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3收藏

壮族的起源,第1张

庄是中国第113个人口最多的姓氏,尤其是在广东、福建、台湾和江苏。今天壮族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总人口160多万。

庄的名字和图腾;

庄和庄在古代常用,表示有力的意思,像春天茂盛的草,表现出积极的刚性。之后有庄重、严肃、严肃、尊重的意思。在古代常被用作人名和姓名,故古庄人把庄的繁华和通达视为氏族的原始崇拜,进而成为氏族的名称和徽记,最终成为姓氏。

壮族姓氏的起源与演变:

汉族壮族姓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严姓、子姓、姬姓。

第一个出自米姓,后转徐。春秋时期,楚王熊大队,死后史称楚庄王。其子孙叔封为氏,江汉间庄姓多为继。周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学者,后人尊为庄子。因为大哲学家庄子出自这个庄子家族,从战国到秦汉,庄子的学说和老子的学说一样有名,所以这个庄子家族是独立的,其他庄子姓氏不详,后人无从考证。这个庄姓是今天庄姓的主要组成部分,大约有2600年的历史。

第二个来自孩子的姓。从汤里。春秋时期宋庄公姓冯,后人以其姓为氏,其子姓庄,约有2600年历史。

第三个出自姬姓。在周文王之后。春秋时,鲁庄公之后,姓童,其后人以史为氏,其后以清、燕为氏。庄吉的姓氏也有2600年的历史。

外来基因的流入:

外来基因流入庄姓的事件很少。汉高祖刘庄到了,天下的庄姓因为忌讳都改成了颜。而庄的血液却流向了其他民族,直到魏晋时期,部分燕姓才复归于庄姓。清朝以后,壮族出现在满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等其他民族中。

历史上壮族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庄主要活动于山东、湖北、湖南三省。一度西北到陕西南部,东南到安徽,北方到河南南端。战国末期,庄姓开始涉足四川,经贵州进入云南,驻扎在北方的河南腹地。秦汉以后,庄姓迅速流传到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南北朝时庄姓迁至甘肃。在唐朝的两次浪潮中,庄姓经由江西大量进入福建,宋代的庄姓已经遍布全国。清初,庄氏从福建、广东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壮族不到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庄姓最多的省份是福建,约占全国壮族总人口的32%。在我国,壮族姓氏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苏、河南三省,约占全国壮族姓氏总人口的80%,其次是山西、浙江两省。全国形成了以东南沿海和河南为中心的两个庄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壮族姓氏近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名第132位。宋元六百年间,壮族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全国。福建仍是庄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庄姓总人口的25%。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这四省的庄姓约占壮族总人口的76%,其次是广西、安徽、山东、河北、湖南等省。宋、元、明时期

庄姓人口160多万。是中国第113个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13%。自明朝以来的600年间,壮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全国同步。自宋代以来,中庄姓人口增长率在1000年内呈工厂状。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台湾省和江苏。这四个省的庄姓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8%,其次是浙江、山东、黑龙江、吉林、上海和辽宁,另外六个省市的庄姓人口占19%。广东是庄姓第一大省,庄姓人口约占25%。全国壮族姓氏的划分,以东南沿海为重心,呈向外扩散状为特征。

壮族姓氏分布广泛,但并不均衡。庄姓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浙江和上海、江苏大部、安徽西部、山东东南部、江西大部、云南西部、黑龙江等地。庄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01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3%以上。上述地区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6%,约73%的壮族人居住在这一地区。在山东和安徽大部、江苏西北部、河南和湖北东部、江西北部、湖南和贵州大部、广西、云南东部、四川、重庆南部、陕西南部、甘肃和青海、河北东部、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西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庄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006%-018%,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5%。

壮族传统文化;

王河堂号

庄姓主要有天水、东海、会稽三县。庄姓有南华、武强等。“南华堂”的名字来自战国时期的庄周。周出生于蒙古,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部。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学说。和老子一起是道家的始祖,后人称为庄子。因名《南华经》,后人以此为堂名。

