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4
禧太后(1835年-1908年),清咸丰皇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那拉氏,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这样一位在清朝末期权倾天下的女人,她的后人现在生活得如何呢?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寻访到了慈禧太后亲弟弟的四世孙、现年53岁的那根正先生。 家中供着慈禧像 那先生的家位于颐和园西侧一个居民小区内,在那先生家的客厅一角,慈禧太后的黑白照片被摆在了书柜上,在慈禧像的两侧摆放着各式古董瓷瓶。“这就是我的老姑奶奶,叶赫那拉·玉兰,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慈禧太后。”那先生感慨万分地指着慈禧像对记者说。 在叶赫那拉氏的族谱上记载着那先生家与慈禧的亲密关系:那根正的曾祖父叶赫那拉·桂祥是慈禧的亲二弟,封爵三等承恩公;桂祥的妹妹嫁给了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嫡亲祖母;桂祥的二女儿后来成为了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皇后)。一门两皇后使叶赫那拉氏在清末门庭显赫,桂祥所居住的桂公府(座落于朝阳门方家园胡同)被清史专家誉称为“凤凰窝”。 天天守着颐和园 基于这样的家族背景,那先生对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有着深厚的感情。1992年,他向原工作单位申请调到颐和园工作。“我刚到颐和园工作时,负责的是法律事务方面的事。我和同事们的任务就是通过法律手段将这些房屋的产权收回。”目前,颐和园的大部分房屋产权已经收回,他被调到颐和园游人投诉站工作。天天守着颐和园的那先生对公园内的亭台楼阁甚至一草一木已经“了然于胸”,他因此被同事们称为“颐和园活字典”。 藏宝揭秘历史 与众多有历史背景的家庭一样,那先生的家在“文革”时被抄过,多数藏宝被烧毁,最让他惋惜的是一张慈禧太后当年赏赐给他祖父叶赫那拉·增锡的“紫檀木大床”,“光四个床脚就有碗口那么粗,非常名贵。”幸运的是,一幅长约2米的颐和园全景彩色照片由于挂在厨房里未被发现而得以保存下来。那先生告诉记者,20世纪初,一位专门为慈禧照相的皇家照相师运用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摇拍技术拍摄了颐和园全景,然后专门拿到德国去冲印,带回中国的只有三幅照片,慈禧太后自己留了一张,给了光绪皇帝一张,最后剩下一张赏赐给了那先生的爷爷。 垃圾堆里捡门票 那先生有一次倒垃圾时发现小区垃圾车上有几张废旧不堪的颐和园门票,拿起来仔细一看,上面的日期竟然是“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那先生认为这些门票都记录着颐和园在清政府被推翻后的历史变革,非常有纪念意义,于是便将它们捡回了家。从那以后,那先生便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门票收藏生涯”,他先后走访了40余位曾经在颐和园工作过的老同志,从他们那里搜集来了大量颐和园各个历史时期的门票。那先生说:“这些门票记载了颐和园的历史,我想再过一段时间我会把它们都拿出来进行展览。” 双语书法有心得 那先生的满、汉双语书法在圈内小有名气。他说:“现在满语在民间几乎已经失传,我们已经没有了语言交流的环境。这是一种少数民族文化,我认为需要得到保留。” 那根正先生看慈禧:“评价慈禧应客观” 作为慈禧的后人,那先生对慈禧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慈禧的描述太过偏激,并不是客观地从历史角度来看待。慈禧作为一名女性,在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能够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必然有她超出常人的能力和胆识,并不是只像小说、电视剧里说的那样是一个残暴、只会玩弄权术的女人。” 在那先生的记忆中,有关这位老姑奶奶的印象全都来自于他的爷爷。“据我爷爷讲,慈禧太后很孝顺,每年她母亲的寿辰,她都会亲自去祝寿。在她当政的47年中,叶赫那拉氏的族人就没有当过大官的,慈禧只是赐予族人一些爵位封号。” 关于历史上认为慈禧太后生活奢糜的说法,那先生也表示不能完全同意:“历史上说修建颐和园是动用了海军军费。但实际上,历代皇家都有修建行宫的传统。修建颐和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是一个说不清的事,有说600万两的,有说3000万两的,但我听我祖父讲,慈禧太后当年确实是在全国征收了一大笔银款,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来修建颐和园。” “慈禧出生地很明确” 关于慈禧出生在何地的说法有很多,但那先生表示,在叶赫那拉氏家谱中关于慈禧的记载是很明确的: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阴历10月10日(阳历11月29日)卯时,出生地点是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当时的叶赫那拉·玉兰出生后,共有男差8人,妇差8人负责她的生活起居。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北京市东部的遵化市清东陵,那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过清东陵:“当时看到慈禧的陵寝被那些盗墓贼们糟蹋成那种样子,很是心痛。我最近很想再去看看。”
5。
禧太后(1835年-1908年),清咸丰皇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那拉氏,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这样一位在清朝末期权倾天下的女人,她的后人现在生活得如何呢?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寻访到了慈禧太后亲弟弟的四世孙、现年53岁的那根正先生。 家中供着慈禧像 那先生的家位于颐和园西侧一个居民小区内,在那先生家的客厅一角,慈禧太后的黑白照片被摆在了书柜上,在慈禧像的两侧摆放着各式古董瓷瓶。“这就是我的老姑奶奶,叶赫那拉·玉兰,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慈禧太后。”那先生感慨万分地指着慈禧像对记者说。 在叶赫那拉氏的族谱上记载着那先生家与慈禧的亲密关系:那根正的曾祖父叶赫那拉·桂祥是慈禧的亲二弟,封爵三等承恩公;桂祥的妹妹嫁给了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嫡亲祖母;桂祥的二女儿后来成为了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皇后)。一门两皇后使叶赫那拉氏在清末门庭显赫,桂祥所居住的桂公府(座落于朝阳门方家园胡同)被清史专家誉称为“凤凰窝”。 天天守着颐和园 基于这样的家族背景,那先生对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有着深厚的感情。1992年,他向原工作单位申请调到颐和园工作。“我刚到颐和园工作时,负责的是法律事务方面的事。我和同事们的任务就是通过法律手段将这些房屋的产权收回。”