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最新txt全集下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2收藏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最新txt全集下载,第1张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我重生于兖州山阳郡,这里位于东汉都城雒阳以东八百一十里,共十城,户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万六千九十一,算是一个富饶的大郡。可惜的是,黄巾起义的风暴也横扫了这里,生民十不存一,惨不可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家有自己的堡坞,有自己的私兵,风里雨里,总算是硬扛了过去。

我的名字叫刘琦。

开始的时候我很奇怪,觉的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似乎南宋有一位抗金英雄也叫这个名字。不过,三国时候的刘琦,名头就比那个刘琦差了许多。多年后,曹操有个评论:“刘景升儿子如犬豚也!”

犬豚,就是狗和猪。不是什么好词儿。

我的父亲,名叫刘表,字景升,任大将军何进手下的北军中候。父亲以文采成名,为当时八骏之一,说起来也是个有才干的人。不过,当我知道我这位父亲的名字的时候,在心里冷笑了一下,据说,他是一个坐谈之客,是个虚有其表,喜欢夸夸其谈的家伙。

这样一个人,实在不容易让人尊重。

但是不久之后,我知道,……

安丘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名人辈出,或以文治、或义武功,其业绩为人们所称颂。其代表人物有陈规、刘正宗、曹贞吉、吴金鼎、刘耀椿等。 陈规(1072—1141),字元则,宋抗金将领,著名军事家,籍安丘。 刘正宗(1594—1661),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清朝阁老,兴安街道城里人。 曹贞吉(1634—1698),字升六,号实庵,著名诗人,兴安街道东关人。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又字伯坚,号友,清代文字学家,景芝镇宋官疃村人。 刘耀椿(1784—1858),字庄年,抗英将领,贾戈街道刘家王封村人。 吴金鼎(1901—1948),字禹铭,著名考古学家,景芝镇万戈庄人。 刘大同(1865—1952),原名刘建封,又名刘石荪,民初改名刘大同,字桐阶,号芝叟、风道人、芝里老人、天池钓叟等,民主革命先驱,清末秀才,临浯镇芝畔村人。

  体态:身长八尺(根据东汉计量单位合约184cm),容貌甚伟,有英霸之气,时人异焉(出自陈寿《上诸葛亮集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附内容)

  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

  爵位:武乡侯、武兴王(东晋追封)

  先祖:诸葛丰(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亮画像

  父亲:诸葛珪(东汉末年泰山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

  配偶:黄月英(黄硕)

  同族:诸葛诞

  兄弟:诸葛瑾(兄)、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亲子)、诸葛果(亲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攀(乔子,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重孙:诸葛颢(攀子)

  徒弟:姜维

  躬耕南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被迫多次迁都,蒙受风尘。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的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向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即说明了此夺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隆中一地仍有争议,一说草庐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

  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天下大事,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不高兴,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示意图当时,刘表之子刘琦后母谗言相加,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曹操军队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率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军中又发生瘟疫,故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免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臣必定竭尽全力,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

  直至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

  诸葛亮北伐示意图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5、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6、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由于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诸葛亮之后代

  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的县令,并把这里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早年投效东吴,深得孙权的器重。后来官至大将军等最高军职。他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在吴国权倾朝野,后来死于一场政变,东吴的诸葛家族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很早就追随曹操,在魏国担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马家族的打击,其家族也被全部杀光。 如此一来,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了,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那么,诸葛亮是否有直系后代传承至今呢?目前,在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姓诸葛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在浙江,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据说,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从明代起,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据说这是秉承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祖训。后来,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清代中后期,诸葛族人把他们的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同时也造就了诸葛村今天众多华丽精巧的民居建筑。

  [编辑本段]诸葛亮年表

  年号/公元/年龄/生平及事迹

  光和四年 181年 1岁 公元181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六年 189年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年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年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兴平二年 195年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二年 197年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阳(今南阳卧龙岗)

  建安四年 199年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岁 刘备前往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卧龙岗,一说湖北省襄阳隆中)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隆中对”(抑或“草庐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十二年 207年 27岁 诸葛亮首战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年 28岁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主孙权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年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 211年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 214年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年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年 38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岁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年 43岁 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刘禅叫诸葛亮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兴二年 224年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

  蜀建兴三年 225 年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

  蜀建兴五年 227年 47岁 诸葛亮上《出师表》,屯兵汉中,即日北伐。

  蜀建兴六年 228年 48岁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七年 229年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八年 230年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九年 231年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道伏杀魏名将张郃。

  蜀建兴十一年 233年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十二年 234年 54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当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袁子》: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国演义动画》诸葛亮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樊建:“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张温:“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郭冲:“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孔明祭东风

