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2收藏

意大利历史,第1张

  意大利历史

  据古代神话,罗慕路斯(Romulus)——传说他和孪生兄弟雷穆斯(Remus)是由母狼抚养和哺育的——于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事实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意大利部落就居住于此。从公元前900年开始,伊特鲁里亚文明开始发展,而在公元前3世纪末期,古罗马人占领了伊特鲁里亚城。

  新罗马共和国延伸到意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迦太基战争(Second Punic War)后,将西西里纳入自己的达·芬奇版图。公元前202年,罗马击败了迦太基,将西班牙和希腊纳入版图。在凯撒的统治下,罗马征服了高卢和埃及。而在凯撒被刺杀以后,凯撒的养子屋大维(Octavius)击败了对手马克·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于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罗马帝国,并被尊为奥古斯都·凯撒(Augustus Caesar)。君士坦丁大帝(Emperor Constantine)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并于公元330年迁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但不久就被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灭亡。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匈奴人和阿拉伯人不断从南边侵入这块土地。

  意大利中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北部强大城邦的崛起。15世纪,文艺复兴造就了多那太罗(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拉斐尔(Raffello)和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等艺术天才。到了16世纪早期,意大利大部分领土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在拿破仑于1796年入侵之后,消失了几个世纪的统一迹象又重新显现。19世纪60年代,在爱国者马志尼(Giuseppe 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的努力下,统一运动(意大利复兴运动)蓬勃开展。1861年,意大利王国宣布成立,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成为了统治者。

  1921年,墨索里尼(Mossolini)的法西斯党掌握了国家大权。墨索里尼在“二战”中和德国结盟,后于1945年4月被意大利游击队击毙。

  意大利是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时的六个创始国之一。该国的经济曾在一段时期有所增长,但在20世纪90年代遭遇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巨大的贿赂丑闻震惊全国。为了加入欧洲货币联盟(EMU),意大利不得不进行财政紧缩。另外,在1992年一些著名的反黑手党法官被暗杀之后,意大利果断地展开了打击西西里黑手党(Mafia)的斗争。

  从2001年起,媒体巨头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usconi)一直担任该国的总理,领导着右翼意大利力量党(Forza Italia)。他在任期间引起了很多人的失望,不断有人指责其腐败。

  2006年4月,罗马诺·普罗迪领导的中左翼联盟在意大利议会选举中以微弱优势战胜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翼联盟。普罗迪出任意大利总理。

  2008年4月,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联盟在意大利议会选举中再次获胜,贝卢斯科尼也成为意大利战后第62届政府总理。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意大利这片领土上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在众多的旧石器时代的遗迹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弗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波乔洛山,英塞勒尼亚的松林。

在这个考古遗址里,发现人类使用火的痕迹(美国的SCIENCE杂志里曾有提到这一发现),还有巴勒莫的阿道拉洞穴,在洞穴的墙壁上发现大量石器时代的人物和动物的雕刻画。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逐渐从猎人演化为农民或牧人,这一时期的典型是卡穆尼人(在卡莫尼卡山谷)。意大利半岛史前就有人类活动迹象,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

公元前9世纪伊特鲁里亚人曾创造灿烂的文明。公元前754年罗马建城。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三个阶段。

存在长达一千年。罗马共和时代基本完成疆域扩张,帝国时期,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395年1月1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46—395)逝世。

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

起初其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又将北非以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并入版图。

最后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亡。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

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公元962年至11世纪,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成为“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而南部则为拜占庭领土。

直至11世纪诺曼人入侵意南部并建立两西西里王国。12~13世纪在意大利的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瓦解,分裂成许多王国、公国、自治城市和小封建 领地。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文化艺术空前繁荣。15世纪,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应运而生,16世纪在欧洲广泛传播。15世纪末,法国和西班牙争夺亚平宁半岛斗争激化。

导致了持续数十年的意大利战争。16世纪起,大部分领土先后被法、西、奥占领。18世纪民族精神觉醒。19世纪意大利复兴运动兴起。 1861年3月建立意大利王国。

1870年攻克罗马,完成领土统一。此后,意同其他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竞争,曾先后占领了厄立特里亚(1885~1896 年)、索马里(1889~1905年)、利比亚和爱琴群岛(1911~1912年)。