目前,颐和园的大部分房屋产权已经收回,他被调到颐和园游人投诉站工作。天天守着颐和园的那先生对公园内的亭台楼阁甚至一草一木已经“了然于胸”,他因此被同事们称为“颐和园活字典”。 藏宝揭秘历史 与众多有历史背景的家庭一样,那先生的家在“文革”时被抄过,多数藏宝被烧毁,最让他惋惜的是一张慈禧太后当年赏赐给他祖父叶赫那拉·增锡的“紫檀木大床”,“光四个床脚就有碗口那么粗,非常名贵。”幸运的是,一幅长约2米的颐和园全景彩色照片由于挂在厨房里未被发现而得以保存下来。那先生告诉记者,20世纪初,一位专门为慈禧照相的皇家照相师运用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摇拍技术拍摄了颐和园全景,然后专门拿到德国去冲印,带回中国的只有三幅照片,慈禧太后自己留了一张,给了光绪皇帝一张,最后剩下一张赏赐给了那先生的爷爷。 垃圾堆里捡门票 那先生有一次倒垃圾时发现小区垃圾车上有几张废旧不堪的颐和园门票,拿起来仔细一看,上面的日期竟然是“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那先生认为这些门票都记录着颐和园在清政府被推翻后的历史变革,非常有纪念意义,于是便将它们捡回了家。从那以后,那先生便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门票收藏生涯”,他先后走访了40余位曾经在颐和园工作过的老同志,从他们那里搜集来了大量颐和园各个历史时期的门票。那先生说:“这些门票记载了颐和园的历史,我想再过一段时间我会把它们都拿出来进行展览。” 双语书法有心得 那先生的满、汉双语书法在圈内小有名气。他说:“现在满语在民间几乎已经失传,我们已经没有了语言交流的环境。这是一种少数民族文化,我认为需要得到保留。” 那根正先生看慈禧:“评价慈禧应客观” 作为慈禧的后人,那先生对慈禧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慈禧的描述太过偏激,并不是客观地从历史角度来看待。慈禧作为一名女性,在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能够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必然有她超出常人的能力和胆识,并不是只像小说、电视剧里说的那样是一个残暴、只会玩弄权术的女人。” 在那先生的记忆中,有关这位老姑奶奶的印象全都来自于他的爷爷。“据我爷爷讲,慈禧太后很孝顺,每年她母亲的寿辰,她都会亲自去祝寿。在她当政的47年中,叶赫那拉氏的族人就没有当过大官的,慈禧只是赐予族人一些爵位封号。” 关于历史上认为慈禧太后生活奢糜的说法,那先生也表示不能完全同意:“历史上说修建颐和园是动用了海军军费。但实际上,历代皇家都有修建行宫的传统。修建颐和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是一个说不清的事,有说600万两的,有说3000万两的,但我听我祖父讲,慈禧太后当年确实是在全国征收了一大笔银款,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来修建颐和园。” “慈禧出生地很明确” 关于慈禧出生在何地的说法有很多,但那先生表示,在叶赫那拉氏家谱中关于慈禧的记载是很明确的: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阴历10月10日(阳历11月29日)卯时,出生地点是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当时的叶赫那拉·玉兰出生后,共有男差8人,妇差8人负责她的生活起居。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北京市东部的遵化市清东陵,那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过清东陵:“当时看到慈禧的陵寝被那些盗墓贼们糟蹋成那种样子,很是心痛。我最近很想再去看看。”
2。
雷(Léi)姓源出有三:
1、出自方雷氏,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2、出自黄帝有臣子名雷公,其后以祖名为氏。据《姓苑》所载,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据《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其后子孙以雷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雷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下同),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他们逐渐全盘汉化,再经过这么长久的时间,现在根本已经与汉族成为一体,再也分不出彼此了。
② 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
③ 满洲阿克占氏,改汉姓雷。
④ 景颇族春雷氏,汉姓为雷。
⑤ 基诺族布柯氏,汉姓为雷。
⑥ 今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得姓始祖:方雷。炎帝神农氏的第九代孙名雷,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方城县东北一带),其族称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方雷氏的后代有以国为氏者,称雷姓。他们尊方雷为雷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雷姓最初是以中原为其繁衍地,从周朝至秦朝的八百余年内,雷姓不显于史,这大约是由于此期缺乏名人的缘故。上述的几支雷姓,在早期的发展中各自独立,界限分明,其中出自方雷氏部落的一支,在后汉、三国时相继出了雷义、雷同等著名人物。此期有资料表明,已有雷姓迁居于古时的楚汉之地,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此后经过不断地繁衍播迁,雷义、雷同的后代在晋朝时形成了今江西省境的一大望族,史称“雷姓豫章望”。后不断向南北方扩散,其中,豫章人雷焕后裔有一支迁往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后来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名门望族,于是雷姓又有以“冯翊”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雷姓在南北方都有新的发展,但均以冯翊、豫章为其主源,而且这两支雷姓均各自独立发展,直到隋唐以后,才因一些特殊的原因,逐渐迁徙、发展、合流在一起。唐宋以后,雷姓分布更加广泛,如内蒙、广东、陕西、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山西均有雷姓人的身影。其中,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姓,有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中,在瑶族、畲族中,雷姓都是大姓,他们有自己的族谱,还涌现出一些有作为的人物。瑶族雷姓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如广西临桂、灵川、湖南城步等县皆有,他们大多尊雷元祥为开基祖。当然,这是因为北方历代兵连祸接,雷姓士族只好更多地繁衍于相对稳定的南方。明初洪武年间,雷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湖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明中期以后,至清代中叶,雷姓分布更为广泛,而且有部分人移居海外。如今,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多此姓,三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二。
