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学谁的正宗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4收藏

太极拳学谁的正宗呀,第1张

若说“正宗太极拳”,莫过于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

因为,太极拳缘于《王宗岳太极拳论》,始于武禹襄、杨露禅。

约1848年前后,杨露禅再次来到河南,拜访了陈清平。二人切磋交流,陈清平以渊博的内家拳理,为杨露禅释疑解惑,即杨露禅“得拳理于赵堡”,形成了近代太极拳的理论基础。

约1852年,武禹襄(1812~1880年)学艺陈清平,又称偶得《王宗岳太极拳论》(有说陈清平授予的,因此还闹得和兆元不高兴)。武禹襄回去后,创编“十三势架”,形成了“武氏太极拳”。李亦畲在咸丰癸丑(1853年)随母舅武禹襄学拳,于清光绪辛巳年(1881年)中秋二十六日手书完成了三本太极拳谱,就是常说的“老三本”,于是,就有了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太极拳”套路名称。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50 Ⅰ-19 仓颉造字传说

长安仓颉造字传说西安市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仓颉传说白水县史官镇史官村

251 Ⅰ-20寒窑传说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曲江池遗址公园景区分公司

252 Ⅰ-21 古豳国传说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53 Ⅰ-22 炎帝传说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

254 Ⅰ-23 宝塔山的传说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55 Ⅰ-24 张骞传说城固县文化馆

256 Ⅰ-25 沉香传说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57 Ⅱ-20 埙乐艺术陕西省艺术研究所、中国埙文化学会

258 Ⅱ-21 陕北混源道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259 Ⅱ-22 户县北乡锣鼓户县文化馆

260 Ⅱ-23 周至镇殿八卦锣鼓周至县文化馆

261 Ⅱ-24 陇州小调陇县文化馆

262 Ⅱ-25 唢呐 合阳民间唢呐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镇巴唢呐镇巴县文化馆

263 Ⅱ-26 韩城围鼓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64 Ⅱ-27 神木二人台神木县文化馆

265 Ⅱ-28 汉中孝歌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66 Ⅲ-40 唐代乐舞陕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267 Ⅲ-41 周至龙灯周至县文化馆

268 Ⅲ-42 田市八仙鼓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69 Ⅲ-43 南留锣鼓大荔县文化馆

270 Ⅲ-44 霸王鞭 定边霸王鞭定边县文化馆 靖边霸王鞭靖边县文化馆

271 Ⅲ-45 保宁堡老秧歌榆林市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72 Ⅲ-46 鄜州飞锣富县文化馆

273 Ⅲ-47 黄陵抬鼓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274 Ⅲ-48 略阳羌族羊皮鼓舞略阳县文化馆

275 Ⅲ-49 排灯舞铜川市印台区印台乡人民政府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76 Ⅳ-26 陕西杖头木偶戏陕西演艺集团民间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277 Ⅳ-27 眉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278 Ⅳ-28 泾阳木偶泾阳县泾河艺术团

279 Ⅳ-29 朱王秧歌剧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80 Ⅳ-30 旬阳八步景旬阳县文化馆

281 Ⅳ-31 宜川蒲剧宜川县文化馆

282 Ⅳ-32 商州皮影戏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83 Ⅴ-20 陕西快板陕西省曲艺家协会

284 Ⅴ-21 旬邑咪子戏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85 Ⅴ-22 安康曲子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

286 Ⅴ-23 眉县曲子眉县文化馆

287 Ⅴ-24 漫川大调山阳县剧团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88 Ⅵ-4 甘水坊高空耍狮子户县文化馆

289 Ⅵ-5 李式太极拳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

290 Ⅵ-6 秋千 吴东无底鸳鸯秋千富平县文化馆

南社秋千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91 Ⅵ-7 华县填字谜接龙游戏华县赤水镇郭村三组同洋州

292 Ⅵ-8 柳池芯子澄城县文化馆

293 Ⅵ-9 洛南担芯子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94 Ⅶ-21 汉中民间木版图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南郑县文化馆