并在中国天津取得一块商业租界(1902年)。一战时获得了东北部特 伦蒂诺、上阿迪杰、威尼斯·朱利亚和多德卡尼索斯等地区。1922年10月31日墨索里尼上台执政。

实行长达20余年的法西斯统治;其间包括入侵埃塞俄比亚(1930~1936年)、帮助佛朗哥在西班牙内战和与德国结成罗马—柏林轴心(1938年)、随后卷入二战(1939~1945年)并沦为战败国。

1946年6月2日全民公投,废除君主立宪,同年7月12日组成共和国第一届政府。二战后,参加马歇尔计划、签署“大西洋公约”并积极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系欧盟创始国之一。

扩展资料:

在人类文明历程中意大利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古罗马帝国曾经对西方世界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公元六世纪开始,作为拜占庭(Bisanzio)在意大利首府的拉文纳也被认为是基督教早期建筑的发源,这里有着众多装潢精美的马赛克教堂。从西罗马帝国覆灭到神圣罗马帝国成立。

说到意大利,就不得不提到艺术与文化,可以说意大利的艺术文化史就是西方艺术文化的缩影。其中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大师级别的人物。文坛三杰与画坛三杰便是最好的代表之一。

1、文坛三杰:

但丁(Dante):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奠基人。他的史诗巨作《神曲(Divina Commedia)》被认为是欧洲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在佛罗伦萨能看到他的故居。

弗拉西斯科·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a):意大利诗人,也被认为是早期的人文主义之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拉丁文撰写,其中包括最流行的拉丁散文集《De Remediis Utriusque Fortunae》。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文艺复兴时期才华横溢的作家,人文主义者。《十日谈》这本写实的短篇小说集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2、画坛三杰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无法用一个身份来定义达芬奇,他在艺术、科学、医学、工程学都有颇高的造诣。他的代表作品有《最后的晚餐》(现存米兰一座教堂中)和《蒙娜丽莎》(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文艺复兴时期著名雕塑家、画家、建筑师、诗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可谓是数不胜数,比如说他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惊艳世人,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壁画《最后的审判》让人叹为观止,大卫像栩栩如生。在意大利历史上,米开朗基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拉斐尔(Raffaelo):他的画作以清纯秀美著称,用色彩鲜明的图画讲述着不一样的宗教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是《雅典学院》,仔细看看画作,还能发现许多熟悉的面孔。多以宗教故事为背景的画作,内容饱满,色彩浓厚。

-意大利历史

二战意大利没有总统,只有元首,元首是贝尼托·墨索里尼,其出生于意大利费拉拉省,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党魁、法西斯独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

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被称为“领袖”。1922年一次长时间总罢工被“冲锋队”破坏,从而为经过周密策划的“罗马进军”扫清了道路。

在这次危机期间,墨索里尼本人留在米兰,直到伊曼纽尔三世拒绝顾问们拘捕墨索里尼的建议,召他组织内阁,被任命为总理,获取政权。

扩展资料:

墨索里尼一上台,就逐步地建立独裁统治。在他统治的21年中,对内取消一切反对党,镇压工人和民主运动,宣传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1923年通过的新选举法保证了法西斯党人在国会中三分之二的多数。

墨索里尼十分注意学校的改革,并将这种改革同扩军备战紧密地结合起来。墨索里尼加紧进行扩军备战,并亲自兼任陆、海、空军总长,作为意大利的最高统帅,全国所有部队必须绝对听从他的调遣。