三、历史名人
雷 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 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著《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雷 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 震:(1897-1979)浙江省和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就帝国大学。回国后投身政治,历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兼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与胡适等人创办并主持《自由中国》半月刊,因其政治理念与国民党威权体制南辕北辙、迥不相侔,成为统治当局的政治上最大的敌手,而遭致政治构陷,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雷震一生怀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写下战后台湾民主宪政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从而显现出那个时代的变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真实的艰难处境……
雷 渊:山西省浑源人,金代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雷 锋:湖南省长沙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辽宁抚顺服役时,荣立过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万春:唐张巡偏将,安禄山部将围攻雍丘,与张巡并力死守睢阳,他站在城上督战,雷万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城头巍然不动,面不改色,使敌军怀疑他是一个木刻的人,后来探知原来是一个真的人,令孤潮禁不住赞美张巡说:“向见雷将军已知足下军令矣!”最后,这位连敌人都赞美的勇将,终于与张巡同时死难,英名传流千古,备受后人的尊敬。
雷海青:唐代明皇时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常入宫随侍于唐明皇和江梅妃之侧。安禄山攻入长安(今洛阳),数百名梨园弟子皆为俘虏,雷海青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
雷万兴: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领,与同族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持续了四十余年。
雷德骧:北宋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人,历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赵普罢职,后赵普出镇河阳,骧复户部侍郎,旋赵普又入相,骧复遭降黜。
雷三益:清流(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勇士。与三子雷丙、雷戊、雷庚一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刚烈,全部战死沙场。
雷润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元代学者,与其子雷机、雷洪、雷杭俱精于易理,有《周易》注解,世人称为“雷门易”
雷发达: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筑工匠。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二百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有“样式雷”之称。
雷以针:湖北省咸宁人,清道光进士,太平军起,奉办江北大营军务,在扬州创办厘金,以后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钱江创设的“厘金制”,清廷粮饷无着,恐早被太平天国倾覆了。雷以针因而声名大噪,后又授陕西省按察使等职,显达一时。著有《大学解读》、《经传杂记》等。
雷学淇: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清代学者。曾整理《竹书经年》,著有《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校辑世本》、《古今天象考》等。
雷补同:江苏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奥地利国大臣。与奥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国选派通晓德法文的学生前往学习。
雷铁崖:四川省自贡人,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南社诗人。原名昭性(1873-1920),字泽皆,后改詟皆,入同盟会后署名铁崖,曾介绍王云五、杨杏佛、胡适之入同盟会,并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另还创办《鹃声》、《四川》等革命刊物,在海外主持《光华日报》宣传革命。
雷经天:广西省南宁市人,著名中共党员,参加过南昌、广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等职。
雷洁琼:广东省台山人,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该党派的第一位女发起人,后曾任民进副主席,为当代著名妇女活动家。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就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省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豫章郡:汉置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省的省会),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
2、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此外,雷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冯翊堂”、“豫章堂”、“精易堂”等。
五、宗族特征
