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忠臣刘伯温之死令人惋惜
刘伯温之死
明朝著名忠臣刘伯温,一生都奉献给了明朝,为明朝的开创以及后世的巩固都做出了诸多的贡献。但是,刘伯温的死却是令人十分的寒心以及惋惜。
刘伯温墓照
在洪武八年的正月下旬,刘伯温的身体出现了不适,经检查发现,只是普通的风寒罢了。朱元璋知道了刘伯温生病了,于是就派胡惟庸带上御医到刘伯温家中为刘伯温治病。当时,当刘伯温服用了御医所开的药方之后,发现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而且还发现肚子都中有坚硬的物品存在,这令刘伯温感到十分痛苦。
在二月份,刘伯温抱病面见朱元璋,告诉朱元璋自己在服用了御医开的药之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倒加重了不少。但是朱元璋却不以为然,告诉刘伯温不要想太多,安心养病就好了。朱元璋的反应令刘伯温十分的寒心,于是刘伯温只好自己返回家乡。在家中,刘伯温只能依靠一些药物来维持自己的正常进食。
回到家乡之后不久,刘伯温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连正常的进食都已经无法保证了。最终,刘伯温发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时,便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交代后事。
刘伯温叫自己的儿子将自己书房当中的一本天文书拿出来,告诉他们,从今以后,刘家的后人不许学习这一本书上的内容。并且,在自己死后,一定要立即送给朱元璋。此外,刘伯温还告诫自己的儿子为官为民之道。之后,刘伯温便逝世于自己的故乡,享年六十五岁。
刘伯温资料刘伯温是明朝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文学家,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并且为朱氏王朝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赞美“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不可谓不受人敬仰。
刘伯温石像照
刘伯温生于1311年7月1日,本名刘基,字伯温,是汉族人。刘伯温祖籍是今天的浙江申青田县,因此又有人称刘伯温为“刘青田”。
刘伯温自幼便十分的聪明,并且对于学习也十分的喜爱,从而在学识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刘伯温仅仅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考取了秀才,被邻里乡亲成为“神童”。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府学学习,跟随老师学习春秋经。春秋经是一部十分难学的儒家经典,言简意深,晦涩难懂,一般人是很难领会其中的精神的。但是刘伯温仅仅只是默读了两遍,就已经倒背如流,并且还懂得了其中的大义,这令老师十分的吃惊。
十七岁时,刘伯温离开了府学,跟随当时著名的程朱理学学士郑复初学习,接受儒家的教育。郑复初在面见刘伯温的父亲时,毫不掩饰的赞扬到:“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
刘伯温不仅仅对于儒家经典十分的了解,对于天文地理、兵法学术以及奇门遁甲之术都有所钻研,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人称其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刘伯温诗词刘伯温在诗词上的造诣并不比在军事上的才略低多少,虽然后人并没有像李杜诗歌那般赞扬,但是留存下来的还是不少。
刘伯温诗歌
刘伯温在养生之道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多一头黄牛可以耕地,造一所茅屋房,临近山泉,本就老去没有多少时日,只愿多在山里待些时日,官场都是浮云,自己快活倒才是真的,能赛比神仙。刘伯温只不过是刚满60岁,就已看透了世事,回归山林,给自己的是一片好山好景,远离官场的喧嚣,安享晚年,去过余下的快活日子。
刘伯温的《春蚕》,“可笑春蚕独苦辛”,诗人未免不有把自己比作成春蚕,用以自嘲,春蚕花费了这么多的功夫去吐蚕丝,却换来0的报酬,反而把自己的性命给搭上,还不如蜘蛛每天没事就吐丝,然后织一些看起来没啥用处的网,但是蜘蛛就是靠他们捕获飞虫,从而饱食终日,这种肆无忌惮的捕捉,却不用担心有人来捕杀。朱元璋晚年肆意的残杀之前的有功之臣,有多人都不敢抱怨,只能明哲保身。作者写这首诗的意义,在于替那些无辜被害的忠诚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也只是间接明不平,他也不敢当面去跟朱元璋诉说,这种无奈感、怜世感油然而生。
