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牛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牛姓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20浏览:1收藏

百家姓牛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牛姓分布,第1张

  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裔牛父。与其姓氏一样,牛姓多勤苦劳作,踏实肯干之人;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百家姓牛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牛姓姓氏起源

 起源一

 源于牛国,出自西周时期“牛医先生”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文献《灵台牛氏家谱·序》中记载:“当周盛时,文王之小子子之子遇牛医先生,封牛国,为太常卿、协律郎。祖牛孝参定雅乐,后附帝意,销设前代金石,以自异议,以作武舞,以象功德,至是乐成,诏行之乐,常有新乐,孝义此一志也。”这在《灵台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起源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开国帝王成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该支牛氏始祖为西周初期宋国君主微子启(一说为微仲衍)。

 商时纣王残暴奢侈,荒*无道,微子多次规劝,他都充耳不闻。眼见国家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于是求教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便毅然离开王宫。 传说 微子离宫出走时,在正午时分,便将“午”字出头为“牛”字作为姓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以及《唐书·世系表》等的记载,周王朝建立以后,周公旦封商朝皇族微子启(纣王庶兄)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以奉汤王之祀,建立宋国。有“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之记载。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专家张澍编着的《姓氏寻源》载:“牛出陇西,本自殷,周封微子于宋,其裔司寇牛父帅师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起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牛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牛人,是西周时期所设官位,专职负责 饲养 国家牛畜,然后按典制贡送诸侯,保障诸侯的肉食、祭祀之用。牛人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职位上大夫。在牛人之下还设有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四人,丞四人,徒十二人,役若干,是两周时期很重要的官职。

 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

 起源四

 源于改姓,出自尞姓回复为牛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隋书》及《路史》记载,隋朝时期的牛弘,其父名为尞允,曾在北魏朝廷做侍中时,被赐恢复祖姓牛氏。古代尞、寮、了三字通假,故尞氏也称寮氏、了氏。

 另外,还有记载说 三国 时期,魏国名将牛金被司马懿毒杀,其家人避难逃亡,因祖先名为宜僚,遂改姓尞氏。至尞允被赐复本姓后,也都随着一起改回为牛氏。

 起源五

 源于民间,属于以职业技能为氏。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在北方有一种说法,砸锅牛是一家;还有一种说法,姓牛的祖先是以放牛为生,故以职业为姓氏,称牛氏,世代相传至今。

牛姓分布

 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牛姓的百分之四十一,另外,山西亦多此姓,两省牛姓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牛姓 典故

 牛姓,唐《元和姓纂》曰:“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战国时赵有牛翦、秦有牛缺等名人。东汉时期,牛邯担任护羌校尉,牛姓遂成陇西望族。十六国后赵石季龙“以韦杜牛辛皇甫胡梁七姓衣冠华胄,不在戌后限。”北朝时期,陇西大量牛姓因官播迁到山西、河南等地。唐宋以来,山西牛氏日渐繁衍壮大,尤其在晋东南地区广为分布。

 三国曹魏后牛金因“牛继马后”谶语被司马懿毒杀,子孙逃离。宋代《古今姓氏书辨正》记载牛金之子牛元定逃难到安定,改姓寮氏。据一些史籍、碑刻记载,唐代许多牛姓家状都记载为牛金之后,如牛弘家族、牛肃家族,以及上党一带牛氏。山西壶关沙窟村近年因盗掘出土许多唐代牛姓家族墓志,这些墓志大都记载其先祖为牛金,官任上党太守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沙窟村一张姓村民建房时牛金墓及墓碑据说被发现,墓碑被村民移作他用后下落不明。从山西明初迁出牛姓基本都为打锅牛情况来看,宋元时期打锅牛传说已经在山西广为流传。今沙窟村流传牛丞相因皇帝巡游被馋抄家打锅一说,依据本村牛姓以牛金为始祖来看,其打锅传说可能与牛金家族罹难有关。

 北周末年,工部尚书寮允复姓牛氏,其子牛弘曾任隋吏部尚书等职,敕封为奇章公,史称“大雅君子”。唐贞观二年,牛弘次子牛方裕因参与弑杀隋炀帝,被流放到岭表。贞观七年唐太宗又下诏这些弑君罪臣“其子孙并宜禁锢,勿令齿叙”,牛弘家族再次蒙难。唐天宝年间,宰相牛仙客因武皇时期出现的“牛姓干唐祚”谶语被周子谅参劾,唐玄宗因此大怒把周子凉杖杀。唐代后期,牛弘之后牛僧孺再任宰相一职。因“牛李党争”缘故,李德裕一党又刻意编撰《周秦行记》、《牛羊日历》等文诋毁牛僧孺,此谶语被再次提及。