庄姓的重要对联有以下四幅:

坐在滇池里;定山隐居。

穿越华南;唱东岳。

献诗写林宇;鼓里留着蒙古官员的歌。

发财百年;标出翰林四直的名字。

家族格言

《庄家训》以清末庄守启《遗训》为蓝本。清道光年间的状元庄启,对家学知之甚少,对经典、骈文的考证,对兵农名法的研究,对地方典籍、佛经都很精通。由于他所处的时代时局动荡,结合做官和经营家庭的经历,庄守启要求诸子“明白清楚,一点也不含糊,当警察也要一致”。对此,提出“富家之名,非吾己之志,能做个好人就好”。“读书的时候,要注意经济。我们应该永远寻求中道和诚实,永远不要有偏见”;“做官不要偷懒”,“永远文明真诚”;“能勤快,就能行善;如果你容易,你就能做好事;闲着没事干”;“取友之道,德为先,学为后,一一征”等一系列训诫思想。

名人频率和家族贤人:

从755年到79000年,庄姓名人有66位,占名人总数的015%,在名人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124位;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1%,居第99位。壮族名医占全国医学博士总数的018%,排名第92位。壮族名家占全国艺术家总数的023%,排名第82位。

以庄命名的历史人物最著名的有:春秋齐时期的医生;庄周,战国哲学家,楚将军,民为云南王。福建省省长庄有功;庄长功,当代化学家,庄希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庄密

  1、出自芈姓(芈姓传自上古的颛顼帝),春秋楚国王族之后,楚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楚庄王。楚庄王支庶子孙,以此谥号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庄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姓,楚有大儒庄生,六国时为蒙漆园吏;庄周,著书,号庄子;齐有庄贾,周有庄辛”。

  2、出自子姓,是春秋宋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支。

  3、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庄姓在汉明帝以后改为严姓,《姓氏考略》:“汉明帝讳庄,故庄氏或改为严氏。”魏晋南北朝时,有严姓复祖姓庄,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

  4、公元一二三四年,北方的蒙古族灭了金国后挥师南下,使得很多汉族被迫再次迁移。这时客人由闽西移到高雷、钦谦一带。

  闽中庄氏始祖森公,字文盛。生大唐宝三年甲申(744年)七月十四日。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光启二年(886),随其舅王潮率军入闽。后梁开平元年(907),王潮之弟王审知继任称闽王。庄森分镇于桐城(今泉州市),定居于永春县桃源里善政乡蓬莱村,卒于后周广顺二年(952),享寿90岁,夫妇合葬在永春县桃源里,为庄姓入闽桃源派开基始祖。

  在宋末,广东省揭西县上砂镇庄姓的始祖就是参加文天祥领导的勤王兵队,失败后的上砂庄姓祖先到上砂砂坑洞避难开基的,从福建的永春县经潮州到上砂开基。

  5、闽中庄氏第七世观公 向公子,赠朝章大夫。葬锦绣山,原谱负子揖午,墓号将军大从形,碑上刻云:宋朝章大夫庄公之墓神道,碑刻云:平兴国宫永春县孙通议大。

  6、闽中庄氏第九世夏公 字子礼、号藻斋、裳公四子。生宋绍兴乙亥(1155年)八月十八亥时,入太学,登淳熙辛丑(1181)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少师,为时名从荐蒙。卒(1223年)。恩封永春开国男,赐第泉城号曰庄府。以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迁居焉,卒嘉定十六年(1223年)十一月初二日,寿69岁,葬县东三都京塘,生平懿行载在传志。原赞曰:天生美质学业逍遥,坚冰志操历仕三朝,忠言逆耳青史所标,宗祀繁衍百世不祧。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开府(自永春迁到泉州)。