刘伯温流传于世的诗,偏向于前期的军旅生活,以及后期做隐士时的养生和怜世之世,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还是深远,他跟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足见他的诗歌的名气。
刘伯温名言刘伯温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简单来说就是,世上怎么可能事事都能满足自己的心意,但求不 有愧于自己的内心也就行了。但是身处在这个世上,难免会有一些事情总会迫于自己的内心,很难一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唯心而作,唯心而动。刘伯温是很正直,但是他却受朝廷百官的厌弃,水至清则无鱼,他看不惯身边所见到的腐败,最后的结果他还是败了,还是归隐于湖。
刘伯温名言
在这浮躁的世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去赶时髦,但是谁又能晓得,刘伯温早在当初就已经提醒过我们了,当世上所有人都去赶时髦的时候,唯独你能够保持冷静,能够坦然面对;每当所有的人都无所事事,开始木讷的时候,你却能保持一种持之以恒,并加以进取上进的心。刘伯温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在于环境对你的影响,更多的还是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都知道一句谚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也可以说是一种标准,用以刘伯温的话来说,就是水能够包容一切的事情,并且能够抵挡的住事物的重量,但是一经被泥所污染,它就失去这么个作用。说到人,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一片空白,并不能分辨出好坏,一旦被坏的东西所沾染,本质就会变,有些人甚至会变坏,走上不轨之路。告诫我们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很重要的,需要对外界事物进行分辨。
刘伯温的名言有很多,更多的是偏向于为人之道,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能为一个有用之人。
刘伯温算命现在的人都喜欢神化古人,认为他们无所不知是与生俱来,这与常人差异的根本。盲目的相信刘伯温有不同常人的算命术,接下来就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让大家相信算命,只不过是胡编乱造,对实事的理性判断罢了。
整日思索的刘伯温
在一场战役中,刘伯温认为城高强厚,可以固守城池,并且可以看出对方不带任何攻城机械,只是野战兵,就是想逼我方出城应战,但是三日不出城,敌方必撤,追之,可以歼灭。
这话说的让守城将士李文忠深表怀疑,他不怎么相信刘伯温理性的判断,只是相信刘伯温神秘的占卜判断,于是乎,到了晚上,刘伯温只好装模装样月观星象,好像自己在占卜,复述了一遍自己之前说的话,这样李文忠才深信不疑。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刘伯温很理性的判断是没人信的,他就只好装成算得准。
在某年正月的一天,刘伯温冷不然对朱元璋说:“东南必失一良将。”朱元璋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现在是战争时期,难免不死人的,就反问刘伯温是谁,刘伯温只是说:“我还不确定是谁,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通往阴间的道路上了。”过了几个月,胡深在福建省壮烈牺牲,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痛失大将的朱元璋才意识到刘伯温话的准确性。但是他又哪里知道,这个世界每天都会死人,猜不到的可能性太低了,只能说是刘伯温对时势的把握强而已。
刘伯温最著名的《烧饼歌》,他的解析词都只是后人强加上去的,然后才有解析。虽说它的署名是刘伯温,但是谁又能知道这就一定是刘伯温的智慧结晶呢,还是人们刻意强加,赋予他神化般的能力,也就造就了刘伯温之奇。
总的来说,历史上的刘伯温虽一身本领,但是却没有我们所夸耀的那般神奇,对事事都能够预料,并不是算的那么准的。
刘伯温后人刘伯温有没有后人流传下来,这是一个谜。正史和野史都对此有所记载,但又争论不断,没有实证可以证明,暂且我们就相信正史吧,实际如何,就让后人来考证,我们知道的只有这些。
后人对刘伯温的拜祭
正史上有所记载的是,刘伯温回到故居之后,朱元璋也不放过这么一个有功之臣,特派胡惟庸以看望的名义,给刘伯温赐下毒药,让他服毒自尽。并且朱元璋有个习惯,杀人都喜欢株连九族,斩草除根,不留后路,因此在刘伯温死后不久,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被杀,意义上的刘伯温后人都被杀尽,那么何来现在刘伯温的后人呢。
刘氏一门被朱元璋搞得生离死别,错了,是死伤无数。刘氏本该因刘伯温而成为名望大族,却因刘伯温坠落深渊。