 “牛姓干唐祚”谶语为“首尾三麟六十年,两角犊子恣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当时好事者解云:“两角犊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故周子谅弹牛仙客,李德裕谤牛僧孺,皆以应图谶为辞。然“朱”字“牛”下安“八”,八即角之象也。从 历史 真实情况来看,此谶语预示唐末朱泚、朱温之乱。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正应谶语之验。

 除壶关流行的牛丞相打锅传说外,河南、山西两地还流传“猛牛扑帝王”、“九牛撞金殿”打锅传说。“猛牛扑帝王”描述为“牛肋插双刀”或“牛生双尾”,也与“朱”字有关。清末以牛凤山为代表的众多牛氏族人因把牛川奉为打锅牛始祖,顺理成章地解释此“朱”字应代表朱元璋,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典故和传说。但实际上,“猛牛扑帝王”、“九牛撞金殿”传说与“牛姓干唐祚”谶语关系更大,牛丞相打锅传说可能为“牛姓干唐祚”的民间 故事 版本,另外再加上牛金、牛弘家族罹难故事变化、演绎而成。由于时间、地点、流说者不同进而演化出多种版本,此为民间传说流传的共性特点。今山西潞城贾村流传“八角牛”传说,“两角犊子”,“八角牛”也,此可能为“牛姓干唐祚”谶语的另一个民间版本,与牛丞相打锅传说异曲同工。

 综合考虑,牛丞相打锅传说应该始自唐代,但打锅来源则有可能上溯到三国牛金罹难事件。

 元代打锅牛姓已经遍布山西全省,尤其晋东南地区牛姓更为集中,出现了许多名门望族,如定襄牛荣家族、襄陵牛光祖家族、陵川牛潜家族。另有多位牛姓考取进士,如仅陵川一地就有牛潜、牛元伟、牛宗文三名牛姓进士。

 明清之际,大量打锅牛姓从山西分迁到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今北方牛姓基本都为打锅牛,名称有“打锅牛”、“破锅牛”、“ 锅茬牛”等多种称谓,除牛丞相打锅传说外,另有三兄弟、四兄弟、五兄弟、八兄弟、九兄弟、十八兄弟等多种兄弟破锅传说。千百年来,“打锅牛是一家”祖训一直在打锅牛家族传唱,族人见面往往先问一句“打锅不打锅”回答“打锅”的就是一家人。相识后常常以“本家”、“一家子”、“老本”等亲切称谓,给予热情招待,成为牛氏家族独有的风俗习惯。

 清代乾隆初年,广为流传的18打锅牛传抄谱在河南济源石露头村始正式出现,干嘉年间此谱在周边地区得到初步传播。道光、同治年间,由于汜水武状元牛凤山父子寻宗修谱影响,此谱开始在河南及其周边广大地区流传。因为把打锅牛与18打锅牛混为一谈缘故,很多打锅牛家族认作18打锅牛,造成牛氏家族乱认祖宗与家谱传抄的滥觞现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网络、书籍等影响下,18打锅牛家谱传播更为迅速,更多的打锅牛氏认到18打锅牛。此风如不及时纠正,将对牛氏家族造成难以估量的 文化 劫难,后果不堪设想。

牛姓名人

 牛子厚

 牛子厚(吉林牛家代表人物,著名京剧科班“喜连成”的创始人)本名牛秉坤,字子厚,祖籍山西太原。1866年(同治五年)出生于吉林,是著名巨商“船厂牛家”的第四代传人,是在吉林城拥有几十家商号,并在东北各主要城镇都布有“买卖”的大东家。他创建了“喜连成科班”,为中国京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牛子厚声名显赫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富而好行其德”,乐善好施。在吉林市开设“粥棚”,无偿向穷苦人施舍稀粥;捐款修建了“凌云寺”;创办了“三皇会”(盲人聚会之所);对无亲无故的贫寒人,慷慨相助。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为了解救嗷嗷待哺的市民,他曾在前门外设一粥场,施舍粥饭。因为他施舍行善,市民多有赞誉,“牛善人”之称远近闻名。清光绪皇帝、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分别向牛家颁发“乐善好施”的匾额。永吉送楹联一副,称牛子厚是“泊然与人无争,修世服畴,应共松江流泽远;富而好行其德,赈灾济困,料诸庐室感恩多”。

