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和屈氏的关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3收藏

孔氏和屈氏的关系,第1张

孔姓

孔姓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历史来源

■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其叔为叔梁纥,生子孔丘。

■ 出自「姬」姓,据《姓考》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孔悝,以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 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孔宁,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

■ 又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后有孔张,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为郑国的姬姓孔氏。

■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孔子溯源

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时期,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执掌天子之印七十余年,一般认为,孔姓的中国人,就是黄帝的后裔。 说到孔姓,当然少不了说到被世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宋国贵族的后代,可谓出身名门,其远祖与黄帝和商朝的建立者有关,孔姓的的姓氏的来源则与六世祖孔父嘉有关。

相传,人文始祖黄帝有曾孙名帝喾,帝喾夫人名简狄。一次,简狄出外巡游,见一只燕子(玄鸟)生下一窝蛋,就拿来一枚吞下,不久身怀有孕,后来便生下了商朝始祖契。契是简狄吞食燕子(孵)所生,此后便以“子”为姓。 从契历经14世传到商汤,汤名履字太乙,加姓为子太乙,他有子孙多人,除其中的一人继承了他的王位外,其余的人也都成为贵族。在这些人中,有人为了纪念他,便将他的姓氏和名字加在一起,略加变更,成为孔姓。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后来,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据史书记载,孔姓来源还有多个。黄帝时,有一个史官名叫孔甲,他的后代以孔为姓;另外,春秋时郑国贵族公子喜,字子孔,他的后人有的便以孔为姓。

家族名人

孔子 (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可惜他的思想由汉武帝开始,广被中华帝国的统治者所利用,变成统治者用来约束人民思想的有效工具,大大影响了中华帝国的发展。

孔融 (153~208)

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

孔祥熙 (1880~1967)

字庸之,山西太谷人。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财政部长 ( 为当时中国的首富 )、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等职。

郡望堂号

堂号 有"阕里堂"和"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郡望 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等。

鲁郡是在西汉初由原有的秦郡改置而来的,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地。三国魏及晋时改为郡汉朝初年,改右内式置京兆尹,因为其地属畿辅,所以不称郡。相当于今天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等地。三国魏时改称京兆尹郡。

河南郡是汉高祖改秦三川而设置的。大约在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下游,贾鲁河上游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

会稽县,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等地。

孔子后嗣迁徙

从孔子至今,2500多年过去了,孔姓宗族又传承了80多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族后裔尚不足10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到宋代以后,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达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增多。

西汉时期,孔子九代孙孔腾回到家乡曲阜,正是汉高祖登基未久。汉高祖接受文臣建议,封孔腾为奉祀君,奉祀孔子。到汉元帝绥和元年(前43年),孔子十三代孙孔霸被封为褒成君。此后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孔氏裔孙多数得以袭封侯的爵位,就连庶裔中学有成就的也较易于得

到朝廷的重用。这样,孔氏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显赫的家族。随着生存条件的大大改善,家族支派也得到更多的繁衍生息的机会。此间一个较明显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族裔由山东迁到河南及其他许多省份,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出任官职,其次是躲避较剧烈的社会动荡等。

东汉时期外迁的孔氏族人中,最有影响的当属会稽这一支。孔子二十一代孙孔郁,出任冀州刺史。其子孔扬受封下博亭侯,孔扬的后代从此主要世居下博(今河北深县东南)。孔郁的另一子孔潜先是任太子少傅一职,后因避乱而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不久发展为当地的望族,成为孔氏宗族中有名的“会稽孔”。在孔潜的后人中,其子孔竺在三国时任豫章太守(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其孙孔恬为湘东太守,曾孙孔愉在西晋时任左仆射。孔愉之子孔汪任广州刺史,甚有政绩,终于任上,他的后人则大多留居当地。

在唐代,有影响的孔氏郡望大致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鲁国(今山东曲阜)、下博(今河北深县东南)、常山(郡治在今河北正定)、南阳(在今河南西南一带)。

唐代中期以后,三十五代裔孙孔(王遂)之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4年)袭封褒圣侯,又晋为文宣公。天宝之乱时,他率家人寄居于宁陵,卒后即葬在那里。动乱之后,他的曾孙孔惟睡返归曲阜,袭封文宣公,宁陵的宗族墓地则由孔惟B至之弟孔惟时一支驻守。和他们同寓于宁陵的还有三十三代褒圣侯孔德伦的次子孔叹之子孔贤。这两支形成了孔氏家族中的宁陵派。