295 Ⅶ-22 剪纸

周至剪纸周至县文化馆

朝邑剪纸大荔县文化馆

佳县剪纸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靖边剪纸靖边县文化馆

绥德剪纸绥德县文化馆

延长剪纸延长县文化馆

296 Ⅶ-23 大荔刺绣大荔县文化馆

297 Ⅶ-24 面花

合阳面花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洛川面花洛川县文化馆

298 Ⅶ-25 凤翔罩金漆器制作技艺凤翔县文化馆

299 Ⅶ-26 黄陵木雕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300 Ⅶ-27 东龙山狗娃咪泥哨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301 VIII-62 西安陈氏世家金银饰器制作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302 VIII-63 传统乐器手工制作技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303 VIII-64 户县民间缯鼓制作技艺户县文化馆

304 VIII-65 秦镇杨氏木杆秤制作技艺户县文化馆

305 VIII-66 起良村造纸制作技艺周至县文化馆

306 VIII-67 周至三多堂纸扎制作技艺周至县文化馆

307 VIII-68 渭北地坑式窑洞建筑技艺泾阳县兴隆镇侯庄村川西组

308 VIII-69 上川口村锣鼓制作技艺杨陵区杨村乡杨凌新声乐器有限公司

309 VIII-70 岐山王氏皮影制作技艺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

310 VIII-71 绥德寨山柳编技艺绥德县文化馆

311 VIII-72 铁水打花技艺米脂县文化馆

312 VIII-73 神木手工地毯制作技艺神木县文化馆

313 VIII-74 延安木器装饰雕刻技艺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14 VIII-75 陕北编席技艺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

315 VIII-76 洋县蓑衣编织技艺洋县文化馆

316 VIII-77 洋县龙亭蔡家灯影制作技艺洋县文化馆

317 VIII-78 汉中棕箱及棕制品制作技艺南郑县文化馆

318 VIII-79 商南草鞋制作技艺商南县文化馆

319 VIII-80 丹凤葡萄酒酿造技艺丹凤县文化馆

320 VIII-81 挂面制作技艺

洛南手工挂面制作技艺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佳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21 VIII-82 神仙豆腐制作技艺岚皋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322 VIII-83 蜀河“八大件”饮食文化及制作技艺旬阳县文化馆

323 VIII-84 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紫阳县茶业协会

324 VIII-85 汉中面皮制作技艺城固县文化馆

325 VIII-86 佛坪神仙豆腐制作技艺佛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26 VIII-87 志丹糜子黄酒制作技艺志丹县文化馆

327 VIII-88 志丹羊肉剁荞面制作技艺志丹县文化馆

328 VIII-89 吴起米酒酿造技艺吴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29 VIII-90 陕北油馍馍手工制作技艺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0 VIII-91 陕北羊杂碎制作技艺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1 VIII-92 榆林拼三鲜制作技艺榆林市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2 VIII-93 岐山农家醋制作技艺岐山县蔡家坡文化馆

333 VIII-94 岐山擀面皮制作技艺岐山县文化馆

334 VIII-95 古太酒酿造技艺眉县文化馆

335 VIII-96 凤翔豆花泡馍制作技艺凤翔县文化馆

336 VIII-97 大荔带把肘子制作技艺大荔县文化馆

337 VIII-98 陕西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8 VIII-99 石灰窑水晶饼制作技艺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39 VIII-100 渭南时辰包子制作技艺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40 VIII-101 三原蓼花糖制作技艺三原县文化馆

341 VIII-102 砖茶制作技艺

泾阳砖茶制作技艺泾阳县陕西泾阳泾砖茶业有限公司

茯砖茶制作技艺咸阳市沣东镇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342 VIII-103 咸阳河水biangbiang面制作技艺咸阳市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43 VIII-104 泾阳水盆羊肉制作技艺泾阳县陕西泾阳友军水盆羊肉餐饮有限公司

344 VIII-105 中华老字号西安贾三灌汤包子及

清真小吃制作技艺西安贾三清真灌汤包子馆

345 VIII-106 陕西官府菜制作技艺西安唐博相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346 Ⅸ-6 杨氏一指诊脉技艺杨凌一宁中医药研究所

347 Ⅸ-7 针挑治疗扁桃体炎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48 Ⅸ-8 史氏腰椎间盘整复手法汉中市穆长宁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349 Ⅹ-41 上巳节风俗

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大唐芙蓉园景区管理分公司

350 Ⅹ-42 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户县文化馆 传承人:王宽喜 <钟馗王>