 牛子厚对培养京剧人才倾注心血,梨园弟子也给予他盛情回报。1934年,家道衰落的牛子厚迁居北京。梅兰芳、萧长华等倡议梨园界给牛先生义演三天,用演出的收入为牛子厚购买了位于北京宣武门外西河沿胡同的一所四合院,房屋14间,又用1500元银大洋购买香木棺材一口。

 1943年牛子厚于北京病故,后归葬于吉林市。

 牛邯

 狄道人,东汉名将,官护羌校尉,后擢太中大夫。才气勇力俱全,雄威边陲,官护羌校尉,后擢大中大夫。

 牛文科

 1984年。山东淄博人,本科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青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事。自由撰稿人,传媒 公司法 人代表。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 教育 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新作文》杂志编辑。词条被《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收录。

 牛金

 三国时南阳人,曹仁麾下部将,官至魏后军,在军中很有威望。司马懿怕“牛随马后”,取代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牛金惨遭司马懿毒酒暗杀。

 牛兴祖

 晋宁襄陵(今山西省襄汾)人,元代官吏。历中书省掾、刑

 部主事、工部主事,后擢大都兵马指挥使,累官至云南行省参知政事。

 牛天畀

 山西省太谷人,清代将领。乾隆年间武进士,累官至贵州省提督,曾率川北官兵会剿苗民,先后屠戮上万,后被苗民击毙。

 牛富

 安徽霍邱人,南宋抗击元兵入侵名将,自青少年时代起,就勇而知义,立志报效祖国。有一次在战斗转移时,令城内居民 烧绝街道,抵抗贼军,牛富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为下落敌人之手,自己就以头触柱,赴火而死。牛富的大义凛然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他死后,赠静江军节度史,谥“忠烈”。

 牛峤

 最早写咏物词的五代词人,字松卿,一字延峰(850—920年),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唐朝宰相牛僧孺之孙。唐僖宗干符元年(874年)进士。历任拾遗、补尚书郎等小官。王建立后蜀,牛峤在后蜀任判官、给事中等职。牛峤一生博学多才,受好写诗填词,诗学李贺,词闻于世,着有《歌诗集》三卷。是“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其词收入《花间集》一书三十二首,《全唐诗》附词二十七首。他的词特点是“繁弦促柱间有劲气”,字句富丽清新,借物抒情,寓意深刻。有人评价说他的词“蜜丽香软”,词风似温庭筠。他是我国最早写咏物词的词人之一,对后世咏物词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代表作有《梦江南·街泥燕》、《菩萨蛮·舞裙香暧金泥凤》等。

1 百家姓牛姓姓氏起源

2 牛姓女孩名字

3 25个最难取名字的姓氏

4 姓谢男孩属牛起名字

5 百家讲坛百家姓温姓

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寻根溯源 牛姓来源有四:1、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唐书·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封微子(纣王庶兄)于宋,以奉汤王之祀,微子之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2、寮姓改为牛姓。据《隋书》及《路史》所载,隋代牛弘,其父寮允为北魏时侍中,赐姓牛(一说三国魏大将军牛金之后,为避难改寮姓,至寮允赐复本姓)。3、形成于民间。农家与牛为伴,终日不离,有的就以牛为姓。4、他族改姓而来。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有牛姓,为纳西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归镶黄旗包衣管领;今满、藏、土家、蒙古、东乡、回、朝鲜、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牛父。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皇帝商汤的后裔。周武王灭纣后,封商朝皇族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微子之后有牛父,官任宋国司寇(掌管刑狱)。宋武公时,游牧民族西戎狄人屡次犯宋,牛父曾率军败敌于长丘。后在一次作战中,不幸壮烈殉国。因其为国而死,后世子孙即以其字为氏,称牛姓。他们尊牛父为牛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牛姓在春秋时发祥于今河南商丘,公元前二八六年,即战国后期,宋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散亡各地。此际,见诸史册之牛姓人有:秦国大儒牛缺、赵国大将牛翦,以及赵国人牛畜等,说明此际牛姓有入今河北、陕西等地者。两汉时期牛姓历史人物有:张掖太守牛商、御史大夫牛抵、护羌校尉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牛邯、外黄令陇西人牛述以及董卓的儿女亲家牛辅等。牛商后又到扶风任职,牛辅为董卓(董为甘肃临洮人)亲信,从其经历来看,二人也应为陕甘一带人,可见此际牛姓在陇西已初具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纷争,夷族入侵,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中原一带之牛姓徙居江南,但人数不多。虽陇西之牛姓与他族毗邻,但远离中原是非之地,故所受波及不大,反而人丁兴旺,繁衍昌盛起来,并形成牛姓历史上最重要的郡望——陇西郡。隋唐之际,陇西之牛姓更胜,可谓名人辈出,高官不断,如大雅君子牛弘,及其裔孙后任唐相的牛僧孺,以及牛僧孺之孙、词人牛峤,还有牛峤之侄牛希济,皆有名于当世,并名垂青史,此际陇西名人尚有在唐为相的牛仙客等。唐末至五代,再一次使中原百姓陷入兵荒马乱的无奈困境中,不得不颠沛流离徙奔四方。时陕甘之牛姓有南迁四川,东越黄河进入山西者,而中原之牛姓则播迁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宋元之际,山西的牛姓开始昌盛起来。明初,山西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山东、河北、东北三省等地。清代,有山西牛姓走西口到内蒙、河南牛姓闯关东到东北,此际牛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并有渡海赴台,远徙海外者。如今,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多此姓,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一,另外,山西亦多此姓,两省牛姓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 郡望堂号 牛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郡望有:陇西郡——秦置郡。治所在狄道,故城在今甘肃临洮南。辖境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武山以西,礼县以北等地。三国魏移治襄武,故城在今甘肃陇西南。 堂号:“陇西”、“大雅”、“惟明”等。 宗族特征 1、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牛父。与其姓氏一样,牛姓多勤苦劳作,踏实肯干之人。2、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进士牛姓及第者共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仅有两名,人言江南才子山东将,其寥寥几人足以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

