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带前寒武纪基底特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1收藏

各区带前寒武纪基底特征,第1张

1中下扬子区带(A、B)

在江阴-常州-九江-岳阳断裂以北,信阳-桐柏和嘉山-响水断裂以南所属扬子陆块的中下扬子区,东段和中、西段变质基底差别很大。东段据HQ-13线地学剖面研究成果,在变质变形的震旦系之下为一套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系,而中、西段(南京以西)据HQ-5线~HQ-9线和麻城—九宫山大地电磁测探结果,在变质变形的震旦系之下为一套绿片岩相浅变质岩,怀宁出露的董岭群板岩、千枚岩和片麻岩(原岩为火山-沉积岩系)可能是惟一出露的基底地层(常印佛等,1991)。基底之上出露的盖层包括震旦纪—早三叠世的海相沉积岩,其中碳酸盐岩分布广,厚度大。中三叠世,在安庆—无为—和县—南京一带有较稳定的膏盐沉积。

2南扬子区带(C)

在赣东北断裂带以东所属扬子陆块的南扬子区,大致由东南往西北依次分布了赣东北蛇绿岩带、低钾拉斑火山岩系、火山碎屑型复理石建造、钙碱性火山岩系、高钾火山岩系、前陆磨拉石建造、皖南伏川蛇绿岩套和碰撞型花岗岩带。赣东北蛇绿岩带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1154±43)Ma(周国庆等,1991),伏川蛇绿岩套全岩-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1024±24)Ma(周新民等,1989)。在浙西—皖南区,火山岩是前寒武系地层的主要成员。在浙西北、赣东北和皖南分别称为双溪坞群、登山群和井潭组、铺岭组。自南东往北西为浅海相低钾拉斑系列、陆相或海陆交互相钙碱系列和陆相高钾系列,爆发强度具增强趋势。三个系列的火山岩组合在空间上无严格界线。低钾拉斑系列由细碧-角斑岩组成,Sm-Nd等时线年龄97840Ma(章邦桐等,1990)。钙碱性系列由玄武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年龄为8753~9036Ma(程海等,1989)。高钾系列主要为火山碎屑岩以及富钾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值为8177Ma(陈思本等,1988)。

在浙赣皖3省交界区的前寒武系中含大量浅海—次深海的碎屑沉积岩,在登山群中有厚逾1000m的沉凝灰岩、粉砂岩、含火山角砾的碎屑岩,夹数十米厚的细碧-角斑岩,粒序层理发育,系复理石建造,年龄值为(11129±53)Ma(朱云鹤,1991)。浙江地区的骆家门组主要由粗碎屑岩组成,底部砾岩中含有双溪坞群火山岩,花岗质砾石结晶锆石年龄879Ma(浙江区调队,1990)。其上覆的虹赤村组也由低成熟度的岩屑砂岩组成。上墅组是一套覆盖于虹赤村(或骆家门)组之上的中基性、酸性双峰式火山岩。上述3组地层构成了巨厚碎屑岩系——磨拉石建造(夏邦栋等,1983)。在皖南有两条近东西向的前寒武纪碰撞型花岗岩带,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928~963Ma(周新民等,1988;邢凤鸣等,1988)和753~766Ma(邢凤鸣等,1992)。

3武夷区和浙闽粤沿海区带(D、E、F)

即通常所称的“浙闽变质岩地层”,在不同的地区被分别称为陈蔡群(浙南—陈蔡地区)、八都群和龙泉群(浙西南)以及建瓯群或麻源群(福建),但上、下时代变化较大,尚未能完全对应。

浙西南变质基底为陈蔡群,由上、下两个亚群组成。上亚群以浅粒岩、变粒岩、大理岩夹斜长角闪岩为特征,底部以底砾岩与下亚群不整合接触,浅粒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901Ma(浙江区调队,1991),并为辉石橄榄岩侵入(892Ma)。下亚群以夕线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片麻岩以及夕线石黑云石英片岩,变质岩中碎屑锆石U-Pb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1438Ma。龙泉、八都、逐昌冶岭头、龙游泉口一带广泛分布黑云斜长片麻岩类,并普遍混合岩化,同位素年龄1569~1813Ma,相当于陈蔡群下亚群。龙泉查口、小梅一带曾命名为龙泉群,都为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石英片岩以及斜长角闪片岩、绿片岩等,相当于陈蔡群上亚群。

闽西建瓯群解体后新建有迪口组、麻源组、大岭组、龙北溪群、吴挡组、稻香组,历年来层序上、下反覆,难以准确对比。随Sm-Nd同位素年龄研究的深入开展,原建瓯群时代定得愈来愈老。付树超等(1991)首先确定了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天井坪组,划分上、下两段。上段主要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偶夹二云片岩、长石石英岩,部分地区发育巨厚层状斜长角闪岩,经宜昌地矿所Sm-Nd全岩等时线测得年龄为(2682±148)Ma,为新太古代,下段为斜长变粒岩、二云片岩和石英片岩。天井坪组原岩建造为拉斑玄武岩-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陆相沉积碎屑岩。