-贝尼托·墨索里尼

1 英国王室世系表

诺曼底王朝

1威廉一世(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忏悔者爱德华表弟,黑斯廷斯战役击败哈罗德成为英格兰国王)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长兄罗伯特继承诺曼公国)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四女。)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 )(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之子。同阿基坦女公爵埃丽诺结婚,取得法国南部大片领地。在位期间确立对爱尔兰统治权)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兰国王1189-1199)(参加十字军东征,获得狮心王的称号。镇压阿基坦叛乱时身亡。身为国王十年,在英格兰的时间只有六个月)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无地王",在贵族胁迫下签署《大宪章》,布汶战役被法国击败,失去大部分大陆领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征服苏格兰失败,承认其独立。被王后伊莎贝拉和小舅子法王查理四世谋害)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发动英法百年战争,在克莱西和普瓦提埃大破法国骑士团,获得法国西南的大片土地)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黑太子爱德华之子。远征爱尔兰时被堂弟兰开斯特公爵亨利拘捕,并废黜,由亨利即位)

兰开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重开英法战争。在阿金库尔取得胜利,和法国签订特鲁瓦和约,成为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继承者)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出生后九个月即位。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去世而身兼英法两国国王。法国在圣女贞德带领下扭转战局,英国丧失全部领地。1455年,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长期混战开始。1461年亨利被约克公爵抓获而处死于伦敦塔)

约克王朝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约克公爵理查之子。父亲理查在1460年战死后作为约克派首领。1461年即位)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爱德华四世长子。即位的同年同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一起被摄政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送入伦敦塔。之后便再无下落)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爱德华四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1483年成为摄政王,杀害侄子爱德华五世后即位。在和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的交战中被杀。约克王朝结束)

都铎王朝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

(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满伯爵爱德华·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孙女玛格丽特之子。1486年与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结婚,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红白玫瑰战争)

2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英格兰国王1509-1547)(亨利七世次子。即位后同亡兄的未婚妻西班牙公主凯瑟琳结婚。由于离婚问题而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1541年起英王成为爱尔兰国王,下不再注明)

3爱德华六世(1537-1553)(英格兰国王1547-1553)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国王1553)(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儿。外祖母玛丽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给诺森伯兰公爵之子达德利。诺森伯兰公爵伪造遗嘱让简·格雷继承王位。后阴谋败露,简·格雷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5玛丽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国王1553-1558)(亨利八世同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之女。和西班牙国王菲利佩二世结婚。由于镇压新教徒被称做"血腥的玛丽")

2 英国王室世系表

6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国王1558-1603)(终生未婚,去世后都铎王朝结束)

斯图亚特王朝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之子,伊丽莎白女王的表侄孙,在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资产阶级革命中被砍头)

1649-1653 共和政体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3-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查理一世次子,信奉天主教)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光荣革命中被推翻,流亡并死于法国)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9-1694)(詹姆斯二世长女。光荣革命后与丈夫尼德兰联合省总督威廉亲王共同回国执政)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94-1702)(尼德兰联合省总督,奥兰治亲王。荷兰的奥兰治-拿骚家族中的奥兰治支随着他的死亡而绝嗣,由德国拿骚家族继承荷兰执政的头衔)

4安妮(1664-1714)(苏格兰国王1702-1707,英格兰国王1702-1714)(在位期间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死后无嗣,斯图亚特王朝结束)

汉诺威王朝

1乔治一世(1660-1727)(联合王国国王1714-1727)(德国汉诺威选帝侯恩斯特·奥古斯特与普法尔茨选帝侯的女儿,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根据《权利法案》英国王位继承权)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联合王国国王1760-1820)(在位期间发生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采取强硬态度。参加神圣同盟反对法国,1801年吞并爱尔兰)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乔治三世次子。克拉伦斯公爵。因为夏洛特女王储去世而继承其哥哥乔治四世的王位)

6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乔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爱德华之女。汉诺威家族不承认女性的继承权,因此宣布放弃对德国汉诺威领地的继承权,英国王室也不再使用汉诺威作为朝代名。和舅舅萨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尔伯特结婚。1876年成为印度女皇)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爱德华七世次子。约克公爵。长兄阿尔伯特去世后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在位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爱尔兰独立。在一战中因为德国是其敌国,所以将王室的姓氏改为温莎)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同曾经两次离婚的辛普森夫人的关系被披露后,于1936年12月退位,法国定居)

