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血腥惨案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2收藏

历史上血腥惨案有哪些,第1张

1、五卅惨案

五卅(sà)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2、济南惨案

济南惨案(Jinan Massacre)又称五三惨案。民国十七年(1928年), 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北伐战争的进行。

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当国民革命军于五月一日克复济南后,日军遂于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

此案中中国民众被焚杀死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同时,日军在济南大量扣留车辆,截断交通线路,并强占胶济沿线的行政机关。

3、平顶山惨案

平顶山惨案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对中国进行的第一场针对无辜平民的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占领中国东北,虽然中国政府军队撤出东北三省,但是民间抗日义勇军一直在反抗日本军队。

日本军队在攻击抗日武装的同时,也经常屠杀抗日根据地的中国普通民众以报复中国武装的抗日行动。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国军第四路、第十一路进攻抚顺,重创日本军队。

日本军队展开报复行动,于1932年9月16日将抚顺煤矿附近的栗家沟、平顶山等村村民3000余人集中,之后实施了灭绝性的屠杀,之后又追杀了闻讯逃亡的千金堡村24名居民。

4、镇江惨案

镇江惨案是日军在1937年12月8日,也就是南京沦陷前5天,在镇江沦陷后,日军在江苏镇江大肆屠杀群众并抢劫镇江人民的财产、焚烧民房、强奸妇女的暴行。

在这场浩劫中,镇江被害人数达一万人以上。仅镇江所辖的句容县就有3000余名群众被日军杀害,伤残1000余人。除此之外,日军还焚毁房舍16700多间,强奸当地妇女几千人。

5、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随后,对南京城内的百姓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南京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

日军滥杀无辜,手段残酷,令人发指。有的往难民身上先浇汽油,后用枪扫射,枪弹一着人身,火光随之燃起,被弹击火烧之难民,挣扎翻腾,痛苦之极,日军则鼓掌狂笑。有的则把难民杀后割下人头,挑在枪上,漫步街头,嬉笑取乐。

——五卅惨案

——济南惨案

——平顶山惨案

——镇江惨案

——南京大屠杀

赵村,诸暨城东一个极普通的村庄。她从南宋出发,一步步缓缓走来,终于一脚跨进了二十一世纪的辉煌。赵村现在处于城市的心脏,成为城东新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升格为城市二环线内的住宅区。赵村人民耕耘了几百年的土地,早已寸土寸金。赵村在时代更替中华丽转身,得益于祖宗的慧眼,归功于祖宗的恩泽。所谓“风水宝地”,其实是祖宗几百年前就已设计好的。

自宋代开始,诸暨郊外设乡、都、里,乡大于都,都大于里。赵村在古代地处安俗乡、七十二都、栅潭里,村名叫赵村。故赵村的姓氏在家谱上叫“暨阳安俗赵氏”,赵村的村名在家谱上叫“栅潭赵村”。赵村现在的全称叫“暨阳街道东三村赵四小区”,古代的全称则叫“安俗乡七十二都栅潭里赵村”。

安俗、栅潭、赵村,这三个名称始于宋代,后来一直沿袭至元、明、清。查阅资料得知:“安俗”这个乡名,于民国年间被“安平”取代;“栅潭”这个里名,因时过境迁而荡然无存,但它的谐音还在,如俗语“杀头陈村”中的“杀头”,就是由“栅潭”同音讹误而成的。“赵村”村名于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变化,其时赵村、择树桥、郭庄、西畈四村合一,故取名“赵四”,赵姓人口占一半。

安俗赵氏与南门赵氏,均是少师昌国公(讳世膺)的后裔。若细究,安俗赵氏出于安定郡王赵令詪之后,而赵令詪系暨阳南门赵氏始迁祖赵世膺的幼子,故安俗赵氏实际上是暨阳南门赵氏的支脉。这里有这样一段史实:

赵世膺幼子赵令詪(1099-1166),字君序,曾做过弋阳知县、广东转运判官、浙江提点刑狱、福建转运副使、户部侍郎、崇庆军丞宣使、同知大宗正事、敷文阁直学士、左中大夫、台州知府等,并袭封安定郡王,两任绍兴知府。赵令詪有一个堂侄叫赵子嶙,赵子嶙妻舅王榕(王安石侄孙、尚书左丞王安礼之孙)在诸暨做县令,赵子嶙从湖州府上卸任时,赵令詪叔侄便相约迁居到诸暨智度寺(今诸暨中学后山)居住,其他子侄也一起归附随居。赵令詪后来见龙泉乡(今璜山)桐树岭泉石优美,于是筑室其下,名之曰“静胜庄”。赵令詪生有二子:长子子浒,朝请郎,官宗正寺主薄;次子子沐,右承奉郎。子浒生有二子:长子伯彬,将仕郎;次子伯林,登仕郎。伯林生师熊,后师熊自龙泉乡迁居安俗乡。师熊生希洁,希洁生与琼,与琼生孟贤。孟贤公先居五相,后迁至栅潭。故现在“朝五相”这个地名,实际应是“赵五相”,因为它是安俗赵氏的发祥地。

安俗赵氏的迁徙,家谱虽有记载,但因古代信息不畅,其说法多存疏漏与驳杂。今以赵岳阳先生《越中宋裔探源》为依据,梳其繁衍迁徙过程大略如此。历史的细节已经模糊,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安俗赵氏的始迁祖是孟贤公,正是他开启了栅潭赵村的历史。孟贤公特别孝顺,追尊其父与琼公为安俗一世祖,故安俗赵氏有“始迁祖”“一始祖”之说。自始迁祖孟贤公肇始,安俗赵氏瓜瓞绵延,至今已传世近三十代,祖宗所预留的字第使用殆尽。那么,从赵令詪迁居智度寺至今,安俗赵氏扎根诸暨当有850年以上的历史了。

有元一代,战火频仍,民不聊生,安俗赵氏的家谱也难免断简残篇。故从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的一百多年间的族史,家谱语焉不详,成为一件憾事。史料记载,赵令詪后裔尚有远迁嘉兴、海宁、义乌、福建者,他们是否属安俗赵氏之支派,有待进一步考证。因为,从始迁祖赵孟贤于栅潭起家,历经七八百年的繁衍生息,安俗赵氏不可能只局限于今天的人口规模。笔者在阅览家谱时,特别留意此方面信息,今将阅览所得汇总如下:

其一,《魁五十五天德公序》中记载:“年三十余迁居浣西之王阮里,与祖相去十里许,又隔江,然岁时伏腊,必率子弟诣祖居,拜尊长,不以道里悠远、长江间阻为劳……子二人,长君华,次君仁。”此说必定确凿,王阮里赵氏是赵村的支派无疑。其二,《信十六公祀产记》中记载:“暨阳四十四都(今东白湖)伍家坞(即冯家坞)一派,以盈三十七公为始迁之祖,而盈三十七公又目赵村信十六公为所自出之祖。”伍家坞赵氏为暨阳孝义赵氏,今赵氏文化研究者赵国光、赵岳阳经多年考证,已认定孝义赵氏系南门赵氏的另一个支派无疑,故宗谱的上述说法有误。其三,《立议单》中记载:“吾祖盈三十七公位下有坟山一处,坐四十四都黄家沿庄九堡军字,土名龟山。”连坟墓都在四十四都,说明盈三十七公确实迁移到了四十四都,这也正是安俗赵氏误将其视作伍家坞始祖的原因所在,但历史资料证明他不是孝义赵氏的始迁祖。

古代安俗赵氏以务农为业,读书人不多,故修谱重任不得不延请谱师担当,骆问礼在谱序中所谓的“不详述而细载之”的缺憾,或许就是那时留下的。自明洪武十年始,安俗赵氏开始重葺家谱。此后一续再续,至今鼎新已达十二次。虽有缺憾,但安俗赵氏明清两朝的族史得以纸质化永存。通过家谱记载,可大致描述历史上安俗赵氏的轮廓:

这是一个典型的乡下村落,距县城尚有一定距离。在古代“士、农、工、商”这“四民”之中,赵氏的“农”字特色最为鲜明,赵氏百姓以务农为业。男力田,朝出暮归;女纺织,通宵达旦。家谱所谓“耕风犁云”“课耕课读”,其实就是对栉风沐雨、含辛茹苦的美化,故安俗赵氏始终以稼穑为第一根本,以勤俭为第一要务。但这里的民心特别善良,他们以义方教子,以勤俭持家,遵守孝悌之道,坚守忠信为义,他们举止端方,质朴持身,睦族和邻,积德累仁,故虽身为低贱的农民,却也于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涌现出一个个肯堂肯构、勤劳致富的典型。安俗赵氏家谱中不见高官厚禄者,亦不见满腹经纶者,登上家谱且可为后世法则的,多是有口碑、有德行的“隐君子”,实际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人,但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和传宗接代,使得赵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家谱记载,安俗赵氏历史上曾出过四个迪功郎,这是皇帝钦授的荣耀,分别是:行魁四十七赵铭佩、行名一百十六赵光升、行名百二十赵尔镜、行振五赵觐蛟。迪功郎在清代是一个荣誉称号,相当于现在的“劳动模范”。以改革著称的雍正皇帝,在其登位后,颁布了垦荒造田、兴修水利等多项重农务本的新举措,为了在农民中树立楷模,雍正皇帝要求各州县每年必须在各乡中举荐一两个德高望重的老农,由皇帝钦加特授他们八品顶戴。一个小小的安俗赵村,涌现四个全国劳模,这在农业社会是何等的荣耀!正是这个荣誉,折射出安俗赵村祖先的勤劳与作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诠释了什么叫“劳动光荣”。

安俗赵氏历史上还有过名医世家。明嘉庆年间,行魁七十四赵素佩,他“究心岐黄术,久而益精”,医术远近闻名。赵素佩凡替亲朋好友看病,从不收钱;外村人来请他出诊,他从不拒绝;他不计较酬劳厚薄,对于贫困的患者反而出钱资助。到了清代,赵素佩的后代,行振五十六赵洪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良医。赵洪德是国学生,安俗赵村的最高学历者,他先设馆授徒,后又屡战文场,科考失败后继承高祖遗志,“不得良相,可为良医”,也走上了悬壶济世的人生道路。赵素佩和赵洪德,他们既是良医,又是安俗赵村的文化人,故安俗赵氏宗谱上留下了他们撰写的大量文字。

家谱中文字最多的一篇传记,是《光炜公配孙孺人并子实行合传》。其中写到了赵洪德及其父亲赵光炜在太平天国时期所遭遇的悲惨人生,读来最令人唏嘘。赵光炜到三十八都兑米,途中遇到从金华溃败而至的太平军,赵光炜一路逃跑,最后在花亭被太平军掳去,给贼兵烧火干活,之后到杭州到余杭,一路受尽折磨,最终客死他乡,尸骨未见。这件事发生在1861年,火灾、瘟疫、动乱、饥荒、疾病,一齐向安俗赵村袭来,蒙难的何止赵洪德一家?又何止安俗赵村一地?此次第十三次续修宗谱,理事会嘱我为作文撰写村史,在查阅资料中意外发现另一段家仇国恨。《诸暨抗日战争史》记载,当时诸暨被杀害同胞1223人,其中就有赵四的赵其强,于1941年5月17日被日寇刺杀,死时年仅33岁。赵其强究竟是赵村人还是西畈人,不得而知,故赘笔于此,供修谱者查证。

农耕社会里,赵村曾先后受辖于安俗乡、江东乡、安平乡、浣纱区、城关镇等。无论名称怎样变化,土地的束缚,农民的身份,赵村始终没有走出贫困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改革开放,赵村的命运发生根本性转折,她成为中国乡村的一个缩影,她站起来了!她富起来了!她强起来了!