  木有本而后生千枝万叶,水有源而后分东流西派。

  宋微子公元前十一世纪建国,经历厂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到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吞并,建国时间长达近800年。其前期和中期,政权比较巩固,经济、军事势力比较强大,积极参与了大国之间的争霸活动,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牛姓产生后,随着宋国的强大,其子孙不断发展壮大,并不断向外迁徙。从那时到现在有2700余年,牛姓子孙已从发祥地宋国北渡黄河,南徙长江,纵横万里,散居九州,且辗转播迁,走向世界。

  [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牛姓在得姓以后,便以宋国故地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根据史料记载,至少在春秋时期,牛氏已有人离开宋国,到其它诸侯国做事和做官,如当时的晋国(今山西曲沃西北),有牛谈,为赵简子家臣,有勇力”。战国时,赵有贤士牛畜、将军牛翦;秦有大儒牛缺、豪族牛双;楚有牛臣巢等人。

  到了汉代,牛氏发展至甘肃省陇西一带(今甘肃临洮),名人辈出,有护羌校尉牛邯,主簿①牛祟等,牛邯、牛祟的子孙旺盛,在陇西很快形成望族。根据唐《元和姓纂》记载,商汤这一支以牛为氏的家族,过去是以陇西地区为繁衍中心的。

  从《唐书·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可以看出:牛崇世居陇西,牛邯始居陇西,后徙安定,再徙鹑觚(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三国牛金将军之子为避祸也逃至安定,这些牛姓子孙,繁衍到南北朝至隋唐时,大至可分为三支。一支为:牛兴(牛邯孙)、牛遵、牛元亮……至牛肃为岳州刺史,唐开元二十八年到怀州,曾祖、大父皆葬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二支为牛元定(牛金之子)……辽炽、辽允至牛弘为隋吏部尚书。三支为牛通、牛会、牛意至牛仙客为唐玄宗时宰相。可见到隋唐时,牛姓从陇西、安定的繁衍中心已播迁到首都长安及全国许多地方。

  ①主簿:古代官名,负责文书、印鉴等,中央、地方郡县都设有。

  唐宋至元末明初时期

  唐宋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两个封建王朝都有较长时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因此人口得到迅速发展。牛姓的分布地也就更广,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许多地方都有牛姓子孙聚族而居。牛姓出现了不少历史名臣、诗人、词人等,如唐后期宰相牛僧孺、五代后梁宰相牛存节、词人牛峤、牛希济等著名人物。

  元代是牛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许多牛姓人在朝中当官,史称“牛氏元半朝”,意思是朝中有近一半的官员姓牛,这显然为夸张之词,但也从侧面说明,这一时期牛姓人口发展较快当官较多。元末明初,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支迁徙到五省十八县的“打锅牛”,也出现了“扁担牛”、“鞭杆牛”等迁徒分家的史实,这既是牛姓家族史上的一次悲剧,也为牛姓大发展带来了又一次机遇。