351 Ⅹ-43 西王禹村纸台礼泉县文化馆

352 Ⅹ-44 庙会

渭城区二月二古庙会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

彬县灯山庙会彬县城关镇水帘村灯山会

姜嫄庙会杨陵区姜嫄庙管委会

灵山庙会凤翔县文化馆

龙门洞庙会陇县文化馆

二月二庙会大荔县文化馆

鱼河堡府城隍庙庙会榆林市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无量山莲云寺庙会黄龙县文化馆

延安太和山庙会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

宁陕城隍庙会宁陕县城隍庙庙会管委会

彬县大佛寺三月八庙会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353 Ⅹ-45 苏蕙织锦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咸阳市苏绘民间手工工艺精品专业合作社

354 Ⅹ-46 重阳追节送花糕咸阳市秦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55 Ⅹ-47 大荔乞巧节大荔县文化馆

356 Ⅹ-48 血故事

大荔血故事大荔县文化馆

华山红社火华阴市玉泉办西王堡村委会

357 Ⅹ-49 定边赛驴会定边县文化馆

358 Ⅹ-50 绥德定仙墕娘娘庙花会绥德县文化馆

359 Ⅹ-51 志丹过大年志丹县文化馆

360 Ⅹ-52 沿门子安塞县文体广电局

361 Ⅹ-53 洛川婚俗洛川县文化馆

362 Ⅹ-54 陕北丧葬习俗志丹县文化馆

363 Ⅹ-55 洛川灯会洛川县文化馆

364 Ⅹ-55 扫五穷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365 Ⅹ-57 商南花灯商南县文化馆

仓[仓,读音作cāng(ㄘㄤ)]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史官仓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仓颉,为黄帝时期的史官,复姓侯刚,名仓颉,一名苍颉,是汉字的发明和创始人。

在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著名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仓颉,史皇氏,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朝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朝的《纬书》又进而渲染,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 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仅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黄帝赐封他为“仓”姓,以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之意。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仓颉庙,是中国境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水县城东北三十五公里处的史官乡,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属较为平缓的塬坡地。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是后人为纪念仓颉,以其官职为村名;庙西北方向约五里为地彭衙村,是古白水县衙所在地;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扬武村,是仓颉的出生地。

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至黄帝时代。

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墙内南北长一百四十余米,东西宽约四十八米,北边较南边略宽之,占地约十亩。

仓颉庙内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山门、东西戏楼、前殿、钟鼓楼、报厅、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共计七十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其中仓圣鸟迹书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于仁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题写“保护文物古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的命令。

庙院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生长茂盛,东汉延熹五年之“仓颉庙碑”即载当时“庙内古柏郁郁葱葱”。共计有古柏46株,古槐十余株,枝叶覆盖交通,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因各得其名,分别名曰:“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牡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其中的“奎星点元”为汉前古柏,高达十七米,树围七米二五。冢上还有一柏,枝杆四出轮流荣枯,称之为“转枝柏”,誉为奇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中空生槐,槐长柏壁,抱槐生长,名“柏抱槐”。两树枝粗中茂,堪称庙内一景。庙院内古柏,整体树龄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陕西黄陵、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

仓颉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仓颉氏、苍颉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苍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颛顼帝的后裔仓舒,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八恺仓之后,汉有江夏太守仓英,望出武陵。”

昔高阳氏颛顼帝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阳氏是继黄帝以后又一个杰出首领。传统的记载说他是华夏族人的祖先,可是又有其他古书记载说他生在东方,或说他的后裔在南方,或说他的子孙在西方,也有说他是北方民族的祖先。

高辛氏有才子十六人,世谓之“八凯八元”。

据史籍《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於物也”。在史籍《旧唐书·韦凑传》中记载:“八凯、五臣,良佐也。举八恺,无不时序,地平天成。”

高辛氏的才子八人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高辛氏另外还有才子八人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此十六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无不时序,地平天成;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此谓之八元、八恺,齐聚华夏之庭。至是臣下民众皆服。

苍舒,为“八恺”之首,为人沉稳大度,智慧绝伦,曾指挥颛顼部落联盟在伊河岸边彻底击败共工,还发明了象棋。

苍舒的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苍舒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苍氏、舒氏等。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仓库官之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周朝时期,有仓人、仓吏,为姬姓王族亲族所当,隶属地官所辖,掌管谷物入藏,职如禀人。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仓人,掌粟之入藏。”其实九谷尽藏,以粟为主。