3乔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五世次子。约克公爵。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后一位爱尔兰国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1949))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1947年和希腊王子菲利普·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堡-格吕克斯堡亲王结婚。菲利普王子在归化英国国籍的时候选取母系姓氏蒙巴顿(德国巴登堡家族)为姓。现有三子一女:长子威尔士亲王查尔斯,长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约克公爵安德鲁,三子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

法国王室世系表

墨洛温王朝(481-751年)

1克洛维一世(466-511)(法兰克王国国王481-511)

2克洛塔尔一世(500-561)(法兰克王国国王511-561)

3希尔佩里克一世(539-584)(法兰克王国国王561-584)

4克洛塔尔二世(584-629)(法兰克王国国王613-629)

5达格贝尔特一世(605-639)(法兰克王国国王623-639)

6克洛维二世(634-657)(法兰克王国国王639-657)

7懒王时代宫相掌权丕平家族

(1)丕平一世(-640)

(2)丕平二世(635-714)

(3)查理_马特(铁锤查理)(688-741)

加洛林王朝(751-987年)

1丕平三世(矮子丕平)(714-768)(法兰克王国国王751-768)

2查理一世(查理曼)(742-814)(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768-814)

3路易一世(虔诚者路易)(778-840)(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814-840)

4查理二世(秃头查理)(823-877)(西法兰克王国843-877)

5路易二世(口吃者路易)(846-879)(西法兰克国王877-879)

6路易三世(863-882)(西法兰克国王879-882)

7卡洛曼(-884)(西法兰克国王882-884)

8查理三世(胖子查理)(839-888)(西法兰克国王884—888)

9厄德(-898)(西法兰克国王888-898)

10查理三世(天真者查理)(879-929)(西法兰克国王898-922)

11罗贝尔一世(865-923)(西法兰克国王922-923)

12鲁道夫(-936)(西法兰克国王923-936)

13路易四世(921-954)(西法兰克国王936-954)

14洛泰尔(941-986)(西法兰克国王954-986)

15路易五世(懒王路易)(967-987)(西法兰克国王986-987)

法兰西王国

卡佩王朝(987-1328年)

1于格_卡佩(938-996)(法兰西国王987-996)

2罗贝尔二世(虔诚者罗贝尔)(970-1031)(法兰西国王996-1031)

3亨利一世(1008-1060)(法兰西国王1031-1059)

4腓力一世(1052-1108)(法兰西国王1059-1108)

5路易六世(胖子路易)(1081-1131)(法兰西国王1108-1131)

6路易七世(小路易)(1120-1180)(法兰西国王1131-1180)

7腓力二世(奥古斯都)(1165-1223)(法兰西国王1179-1223)(

8路易八世(狮子路易)(1187-1226)(法兰西国王1223-1226)

9路易九世(圣路易)(1214-1250)(法兰西国王1226-1270)

10腓力三世(大胆腓力)(1245-1285)(法兰西国王1270-1285)

11腓力四世(美男子腓力)(1268-1314)(纳瓦拉国王1284-1305,法兰西国王1285-1314)

12路易十世(固执者路易)(1289-1316)(纳瓦拉国王1305-1316,法兰西国王1314-1316)

13约翰一世(1316-1316)(纳瓦拉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

14腓力五世(高个子腓力)(1293-1322)(纳瓦拉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1322)

15查理四世(美男子查理)(1294-1328)(纳瓦拉国王,法兰西国王1322-1328)

瓦卢瓦王朝(1328-1589年)

1腓力六世(1293-1350)(法兰西国王1328-1350)

2约翰二世(好人约翰)(1319-1364)(法兰西国王1350-1364)

3查理五世(贤明者查理)(1338-1380)(法兰西国王1364-1380)

4查理六世(疯子查理)(1368-1422)(法兰西国王1380-1422)

5查理七世(胜利王)(1403-1461)(法兰西国王1422-1461)

6路易十一世(谨慎的路易)(1423-1483)(法兰西国王1461-1483)

7查理八世(1470-1498)(法兰西国王1481-1498,那不勒斯国王1485-1498)

瓦卢瓦王朝(奥尔良支)

8路易十二世(人民之父)(1462-1515)(法兰西国王1498-1515)

瓦卢瓦王朝(昂古莱姆支)

