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即墨人 徐姓 爷爷方字辈爸爸正字辈,据说我是成字辈,我们的家谱
可以试试 找你家谱 的修谱找谱、寻根问祖方法:
将现有已知的姓氏和字辈等资料,录入“找你家谱”,通过修谱找谱、续字排辈法,可将失散族人联系起来,找到更详细的信息,坚持寻根,必有所获,具体讲解/操作:
使用 找你家谱 FindU 的手机修谱·网络寻根方法,修谱找谱,续字排辈。
手机修谱·网络寻根
http://tiebabaiducom/p/4865322667
蒲千寻家谱展示
http://tiebabaiducom/p/4865510206
即墨[即墨,读音作jí mò(ㄐㄧˊ ㄇㄛˋ)] 单一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单守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姓氏渊源
据史籍<晏子春秋·内篇问>记载:“即墨氏,据齐将田单守即墨,支孙氏焉。”在史籍《风俗通义·佚文》中引《姓解>记载:“即墨氏,汉有即墨威为咸阳令……汉有单父令即费,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氏。”在史籍《汉书·儒林传》也记载:“战国城阳相即墨成,齐国人。”
田单是齐国王族田氏的远房亲属,临淄人,齐湣王田地(公元前323~前283年)时出任齐都临淄的市掾。是一位资历浅、爵位低、名气微的小官吏。但是,田单善于学习,颇爱兵法,对战略战术有过精心研究,后率军驻守即墨(今山东青岛即墨)。在燕军伐齐的战争中,以奇计制胜燕军,表现了一位军事家的非凡才能,被襄王法章封为安平君,是齐国军家的后起之秀。
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掠夺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
公元前318年,燕王姬哙将王位禅让给姬子之,实行政治改革。姬子之行王事三年,与反对改革的势力发生矛盾,燕国大将市被与太子姬平起兵反叛,双方激战数月,死者数万,燕国大乱,市被及太子姬平被姬子之攻杀。这时,齐宣王田辟疆在孟柯的劝说下,乘燕国危机之时出兵伐燕,仅五十天即攻破燕都,燕王姬哙和姬子之皆被齐军所杀。中山国也趁机夺占了燕国大片土地,燕几乎亡国。
周郝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魏、韩三国联军救燕,败齐军于濮水之上。第二年,赵武灵王派兵将流亡在韩国的燕公子姬职护送回燕国,立为燕昭王。燕昭王立志报仇雪恨,卑身厚币,高筑黄金台,招聚天下贤士,得乐毅等人相助,励精图治,燕国从此强大起来。这一时期,燕国北破东胡,将领土扩大到辽东,设上古、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疆域有今滹沱以北的河北中部、辽宁大部、山西一部,成为一方强国。
周郝王三十一年(齐湣王十七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赵、魏、韩五国伐齐,齐湣王因国力不足,毫无应战的力量,只得弃都南逃莒城偏安一时。因此,燕军长驱直入,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杀死齐湣王,齐国只剩下莒(今山东日照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二城,使齐国处在危亡的关键时刻。
燕军攻破临淄后,又东渡淄河进取安平,安平城(又名酃城、皇城、石槽城)位于淄水东岸,今皇城乡皇城村东南部。这时,早从临淄退守安平城的田单,正在积极筹划拒敌方略。为使战车进退方便,避免撞击,他命令宗人部下疾速断去车轴长头,并固上铁笼,当时许多齐兵都笑话他。但当安平城失守时,许多齐军兵将在撤退时因车轴相撞,战车被毁,纷纷落入燕军之手做了俘虏,唯独田单宗人及部下安然退居即墨,在即墨大夫战死疆场后,田单被宗族及部下推为拒燕统帅。