中元古代麻源群,武夷地区为隆起古陆,环绕天井坪组外围分布。麻源群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火山-沉积岩,原岩为火山碎屑沉积-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在戴云山隆起尤溪梅仙测得基底变质火山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1599±88)Ma(黄春鹏等,1991),为中元古代喷发产物。原迪口组的岩性大致与麻源群相当。

新元古界龙北溪组上部为绿片岩类,中部为白(二)云母片岩夹薄层磁铁石英岩和条带状石英岩;下部为石英岩与白云质大理岩互层,夹石英片岩;底部含砾石英片岩和石英砾岩,与下伏麻源群呈假整合接触。上部绿片岩原岩为碱性玄武岩,以高钛低钾为特点,又夹有浅粒岩,火山岩具双模式特征,是裂谷环境中形成的,有含铜黄铁矿层。龙北溪组时代为800~900Ma。

台湾中央山脉东翼的变质岩地层称作大南澳群(颜仓波,1960;王执明,1979),可以分成4层,即天祥层、九曲层、开南岗层和长春层。天祥层主要由石英-云母片岩、千枚岩、变质杂砂岩及变砾岩构成,九曲层主要由厚层的大理岩组成,开南岗层由淡绿色至黑灰色中粒角闪片麻岩组成,长春层由夹有绿泥片岩、石英岩或石英片岩的薄层大理岩组成,局部含锰和硬绿泥石岩,并呈混杂地块出现在天祥及长春层中,代表了残余的古洋壳(王执明等,1985)。大南澳群缺乏化石,在与长春层有联系的大理岩中,已发现少量二叠纪 科和珊瑚化石,在天祥及苏澳区的泥质片岩中发现一些中生代的双鞭毛藻化石。大理岩的Rb-Sr年龄为200~240Ma(江博明,1984),角闪岩和伟晶岩中白云母的K-Ar年龄86~82Ma(庄文星等,1986)。目前认为大南澳群的时代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晚期。

4云开-海南区(F区)

海南地区的变质基底杂岩为抱板群、金牛岭群,俞受鉴等(1992)发现抱板混合岩为一个侵入岩体,侵入于金牛岭群(原旧林岭群)之中,其U-Pb不一致线上交点为14408Ma,岩体形成于中元古代。因此,金牛岭群年龄应大于1440Ma。金牛岭群下亚群主要为千枚岩、板岩,地层Pb-Pb等时线年龄为1329Ma,上亚群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片岩、**粉砂岩。金牛岭群之上为石碌群,其下部为粗粒石英岩,上部为片岩、板岩、条带状硅质岩,有铁矿层,顶部为砂岩和粉砂岩。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时代与云开地区相当,硅铁建造层位可以对比(808Ma,王鹤年等,1992),因而元古宙时为统一陆块。

221 早震旦世裂谷作用和冰川作用

晋宁运动后,研究区随川滇地区一起由活动的地槽区转变为稳定的陆壳,属于被动大陆的西部边缘。在早震旦世,由于地幔上升,地壳拉张变薄下陷,随之在川滇地区刚形成的大陆边缘造成南北两个地堑构造盆地,其中之一的川西断陷盆地即发生在研究区内,它组成早震旦世川滇大裂谷构造北段,属后造山裂谷性质。

裂谷内既有富钾性火山岩喷溢,也有中酸性—酸性火山岩浆及钙碱性S型重熔花岗岩侵入。广泛分布于研究区西部螺髻山、小相岭及甘洛苏雄一带的苏雄组即为此时形成。之后在裂谷盆地内形成河流相粗碎屑岩夹凝灰岩的开建桥组。早震旦世晚期,全球性冰期波及本区,在低凹的裂谷盆地冰水中沉积了列古六组细碎屑岩建造。

222 晚震旦世—中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稳定发展阶段

2221 被动大陆边缘的形成

进入晚震旦世,研究区内裂谷作用减弱,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区内。在陡山沱期沉积了滨浅海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相的观音崖组。经早震旦世的剥蚀夷平和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的沉积充填后,到灯影期在扬子准地台范围内(包括本区)已出现准平原化。

随着海平面进一步上升,本区即成为广阔碳酸盐台地的一部分。地壳此时转入持续缓慢均匀的下降,在近1亿年的时间内沉积近1000m的灯影组碳酸盐岩,因此上震旦统构成研究区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个沉积盖层,使研究区进入真正的大陆被动边缘的稳定发展时期。