在仓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祖上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仓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库管理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执政时期设有仓部,以仓曹参军为首,掌管国家粮库,官位六品,秩四百石,兼管仓储、租赋、财货、市场等事,隶属于六尚部(汉朝初期设尚书、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部”。汉武帝时因系近臣,地位渐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晋升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职权始重)。

自汉文帝始,在各郡、州亦设有仓曹史,负责掌管各郡之官家仓库

在仓曹参军、仓曹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分别称仓氏、库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隋、唐时期官库管理官仓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隋朝时期开始,朝廷在各郡、县设有仓督一官,郡级仓库统领称“仓督”,县级仓库统领称“司仓”,专职负责掌管国库之县属仓库。其权责可越过郡、县之令而直接对中央王朝负责,因此,权力颇重。到唐朝时期,沿袭隋朝官制,不过改称“仓部侍郎”。

在仓督、司仓、仓部侍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仓氏、督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金国时期官库管理官仓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金国时期,中央 仿宋朝政制,在州、县各设仓使官位,正使官秩为正八品,副使官秩为正九品,负责掌管仓禀积粮、受纳租税、支给俸禄等事宜,其下属吏员有攒典、仓子等。仓使皆清一色的女真族人,由金国朝廷户部指派,各州、县之令不得干预其作业。

在仓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汉化称仓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苍马尔纪氏,满语为Tsangmargi Hala,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碧新(今俄罗斯比金西比金河口),后冠汉姓为仓氏、马氏、纪氏。

②满族萨克达氏,源出巴雅拉氏,属于觉罗氏的分支,后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苍老”,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四平)、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流域)、黑龙江等地,后冠汉姓多为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仓佳氏,满语为Tsanggiya Hala,世居松花江沿岸地区。后冠汉姓为仓氏。

得姓始祖:仓舒。

仓氏起源湖南,据史籍《风俗通》记载,高阳才子仓舒,仓氏本于此。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八恺仓之以后,汉有江夏太守仓英,望出武陵。由此可知,仓氏是传自三千多年前颛顼帝的著名才子仓舒。“八恺”仓舒为八恺之中的老大,所享的寿祚很长,一直到禹舜君临天下,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以撰百事,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称为仓氏。故仓氏皆奉仓舒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今山东省的临沭县,河南省的开封市,广东省的广州市,江苏省宿迁市、江苏苏州、江苏盐城、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花莲县等地,均有仓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仓 舒:相传黄帝的孙子颛顼有八个儿子,都是治世能臣,世称“八恺”,其中长子名仓舒(亦作苍舒),其后人以仓为氏,舜举荐他掌管后土,是为仓氏的始祖。“八恺”,谓八个温顺的人、才德之士。分别是仓舒先生、颓敳先生、梼戭先生、大临先生、龙降先生、庭坚先生、仲容先生、叔达先生。都是黄帝王朝第三任君王姬颛顼先生的子孙。

仓 颉:仓颉又叫苍颉,是个传奇人物,传说他是黄帝时的史官。所以他的家乡叫史官乡,他的名字和造字功劳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在许多书籍中,仓颉大概是个对整理古代文字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或者说他是许许多多文字创造者的化身。传说仓颉是从天上下来的神人,他的品德高过大圣贤,长着四只眼睛、神光四射,仓颉生而能书,也有传说他见了鸟兽在地上留下的爪蹄痕迹,心有所悟,而创造出中国的象形文字。我国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画文字,殷商时代的甲古文遗存至今的尚有三千五百多字,甲古文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种种社会活动。文字的形成,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的门槛,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自然要感谢颂扬文字的创造者,于是出现了造字神话和造字神仓颉这个传说人物,仓颉被神话为天神下凡。他有超过凡人的一对眼睛,这样就是他具有远远超过常人的特异功能,能看得更多、更清,因而才能创造非凡的业绩。