足智多谋的田单,并没有因暂时的失利而气馁,他不负众托,决心复国,从而细心分析战争发展变化的形势,窥测出战良机。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燕昭王病死,燕惠王即位的消息,田单利用燕惠王与乐毅有隙的裂痕,派人去燕惠王面前谗言挑拨,进一步激化君臣间的矛盾,致使燕惠王猜忌乐毅,改用骑劫为统帅,使齐国在未动一兵一卒的情况卜击败了智勇双全的乐毅,乐毅后来怒而赴赵国。
车轴的改革和巧胜乐毅的谋略,使田单在田氏宗人中名声大振,威望更高。
在燕军变更将领之时,田单抓住燕将骄傲弱点,用以金钱贿赂,涣散燕军军纪,进一步使燕军放松戒备。而自己却忙于作应战计划和出击准备。他还集田氏宗人登城目睹燕军对齐人烧掠、削鼻屠杀和掘坟辱尸的残无人道的暴行,从而激发了齐兵同仇敌忾、收复失地的士气。
之后,田单组织老弱女子乘城,以示降燕,同时组织甲卒精兵埋伏于城内四周,又将城内千余头牛,双角装上锋利的匕首,身着画有龙纹图案的五彩缯衣,尾束灌足脂油的芦苇,后随精甲壮士五千余人,布下了火牛阵。当夜深人静燕军酣睡之时,城头锣鼓齐呜,火烧牛尾,千条火龙四面奔出,直指燕营,齐军壮士在呐喊声中,随牛冲杀,顿时燕军大乱,统帅骑劫一命鸣乎。齐军乘胜直追,取得了败燕复齐的全部胜利。田单返回营城,于周郝王三十二年(田齐襄王元年,公元前283年)迎齐襄王田法章还都临淄。
“火牛那可问,风雨夜烧青,巌巌七十城,一夜息金刁”,田单因复国之功,被齐襄王封任为相国,安平君。田单逝世后葬于安平城内。那座封土高大的安平君之墓,至今为世人所凭吊。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以邑为姓氏者有崔氏、卢氏、鲍氏、来氏、即墨氏、棠氏、檀氏、晏氏、梁邱氏等二十三氏。即墨氏族人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即氏、墨氏者。
2 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3 郡望堂号
1郡望:
胶东郡:西汉时期设置胶东郡,之后有时是国,治所在即墨(今山东平度)。
即墨县:春秋战国时属齐国。秦朝时期设即墨县,属齐郡。西汉时期,即墨县城同时为胶东王国都城。东汉及两晋时期,属青州。隋、唐、明、清时期均属莱州。1943年分设即东、即墨两县,1944年4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1945年7月,恢复即东县。建国初期,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即东县并入即墨县,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改属青岛市。1961年3月,改属烟台专区。1978年12月,改属青岛市。1989年9月,撤县设市。
2堂号:
资料有待补充。
4 历史名人
即墨威:(生卒年待考),山东即墨人。著名汉朝咸阳令。
404-004孙[sun]代表人物:中国历史军事家孙武。
(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春秋时,周文王之子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名和生子惠孙,惠孙生耳,担任卫国上卿,生武仲乙,以王父的字为氏,亦称孙仲乙。(2)出自芈姓。据《世本》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楚国令尹孙叔敖,字孙叔。其支孙以王父的字为氏。(3)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齐国陈敬仲的四世孙无宇,字孙桓,生子书,为卿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于乐安。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孙武为吴将,其后人也。(4)为西汉荀氏所改。据《汉书注》云:西汉宣帝刘询继位后,为避皇帝的嫌名,遂将荀氏改为孙氏。刘询于公元前3~前49年在位。去世后,一部分孙氏恢复祖姓荀氏,但有一部分末改回,遂为孙氏。