2222 被动大陆边缘的稳定发展

从早寒武世开始,研究区内一方面东部海平面继续上升,另一方面西部小相岭、螺髻山一带形成扬子被动大陆边缘西部古岛链中的两个岛,从而使区内在梅树村期时处于海湾—潟湖环境,沉积了深色含磷白云岩为主夹砂屑磷块岩的灯影组麦地坪段。到筇竹寺期,随着古岛链的上升,扩大,最后成为陆源供给区。古岛链东侧则成为稳定开阔陆棚地带,沉积了筇竹寺组碎屑岩。研究区北部小相岭古岛在梅树村期末范围较大,致使越西—竹洛—汉源一带普遍缺失筇竹寺期早时沉积(第一段下部),因而一段上部磷块岩沉积在灯影组麦地坪段之上(大槽河剖面含磷层之下尚有45m碎屑岩)。

早寒武世梅树村期至筇竹寺期研究区同川西、滇东地区一样,水体宁静,营养物质丰富,后生软躯体动物以及具微小硬体的后生动物及藻类生物十分繁盛,为水区油气生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筇竹寺期后,随古岛链进一步上升,逐渐相连形成研究区西部的小相岭-螺髻山古陆。而东部海平面时升时降,海水时而正常,时而连通性差,形成不稳定陆棚—潟湖交互出现的复杂多变的环境,沉积了沧浪铺组至西王庙组的碎屑岩、碳酸盐岩。至晚寒武世,研究区东部出现大片膏盐发育的潟湖环境沉积的二道水组(洗象池组)。

早奥陶世初期,海平面再一次上升,引起本区古陆东部出现短暂海侵,南部地区海水盐度出现短暂正常,沉积了二道水组顶部的灰岩沉积。之后的早奥陶世绝大部分时间内,研究区古陆东部一直处于缓慢下降,为滨浅海环境,气候干燥,沉积了厚度较大的(150~300m)红石崖组的红色碎屑岩系。

经过早奥陶世末—中奥陶世初期滨浅海环境沉积了含生物丰富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巧家组)之后,本区再次出现潮坪—潟湖环境,沉积了大箐组白云岩。与此同时,受西部古陆持续长期上升的影响,原来一直比较稳定的研究区东部发生南向阶梯状控相同生断裂,使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出现沉积差异现象,从而结束持续近2亿年的被动大陆边缘稳定发展阶段。

2223 晚奥陶世—泥盆纪控相同生断裂发展阶段

早中奥陶世时,小相岭-螺髻山古陆的持续上升,而东侧开阔台地的持续下降,两者之间的拉裂作用势必逐渐加大,最后到晚奥陶世时,在东部开阔台地上形成了一系列平行于古陆方向的南北向阶梯状断裂,研究区内主要有越西-黑水河断裂,四开-交际河断裂和昭觉-小江断裂。在越西-黑水河断裂以西,古陆继续上升,遭受剥蚀,为陆源供给地。东部仍为海盆,接受沉积。在越西-黑水河断裂与四开-交际河断裂之间,继续保持中奥陶世晚期的潮坪环境,沉积了广义的“大箐组”白云岩,厚达300~400m。与此同期四开-交际河断裂以东地带,下沉速度较快,幅度较大,水体较深,盐度正常,生物繁盛。相继沉积了浅海碳酸盐岩组成的临湘组和笔石泥页岩夹碳酸盐岩的龙马溪组。中部和东部沉积岩相的不同,显然是受南北向断裂控制的结果。

早志留世晚期和中志留世研究区东部断裂控相作用减弱,差异沉积现象不明显,又逐渐形成统一的陆棚环境,生物繁盛,点礁发育,沉积了以碳酸盐岩为主的石牛栏组和碳酸盐岩、泥页岩组成的韩家店组。此时西部古陆继续存在和发展。

晚志留世,研究区北部随小相岭一带上升为陆,缺失上志留统沉积。而东南部仍保持陆棚环境,沉积了泥页岩。白云岩组成的回星哨组。

受加里东运动(广西运动)影响,晚志留世末本区整体上升,断裂重新活跃,各断块差异升降明显。早泥盆世开始,越西-黑水河断裂与昭觉-小江断裂之间南北分别出现地堑式下陷,各形成狭长形海湾地势。南部巧家-布拖海湾与滇东北海相连,北部甘洛-碧鸡山海湾与龙门山海湾相通。两个海湾中均沉积了滨浅海相下、中泥盆统碎屑岩、泥页岩为主的沉积,生物丰富。在中泥盆世初期海陆交互的滨、浅海环境中有鲕状赤铁矿的沉积。

晚泥盆世,研究区南部整体上升为陆,而在北部继承早中泥盆世形成的地堑式断陷海湾环境,缓慢下降沉积了100~150m的一打得组碳酸盐岩层系。

2224 石炭纪——古陆剥蚀阶段

受华力西运动一幕——滇黔桂上升运动影响,本区与上扬子海盆西部一起上升为陆,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因而研究区缺失石炭纪沉积。