二十七代嫡孙孔乘的次子孔景进经四传,至孔颖达。其后代传至四十代孔绚,孔绚任丹阳令,其后遂历代居于河南丹阳,形成了孔氏宗族中的丹阳派。

与孔绚同属孔颖达后代的四十代孔绩,在唐僖宗时为吉州(今江西临江)军事推官,其后历代居于江西临江,形成孔氏宗族中的临江派。

同时期的孔氏族人在南方也有播迁、繁衍。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当时的宰相之子孔昌弼随徐彦若入粤,在南雄县平林村定居,其子孙分布于南海、番禺、顺德、高要、惠州等地。

在以后各代较有影响的各地支派也大多在唐代的中后期渐定格局。比如,三十五代孔言,居于河北献县,称为献县派;三十六代孔至,避乱于河南鲁山,称为鲁山派;三十八孔瑛,居于湖南济阳,称为浏阳派;三十八代孔时,居于河南郏县,称为郏县派;三十九代孔温宪,居于湖南桂东,成为桂东派;四十一代孔昌弼避乱于广东岭南,成为岭南派;四十二代孔楠,在江西庐江做官,后来定居在那里,成为庐江派;四十二代孔桧,逃难至河南平阳,成为平阳派等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北方的金兵举兵南犯,从宋都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宣告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仓皇南下,在当时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为宋高宗,年号建炎。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兵继续南下,高宗君臣移驻扬州,于十一月举行郊祀,召衍圣公参加祀典。此时曲阜的衍圣公是四十八代孔端友,他与从父孔传(原名孔若吉)奉诏赴扬州。

一年后,金兵气势弥盛,高宗君臣渡江南逃至临安(今属浙江杭州),孔端友、孔传及部分孔子后裔,带着代代相传的子贡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雕像随驾南渡。到杭州后,孔端友上书高宗,痛诉离祖别家之苦,请求赐予安居之地。高宗感念其奉驾南渡,遂颁旨赐其族人在衢州定居,并在那里兴建家庙,供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一切礼仪同在曲阜时一样,并钦拨祭田以资祭孔之用。孔氏南宗,就这样形成了。

这个时期,孔氏南宗以衢州为中心向四方不断扩大。南宋先后封了孔端友、孔蚧、孔揩、孔文远、孔万春、孔洙六代衍圣公,同时,孔氏南宗族人也得以重用。比如,孔端友的堂叔、从父孔传官至中散大夫,堂兄弟孔端植为湖广通于令,孔端隐为江陵府推官,孔端弼为大理寺评事,孔端恩为杭州府教授。此外,孔氏南宗还得以按人口计量赐田,免于租税,以其所得收入的一部分供给孔氏族人衣食用费,一部分用于孔子祭礼。

此后,南宋朝廷又多次赐以恩宠。赐予田地之外,又于宝佑八年(1253年)准衢州

知州之请,拨款三十六万缗,命仿曲阜孔庙之制,在衢州城东北角的菱湖新建孔氏南宗的家庙。当时,此处为“城中胜地,堤岸交错,岛屿萦回,士夫别墅,楼阁相望”,可惜到南宋末年,该庙毁于战火。

在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的偏安大军渡江南迁之后,金兵入主中原,建立了伪齐政权,刘豫于阜昌二年(1131年)封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之子孔(王番)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子林庙的祭事。这样,尽管孔子的嫡裔孔端友奉先祖及亓官夫人像南去,祭祀先圣的香火依然在曲阜四时缭绕不息。其后伪齐政权垮台,金熙宗于天眷二年 (1139年),仍封孔蹯为衍圣公。至此,孔氏北宗也正式形成。在南宋时期,北宗袭封的先后有孔拯、孔元措、孔浈等人。

稍后,北宗衍圣公孔元措随同金政权迁往汴州,曲阜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宝庆元年(1225年),宋兵收复山东,以孔元用为衍圣公。宝庆二年,改授孔元用之子孔之全为衍圣公。蒙古族政权占领曲阜后,亦承认了衍圣公孔之全的身份。这样,在同一时期,形成了南宋、金及元三家朝廷各有一个衍圣公的局面。太宗五年 (1233年),元朝攻下金京汴都,金人所封的衍圣公孔元措又被元朝命为衍圣公,曲阜的衍圣公孔之全被改任曲阜县令并子孙世袭,不再与衍圣公职位有关联。

