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就要考试了!急求!!!!大学英语口语关于family ties的二人对话
B: Hi A, said " happy Mother's Day" to your mother
跟你妈妈说母亲节快乐了吗
A: Yes how great of our mother they need take 10 month to give birth to us after pregnant and suffer specially pain when we come into the world
说了, 母亲真的很伟大 她们怀胎十月并且承受非常的痛苦才生下我们
B:Yes, we need to do something for them like housekeeping
是啊, 我们需要为她们做点事 比如做家务
A; when we are infant, they need to feed us
当我们是婴儿时,她们需要喂养我们
B: so we need to take care of them when they old
我们应该在她们晚年时照顾她们
A: when we try to walk, they follow us step by step in case we slip up
当我们学习走跟时,她们紧紧跟着我们以防我们跌倒
B: so we need to support them with our hand when they too old to walk,
当她们老得不能走时,我们就要扶着她们
A: when we try to talk, they keep teaching us A,B,C day after day
当我们尝试走路时,她们厌其烦地教我们A,B,C
B: yes, we need give more patience to them when they old
是啊, 我们要给她们多点耐心,当她们老时
今天主要说两个主题:
一、小说中常用的四种对话形式及其标点符号的使用
之所以要写章内容,是因为发现很多朋友连这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大家看书的时候肯定遇到过有人错用标点的情形。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这个小小的错误,就会让他跳戏,并且对作者作出负面的评价。
对话由两个部分组成:说话的内容和提示语。
说话的内容:就是指某人说的某话。提示语:就是起提示作用的句子,起提示的作用,就是告诉读者,这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怎样说的等内容。
根据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对话的形式也相应的分为四种。对话的四种形式,各自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一样。
第一种形式: 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说话的内容双引号。
错误示范:陈二狗看到了他,笑着挥手招呼道,“大明星,你怎么这么闲,电视剧不用拍了吗。
“招呼道”后面的逗号错误,应改为冒号。“后面怎么这么闲”“电视剧不用拍了吗”后面的标点也应改为问号。
正确示范:陈二狗看到了他,笑着挥手招呼道:“大明星,你怎么这么闲,电视剧不用拍了吗?”
第二种形式: 提示语在中间,前面一对双引号,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后面一对双引号。
错误示范:“ 啊?”江寒吃惊出声,以为自己听错了。“老先生,您,您说什么?”
“以为自己听错了”后面的句号使用错误,应改为逗号。
正确示范:“ 啊?”江寒吃惊出声,以为自己听错了,“老先生,您,您说什么?”
第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后,说话的内容用引号,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正确示范:王母的脸上开始抽搐。“搬给他。”她说。
第四种形式:没有提示语,说话的内容用引号。
正确示范:“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四种表达形式,其实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作用各不相同,大家在看书的时候,要多多揣摩一下:为什么会用这种,而不用另外一种?
例如第二种形式,可以将一句话拆开,中间可以插入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然后再继续说话。
当然,现在很多写得比较白的文章,很多直接就只用第一种形式,并且没有任何的说明描述词语。
例如:金葵花:“我家条件很差,所以我想赚点钱减轻家里负担,哪怕一个月只能赚一千块也好,可是我写出来的东西好像没人爱看,我妈又怕我耽误学业,我现在也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王日天:“那简单啊,刚好我这里还真有个挺好的创意,但是我自己没时间写,我给你出钱你给我写得了,咋样?”金葵花:“啊?真的吗?那你打算出多少钱呀?一千个字有五块钱吗?”
这其实是一种偷懒的做法,或者说比较偏小白文的做法。
我个人是倾向于四种形式穿插使用,这样读者看着不会单调,就如同书法一样,要给读者产生一种“大小相应、长短相间、虚实相生、摇曳动荡、变化多姿”的美感。
对话枯燥,多半是缺乏潜文本。
人们说话不是有啥说啥,相反,人们经常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可能是害羞,可能是嘴笨,也可能就是坏心眼骗人。
心里想着“我爱你”,嘴上说着“我讨厌你”,心里想着“我恨你”,嘴上说着“老板英明”。
当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读者就会兴致盎然地看下去。