  相传六百多年前,河南荥阳汜水镇(古汜水县)十里村(当时叫十里亭牛占村)有一牛姓大户人家。据说是元末从山西洪洞迁来住在此处。长者叫牛川,元朝泰定乙丑年(1325)进士,任过洪洞县令。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叫牛洪、牛裨、牛超,都曾在元朝做过大官。他们三兄弟又各有六个孩子。牛洪六个孩子叫楷、炳、来、杭,捷、铨;牛裨六个孩子叫青、健、郁,秦、颖、堡;牛超六个孩子叫鹏、子、园、翼、栾、迁。全家堂兄弟共——十八人。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家大业大,正所谓“名宦寄籍,大家迁来,财贿多有,仓粟必丰。”据济源市南官庄《牛氏族谱旧序》记载,当时有“地百顷,牛千俱”,一家人迁此居住,“欢欣鼓舞”,和睦相处。

  谁料好景不长。元末明初,朝代更替,战乱频繁,盗贼峰起。荥阳这一带也极为动荡。据道光十八年(1838)荥阳穆沟村《牛氏宗谱序》记载:当时“一门济美”的十八兄弟,遇“红军作乱,势不能聚,而又恐后日无可考据也,遂将食锅分为十八片,兄弟各持其一,投亲友而去。故当时号为十八锅牛家,又号为打锅牛家”。这就是“打锅牛”的起源。济源、温县、密县,巩县、林县以及山东、山西等全国各地的“十八锅牛家”后代,族谱上也都大体作了这样的记载。

  相传弟兄十八个,与贼人打了三天三夜后,知难以再住在一起,被迫“怀揣锅片,手持利刃”,逃往他乡。后来明朝政权,逐步巩固,天下太平。十八兄弟中的老大牛楷由“济源回汜水县,兄弟难忘,互通音信,择期会于城西十里亭”,于农历十月十九日,在十里亭山寨门前,筑一高台,举行了隆重的对锅认亲会。

  十八兄弟通过对锅认亲会,乃知当年离散后,跑到黄河南岸、北岸的都有,“居中州者十四人,居外省者四人”,到外省的有:牛颖到河北完县(现改名顺平县),牛堡到江苏盱眙县,牛迁到山东冠县,牛翼又回到山西老家洪洞。“兄弟难忘”,于是约定每年对锅这一天聚会。不想事与愿违,根据济源南官庄《牛氏族谱旧序》记载:“其后子孙繁衍,县官恐生事端,因诈呼为白莲教,众兄弟畏惧,不敢再聚,始书家谱,州城府县,确切说明,各带一本,以昭示来许。”这就形成了古今家族史上少有的《十八祖迁居地址歌》:

  楷济源,丙洛阳,来在固始鹿邑,捷居郑州地,铨在西华乡。六祖洪爷后子孙记莫忘。

  青祥符 ,健林县,郁居密县颖居完,秦居夏邑地,堡在盱眙县。六祖裨爷后子孙记心间(祥符即现在的开封)。

  鹏温邑,子鄢陵,园居上蔡翼洪洞,栾庄太康南,迁在冠县东。六祖超爷后子孙记心中。

  (上述黑体字是十八弟兄名,有横杠的字是迁居地址。)

  这首迁居地址歌,打锅牛氏代代相传,子孙大都能详背此歌,有的地方还把祖上拿的锅片也编成歌,留给子孙。如:济源楷祖后代的“锅片歌”:“上有边,下有尖,六寸长,八寸宽,重量一斤贰钱叁。”(见济源石露头《牛氏家谱》)。所有这些已成为同宗之间相识、相认、相互团结的有力纽带,极大地增加了同族之间的凝聚力。

  这首迁居地址歌说明:当时打锅牛氏已播迁到五省十八县,已从汜水,走向中原,开始走向全国。难得的是这十八弟兄又生了整整一百个儿子。使这个家族迅速兴旺起来,这百名后代,个个有名有姓,家居何方,迁往何地,家谱中大都有明确的记载。下边举三例,略加说明:

  l、牛楷一支,六个儿子

  长子牛翔后代主要分布在荥阳、巩义、武陟、偃师等地。次子牛林后代主要分布在荥阳、巩义、济源、原阳、唐河、山东菏泽,陕西宝鸡、福建、湖南、云南、新疆等地。三子牛春后代主要分布在新安县、黄河南岸元山等地。四子牛谌后代主要分布在济源、沁阳等地。五子牛广后代主要分布在济源等地。六子牛景后代可能到唐河一带。