元朝统一中国后,有大臣上书元世祖,认为孔氏南、北二宗应只有一个衍圣公作为正统世袭皇封,按照“大宗之法”,应由孔子嫡传后裔、此时寄寓衢州的衍圣公孔端友的后代袭封。元世祖采纳其说,钦定南宗为衍圣公,并让其返回曲阜奉祀。至元十九年(1282年),南宗的第六代衍圣公孔洙奉元世祖诏入京,对皇帝面秉自己的六代先祖均葬于衢州,且建有衢州家庙,自己又堂有老母,实不忍弃离衢州祖庙返回曲阜。他表示愿将衍圣公这一爵位让与北宗的族弟孔治,而自己乞请准予南还衢州奉养老母。元世祖对此大加赞赏,称孔洙“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遂准其所请,免去“衍圣公”称号,改任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

元、明、清时期,孔氏族人迁往外地的人数、规模,较以前都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孔子世家谱》记载,自“中兴祖”孔仁玉的族人在五十三代“水”字辈分立为“孔氏二十派”后,经五十四代“思”字辈、五十五代“克”字辈、五十六代“希”字辈,到五十七代“言”字辈之间。的百年左右时间里,因分传、分户,迁移到外省外县的为数很多,上文所述“曲阜六十户”仅为仍居于曲阜、传承清晰的六十支族人。

与此同时,早先即迁移到外地的各支孔氏族人中还存在着再度迁移的情况,其中有的是因为自然经济因素,有的是因为躲避战乱或为民间流疫所迫,也有一些是因为出仕为官而由官职调动迁至他处,致使部分子弟随之迁徙并在新的地点留居、繁衍。

这样,到清朝末年,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国各地。具体说来,在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四川、河南、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治所在广州,辖约今广东钦山港以东大部分地区)、湖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察哈尔(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奉天(约今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各一部分)、黑龙江、云南、贵州等省都有孔氏族人居住。这些散居外地的族人中,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其始祖是孔子三十一代嫡录之侄、唐代文学馆学士孔颖达。

其他族人在异地他乡也往往聚族而居,小支每支百余人或数百人,多的还另立圣裔都,如乾隆时江西金溪县的四十六都,四十七都、四十八都、四十九都,贵溪县的三十三都、六十五都,铅山县的十九都等,都是这样建立成名的。到清中叶时,人数众多,如江南高淳县漆桥孔氏,传十几代后,至嘉庆十年(1805年)已是“子姓相衍,万有余丁”;道光九年(1829年),流寓安徽潜山县的孔氏族人,由于人丁繁衍,已散居潜山、太湖、怀宁、望江四县。

海外迁徙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

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学,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 (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韩国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用字。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 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 17207户,72382人。

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过去。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

1 屈姓起源

一、来源有三

1、夏代时有屈骜,曾经被夏王启讨伐。他是屈氏的祖先。

2、以封地命姓,出于芈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莫敖。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官至莫敖,位于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于屈地(今湖北秭归),把屈作为瑕的食采之邑,故史称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后代以封地命姓,遂称屈氏。战国时,屈氏、景氏、昭氏成为楚国公族中有势力的大宗。

3、北魏孝文帝时,有代北复姓屈男氏、屈突氏改为屈姓。其后子孙亦称屈氏。

二、迁徙分布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闾堂"、"汨罗堂":都是根据屈原命名的。战国时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楚怀王很尊重其才。后来因为被奸臣靳尚和郑贵妃说他的坏话,被贬到江南。他作了《渔父词》,表明自己的爱国心,自投汨罗江而死。 郡望 《郡望百家姓》载:屈氏望出临海郡(或临淮郡)。 《姓氏考略》 载:屈氏望出临海河南。 临海郡:三国吴时将会稽郡分置。相当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区。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相当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诗人。创作了《离骚》、《天问》等20多篇不朽的诗篇。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诗句流传千古。他因遭奸臣诬害,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眼看楚国将陷于秦国铁蹄之下,于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就定这一天为端午节,作为人民记念这位伟大诗人的传统节日。

屈大均: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继承屈原精神为己任。其诗感伤时事,揭露清军暴行。著有《翁山诗文集》等书。清初,他得著作被列为禁书。他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为岭南三大家。