9弗兰西斯一世(1494-1547)(法兰西国王1515-1547)

10亨利二世(1519-1559)(法兰西国王1547-1559)

11弗兰西斯二世(1544-1560)(法兰西国王1559-1560)

12查理九世(1550-1574)(法兰西国王1560-1574)

13亨利三世(1551-1589)(法兰西国王1574-1589)

波旁王朝(1589-1792年)

1亨利四世(1553-1610)(纳瓦拉国王1562-1610,法兰西国王1589-1610)

2路易十三世(1601-1643)(法兰西国王1610-1643)

3路易十四世(1638-1715)(法兰西国王1643-1715)

4路易十五世(1710-1774)(法兰西国王1715-1774)

5路易十六世(1754-1793)(法兰西国王1774-1792)

6路易十七世(1785-1795)(未在位国王)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

1拿破仑一世(1769-1821)(皇帝1804-1814)

2拿破仑二世(1811-1832)(未在位皇帝)

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年)

1路易十八世(1755-1824)(法兰西国王1814-1824)

2查理十世(1757-1836)(法兰西国王1824-1830)

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1830-1848)

路易_腓力(1773-1850)(法兰西国王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拿破仑三世(1808-1873)(皇帝1852-1870)

意大利统一前时期旗帜

(~ 1848年)

如同其他旗子的一样,这一面旗子采用了源自1789年法国革命时的旗帜。在 1796年,由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率领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亲手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当时的意大利新共和国——坦斯帕达纳地方共和国(Repubblica Transpadana)也采用了相似的旗帜。或许,它的颜色来源自 Legione Lombarda旗: 它包含米兰市的颜色——红色和白色,以及米兰国卫队制服颜色——绿色。相同的颜色也被由来自伊米利亚(Emilia)和罗马格纳(Romagna)士兵组成的意大利军团(Legione Italiana)采用了。

1797年7月1日,第一面意大利三色旗在位于勒佐·艾米利亚(Reggio Emilia)的奇斯帕达纳地方共和国诞生,并被采用为奇斯帕达纳共和国Repubblica Cispadana的官方旗帜。它呈水平方向排列,从上至下依次为红色,白色和绿色。旗帜中央处有一徽章,它由一支箭筒和一个授予骑士爵位的战争奖座组成,箭筒中的四支箭象征了组成波诃联邦(Po federation)的四个省。整个徽章被绿色的橄榄枝环绕。

在1798年,奇斯帕达纳共和国(Repubblica Cispadana)和坦斯帕达纳共和国(Repubblica Transpadana)合并成立奇萨尔皮尼共和国(Cisalpine Republic),采用了一面正方形垂直条纹,但中间没有徽章的意大利三色旗。该旗帜一直使用到1802年,共和国被重新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Italian Republic)。同年,一面新的正方形旗子被采用,红色旗面的中央区域是一个中间带绿色正方形的白色菱形。

在1799年,卢卡共和国(Republic of Lucca)受法国的影响,采用了「绿色─白色-红色」水平排列的三色旗,直到1801年。

拿破仑成为皇帝之后的1805年,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变成意大利的王国(Regno d\'Italia),归拿破仑自己管辖。意大利的王国的国旗形状由原来意大利的王国时期的方形改为矩形,在中央的白色正方形上镶有拿破仑之鹰。这一面旗子使用直到1814年拿破仑退位。

独立后的意大利的王国

在1848年至1861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一些地区从其他国家脱离出来并促成意大利自身走向统一。这些地区是威尼斯地区(Venetian region),罗马(Rome)和特伦托—特雷斯特(Trento-Trieste),它们分别于1866年、1870年和1918年逐一统一到意大利。这时期被称为 意大利复兴运动(Risorgimento)时期,三色旗也成为意大利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联合起来的一种象征。

1848年~1849年时期的意大利的王国

关于意大利国旗的历史,184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在意大利的许多州都改变了他们的旗子,这反映出所有意大利人对他们的祖国独立的所做出的承诺。