2225 早二叠世——最后一次海侵阶段

早二叠世时研究区东部小相岭-螺髻山古陆继续上升。在黑水河断裂以东经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充填,剥蚀夷平,形成北高南低的准平原地势。早二叠世开始,随着全球海平面上升,研究区东部相继淹没,初期南部地区沉积了一套厚度较薄(2~15m)的滨浅海—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的梁山组,之后在广海陆棚环境下沉积了含丰富、有孔虫生物的栖霞组灰岩。但到栖霞期末,海水只推进到碧鸡山一带,北部甘洛的新基姑、田坝一带仍为古陆,缺失栖霞期沉积。到茅口期海平面进一步上升,海水继续沿古陆东侧由南向北推进,使整个东部地区沦为广海碳酸盐台地,有孔虫、 、腕足类、藻类十分繁盛,点礁发育,因而在研究区黑水河断裂以东沉积了茅口组灰岩。与此同时研究区南部地幔物质再次上涌,陆壳重熔、变薄、拉张、断裂,最后于早二叠世茅口期末沿小江断裂带发生基性玄武岩流喷溢。研究区之南云南巧家白鹤滩一带首先在茅口期后期发生海相喷发,东吴运动在本区拉开序幕。

2226 晚二叠世的东吴运动和玄武岩浆喷溢

从早二叠世末期开始的东吴运动在本区表现强烈,主要表现在地壳抬升和强烈的拉张作用,断裂活跃,因而沿小江断裂发生大范围的陆相玄武岩喷溢活动。喷溢过程中同时又产生不少断裂,增加岩流喷溢通道。

研究区玄武岩与川滇一带峨眉山玄武岩性质相同,具多期性多旋回喷发特征,并集中分布于小江断裂两侧。以昭觉竹核、甘洛波波乡一带为喷溢中心。中心地带玄武岩层最厚可达1300余米。由于研究区西部古陆区继续抬升,玄武岩流可能只到达黑水河断裂附近两侧地带。

晚二叠世晚期,玄武岩流喷溢停止之后,小江断裂以东在玄武岩层之上广泛发育了湖泊沼泽相宣威组含煤碎屑沉积;在四开断裂以东昭觉—布拖之间的局部低洼地带宣威组也有零星沉积。

以上对研究区震旦纪和古生代地史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1)震旦纪和古生代时,研究区内的构造运动是以拉张作用为主,因而先后形成早震旦世的裂谷盆地和岩浆喷溢,古生代中期一系列南北向控相断裂、泥盆纪时的地堑式断陷沉积盆地以及晚二叠世形成大陆裂谷式玄武岩喷溢活动。这种拉张作用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末期。

2)晚震旦世和寒武纪是研究区海侵最为广泛的时期,尤其是晚震旦世海侵最广,藻类生物繁盛,形成了广布于研究区的有利的生储组合。

3)从晚寒武世末期开始,在拉张作用的背景下,黑水河断裂以西(西部)以上升为主,在印支运动以前长期处于古岛链——古陆剥蚀状态;黑水河断裂以东(东部)则以下降为主导,并以海相沉积为主。因而西部在中生代断陷为沉积盆地时,如有巨厚沉积盖层时,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而东部在层序地层的高位体系域(海平面上升后期和下降早期)的下奥陶统上部、下志留统、上泥盆统、下二叠统是有利的生油层序;在低位体系域则为有利的储层层序,如红石崖组、大箐组、下中泥盆统、下二叠统(滩相)。由于本区东部志留系、泥盆系分布局限,因此它们的含油气性的重要性明显降低。

4)研究区晚二叠世玄武岩喷溢广泛,尤以沿小江断裂一带最为强烈,对东部古生代已形成的油气聚集可能起了一定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古生代地层中牙形石色变指数CAI为5~6,可能与此期热事件对地层中有机质改造有关。

223 海相沉积充填序列

研究区自晋宁运动形成前震旦系变质基底,沉积了震旦系第一个盖层后,直到古生代末,区内不断为古生代海相沉积所充填。由于区内先后出现安宁河断裂、越西-黑水河断裂、四开-交际河断裂和小江-昭觉断裂而将研究区分裂为3个断块带,即西部、中部和东部断块带。在古生代不同阶段,各断块带有各自独立的发展历史,因此各断块上海相沉积充填序列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以中部和东部断块带沉积系列最全。但由于断裂控相作用,因而中部和东部充填物性质、生物特征又有差异。据此本书将它们相应分为3个地层区。每个断块带(地层区)内海相充填序列见图22。

图22 西昌盆地各断块海相沉积充填序列示意图

1—玄武岩;2—生物屑灰岩;3—介壳灰岩;4—灰岩;5—页岩;6—碎屑岩;7—白云岩;8—泥质灰岩;9—泥岩;10—铁矿层

徐晓钟导演的《桑树坪纪事》主题曲是《五千年文化》。

《五千年文化》由《桑树坪纪事》歌队演唱,该曲显示出一种庄严的性质,也给悲剧罩上了一种神秘感,表现了桑树坪人对命运的困惑和恐惧。它在此处也上升为一种意象,一种历史运行的大背景,黄土地就是这个大背景,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感,让人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受。