刘氏在江浙一带是大族,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七代的刘延庆,第一代战死沙场;第二代官至国共职位;第三代只不过是一介书生,远离官场,自己耕作……到了刘链(刘伯温的长子)就是第八代,因为跟胡惟庸余下起了争执,被胁迫跳井自尽。刘Z(刘伯温的次子)他的一生就是因为一句话而毁了,他对明成祖说:“殿下,在你百年之后的时间,肯定会有人篡改朝代。”他预卜未来,就被打入监狱自尽。
他的家谱正史记载也算记载清晰了,假如刘伯温真有后人流传下来,到现在也已经是一百多代了,希望还是上天还是能够留存他的血脉,一代伟人的血脉还是令人着迷的。
现在依旧有很多人以刘伯温后人自居,每年给他行拜祭礼,好不隆重,想吸引游客也罢,这样尊重传统的行为值得称赞。
1、刘伯温所写:三国鼎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意思是我伯温要比你诸葛亮强百倍。你诸葛亮再强,不过是三分天下,而我刘伯温却能一统天下。因此要挖诸葛亮的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
1、刘伯温挖开诸葛亮的坟,然后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写的是:我能算后世出伯温,你能算后世出何人?此诗为诸葛亮所写。说明诸葛亮远远胜过刘伯温百倍。因为刘伯温确实算不到他死以后几百年会出个什么样的大人物。而诸葛亮却知道千年以后会出个叫刘伯温的聪明人。
三国时的诸葛亮,识天文悉地理,知阴晓晴,呼风唤雨;深韬略通历史,多谋善断,神机妙算。辅佐刘备打天下,运筹帷幄,百战百胜;治理天府蜀汉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才华盖世,有口皆碑,功勋卓著,垂范青册,时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济世奇才。历代百姓为之起敬,英雄豪杰为之折服。
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智星能人。此人姓刘,名伯温,精三韬六略,善深谋远虑,会遣风调雨,能料事如神。协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杀鞑子,兴兵灭元夺金陵,成为明朝鼎鼎有名的开国功臣。时称刘伯温是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还阳转生。
刘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
“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柑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载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后谁个前来祭奠,何人前来刨墓,并记之于册,镌之于碑,去人隔朝跨代无不应验。吾决计亲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双膝跪地磕头一千,孔明若无所料,笑他矮吾三尺。”
刘伯温目无先贤,出言不恭,左右听之惊骇,不敢多嘴。
一日,刘伯温带领数名随从,坐着八抬大轿亲往孔明墓地拜祭。穿过高大的牌楼。刚上花石台阶。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边有卧龙山人亲书“吾到无人到”五个篆体大字。刘伯温抱拳深施一礼,抬眼上下一扫,不禁哈哈大笑。“卧龙山人”好个书法,笔笔苍劲有力,字字雄浑气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逊色。就是预事有差,低吾脚下。不想堂堂蜀国丞相只有前眼没有后珠,妄图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虚假歪名。伯温敢笑你矮吾三尺,终没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预言谬错,欺世骗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碍眼惑众。”
刘伯温话音刚落,随从两步抢前。举起铁石家伙,将碑击作三截。十分傲气,眼见得碑倒石碎,刘伯温不由得嘿嘿嘿一阵冷笑。“素称诸葛亮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经吾亲验名不副实。从此以后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温之外何人还能取而代之!”
刘伯温背剪双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摇大摆向后走去,不到二十来步,一筒圆头巨碑挡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涩,满布苔痕,字迹依稀。命随人擦去灰尘污垢,一笔一画仔细辨认,蓦地一惊,顿觉心慌意乱,魂飞魄散,嘴里连喊“罪过,罪过!学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毁碑碎碣辱没先师,罪过深重,当该万死。”