意大利三色旗采用了当时萨丁尼亚王国(Kingdom of Sardinia)军队的战旗:三色旗中间的白色条纹印有萨伏依王室的徽章。在他对伦巴底人- 威尼斯人民的宣言(Proclamation to Lombard-Venetian people)中,萨伏依王室的查尔斯·艾伯特(Charles Albert of Savoy)说:「…为了向外界展示和表明我们对意大利统一的承诺,我们(指查尔斯·艾伯特)将在我们的军队(的战旗)…意大利三色旗上添加上萨伏依盾。」

同年,托斯卡纳大公国(Granducato di Toscana)修改宪法,废除带有奥地利—洛林大徽章(Austria-Lorraine great coat of arms)的奥地利旗帜,改用带有简单国徽图案的意大利三色旗。

两西西里王国(Regno delle Due Sicilie)国旗也被作了修正,把中间的白色条纹中的波波尼克印章(Borbonic seal)边缘添加上红色和绿色的条纹。这面旗帜使用时间从1848年4月3日持续到1849年5月19日。

在同年中,威尼斯的人民厌恶奥地利帝国政府的统治,发动革命,宣布成立威尼斯共和国。采用了与意大利独立和统一所付出的努力有联系的旗帜。在三色旗左边绿色条纹的上方绿/白/红三色相间的区域,绘有以白色长方形为背景的金色圣·马克狮子(St Mark\'s lion)。

1849年,罗马共和国(Repubblica Romana)将白色条纹中绘有黑色双「R」的意大利三色旗作为战旗。

1860年~1861年时期的意大利王国

在1860年6月21日,新的国旗版本被西西里王国(Regno delle Due Sicilie )采用。新版本的旗帜被采用,三色旗中间的白色条纹印有Borbonic封印。后于1861年3月合并入意大利王国(Regno d'Italia)时停止使用。

在1861年4月15日,意大利王国(Regno d'Italia)国王维多利奥埃互努莱二世(原萨丁尼亚王国国王)再度统一意大利时,宣布将萨丁尼亚/ 皮德蒙特王国(Kingdom of Sardinia/Piedmont)时期的国旗(印有萨伏依王朝的盾形徽章的意大利三色旗)作为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国(Regno d'Italia)的国旗。旗面为绿、白、红竖条三色旗,在旗的左上角加上萨伏依王朝的徽章红盾白十字,后来又把红盾白十字徽章放到中间的白色条纹里。

85年后的1946年,这面印有萨伏依王朝的盾形徽章的意大利三色旗随着意大利王室的覆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意大利共和国(1946年~ )

现今的意大利国旗是由内阁政府和萨伏依王室提议,并在1948年1月1日被采用的。意大利政府说:“意大利共和国的三色旗是由绿色,白色和红色三条垂直相同的尺寸条纹组成”。其长宽比2:3,而在此之前的战时旗帜是方形的。

航海旗意大利海军旗使用白色条纹中间带有王冠和海军徽章的旗帜,商船则使用没有王冠的另外一种版本。

在207年之后的2003年3月,意大利政府首次为其国旗的三种颜色制定了标准,意政府规定,意国旗所采用的三种标准色分别为鲜草绿、奶白和西红柿红,其pantone颜色标准如下: 绿色:18-5642 TC 白色:11-4201 TC 红色:18-1660 TC

一直以来,意大利人对国旗上的三种颜色都没有一个准确说法,可以说是仅仅靠视觉来决定。由于当今世界上有近十个国家的国旗是绿、白、红三色旗,彼此间差别很小,而同属欧洲的爱尔兰国旗又与意大利国旗极为相似,所以非常容易被人误解。因此,意大利政府不得不颁布了国旗色彩的确切标准。

K的意思是KING(国王),四个K代表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

1、方块K: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古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恺撒大帝。

凯撒本人生前是没有称皇帝的,他终结了古罗马共和时代开启了古罗马帝国时代,在欧洲人的心中,虽然他不是皇帝,他的名字就是皇帝的意思。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皇帝均以恺撒为称号。

2、梅花K: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王国国王。

亚历山大三世是欧洲最伟大的四大军事天才,他率领马其顿王国四处征战,波斯、埃及、印度都被他踩在了脚下,他让马其顿王国盛极一时,疆域横跨欧亚非,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超过当时中国的战国七雄的总面积。