本世纪初,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赵村所在的赵四被划入新城建设的版图,故于2002年和2013年先后经历两次拆迁,祖辈遗存的老屋,后裔新建的新楼,已片瓦无存。第一次拆迁以宅基地安置为主,拆迁户按规划统一建造了整齐漂亮的排屋,即今赵四小区。第二次拆迁以货币安置为主,拆迁户选择在城市其他住宅小区买房落户。虽然赵四发生了由村到城、由聚族而居到分散而居的变化,但在管理上仍形散而神不散,赵四作为暨阳街道的一个行政村,以赵四小区的形式而存在,且风景这边独好。赵四小区的居民,仍以赵姓为主,兼及郦姓、郭姓等旁姓。2006年,在诸暨大规模行政村撤并中,赵四、陈村、朝五相,三村合一,成为“东三村”,区域面积277平方公里,村部大楼坐落在赵四小区内。

在古代,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祠堂,每个祠堂都有自己的堂号。赵村的祠堂名叫“怀永堂”。怀永,顾名思义,永怀先祖开基创业。怀永堂早已不存,今有识之士正在谋划新建文化礼堂,重题“怀永堂”堂额,以期“水源木本承先泽,春露秋霜展孝思”。故怀永的情怀,始终没有丢弃,这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一个家族的具体落实,就是:不忘祖宗艰辛创业时初心,牢记祖宗发家致富的使命。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安俗赵氏的后裔谁都不可忘记:我们的祖先是农民,我们的祖先靠耕读传家,《赵氏家范》是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笔者于2004年在赵四小区买屋基建房,于2010年定居赵四小区,一晃已十五年过去。耳闻目睹赵四的变迁,耳濡目染赵四的民风,常心生欣慰,自豪自己成了半个赵四人。赵四已成为第二故乡,成为我安在城里的家。此次安俗赵氏重修宗谱,应长辈赵邦治、友人赵赤华之请,不揣鄙陋,挂一漏万,作小文以记赵村的变迁。

定居赵四小区的枫桥人:陈强

2019年11月

安定郡:汉武帝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武陵郡:汉高帝置,治所义陵,在今湖南省溆浦县南。辖境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后移临沅(今常德西)。

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

「伍」源出

伍(Wǔ)姓源出有二:1出自芈姓。为黄帝时大臣伍胥之后,以祖名为氏。据《玄女兵法》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大臣名伍胥,其后代以祖名为姓,形成伍氏,伍胥就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宠臣叫伍参,是伍胥的后裔。2出自回族中有伍氏。

得姓始祖

伍胥。后世有许多学者,认为伍姓是传自春秋末期的楚国伍参,譬如,《姓纂》一书上所说的:“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姓氏考略》一书,却把伍姓的姓源,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该书是这样说的:“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依照这个说法,则是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伍姓的,至于楚国的伍子胥一家人,究竟是不是源自这位黄帝的臣子,由于文献缺乏,历来的学者皆无论证。然而,当年楚国伍氏究竟因何而得姓,史书上同样的也没有交代,因此,如果说楚国的伍氏是传自黄帝时的伍胥,似乎也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综观以上所述,伍之为氏,不管是传自大约3000年以前的楚国伍参,还是源自5000年以前的黄帝之臣伍胥,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却都是同样的不容置疑。关于黄帝之臣伍胥,由于年代久远,后世除了知道他跟一部《玄女兵法》有关连之外,其他事迹已不可考。伍氏后人奉伍胥为伍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伍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伍姓起源古老。传说伍姓起源于上古时期,黄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其子孙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春秋时,楚国有大夫伍参(伍子胥先祖),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这支伍姓起源于楚国的王族之姓芈姓。伍姓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姓纂:楚大夫伍参之后。又姓氏考略: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们实际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伍子胥。民俗学家在仔细地研究了伍氏族谱后认为,尽管伍子胥出生在湖北,但是伍氏家族自古以来最早、最重要的发源地还是在湖南常德。在湘西地区苗族也有姓伍的人。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尤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三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略)。

堂号

孝友堂:孝是指对父母孝,友是指对兄弟友爱。春秋时的伍员,字子胥,他的父亲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国大夫,父子都是忠臣。平王听信谗言,把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杀了。伍员逃到吴国,帮助吴王伐楚,一举灭了楚国。当时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伍员就掘开他的坟墓,打了他的尸骨三百多鞭,报了父兄之仇。此外,伍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明辅堂”、“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安定堂”、“肇基堂”、“忳取堂”、“树德堂”、“敦叙堂”等。