孙姓在当代中国为第12姓,占154%,在文登2007年底统计31190人,为第5姓。孙姓在文登为珍稀土著旧族,凡聚居村落繁衍生息人丁极其旺盛。唐朝孙姓土著族集居今乳山汤上,元朝初期武略将军孙琪为其后裔,孙琪子孙玉珪,孙琪孙孙斌及其后散居汤东疃、汤 后疃、汤南山等村及文登南桥、北桥等村。
田(陈)完五世孙田无宇有三个儿子:田开、田乞、田书。田开是乐师,一生主要活动在柏寝台,为齐景公及其相卿晏[yan]婴登台抚琴奏乐。田乞是齐国大夫,以大斗放贷、小斗收赋[fu]而深得民心。田书即孙书,齐景公二十五年(前523年)秋,齐王命高发帅师、孙书为主将去伐莒国。莒子庚舆[yu]吓得逃往纪鄣,就使孙书率师到纪鄣伐之。孙书侦察到,莒国有些妇女,其丈夫被莒子杀死而成为寡妇,年纪大了还逼迫她们到纪鄣去纺织布帛[bo],苦度残生。孙书就让这些孤寡妇人作内应,协助拔城。到了夜间,她们把纺织的布帛从城墙上垂放下来,让齐师“夜缒而登”。孙书用此法攻取了纪鄣城。孙书伐莒胜利,齐景公很高兴,就赐他将田氏改为孙氏,并食采于乐安。孙书的儿子孙凭亦为齐卿,他的孙子叫孙武,未仕。先秦制度规定:“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孙书、孙凭、孙武之祖孙三代在齐国乐安生活,聚族而居,成为乐安孙氏的始创宗族。(摘自《广饶县志》)。陈完奔齐119年后,由陈姓改为田姓,又由陈姓改为田姓30年后田姓改为孙姓。
福山孙氏(属乐安孙氏)八兄弟的族谱有这样的记载:三世祖孙广从八甲迁入不夜。而《杏林孙氏族谱》说杏林孙氏与不夜孙氏原系同宗,因此初步论定,杏林孙氏与不夜孙氏都属乐安孙氏的分支,从乐安孙氏始祖孙武开始,孙姓人才层出不穷: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善相马者孙阳(伯乐)、齐国兵家孙膑,东汉末年的长沙太守孙坚,三国孙权,北宋经济学家孙炎,年过百岁的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书法家孙过庭,画家孙位、诗人孙原湘、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当代地质学家孙大中、哲学家孙叔平等。
在《中国孙氏世系源流》一书中记载:公元1224年时,福山孙氏八兄弟有一个先祖叫孙成(红袄军之人),孙成的儿子叫孙山,正好与杏林始祖的名字相吻合,年代也是在红袄军起义之后。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人,也可能只是巧合。
始祖孙山避乱来到荣成伟德山南的杏林沟一带(就是现在的俚岛镇杏北台、杏南台、燕泊、杏陈家、杏小桥、小泊、草岛寨等村),这里山清水秀,有一处山泉谓神龙眼(曾是荣成八大景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因采石炸毁)。此后又逐渐发展到文登市区及高村镇的孙家埠村、汤泊杨村、虎山村、脉田村、邢家村,泽库镇的前岛、尹家等村。蔄山镇的杨家卧龙、裴家埠村,大水泊镇的岭上孙家、陈家埠村,汪疃镇的西黄埠村,文登营镇的张皮村,侯家镇的吴家滩、二马村,荣成的荫子夼村,成山一村及埠柳镇的兰格庄,威海市区鲸园及环翠区草庙子镇打铁村、洪水岚、兴山等村,羊亭镇的埠前、西山口村等近百个村庄。
孙琪(1233~1291),元初著名将领。今冯家镇汤后疃村人。元灭金后,投军从戎。历经40余战,所得功赏尽散于部下。至元六年(1269年)至八年(1271年),率兵攻襄阳。至元九年(1272年),襄阳水战,擒南宋将领。至元十年(1273年),围攻樊城,带伤登城杀退守兵。历任忠显校尉管军把总、昭信校尉管军把总、承信校尉管军把总、武略将军管军千户,并赐以金符。卒后葬于汤后疃村南。
元武略将军孙琪墓 位于冯家镇汤后疃村南。墓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葬顶部呈圆形,高于地面4米,墓室四壁及顶部均为整体石板围砌,内有一石匣盛有孙琪尸骨。墓前立有石碑,碑前有一通道直通石门,通道两侧立有4个石人。石门高7米,宽5米,门楣横匾刻有“武略将军孙琪之墓”。墓地四周不均等地布有石马、石牛等。