原来碑上是孔明亲笔“只有伯温到”五个楷书大字。伯温满面羞惭,尴尬难言,赶快恭敬行礼,双膝跪地,诚心虔意,磕首一千。礼毕,身重如山,膝软如泥,怎么用劲也站不起来。正在为难之际,忽然看见圆头碑的下边刻有一行小字:“伯温戴盔行礼,脱盔而起。”伯温似觉孔明就在面前,顿感头皮紧缩,发根直竖,慌忙卸下金盔,五体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觉出了满头冷汗,湿透了贴身衣衫。
刘伯温见第一筒碑时盛气凌人,满不在乎。见第二筒碑时心惊胆怯,目瞠口呆,凛凛威风一下子被杀得遁无踪影,心服口服。
从墓地回来特意又毕恭毕敬地到孔明祠中设案焚香,伏首拜师。看见桌上放着一碗凉水,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床下放着一双朝靴,周帮正底,针指精巧。出于好奇,端起水杯一饮而尽,穿上朝靴连走三圈。笑日:“喝吾师水清廉不贪,穿吾师靴路正不偏。”出得门来抬头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着诸葛亮亲写的两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凶灾。”伯温不看则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吓得两耳轰鸣,双眼冒花,脸上惊慌失色,肚里暗暗叫苫。
刘伯温伯温一向心比天高,胆比天大,一辈子打仗只胜不败,谋事只好不坏。今日孔明面前领教,自感低矮三尺,胆怯三分,见诸葛亮预知自己有难,料定风云不测,祸在旦夕。回首又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会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叹日:“人生各有志,报国各有途,风雨各有历,寿岁各有终。该死不得活,该活死不得。”随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礼,然后慢步走出大门上轿启程。走过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阵犹豫,忽又犯了寻思。忙问:“从这儿到沙丘镇路程多远?”轿夫答道:“满打满算也就是个八十来里。”伯温眉头一皱,掀起轿帘探出头来将手一挥:“调过头来先向东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个大圆圈,绕过沙丘镇。”轿夫遵命行事,一路默默无语。
伯温一行多走数十里路程,远远避开沙丘镇,踏上了回归京都的驿道。在横穿一条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时,遇见东西两群顽童各自占领一个沙丘戏耍对打。东沙丘一边布是八卦阵势,西沙丘一边摆是长蛇阵图。彼此抛石扬砾,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杀。“东沙丘胜喽!西沙丘败喽!”伯温一听沙丘二字惊得出了一身冷汗,顿觉天旋地转,头昏目眩。立即停马住轿,吩咐左右:“吾师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过沙丘镇,逃不脱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无怨,愿留数语以诫后人。”
随从拿出笔墨,伯温书曰:“山高总有顶,天大却无边;坐井观天小,登高望天阔。谋胜虑败终不败,取长补短终不短;知错改错终不错,知耻雪耻终不耻。吾居功狂傲,目中无人,从来不思过错,不补短缺,终受吾师严惩。招来丧身之祸。此时醒悟,悔之已晚,望众位传吾留言诫其子孙后代。”
伯温写到此处将笔一撂,口吐鲜血,气绝身亡。随人掩面恸哭,大放悲声。赶快披白挂孝,购棺装殓,连夜租车雇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叹:“大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一代英雄豪杰。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饱受风霜。其功其劳,国人皆知,天地尽晓。所憾秉性强傲,不能容人,终至沙丘河滩落此不幸。大人临死悟出自己一生之过,留下金石真言诲诫后人,实是明者之为智者之举,令人肃然起敬,怀念千秋。”
伯温灵柩回京,隆重祭奠,归葬故里。并将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广布都城乡村。举国上下家家有册人人奉读,翁妪能背子囡成诵。世世代代,流传至今。
以上是野史所记载。
正史所记载是:
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就赐毒药将刘伯温毒死。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送毒药到刘伯温老家,让刘伯温服毒自杀。
刘伯温死后,刘伯温的两个儿子也全部被杀。从此刘伯温一族绝后。现在所谓的刘伯温的后人,都是假冒的。