1、历史上,雷姓济济多才,近现代,更是如此,雷姓既有科学家、学者,又有军政界的高级官员和英模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2、雷姓源于北,而盛于南,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清光绪二十八年雷崇民纂《雷氏族谱》,河北永清雷姓一支字行为:“安靖敬谨�,翊运能来有,渊源永振强。”
六、雷氏族谱
鼻祖 雷公 黄帝娶方雷氏生以医佐黄帝炮制中草药普救万民
二世 异
三世 畅
四世 堙 公生六月能言,十六继重为南正
五世 渠援
六世 熏
七世 颉
八世 鹿(鹿下有四点)
九世 凫
十世 禹(王旁禹字)
十一世 公弁 为车正 没於王事
十二世 孟华
十三世 禄夫
十四世 梦珍
十五世 台光
十六世 太得
十七世 泷骏
十八世 长庚 官太守
十九世 蓓
二十世 翠
二十一世 昂
二十二世 门(门中一合字)
二十三世 倡
二十四世 元奇
二十五世 驺
二十六世 建可
二十七世 铠定
二十八世 君求
二十九世 仲纥
三十世 休
三十一世 申豪
三十二世 昌
三十三世 振
三十四世 谅 仕周
三十五世 瑕
三十六世 偃
三十七世 缵 仕周
三十八世 贶
三十九世 谷
四十世 麾
四十一世 奄(上面加台字上部)
四十二世 瓿
四十三世 禹(右加佳字) 仕魏
四十四世 侠
四十五世 (走字加瞿)
四十六世 嗥
四十七世 俏
四十八世 轨
四十九世 (大字下焉右耳)
五十世 锯 字於乐始居鄱邑雷岗
五十一世 元嘉 字国瑞
五十二世 泄 字远文
五十三世 通
五十四世 博文 字潜天 仕汉
五十五世 捷 字一举
五十六世 安民 字子泽
五十七世 遇 字兆巷官江陵令
五十八世 中德 继伯嗣徙越
五十九世 义 仕东汉官御史 与陈仲交如膝胶世称雷陈之谊
六十世 乾阳 字七德弟仓州太守
六十一世 景民
六十二世 甄
六十三世 杰文 字入瑞
六十四世 焕 丰城令 通纬象得龙 泉太阿二剑
以下为南方江西、湖南、四川一带雷姓世系,皆以雷焕为始祖
始祖 讳焕 字孔章 鄱阳小雷岗人也 晋平吴乱武帝时 半牛二星间常有紫气 时张华与公同登楼望 密问公曰 此何气也 公曰宝剑之精 上彻于天 当在豫章丰城 华即举公为丰城令 公至掘狱果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以一送张华 以一自佩曰灵物终当化去华得剑曰乃干将也莫即可复至乎然神物终当合耳后果验公由鄱阳合丰城因仕遂家焉后名其乡曰剑池邑曰剑邑江曰剑江盖物以人显故民怀其德剑池立庙名宦有祠享祀悠久 镡舍孙礼曰作谱必归其宗崇本也而详其所可徵不强述其所难考重祖也吾雷氏谱断自焕者盖镡肇居会昌之原而焕则其所自出之祖溯流穷源义宜尊之也以上不详者不敢附也此断为始祖云
妣陶氏,生子二:长华、次叶(字文灿开派别处)
第二世 讳华 字文英,有逸才郡举为建州从事晋平吴后朝政多失郡以国命使华适闽过延平津剑忽腰间跃出隋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面三刀龙蟠潆波沸浪腾汉曰先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欤公以建州从事陛南昌太守而卒
妣王氏,生子二:长继元、次继新(讳鼎开派别处,生子二长象功字锦行次象初无嗣,后裔多从陕西)
第三世 讳承 (295年——366年) 字继元。复任丰城令有政声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五年乙卯殁于东晋兴宁四年乙丑享七十一岁。
妣万氏,生子二:长纫卒、次镡
第四世 讳镡 镡乃剑之鼻名公名镡者应剑瑞也官上舍龄东晋建元间卜居邑南会昌乡之原山水清秀后人名其里日镡舍故有镡蔓所咏镡阳家山图古诗一首最著也卒葬上山屋傍丁山癸向
妣余氏 生殁失考葬与夫同山 生子三 长升 次昱 三杲
第五世 讳升 (342年——395年)字东明生于东晋咸康八年壬寅时堂五湖扰乱中原不宁退遁隐居东晋太元二十年乙未亨寿五十四岁葬本都地名松原坑山丙壬
妣黄氏 生殁失考与夫同葬 生子二 长祥 次节(开派别处)
第六世 讳祥 (375年——433年)字瑞乡生东晋甯康三年乙亥十一月卒南宁元嘉十年癸酉葬麻丘丑山未向
妣孙氏 生殁失考与夫合葬麻丘坪丑山向 生子一 令
第七世 讳令 (426年——?)字秉威号耕读生于东晋安帝二十二年戊午殁失考葬三十四都铙房巽山乾向
妣张氏 生殁失考与夫同葬三十四都铙坊巽山乾向 生子二 长益德 次明德(开派九江府)
第八世 讳修 (?——504年)字益德生南宋元嘉年殁天监三年甲申葬神岭亥山已向
妣王氏 生殁葬失考 生子二 长宪文 次宪武 生女一适
第九世 宪文 (480年——?)字昌周生建元庚申七月殁南梁天监戊午葬沿溪
妣陈氏 葬松源山 生子二 长永泰 次惟泰(徙居南昌松安)
第十世 永泰 (519年——582年)讳世亨生南梁天监已亥殁南陈大建丑享寿六十三岁葬龙溪中午山子向
妣张氏 与夫合葬龙溪中午山子向 生子三 长朝安 次朝畅 三朝中
第十一世 朝畅 讳乾生随文代之际幼孤以工役而殁官舍幸得蹄葬本里
妣徐氏 生殁失考葬与夫同在聚源头 生子一 万硕
第十二世 万硕 讳才生南梁天监十五年丙申二月初一日幼有大志唐贞观年间补授南昌尉 邵武太守事治暇录传家谱刻引于石碑殁南陈天嘉四年甲申葬油坑尾田螺丑山未向
妣孙氏 生南梁天监十五年丙申现夫同葬 生子三 长泽 次润 三浍
第十三世 天庇 (672年——?)讳浍生唐咸亨三年壬申八月十五日甫九龄赘城陂李婆塘李宅子孙遂家其地殁夫妇同葬麻丘坪
妣李氏 生子一 震
第十四世 震 (704年——775年)字鸣空生唐长安四年已酉五月殁大历十年乙卯十月葬麻丘坪
妣李氏 生长安二年丁未殁大历已未葬与夫同形 生子二 长霆发 次霆进
第十五世 霆进 (755年——827年)生天保乙未五月殁太和元年丁未十二月葬本里叶家窝飞凤形地冠穴 公居心忠厚处事端祥事亲以孝著交友以信闻与人不乘与世无忤故乡里扬诩实非虚声也
妣聂氏 生殁葬失考 生子一 梦霖
第十六世 梦霖 (795年——859年)讳正生唐贞元年乙亥十月殁大中乙卯葬瑾坑
妣李氏 生殁失考葬高塘 生子一 庆远
第十七世 庆远 (814年——904年)生元和九年乙卯二月初三日殁昭宣帝二年丙寅八月葬释褐阪
妣胡氏 生唐开成二年丁已八月殁后梁贞明龙德六年戊寅十月葬失考 生子二 长日笃 次日诚
第十八世 日诚 (887年——951年)生唐光启三年丁未六月初三日殁后周广顺年辛亥葬敝形墓
妣徐氏 生唐光启二年葬麻丘坪 生子一 景文
第十九世 景文 (937年——?)生后唐长兴八年癸已八月十四日葬叶家窝
妣甘氏 生后唐清泰二年乙未二月葬与夫同形 生子二 长肇基 次烨
第二十世 肇基 (976年——1060年)八郎字日新号扩充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十一月初八日辰时寿八十五岁于嘉佑五年庚子九月十八日戌时终原葬炉冲枫树下后改葬老虎冲壁上挂灯形癸山丁向立坟。 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丘五十二都 ,与族孙德酿同仕于朝,官内阁主事,因内侍雷允恭骄横专权,公预知败即弃职归里。 于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正月初四日举家来楚南桂北之衡阳乡,地名南园背(今湖南省桂阳县东成乡春养塘村)继居,石洞雷氏开派之祖,桂永郴衡临蓝嘉等处雷氏。有赞云:德性贞固创业乘裕,后裔繁盛乡国共慕。又云:英英雷氏系出吴西内阁主事刚直自持不附内侍临下仁慈,自吴来桂石洞开基创业乘统百世本支肇基之谥谁曰不宜 。石洞雷氏第一代。
妣李氏 生殁失考葬桐源枧独卢村
续妣周氏 生宋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十一月初四日酉时享寿八十岁殁宋嘉佑二年丁酉十二月初三日已时葬春养塘上首马架冲枫树下 生子一 小七郎文亨
附:石洞雷氏字辈排列表
肇基生文亨,十四幼相承,念少百千万,富贵尽郎称,福寿康雷仲,正孟应孔廷,
尚礼光先祖,敦仁裕嗣英,本隆枝益茂,源远泽长清,盛世钟灵秀,高贤待召徵,