屈突通:曾任隋朝左骑卫大将军。归唐后为李世民部将。消灭薛仁杲后,诸将争抢珠宝,他独无所取。平定王世充,论其功第一,深为唐太宗敬重。 屈突盖:为屈突通之弟。曾任长安令。他正直严厉,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权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时有"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之誉。

1尧坝古镇旅游区古镇位于川南黔北交界处,东经105° 42′,北纬28° 45′,在泸池路(泸州-赤水)中段,汇集了川黔两省浓厚的历史文化和古老的风土人情。2黄荆老林黄荆老林景区是北纬28°线上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位于古蔺县北部,属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赤水河流域,面积43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多米。是白垩纪红砂岩中山峡谷典型的丹霞地貌区,也是同纬度(北纬28℃)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历史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川黔两省在此划界,将方圆数百里定为“官山”。不允许伐木,而且“永远关闭”。时至今日,二百多年来一直保持原状,故名黄荆老林。3、泸州房山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房山镇。去拜方山上最有名的黑脸观音,云峰寺山中国唯一的“黑脸观音”。寺庙虽然是新建的,但是真的很好。所以值得一去。4尧坝古镇位于泸州市合江县。尧坝古镇,古色古香,不太商业化,安静朴素。镇上有很多漂亮的油纸伞。晚餐我在镇上的一家餐馆吃了红汤羊肉。还不错。相关内容解释泸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将泸州地级市改为省辖市。现辖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卢希安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面积122362平方公里。泸州是四川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的川、滇、黔、渝四省交界处。泸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方山区气候可分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

泸县是全国文物大县,拥有泸县龙脑桥、泸县宋墓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6个53处,是国家级建筑劳务基地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国家级卫生城市,西部经济百强县。

玉蟾山

国家AAA级旅游区

玉蟾山景区位于泸县县城旁,距泸州市区33公里,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海拔548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景区规划面积为49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78℃。山下有九曲河、濑溪河和马溪河。

屈氏庄园

川南民间建筑精粹

屈氏庄园是省级文物,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民国时修复、扩建。庄园占地30亩,整个建筑气势恢弘,是我国民间建筑高墙文化在川南地区的典型代表。

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

丰富的地热资源

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背靠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大玉蟾山,正临濑溪河,总占地1020亩。规划有占地165亩的沿河商业区,3千平方米温泉泡池、五星级酒店、博物馆、山地小镇、内湖公园、别墅区以及高端住宅区金月湾。

龙脑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脑桥位于泸县龙脑桥镇,架设在九曲溪上。明洪武十一年至三十一年(1378-1398)建。龙脑桥以石雕精湛著称,石雕艺术又以龙头占主要位置而得名。

海潮湖

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

海潮湖旅游区,它离泸州城约20公里,沿泸州――自贡公路而行,沿途风光绮丽.海潮湖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中有泸州最大的水力发电站,百年桂元林,米溪沟支流风景区等。

泸州玉龙湖

川南第一湖

玉龙湖,地处四川泸州和重庆永川两市结合部,距泸州38公里,距永川40公里,距重庆100公里,交通十分便宜。湖长2518公里,,航空摄影形如长龙,水蓝如玉,故名玉龙湖。湖中有大小岛屿72个,湖内蓄水2700万平方米,可灌农田10多万亩。

道林沟

属“濑九马低山背向斜”自然区

道林沟景区位于石桥镇境内,面积25平方公里,地处四川省东部与重庆市西部交界处。景区辐射面广,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景区内湖、潭、滩、瀑布相接,名山古寺众多,是薄刀岭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1 四川泸州报恩塔的来历

泸州旅游资源比较多,国家级旅游景区有34处,但目前还没有5A景区。主要有古蔺黄荆老林,古蔺太平古镇泸州老窖景区,张坝桂圆林,纳溪天仙硐,纳溪凤凰湖景区,纳溪花田酒地,叙永春秋祠,合江尧坝古镇,合江福宝古镇,合江神臂城泸州方山、报恩塔,泸县玉蟾山风景区,泸县龙脑桥。

2 泸州报恩寺

太多了。建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出行方式、身体状况、假期长短、支出预算等选择路线、景点。

四川有世界遗产6处,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处(东风堰、都江堰)。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

四川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2017年),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2010年)。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2010年)。截止2017年7月,四川省境内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家,4A级185家,峨眉山、九寨沟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川全省自然保护区169个,面积83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2%。年末有国家级生态县(区)1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48个。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地质公园(自贡恐龙博物馆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国家地质公园14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6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