伍 福:字天锡,明朝时临川人,正统年间举人,历任咸宁教喻,陕西安察副使。伍福风格高迈,诗文典雅,兼工书法,编著有《咸宁县志》、《陕西通志》、《苹野纂闻》、《三吴水利论》、《南山居士集》、《云峰清赏集》。

伍庭芳:(1842-1922)字文爵,号秩庸,广东省新会人。创中外新报,为中国有日报之始。留英习法律,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开中国法律新纪元。武昌起义,首倡清帝退位之议,民军推为议和代表。後历任司法总长、代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陈明叛变,忧愤而卒。

题记:

城市是人造的,乡村是神造的”

一直以来,天作云持续地发现乡村可交易资源,研究着乡村自然与文化、产业、人才以及生活方式的过去、当下和未来。

我们以互联网的手段,观察和记录当代中国乡村的剧变。观察“人”与“村”的变迁,思考乡村“人、田、宅、林、水、文化”等资源要素的可交易维度以及乡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探访有价值的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并邀请拥有专业学术见解和丰富乡建经验的管理者、基层工作者、在地原住民等人才,共同探讨“乡村改造、产业升级”的课题,为践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路径。

在平武镇,调研组共计走访了7个村落(由原有的14个村落合并而来),访谈农户7102户,总录入11812条相关的乡村资源信息。包括自然资源、房屋、土地、水域、文化资源(古建古迹古树、民俗文化、乡贤名人、年代物件)等。

记忆中的小山村,是这个样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连着一间间的瓦房,打开门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几条小溪在田野中穿流而过,屋后是一片竹林,茂密的绿色深不见底,远处是绵延的小山,如波浪一般,颇有韵律的起浮着,炊烟袅袅和云雾一起轻轻的笼罩着小村,闭上眼睛,一幅水墨画浮现在眼前。

简阳市平武镇就是记忆中小山村的样子。

平武镇位于简阳市沱江以东,距简城12公里,东邻禾丰、三合两镇,西与东溪、石钟两镇相连,南同平泉镇相邻,北和青龙、踏水两镇接壤,幅员面积4282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在这个地域面积辽阔的村镇,沉睡着多种多样的资源,静静的等着被唤醒。我们调研小组的小伙伴们,即将成为他们的唤醒者。

整个镇子走下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各个村子丰富的水资源。

平武镇镇域内沟渠众多,共发现77处湖泊、沟堰,湖域,其中共有7个水库,分别为泉水沟水库、梨园水库、人民水库、八角水库、安乐水库、玉林水库、高坡村水库。

丰富的水资源,成了乡亲们经济发展最有力的保证。村民因地制宜,利用水库资源发展莲藕、小龙虾养殖等产业,实现经济收益。

种满荷花的池塘,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美,莲叶下面还藏着小惊喜,新鲜大只的小龙虾带给了我们震撼的视觉冲击。不自觉的就会想到餐桌上被做成麻辣小龙虾的样子,顿时口水在口腔里就开始不断的翻腾。

走在路上看到最多的除了堰塘水域,就是生在村里见证了百年历史发展的古树。

平武镇乡村古树众多,百年以上的古树有6株,其中5株为黄葛树,一株为川楝,分布在平武镇大大小小的5个村子中。

一株株参天大树,仿佛一位位“老者”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经历过的那些历史,树杆上留下的点点痕迹,亦是它们对历史的见证。树上所系的红绳是我们对生活的期冀更是这些“老者” 对我们的庇护。看到这些,不禁让人感概生命的伟大和神奇。

人类文明的进步促使着村落也在不断的发展,但人心底最虔诚的东西是从古至今都不会变的,平武镇共 11 处寺庙。建立于唐朝,兴起于明末清初的玉林村玉林庵;高坡村天神庙,高坡村罗汉庙,安乐村土地庙,高坡村五仙庙,安兴村药王庙,安兴村玉皇庙,安兴村龙王庙,三佛村老观音庙,三佛村三重堂,三佛村三佛寺。