书香开甲弟,道学启支仍。
禧太后(1835年-1908年),清咸丰皇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那拉氏,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这样一位在清朝末期权倾天下的女人,她的后人现在生活得如何呢?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寻访到了慈禧太后亲弟弟的四世孙、现年53岁的那根正先生。 家中供着慈禧像 那先生的家位于颐和园西侧一个居民小区内,在那先生家的客厅一角,慈禧太后的黑白照片被摆在了书柜上,在慈禧像的两侧摆放着各式古董瓷瓶。“这就是我的老姑奶奶,叶赫那拉·玉兰,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慈禧太后。”那先生感慨万分地指着慈禧像对记者说。 在叶赫那拉氏的族谱上记载着那先生家与慈禧的亲密关系:那根正的曾祖父叶赫那拉·桂祥是慈禧的亲二弟,封爵三等承恩公;桂祥的妹妹嫁给了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嫡亲祖母;桂祥的二女儿后来成为了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皇后)。一门两皇后使叶赫那拉氏在清末门庭显赫,桂祥所居住的桂公府(座落于朝阳门方家园胡同)被清史专家誉称为“凤凰窝”。 天天守着颐和园 基于这样的家族背景,那先生对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有着深厚的感情。1992年,他向原工作单位申请调到颐和园工作。“我刚到颐和园工作时,负责的是法律事务方面的事。我和同事们的任务就是通过法律手段将这些房屋的产权收回。”目前,颐和园的大部分房屋产权已经收回,他被调到颐和园游人投诉站工作。天天守着颐和园的那先生对公园内的亭台楼阁甚至一草一木已经“了然于胸”,他因此被同事们称为“颐和园活字典”。 藏宝揭秘历史 与众多有历史背景的家庭一样,那先生的家在“文革”时被抄过,多数藏宝被烧毁,最让他惋惜的是一张慈禧太后当年赏赐给他祖父叶赫那拉·增锡的“紫檀木大床”,“光四个床脚就有碗口那么粗,非常名贵。”幸运的是,一幅长约2米的颐和园全景彩色照片由于挂在厨房里未被发现而得以保存下来。那先生告诉记者,20世纪初,一位专门为慈禧照相的皇家照相师运用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摇拍技术拍摄了颐和园全景,然后专门拿到德国去冲印,带回中国的只有三幅照片,慈禧太后自己留了一张,给了光绪皇帝一张,最后剩下一张赏赐给了那先生的爷爷。 垃圾堆里捡门票 那先生有一次倒垃圾时发现小区垃圾车上有几张废旧不堪的颐和园门票,拿起来仔细一看,上面的日期竟然是“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那先生认为这些门票都记录着颐和园在清政府被推翻后的历史变革,非常有纪念意义,于是便将它们捡回了家。从那以后,那先生便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门票收藏生涯”,他先后走访了40余位曾经在颐和园工作过的老同志,从他们那里搜集来了大量颐和园各个历史时期的门票。那先生说:“这些门票记载了颐和园的历史,我想再过一段时间我会把它们都拿出来进行展览。” 双语书法有心得 那先生的满、汉双语书法在圈内小有名气。他说:“现在满语在民间几乎已经失传,我们已经没有了语言交流的环境。这是一种少数民族文化,我认为需要得到保留。” 那根正先生看慈禧:“评价慈禧应客观” 作为慈禧的后人,那先生对慈禧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慈禧的描述太过偏激,并不是客观地从历史角度来看待。慈禧作为一名女性,在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能够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必然有她超出常人的能力和胆识,并不是只像小说、电视剧里说的那样是一个残暴、只会玩弄权术的女人。” 在那先生的记忆中,有关这位老姑奶奶的印象全都来自于他的爷爷。“据我爷爷讲,慈禧太后很孝顺,每年她母亲的寿辰,她都会亲自去祝寿。在她当政的47年中,叶赫那拉氏的族人就没有当过大官的,慈禧只是赐予族人一些爵位封号。” 关于历史上认为慈禧太后生活奢糜的说法,那先生也表示不能完全同意:“历史上说修建颐和园是动用了海军军费。但实际上,历代皇家都有修建行宫的传统。修建颐和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是一个说不清的事,有说600万两的,有说3000万两的,但我听我祖父讲,慈禧太后当年确实是在全国征收了一大笔银款,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来修建颐和园。” “慈禧出生地很明确” 关于慈禧出生在何地的说法有很多,但那先生表示,在叶赫那拉氏家谱中关于慈禧的记载是很明确的: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阴历10月10日(阳历11月29日)卯时,出生地点是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当时的叶赫那拉·玉兰出生后,共有男差8人,妇差8人负责她的生活起居。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北京市东部的遵化市清东陵,那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过清东陵:“当时看到慈禧的陵寝被那些盗墓贼们糟蹋成那种样子,很是心痛。我最近很想再去看看。”
4。
雷(Léi)姓源出有三:
1、出自方雷氏,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2、出自黄帝有臣子名雷公,其后以祖名为氏。据《姓苑》所载,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据《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其后子孙以雷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雷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下同),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他们逐渐全盘汉化,再经过这么长久的时间,现在根本已经与汉族成为一体,再也分不出彼此了。
② 金时女真人阿典氏,汉姓为雷。
③ 满洲阿克占氏,改汉姓雷。
④ 景颇族春雷氏,汉姓为雷。
⑤ 基诺族布柯氏,汉姓为雷。