四川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

2019年,稻城县、九寨沟县、长宁县等10个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

自古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 ,并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九寨天下奇”之誉。四川有贡嘎山(蜀山之王)、四姑娘山(蜀山皇后)、华蓥山(天下情山)、金城山(道教仙境)、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螺髻山、天台山、千佛山、蒙顶山、西岭雪山等著名山峰,有横断山系的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以及大凉山、小凉山、龙门山、丹景山、米仓山、大巴山、龙泉山等大小山脉。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2家)

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绵阳北川羌城旅游区(中国羌城-老县城地震遗址-“5·12”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北川新县城-吉娜羌寨)

乐山峨眉山旅游景区

乐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景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风景名胜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特别旅游区(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

南充市阆中古城旅游景区

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

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

南充市朱德故里景区

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沟景区

四川21市州主要旅游景区

成都市

天府广场、武侯祠、青羊宫、杜甫草堂、文殊院、金沙遗址、都江堰、青城山、永陵、明蜀王陵、望江楼、人民公园、宽窄巷子、锦里、春熙路、成都远洋太古里、大慈寺、琴台路、东郊记忆、昭觉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博物院、宝光寺、西岭雪山、天台山、九龙沟、刘氏庄园、丹景山、银厂沟、太阳湾、龙兴寺、三昧水、白鹿镇、建川博物馆、杨升庵祠及桂湖、罨画池、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安仁古镇、泰安古镇、街子古镇、石象湖、朝阳湖、花舞人间、桃花故里、成都欢乐谷、国色天香乐园、成都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绵阳市

越王楼、北川、七曲山、窦圌山、李白故里、药王谷、九皇山、报恩寺、寻龙山、仙海、绵阳科技馆、子云亭、富乐山、绵阳博物馆、跃进路1958

自贡市自贡恐龙博物馆、荣县大佛、中国彩灯博物馆、盐业历史博物馆

攀枝花市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攀西大裂谷格萨拉、龙潭溶洞

泸州市

黄荆老林、太平古镇、佛宝、尧坝古镇、方山、天仙硐、张坝桂圆林、玉蟾山、泸州老窖旅游区、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德阳市

三星堆、香山鹭岛、绵竹年画村

广元市

剑门关、皇泽寺、翠云廊、七里峡、西武当山、曾家山、昭化古城、明月峡、天曌山、千佛崖

遂宁市

中国死海、观音故里、龙凤古镇、陈子昂故里、中华侏罗纪探秘旅游区、宋瓷博物馆

内江市

石牌坊、安泰山庄

乐山市

乐山大佛、峨眉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黑竹沟、大佛禅院、乐山嘉阳国家矿山公园、马边大风顶、金口大峡谷、郭沫若故居、东方佛都、夹江千佛岩、嘉定坊、罗城古镇、嘉州绿心公园

资阳市

安岳石刻、圆觉洞、陈毅故居

宜宾市

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洞乡、七洞沟旅游景区、夕佳山、李庄古镇、红岩山

南充市

阆中古城、朱德故里、琳琅山、西山、凌云山、嘉陵第一桑梓、升钟湖、禹迹山、太蓬山

达州市

真佛山、賨人谷、八台山、龙潭河、金山寺、百里峡

雅安市

碧峰峡、蒙顶山、安顺场、东拉山大峡谷、上里古镇、金凤山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山、毕棚沟、汶川

甘孜藏族自治州

稻城亚丁、海螺沟、木格措、措普沟、海子山、跑马山、泸定桥、丹巴美人谷、新都桥

凉山彝族自治州

邛海泸山、螺髻山、泸沽湖、灵山、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广安市

邓小平故里、华蓥山-石林、宝箴塞、天意谷、神龙山巴人石头城

巴中市

光雾山、恩阳古镇、义阳山、米仓山、南龛石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诺水河

眉山市

三苏祠、瓦屋山、老峨山、黑龙滩、眉山音乐喷泉、峨眉半山七里坪、彭祖山、齐山双佛、柳江古镇、中岩寺、中国泡菜城、青神国际竹艺城、仁寿城市湿地公园、江湾神木园、丹棱桃花源、洪雅藤椒文化博物馆、槽渔滩、清凉寺、龙女寺

3 泸州白塔的来历

泸州主干道白塔附近很多商场啊!人民商场,汇通,摩尔玛,重百,人人乐。。。

4 泸州报恩塔历史文化

文化古迹

报恩塔

位于泸州市区。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明弘治年,清光绪十四年及1983年1985年均有维修,迄今保存完好。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脑桥

