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辽宁岫岩姓苏是什么氏
辽宁岫岩满族的赵姓有好几个家族。
比如,兴隆乡的满族赵姓,这个家族是(爱新觉罗氏)。
清康熙年间因为被治罪发到岫岩兴隆乡屯垦,家族后人散居在东沟的汤池,宽甸的永甸,凤城的宝山等地。
另一家满族赵姓,老姓为(伊尔根觉罗氏),祖上出自海西女真叶赫部,后归顺努尔哈赤,
编入正黄旗满洲。清顺治年间已经进关,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又奉命到来岫岩驻防。始迁祖叫‘常明’。
哈达碑乡满族赵姓,祖籍长白山六道沟人。隶属镶黄旗满洲彻莫哈牛录,老姓也是(伊尔根觉罗氏),但与前边那家同姓不同宗。1748年(乾隆十三年)来岫岩买地落户。现已传十五代,子孙繁多散居各地。
还有一家满族赵姓,祖上出自长白山二道沟,老姓(苏穆里 氏),始祖名‘布扎拉’建州本部人,因随努尔哈赤起兵立有战功被赐姓(依尔根觉罗),隶正蓝旗佛满洲。乾隆16年四世祖‘茂色’出任凤城防御使,举家调往凤城。民国以后取汉姓赵,今天子孙散居 宽甸古楼村、丹东土城子、凤城、岫岩沙里寨等地。家族世袭排字:维、书、克、明、广,多、文、官、永、长,玉、宝、全、成、福,盛、景、庆、国、详 。
第十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史稿》等的记载:
⑴满族额苏哩氏,亦称鄂苏哩氏、阿苏氏、阿苏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阿速部(安煦烈部),以姓为氏,满语为EsuriHala,汉义“网”,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齐齐哈尔(今黑龙江齐齐哈尔)、额苏里(今俄罗斯海兰泡额苏里河流域)、黑龙江及松花江沿岸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
⑵满族舒禄氏,满语为SuluHala,汉义“白马”,源于辽代回鹘“述律氏,满语为”,世居长白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苏氏、徐氏等。
⑶满族舒穆哩氏,亦称苏某力氏,满语为SumuriHala,世居海兰木(今吉林和龙)、萨尔碧图(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鄂伦春自治旗交界处诺敏河中游),后多冠汉姓为苏氏、莫氏、舒氏等。
⑷满族嵩佳氏,亦称宋嘉氏、宋家氏、松佳氏,满语为Sunggiya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长白山海兰(今吉林和龙海兰河流域)、松江(今吉林安图)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苏氏、嵩氏、宋氏等。
⑸满族苏佳氏,亦称苏家氏,满语为Sugiya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德里悟赫(待考)、讷殷(今吉林抚松县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苏氏。
⑹满族苏尔佳氏,满语为SurgiyaHala,世居松花堡(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苏氏。
⑺满族苏克察氏,满语为Sukca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苏氏。
⑻满族苏拉喇氏,亦称松佳拉氏,满语为SularaHala,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苏氏、松氏、谢氏等。
⑼满族苏木克氏,亦称苏木克起氏、苏穆特氏,满语为SumukHala,世居地待考,后多冠汉姓为苏。
⑽满族倭彻埒氏,亦称乌哲勒氏,满语为Ucere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苏氏、倭氏、魏氏等。
⑾满族乌苏氏,亦称吴苏哈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温古孙部(吾古孙氏、乌孙氏),以部为氏,满语为UsunHala,汉义“水”,世居乌苏(今吉林伊通)、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乌氏、吴氏、关氏、穆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⑿满族伊苏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移室部,以姓为氏,满语为IsuHala,汉义“素面青缎”,世居苏瓦蜒沟(今吉林双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伊氏。
⒀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伊罕阿林城(今吉林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苏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靳氏、李氏等。
安苏达里 就是人名,大概是你家某代祖先的名字。
满族的这种习俗叫“丛名姓",就是以某代祖先或爷爷或父亲的名字当中取一个字(也可以是近似音)作为后代的姓。