⑥ 今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得姓始祖:方雷。炎帝神农氏的第九代孙名雷,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方城县东北一带),其族称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方雷氏的后代有以国为氏者,称雷姓。他们尊方雷为雷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雷姓最初是以中原为其繁衍地,从周朝至秦朝的八百余年内,雷姓不显于史,这大约是由于此期缺乏名人的缘故。上述的几支雷姓,在早期的发展中各自独立,界限分明,其中出自方雷氏部落的一支,在后汉、三国时相继出了雷义、雷同等著名人物。此期有资料表明,已有雷姓迁居于古时的楚汉之地,即今天的江西、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此后经过不断地繁衍播迁,雷义、雷同的后代在晋朝时形成了今江西省境的一大望族,史称“雷姓豫章望”。后不断向南北方扩散,其中,豫章人雷焕后裔有一支迁往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后来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名门望族,于是雷姓又有以“冯翊”为其郡望、堂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雷姓在南北方都有新的发展,但均以冯翊、豫章为其主源,而且这两支雷姓均各自独立发展,直到隋唐以后,才因一些特殊的原因,逐渐迁徙、发展、合流在一起。唐宋以后,雷姓分布更加广泛,如内蒙、广东、陕西、四川、江西、湖南、广西、山西均有雷姓人的身影。其中,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姓,有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中,在瑶族、畲族中,雷姓都是大姓,他们有自己的族谱,还涌现出一些有作为的人物。瑶族雷姓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如广西临桂、灵川、湖南城步等县皆有,他们大多尊雷元祥为开基祖。当然,这是因为北方历代兵连祸接,雷姓士族只好更多地繁衍于相对稳定的南方。明初洪武年间,雷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湖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明中期以后,至清代中叶,雷姓分布更为广泛,而且有部分人移居海外。如今,雷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多此姓,三省雷姓约占全国汉族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二。
三、历史名人
雷 义: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 敩: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著《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雷 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 震:(1897-1979)浙江省和兴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就帝国大学。回国后投身政治,历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兼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要职,与胡适等人创办并主持《自由中国》半月刊,因其政治理念与国民党威权体制南辕北辙、迥不相侔,成为统治当局的政治上最大的敌手,而遭致政治构陷,成为蒋介石的“阶下囚”。雷震一生怀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写下战后台湾民主宪政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从而显现出那个时代的变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真实的艰难处境……
雷 渊:山西省浑源人,金代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雷 锋:湖南省长沙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辽宁抚顺服役时,荣立过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万春:唐张巡偏将,安禄山部将围攻雍丘,与张巡并力死守睢阳,他站在城上督战,雷万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城头巍然不动,面不改色,使敌军怀疑他是一个木刻的人,后来探知原来是一个真的人,令孤潮禁不住赞美张巡说:“向见雷将军已知足下军令矣!”最后,这位连敌人都赞美的勇将,终于与张巡同时死难,英名传流千古,备受后人的尊敬。
雷海青:唐代明皇时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常入宫随侍于唐明皇和江梅妃之侧。安禄山攻入长安(今洛阳),数百名梨园弟子皆为俘虏,雷海青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
雷万兴: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领,与同族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持续了四十余年。
雷德骧:北宋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人,历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赵普罢职,后赵普出镇河阳,骧复户部侍郎,旋赵普又入相,骧复遭降黜。
雷三益:清流(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勇士。与三子雷丙、雷戊、雷庚一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刚烈,全部战死沙场。
雷润德: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元代学者,与其子雷机、雷洪、雷杭俱精于易理,有《周易》注解,世人称为“雷门易”
雷发达: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筑工匠。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二百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有“样式雷”之称。
雷以针:湖北省咸宁人,清道光进士,太平军起,奉办江北大营军务,在扬州创办厘金,以后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钱江创设的“厘金制”,清廷粮饷无着,恐早被太平天国倾覆了。雷以针因而声名大噪,后又授陕西省按察使等职,显达一时。著有《大学解读》、《经传杂记》等。
雷学淇: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清代学者。曾整理《竹书经年》,著有《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校辑世本》、《古今天象考》等。
雷补同:江苏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奥地利国大臣。与奥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国选派通晓德法文的学生前往学习。