  7、闽中庄氏第十四世细哥公 缙公三子。生乙丑年十月初二百酉时,自泉州迁居龙浔天马山西北,地名湖上。卒壬戌年九月十五辰时,葬湖上大路山坐乾向巽,生平行事志在谱序。

  8、闽中庄氏第二十六世公元双,字淑鸾,出景星公长子,生康熙戊子年十一月初三卯时,建居深垵堂,卒乾隆丑年九月十二辰时,葬古林嵛后坐乾向巽。

  庄秋贵家族是一个不平凡而又不显赫的家族,祖先有战国时代的庄子(庄周)、宋朝的庄夏(兵部尚书兼太子少师)、庄际昌状元等人物,闽中庄氏始迁祖森公光启二年(866年)从刺史王潮入闽,居桃源十九都。细哥公自泉州搬迁德化锦山(湖上)繁衍至今近八百年,锦湖堂为其开基祖厝。元双公康熙年间迁居该村深垵堂,生育本支族,现有近千人居住在福建泉州德化、泉港、三明尤溪、漳州、厦门、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

  二、郡望堂号

  堂号:1、"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2、"武强堂":汉代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3、“锦绣”: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随王审知入闽,择居永春桃源裏蓬莱山。第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赐其建第於泉州府城,将其故乡鬼笑山御笔赐名为“锦绣山”。此为“锦绣堂”的由来。

  郡望:庄姓郡号有“天水”、“会稽”、“东海”等郡号。《郡望百家姓》云:庄氏望出天水郡。《姓氏考略》中记载:庄氏望出天水、会稽、东海。

  湖洋庄氏家庙:又称“庄府”、“锦绣山庄”,位于永春县湖洋镇锦绣山南麓的,原为唐末闽南庄氏开基始祖庄森故居。 2002年1月被列为永春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闽南庄氏开基始祖庄森,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卜居永春桃源里。九世孙庄夏,是南宋孝、光、宁宗的三朝元老,官至兵部侍郎,封永春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卒赠少师。其祖墓在湖洋鬼岫山,宁宗为之改名“锦绣山”,遂有桃源庄氏“御墨锦绣”、“锦绣传芳”之誉称。宁宗又赐庄夏建府第于泉州城,泉州庄府巷即因庄府而得名。

  庄氏家庙为五开间,二进深,单檐歇山顶砖石木结构,犹存宋明建筑和雕塑风格,颇具名祠风韵。祠门前左侧壁,竖嵌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祠时所立《示禁碑记》,由甘肃西宁道台庄俊元撰,当时永春州府出示,碑文细述桃源庄氏家庙及先祖墓葬变迁情况,告示周边居民保护文物之戒例。大门前石柱刻联曰:“自唐代发祥以来,看鼎甲簪缨鹊起蝉联,灵钟锦绣无双地;由闽中著姓而后,任吴齐浙粤支分衍派,本溯桃源总一家。”正门两旁壁垛均用精雕岩石作花框型砌筑。墙中垛皆由细雕之白色花岗岩石板砌成,与辉绿岩之窗雕相映和谐。

  两旁下壁垛用整块白色花岗岩石板浮雕一对麒麟。右边门额匾题“御墨”,左边门额匾题“锦绣”。正中大厅两边壁书庄氏家训“忠孝”、“廉节”大字。厅中柱联曰:“赐第沐皇恩,前少师,后冢宰,五邑衣冠推锦绣;入庙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孙,一朝簪笏半云礽。”厅上悬挂着庄安世、庄际昌、庄有恭、庄培因“状元”匾共四面,庄奇显、庄存与“榜眼”匾共二面。

  清·邑人邱人龙游庄氏家庙,曾赋诗《湖阳庄少师祠》:

  “三台翠堪□,松柏青绵绵。古庙半村路,荒桥群壑烟。

  斯人竟千古,风雅缅遗篇。落日空台望,春愁叫杜鹃。”

  锦湖堂简介: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三班镇锦山村的锦湖堂是闽中庄氏二十三世日昭公的故居。迄今七百多年的锦湖堂历经沧桑,繁衍了锦山村“二房”、“三房”近二十代子孙。九十年代中期,锦山湖上庄氏宗亲2000多人集资修复如新,重现原有风采