它既指出了历史的厚重,又表达了历史发展的艰难。黄土地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存行为和生存秩序,同时也铸就了这个民族的自身矛盾。勤劳善良、封建愚昧把他们紧紧地束缚在这片土地上千年不移;生存冲击着秩序,秩序毁灭着生存,周而复始。

《桑树坪纪事》剧情内容

《桑树坪纪事》是徐晓钟导演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剧坛的戏剧发展新时期创造的一部兼具民族风格和现代审美的戏剧。它以朱晓平的三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并具有强烈的戏剧矛盾冲突的小说为基础,按照徐晓钟导演的美学原则,在统一的构思下改编而成。

故事讲述的是1968年—1969年前后下乡浪潮之中的西北的一个封闭、苍凉的小村桑树坪,一幕幕的悲剧在这里发生。村长李金斗爱着桑树坪的老百姓,做了一部分的自我牺牲帮着村民们做了很多事,同时他又深受封建思想道德、封建宗法家族观念、封建习惯的影响,因为他自身的这些局限,又妨碍了其中一些人的幸福。

比如李金斗儿子的童养媳彩芳守寡之后与榆娃相爱,不愿意再嫁给李金斗得了拐子病的另一个儿子,最后在李金斗的逼迫下,投井自杀;福林的父母因为愚昧的思想认为给福林娶了老婆就能治好他的阳疯子病,于是把福林的妹妹给别人做童养媳,用换来的钱给福林娶了青女,而在青女的家庭中,青女的父母因为要用钱给儿子娶妻,所以把青女嫁给了福林。

王志科因为是外姓人,他老婆去世了,他想留在桑树坪陪着去世的妻子,所以占用了那里的一个破窑洞,因为其他族人的私心,想收回窑洞把王志科赶出去,但他就是不走,于是王志科被逮捕。

  二月壬戌,刘锦棠等军克金积堡,匪首马化龙等伏诛,加左宗棠一骑都尉,赏刘锦棠云骑尉、黄马褂,开复雷正绾处分,及陈湜原官,赏黄鼎、金运昌黄马褂。置就抚陕回於华亭之化平川,设通判、都司以绥靖之。前知灵州彭庆章坐为贼主谋,处斩。壬午,获叛将宋景诗,诛之。丁亥,调江苏按察使应宝时赴津,筹办日本通商事。命瑞常为大学士,文祥协办大学士。

 三月癸巳,金顺等军克宁夏,匪首马万选伏诛。己丑,滇军复澄江,克江那土城,匪首马和等伏诛。辛丑,普使李福斯致国书,以德意志各国及自主之三汉谢城共复一统,受尊称为德意志皇帝,复书贺之。丁未,以倭仁为文华殿大学士,瑞常为文渊阁大学士。自春初至於是月,上连祈雨。庚戌,雨。

 夏四月丙寅,援黔湘军复新城、岩门司等城,克高坡等苗寨。己巳,宁夏纳家徬回众降。己卯,陕回窜扰平番、碾伯,官军击退之。辛巳,倭仁卒。甲申,赐梁耀枢等三百二十三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筑大沽、北塘炮台。乙酉,福济革职,以金顺为乌里雅苏台将军。丙戌,回匪复窜扰赛音诺颜部,焚掠固尔班赛汗等处。

 五月庚寅朔,雨。乙未,左宗棠请禁绝回民新教,不许。戊戌,苗酋闻国兴等降,八寨等城俱复。壬寅,回匪扰乌拉特,杜嘎尔、萨萨布军合击之。丙午,援黔湘军复丹江、凯里等城,赏苏元春黄马褂。己酉,以李世忠寻仇斗很,陈国瑞演剧生事,褫世忠职,降国瑞都司,并勒回籍,畀有司管束。辛亥,郑亲王承志有罪,褫爵逮讯。命李鸿章办日本商约,应宝时、陈钦为帮办。乙卯,金顺乞假守制葬亲。不许。己未,滇军复云龙。

 六月壬戌,太白昼见。益阳等处会匪平。己巳,陕回白彦虎结西宁回众扰河州。庚午,黔军克永宁、镇宁、归化苗寨,破郎岱、水城各峒寨。乙亥,命瑞麟为大学士,仍留两广总督任。己卯,阜阳匪扰沈丘、汝阳,官军捕诛之。辛巳,以广东盗贼横行,谕饬严缉。丁亥,德宗生於醇邸。戊子,赈天津灾。

 秋七月己丑朔,桂军剿越南窜匪,克长庆,斩匪首赵雄才。壬辰,杜嘎尔军剿贼於布拉特,胜之。甲午,永定河复决。丙申,穆图善赴北山剿贼。金运昌军剿乌拉特窜匪,胜之。丁未,河内沁河决。乙卯,昌图贼匪窜扰,都兴阿遣军剿平之。