  2、牛丙一支,四个儿子

  长子牛水彩后代主要分布在洛阳、洛宁、偃师等地。次子牛贵彩后代主要分布在伊川、宜阳、偃师、登封、栾川等地。三子牛坤彩后代主要分布在洛阳、宜阳等地。四子牛绘彩后代主要分布在孟津、温县、新安、陕县、宝丰、南阳等地。

  3、牛鹏一支,四个儿子

  长子牛得泉后代主要分布在温县等地。次子牛得茂后代主要分布在孟县等地。三子牛得材后代主要分布在沁阳等地。四子牛得林后代主要分布在巩义等地。

  以上列举了十八兄弟中三支后代播迁概况,观其一斑,略知全貌。可以看出,打锅牛氏子孙,枝繁叶茂,家族兴旺,已繁衍成一个遍及五湖四海的大家族,这个大家族,以“打锅”为特殊标志,聚有极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明清至近现代时期

  这是牛姓人口逐步向南方、向边疆、向诲外发展的时期。

  明末清初,有牛姓人口移居台湾,清朝中叶以后,有牛姓人口去海外谋生,有侨居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国民党离开大陆退守台湾时,也有部分牛姓人口去了台湾。1979年前后,一些去台牛姓人员倡议成立了“牛氏宗亲会”。1982年在去台人员牛方仁等同族人员的主持下,恭修了《牛姓十八锅支系家族归谱》,为台湾、东南亚等地牛姓子孙寻根问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更有不少牛姓子孙到海外经商、求学、办企业、搞科研……有些人已成为世界知名人士,如现居美国的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就是河北人。可以说,牛姓子孙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不但在原籍奋发图强,摘好家乡建设,而且也有不少人走出家门、走向世界,为祖国建设、为人类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牛氏源流

牛氏寻根问祖

牛姓在我国家喻户晓的《百家姓》一书中,排名在三百一十位。若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列,目前排在第一百一十三位。大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牛姓人数较少,但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41%,山西牛姓也多,两省牛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牛姓人口的55%。1984年1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按姓氏人口多少为序排列,牛姓排在第九十六位。这种现象有其历史渊源,它和牛姓的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中原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林木葱葱其有本,江水泱泱其有源。

追溯牛姓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黄帝那里。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是黄帝的曾孙,被后世列为有名的“五帝”之一,称高辛氏。高辛氏生四个儿子,即后稷、契、尧、挚四个同父异母兄弟。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禹传位于启,启建立了夏朝。夏历16帝429年,到夏桀时灭亡。

契在舜帝时,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为司徒,管理臣民,封于商,赐姓子氏,传到14世孙成汤时,汤率天下诸侯打败荒*无道的夏桀而有天下,建立了商朝,商历31帝671年,到纣王时灭亡。

周武王率天下诸侯,打败了暴虐无道的纣王,建立了周朝,封纣王长兄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宋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微子是开国君主。微子后代有一部分子孙姓了牛姓,可见牛姓是由商汤帝王子姓一支演变而来。根据民间谱谍和历史文献记载,牛姓的产生之始,既有动人的民间传说,又有翔实的史实依据。

牛氏民间传说

长期以来,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牛姓始自微子。不仅在口头上流传,而且载之家谱,代代相传。这种传说寄托着人们对微子的无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乱、无道的纣王,水是一母所生,两个亲兄弟,微子为兄,纣王为弟。但微子出生时其父还未继承王位,其母仍处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继位后,其母便封为正妃,不久又生了纣王。纣王从小能说会道,才思敏捷,长大后体格健壮,力大无比,可以把九头牛拉着向后退,深得其父喜爱。待立太子时,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贵不以长”的宗法,把纣王立为太子。

纣王继承王位后,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维护殷王朝的政权。起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长,纣王残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无道,不理朝政,成为历史上继夏桀之后的第二个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规劝他改恶从善,他却充耳不闻。眼看国家朝不保夕,行将灭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却报国无门。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于是求教于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师(箕子)。父师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听了父师的劝告,为保存宗嗣,便毅然决定离开王宫。

微子在离开王宫之前,对父师,少师(比干)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说道:“父师、少师,看来我们商国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忆往昔,我们的高祖成汤建立了商国,看现在,我们的纣王却沉醉在酒色之中,败坏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无不劫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们也要纷纷起来了,他们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可能要灭亡了,我们将象涉入大水一样,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边。唉,殷商现在到了这个样子,就要灭亡了。父师、少师,现在我要走了。”