庄字

庄,自古以来是一个代表端严肃敬的文字,而以庄为氏的家族,也名实相符,两千多年来备受尊敬。庄氏,《史记》云:“楚之先,出自颛顼高阳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继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芈姓,楚乃其后也。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铎于荆蛮之地,建楚。” 楚第六位国君庄王后代以谥为氏,始有庄氏。古时男子皆称氏不称姓,姓乃女子之谓也,如:庄周,庄氏,名周,世称庄子。

宋体“庄”字拼音:zhuāng

部首:广,部外笔画:3

笔画数:6

五笔:yfd

仓颉:IG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E84[1]

基本解释

1、村落,田舍:村庄。庄户。庄稼。

2、封建社会君主、贵族等所占有的成片土地:皇庄。庄主。庄客。

3、商店的一种名称:茶庄。饭庄。钱庄。

4、某些种类的赌博,局中人轮流为主:庄家。坐庄。

5、四通八达的道路:康庄大道。

6、严肃,端重:庄严。庄重。端庄。

7、姓。庄姓。[1]

8、因“庄”同“装”同音 亦可以同音字作词 如服庄(装) 庄(装)模作样

详细解释

1、会意兼形声。从艸,从壮,壮亦声。

2、草大。

庄,草芽之壮也。——《六书正伪》

庄,草盛貌。——《唐韵》

汉明帝名庄,汉世多以严字为之。《左传》、《楚庄王国》、《庄子》、《论语》、《卞庄子》,古今人表皆作严,此字从草,壮声,许不著说解,其义失传。——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谨严持重。

临之以庄,则敬。——《论语·为政》

师之以庄贤于丘也。——《列子·仲尼》

则季孙终身庄而遇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又如:庄论(庄重严肃的议论或说教);庄语(庄重正直的言论);庄士(端正之士;正人君子);庄色(严肃的神色)。

4、四面八方的,四通八达的。

为开第康庄之衢。——《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5、恭敬。

非礼不诚不庄。——《礼记·曲礼》。注:“敬也。”

居处不庄,非孝也。——《吕氏春秋》

又如:庄椿(祝人长寿之词)。

1、村庄,也指建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别墅。

邻富鸡长住,庄贫客渐稀。——唐·姚合《原上新居》

2、六路通达的大路。

得庆氏之木百车于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盐铁论·国疾》

又如康庄(康,五路通达的大路;庄:六路通达的大路。合称通达的大路);庄馗(四通八达的道路。馗,同“逵”)。

3、庄园,皇室、官僚、地主等在乡下占据的大片土地及其建筑物。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杜工部草堂诗笺》

4、规模较大的或做批发生意的商店。如:庄款(在钱庄的存款);庄折(钱庄的存折);布庄;茶庄;钱庄;饭庄。

5、庄口(专销某地货物的地方)的简称。如:京庄、广庄即是为专销京货、广货的庄口。

6、姓。如:庄子(即庄周,约前369—前295,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之一的简称)。

7、别名: "庄"或 曰“墅” 曰“别业”,曰山居。皆为贵族阶级,游乐养生之地。——黄现璠著:《唐代社会概略》

8、河南方言:用于盖房子的批准用地,一般不单用,加后缀“儿”或“子”,读作庄儿或庄子。

1、件。后作“桩”。

此一庄事不敢隐讳。——关汉卿《王闰香夜月四春园》

2、古代云南交易用贝单位

交易用贝,一枚曰庄,四庄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通“妆”。打扮,修饰。

靓庄刻饰。——《汉书·司马相如传》

靓庄藻野。——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沐浴靓庄。——《北史·隋宗室诸王传》[1]

相关词语

庄稼、庄严、庄园、庄重、做庄。[1]

部首笔画

部首: 广

部外笔画: 3

总笔画: 6

五笔86: yfd

五笔98: ofd

仓颉: ig

笔顺编号: 413121

四角号码: 00214

郑码: tgb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E84[2]