刘伯温的大儿子: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刘伯温的小儿子:刘,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刘氏一门被朱元璋,抄家,灭九族。刘氏一门绝后。后代有很多人冒充是刘伯温后人。
正史记载:
刘伯温的家谱
刘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刘延庆,再之前的难以稽考,只知刘氏一族是聚居于丰沛一带。刘基的先祖是丰沛(今江苏一带)人,后迁往延(今陕西一带)。北宋灭亡,刘基的七世祖乃南宋初年荣国公、王刘光世“南渡”到临安(今杭州一带)。
1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2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3刘尧仁,是一位甘于淡泊、品德清高的读书人,不愿作官,隐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临安迁至竹洲,远离尘嚣,课子自误,躬自食。
4刘集,受父亲影向,没有出任官职,将刘家迁至青田的武阳,于是刘氏以青田人自称。以实践仁义自我要求,敦勉子孙遵行祖先与先圣先贤所训神的仁义之道。
5刘濠,曾义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6刘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7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8刘基
9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10刘,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我是曹县邵庄的,家里还有家谱,从元代一直到今天此支应该一人未漏。 我曹县三槐堂王茂家族王老林村位于乡政府东北08公里,坐标东径115°31′20〃,北纬34°47′30〃。元末,朱元璋率义军攻浙、闽,元户部尚书,福建行省左丞王茂母死,徒家金陵,朱元璋欲夺情授刑部尚书,王茂力辞不就职,朱元璋以其为忠于元朝不仕新朝,罚他服劳役,去安庆磨钱,备受体力劳动苦难,王曾恐不久于人世,写信给子孙,告以后事处理。友刘伯温以王茂年老多病为由,为之诉请,免刑回到北方。王茂携家人居曹州盘石镇南之盘庚都水涸村,王茂自号东村老人,自选坟林以备百年之后安葬。刘伯温过此访友,以他预言家的眼光,断言此林地发明不发qing(音),众皆不解此言,刘亦不点破。王茂让人遍植柳树,自然到处发青。王茂长子王麒授国子监祭酒。次子王麟任翰林院应奉,改陇州学正。麒子孙王兰字唯馨,为诸生,家境败落,但甚有名声,其师逮狱,兰毅然自代其辜,为当时人所推崇。邑人、户部尚书李秉退职在曹县城居住,很赞赏王兰。一次,一个卖豆腐的年轻人在门前叫卖,李秉看他聪明伶俐,就问他家住哪里,父为何人,当得知他是王兰之子王珣,就感慨地说:“你为什么不读书进学求功名?”王珣说“家穷,无以为生,读过书,怎敢有进学求功名之念。”李秉认为这孩子将来能进学,有大出息,就派人去王家提亲,愿以女儿许配王珣为妻。王兰说:“我们庄稼人怎么敢高攀和公卿人家结亲呢?”李秉回复说:“官居三台,不如阴骘二字,官大不如德高。”于是把女儿嫁给王家,供应王珣读书。王珣苦读经书,果然学业大进,连中举人、进士,累官右副都御史。兰以子为贵,封赠右都御史。珣考绩卓著,按照朝廷规定能够不经考取功名选拔就封赏子孙官职(称荫封),但王珣不申报自己的儿子,而申报了兄长王琏的孙子去当官,以酬谢兄长王琏教养的恩德,人们更加敬重王珣。王珣任湖州府知府,巡抚宁夏,都有善政声誉,士子百姓为他竖立去思碑,绣像事迹入名宦祠。王珣有七个儿子,四个中了进士,这个全国都不曾有,所以人有“父子五进士”之美称。他的大儿子崇儒,中了举,被授以江西婺源县令。次子崇仁,正德戊辰进士,官居陕西按察副使。三子崇文,弘治癸丑进士,官居山西参政、右副都御史。四子崇献弘治丙辰进士,官居左佥都御史,亦巡抚宁夏,后来申请退休回家,在堂屋前悬挂匾,上刻“三已堂”(纪念父子曾三次巡抚宁夏)。七子崇俭,嘉靖辛丑进士。王茂之裔王崇智,正德丙子试诠部第一,授河东盐运副使。崇智季子王衮,急公好义,慷慨雄决,尝醉酒入泽降蟒,为地方除害,时称豪杰,例授金吾前卫指挥使。县学倾圮,王衮出五千金重新建造,刚建好被人有意烧毁,王衮复出钱再修。当时黄河过县南,河堤决口,王衮捐输粮千石以供河夫生活,大司空朱衡为他在县城建“好义弥笃”牌坊以表彰。王衮大儿子元登曾捐出土地一百顷交县学为学田。元登的二儿媳也捐出一百金以资助县学作费用。元登的小儿子士龙官居商州刺史。王茂之裔,有明一代为官显名都不下数十人,至有清一代,则衰,无一人中举,正应刘伯温“发明不发清”的预言。后人传刘伯温真神,能后知三百后有清朝,王氏只在明朝显耀,到清朝则败落。王茂、王珣墓在村西南,称王老林,后因族人分迁,此村则名王老林。王茂、王珣墓为县级文保单位。王老林现有人口二千,土地千余亩,村人在外工作者约数十人。