该墓地原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孙姓1元初时由小云南山东即墨楼上村迁入小观坦埠;(祖籍山东即墨小云南楼子底下孙家庄 )2唐朝时小观北黄当地土著旧族;3宋末迁入汪疃孙家沟;4元中期由乳山汤泉迁入小观庙东;5元初迁入汪疃英武;6明天启时由即墨石臼夼迁入文城关北头;7明中后期由大水泊新立庄孙家茔迁入文城天福孙家卧龙;8明初迁入葛家林家庄井头床;9 明弘治时由文城关北头迁入高村孙家埠;10明中期由荣成斥山迁入大水泊山后孙家;16明嘉靖时由张家产北崖子迁入侯家(北)廒上孙家;11明中期由侯家北廒迁入张家产北崖子;12明中期由岛子前迁入界石新炉;13明中末期由高村孙家埠迁入大水泊新立庄;14明中期由小观迁入葛家松岚后;14明正德前迁入由界石桃花岘;14明正德时由界石桃花岘迁入米山撇惠山北后山后;15明正德时由荣成迁入侯家河杨家茅草地;15明嘉靖时由莱阳蚬子庄迁入高村沙柳村;16明嘉靖时由张家产北崖子迁入侯家(北)廒上孙家;17明初由莱阳县迁入羊亭,明万历时由环翠区羊亭迁入米山横口卧龙铺;19明洪武年间由云南迁入乳山孙家埠,明万历时由乳山孙家埠迁入张家产岚村菠萝岚子;20唐朝孙姓土著族居今乳山冯家汤上,明天启时(1621~1627)由乳山冯家汤上南山迁入泽头南桥牛七步;21明天启时由云南迁入侯家江山泊;21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由大水泊岭上孙家青石岭石岭村迁入蔄山小黄小黄庵;21明末清初由高村孙家埠迁入文城孙家西山西山孙家;21明末由牟平城迁入大水泊岭上孙家青石岭;22明(中)末由高村孙家埠迁入文登营东杜梨孙家疃;24明末由侯家江山泊迁入大水泊崖下;25明末由云南迁入昌阳县城东郊大营寨宋村大寨;27明末清初由小观坦埠迁入小观金花;28明末由牟平棘子园迁入界石旸哩店子,1960年分南、北店子两村;30明末迁入界石鞠家庄孙家庄;31明末由荣成上庄迁入张家产永福孙家;
33清初由乳山孙家埠迁入小观风口集;35清初中期由小观庙东迁入小观东炉;36清初由荣成神龙口迁入文登营中仓;38清初由高村孙家埠迁入文登营沟于家;39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由莱阳迁入泽头大洼; 40清乾隆时由泽头南桥迁入葛家祝家泊子; 42清乾隆时孙又书由小观金花小英迁入小观小芦头;43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小观东浪暖迁入小观孙家寨;44清乾隆时由大水泊岭上孙家青石岭迁入高村中邢家;45清乾隆时由云南迁入汪疃孙家沟;46清中期由文登营大店迁入文登营刘马庄;47明正德年间孙继发、孙继祖由今莱阳市里迁入建乳山崖子,清道光时由乳山崖头(子)迁入葛家东孙疃;48明万历时由文登坦埠村迁入建乳山砦里、东吉子园,清康熙时迁入建上口村,清道光时由乳山西上口迁入葛家洛格庄;51清末由孙家台迁入文登营于家庵;52清末由乳山夏庄迁入汪疃曹家泊子;53清末由威海来海迁入蔄山中床;54清末由汪疃郝家屯迁入文登县西泊子(大支);55清末由张家产菠萝岚村迁入文登县西泊子(老支);5民国1913年由张家产岚村迁入大水泊南疃; 58由界石旸哩迁入蔄山西黄岚;59由环山孙家西山迁入蔄山西柳;60由界石蒋家疃迁入蔄山山马于;61由高村汤北阳迁入高村虎山;62迁入泽头孙家庵。《文登姓氏》
即墨复姓 周朝时都由官名而来 古人以地名为姓 战国有即墨成 齐国人(山东) 单一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单守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晏子春秋·内篇问》记载:“即墨氏,据齐将田单守即墨,支孙氏焉。”在史籍《风俗通义·佚文》中引《姓解》记载:“即墨氏,汉有即墨威为咸阳令……汉有单父令即费,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氏。”在史籍《汉书·儒林传》也记载:“战国城阳相即墨成,齐国人。”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以邑为姓氏者有崔氏、卢氏、鲍氏、来氏、即墨氏、棠氏、檀氏、晏氏、梁邱氏等二十三氏。即墨氏族人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即氏、墨氏者。
