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族谱代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1浏览:1收藏

刘氏族谱代序,第1张

楚元王刘交后裔滕州刘氏族谱代序

刘海(文)

---刘氏宗族续修合谱大事记

沧海桑田,兴衰更替。我先祖勤公自明洪武初年从彭城今徐州迁居刘家行励精图治,六个世纪。后随时代更迭,家世变迁,频繁徙移,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蔚为壮观。如今,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中国社会变革频仍,盛世欢歌,刘氏宗族经过血和泪的历史洗礼,在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上扎根、兴盛,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已成为现时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我刘氏族人立足岗位,勤勉工作,成就斐然。有为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有为中国***工作一生的党务工作者;有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有在商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商贾、富豪;也有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而著书立说,提出具有指导性、建设性、政策性建议和方案的专家、学者;有在知识界、文化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等方面卓有建树的成功人士和社会精英……如此功绩卓著,灿如繁星,不胜枚举。数百年来,丰富了我刘氏宗族光荣而辉煌的家族史。

此次在滕聚居楚元王刘交后裔,刘氏宗族再续修合谱实乃百年大计,千秋功德。上仰先祖恩宠,下赖众生膏泽,又恰逢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强盛期,国泰民安,诸多条件因素尽皆具备,提上日程,时机成熟。然而,要想组织完成这项续修合谱的巨大工程绝非理想主义者梦中的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由于刘氏家族历史迁徙频繁,散居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又因无碑文谱牒遗传后世,世次世系均无据无凭可资查考,给这次续修合谱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平增许多采访,征集,考证等多方面难题,在具体操作时,难免也会遭遇支系派别间不同声音和意见。面对历史悬疑问题,争鸣商榷者、人云亦云者、主观臆断者、冷淡回避者、热心参与者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更大更难的问题还不仅止于此,而在于我刘家行始祖勤公从彭城始迁之时,暂无历史性的文字记载,可以支持我们找到彭城老家的祖传,始迁祖勤公迁自彭城何郡何村?又出生彭城刘氏先祖哪家哪户?这似乎成了历史公案。这段历史世系传承的断层真空能否通过这次续修合谱工作找到答案,填补空白,自然成了这次庞大工程的核心和无法回避的命题。也唯有完善了这方面的缺憾,才真正达到续修合谱,光宗耀祖,激励后代,告慰先人,丰富谱牒,拾遗补漏的最终目的。

踏遍千山万水,跨越苏、皖两省,行千里路,访万户村。二0一一年正月,西沂河村孝贵公,崔庄村传振公、传国公、传永公、平得公、得顺公,上徐村传胜公等七位族人,身负家乡亲人的嘱托和问候,分别于马坡镇、淮北市拜访了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同胞族人宝松公、学义公,并且由此得到刘家行及崔庄一九三六年所续谱本。之后,除南三社一支情况不详之外,通过走访于岗岗上村,激发了于岗族人的寻祖热情,于岗刘氏东西两支也积极投入,收集和探寻在文革期间被践踏的谱碑,已先后从地下发掘出一九三六年所刻碑谱两座,并且根据碑文整理成谱本。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千里寻访事件,它为刘家行、崔庄等村刘氏族人意外收获了谱本,也为刘氏宗族修谱的伟大工程找到了史料支撑,不亚于一次重大文物考古发现。

这次续修刘家行刘氏宗族合谱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是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拓荒性、开创性工程。这次续修合谱工作能够如期完成,它将结束祖居刘家行崔庄、三河口、于岗等村居刘姓族人有祖无谱的历史,也将结束旅居世界各地刘氏血亲相见不相识的尴尬历史,还将终结几百年来,先祖勤公及其后裔认祖归根的最大夙愿。

