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保定的卢姓根源是长清县吗?
卢姓的来源:中国卢氏的四支主要来源
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卢姓的来源主要是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这家伙很一套养生之道,而且对中国的修身“四艺”很精通)为卢姓始祖。
第一支出自姜姓。春秋时公子傒,为齐国上卿,因拥立齐桓公(公元前685-643年在位)有功,食邑封于卢(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其后裔便以邑名为氏。齐国被田氏取代后,卢氏分散于北方,秦代定居在范阳郡的卢敖,仕秦为博士,其后世在魏晋南北朝对为“四大姓崔、声,王、谢”之一。
第二支为庐氏所改。古代有庐子国,春秋时为楚邑,庐子戢梨为庐大夫,子孙以地名为氏。后来庐氏有些人改姓卢氏。
第三支为北魏伏卢氏、莫卢氏所改。莫卢氏先改为芦氏,后又去草头,改姓卢氏。
第四支为复姓占浦氏和代北三字姓吐伏卢氏所改。
正宗的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历史上卢氏望族出自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为此郡。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昌平,房山一带。
宋朝时期,卢姓约有26万人,约占宋朝人口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现大卢姓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卢姓约占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苏,五省卢姓也约占总人口的44%。山东为卢姓人口第一大省,居住了总人口的22%。卢姓形成鲁豫冀、浙闽两大块人口聚集区。
长清归德镇卢国故城为何是世界卢姓的发祥地卢氏的始祖又是谁
据《姓纂》、《通志·氏族略》、《卢氏族谱》等记载,约公元前730年—公元前698年,齐襄公荒*无道。他的几个弟弟为避祸纷纷外逃,其中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往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国、高二氏密召小白回国继任,小白抢在公子纠之前先回,立即被国、高二氏立为国君,这便是后来称霸诸国的齐桓公。
高氏即高侯,乃姜太公第十一代(又说十三代)孙,因拥立齐桓公为王而封赏于卢,并创建卢子国,卢傒为首任卢子国王。高氏自此改姓为卢,而卢傒便成了天下卢姓的始祖。
而卢子国(卢邑)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国庄以西的卢城洼一带,现存有“卢故城遗址碑”和“坟台”碑两座为证。
那么,韩国的卢氏又是如何辗转到韩国的呢据韩国卢氏提供的先祖们的记录可知,东渡到韩国的卢氏先祖是唐朝末年上护军、翰林学士卢穗。
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值新罗第五十二代王—孝恭王即位。孝恭王给予卢穗以国宾的礼遇。卢穗和他的9个儿子也为新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悠悠千载,卢穗的9个儿子繁衍为朝、韩卢氏九大支系,达30余万人众。在韩国,卢氏仍为名门望族,功成名就者若群星璀璨。其中佼佼者当推曾任韩国第十三任总统的卢泰愚了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齐太公后裔孙高傒而来,以邑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之孙高傒(人称傒公),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西周时炎帝后裔姜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春秋时代,齐太公的后裔高傒食采于卢,“因邑为姓”,故其后裔姓卢也。此居卢姓主要来源之首位。
2、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代,齐桓公之后,有一支取卢蒲氏,后来改成姓卢;又据《魏书·氏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是为河南洛阳卢姓。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3、出自他姓赐卢氏。据《隋书·卢太翼传》所载,隋炀帝赐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姓卢,很有才华,备受隋炀帝看重,受赐姓“卢”,子孙也就随之归于卢姓。此支是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卢姓。
5、出自他姓改卢姓。如祖籍河北省范阳(后望于河南省光山)的雷姓人氏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三原(后望于陕西省三原)的闾姓,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广西范阳卢氏从涿县(今河北涿州市)迁居广西。他们源出姜姓,是齐太公的后裔,齐国公卿高傒为卢姓始祖。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齐,卢、高二氏被逐赶,后来迁至涿水之上,定居在涿县,因涿县后属范阳郡,遂为范阳涿人。广西的卢姓是从范阳迁徙过来的其中一支。