编辑本段姓氏简介姓氏历史

这个可敬的姓氏,家世的源流也十分悠长,早在距今两千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得姓。这一点,熟悉历史的人士一定都很清楚。因为,在历史上的先秦时期,庄氏家庭就已经人才辈出,大名鼎鼎,像长久以来在传统学术界举足轻重的伟大思想家庄子,便是最为显著的例子。

这么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根据考证,是春秋时代楚庄王的后裔,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在介绍庄姓时就指出:“庄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姓,楚有大儒庄生,六国时为蒙漆园吏;庄周,著书,号庄子;齐有庄贾,周有庄辛”,把庄周的身世源流,记述得清清楚楚。

实际上,庄氏家庭正是这样来的。追本溯源,他们是楚国公族的芈姓后裔,而芈姓则传自上古的颛顼帝。换言之,两千多年来千千万万以庄为姓的人,毫无疑问都是最为光彩的炎黄子孙。

在庄氏的悠久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两次对整个家族影响极为深远的大变动。一次发生于战国末期,一次发生于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

原来,战国末期,当秦始皇以强大的军队横扫诸侯时,有一位楚庄王的后裔庄峤,在楚威王的座前官拜将军,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庄峤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将领,他把势力扩展到滇池,以兵威把这块地方纳入楚国的版图。可是,当他准备归报这番功绩时,正好楚国的巴郡和黔中郡都被秦国所袭夺,塞断了他的归路,不得已,庄峤只好率其众在滇称王,一直到秦始皇灭诸侯。楚国的这一支后裔仍然为西南夷的君长。逍遥于暴秦的*威之外。后来,刘邦统一天下,他们终于降汉,其地并被置为益州郡,重回母亲的怀抱。

这是史实,说明了后来历史上所谓的西南夷之中,有一部份是楚国的后裔,而且是由庄氏的先人带过去的。

庄氏和第二次大变动,影响更大,曾经造成了整个家族长时期的默默无闻。这项变动,就是《姓氏考略》所明载的:“汉明帝讳庄,故庄氏或改为严氏。”

姓氏源流

在过去的专制时代里,当皇帝的人是“天子”,为了避天子讳而改换人民的姓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一部分庄姓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改姓了严,并且自庄光(后改严光)开始,长时期为严氏所掠美。不过,庄、严二氏的一家人关系,倒是一直被公认不讳。

庄(Zhuāng 庄)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之后,以谥号为氏。据《急就篇》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楚庄王德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

