中自十世到十五世计一百零四人。�

  以上三种族谱中,对研究郑成功家世最有价值的是《郑氏宗谱》与《郑氏家谱》。内容比较完整,且以反映郑芝龙——郑成功一脉派系为中心修撰,到于旁系分支则简单交休,忽略而过。由于年过境异及战乱变迁,以及史书谱志的大量流失,以上两谱所载郑成功直系后裔,已湮没失考,现难查证,须待有更新之佐证资料出现。�

  据石井郑氏宗族谱志记载,郑氏一世祖五郎公隐石讳绵,字原永。因宋靖康间避乱,兄弟散处,或居莆、居漳、居潮等。五郎公由闽候官来泉郡之武荣,筑室家居,卜地筑坟,日事耕稼业,值岁不登,厥食维艰,闻海滨利薮,日易以给,乃因懿表相依迁杨子山下石井居焉。

  

  一世祖郑绵生山品、岱二子;郑山品生黼,郑岱生木式、模。郑黼生默,郑木式生钅厉、镛,郑模生衡、命[见图]。目前石井郑氏族人已传至二十六代,“式”字行序。共有三千多人,多以办厂经商捕鱼做工为生。分为四大房祧。即:厝后[东角、郑默所传]、后慕[顶角、郑火廷所传]、西亭[西角、郑木式所传]、华亭[上下亭、郑模所传]。四支中以西亭、华亭人口最多,各有千余人;后厝、后慕各数百人。郑成功一脉属西亭分支。从一世祖至郑成功世次是:一世祖郑绵[隐石]—郑山品[隐泉]—郑木式[西亭分支祖]—郑钅厉[纯玉]—郑亮[井居]—郑掊[确斋]—郑盟[乐斋]—郑荣[于野]—郑王容[西庭]—郑士表[象庭]—郑芝龙[飞黄]—郑森[大木]。西亭分支中七世祖郑盟[乐斋]生五子:贡[悦斋]、谦[西江]、省[顺俭]、荣[于野]、志[深江],衍分为西亭支现在的五个房柱,其中四房郑荣[于野]就是郑成功的高祖父,衍派其一脉。

郑氏起源于姬姓,少数赐姓,改姓!起初居住河南荥阳(天下郑姓出荥阳)古语。郑氏有两堂(博经堂)和(安远堂)博经堂起源(郑玄)文学家,安远堂起源于(郑吉)武将 安远侯!战国以后,郑氏由荥阳搬迁,四川山西山东河北。两汉时期又有山东迁入浙江,江苏!两晋时期又迁入闽东,闽南。12年人口普查郑姓约1100万,排姓氏21位。郑和下西洋,郑和原姓(姓马)

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4个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4个大字,刻字苍劲。此坊无圣旨牌,传为郑氏民间私制,故称门坊。牌坊高大雄伟,雕刻精美。“文化大革命”时,石坊上面的字及部分纹饰被当作“四旧”而凿掉。门坊两边连建有围墙,石坊一层有木栅栏门,从而形成了该祠的大门。 过享堂是天井和寝堂,是祠的最后进。寝堂地面高于前面天井136厘米。有三处石级通往寝堂,每处7级,中间的宽326厘米,两边的各宽236厘米。寝堂是祠堂中最高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正面靠墙须弥座上有木阶梯,是旧时按世序安放灵牌位的。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送进一定位置的。灵牌是双层的,正面写有神灵(灵主)的世序、姓名及子孙落款。从祠堂三大作用(安放祖宗牌位和族人祭祀,庆典,议族内大事或族人聚会),寝堂是祠中最重要之地。寝堂地面比前边享堂高,是为了显示寝堂之庄严与神圣。

寝堂及天井并天井两边廊庑,有石柱6根,木柱32根;享堂及院落有石柱4根,木柱26根;院落及廊庑有石柱10根,木柱10根;门厅有石柱12根,木柱14根。石柱是方的,木柱是圆的,共有方石柱32根,圆木柱82根,总共114根。从仪门至寝堂,全祠雨天可不走雨路而相通。除大门外,原来还有边门与邻近祠宇相通,今因邻祠不存,边门也已封砌。 周宁郑氏宗祠位于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中(著名的鲤鱼溪)。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流贯村而去,长一华里,宽数米。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竟相觅食,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婀娜之姿,活泼可爱。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故而得名“鲤鱼溪”。

鲤鱼溪源自宋代,八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虽经一次次的战乱、灾荒,鲤鱼在村民的保护下繁衍至今,堪称奇迹。 所在地:淳安县屏门乡佛岭后村

经纬度:东经 118°58′03″ 北纬 29°51′36 ″

性质与特征:郑氏宗祠又名敦睦堂,位于佛岭后村中,是郑氏族人祭拜先人,供奉祖先牌位提供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祠堂坐南朝北,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五开三进,宽约8m,进深22m,分为前堂、正堂、后堂三部分,前堂和正堂梁柱上原有4副楹联,现字迹模糊分辩不清。正堂有一匾额,上书敦睦堂三字,旁有两个厢房。另有2个天井,分别位于前堂与后堂内。祠堂门楼为二重檐呈八字形,宽11m,门楼前有石狮一对,一只开口,一只闭口。门楼正上方竖立着一匾额,上书“定远候”,匾额下立有一横匾叙伦第。门楼上雕有人物、动物等,尤以一对木雕狮子最为精美,楼板顶上画有二龙戏珠,小孩嬉戏游玩等十几幅图画,表现出一种平凡生活中的乐趣。该祠堂为明代建筑,清代理修,斗拱柱础梭柱等均,保持明代特征。对研究古代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1987年9月22日由淳安县人民政府公布,1988年5月 12日淳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其立为淳安县文物保护单位,现祠堂紧挨着民居,距离约为2m。

环境背景:郑氏祠堂位于屏门乡佛岭后村中,距屏门乡政府所在地约8km。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

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

(郑桓公)於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相传是河南荥阳迁到浦源的朝奉大夫郑尚公八世子孙晋十公所建,清道光二十年(1814年)重修。郑氏祖籍浙江,明初随沐英入滇,宗祠在清末经陈鹤亭先生倡议曾经办过学堂。

道光二十年重修的宗祠正厅供奉着北宋驸马郑南公、始祖朝奉公及他们夫人赵氏、吕氏塑像,左边是建祠及保护鲤鱼――郑晋十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善事,最后归神郑九公塑像,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龙头祖牌底座为八仙过海、西游记等各种木刻,顶部为镂空龙头木刻,工艺精巧,剔透玲珑。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宗祠造型独特,前窄后宽,形同古船。

郑氏家谱辈分排明细表是什么?

郑氏每个地方的字辈都不一样,具体如下:1、福建泉州惠安: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2、福建泉州安溪:煌观先祖基尊显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