即墨大夫 : 姓名失传,战国时期治理即墨,刚正务实,政绩卓著。齐威王嘉奖即墨大夫,“封之万家”。旧时即墨建有“九贤祠”,即墨大夫被列为九贤之首。
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晚期齐国大将田单守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晏子春秋·内篇问》记载:“即墨氏,据齐将田单守即墨,支孙氏焉。”在史籍《风俗通义·佚文》中引《姓解》记载:“即墨氏,汉有即墨威为咸阳令……汉有单父令即费,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氏。”在史籍《汉书·儒林传》也记载:“战国城阳相即墨成,齐国人。”田单,是齐国王族田氏家族的远房支亲,山东淄博临淄人。齐湣王田地执政时期(公元前323~前283年在位),田单出任齐国都城临淄的市掾(管理商贸市场的官员),是一位资历浅、爵位低、名气微的小吏。但是,田单善于学习,颇爱兵法,对战略战术有过精心研究,后率军驻守即墨(今山东青岛即墨)。在燕军伐齐的战争中,以奇计制胜,大败燕军,表现了一位军事家的非凡才能,被田齐襄王封为安平君,是齐国军家的后起之秀。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掠夺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
周慎靓王姬定三年(燕王姬哙三年,田齐宣王田辟疆三年,公元前318年),燕王姬哙将王位禅让给姬子之,实行政治改革。姬子之行王事三年,与反对改革的势力发生矛盾,燕国大将市被与太子姬平起兵反叛,双方激战数月,死者数万,燕国大乱,市被及太子姬平被姬子之攻杀。这时,齐宣王田辟疆在孟柯的劝说下,乘燕国危机之时出兵伐燕国,仅五十天即攻破燕国都城,燕王姬哙和姬子之皆被齐军所杀。中山国也趁此机会夺占了燕国大片土地,燕国几乎亡国。
周郝王姬延三年(赵武灵王赵雍十四年,公元前312年),秦、魏、韩三国联军救燕,击败齐军于濮水之上。第二年,赵武灵王派兵将流亡在韩国的燕公子姬职护送回燕国,立为燕昭王。燕昭王立志报仇雪恨,卑身厚币,高筑黄金台,招聚天下贤士,得乐毅等人相助,励精图治,燕国从此强大起来。这一段历史时期,燕国北破东胡,将领土扩大到辽东地区,设置了上古、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疆域有今滹沱以北的河北中部、辽宁大部、山西一部,再次成为一方强国。
周郝王三十一年(田齐湣王田地十七年,燕昭王姬职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了秦、楚、赵、魏、韩五国共同伐齐国。田齐湣王因国力不足,已毫无应战的力量,只得弃都南逃莒城偏安一时。因此,燕军长驱直入,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之后在临淄击杀田齐湣王。当时的齐国只剩下了高大坚固的莒城(今山东日照莒县)和即墨城(今山东平度)这两座城池,使齐国处在危亡的关键时刻。燕军攻破临淄后,又东渡淄河进取安平。安平城(又名酃城、皇城、石槽城)位于淄水东岸,这时,早从临淄退守安平城的田单正在积极筹划拒敌方略。为使战车进退方便,避免撞击,他命令宗人部下疾速断去车轴长头,并固上铁笼,当时许多齐兵都笑话他。但当安平城失守时,许多齐军兵将在撤退时因车轴相撞,战车被毁,纷纷落入燕军之手做了俘虏,唯独田单宗人及部下安然退居即墨。车轴的改革和巧胜乐毅的谋略,使田单在田氏宗人中名声大振,威望更高。在即墨大夫战死疆场后,田单便被宗族及部下们推为拒燕统帅。足智多谋的田单,并没有因暂时的失利而气馁,他肩负众托,决心复国,从而细心分析战争发展变化的形势,窥测出战的良机。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燕昭王病死,燕惠王即位的消息。于是,田单利用燕惠王与乐毅之间的关系有裂隙,派人去燕惠王面前谗言挑拨,进一步激化了君臣间的矛盾,致使燕惠王猜忌乐毅,很快就改用骑劫为统帅。燕惠王自毁长城,撤换了智勇双全的乐毅,乐毅后来怒而弃燕国,奔赴赵国。在燕军变更领军将帅之时,田单抓住燕将骄傲的弱点,用以金钱贿赂,涣散燕军军纪,进一步使燕军放松戒备。