刘琏(1348-1379),字孟藻,浙江文成南田(旧属处州青田)人,诚意伯文成公刘基刘伯温之长子。元惠宗至正八年,生于杭州,时乃父刘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六月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年仅三十二岁。
刘璟 洪武二十三(1390),以刚直闻。寻改谷王府长史。燕王兵起,命参李景隆军事。兵败,上书不见省,遂归里。燕王即位,召之,称疾不至。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逮至京,下狱,自缢死。
此二人没有关系
众所周知,蜀汉的开创者刘备又称刘皇叔,原本是汉朝的皇族。
《三国志·蜀书》上说,蜀汉皇室来源于中山刘氏,是西汉景帝刘启第八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由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来到陆城侯国(在今河北省涿县),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为借口,废除大批同姓诸侯。涿县刘氏开派祖刘贞,也在这次削藩运动中被削去陆城亭侯的爵位,降为普通平民。
刘贞以后,涿县刘氏的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刘氏族谱则大都有对这一段空白的补充。不过,族谱中所记的有关世系和史实,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错误牵强的地方。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各地刘氏族谱来作一大体的勾勒和订证。
关于中山刘氏涿县分支始祖刘贞的出身,典籍记载已经非常明确清楚,无容置疑。因此,广东梅县刘氏谱说刘贞是刘胜的孙子和他迁自彭城郡,都是错误的。同样,湖南桂阳刘氏族谱、新化刘氏谱、刘氏滔公支谱和广西刘氏谱都说刘贞是刘向的儿子,刘向是刘胜的儿子,这也均与历史事实不符。
在今人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第17代孙,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世系是:
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
全国各地中山刘氏族谱所载也大体与此相近,如湖南桂阳刘氏谱、四川荣昌刘氏谱所载就完全相同。而湖南怀化刘氏(政公房)族谱和刘氏(吉蕴公房)族谱等则将刘贞误作刘向。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字形笔画之误,因为"贞""向"二字字形相近。湖南刘氏(烟溪滔公房)族谱、板桥刘氏谱、新化刘氏族谱和湖南宁乡刘氏(吉祥公房)谱的编纂者大概对此并不理解,所以他们在刘向之后,又再增加刘贞一代。殊不知刘向即刘贞之误,此举实属画蛇添足。
另外,湖南平江刘氏谱和台湾谱从刘胜到刘舒与之相同,刘舒以后的世系是这样排列的:
刘舒→刘兴发→刘盛→刘必→刘达→刘才源→刘惠。
这个世系比前一世系多了2代,即在刘舒与刘必之间多了一代,在刘必与刘不疑之间又多出刘达一代。
江西泰和刘氏宗谱的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轩(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巡(刘建)→刘辰华(刘哀华)→刘平(刘宪)→刘化(刘舒)→刘谊→刘用(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则记载从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恋禄→刘英建→刘哀→刘舒→刘必→刘不疑→刘济惠→刘雄→刘弘→刘备。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所载从刘胜到刘备也是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宪→刘宜→刘必→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尽管刘姓族谱的编纂者们为了填补从刘胜到刘备世系的空白而绞尽脑汁,然而,笔者仍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广大的刘姓族人:这些流传了很久的世系,绝大部分是虚构的、错误的。
因此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也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而刘备与刘伯温没关系
刘伯温怎么死的
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功臣,甚至有点功高盖主。在明朝开国之后,刘伯温不贪名利,也不以功劳自称,一再的自谦,只是被授予了伯爵,封为诚意伯,年俸禄比同等级别的爵位低很多。但就是如此,刘伯温为人刚正不阿的性格,依旧惹恼了当权的宰相李善长,甚至胡惟庸等人,他也逐渐不受朱元璋信任,心灰意冷般的退出了政治舞台,归隐江湖,时年只不过是60岁。