雷铁崖:四川省自贡人,著名的革命鼓动家和南社诗人。原名昭性(1873-1920),字泽皆,后改詟皆,入同盟会后署名铁崖,曾介绍王云五、杨杏佛、胡适之入同盟会,并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另还创办《鹃声》、《四川》等革命刊物,在海外主持《光华日报》宣传革命。
雷经天:广西省南宁市人,著名中共党员,参加过南昌、广州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院长等职。
雷洁琼:广东省台山人,194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该党派的第一位女发起人,后曾任民进副主席,为当代著名妇女活动家。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就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省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豫章郡:汉置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省的省会),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
2、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此外,雷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冯翊堂”、“豫章堂”、“精易堂”等。
五、宗族特征
1、历史上,雷姓济济多才,近现代,更是如此,雷姓既有科学家、学者,又有军政界的高级官员和英模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2、雷姓源于北,而盛于南,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清光绪二十八年雷崇民纂《雷氏族谱》,河北永清雷姓一支字行为:“安靖敬谨�,翊运能来有,渊源永振强。”
六、雷氏族谱
鼻祖 雷公 黄帝娶方雷氏生以医佐黄帝炮制中草药普救万民
二世 异
三世 畅
四世 堙 公生六月能言,十六继重为南正
五世 渠援
六世 熏
七世 颉
八世 鹿(鹿下有四点)
九世 凫
十世 禹(王旁禹字)
十一世 公弁 为车正 没於王事
十二世 孟华
十三世 禄夫
十四世 梦珍
十五世 台光
十六世 太得
十七世 泷骏
十八世 长庚 官太守
十九世 蓓
二十世 翠
二十一世 昂
二十二世 门(门中一合字)
二十三世 倡
二十四世 元奇
二十五世 驺
二十六世 建可
二十七世 铠定
二十八世 君求
二十九世 仲纥
三十世 休
三十一世 申豪
三十二世 昌
三十三世 振
三十四世 谅 仕周
三十五世 瑕
三十六世 偃
三十七世 缵 仕周
三十八世 贶
三十九世 谷
四十世 麾
四十一世 奄(上面加台字上部)
四十二世 瓿
四十三世 禹(右加佳字) 仕魏
四十四世 侠
四十五世 (走字加瞿)
四十六世 嗥
四十七世 俏
四十八世 轨
四十九世 (大字下焉右耳)
五十世 锯 字於乐始居鄱邑雷岗
五十一世 元嘉 字国瑞
五十二世 泄 字远文
五十三世 通
五十四世 博文 字潜天 仕汉
五十五世 捷 字一举
五十六世 安民 字子泽
五十七世 遇 字兆巷官江陵令
五十八世 中德 继伯嗣徙越
五十九世 义 仕东汉官御史 与陈仲交如膝胶世称雷陈之谊
六十世 乾阳 字七德弟仓州太守
六十一世 景民
六十二世 甄
六十三世 杰文 字入瑞
六十四世 焕 丰城令 通纬象得龙 泉太阿二剑
以下为南方江西、湖南、四川一带雷姓世系,皆以雷焕为始祖
始祖 讳焕 字孔章 鄱阳小雷岗人也 晋平吴乱武帝时 半牛二星间常有紫气 时张华与公同登楼望 密问公曰 此何气也 公曰宝剑之精 上彻于天 当在豫章丰城 华即举公为丰城令 公至掘狱果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以一送张华 以一自佩曰灵物终当化去华得剑曰乃干将也莫即可复至乎然神物终当合耳后果验公由鄱阳合丰城因仕遂家焉后名其乡曰剑池邑曰剑邑江曰剑江盖物以人显故民怀其德剑池立庙名宦有祠享祀悠久 镡舍孙礼曰作谱必归其宗崇本也而详其所可徵不强述其所难考重祖也吾雷氏谱断自焕者盖镡肇居会昌之原而焕则其所自出之祖溯流穷源义宜尊之也以上不详者不敢附也此断为始祖云
妣陶氏,生子二:长华、次叶(字文灿开派别处)
第二世 讳华 字文英,有逸才郡举为建州从事晋平吴后朝政多失郡以国命使华适闽过延平津剑忽腰间跃出隋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面三刀龙蟠潆波沸浪腾汉曰先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欤公以建州从事陛南昌太守而卒
妣王氏,生子二:长继元、次继新(讳鼎开派别处,生子二长象功字锦行次象初无嗣,后裔多从陕西)
第三世 讳承 (295年——366年) 字继元。复任丰城令有政声生于西晋惠帝元康五年乙卯殁于东晋兴宁四年乙丑享七十一岁。
妣万氏,生子二:长纫卒、次镡
第四世 讳镡 镡乃剑之鼻名公名镡者应剑瑞也官上舍龄东晋建元间卜居邑南会昌乡之原山水清秀后人名其里日镡舍故有镡蔓所咏镡阳家山图古诗一首最著也卒葬上山屋傍丁山癸向
妣余氏 生殁失考葬与夫同山 生子三 长升 次昱 三杲
第五世 讳升 (342年——395年)字东明生于东晋咸康八年壬寅时堂五湖扰乱中原不宁退遁隐居东晋太元二十年乙未亨寿五十四岁葬本都地名松原坑山丙壬
妣黄氏 生殁失考与夫同葬 生子二 长祥 次节(开派别处)
第六世 讳祥 (375年——433年)字瑞乡生东晋甯康三年乙亥十一月卒南宁元嘉十年癸酉葬麻丘丑山未向
妣孙氏 生殁失考与夫合葬麻丘坪丑山向 生子一 令
第七世 讳令 (426年——?)字秉威号耕读生于东晋安帝二十二年戊午殁失考葬三十四都铙房巽山乾向
妣张氏 生殁失考与夫同葬三十四都铙坊巽山乾向 生子二 长益德 次明德(开派九江府)
第八世 讳修 (?——504年)字益德生南宋元嘉年殁天监三年甲申葬神岭亥山已向
妣王氏 生殁葬失考 生子二 长宪文 次宪武 生女一适
第九世 宪文 (480年——?)字昌周生建元庚申七月殁南梁天监戊午葬沿溪
妣陈氏 葬松源山 生子二 长永泰 次惟泰(徙居南昌松安)
第十世 永泰 (519年——582年)讳世亨生南梁天监已亥殁南陈大建丑享寿六十三岁葬龙溪中午山子向
妣张氏 与夫合葬龙溪中午山子向 生子三 长朝安 次朝畅 三朝中
第十一世 朝畅 讳乾生随文代之际幼孤以工役而殁官舍幸得蹄葬本里
妣徐氏 生殁失考葬与夫同在聚源头 生子一 万硕
第十二世 万硕 讳才生南梁天监十五年丙申二月初一日幼有大志唐贞观年间补授南昌尉 邵武太守事治暇录传家谱刻引于石碑殁南陈天嘉四年甲申葬油坑尾田螺丑山未向
妣孙氏 生南梁天监十五年丙申现夫同葬 生子三 长泽 次润 三浍
第十三世 天庇 (672年——?)讳浍生唐咸亨三年壬申八月十五日甫九龄赘城陂李婆塘李宅子孙遂家其地殁夫妇同葬麻丘坪
妣李氏 生子一 震
第十四世 震 (704年——775年)字鸣空生唐长安四年已酉五月殁大历十年乙卯十月葬麻丘坪
妣李氏 生长安二年丁未殁大历已未葬与夫同形 生子二 长霆发 次霆进
第十五世 霆进 (755年——827年)生天保乙未五月殁太和元年丁未十二月葬本里叶家窝飞凤形地冠穴 公居心忠厚处事端祥事亲以孝著交友以信闻与人不乘与世无忤故乡里扬诩实非虚声也
妣聂氏 生殁葬失考 生子一 梦霖
第十六世 梦霖 (795年——859年)讳正生唐贞元年乙亥十月殁大中乙卯葬瑾坑
妣李氏 生殁失考葬高塘 生子一 庆远
第十七世 庆远 (814年——904年)生元和九年乙卯二月初三日殁昭宣帝二年丙寅八月葬释褐阪
妣胡氏 生唐开成二年丁已八月殁后梁贞明龙德六年戊寅十月葬失考 生子二 长日笃 次日诚
第十八世 日诚 (887年——951年)生唐光启三年丁未六月初三日殁后周广顺年辛亥葬敝形墓
妣徐氏 生唐光启二年葬麻丘坪 生子一 景文
第十九世 景文 (937年——?)生后唐长兴八年癸已八月十四日葬叶家窝