 八月壬申,以副都统庆至袭封郑亲王。甲戌,桂军克安世贼寨,追剿太原窜匪,苏国汉赴广东乞降。丁丑,诏各省设局收养流寓孤寡。

 九月丙申,革高邮徵粮弊习。丁酉,甘军克康家崖要隘。趣荣全赴伊犁。给刘铭传假三月。壬寅,谕奉、吉整顿吏治,严缉盗贼。命恩锡往上海办奥国换约。丁未,乔松年等会堵侯家林决口。

 是秋,赈顺直各属及菏泽等州县灾,免濮州被水、晃州被扰逋赋。

 冬十月戊午朔,达尔济以撤营纵贼,褫职逮治。命曹克忠接统刘铭传军,赴肃州防剿。庚申,以湖南匪变,命李鸿章查办。壬辰,命景廉为乌鲁木齐都统。癸未,诏免伊犁被胁官吏军民等罪。以参领贡果尔接统达尔济军。

 十一月癸巳,甘军克河州,禹得彦等降。丁未,西宁回匪窜乌拉特及中卫,张曜军击退之。乙卯,肃州回匪复犯敦煌,文麟援剿之。

 十二月辛未,予先儒张履祥从祀文庙。丁丑,香山匪徒曾大鹅幅等作乱,捕诛之。是岁,朝鲜、琉球、越南入贡。

 十一年壬申春正月丙戌朔,停筵宴。己丑,以纪年开秩谕减刑。文硕以乞病褫职。辛卯,桂军复越南从化,克镇山。癸巳,甘军连破甘坪、大贝坪等处贼垒,进攻太子寺。庚子,黔军克清平、黄平、重安。辛丑,援黔湘军克黄飘、白堡苗寨。辛亥,命侍郎崇厚、太常寺少卿夏家镐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二月庚申,允江苏办米试行河运,漕白二粮仍由海运。丙寅,曾国藩卒,赠太傅。戊辰,褫刘铭传职,以前功仍留一等男爵。庚午,起彭玉麟巡阅长江水师。甲申,侯家林决口合龙。越南匪首苏国汉等伏诛。是月,赈四川各属灾。

 三月乙酉朔,黔军复贞丰。丙戌,甘军剿太子寺回匪失利,提督傅先荣、徐文秀死之。褫提督杨世俊黄马褂,降参将。甲午,免达尔济等罪,仍褫职效力。丁酉,以奉匪扰朝鲜境,严缉之。辛丑,瑞常卒。

 是春,免湖北黄陂、直隶安州、甘肃河州等处被扰逋赋。

 夏四月丙辰,回匪窜定边、靖边,陕军击退之。己未,西宁回目马占鳌、陕回崔三、米拉沟回目治成林等,先后乞降。丙寅,停淮关传办活计。谕内务府力求撙节。己卯,通政司副使王维珍疏陈先意承志,孝思维则。予严议,寻褫职。是月,免贵州兴义等属被扰逋赋。

皖南指东至宁国以南的安徽省南部地区,在该区广泛发育着震旦纪蓝田组(相当陡山沱组)地层,是皖南地区典型的矿源层之一,也是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赋矿层。皖南地区为皖浙赣有色贵金属成矿带的组成部分,该区位于下扬子陆块东南缘,属江南台拱与下扬子拗陷的过渡带。区内广泛发育震旦纪地层(和寒武纪地层)。为晋宁运动以后发育起来的张性裂谷盆地沉积,含矿地层及其附近有火山岩发育,反映了矿床产于裂谷盆地中的高地热场环境。岩石类型丰富,出露良好,为华南型地层最古老的盖层。沉积类型多样,并横跨下扬子地层分区与江南地层分区。产有丰富的铅、锌、银、铁、锰、磷、金等沉积层控矿产。南华纪以陆源碎屑沉积环境为主,为一陆棚相的海进过程;震旦纪以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为主,为台地前缘斜坡到浅海盆地相沉积的一个海退过程(陈多福,1997)。在这一演化过程中,各种金属在热水沉积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的矿床。区内金属矿点星罗棋布,陆续发现中型规模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及一些铁锰矿床,如绩溪县岭角银铅锌矿床、逍遥钨钼(铜)矿床、际下多金属矿床、祁门三堡银铜铅锌金属矿床、屏山-西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休宁贵源铁锰矿床。矿体多呈层状和似层状,产状与围岩一致,显示同生沉积特征,组成一个底部含锰、铜的铅锌碳酸盐岩矿层;中部含银的铅、锌、铁、锰、钨、钼的页岩层中,断续产出似层状和囊状矿体;顶部含黄铁矿及锰晕的一个南华纪—震旦纪碳酸盐岩中以铅锌为主的成矿系列。金属来源可能是南华纪 震旦纪裂谷系中海底火山活动的产物。形成一个距喷发口近处铅锌矿床,远一点形成(铅锌)铁锰矿床,再远一些为广泛的锰晕。也可以说随着裂谷的发展,铅锌矿由富到贫的趋势。而铅锌矿床为产于裂谷系碳酸盐岩中与热液(热水)沉积作用有关的沉积矿床。矿床类型为MVT型。