刘伯温水墨画
在刘伯温故居附近有个叫谈洋的地方,那里是盐贩子和盗贼甚行之地,刘伯温看不惯,就委托自己的儿子上奏天听,建议朱元璋在这里设立巡检司,来管理这一片伺机作乱的刁民。但是就是这么一条善意的建议,反倍胡惟庸反咬一口,认为谈洋临海面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刘伯温想要占为己有,做一个自己的墓地,只不过遭受当时居民的阻挠,因此想设立巡检司,方便管理那些对他不满的群众,事情的起源就是刘伯温的私心。
随之,朱元璋下令把这份奏折给刘伯温知晓,刘伯温知道这是给他的提醒,希望他能够处理好此事,不然谋反的大帽子就会套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无力回天。刘伯温所能想到的就是上京面奏朱元璋,但是朱元璋不想见他,刘伯温明白自己深受冤枉,但是也无法受君主谅解,深表心灰意冷,卧不久就倒在床。胡惟庸带着所谓的补药去看望刘伯温,刘伯温吃了之后,胸口难咽,病情加剧,朱元璋依旧不理财刘伯温的上奏,只不过是派人得知刘伯温已经病倒不能下床了,传他可以坐官船返回故居。
之后的不久,刘伯温就这么逝去了。有人说胡惟庸毒杀刘伯温,这是朱元璋授权的,但这已经是不解之谜,我们不得知,但是可以知道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后,心性变了,开始怀疑功臣,并且残害功臣,这也是加剧刘伯温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伯温墓不知道为何,现在的人对古人的了解都是从生于何方,死于何方,再加之中的事迹,一连串的去了解一个人的历史。
刘伯温之墓
刘伯温他出生于青田县南田,这是毋庸置疑的,籍贯到底归属于丽水还是温州这些都是有所争议,但也不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关注的只是他的结束在于何方。中国人有个癖好,到老还乡,落叶归根,刘伯温作为一个伟人也不例外。他病倒垂危之时,被朱元璋下令回归故乡,那么刘伯温肯定是可以葬到南田。但是苏州又来凑一脚,说是埋在它境内的定园,无路如何,他埋在何方,至少是尸骨得以安居,没有寒了刘伯温的心。
朱元璋在他死后不久,追封他为文成公,使他墓的规格提高,这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小的文化遗址。占地面积不小,又有8百多平方米,石碑前刻有对他一生的肯定。有人说刘伯温的墓前有一个小土丘,看似龙珠,左边有一品字山丘,形式笔架。可见他的墓不是简简单单的墓,还是具有一定的风水,不免符合他生前的风水大师的身份。
虽说他的墓有点风水,但是逼格不算特别高,有史料记载,他的两个孩子曾跟他说过,要用石块砌墓,但是这份坟墓图被刘伯温所撕毁,刘伯温说:“人不靠坟墓而流芳百世,效仿诸葛亮、张亮,他们就只是一个土墓,青草萋萋,但又有谁能不记得他们呢。”是的,一个形似普通平民的墓,葬的却是一代开国功臣。
刘伯温的墓有着众多人前去吊唁,往来的人络绎不绝,可见刘伯温的魅力之大,他也做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引以为鉴,为人要低调,不一定会被众人所忽略,不然适得其反,出洋相。
刘伯温续命历史上有两起用七星灯续命的故事,传说只有一起成功,就是刘伯温成功了,他退隐续命12年,可见世上和民间流传的续命方法有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却很少。任何人在离开人世间的时候,迷离之间都会迷恋着人世间,所以只要有一息尚存,都会想尽自己的办法去延续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活在人间。人类对自然的了解还是太有限了,再加上中国信奉无神论,对这些传统文化都直接视为迷信。
传说中的七星灯
七星灯又是何物呢?传说点燃北斗七星灯,就可以延寿延命,并且无论你是否年纪过大,体质是否较差,只要有一口气善存,都可以复命。想要点燃七星灯,就得添油,并且你得知道各个窍门,只要知道窍门的情况喜爱,长明灯常亮,才可保命。如若灯熄灭,就会导致性命分离,尸腐灵散。
诸葛亮为何会失败呢,就是被司马懿夜袭营帐,导致军队混乱,被人撞倒了七星灯,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强求。”可谓智者心性阔达,秦始皇就做不到这种境界,他后半辈子都在追求长生不死,但是到老还不是一死了之,并留下骂名。
这些的例子有很多,唐太宗、武则天……这些帝王贪图自己的地位,到老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多活长久一点,倘若每个人都能够长生不死,那么这个社会又有何意义,地球承受不起这样的重担。生老病死也不过是自然规律,何必执着。
刘伯温他死于64岁,是在老家病逝,并不是别人说的续命多活了几年,如果他有这本事,那么也不会死的这么早,死的那么的凄凉了。所以世间本没有续命的本领,只是古人对长生不死的不断追求,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刘伯温风水学刘伯温的风水学独具特新,不是寻常的风水,而是成就帝王霸业的风水,
