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形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3收藏

藏族的形成,第1张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2] 。藏族人民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是吐蕃。史书对吐蕃比较详细的记载出现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

一、“吐蕃传”在《旧唐书》卷196,对吐蕃族源、制度、物产、衣食居住、风俗,以及唐蕃关系等均有记载,记述最详细的是唐蕃关系史, 其中涉及通婚、通使、问聘、战争、会盟、划界等方方面面。

《旧唐书·吐蕃传》节选:

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也。利鹿孤有子曰樊尼,及利鹿孤卒,樊尼尚幼,弟傉檀嗣位,以樊尼为安西将军。后魏神瑞元年,傉檀为西秦乞佛炽盘所灭,樊尼招集余众,以投沮渠蒙逊,蒙逊以为临松太守。及蒙逊灭,樊尼乃率众西奔,济黄河,逾积石,于羌中建国,开地千里。樊尼威惠夙著,为群羌所怀,皆抚以恩信,归之如市。遂改姓为窣勃野,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其后子孙繁昌,又侵伐不息,土宇渐广。历周及隋,犹隔诸羌,未通于中国。

二、“吐蕃传”在《新唐书》卷216(列传141),与《旧唐书》中的记载大体相差不大,但在细节和详略上有所不同。

《新唐书·吐蕃传》节选:

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与中国通。居析支水西。祖曰鹘提勃悉野犬儒主义见“犬儒学派”。,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窣野。或曰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二子,曰樊尼,曰傉檀。傉檀嗣,为乞佛炽盘所灭。樊尼挈残部臣沮渠蒙逊,以为临松太守。蒙逊灭,樊尼率兵西济河,逾积石,遂抚有群羌云。

三、旧唐书与新唐书相关:

《旧唐书》共200卷,后晋刘日句等修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六月,修成奏上。前人对《旧唐书》颇多微辞,赵翼《廿二史札记》卷16《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说《旧唐书》:代宗以前,多抄实录、国史原文,武宗会昌(841-846年)以后,则杂取朝报、吏牍,补缀成之,详略不均,缺乏体例。也正是基于对《旧唐书》的诸多不满,宋祁、欧阳修等才另撰新史,此即《新唐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旧唐书》撰者们所能看到的资料,后人愈来愈难觅得,而《旧唐书》的照录原文的特点,反到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史料,人们又重新看到了《旧唐书》的价值。

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我们常说的康巴藏族、安多藏族、卫藏一带的藏族,就是根据三大方言的范围来划分的。

藏族分类:

1卫藏藏族: “卫藏”指拉萨、日喀则一带。该地域还包括阿里、山南以及部分林芝及那曲地区。这一地域内的藏族在方言、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较统一,是西藏地区传统的核心地域。居住于该地域内的藏族统称为卫藏藏族。

2康巴藏族:康区最早是指卫藏以东广阔的地区,后来这一地域又为“康”和“安多”两部分。习惯上将西藏丹达山以东的地区,与四川西昌,雅安地区和阿坝藏羌自治州相连,北与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相连的地域称为康区。具体包括: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州、青海玉树州以及那曲东南一线。

3安多藏族:安多藏族的传统地域是指阿尼玛卿山西北、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小积石山以西的广阔地域。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

4嘉绒藏族:嘉绒在甘孜州丹巴县、康定县部分地区,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雅安市、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嘉绒语,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嘉绒”一名因嘉莫墨尔多神山而得名,意指墨尔多神山四周地区。

5工布藏族: 在康区与卫藏交接的林芝一带,居住着珞巴人和门巴人等,这一带古称工布地区,以工布江达、林芝为中心,这一带的藏族习惯上称为工布藏族。 另外,康区木雅一带(甘孜州折多山和雅砻江之间)的藏族因其独特的语言和习俗,也称“木雅藏族”。

扩展资料

卓仓藏族: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平安、湟中等县的藏族自称“卓仓娃”,其生活范围大约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娃顿”(“卓仓七沟”之意)。有些村庄是多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与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居一村;有的是纯藏族村紧靠着纯汉族村。这里的藏族生活基本属于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

白马藏族: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一带,人口约18000人。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都与其他地区藏族有所不同。白马藏族讲藏语,却不识藏文,普遍使用汉文。

参考资料——藏族

藏族的形成过程: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

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的首领,在松赞干布以前已传20余世。当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从最初几代首领的母子连名中,还可以看到曾经历母系氏族阶段的痕迹 。

公元6世纪,山南号称“悉补野”部的首领与邻部结成联盟并尊为盟主。当时,西藏境内另外还有“羊同”、“澎波”、“苏毗”、“工布”等10余族部,均已进入奴隶制社会。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 。藏族由此形成。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的形成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另外,尼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