列如……你不能写:男:我爱你,别离开我。女:不,我要找富二代。你得写:男:明天你生日,我买了排骨、八角、莲藕,做你最爱的莲藕炖排骨……明天早点回来?女:明天他请我去米其林。男:那我放冰箱里,后天再做,好不好?女:后天我们去马尔代夫玩。男:……女:以后别联系了。
把对白的真实意思藏起来,让人物说真话,说人话,说日常会说的话。当潜文本结合上下文时,才会真正显示出效果。
比如:王二,你爱我吗?这是一句普通对白。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撒娇地挽住邻居男孩的胳膊:“王二,你爱我吗?”潜文本:给你一个讨好我的机会,快说甜言蜜语啦,大呆瓜!恋爱、见父母、结婚、装房子、争吵、出轨、离婚。一纸离婚协议书摆在桌上,她红着眼,看着前夫,:“王二,你爱我吗?”潜文本:你这混蛋,老娘瞎了眼才看上你!但是……只要你撒句谎骗骗我,我就会相信呀。后来,男人去世,她也老了。有一天她在院子里晒太阳,日光凝固,没有风,她透过老花镜看天空,忽然自言自语:“王二,你爱我吗?”潜文本:混蛋,我想你啊。这就不普通了。
对话:对白要口语化。对白多为短句,完整句子少。不要用对白交代情节。用对白引爆感情。如果读者根据上下文能够判断语气,就不要描写语气。
例:(节选自刘恒的《贫嘴张大民》。张大民的妻子分娩后没有奶水,张大民给妻子炖王八催奶,妹妹认为大民娶了媳妇忘了娘。)
“本来就是!整天鱼啊鱼啊,吃了多少鲫瓜子了?你给咱妈买过吗?咱妈半年都吃不上一回鱼!又来王八了,成皇后了!你心那么细,买好的吃也想着妈点儿,比什么不强!我来什么劲了?我就是看不惯!”“妈又不下奶!”“可妈是妈。”“我上个月刚买过一回鱼。”“那不叫鱼!”“就是鱼,是带鱼!”“比表带儿宽点儿有限!”“那也是带鱼!”“还是臭的!”“不赖我,我钱不够!”“买王八够!”“二民,你跟我来劲!”非常非常口语化,读起来脆脆的。
原文:二民愤怒地说:”那不叫鱼!”大民提高音量:“那就是鱼,我买的是带鱼”效果就差很多。
对白训练办法:记录一段真实对话。真实对话往往啰嗦,记下来,并删改。剧情为主的文,把对白与叙述比例压到3:7。
例:(节选自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灯盏是老汪的女儿。)灯盏又来玩缸。溜边溜沿的水,她踩着缸沿支叉着双手在转圈。老宋被她气惯了,不再理她,套上牲口到地里耙地。等他傍晚收工,发现灯盏掉进水缸里,水缸里的水溜边溜沿,灯盏在上边漂着。等把灯盏捞出来,她肚子已经撑圆,死了。
老汪和老婆闻讯赶来,老婆看了看孩子,没说别的,抄起叉子就要扎老宋。老汪拉住老婆,看着地上的死孩子,说了句公平话:“不怪老宋,怪孩子。” 又说: “家里数她淘,烦死了,死了正好。” 那时候各家孩子多,死个孩子不算什么,老宋赔他两斗米,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一个月过去。赶上天下雨,老汪让徒儿们自己作文开篇,自己对窗外的雨丝发呆。想到下午不能再开篇了,应该描红,便回家拿红模子。红模子在针线筐下压着;拿到了,又找窗台上的砚台。拿砚台时看见窗台上有一块剩月饼,还是一个月前,阴历八月十五,死去的灯盏吃剩的。月饼上,留着她小口的牙痕。这月饼是老汪去县城进课本,捎带买来的。同样的价钱,县城的月饼,比镇上的月饼青红丝多。当时刚买回。灯盏就来偷吃,被老汪逮住,打了一顿。灯盏死时老汪没有伤心,现在看到这一牙月饼,不禁悲从中来,心里像刀剜一样疼。放下砚台,信步走向牲口棚。喂牲口的老宋,戴着斗笠在雨中铡草。一个月过去,老宋也把灯盏给忘了,以为老汪是来说孩子在学堂捣蛋的事。谁知老汪没说孩子子,来到再一次新换的水缸前,突然大放悲声。一哭起来没收住,整整哭了三个时辰,把所有的伙计和东家老范都惊动了。
哭过之后,老汪又像往常一样,该在学堂讲《论语》,还在学堂讲《论语》;该回家吃饭,还回家吃饭;该默写《长门赋》,还默写《长门赋》;只是从此话更少了。徒儿们读书时,他一个人望着窗外,眼睛容易发直。三个月后,天下雪了。雪停这天晚上,老汪去找东家。东家正在屋里洗脚,看老汪进来,神色有些不对。忙问:“老汪,咋了?”
老汪: “东家,想走。”
东家吃了一惊,忙将洗了一半的脚从盆里拔出来:“要走?啥不合适?”
老汪: “啥都合适,就是我不合适,想灯盏。”
东家明白了,劝他: “算了,都过去小半年了。” 老汪: “东家,我也想算了,可心不由人呀。娃在时我也烦她,打她,现在她不在了,天天想她,光想见她。白天见不着,夜里天天梦她。梦里娃不淘了,站在床前,老说:‘爹,天冷了,我给你掖掖被窝。’” 东家明白了,又劝: “老汪,再忍忍。”
老汪: “我也想忍,可不行啊东家,心里像火燎一样,再忍就疯了。”
东家: “再到牲口棚哭一场。”
老汪: “我偷偷试过了,哭不出来。” 东家突然想起什么: “到野地里走走。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老汪: “走过。过去半个月走一次,现在天天走,没用。”
东家点头明白,又叹息一声: “可你去哪儿呢?早年你爹打官司。也没给你留个房屋,这里就是你的家呀。这么多年,我没拿你当外人。”
老汪: “东家,我也拿这当家。可三个月了,我老想死。”
东家吃了一惊,不再拦老汪: “走也行啊,可我替你发愁,拖家带口的,你去哪儿呀?”
老汪: “梦里娃告诉我,让我往西。”
东家: “往西你也找不到娃呀。”
老汪: “不为找娃,走到哪儿不想娃,就在哪儿落脚。”
灯盏死去的部分,几乎没有对白,只有一句“不怪老宋,怪孩子”。如果把灯盏妈和老宋吵架的片段的对白也写出来,就不会有这种感情力量。后面老汪与东家对话,每一句都是一个小炸弹,砰砰炸读者的心。
妈妈:"平平,你去李爷爷家借下字典,快去快回啊!"平平:"好的,妈妈。"平平:"李爷爷,您好,妈妈让我来您家借下字典。"李爷爷:"好孩子,你等一下,我去拿,路上慢点啊!"平平:"谢谢李爷爷,我走啦!"
下午就要考试了!急求!!!!大学英语口语关于family ties的二人对话
本文2023-11-20 19:33: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1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