  刘禅祭奠诸葛亮诏书:“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编辑本段]艺术造诣

  书法篇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诸葛亮墨迹拓本(传)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o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 “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 ‘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 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 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音乐篇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 《中兴书目》记载:“ 《琴经》一卷, 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 《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 。” 《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 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 鬲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因其早年外号,也称「卧龙」或「伏龙」。 生平 [编辑] 躬耕南阳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早逝,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后来朝廷选朱皓代替诸葛玄之职,而诸葛玄又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便带同诸葛亮前往依附。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1]」诸葛亮应许这门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编辑] 隆中对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2]」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4]」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出山相助,于是诸葛亮便步上仕途。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5]」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诸葛亮27岁(公元208年)时提出的《隆中对》成为之后数十年间刘备和蜀汉势力的基本国策。 [编辑] 过江作说 当时,刘表之子刘琦因其后母影响,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6]」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黄祖被孙军杀害,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和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7]」,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8]」孙权反问诸葛亮为何刘备不投降,诸葛亮便抬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也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师北还。(详见赤壁之战) [编辑]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驻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在连连战败的刘备提供资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逝世,再领司隶校尉。 [编辑] 临终托孤 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详见夷陵之战‎),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刘备不会有此大败。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9]」诸葛亮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10])」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事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编辑] 劳心北伐 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11]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详见诸葛亮南征)。蜀汉以南中的丰富资源为国家提供军用,蜀国变得富饶,便开始训练士兵,准备北伐。 227年三月,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表明心迹,发兵沔阳,准备北伐。228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期间和魏军互有胜败,但多数因运粮不继而无功而返。到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与魏将司马懿战于五丈原时病重,临终前推荐蒋琬、费祎作为后继。八月逝世,享年54岁,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详见诸葛亮北伐)

参考:uploadwikimedia/ /mons/thumb/9/90/Zhuge_Liang_01/180px-Zhuge_Liang_01 参考:zh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诸葛亮画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因其早年外号,也称「卧龙」或「伏龙」。 家庭 祖先 诸葛丰,汉元帝时任司隶校尉,他以执法严格、性情刚直见称。 父辈 诸葛珪,诸葛亮父亲。东汉末年为太山郡丞。于诸葛亮幼年已死。 诸葛玄,诸葛亮叔父。本为豫章太守,后投靠刘表,照顾诸葛亮和诸葛均。 兄弟姊妹 诸葛瑾,诸葛亮之兄。于东吴为重要谋士,兄弟二人于公事上都不带亲属感情。 诸葛均,诸葛亮之弟。为蜀汉官吏,官至长水校尉。 诸葛亮有两位姊姊,一位嫁给庞山民,一位嫁给襄阳望族蒯氏。 妻 黄夫人,名士黄承彦之女,刘表的外甥女,民间相传名黄月英。 子女 诸葛乔,本为兄长诸葛瑾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官至翊武将军,早逝。 诸葛瞻,诸葛亮次子。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于魏灭蜀之战‎中,涪城一役中战死。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孙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吴作诸葛瑾之后。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与父亲诸葛瞻在涪城一役中战死。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264年,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移居河东,在晋朝仕官。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诸葛京依着他的才能,被任命为郿(今陜西眉县)令,而晋朝大臣山涛也称赞过诸葛京为郿令时政绩可称,应予拔擢。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诸葛质,诸葛瞻幼子。 后裔 根据古代史料,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其后子孙开始四迁: 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泉麓村现属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 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石鼓坂脚,石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李家镇石鼓村,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 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 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 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 《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 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现在,自称诸葛亮第38代后人诸葛梓岐从事模特儿工作[12]。 今日韩国、朝鲜的南阳诸葛氏、漆原诸氏和南阳葛氏也是诸葛亮的后裔。

参考: zh /wiki/%E8%AB%B8%E8%91%9B%E4%BA%AE

汉武乡忠武侯诸葛亮字孔明 跑ONLINE名:ray123 2008-01-31 20:45:09 补充: 琅琊阳都人,光和四年生,汉司隶校尉丰后也。早孤,从父元将亮及弟均之官。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亮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

参考: me

汉武乡忠武侯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光和四年生,汉司隶校尉丰后也。早孤,从父元将亮及弟均之官。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亮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跑ONLINE名 :bobo852

宋朝末年最著名的莫过于宋末三杰。

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被称为“宋末三杰”。

张世杰(?—公元1279年)

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

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

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最后:附上《过零丁洋》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1103—1142)

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颖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直求和。后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只因生不逢时,受到当时上级的限制和迫害。

韩世忠(1089—1151)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南宋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作战勇敢,与西夏军,金军作战多年,屡立战功。宣和二年,跟随王渊平定方腊起义,后来率军平定苗刘兵变,解救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在黄天荡围困金朝大将完颜宗弼,数次击败金兵。绍兴四年,在大仪镇大败金兵。岳飞父子被捕入狱后当面斥责秦桧,岳飞父子被出死后,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绍兴二十一年,最终忧愤而死。死后追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为靳王,谥号为忠武。

刘琦(1098—1162)

刘琦,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抗金将领,刘琦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的主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刘琦指挥,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5月25日至6月1日,历时6天,经过3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

第二阶段从6月7日至6月12日,历时6天,刘琦率全城军民与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刘琦慷慨深毅,有儒将风。宋史上说:琦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抵上军,无以过焉。后世史书认为南渡名将以张,韩,刘(刘光世),岳并称,其中确未包括刘琦。事实上张俊的人品实在不好,而刘光世更是庸才一个。比起这两个,刘琦无疑更能称得上名将之谓。即使是同岳飞相比,刘琦也不逊色。

王坚(1198—1264)

王坚,邓州彭桥人。南宋抗蒙名将。早先应募加入忠顺军,作战勇敢,升为劲军统制。蒙古军造船南侵,王坚秘密潜入造船之地,烧毁其船支二千余,崭露头角,成为孟珙部将,随孟珙入川抗击蒙古军队。开庆元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围攻合州,王坚与副将张钰坚守钓鱼城,多次击退蒙军的进攻。蒙古军攻打九月不下,蒙哥被旋风火炮受创而死之后,蒙古军撤退。以攻封为宁远军节度使。景定元年,贾似道忌其战功,被召回临安,景定五年,郁愤而卒。谥号为忠壮。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最新txt全集下载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我重生于兖州山阳郡,这里位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