一代风水大师刘基
刘伯温的出生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在这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朱元璋在起兵起义的时候,有人跟他说青田有一个赛神仙的刘神仙,弄得朱元璋心痒,三番五次的去请他出山,授予他军师。刘伯温替他出谋划策,成就一番霸业。朱元璋定都金陵,是刘伯温相中的地方,所建的宫殿,也是刘伯温所相中的,事事听从刘伯温。刘伯温断定这么容易好说话,以后肯定会迁都,不出他所料明成祖就迁都。
另外,刘伯温曾经在海盐县跟一位风水先生讨论,中国哪里有龙脉,认为海盐诸山是龙进海,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只有周公、孔子这般圣人才能够埋葬至此。
为什么刘伯温的风水能够这么厉害呢?有人说这是有渊源的,他的风水传自于南宋的赖布衣,一代风水大师受秦侩的陷害,这位大师的足迹曾快踏遍了大片中国河山,见识十分广泛。然而他所著的《青乌序》,不知咋的流传到了一世纪后的刘伯温之手,师从赖布衣的刘伯温,发挥出了他那惊才绝艳的风水才华,直追自己的老师。
刘伯温的风水感悟:一个地(阴阳二宅),发不发不在于“立向”及“元运”,而主要在于“龙”与“穴”是否真确――真龙自生有真穴,真穴自能立得真向;真向一定,自会收得真砂、真水。此为风水之“由里及表”、“由内向外”。
刘伯温碑文古人有个习惯,喜欢把一些文章或事件刻到石碑上,为了供后世所了解。大师刘伯温,他曾写了不少的碑文,刘伯温在陕西太白山的一篇碑文只是其中之一,据说所写的东西是预言到了1999年之后的一起大事件。这个碑文也是在一场地震之后所被人发现的,告诉了人们未来一个景象会跟大劫难有关。
陕西大白山刘伯温碑记
至今碑文所预言的东西还从未发生,但是所描述的情景比金陵塔碑文更为可怕,玄乎的是,它是在一场地震后被发现,仿佛这一切都是老天刻意在安排。
简单的来说,碑上所记指的是07或08会出现一场可怕的瘟疫,也有可能是之后的鼠年,毕竟现在都是2015年了,时间早已过去,事情却未发生,不惊想想我们又躲过一次大劫难了,是不是有一种劫后余生的 呢。
碑文开头就说人们的行为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来的,无法按个人喜好改变,人受着宇宙规律所制约,但是目前人的道德日益下降,人类社会终将发生大变化。想想现在这个社会,道德一日不如一日,我们所接触的事物哪里有是非区分,歪倒是非只不过是家常便饭,这样的人类社会一日不改,毁灭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这场劫难来的甚快,恶人恐怕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好人可以目睹这一切,会使人类社会产生大变革,这是不是在预示着恶人会被时代大量的淘汰,只有行善之人才能够生存下来呢,这我们不得知。
刘伯温早在六百多年前就给世人示警,这跟玛雅、净空大师等预言的相差无几,可见智者的话可能都有一定的一致性把。我们可以不信这些子虚乌有的预言,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警戒呢,警告我们人类自己需要改变,不然最终毁灭自己不会是别人,只会是自己本身。
刘伯温后人刘伯温有没有后人流传下来,这是一个谜。正史和野史都对此有所记载,但又争论不断,没有实证可以证明,暂且我们就相信正史吧,实际如何,就让后人来考证,我们知道的只有这些。
后人对刘伯温的拜祭
正史上有所记载的是,刘伯温回到故居之后,朱元璋也不放过这么一个有功之臣,特派胡惟庸以看望的名义,给刘伯温赐下毒药,让他服毒自尽。并且朱元璋有个习惯,杀人都喜欢株连九族,斩草除根,不留后路,因此在刘伯温死后不久,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被杀,意义上的刘伯温后人都被杀尽,那么何来现在刘伯温的后人呢。
刘氏一门被朱元璋搞得生离死别,错了,是死伤无数。刘氏本该因刘伯温而成为名望大族,却因刘伯温坠落深渊。
刘氏在江浙一带是大族,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七代的刘延庆,第一代战死沙场;第二代官至国共职位;第三代只不过是一介书生,远离官场,自己耕作……到了刘链(刘伯温的长子)就是第八代,因为跟胡惟庸余下起了争执,被胁迫跳井自尽。刘(刘伯温的次子)他的一生就是因为一句话而毁了,他对明成祖说:“殿下,在你百年之后的时间,肯定会有人篡改朝代。”他预卜未来,就被打入监狱自尽。
他的家谱正史记载也算记载清晰了,假如刘伯温真有后人流传下来,到现在也已经是一百多代了,希望还是上天还是能够留存他的血脉,一代伟人的血脉还是令人着迷的。
现在依旧有很多人以刘伯温后人自居,每年给他行拜祭礼,好不隆重,想吸引游客也罢,这样尊重传统的行为值得称赞。
著名忠臣刘伯温之死令人惋惜
本文2023-11-20 21:26: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1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