而自己却积极作应战计划和出击准备。他还集田氏宗人登城,亲眼目睹燕军对齐人烧掠、削鼻屠杀和掘坟辱尸的残无人道的暴行,从而激发了齐兵同仇敌忾、收复失地的士气。之后,田单组织老弱女子乘城,以示降燕,同时组织甲卒精兵埋伏于城内四周,又将城内千余头牛,双角装上锋利的匕首,身着画有龙纹图案的五彩缯衣,尾束灌足脂油的芦苇,后随精甲壮士五千余人,布下了火牛阵。当夜深人静燕军酣睡之时,城头锣鼓齐呜,火烧牛尾,数千头火牛四面奔出,直冲燕军大营,齐军将士则在呐喊声中随牛冲杀,顿时燕军大乱,统帅骑劫一命鸣乎。齐军乘胜直追,一连串地取得了败燕复齐的全部胜利。之后,田单返回营城(今山东东营广饶),于周郝王三十二年(田齐襄王田法章元年,公元前283年)迎田齐襄王还都临淄。“火牛那可问,风雨夜烧青,巌巌七十城,一夜息金刁!”田单因复国之功,被田齐襄王封任为相国、安平君。在田单逝世后安葬于安平城内(今山东淄博临淄区皇城乡皇城村东南部)。那座封土高大的安平君之墓,至今仍为世人所凭吊。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以邑为姓氏者有即墨氏、崔氏、卢氏、鲍氏、来氏、棠氏、檀氏、晏氏、梁邱氏等二十三氏。即墨氏族人大多是田单的庶支子孙,以先祖守即墨而得姓,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即氏、墨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即墨氏以及分衍的即氏、墨氏族人,大多尊奉田单为得姓始祖。 源于姬姓,出自东汉初期著名大将贾复之子贾宗,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贾复,公元?~55年待考,字君文,南阳冠军人。少好学,通习《尚书》。开始事从舞阴李生,李生奇之,对自己的门人说:“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王莽末期,贾复为县掾,即管理市场的小官。不久,下江、新市兵起,贾复也聚众数百人于羽山,自号将军。汉更始帝立,贾复率其部众归汉中王刘嘉,官为校尉。不久,贾复见汉更始帝政权混乱,诸将放纵,乃对汉中王说:“臣闻图尧、舜之事而不能至者,汤、武是也;图汤、武之事而不能至者,桓、文是也;图桓、文之事而不能至者,六国是也;定六国之规,欲安守之而不能至者,亡六国是也。今汉室中兴,大王以亲戚为籓辅,天下未定而安守所保,所保得无不可保乎?”汉中王感叹道:“卿言大,非吾任也。大司马刘公在河北,必能相施,第持我书往。”贾复遂辞别汉中王,受书北度河。
及至汉光武帝刘秀起兵,邓禹向刘秀推荐贾复。刘秀见到贾复后奇之,邓禹亦称贾有将帅之节,于是刘秀任命贾复为破虏将军督盗贼。贾复迅速平定了当地的盗贼,刘秀以左骖赐之。当吏部以贾复后来而好陵折等辈,调补其为鄗尉,刘秀马上制止说:“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后刘秀至信都(今河北冀县),以贾复为偏将军。不久贾复率军攻克邯郸,迁升都护将军。在一次跟随刘秀击青犊于射犬时,双方大战至中午,敌军首领陈坚坚守不退。刘秀传召贾复:“吏士皆饥,可且朝饭。”贾复却回答:“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陈坚不敌而溃败。诸将皆佩服贾复之勇。之后,贾复又在北方与五校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大破之。但贾复也受了重伤。当时刘秀得知贾复重伤后大惊:“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谁知贾复很快就伤愈,一好就立即追到蓟县去见刘秀。刘秀见到贾复没事了,“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刘秀即位为汉光武帝之后,拜贾复为执金吾,封冠军侯。之后贾复先领军度河攻朱鲔于洛阳,再与白虎公陈侨鏖战,连破降之。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益封贾复穰(今河南邓州)、朝阳二县。