3、黑桃K:大卫王。

以色列王国首位国王,(公元前1000-960年在位),这位以色列国王喜欢音乐,特别是坚琴。米开朗基罗的传世著名雕塑名作大卫即以他为形。

4、红桃K:查理曼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公元742---公元814年。

查理曼从法兰克王国国王一直做到了罗马皇帝,将大部分欧洲领土都纳入了自己的疆域,让基督教成为欧洲最主流的宗教,他的子孙建立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查理曼大帝对后来整个欧洲文明的影响不可估量,有人把他称为欧洲之父。

扩展资料:

扑克牌里的J代表的是Jack(骑士),四张J分别代表了欧洲最伟大的四位骑士,他们分别是:

1、方块J:赫克托尔(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左右),古特洛依第一勇士。

2、梅花J:兰斯特洛(公元500年左右),古不列颠传奇骑士。 

3、黑桃J:霍吉尔(公元500年左右),丹麦传奇骑士。

4、红桃J:拉海尔(1390年~1443年1月11日),法国传奇骑士。

Q的意思是QUEN(王后)四个Q代表欧洲历史最出名的四位王后,她们分别是:

1、方块Q:拉结,《圣经》中的传说人物,以色列先祖雅各的第二位妻子。

2、梅花Q:约克伊丽莎白,公元15世纪,英国王后。

3、黑桃Q:埃利诺·冯·诺伊堡,神圣罗马帝国利奥波德一世的皇后,德国公主。

4、红桃Q:犹滴,《圣经》中的女英雄。

-扑克

皇帝”(Empror)和“国王”(King)两个词,在欧洲历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国王”从一开始就指世袭专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将军”“军事统帅”的意思。因此,罗马帝国的君主可以自称“皇帝”,但绝不能自称“国王”——因为从理论上,罗马皇帝的权威来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权的首席元老、执政官、军事统帅、护民官和大祭司,并不是“世袭专制君主”。

事实上,早期罗马帝国很少使用“皇帝”一词来称呼君主,而一般称之为“恺撒”或“奥古斯都”(到了哈德良时期,“恺撒”又被用来称呼皇帝的继承人),直到现在,德语、俄语中的“皇帝”和“恺撒”还是一个词根(“沙皇”就是“恺撒”的意思)。到了戴克里先执政之后,拉丁文的“皇帝”一词才普及起来,成为罗马君主比较常用的称呼。

欧洲的第一个皇帝是罗马元老院“第一公民”屋大维(虽然当时“皇帝”的称呼并不普及),理论上讲,此后的欧洲各国的所有皇帝,继承的都是屋大维传下的罗马皇冠,否则就是不合法。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从屋大维开始的帝国皇冠,后来究竟传给了谁?有多少个家族、多少个帝国,曾经有幸拥有“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

从屋大维到戴克里先,虽然帝国的中心向东转移,但罗马在名义上还是帝国的首都。戴克里先即位后,实行“四帝共治”,帝国的四个首都中根本不包括罗马,这标志着罗马帝国开始丧失向心力、丧失统一的政治基础。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狭义的罗马帝国),象征分裂的“双头鹰”从此成为帝国徽章。这样,欧洲就有了两个合法的皇帝系统。其中西罗马帝国很快于公元5世纪灭亡,皇冠无人继承;而东罗马的皇帝系统则一直维持下去,直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西欧经历了一段“没有皇冠的”时代。虽然法兰克王国的势力非常强大,也诞生了克洛维、丕平这样的强大君主,但他们毕竟是“国王”,是继承蛮族法统的地方君主,不是继承罗马法统的“欧洲共主”。直到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在罗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教皇宣布他为“罗马人皇帝”“奥古斯都”,这才结束了西欧300多年没有皇帝的历史。“罗马人皇帝”可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它意味着查理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罗马帝国的权利和义务都转移到了查理及其继承人的身上,早已灭亡的西罗马皇帝系统,现在由查理重新接续。