宗祠12处,分别是安乐村彭家祠堂,安乐村王家祠堂,八角村蒋家祠堂,红庙村唐家祠堂,梨园村陈家祠堂,木桥村伍家祠堂,皮匠街村曾家祠堂,皮匠街村樊家祠堂,三佛村邓家祠堂。

村落的发展都会经历百年的时光,在这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总会留下一些物件来为后人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不仅是这些自然风貌让我们诧异,一些历史留下来的物件更是让我们连连发出惊叹。有着百年历史的陪嫁花床,村民祖辈流传的双龙罐、乾隆年间的古铜钱、喜字罐、酒杯、绿釉陶罐、柏木衣柜、木质座椅等,这些对于研究简阳传统乡间生活,追古溯源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在资源调研过程中发现简阳安乐村彭氏祠堂内有一本已有300余年传承的家谱,该家谱记载了自康熙年间开始的彭氏血脉体系,具备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现存放于彭氏祠堂内。

听着村民为我们讲解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不仅是时间带给我们的震撼,更是当年人们的智慧的展示。

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先生樊明策,是樊氏家族四川简阳分会的会员,目前正着手修复樊氏族谱。樊老认为族谱修复是大事,讲究先练手、再挑笔头,先草稿、再誊写,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极强的耐心。

他在这期间同步撰写一些专属于自己兴趣的内容,也是樊老先生练笔头的方式。他编写的《签书》(全手写),是一本专为来寺庙求签的人解疑答惑的说明书,内容据考证为“文王八卦详解”。

乡村除了这些让人诧异的美景之外,还有很多让人惋惜的东西—房屋。

我们在路边经常会看到残破的房屋被闲置,仿佛一位位孤零零的老者在等待着他儿孙的归来。

房屋原本是人们对家最真实的体现,但如今却有很多的“家”被遗忘在乡村的某个角落,但它们没有抱怨,只是在静静的等待有人重新走进它们的“心里”。

人们都说乡村是贫瘠的,是匮乏的,但现在的乡村早已不是以前的样子,现在的乡村有着丰富的各类资源,村民也有着自己的各自的营生方式。

“玉临庵前古树苍,红庙村外桃花香。黑峰山下胭脂果,欢迎客人来品尝。”

平武镇特色产品囊括种植、果蔬、养殖、园林四大方面。主要有胭脂脆桃、柑橘、玉米、辣椒种植,小龙虾养殖、猪牛羊饲养,花卉盆栽种植。

桃树种植是平武镇的主要产业,在2015年,尤安村、安兴村、玉林村开始合作种植桃树,迄今为止,三村联合打造了近5000亩桃产业园区,形成共计6000余亩的大型桃产业园区。桃子亩产约4000斤,收入较传统种地高出近10倍,未来还计划新增2000亩桃林。目前园区内共种植六个品种的桃树,除油桃、胭脂脆桃外,2019年新增四个品种,计划将于2022年上市。

红彤彤的果实正是村民们火红的日子,那种桃子吃到嘴里的香甜,真真是甜到心坎儿里。

这也是村民邱良章最大的心愿,也是因为他带头进行的种植改良,我们才看到了现在这些娇艳欲滴的硕果。

乡村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从前的认知里村民就应该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跟随着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现在的乡村早已变化了模样,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村民自发组织的腰鼓队现已有百余人,他们还曾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乡村是丰富的,乡村是热闹的,乡村是美好的,乡村更是值得去唤醒的。唤醒那些沉睡百年的老物件,唤醒那些闲置的农田,唤醒那些闲置的水塘,更要去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

传承即是创新,乡村的资源需要被挖掘,被关注,被继承。

最真实的乡村感受,最直接的乡村数据,天作云始终践行“老祖宗的事情,老百姓的事情”,我们在用脚步丈量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搜集着每一条最真实的乡村数据。

“牧歌传唱小农耕,林下小院可归田。”

这里有中国乡村最原始的模样,

去乡下,为沉默山村“发声”。

我们将定期给您呈现不一样的乡村之美。

下一站我们再见

ps:我们最近会持续更新简阳市的乡村信息,您还想了解哪个乡村,留言告诉我们,说不定下次就带你去~

历史上血腥惨案有哪些

1、五卅惨案五卅(sà)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