当时汉更始帝的属下郾王尹尊及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汉光武帝召集诸将议兵事。当时大家窦不说话言,沉吟久之,汉光武帝以檄叩地曰:“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贾复率然回答:“臣请击郾。”汉光武帝一见贾复,就笑了:“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卿谋略过人,今则其以便宜从事,勿复先请。”遂派遣贾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度五社津(今河南巩县北部)出击郾王尹尊,贾复领军连连破之。一个来月,郾王尹尊归降,尽定其地。之后,贾复再引军东击汉更始帝属下的淮阳太守暴汜,暴汜也归降,属县悉定。到了秋天,贾复再次领军南击召陵(今河南漯河召陵)、新息(今河南息县),皆平定之。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季,贾复因功官迁左将军,再领军出击赤眉于新城(今湖北大悟)、渑池(今河南渑池)之间,连破之。不久与汉光武帝会师于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降服了所有的赤眉军,完全稳定了东汉王朝。贾复一生征战,从未又败绩,他数次解除了诸将的溃围解急,曾身受十二次重伤。汉光武帝以贾复善用兵、敢深入,凡没把握的远征之战,皆带着贾复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而贾复一直没有什么单方面的特殊之勋。后来诸将每论功自伐,贾复未尝有言。汉光武帝却说:“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定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凡六县。贾复深知汉光武帝一直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汉光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贾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贾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汉光武帝最信任的同窗朱祐大力推荐贾复宜为宰相,汉光武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中惟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东汉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贾复逝世,赐谥“刚侯”。到了东汉汉章帝刘炟即位(公元76~87年在位),封贾复的儿子贾邯为胶东侯,封贾邯的弟弟贾宗为即墨侯,各领一县。即墨侯贾宗,字武孺,少有操行,多智略。初拜郎中,稍迁,东汉建初五年(公元80年)为朔方太守。旧内郡徙人在边者,率多贫弱,为居人所仆役,不得为吏。贾宗擢用其任职者,与边吏参选,转相监司,以揭发其奸,或以功次补长吏,故各愿尽死。匈奴当时十分惧怕贾宗,不敢入塞。后征为长水校尉。贾宗还精通儒术,每宴见,常使与少府丁鸿等论议于前。
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贾宗逝世,东汉朝廷上下都为他的去世而十分愍惜。贾宗的儿子叫贾参。在贾参的庶支子孙中,有以先祖爵号“即墨侯”为姓氏者,称即墨氏,后有一部分人省文简改为单姓墨氏,一部分复为贾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我是即墨人 徐姓 爷爷方字辈爸爸正字辈,据说我是成字辈,我们的家谱
本文2023-11-20 13:14: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1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