在北方少数民族中这种取姓方式很常见,满族也是这样。你家这个苏姓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将来你家还可以继续换姓,你的后代就可以从你的名字里取一个字为姓。
但丛名姓是看不出老姓的,满族人不会把家族名号放在名前使用。要想知道老姓就得回老家查看你们家族家谱上的序言。
满族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是表示同一氏族内血缘关系的称谓,即为血缘集团的称号。满族这种血缘团体的名称称之为“哈拉(hala)”即血亲氏族,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氏族。但,随着氏族内部人口的日益繁衍,新增加的人口就必须脱离本氏族,外出谋求新的生活。由此,一个氏族又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这样分裂出来的氏族子系分支即称为“穆昆(muK!n)”就是分支,也可理解为原氏族下的小家族。原氏族“哈拉”本身既有自己的名称,这种称谓也被叫做“哈拉”,即氏族姓氏。当本氏族的“穆昆”分裂出去以后,为了与原氏族进行区分会在原有氏族姓氏的前面或后面填加专署名词,由此产生更多新的氏族姓氏。这些氏族如今也作为单个的氏族而存在;而包括一切女儿氏族的最初的氏族,则作为胞族继续存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四卷85页)。由于,氏族组织的不断分裂,满族的姓氏就不断增加。
苏姓的家谱与其他姓氏一样,体例与内容大致相同。由谱名、题辞、谱序、凡例、世系、族规、行状、文献等组成,有的还有画像、五服图、字辈谱、续后篇等部分。台湾新版的苏氏族谱则分作志、序、传、昭、论、系、说等部分。
谱名:有称家乘、家谱、宗谱、族谱、支谱等,有的冠以地名、堂号、次数。如《苏氏七修族谱》、《醴北苏氏续修族谱》、《苏氏武功五修族谱》等。
题辞:多请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权贵与名人,以及在本族内有声望的同宗题写。如前述司马光、岳飞,以及苏轼等为苏谱题辞,其中司马光的题辞为:“辕轩肇迹,昆吾启祥;司寇脉衍,平陵功敫;弁州贻泽,凤阁传芳;眉山挺秀,奕世荣昌。”岳飞的题辞为:“眉山苏氏,世传至宝。”苏轼的题辞为:“之帙”。
谱序:谱序有自序与他序两种。自序由修谱人撰写,他序则请社会名流与地方官吏撰写。序言的内容包括有本派系分衍播迁的情况,历次谱书的编撰情况,修谱的原因、目的与经过等。他序中则包括对谱主家族的赞美与希望等美好祝辞。
扩展资料《苏氏族谱》(四川眉山),宋代苏洵撰,一卷。明刻本,天一阁收藏。清顺治三年(1646年)宛委山堂刻《说郛》本,首都 图书馆、北京师大图书馆、辽宁大连市图书馆、湖南师大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安乐居刻《苏老泉全集》本,福建省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眉山三苏祠刻《三苏全集·嘉祜集》本,福建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均有收藏。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三苏全集·嘉祐集》本,福建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均有收藏。民国十八年(1929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嘉祐集》本,福建省图书馆收藏。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华书局铅印《四部备要·嘉祐集》本,福建省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
《苏氏族谱》(四川简阳),苏文生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刻本,一卷(1册)。四川省图书馆收藏。
《苏氏宗谱》(四川简阳),苏梓材主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内江贞利印刷社铅印本,五卷(5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收藏。
《苏氏族谱》(四川内江),苏从忠纂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内江苏氏祠堂刻本,四卷(4册)。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均有收藏。
《苏氏族谱》,清同治元年(1862年)燕喜堂刻本,十卷(12册),藏本在美国。
《苏氏族谱》,苏邦璋编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1册。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苏氏重修族谱》,苏齐盛等纂修。民国四年(1915年)聚星堂活字本,十二卷(38册)。北京图书馆收藏。
《龙井苏氏族谱》,苏应龙、苏友仁重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石印本,十二卷。福建德化县档案馆收藏。
满族在辽宁岫岩姓苏是什么氏
本文2023-11-21 01:08: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1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