(一)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皖南南华系-震旦系是以区域性不整合覆盖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历口群或溪口群等不同层位之上。南华系包括休宁组和雷公坞组,厚3000m,主要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火山碎屑岩和冰碛泥砾岩;震旦系地层包括蓝田组(相当于北方的陡山陀组)和皮园村组,厚400m,主要由碳酸盐岩、黑色页岩和硅质岩组成。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的是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在时间上,晋宁期后皖南及其东南侧的华南地区属于边缘海域,具有多裂沟、弧、盆体系和小型地块的复杂大陆边缘特征。印支运动使三叠纪以前的沉积盖层普遍发生大规模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呈北东、北东东方向展布的褶皱断裂带。该区在燕山运动时转入大陆边缘活动带,以强烈差异性断块运动为主。

区内震旦纪为大陆边缘的拉张断陷盆地——皖南断陷盆地。其北侧边界为江南深断裂,断裂向北到达巢湖、滁州一带,为广阔的海水碳酸盐岩(图5-39)。德兴-乌镇断裂是盆地的南界,以南则为浙江省的开化-临安碳酸盐岩台地。盆地内断裂发育,如祁门-三阳坑万家桥等断裂等,且均以近东西方向展布。盆地水体深度不大,几十米到几百米,蓝田组属于陆棚边缘盆地相(李双应等,1998)。并且在该成矿带蓝田组地层最为发育,同时也是该带代表性含矿地层。

图5-39 皖南蓝田组古地理图

(据李双应,2001)

有些断裂的继承性和长期活动特征较明显。如,祁门-三阳坑万家桥断裂,呈近东西向分布。自晋宁期到喜马拉雅期均有活动,涉及地层从元古宇到中生界,它不仅控制了岩浆的展布,也控制了地层、岩相的发育以及矿产的分布。

区内岩浆岩主要是花岗岩类,侵入时代有晋宁期和燕山期。未发现与晋宁晚期莲花山岩体、白际山岩体有关的矿床。燕山早期有黟县岩体、太平岩体、逍遥岩体等,燕山晚期有黄山岩体、伏岭岩体等。本期岩浆活动最强烈,形成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在这些岩体内或接触带只发现矿化,未发现工业矿体。也就是说矿床与岩体间关系不密切。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产在大陆边缘断陷带,属于大陆地壳型成矿。线型断裂构造控制着矿床的分布,火山活动不发育,赋矿岩系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矿床以简单硫化物为特征,主要成矿元素为Ag、Au、Pb、Zn、W、Fe、Mn,矿床侧向分带性明显,Cu、W→Pb、Zn、Ag→Fe、Mn。这些可与海底喷流铅锌矿床(Large,1981)以及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顾连兴等,1997)相对比,具有与海底喷流同生沉积成因类似的成矿背景和成矿机制。在蓝田组(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中,存在后期燕山期侵入体和热液对层状矿体的叠加和改造作用。

蓝田组地层与南华系雷公坞组呈假整合接触,与上覆皮园组整合接触。蓝田组总厚度70~208m。总体上呈东厚西薄。

底部:灰色、灰褐色含锰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32~120m(表5-12)。局部发育有铁锰矿层和硅质岩。含锰碳酸盐岩相对厚度较大。铁锰矿层、硅质岩、含锰碳酸盐岩组合分布于祁门、黟县、休宁、绩溪和宁国一线,即沿着祁门-三阳坑-万家桥断裂呈带状展布,长200km以上,宽20~30km,面积约达500km2,而在东至、石台等地,则相变为白云质灰岩和粉砂质板岩(图5-40)。主要矿床特征见表5-13。

表5-12 皖南震旦系(蓝田组)含锰碳酸盐岩分布

(据李双应,2001,修改)

图5-40 皖南震旦系矿床及含锰碳酸盐岩分布图

(据李双应,2001)

1—白云质灰岩;2—含锰碳酸盐岩;3—岩相界线;4—省界;5—各类矿床(点);6—断裂及编号;7—推测短层。①祁门三堡(铜)银铅锌多金属矿床;②黟县西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③休宁贵源铁锰矿床;④休宁大裴岭褐铁矿床;⑤绩溪乳坑铁锰矿床;⑥绩溪逍遥银多金属矿床;⑦绩溪际下(钨)银矿床;⑧宁国元川壁坑铁锰矿床;⑨宁国小音山铁锰矿床;⑩宁国小曹含金铁锰矿床; 黄山太平油竹坑铁锰矿床; 黟县鸟鹊坪黄铁矿床; 宁国木里坑铁锰矿床