但是查理的帝国很快分裂,皇帝头衔由查理的孙子、中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继承。中法兰克王国继续分裂,帝国皇冠落到了意大利北部的一群小王公手中,丧失了它的神圣性。直到公元11世纪,出身东法兰克(今天的德意志)贵族的奥托从罗马教皇手中再次接过了皇冠,宣布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从此直到19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直是名义上的欧洲共主,一切其他国家君主都没有资格称帝,在名义上都必须服从神圣罗马帝国管辖。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土,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等地区,但这个帝国是由许多封建领地构成的,很不稳定,皇帝根本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到了13世纪以后,皇帝不再世袭,而是由波希米亚(捷克)国王、科隆大主教、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边地侯等“七大选侯”选举产生。从16世纪开始,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又逐渐把持了皇帝位置,“选举”成为走过场。由于东罗马帝国已经于1453年灭亡,因此欧洲只剩下一个合法的皇帝,那就是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给了同为东正教的俄罗斯以可趁之机。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东正教教士的强烈建议下,决定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的姿态出现,将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自称“沙皇”(恺撒),到了彼得大帝时期又改为“皇帝”(但一般习惯上仍称“沙皇”),这也是欧洲历史上诞生的第四个帝国(前三个分别是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虽然在名字上与“罗马”没有什么关系,但历代沙皇都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并声称自己继承的是东罗马的东正教传统,因此从法统上来说,沙皇的皇冠仍然是来自罗马帝国。

从以上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直到18世纪,“皇帝”这个称号都是与罗马帝国分不开的,只有罗马帝国精神的继承人,才有资格称为“皇帝”。18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主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但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称“皇帝”,因为法国王位与罗马帝国并没有什么联系,而且西欧当时还存在唯一合法的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掌权时,形势就大不一样了。拿破仑将教皇召到巴黎,要求其为自己加冕,称自己为“法兰西人的皇帝”——这也是近2000年来,皇帝的称号第一次脱离“罗马”二字。但是,拿破仑此后又迅速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取消了哈布斯堡家的“皇帝”称号,事实上也是想造成一种“法兰西皇帝是欧洲正统”的印象,而这个“正统”与罗马也是分不开的,否则拿破仑又何苦一定要罗马教皇为自己加冕,且封自己的儿子为“罗马王”呢?

拿破仑帝国只存在了短暂的十多年,但拿破仑却开辟了一个称帝的先例,那些和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的君主也都蠢蠢欲动,准备称帝。拿破仑覆灭后,哈布斯堡家族迫不及待地再次自称“皇帝”,但这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改称“奥地利皇帝”。英国本来与罗马皇位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英国的民主传统也不允许其君主自称“皇帝”,但既然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君主也就改称“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和哈布斯堡、罗曼诺夫家族平起平坐。1849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篡夺了法国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自称继承拿破仑帝国的法统。这样,在欧洲就同时存在三个半皇帝——奥地利皇帝,法兰西皇帝,俄罗斯皇帝和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算半个),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帝国。普鲁士王国连续战胜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虽然德意志帝国是在奥地利、法兰西两个帝国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但普鲁士人并不认为自己的皇位是从奥地利或法兰西“夺取”的,而是高傲地宣称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因此这个帝国也被称为“第二帝国”,与后来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遥相呼应。虽然德意志帝国认为自己才是正宗的罗马帝国继承人,但他们也并没有取消奥地利人的皇位,只是法兰西帝国被革命推翻而已,欧洲仍然维持“三个半皇帝”的状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个帝国纷纷被推翻。

(注:国内翻译往往称阿拉伯、奥斯曼乃至英国为“帝国”,这是不太准确的。阿拉伯的君主自称“哈里发”,即“先知的继承人”;奥斯曼的君主自称“苏丹”,即“军事长官”;英国虽然也偶尔自称“帝国”,但英国国王只担任印度皇帝,而不担任整个大不列颠的皇帝,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皇帝”)

意大利历史

  意大利历史  据古代神话,罗慕路斯(Romulus)——传说他和孪生兄弟雷穆斯(Remus)是由母狼抚养和哺育的——于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