2、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戴公武庄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姓氏考略》和《资治通鉴音注》所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支。庄姓形成以后,曾于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庄姓在汉明帝以后改为严姓。魏晋南北朝时,有的严姓复祖姓仍为庄姓,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庄姓望出天水(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今回、满、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楚庄王。又称荆庄王,姓芈名族,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六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即位后,申张王权,并采取果断措施,平定权臣若敖氏的叛乱。又重用孙叔敖改革内政,兴修水利,加强战备。由于楚庄王知人善任,终于使楚国迅速强大。公元前606年,北伐陆浑之戎,陈兵周郊,使人问九鼎轻重。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大败晋军,迫使郑、宋等国归附,成为代晋而起的春秋五霸之一。他死后谥号“庄”,带有严肃、敬重之意,故史称楚庄王。他的后代中,有一支以其谥号为氏,称庄姓。他们尊楚庄王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代,庄姓已经向各地播迁。时齐有庄暴、庄贾,越有庄舄,楚有庄豹、庄蹻、庄辛、庄善,宋有蒙人庄周。这些史实表明当时齐(今山东省)、楚(今湖北省)、越(今浙江省)、宋国蒙(今河南省与安徽省间地)都有庄姓人物居家生活的踪迹。据《史记·西南夷传》所载,庄王苗裔庄蹻(一作庄豪)率军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云南滇省池附近),因黔中被秦攻占,已无归路,庄蹻遂在滇称王是历史上第一个云南王。汉武帝时,始归顺汉朝,时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省成都)。这就说明,庄姓在先秦时代已经向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传播。秦汉之际,庄姓依旧以湖北、河南为其繁衍中心,此际庄姓有庄青翟入朝为相,另有吴(今江苏省苏州)人庄忌,为庄姓杰出代表。东汉明帝时,因明帝名刘庄,避讳改庄为严,自庄光(后改严光)开始,庄姓长时间为严姓所掠美。魏晋以后,有严姓复本姓,从此庄、严二姓并行全国。十六国时期,庄姓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今甘肃的天水、浙江的绍兴、山东和江苏间地,后来发展成了庄姓天水郡望、会稽郡望和东海郡望。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莱山,是为庄姓入闽始祖。宋末元初,庄森长子庄韦之后裔庄诏迁广东陆丰上沙乡开基;四子庄甲之后,入闽第八世庄元吉为桃源锦绣本派始祖。另有裔孙庄哲迁居同安,哲弟庄光徙潮阳。庄元吉长子名翼,其重孙庄孙迁居青阳开基;三子名晦,其重孙庄同迁惠安云头乡开基;四子庄夏,其孙庄弥渊迁潮安开基;弥渊重孙庄才翁迁同安开基。明初,山西庄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两代,庄姓人渡海到台湾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农民起义军首领庄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凤山(今高雄县治)竹仔港庄。亦有庄姓入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如今,庄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庄姓约占全国汉族庄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三。

历史名人

庄 周:即庄子,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做过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往往出以寓言,主张清静无为,在思辨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著有《庄子》,唐代改称《南华真经》。

庄 忌:吴(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西汉道家、文学家。其思想倾向老庄,提出退身穷处,除累返真的人生哲学。认为现实生活混浊黑暗,一无是处。

庄 徽:扬州江都(今属江苏省)人,北宋官吏。进士出身,历任徽猷阁待制、平江太守等职。居官有令名,无秋毫之累,以通奉大夫致仕。

庄 夏:庄元吉四子,泉州永春(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大臣、学者。进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焕章阁待制。有《礼记解》、《典故备记》、《国史大事纪》等。

庄 绰: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学者。最高职任过鄂州、筠州知府。其学有渊源,多识轶闻旧事。有《鸡肋篇》、《杜集援证》、《炙膏肓法》、《本草蒙求》等。

庄 昶:字孔旸,号定山。应天府江浦(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官吏、学者。进士出身,曾任翰林检讨,后谪桂阳州判官。沦落三十年,以讲学为务。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刻意为诗,而喜用道学语言。有《庄定山集》。

庄青翟:高祖时大将、武强侯庄不识之孙,汉代大臣。文帝时袭爵武强侯。武帝时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后任相三年,于官场争斗中自杀。

庄际昌:福建省永春人,明代大臣。万历年间状元,因不愿依附魏忠贤,还家不出。后起为国子祭酒。

庄有恭:广东省番禺(今广州市)人,清代大臣。乾隆四年状元,授修撰、历任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巡抚、刑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曾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清大修三江水利。工书。有《三江水利纪略》。

庄存与:江苏武进人,清代官吏、学者、经学家、教育家、常州学派的开创者。乾隆十年榜眼,官至礼部左侍郎。不斤斤计较于文字训诂,提倡今文经学,又兼治古文经学。有《毛诗说》、《周官记》、《周官说》、《味经斋遗书》等。

庄培因:庄存与弟,清代官吏、学者。乾隆十九年状元,授修撰,历官侍讲学士。以诗文名,而恭和御制诗居大半。有《虚一斋集》。

庄述祖:庄培因子,清代官吏、经学家。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桃源同知、旋辞官养亲,著书十六年。治经能传伯父存与之学,以研求精密著称。有《夏小正经传考释》、《尚书今古文考证》、《毛诗考证》、《五经小学述》等。