这段话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达了微子热爱国家又不能改变灭亡局面的无奈之情。对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孙相传和自己姓氏有关,赋于了动人的传说。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年),河南省济源市南官庄《牛氏家谱》中“族谱旧序”载:“殷纣无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隐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时,举目过午,以午字出头,因以为姓。此牛姓之所由来也。”

清道光元年(1821年),河南省鄢陵县牛集《牛氏谱序》载:“殷微子封于宋。去之日曰:为人不可无姓,时日当正午,即以‘午’字出头‘牛’字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河南省偃师县杨村《牛氏家谱·序言》载:“惟我牛氏相传乃司徒契之后也。相舜有功,至汤而有天下。六百年间,贤圣之君六七个,及至于纣,庶兄微子避乱而去。当其去时,仰视天文,见日色过午,因衍午字出头乃系牛字,遂因以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来也。”

在众多的《牛氏家谱》中,类似上述记载的不胜枚举,这些传说表明:不少牛氏子孙认为微子走时“举目过午”,“乃系牛字”,把微子当作了牛姓始祖。

牛氏史实依据

一些民间传说,虽广为流传,但却无从考证。目前所见到的历史资料,均记载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宋微子后代司寇牛父。

微子本名启(一作开),因做王子时封在微(今山东省聊城一带),爵位属子,所以称微子。微子仁慈贤达,深明大义。周公平定纣王儿子武庚叛乱之后,就任命微子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因此也称宋微子。

《春秋左传·文公二》有这样一段记载:宋微子以后的宋国,传至第十二位国君宋武公(公元前765—公元前748在位)时,北方游牧部落长狄人入侵宋国,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军抵御,(而加须左旁,音而)班为皇父驾驭战车,皇父的儿子谷甥为车右,另一个儿子司寇牛父为车右的助手(称驷乘),四人共坐一战车,指挥战斗,在长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南)打败了敌人,并俘获了长狄首领缘斯。皇父和两个儿子即公子谷甥与司寇牛父,都不幸战死,(而加须左旁)班受到了奖尝。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牛父在抵抗敌人的战斗中牺牲,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牛父的后代子孙怀念先祖,自然引以自豪。《唐书·世系表》载:周武王“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其裔宋司寇牛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王父”就是祖父,古代称父之父为王父。这里非常明确的说明: 牛父之后,子孙以祖父的字“牛”为氏。其他著名的姓氏书也都如此记载。如:唐代太常博士林宝,奉宰相之命编撰的《元和姓纂》载:“宋微子之后,司寇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元和,唐宪宗年号)

宋代郡恩编著的《姓解》载:“周封微子于宋,其后司寇牛父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宋代大史学家郑樵,编著的《通志·氏族略》载:宋微子之后,宋国有个司寇叫 牛父,因为□(Sǒu 搜)瞒侵宋,帅师御之,败敌于长丘,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明代陈士元编著的《姓纂》载:“牛:宋大夫司寇牛父之后。”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专家张澍编著的《姓氏寻源》载:“牛出陇西,本自殷,周封微子于宋,其裔司寇牛父帅师败狄长丘死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以上所引诸书,都是历代研究姓氏名著,史实清楚,无可怀疑。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以王父字为氏”原来这和周代的法制有关。周制规定,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孙,不得上系诸侯,须别立一新氏。立氏则追溯祖宗,所以以其祖父的字(或名)为氏,这就是“以王父字为氏”的主要原因,这种“祖孙连名制”自然有世代源流远的深刻含义。宋微子之后,以王父“字”为氏的还有孔、乐、边、鱼、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为氏的,如微、仇、求、获等15姓。(见郑樵著《通志·氏族略》)

综上所述,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牛姓的来源,即:保家卫国的英雄牛父,是牛姓的得姓祖;司徒皇父是牛父的父亲、宋武公是牛父的伯父,宋戴公是牛父的爷爷,宋戴公(公元前799—766在位)传位给宋武公,父子分别是宋国的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国君,因此再往上推,宋微子、商汤、契乃至黄帝,则是牛姓的远祖。如今五湖四海的汉族牛姓子孙,既是卫国精英之裔,又是远古帝王之后,和黄帝血脉相连,是炎黄子孙这个伟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为辽氏(《元和姓纂》写“辽”,《隋书》写“尞”),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司马懿用权术控制了曹魏政权,处处防范别人故技重演。魏有后军将军牛金,为司马懿所忌,便以毒酒害死了牛金。牛金的儿子牛元定立即避难逃亡,因祖先有名叫宜僚的,随改姓辽氏,历时近300年。到了南北朝末期,一位在后魏王朝上官拜侍中的辽允,通过皇帝赐姓,又恢复了牛姓。《隋书·牛弘传》载:“牛弘,本姓?氏,父允仕周,赐姓牛氏。”说的就是这件事。