位于泸县大田乡九溪河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长54米,宽19米,高5米。是全国罕见的明代大型石雕桥, 14座桥墩中间的8个上,分别雕刻有龙、象狮、麒麟,其艺术精湛,刀法刚毅,形象生动别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子图

位于泸州城西北角。原名真如

报恩塔-泸州白塔寺

初建于宋清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乾隆五年(1788年)培修。因寺壁塑有“世俗百子图”石刻,被称为“百子图”。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龙透关

位于市区西郊。始建于蜀汉。全长7华里。北临沱江,南抵长江,犹如巨龙穿透两江而得名。1926年12月1日,刘伯承等领导的泸州起义爆发,10万反动军队围剿革命军,龙透关前展开殊死决战。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口

红军一方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河遗址,均在古蔺县境。现有太平渡陈列馆和纪念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山石园

由外花园和朱德旧居以及石园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现代、清末和民国初年建筑。朱德驻泸时,组建“东华诗社”,常在此活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小吃

四川火锅   泸州老窖 泸州郎酒 泸州花酒

先市酱油 护国陈醋 泸州桂圆 银针米

合江荔枝 泸州白糕 猪儿耙 泸州黄粑

泸州凉糕 古蔺麻辣鸡 殷家坡醪糟

纳溪泡糖 白果鸡 观音月母鸡汤 合江烤鱼

5 泸州感恩塔

1、泸州松明,大众为您。——作者:林俊

2、您身边的松明,陪您走过15年,期待着陪您走过下个15年。——作者:邹志明

3、松明大众,谁与争锋。——作者:一念永恒

4、选择泸州松明,好运不停,感恩十五载,好运天天来。——作者:李长钟

5、轻松购一汽,大众明消费。——作者:黄晓明

6、泸州松明,这里有家的味道。——作者:华夏

7、买的放心,用的安心,售后更贴心。——作者:王烈

8、一路上有你相伴,松明伴我畅游天下。——作者:庄氏

6 泸州报恩塔修建于哪个朝代

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西汉设江阳侯国;梁武帝大同年间建置泸州。泸州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资源。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1、龙脑桥:位于泸县县城北郊九曲河上,修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桥长54米,12个桥墩13个孔,中间八个桥墩分别雕刻了麒麟、青师、四条龙、白象四种瑞兽,“麒麟两岸守护,大象河边畅饮,青狮桥上怒吼,龙王携龙遨游”,景象甚为壮观。龙脑桥厚重的历史与雕刻的艺术性、结构的科学性完美结合,全国罕见!

2、泸县龙桥群:在泸县,许多石板梁桥上都有龙等雕刻装饰。这样的龙桥在今属泸县范围保存有140多座。最早建造时间在北宋治平年间,明、清两代建造最为盛行。在民国时期乃至现代,建桥雕龙的风俗仍在延续。

3、报恩塔: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俗称泸州白塔,其特有的“白塔朝霞”为“泸州八景”之一。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有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

4、尧坝镇古建筑群:位于泸州合江县尧坝古镇内,古镇中东岳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该庙建筑布局得当,雕刻精美,明清建筑特色交汇,气势雄伟;古民居群部分为明代原始建筑,多数为清代重修,历史原貌保存十分完好。古街长1000米,民居有2000余间。

5、泸县屈氏庄园:座落于泸县方洞镇石牌坊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30亩,有碉楼4座,大小花厅,天井48个,房间180间。院内有戏院,佛堂,凉亭,跑马场,钓鱼台等建筑。建筑群采取中轴线对称方式布局,穿斗式木质结构。民国初期建造的内戏楼,融合了欧氏建筑风格。屈氏庄园集南北民居建筑之大成,综合了园林,工艺,绘画,雕塑等艺术。

‘6、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泸县县城东南1千米的玉蟾山上。造像及石刻题记始于晚唐,大多数凿刻于明代永乐至天启年间,少数雕刻于清代。多达四百余躯,最大的一尊为十一面千手观音。

7、清凉洞摩崖造像:位于叙永县马岭镇清凉洞村的鹤盘山,山上有一天然半环形洞窟,名曰清凉洞。窟内有明代摩崖造像223尊,所刻佛像大的高217米,小的仅高017米;佛像刻工精细,线条流畅,造型生动,错落有致,为川南罕见的大型石窟雕刻。