西沂河村十四世孙孝贵公是当代刘氏家族中族谱续修的最先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一九九0年代,孝贵公就和训丰公说服西沂河及外迁刘氏族人协力完成了《刘氏族谱》沂连支派谱。在此之前,孝贵公曾不止一次地造访祖居地刘家行、崔庄等村,但因诸多原因,屡遭拒绝,合谱归祖事宜只得搁置而未能偿愿。这次,时隔十载,孝贵公又重回故里,再商合谱大计,得到刘家行、上、下徐庄、崔庄等刘氏族人热烈回应。刘家行、上徐庄十四世孙传彬公、传贝公,崔庄村十四世孙传国公、传振公,十五世孙忠乔公,于岗居十四世孙孝山公等都身体力行,殚精竭虑地努力工作。更有热心此项工作,为光宗耀祖的千秋功业而慷慨解囊,奉献资财。可谓有智出智,有资出资,有力出力,以表尊祖勉幼之深情厚爱。前次沂连支派一九九0年代续修《刘氏族谱》,只所以能够顺利完工,也仰赖孝贵公妥善收藏并保存了祖传下来的老谱。一九六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被焚毁文物、古籍、谱牒等不计其数,西沂河老祖所传族谱也险遭浩劫,幸被西沂河十四世孙孝珍公深埋于家中灶台下,后又转由孝贵公私藏,续修新谱才得以如愿。否则,上愧先祖,下愧后昆,只能世代抱憾而难成就梦想。

二0一一年代,我刘家行刘氏族人自各支先祖迁徙外地定居至今,破天荒首次齐聚祖籍刘家行,共议寻根续修合谱大计,这是历史的必然期遇,也是族人的共同期愿。我们在庆祝这次寻根合谱圆满成功的同时,更应该记住孝贵公的功绩,在今天荣耀聚集的难忘时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孝贵公这一闪烁人性光辉的名字。让我们的后世族人能够纪念二0一一年这段光荣而珍贵的历史见证。

刘 海 后仓沟十五世孙

恭述于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一 姓氏来源

刘氏的来源主要有三: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二 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 ,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5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1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四 家乘谱牒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沈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四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五 历史名人

1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2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3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4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5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6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 军。

7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8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9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更多内容详看网址

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的话,那么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明显地是南方刘姓胜过北方刘姓。(补数据)而在南方刘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刘姓最为兴盛,如湖南的刘少奇家族,四川的刘湘家族、刘伯承家族,湖北的刘华清家族,江苏的刘海粟家族、刘淇家族

虽然现代刘姓大都属于"汉室之后",但具体来说,又分为几大宗派,而且各个宗支所占比例也不一样。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现代刘姓主要有以下几个较大的支系:一是楚元王刘交后裔彭城刘氏派,该支刘氏分布范围较广,南北东西都有,但以北方较多。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中山刘氏派,这一支刘氏人数众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以闽粤台地区最多,其次是浙江、江西、两湖、广西、海南、港澳、云贵川,另外在东南亚南洋的刘姓,也以源出中山的客家刘姓居多。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长沙刘氏派,该派刘氏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系当年留在长沙国的一支,如安成侯刘苍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两省,并辐射到邻近的鄂、川、江浙、两广、云贵等省区;南支则是当年北迁南阳的东汉皇室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华中、华北、华东地区,另外还辐射到朝鲜、日本等国。四派为梁王刘武后裔刘氏,这一支刘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山西、陕西和山东、江苏一带,人数较少,如今刘邦故乡汉里堂刘氏就是梁王后裔。五为代王刘参后裔刘氏,该支刘氏也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江苏、山东一带,人数较少。六是淮南王刘安后裔刘氏,这支刘氏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再辐射到邻近省区,人数也较少。此外,还有属于荆王刘贾后裔和代王刘仲后裔等派的刘姓。

辈分 每个家族都不同

一般连起来都是一句话

我家族这几辈是……月 (日) 景 忠 爱

先祖叫大德 于清朝迁入

后面就忘了

所以啦~就你问问你家里的老人和族谱什么的

这样问是问不来的

你问这干什么?