庄棫:字中白,江苏丹徒人。治易、春秋,兼通纬候。先世业鹾,后家中落,校书淮南、江宁各官书局,以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棫自序谓:“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足见其词学渊源所自。与谭献齐名。朱孝臧合题二家词集云:“皋文说,沆瀣得庄、谭。感遇霜飞怜镜子,会心衣润费炉烟,妙不著言诠。”(《彊村语业》卷三)据此,知二氏固常州派之后劲也。

庄希泉:福建省厦门市人。1911年在海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经中共中央直接批准,以95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成为中共正式党员。是中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侨务工作主要***之一。

庄则栋: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57年全国比赛混合双打冠军;1959年斯堪的纳维亚国际乒乓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团体、男子双打冠军。中国“乒乓外交”推动人物。

庄氏郡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云:庄氏望出天水郡。又《姓氏考略》中记载:庄氏望出天水、会稽、东海。

天水郡:西汉初始置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会稽郡:秦初置郡。在今江苏省东南部及浙江西部一带。治所在吴县,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东海郡:汉初的东海郡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东魏及隋唐的东海郡 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地区。

2、堂号

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武强堂:汉代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

锦绣堂: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随王审知入闽,择居永春桃源裏蓬莱山。第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赐其建第於泉州府城,将其故乡鬼笑山御笔赐名为“锦绣山”。这是庄姓堂号“锦绣”的由来。

此外,庄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会稽堂”、“东海堂”、“淋郁堂”、“一篑堂”、“秋水堂”、“静观堂”、“宝绘堂”等。

宗族特征

1、庄姓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多有贡献。庄姓祖先在先秦时代建立过楚国、宋国,是当时比较强盛的诸侯国。此外,历代庄姓名人众多,业绩也甚佳。

2、庄姓派生出了严姓。自古庄严一家。

无锡鸿山杨氏,可溯源至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食邑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始传于南宋建炎、绍兴年间,蕃衍至今,已成为历经千年的煌煌大族。不但"枝繁叶茂",名人辈出,而且祠堂屡有兴建,宗谱几经修续。最近,由鸿山杨氏第三十世孙杨天龄先生主持编纂的《鸿山杨氏宗谱寺头分城支文叔公嫡长系春池公系谱传》(以下简称《谱传》)又已告成问世。这是继杨世奎先生编著的《慎终追远》和杨世纯、杨世缄先生主编的《双松百年》两书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关于鸿山杨氏分支的续修谱传。

杨氏裔胄中的名人,大多是在勤奋读书、勇于治世、为社会作贡献中成长起来的。在历代科举考试中,荣登进士之榜者就有明代的杨璿、杨琛、杨文、杨淮、杨僎、杨成、杨应文、杨兆升和清代的杨兆鲁、杨又林、杨廷榕、杨栋、杨永谟、杨花、杨延俊(字菊仙)、杨楷(又名道霖)等16人。中举人者有杨震发、杨潮观、杨揆、杨熙之、杨楫、杨志濂、杨宗瀛、杨寿枬(字味云)等29人。中武举人者有杨宸鏣、杨志成、杨大崧等8人。被朝廷考选为贡生、博学鸿词、博学宏才者则有杨  、杨度汪、杨芳灿、杨铭敦、杨模、杨栻等20多人。此外,虽未经科举取得功名,仅由诸生入仕,但为官清正爱民,政绩卓著,或屡有重大义举、百姓称颂者如杨绍雍、杨德埙、杨春池等,也分别在邑志中或《谱传》中立有传略。

关于《鸿山杨氏宗谱》的主编,应该是上文提到的中举人的杨楫。以上文章是夏刚草先生写的文章节选(见附件)。另外南宋朱熹弟子中也有名为杨楫者,但显然不是家谱主编者。

壮族的起源

庄是中国第113个人口最多的姓氏,尤其是在广东、福建、台湾和江苏。今天壮族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总人口160多万。庄的名字和图腾;庄和庄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