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氏在历史上究竟建立了几个燕国呢?
慕容复,复姓“慕容”,历史上能和“慕容”有关系的燕国出现在十六国时期。
慕容氏属鲜卑族。有观点认为鲜卑的先祖是源自于上古五帝之一的帝俊高辛氏,高辛氏的后裔中一支世居于东北,属于东胡的一个部分。东胡受匈奴攻击,慕容氏迁居于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的鲜卑山,从此在鲜卑山世居繁衍,并以鲜卑为族名。
慕容复的先祖在三国时期迁居到辽西,因为追随曹魏讨伐辽东有功而被封为王,此后以“慕容”为部落名称,并且部落王族以此为姓氏。西晋时期慕容部已经占据了辽东、燕北的广大地区,部落首领自称为“大单于”。
慕容复所念念不忘的先祖辉煌出现在十六国时期。在这个分裂的时代由汉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建立的国家不只有十六个,其中慕容氏建立的国家有前燕、后燕、西燕、南燕。
慕容氏在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史称“前燕”,建立者是慕容皝。前燕政权重农桑、兴水利,强盛时疆域包括现在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以及辽宁的一部分,甚至有吞并中原之势。前燕存在了三十三年,历三帝,被前秦符坚所灭。
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落,慕容氏又建立了后燕、西燕和南燕。后燕的建立者慕容垂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的儿子,同时也是前秦的冠军将军,在淝水之战后集后旧部叛秦复国。后燕存在二十六年,被汉族政权北燕所灭。西燕也同样是淝水之战后前燕皇族慕容泓趁机起兵反秦所建立的政权。西燕同样也被汉族政权北燕所灭。南燕是慕容氏建立的最晚的国家,也最短只有十二年,建立者慕容德是后燕宗室,也是杀前秦皇族符广而立国。南燕灭于刘宋。
从分析看来,后燕、西燕、南燕都是燕国皇族慕容氏都是从前秦符氏手里复国,慕容氏一向有复国的传统,慕容复想复国也就不奇怪了。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不仅情节很精彩,而且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以真实的历史环境为背景来创作的。《天龙八部》也不例外,它是金庸先生根据北宋宋哲宗年间的历史背景来创作的,这部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比如小说中提到的大理段氏皇族段誉、段正明、段延庆等人都是北宋末期大理国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在《天龙八部》中,除了大理段氏以外,还有一股皇族势力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自称“大燕国后裔”的姑苏慕容氏。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一心以光复大燕国为使命,并且在少林寺藏经阁大战萧远山父子的时候亮出了大燕国玉玺和皇室族谱作为证物,来证明自己是大燕国皇族后人。由此可见,慕容博慕容复父子确实是大燕国的皇族后裔。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这部小说中提到的大燕国并不是虚构的,大燕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历史上的大燕国究竟是什么样的?
要了解大燕国的历史背景,我们还得从两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说起。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鉴于曹魏政权缺乏宗室藩屏而不能长久的教训,大肆分封司马家族的子弟为诸侯王,并且委以重任。司马炎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利用宗室的力量来对抗士族中可能出现的野心家。应该说司马炎的想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他忽略了宗室诸侯王的力量对中央政权的潜在威胁。司马炎在位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能力还是可以的,所以国家运行的还相对比较正常。但是司马炎去世后,他的继任者晋惠帝司马衷能力很差,再加上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最终导致司马家族的其他人员起兵争夺皇位,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时期晋朝国力逐渐衰弱,塞外的许多游牧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相对立的势力。这些游牧民族先后建立的政权多达数十个,他们趁晋朝内乱之际,南下入侵晋朝,史称“五胡乱华”。五胡乱华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并不代表当时入侵晋朝的游牧民族只有五个,而是指在这些游牧民族里面有五个胡人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在这五个胡人部落当中,就有包括慕容博慕容复父子的祖先鲜卑慕容氏。
准确来说,大燕国并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它只能算是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而且鲜卑慕容氏在五胡乱华时期建立的政权也不止一个,包括慕容皝建立的前燕政权、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政权、慕容泓建立的西燕政权以及慕容德建立的南燕政权等等。这几个“燕”政权的建立者都是鲜卑慕容氏族人,是因为内部矛盾才分化成多个政权。至于说《天龙八部》中慕容博慕容复父子属于哪一个“燕”政权的后人,那就不好考证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慕容博慕容复父子是前燕建立者慕容皝的后代。
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数个“燕”政权前后存在的时间长达70余年,而且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政权一度是北方实力最强大的政权,难怪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一心想要光复“大燕国”。
金庸群侠传大燕国慕容氏世系表在铁掌山。具体寻找方法如下:
1 进入游戏《金庸群侠传》,找到铁掌山。
2 将铁掌山的守门小兵打掉,但不要进大堂。
3 往右边的花丛中走,会有一条隐藏的路。
4 走到路的尽头,会找到一个宝箱,打开宝箱即可得到大燕国慕容氏世系表。
慕容氏在历史上究竟建立了几个燕国呢?
本文2023-11-20 09:19: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1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