你只能问老人了 要爷爷辈的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新唐书》等资料所载,出自祁姓尧帝之后。以字名为氏。 2、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出自姬姓周太王古公 父之后裔。 3、改姓而来。据《史记》所载,刘邦称帝后,赐有功之臣娄敬、项伯为刘姓,并赐其他降汉的项氏家族改姓刘。其它姓氏改姓刘。据《史记》所载,西汉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其子女皆从刘姓。另外有薛、何、美、陆终氏和少数民族鲜卑孤独氏,女真族乌古论氏、移剌氏、满族宁古塔氏、留佳氏等众多姓氏改为刘姓。 得姓始祖 刘累。刘姓系上古圣帝尧的后裔。尧出生时其母庆都寄居 于伊长孺家的伊祁山下,故从母所居之地为姓“伊祁”。后又分出“伊”、“祁”二姓。尧帝的祁姓后代有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境),建立刘国。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出生时有纹在手曰:“刘累”,于是便以此为名。刘累长大后,跟随豢龙氏学习养龙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 御龙氏”,负责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孔甲。孔甲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不料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领家眷逃到鲁阳(今河南鲁山)。又不敢再用祁姓,就用名字中的刘字作了姓氏。刘累之后,其裔又先后被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唐(今山西翼城)、杜(今陕西西安)。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被害,杜伯之子隰叔逃入晋国,担任士师(主管刑罚、狱讼、禁令的官)隰叔之子士艹为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士艹为之孙士会就是辅佐晋文公、襄公争霸天下,使晋国成为五霸之一的范武子。士会曾居于秦国,其后有留于秦国者便恢复其祖姓为刘姓,是为陕西刘氏。汉王朝的创立者刘邦便是士会的后代。刘邦对刘姓家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士会也成为刘姓共认的祖先之一。 繁衍播迁 河北唐县是刘姓的祖居之地,而刘姓的发源之地当在今河 南省境。而源于陕西省境的刘姓当为河南刘姓之分支。战国时期,陕西刘氏播迁到河南及江苏地区,到汉代沛县刘姓成为皇族,大封同姓诸侯,显贵无比。纵观刘姓繁衍情况,可划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汉代,江苏刘姓族人刘邦建立汉室,随着“同姓封侯”,刘姓人遍布彭城、沛国、弘农、中山、南阳、东平、天水等地,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姓氏。汉末群雄争霸之际,中原刘姓为避战祸四方迁徙。第二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除刘姓人大举南迁外,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取刘姓代替自己原有姓氏。与此同时,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宋,其族在江南最为显赫,被封王侯的刘姓遍布江南。第三时期为唐至五代。据《兴宁刘氏族谱》所载,唐翰林学士视察使天锡公,为避战乱弃官奉父祥公迁至福建宁化县,后成汀闽望族。这一时期,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宋元至明清时期,刘姓族人已遍布全国各地。 郡望堂号 刘姓在其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主要有:1、彭城郡;2、沛郡;3、弘农郡;4、河间郡;5、中山郡;6、梁郡;7、顿丘郡;8、南阳郡;9、东平郡;10、高平郡;11、东莞郡;12、平原郡;13、广陵郡;14、临淮郡;15、琅邪郡;16、兰陵郡;17、东海郡;18、丹阳郡;19、宣城郡;20、南郡;21、高阳郡;22、高密郡;23、尉氏郡;24、竟陵郡;25、长沙郡;26、河南郡;27、广平郡。 堂号: “彭城”、“弘农”、“沛郡”、“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广平”、“丹阳”、“广陵”、“长沙”、“临淮”;还有“豢龙堂”、“藜照”;另有自立堂号,如 “敦睦”、“敦本”、“天录”、“再思”、“树德”、“守三”、“青云”、“传经”、“五忠”、“恒德”、“庆元”、“怀贤”、“墨庄”等。 宗族特征 1、刘姓家族地位显赫,从古到今,称王称帝者多达六十六 人,统治时间长达六百五十多年。 2、刘姓家族有其排列有序的字行辈份,据刘祥澍所修《刘氏族谱》载有清代江苏刘姓一支辈份字行为:“祥瑞肇英贤,明良继仁孝。”清光绪年间刘一诚所修《刘氏宗谱》载有彭城(今徐州)刘姓仲盛公一支辈份字行为:“寿福永彦仲,伯仁义尚若,余洪继应一,启世道昌从。” 名人精粹 刘邦:沛县丰邑(今江苏沛县)人,秦末聚众起义,得胜,建立西汉。刘歆:西汉沛人,古文学派的开创者。所撰《七略》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有一定贡献,刘歆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圆周率的人之一。刘秀: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刘洪:东汉天文学家,山东蒙阳人,所著《乾象历》是我国考虑了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第一部历法。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中建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成鼎足之势。刘伶:沛国人,为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建威将军。刘渊:系匈奴人,十六国中的汉国建立者,称号“汉王”。刘义庆:彭城(江苏徐州)人,十六国时宋国著名文学家。有小说集《世说新语》。刘勰:东莞莒县(今山东)人,十六国时期梁国杰出的文学家、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被称为文学理论批评史巨著。刘知几: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杰出的史学家,所著《史通》为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的专著。刘禹锡:洛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著有《天论》等。刘墉: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刘鄂:江苏丹徒人,清代小说家,著有小说《老残游记》。刘少奇:湖南宁乡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参考资料:

http://wwwcnbjxcom/Baijia_showaspid=108

首先这个不是辈分。。而是序 名序 每个地方的名序都不同,因为都是各个刘姓的分支。 而且现在已经渐渐的都遗忘了。。比如我也是。

就给自己的孩子取个自己喜爱的名字吧。 别用名序里的了。

源明序号 源明世系 名 配偶及子嗣

-5 黄帝 轩辕氏 帝元元年至100年 生子玄嚣-4→侨极-3→帝喾-2→帝尧-1→源明。

-1 唐尧帝 陶唐氏 名放勋,324年生,寿116岁,在位98年(347—444年),子源明(监明)尧封其子于刘地,故始得姓,源明即刘姓始祖。

1 大始祖 源明 号丹朱,352年生兄弟九人祖居帝都山(今山西平阳府 临汾县),受封刘,为刘氏。妣风氏、巫氏生一子、永河。

2 二世 永河 密氏 子二:济安、济乐。

3 三世 济乐 甘氏、姚氏 子一:岁纪。

4 四世 岁纪 藜氏、陆氏 子三:正成、正定、正坤。

5 五世 正坤 妫氏,子一:长历。

6 六世 长历 翟氏、有熊氏 子三:德仁、德尧、德科。

7 七世 德尧 薛氏 姑氏 子二:仁宏、仁发。

8 八世 仁宏 高阳氏、孟氏 子四:廷光、廷坤、廷绅、廷珍(廷玖)、廷贵。

9 九世 廷光 姒氏、雍氏 子一:爵南。

10 十世 爵南 尚氏 子二:行矩、行清。

11 十一世 行矩 慕容氏、晏氏 子三:复盛、复旺、复松。

12 十二世 复旺 蒙氏、易太 子四:茂光、茂清、茂华、茂文。

13 十三世 茂清 向氏、丁氏 子一:孔阳。

14 十四世 孔阳 巢氏 子三:盛、日永、日贵。

15 十五世 日永 西梁氏 子二:德荣(德仁)、德康。

16 十六世 德荣 逢氏 子一:聚义。

17 十七世 聚义 姑氏、姜氏 子三:刘累、刘宗、刘祖(以上各祖孝妣均住山西临汾 葬平阳府万寿山等处)。

18 十八世 刘累 赵、汪氏 生九子:大益、万益、永益、洪益、正益、宗益、顺益、昌益、伯益(一说云、裕云),享寿107岁

19 十九世 昌益 字诚、讳裕云 又名旭 妣黄、张氏(一说李氏) 子一:信盛。

20 二十世 刘歆 讳信盛 字赐命 妣徐、张氏(一说黄氏) 子三:咏七、咏八、咏九。

21 二十一世 咏八 字梅柱 妣周氏 子一:相乘。

22 二十二世 相乘 生于913年 甲午岁 字虞 号玉拔 妣秦氏、农氏 子二:岳(全禄)、麓(全福)。

23 二十三世 刘麓 964年生(66个甲子年) 妣罗氏 子二:美然、美熏。

24 二十四世 美熏 字洪周 元氏 生四子:刘胜、刘胎、刘宁、刘铜。

25 二十五世 刘宁 字申 妣熊氏 生子二:炳亮、炳宽。

26 二十六世 炳宽 字茂高 妣余氏 生二子:文成、文盛。

27 二十七世 文盛 子道山 必贝氏 生子三:明亮、明清、叼明。

28 二十八世 锦遥 字明亮 妣曾氏(又说曹氏 米脂氏) 生子三:隆吉、隆禧、隆和。

29 二十九世 隆吉 字先江 妣程氏(一说芋氏) 生子二:瑞明、端明。

30 三十世 瑞明 字坤成 妣程氏(一说任氏) 生子三:先柱(案喜)、先扬(案临)、先辉(案康)。