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崤山以东的著姓,源自姜姓,齐国公卿高傒为卢姓始祖,其后人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田氏代齐后,卢氏族人散居燕、秦等地,其中一支便居于燕地,秦朝时有世祖卢敖(约公元前275-前195),号雍熙,秦始皇召为五经博士,徙居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河北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涿人、范阳人(即范阳卢氏由来)
卢绾是汉高祖老乡,楚地人,后逃入匈奴
二者没有关系
卢氏发源地在卢邑。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
主要源流: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其先世出于神农氏,暨周尚父太公封齐,嗣子伋有子七人,第三子食邑于卢,子孙为卢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卢
卢姓在北宋《百家姓》中排第167位。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县境内卢姓总人数4385人,在县内排23位。主要分布在矮陂镇土桥管理区,水口镇万卢管理区,良井镇的赤沙岗、湖庆、岩塘,平潭镇的阳光、平潭管理区,淡水镇的山子头、涧井、大门埔、大岭下、老下畲,新圩镇的约场,澳头镇的和里霸等地。
姓氏来源
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儿子高的孙子傒,人称高傒,字文仲,是姜太公十一世孙,为齐国上卿(卿大夫之长,是执国政的首辅)。春秋时期,齐襄公被其兄弟公孙无知勾结边将篡位杀死。高傒用计伏杀了谋反的边将(公孙无知也随后被杀),迎回公子小白继位(即齐桓公)。齐桓公论功行赏,把卢邑(故址在今山东省长清县)封给高傒,他的子孙以地为姓,奉高傒为卢姓始祖。
迁徙足迹
卢氏首居幽州范阳郡。战国前期,田氏取代姜姓齐国,卢姓族人散居燕(河北)秦(陕西)各地,至卢傒第六十一世卢宗泰,于唐朝开元元年(713)由幽州(即范阳,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南迁至江西虔州虔化县清音里韶坊(今江西省宁都县西)。卢宗泰为卢氏二世系江西始祖。第七十六世(江西第十四世)卢处信(又名三六)任南宋大司马(一品官,兵部尚书别称),因元大祖南侵,率二子卢文宝、卢文新迁入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第七十七世卢县尹于南宋末年任福建汀州府同安、安溪、上杭县令,随任迁入福建宁化县石壁村。江西系第十八世卢西唐于宋末元初迁居梅县白渡田背村。其孙寿伯四郎于元代中后期迁居梅县唐尧显朝乡;另一孙寿伯五郎迁居梅县大坪。
卢氏家族迁入县境的时间大约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前期。梅县寿伯四郎的后裔迁至淡水、水口、矮陂、良井、平潭等地开基创业。寿伯五郎的后代由梅县迁至澳头、淡水的合门岗、大岭下和良井镇更楼岭、北联岩塘及新圩镇约场村。淡水老下畲的卢姓家族则由江西经南石井头珠玑巷迁来。
根出地望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祠堂对联
1唐朝杰士 汉代功臣
2投竿渭水 卜相金瓯
注:以上为横沥镇土桥村祠堂对联。
唐朝杰士——指唐代卢姓出了8位宰相。
汉代功臣——指卢馆,随刘邦起义,累官至将军、大尉,封燕王。
投竿——指姜子牙,隐居渭水钓鱼。
金瓯——指卢从愿,唐玄宗任其为宰相时,将其名字写好放在金瓯里。
3范阳世泽渭水流芳
注:水口、良井卢氏祠堂对联。
范阳——指卢姓发祥地,也有说指卢群,字载初,唐代范阳人,官至郑滑节度使,以刚强正直闻名。
渭水——指姜子牙渭水钓鱼遇周文王,成就一番大业。
(由崇雅中学校长卢柏容提供《卢氏族谱》)
姜子牙第十一世裔孙高傒(约公元前740年)出任齐国正卿,逢齐国内乱,因迎立公子小白(齐桓公)有功,成就齐国霸业,受封得卢邑(今山东长清西南)为采邑,“卢”字的来历就源于其祖居地“卢方”,以显不忘先祖。公元前404年田和篡夺齐国君位,祸及高傒子孙,于是逃往唐邑为中心的北燕地区。唐邑址在今河北省唐县内,秦代在范水北岸建范阳故城(址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南20公里的固城镇),后改姓为“卢”以纪念封地,故卢氏之正式肇姓,至今约有2300多年历史。
秦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今拒马河)之上,遂为范阳涿人”。卢敖是有明确文字记载并明确籍贯的卢姓第一人,是卢氏开基祖。
秦朝末年,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受封为燕王,封国也在涿郡一带。至三国时期,涿郡更名为范阳郡,郡治涿县(今涿州市)。因此,涿郡卢氏又称范阳卢氏。卢氏尽管还有其他来源,但在发展中只有范阳卢氏一枝独秀。所以天下出现了“言卢必称范阳”的倾向。一些出身于旁门别支的卢姓人也敬认范阳卢姓人的祖先为祖先。所以,现今近千万的卢氏均为范阳卢氏,且都有家谱。
据有关研究说卢姓有十余源出,所以也是多源姓。但多数人以高傒后裔之卢为正宗。
河北石家庄保定的卢姓根源是长清县吗?
本文2023-11-20 04:36: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1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