仓 振:三国时官魏国敦煌太守,曾帮助瑶族百姓学习文化,并在驿道两旁种植松树、榕树,为后世人所称颂。

仓 慈:三国时期淮南人,字孝仁,初为郡吏、长安令,后官敦煌太守。为官清俭,抑强扶弱,吏、民对他又畏又爱。出任敦煌太守时,百姓对他是清官还是贪官议论纷纷。一日,贫民王老汉状告当地一霸张财主,强买他的土地,强纳他女儿小兰为妾,小兰不堪受辱而跳河,至今下落不明。张财主在堂上百般抵赖,退堂后还指使同僚对仓慈行贿。仓慈为查明真相,微服私访,得知当地财主一贯欺压百姓,歧视胡人,强买、强卖,小兰原先已与胡人二虎相爱,张财主横刀夺爱,逼得小兰无奈投河的事实。第二次升堂,仓慈巧妙地惩治了张财主,把他行贿的钱用于二虎和被二虎所救的小兰的婚礼上,并且颁布了均田赋、保护工商的新法令,大快人心,使敦煌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置武陵郡,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治所先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后移临沅(今常德西)。以后郡境渐次缩小。隋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常德)。隋唐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民国改常德县。

2、堂号

创文堂:出自上古时黄帝史官仓颉,据说仓颉出生时很奇特神圣,有四目能观鸟兽之迹,遂按鸟兽之形态而创造象形文字,以取代能结绳记事的旧法。“仓颉造字”一说久而流传,仓姓人家遂以创文为堂号,一直沿用至今。

五字辈排行:

仓氏一支字辈:“显守监江敬怀奉天子国德灿涌涛文孟圣永南光生泉芳荣”。

盐城龙冈支16世至25世辈字:佐弼公卿定,基传世杰升。

============================================================

仓姓宗祠通用对联

〖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符分江夏;

德被敦煌。

——佚名撰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有江夏太守仓英。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淮南人仓慈,字孝仁,初为郡吏、长安令,后官敦煌太守。为官清俭,抑强扶弱,吏、民对他又畏又爱。

-----------------------------------------------------------------

〖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万世文字之祖;

一时慈惠之家。

——佚名撰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黄帝时的史官仓颉,传说仓颉是从天上下来的神人,他的品德高过大圣贤,长着四只眼睛、神光四射,仓颉生而能书,也有传说他见了鸟兽在地上留下的爪蹄痕迹,心有所悟,而创造出中国的象形文字。下联典指三国时官魏国敦煌太守仓振,曾帮助瑶族百姓学习文化,并在驿道两旁种植松树、榕树,为后世人所称颂。

-----------------------------------------------------------------

〖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太守仁恩,数年布德;

高阳才子,八恺居先。

——佚名撰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淮南人仓慈,初为郡吏、长安令,后官敦煌太守。为官清俭,抑强扶弱,吏、民对他又畏又爱。下联典指传说中的古代部族首领颛顼(高阳氏)时八恺(八个才德之士)之一的仓舒,舜举荐他掌管后土。

============================================================

附录:仓姓典故、趣事

〖仓颉造字的传说〗

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胜负未分。黄帝准备改变战术,叫仓颉把作战图拿来,仓颉一摸,身上带的作战地图早已丢失,黄帝又气又急,只好暂且收兵回营。

黄帝对仓颉说:“你是我身边最聪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关头把作战地图丢失?这是多么大的过错啊!”仓颉回答说:“黄帝,如今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照这样下去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乱子。”黄帝问:“那该怎么办?”仓颉说:“只有一种图,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用这种图把你要说的话画出来,人们都会照你的意思去做。”黄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好吧,今后边你就不要随军打仗了,专门留下来给咱们画图造字吧!”

这下可把仓颉难住了。图和字怎么造呢?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想到这里,仓颉心花怒放,回去后就把他的这个想法向黄帝报告。黄帝听后笑看说:“我说过,你是个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飞禽走兽,都按照象形造出字来,我再颁布天下。”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里写呢?写在石尖上拿不动,写在木板上太笨重,写在兽皮上也不合适,这又把仓颉难住了。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仓颉把龟细看了一遍,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照龟的象形,造了个“龟”字。然后又把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龟由于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时,爬进河里去了。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在另一个地方又被人捉住。人们告诉仓颉,刻在龟背字的字不但没有被水冲掉,而且还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

从此以后,仓颉就命人捉到龟把龟壳都取下来,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送给黄帝。黄帝看了很高兴,命人好好收藏,并给仓颉记了一大功。传说从这时起,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太极拳学谁的正宗呀

若说“正宗太极拳”,莫过于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因为,太极拳缘于《王宗岳太极拳论》,始于武禹襄、杨露禅。约1848年前后,杨露禅再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