31 三十一世 先柱 字案喜 妣陈氏(一说姑氏) 生子三:源传、源佼、源福。

32 三十二世 源传 字智和 又名浪 妣姒氏 子二:维益、维宗(一说子三:绘、缙、总)。

33 三十三世 维益 字绘 妣姒氏(一说西梁氏) 子二:新兴、新舆。

34 三十四世 新兴 字元远,又曰朋林,妣芋氏、休氏、屠氏,子六:观、清、唐、树、明、朝、榜(一说三子:建吕、建音、建副)。

35 三十五世 建吕 字观榜 妣文氏、姒氏 生子二:文桢(宝招)、文祥。

36 三十六世 宝招 字文桢 妣谢氏、吕氏 生子二:辰福、辰禄(一说四子:□、簋、管、符)。

37 三十七世 辰禄 字符 妣詹氏、张氏 生子三:任期、任玉、任授。

38 三十八世 任玉 字九玲 妣张氏、姒氏 子二:添祯、添祥。

39 三十九世 添祯 字道总 又名秉新 妣甘、魏氏 生子六:树、湖、涟、淮、江、鸿。

40 四十世 树鸿 字伯 亿 妣卜、任氏 生子二:登富、登贵。

41 四十一世 登贵 字笃庆 妣狄、吕氏 子二:俊通、俊达。

42 四十二世 俊通 字楚扬 又名启兆 妣田、曹氏 字二:彦文、彦武。

43 四十三世 彦武 字楚熊 号弼 又名略 妣汤巢氏 子四:猛、勇、刚、强。

44 四十四世 标林 字勇 又名积伟 妣金费事 生子三:德胜、德朋、德暗。

45 四十五世 德朋 字建平 妣任、曹氏 生子三:敬唐、建典、建培(一说一子朝良)。

46 四十六世 朝良 字建典 又名经 妣张氏 生二子:廷乐、廷声。

47 四十七世 廷声 字照燃 又名美华 妣毛、董、张氏 子二:元振、元拔。

48 四十八世 元振 字之雄 又名福立 妣古、风氏 子二:胜清、胜海。

49 四十九世 胜海 字林枝 号茂 又名芳炳 妣修氏、陶氏 子三:试玉、集、茂。

50 五十世 试集 字松华 号平环 妣古、孙、姒氏 子一:长远。

51 五十一世 长远 字心德 名福应 又名良 妣章、胡、张氏 生二子:华封、泰寿。

52 五十二世 华封 字世郎 又名氏为 妣古、易、徐氏 生四子:禄清、源、永、祥。

53 五十三世 禄源 字昌允 号青山 妣铨、孙氏 子三:星亮、辉、开。

54 五十四世 星亮 字万忠 号千秋 妣尤、周氏(一说任氏) 子六:拱和、桂、召、科、盛、得。

55 五十五世 拱召 字忠信 又名寿康 妣万氏、于氏 子五:报江、报联、报睦、报淮、报盛。

56 五十六世 报 字福 又名定、夏 妣吕氏 生一子致禄。

57 五十七世 杜伯 字致禄 又名献 妣西梁氏 子二:昆叔、隰叔。

58 五十八世 隰叔 字良 妣逢、张氏 子二:士泷、士云。

59 五十九世 士云 字诚光 名维刚 妣张、孔、朱氏 子七:仓棋、桔、模、大、通、道、远。

60 六十世 仓模 字宗仁,号广廷,又名士洪,妣邹,由氏,生子三:大化,大爵,大。

(一说十一子:荣,文,武,职,辰,康,秀,财,巨,信,吉,华)。

61 六十一世 大化 讳士苏 字傅 号太光 又名荣信 妣吴、易、谢氏 子六:封诰、璋、谨、祥、谅、永。