妣甘氏 生后唐清泰二年乙未二月葬与夫同形 生子二 长肇基 次烨
第二十世 肇基 (976年——1060年)八郎字日新号扩充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十一月初八日辰时寿八十五岁于嘉佑五年庚子九月十八日戌时终原葬炉冲枫树下后改葬老虎冲壁上挂灯形癸山丁向立坟。 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丘五十二都 ,与族孙德酿同仕于朝,官内阁主事,因内侍雷允恭骄横专权,公预知败即弃职归里。 于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正月初四日举家来楚南桂北之衡阳乡,地名南园背(今湖南省桂阳县东成乡春养塘村)继居,石洞雷氏开派之祖,桂永郴衡临蓝嘉等处雷氏。有赞云:德性贞固创业乘裕,后裔繁盛乡国共慕。又云:英英雷氏系出吴西内阁主事刚直自持不附内侍临下仁慈,自吴来桂石洞开基创业乘统百世本支肇基之谥谁曰不宜 。石洞雷氏第一代。
妣李氏 生殁失考葬桐源枧独卢村
续妣周氏 生宋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十一月初四日酉时享寿八十岁殁宋嘉佑二年丁酉十二月初三日已时葬春养塘上首马架冲枫树下 生子一 小七郎文亨
附:石洞雷氏字辈排列表
肇基生文亨,十四幼相承,念少百千万,富贵尽郎称,福寿康雷仲,正孟应孔廷,
尚礼光先祖,敦仁裕嗣英,本隆枝益茂,源远泽长清,盛世钟灵秀,高贤待召徵,
书香开甲弟,道学启支仍。
禧太后(1835年-1908年),清咸丰皇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那拉氏,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这样一位在清朝末期权倾天下的女人,她的后人现在生活得如何呢?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寻访到了慈禧太后亲弟弟的四世孙、现年53岁的那根正先生。 家中供着慈禧像 那先生的家位于颐和园西侧一个居民小区内,在那先生家的客厅一角,慈禧太后的黑白照片被摆在了书柜上,在慈禧像的两侧摆放着各式古董瓷瓶。“这就是我的老姑奶奶,叶赫那拉·玉兰,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慈禧太后。”那先生感慨万分地指着慈禧像对记者说。 在叶赫那拉氏的族谱上记载着那先生家与慈禧的亲密关系:那根正的曾祖父叶赫那拉·桂祥是慈禧的亲二弟,封爵三等承恩公;桂祥的妹妹嫁给了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嫡亲祖母;桂祥的二女儿后来成为了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皇后)。一门两皇后使叶赫那拉氏在清末门庭显赫,桂祥所居住的桂公府(座落于朝阳门方家园胡同)被清史专家誉称为“凤凰窝”。 天天守着颐和园 基于这样的家族背景,那先生对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有着深厚的感情。1992年,他向原工作单位申请调到颐和园工作。“我刚到颐和园工作时,负责的是法律事务方面的事。我和同事们的任务就是通过法律手段将这些房屋的产权收回。”目前,颐和园的大部分房屋产权已经收回,他被调到颐和园游人投诉站工作。天天守着颐和园的那先生对公园内的亭台楼阁甚至一草一木已经“了然于胸”,他因此被同事们称为“颐和园活字典”。 藏宝揭秘历史 与众多有历史背景的家庭一样,那先生的家在“文革”时被抄过,多数藏宝被烧毁,最让他惋惜的是一张慈禧太后当年赏赐给他祖父叶赫那拉·增锡的“紫檀木大床”,“光四个床脚就有碗口那么粗,非常名贵。”幸运的是,一幅长约2米的颐和园全景彩色照片由于挂在厨房里未被发现而得以保存下来。那先生告诉记者,20世纪初,一位专门为慈禧照相的皇家照相师运用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摇拍技术拍摄了颐和园全景,然后专门拿到德国去冲印,带回中国的只有三幅照片,慈禧太后自己留了一张,给了光绪皇帝一张,最后剩下一张赏赐给了那先生的爷爷。 垃圾堆里捡门票 那先生有一次倒垃圾时发现小区垃圾车上有几张废旧不堪的颐和园门票,拿起来仔细一看,上面的日期竟然是“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那先生认为这些门票都记录着颐和园在清政府被推翻后的历史变革,非常有纪念意义,于是便将它们捡回了家。从那以后,那先生便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门票收藏生涯”,他先后走访了40余位曾经在颐和园工作过的老同志,从他们那里搜集来了大量颐和园各个历史时期的门票。那先生说:“这些门票记载了颐和园的历史,我想再过一段时间我会把它们都拿出来进行展览。” 双语书法有心得 那先生的满、汉双语书法在圈内小有名气。他说:“现在满语在民间几乎已经失传,我们已经没有了语言交流的环境。这是一种少数民族文化,我认为需要得到保留。” 那根正先生看慈禧:“评价慈禧应客观” 作为慈禧的后人,那先生对慈禧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对慈禧的描述太过偏激,并不是客观地从历史角度来看待。慈禧作为一名女性,在男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能够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必然有她超出常人的能力和胆识,并不是只像小说、电视剧里说的那样是一个残暴、只会玩弄权术的女人。” 在那先生的记忆中,有关这位老姑奶奶的印象全都来自于他的爷爷。“据我爷爷讲,慈禧太后很孝顺,每年她母亲的寿辰,她都会亲自去祝寿。在她当政的47年中,叶赫那拉氏的族人就没有当过大官的,慈禧只是赐予族人一些爵位封号。” 关于历史上认为慈禧太后生活奢糜的说法,那先生也表示不能完全同意:“历史上说修建颐和园是动用了海军军费。但实际上,历代皇家都有修建行宫的传统。修建颐和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是一个说不清的事,有说600万两的,有说3000万两的,但我听我祖父讲,慈禧太后当年确实是在全国征收了一大笔银款,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来修建颐和园。” “慈禧出生地很明确” 关于慈禧出生在何地的说法有很多,但那先生表示,在叶赫那拉氏家谱中关于慈禧的记载是很明确的: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阴历10月10日(阳历11月29日)卯时,出生地点是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当时的叶赫那拉·玉兰出生后,共有男差8人,妇差8人负责她的生活起居。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北京市东部的遵化市清东陵,那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过清东陵:“当时看到慈禧的陵寝被那些盗墓贼们糟蹋成那种样子,很是心痛。我最近很想再去看看。”
8。
乾隆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4
本文2023-11-20 23:31: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1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