表5-13 皖南震旦纪主要矿床地质特征

(据李双应,2001,修改)

中部:以黑色碳质页岩为主,富含呈层纹状、分散浸染状和结核状黄铁矿,夹带状含钙泥岩,在蓝田为钙质板岩。本层上部夹数层灰色白云质灰岩。

上部:灰色条带状泥灰岩,含黄铁矿结核、团块和条带,厚18~22m。顶部:灰褐色到黑色含锰粉砂泥岩,局部含碳质,厚18~40m左右,见于石盂剖面。

(二)祁门三堡铅锌矿床

矿床发育于蓝田组中,从下至上有铜银铅锌,钨钼,铁锰三类矿体(点)均呈规律的分布于蓝田组的三个层段,即底部为含锰碳酸盐岩(铜银铅锌)、中部页岩(钨钼)、顶部含锰碎屑岩(铁锰)。这种矿化特点不仅在三堡,在皖南,在浙江西南矿化依然沿蓝田组固定层位断续延深,多形成硫多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点(顾连兴等,1987)。矿体多为硫化物的板状体、透镜体组成,矿体的厚度多为03~20m,侧向规模多数为500余米。镍铁锰规模较小。层状矿体底部常能见到网脉状或脉状铁铅锌矿体。矿床中铅储量19余万吨,锌储量489余万吨。

矿体整合地产于含锰碳酸盐岩、泥灰岩和碳质页岩中,基本与围岩同步褶皱。在空间上,矿体常常过渡为含锰硅质岩和含锰泥岩。由热水沉积作用叠加形成的含锰碳酸岩分布广泛,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矿床(矿体)沿祁门-三阳坑万家桥断裂断续呈带状分布,距断裂垂直距离几乎不超过20km,而且主要分布在断裂的北西侧(断裂上盘)。

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和成矿阶段: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矿石、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矿石、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矿石等简单的原生硫化物。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次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白铁矿。锰矿床中有黄铁矿、赤铁矿和水锰矿。脉石矿物有重晶石、石英、萤石、硅质岩和方解石。主要结构有半自形-他形细晶结构、自形晶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填隙结构、胶状结构等。主要构造为团块状、角粒状、条带状、网脉状、浸染状和层纹状。成矿阶段分为三期,即一期沉积为主,二期同生沉积成岩成矿,三期为晚期岩浆再富集作用。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其次为碳酸盐岩化和透闪石化。

矿床成因:从区域地质、矿床地质表明,矿床是由于热水沉积作用和受断裂构造控制而形成。赤铁矿是海盆底部含金属沉积物中常见的组分,并一般认为是热液活动的标志,赋存于皖南震旦纪中的多金属矿床可与Large(1981)以及涂光炽等(2000)的热水沉积矿床进行很好的对比,即铅锌矿床常常集中在热液喷出口及其附近(如三堡),同时伴有铜、银等。而随着距喷出口距离的增大,则形成一些铁锰矿层(如休宁),并伴随着生成重晶石、萤石、硅质岩,这些是典型热水喷溢的产物。在向外,随着热水溶液被稀释,则出现热水沉积与正常海水相沉积交替的过渡区,形成锰晕,即银铅锌(铜只见于三堡)→铁锰→锰晕。

从地球化学特征来看,矿体中不同岩石类型的常量元素在Fe/Ti-Al/(Al+Fe+Mn)图中,硅质岩落入靠近太平洋陆隆两翼热水沉积区,黑色页岩和泥晶灰岩都属于盆地沉积物,并且靠进陆源物质端元和生物物质端元。而含锰碳酸盐岩则处于盆地沉积与热水沉积过渡区,这些表明热水沉积物的叠加特征。作为判定热水沉积成因标志的微量元素元素,如:Ba、Ag、As、Hg等的浓度系数均为8以上,显示了明显的富集。Ba的最高含量系数为3068×10-6,超过东太平洋中海底热水作用Ba的富集值。含锰碳酸盐岩中的锰最高含量为849×10-6,超过太平洋脊和红海热水沉积物,这些都显示热水沉积成矿的标志(李双应等,2001)。

祁门三堡黄铁矿硫同位素变化较大,可能揭示了两种来源即海水和地下热水,成矿温度为250℃和300℃,表明它们是成矿热水与海水混合流体。又可以与秦岭热水沉积成因的厂坝式铅锌矿床相比较。

总之,该矿床(及该成矿带内的大多数矿床)是产于震旦纪含锰碳酸盐岩裂谷系边缘热水沉积矿床(MVT型)。

各区带前寒武纪基底特征

1中下扬子区带(A、B)在江阴-常州-九江-岳阳断裂以北,信阳-桐柏和嘉山-响水断裂以南所属扬子陆块的中下扬子区,东段和中、西段变质基底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