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巾帼不让须眉的杨家将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2收藏

满门忠烈、巾帼不让须眉的杨家将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第1张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杨家满门忠烈,为国为民与外敌浴血拼杀,保家守土义不容辞,其家族的英雄事迹在民间也源远流长。

“杨家将”说的是北宋名将杨继业一家几代人奋力抵抗辽国入侵的故事,从杨继业幽州救皇上,一门忠烈大部分战死沙场,而死里逃生的杨六郎,又受到潘仁美陷害获罪流放,后诈死归家,到贤相寇准背靴夜访,最后百岁佘太君挂帅迎敌,杨门女将替夫出征与敌交战等为国尽忠的动人事迹。

佘太君、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穆桂英等一门英雄,以英勇忠烈形象深入人心,也将杨门众么多英雄人物固定在历史长河中。 长久以来人们也把他们认为成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敬重流传。

其实杨家将的满门忠烈,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可是,只有祖孙三代三个英雄是真实的,至于杨家将的其余的人物,是人们为传颂杨家的功绩而锦上添花。

杨业

在历史中,杨家将的当家人杨继业,又名杨业,确有其人,他是山西太原人,原为北汉的将领,北汉投降大宋后,杨业收到了北汉皇帝的劝降书,便也归顺大宋,成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辽国进犯大宋,出兵十万攻打雁门关,杨业仅带数千人马阻敌,他见敌强我弱,决心用计袭击,经过谋划他只带数百轻骑,从雁门关北面奔袭敌后,出其不意,突然发起进攻,

辽军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因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而掉以轻心,放松了警惕,当后军突然遭到攻击时,顿时阵脚大乱,搞不清来了多少人马,队伍一时惊慌失措。

杨业趁机带着数百骑兵在辽军中猛打猛冲,辽军士兵乱作一团,自已人踩马踏加上杨业的冲杀,死伤无数。

此战,杨业还杀死辽国贵族一人,擒获辽军将领一名。

雁门关大捷后,杨业威名远播。辽军将士一听他的名字,都惊惧不已,把他称为“杨无敌”,都尽量避免与他交战。

太宗雍熙三年,辽景宗驾崩,辽圣宗继位,萧太后执政。宋太宗想趁此机会收复失地,派出了田重进、曹彬、潘美三路大军北伐。杨业为潘美的副将。

但战况却出乎了宋太宗的预料,北伐的三路大军,却被强悍的辽军打败了两路,宋太宗无奈只能下令撤兵,并命令潘美所部掩护百姓撤退,面对追击的辽军,杨业建议设伏围击,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畏敌不战,逼迫杨业迎敌,杨业无奈,只能与潘美约定,设好埋伏,由他引敌入围。

潘美依计设好埋伏,但久候杨业不至,王侁认为杨业已歼灭了辽军,就让潘美把伏兵撤了。结果杨业引辽军前来入围时,已无接应部队,被辽军缠住后,杨业与儿子杨延玉只能领兵与辽军展开生死搏斗。

最后儿子与手下官兵全部战死,杨业也受伤被俘。 被敌人俘虏后,杨业以绝食相抗, 最后以身殉国。

杨业战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大为光火,将带兵不利的潘美官降三级,将监军王侁判罪流放。并对杨业大力表彰。

杨业战死后,他的儿子杨延昭继续为国征战,《宋史》中记记载,杨业共有七个儿子,杨延昭应该是长子或次子,而不是第六子。之所以被称为杨六郎,是因为他有勇有谋,能打善攻,作战有如神助。辽军对他是又敬又怕,认为他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古时候天上的六郎星是主将之星,因此,能征善战的杨延昭,又被人称为杨六郎。

杨延昭性格沉稳,自幼熟读兵法,很有谋略,杨业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在出兵打仗时,他刻意的带上杨延昭,对他进行磨练。杨延昭在行军打仗的实践中很快茁壮成长,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宋太宗北伐时,杨延昭出任潘美的开路先锋,在宋军攻打朔城时,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顾身 体已经受伤,率军攻破了城池。

据记载,杨延昭在与辽军作战时期,曾让人买了一批牦牛,并加以训练。他将饲料装进穿上辽军衣服的草人中,训练牦牛挑破草人肚子吃饲料,一段时间后,将牦牛养成这样的习性。

其后,与辽军作战时,事先把训好的耗牛饿了数天,并在牛角上绑上尖刀,开战的时杨延昭下令将牦牛赶到辽军阵前,饿急了的牦牛见到辽军士兵,习惯性的冲过去挑开肚子寻食,杨延昭用牦牛阵让辽军死伤惨重。

后来杨延昭长期驻守河北边境,共打退了辽军数百次进犯,为边境地区的百姓的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延昭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病逝,享年57岁。

杨文广是杨家的第三代战将,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杨文广的一生并没有祖父和父亲那样长年征战,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宋朝以对外实行求和为主要国策,重文轻武,因此杨文广很少得到用武之地。

但杨文广在仅有的几次出征中,也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熙宁元年,杨文广奉命去秦州修建城堡,以防范西夏的入侵,而当时西夏对宋军修城堡虎视眈眈,不断进行骚扰破坏。

杨文广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把西夏军引走后,成功地修建了堡垒城。 等西夏军明白中计后再回来,已经于事无补,堡垒城己变为既定事实,眼见无望攻破,只能退兵。

但杨文广却趁势追击,攻其不备,并大败西夏军,歼敌众多。自从此宋军军威大震,令西夏国另眼相看,再也不敢侵犯边境扰民掠财。杨文广在秦州共修建了三座堡垒城,巩固了当地的边防,稳定了周围的的局势,受到朝廷和百姓的交口称赞。

熙宁七年,宋辽边界又起战事,杨文广摩拳擦掌准备领兵出征,可是还没等朝到朝廷予以批准,就在当年的11月病逝了,终年62岁。

杨文广死后,因杨家世代忠良,又保境安民有功,被朝廷追授表彰。

杨家三代忠烈,为抵御外敌入侵和人民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民间百姓尤其对杨家的功绩崇敬有加,杨家将的故事也逐渐被人们增光加彩,流传至今。

杨再兴的父亲名字叫做杨邦乂,杨再兴不是杨宗保的儿子。

虞集记载岳飞裨将杨再兴为杨邦乂之子。郾城之战中身受数十处伤,杀死金兵数十人后牺牲。《鸿山杨氏家谱》记载为杨邦乂季子。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取建康,邦乂不降,血书“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完颜宗弼命人剖腹取心。著名历史学家朱加雁曰:真古今第一人也。

扩展资料

杨再兴是将门之子,其英勇不屈,顽强抵抗的性格深受父亲杨邦乂的影响。

建炎三年十月,金兵再次入侵,建康岌岌可危。留守杜充等人投降金帅兀术,杨邦乂迎难而上,奋勇抗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金人劝其投降,杨邦乂严词拒绝,并咬破手指。在衣服上书写“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兀术许他仍做溧阳知县。他以头碰柱.鲜血直流,并说:“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幸速杀我”。

杨邦乂为国捐躯、从容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为后人敬仰。杨邦乂被誉为“庐陵五忠一节 ”。

参考资料-杨再兴

满门忠烈、巾帼不让须眉的杨家将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杨家满门忠烈,为国为民与外敌浴血拼杀,保家守土义不容辞,其家族的英雄事迹在民间也源远流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