62 六十二世 封诰 讳士谷 字伯钦 又字昌允 名闵鸿 妣司马氏、钟氏 子四:大福、大禄(士会)、大贞、大祥。

63 六十三世 士会 名大禄,又名柏元,字李,生于帝元2051年,妣温、周、潘、尤氏 子三:富仙(士燮)、富仁(士鲂)、富任(士球)。

64 六十四世 士燮 名富仙 字美容 又名璜 妣曹、彭、胡氏 子四:贵泷、贵文、贵凤、贵舞。

65 六十五世 贵文 名元瑞 字鸣甲 妣胡、欧阳氏 子六:得、开、玉、修、闰、斗。

66 六十六世 得 讳松 名接近 字铭宗 妣主、纪氏 生子三:璋礼、璋秀、璋华。

67 六十七世 璋秀 名忠田 字文先 妣沙、李、丁氏 子二:全盛、全葛。

68 六十八世 全盛 名青美 字柏仲 妣谢、江氏 子四:榜熏、召、杰、熙。

69 六十九世 榜召 字盛臣 妣郭、何氏 子三:梦清(显科)、梦祖(显和)、梦文(显秋)。

70 七十世 显科 名永立 字梦清 妣苏、吉氏 子七:思万、能、安、玉、泷、开、茂。

71 七十一世 思泷 字盛春 讳乔 名权 妣吉、杨、段氏 子四:恩盛、春、柏、桢。

72 七十二世 恩盛 讳清 名燃 号果齐 妣李、程、胡、梁氏 子二:仁号(荣)、仁纪(发)。

73 七十三世 仁号 讳荣 号丰公 妣赵、梁氏 生于帝元2393年(公元前269年)八月十五日子时 寿84岁 子一:湍。

74 七十四世 湍 太公太上皇,名昂,又名执嘉,字显初,生于帝元2421年,终甲辰,寿73岁,妣李氏,子四:伯、仲、邦、交。

75 七十五世 邦 汉太祖高皇帝,讳邦,字季,配吕、薄、戚、张、曹、卫氏,子八:肥、盈、如意、恒、恢、友、建、长。

76 七十六世 恒 孝文皇帝 高帝四子 在位23年 寿46岁 配窦、慎氏 生四子:启(景帝)、武、参、楫。

77 七十七世 武 梁孝王 配李、叔孙氏 生子五:买、明、彭离、定、不识。

78 七十八世 买 梁共王 配陈氏 生五子:襄、仁、献、典、辛。

79 七十九世 襄 梁平王 配任氏 生一子:母伤。

80 八十世 毋伤 梁贞王 配共氏 生子一:定国。

81 八十一世 定国 梁敬王 配姬氏 子十五:遂、平、义、延年、罢军、顺、迁、就、方、欣、钦、固、发、未央、舜。

82 八十二世 欣 陵乡侯 成帝建始二年免为庶民 其后裔子孙遂定居丰邑汉皇族陵故地 守陵祭祀 流传至今。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2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 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刘氏族谱代序

楚元王刘交后裔滕州刘氏族谱代序刘海(文) 跋 ---刘氏宗族续修合谱大事记 沧海桑田,兴衰更替。我先祖勤公自明洪武初年从彭城今徐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