8、春秋祠:位于叙永县(叙永镇)县城内的盐店街,主要供奉关羽,因传说关羽喜读《春秋左氏传》,故名春秋祠。也叫“陕西会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建,现存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坐南向北,长方形布局,沿中轴线从前到后有4个封闭式四合院,依次为乐楼、大厅、正殿、三官殿。

9、泸州大曲老窖池:位于泸州市区下营沟21号,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窖池共四口,皆为长方形,纵横向排列不等,占地面积1,960平方米,系用城外五渡溪优质黄泥,同市中区营头沟龙泉井水掺和踩揉而成窖。经四百余年,窖泥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微生物体系,经该窖池发酵烤出的酒,酒质特好。泸州大曲老窖池是我国保存最好、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酒窖池。

10、泸县宋墓:在泸县19个镇都有发现,总数100座以上,其中福集青龙、喻寺、奇峰相对集中,出土较多。宋墓石刻对研究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状况、丧葬习俗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这是已发现的全国规模最大宋代石室墓葬群。

11、 神臂城遗址:位于泸州市市区东30公里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村,亦称铁泸城。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节点和唯一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宋元古战场遗址。遗存有1100余米的石砌宋城城垣,两道保存较完整的石砌拱形城门,以及炮台、护城池、较场坝、地下坑道、一字城、练兵教场、蓄水池、舂米足碓、炮台、烽火等遗址。

12、合江崖墓群:位于泸州市合江县,合江崖墓主要分布在长江、赤水河、习水河沿岸丘陵和山区窄谷地带。以墓群为主,尚存芭蕉湾、鱼天堂、佛子岩、高村、梭滩石等五处崖墓群相对集中。

13、 罗盘嘴墓群:位于泸州市泸县泸县奇峰镇红木村,已暴露四座墓葬。其中M2墓室最为完整,墓志铭明确纪年为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墓室长29米、宽125米、高258米。墓室侧龛浮雕花卉门扇,后龛雕女侍,后壁横梁正面镌墓志,室底设棺台,盝顶。墓门左右两侧门柱剔地起突高浮雕镇墓武士各一。

14、 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位于泸州市古蔺县,是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在古蔺县留下的遗迹,包括太平渡渡口、二郎滩渡口、太平镇红军驻地、二郎红军街、双沙毛泽东及总司令部驻地旧址、鱼化红军村、观文云庄四渡赤水战斗遗址、镇龙山奔袭战战场遗址、金星乡岭上红军驻地旧址、东新乡正峰寺红军驻地旧址、土城乡改路沟红军驻地旧址11处文物点。

7 泸州报恩塔的历史

报恩塔,钟鼓楼等。谈及泸州,可能绝大部分市民会想到钟鼓楼、报恩塔应该是在泸州城的地方文化标志性建筑物。但钟鼓楼和报恩塔均未对外开放,室内何况,市民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来说,如今的钟鼓楼和报恩塔已经被“淹没”在一座座高楼中。于是不少市民呼吁将南定楼重建于可一览主城美景的高地,再深挖南定楼背后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使其成为一个文化基地和地标性建筑物。

8 泸州市报恩塔的来历

现将泸州重要景区介绍如下:

一、泸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如下7个

泸州老窖景区

太平古镇

张坝桂圆林

花田酒地

凤凰湖湿地公园

云溪温泉旅游景区

尧坝古镇

二、泸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日下5个

方山景区

洞窝峡谷风景区

佛宝景区

玉蟾山景区

董允坝旅游景区

三、泸州国家AA级旅游景区如下1个

普照山

四、 泸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

况场朱德旧居龙脑桥

泸县龙桥群

玉蟾山摩崖造像

泸县宋墓

报恩塔

合江崖墓群

古蔺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茶马古道-沙湾驿道

清凉洞摩崖造像

尧坝镇古建筑群

春秋祠

屈氏庄园

罗盘嘴崖墓群

神臂城遗址

五、泸州国家级文化、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共3个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福宝古镇

国家森林公园: 佛宝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画稿溪

四川泸县屈氏庄园博物馆主体屈氏庄园坐落于国家传统村落方洞镇石牌坊村,原占地30亩,现存12亩。主体建筑为抬梁穿斗式土木结构,中国传统院落式布局,后扩建时有西式风格。屈氏庄园是四川省南部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

孔氏和屈氏的关系

孔姓孔姓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历史来源■ 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