除上述特殊情况外,牛氏家族源流一直极为单纯,从没有被冒姓或混入的记录。可以说从牛姓诞生二千多年来,都是一脉相传,是不折不扣的商汤后裔。如果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研究姓氏,源流单纯的牛氏可作首选对象之一,这是许多姓氏无法相比的。

另外,牛姓不仅是汉族姓氏,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牛姓。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中有牛氏,为纳西族。满族中,也有牛姓世居沈阳。此外藏、 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为牛姓。

牛氏迁徙繁衍

木有本而后生千枝万叶,水有源而后分东流西派。

宋微子公元前十一世纪建国,经历厂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到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吞并,建国时间长达近800年。其前期和中期,政权比较巩固,经济、军事势力比较强大,积极参与了大国之间的争霸活动,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牛姓产生后,随着宋国的强大,其子孙不断发展壮大,并不断向外迁徙。从那时到现在有2700余年,牛姓子孙已从发祥地宋国北渡黄河,南徙长江,纵横万里,散居九州,且辗转播迁,走向世界。

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牛姓在得姓以后,便以宋国故地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根据史料记载,至少在春秋时期,牛氏已有人离开宋国,到其它诸侯国做事和做官,如当时的晋国(今山西曲沃西北),有牛谈,为赵简子家臣,有勇力”。战国时,赵有贤士牛畜、将军牛翦;秦有大儒牛缺、豪族牛双;楚有牛臣巢等人。

到了汉代,牛氏发展至甘肃省陇西一带(今甘肃省临洮),名人辈出,有护羌校尉牛邯,主簿牛祟等,牛邯、牛祟的子孙旺盛,在陇西很快形成望族。根据唐《元和姓纂》记载,商汤这一支以牛为氏的家族,过去是以陇西地区为繁衍中心的。

从《唐书·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可以看出:牛崇世居陇西,牛邯始居陇西,后徙安定,再徙鹑觚(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三国牛金将军之子为避祸也逃至安定,这些牛姓子孙,繁衍到南北朝至隋唐时,大至可分为三支。一支为:牛兴(牛邯孙)、牛遵、牛元亮……至牛肃为岳州刺史,唐开元二十八年到怀州,曾祖、大父皆葬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二支为牛元定(牛金之子)……辽炽、辽允至牛弘为隋吏部尚书。三支为牛通、牛会、牛意至牛仙客为唐玄宗时宰相。可见到隋唐时,牛姓从陇西、安定的繁衍中心已播迁到首都长安及全国许多地方。

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为辽氏

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为辽氏。三国时期司马懿用权术控制了曹魏政权,处处防范别人故伎重演。魏有后军将军牛金,骁勇异常,战功卓著,而且在军中有威望,为司马懿所忌,深怕“牛继马后”,政权丢失,便以毒酒害死了牛金。牛金的儿子牛元定立即避难逃亡,因祖先有名叫宜僚的,随改姓辽氏,历时近300年。到了南北朝末期,一位在北魏王朝官拜侍中的辽允(一说辽允仕周,任工部尚书),通过皇帝赐姓,又恢复了牛姓。《隋书·牛弘传》载:“牛弘,本姓氏,父允仕魏,赐姓牛氏”,说的就是这件事。

少数民族的牛姓

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牛姓。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总中有牛氏,为纳西族。满族中也有牛姓,世居沈阳。此外藏、回、彝、白、土家、蒙古、东乡、朝鲜等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为牛姓,这些与牛父没有关系。

我们牛氏,按照全国姓氏总人口来说,属于总人口比较少的“稀有姓氏”,但是分布比较广,各地的牛氏都有牛氏家族的世系记载,一般是在《牛氏族谱》中记载的比较全面。“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这段话海外游子体会最深,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会也会越来越深。树长天高,叶落归根,是中华儿女难以解脱的情结;孝顺父母,报本追远,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这情结、这美德,有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族谱。有的地方也叫家谱、宗谱、居谱、谱牒、谱序等。

百家姓牛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牛姓分布

  牛姓,起源于宋微子之后裔牛父。与其姓氏一样,牛姓多勤苦劳作,踏实肯干之人;牛姓源于北而盛于北。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百家姓牛姓,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