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谱续写到哪了?
袁(Yuán)姓源出: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从上文所述,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著姓。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隋唐时期,袁姓子孙旺于江南,而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而且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袁姓又徙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望出项城,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至此袁姓人已遍布海内外。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袁姓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至于字辈,各地差别很大,不知楼主是哪里人,先将部分地区字辈张贴如下:
安徽萧县袁氏字辈:“道开永玉常兴隆吉庆昌年庆忠振启传世孝述功”。
肥西四合乡袁氏字辈:“传家忠孝增贤至”。
肥东古城镇大袁村袁氏字辈:“帮家之光立修圣德长发次强红中”。
肥东八斗镇花张乡南袁村袁氏字辈:“兆佩开圣有余正家邦”。
肥东梁元稹袁氏字辈:“贤良长玉贵经学”。
合肥肥东、江苏句容袁氏字辈:“家宏从义广增先习性长荣光开大发世代泽忠良”。
定远袁氏字辈:“齐胜开宝□有余正家邦”。
肥西新仓镇袁氏字辈:“水玉光希加良日心依谱序定从先传家中孝遵前志永兆荣名立大贤经国谟猷重绳武兴宗事业贵延年万流同汇归于海五岳相连峻极天”。
寿县双桥镇梨树村袁家郢袁氏字辈:“家传同绪礼绍武庆宣”。
至德(东至)袁氏字辈:“太旺红绍武卫伟国华昌”。
安庆宿松袁氏字辈:“传家民舜诗书维先文章华国卧雪家声远仁奉世泽长”。
池州市贵池区晏溏镇袁氏字辈:“加谟必达正学为良”。
六安马头镇河西袁家湾袁氏字辈:“登新有传家义德宝”。
福安袁氏字辈:“魁廷元思正家干毓玉荣昌”。
广西
贵港平南六陈镇袁氏字辈:“书中有金玉才石”。
灵山文利镇南城村委何屋垌村袁氏字辈:“正扬光中成作定世”。
都安县河东堂袁氏字辈:“中正绍锦”。
荔浦县双江镇龙坪村妙光岭屯袁氏字辈:“角其志斗玉山上必定荣华兴发祥成世文明开金运善良亿万照书香”。
马山袁氏字辈:“志九耀三焕世克家启文绍武卫伟国华”。
云南
敦睦堂袁氏字辈:
西支:“伦彝久着道法可居永丕先型统绪安如”;
长房:“叙秩有庸典谟至言敦务宗本忠敬常存”;
东支:“寅协盛宪祥延昌明述善家范印勋崇”。
昭通袁氏字辈:“会彦祥锺继启龙金枝登厚玉君洪文学志崇先正德克勤本业自光宗仕子傅家存孝友明延大道永思聪”。
昭通昭阳袁氏字辈:“永皇国正天世启大明安开文章”。
楚雄东华镇新柳、梅花袁氏字辈:“成育(易)德(尚)开光(发)必绍怀永昌传述承先策宽宏庆祖祥”。 答案补充 贵州
黔西袁氏字辈:“安国登得发师朝中正华时玉文明代成恩大起家”。
兴义、黔西南布袁氏字辈:“朝登思文安开基尔本端传家承孝友志国绍清官”。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袁氏字辈:“崇登明希世国正保应昌孝忠先树德文礼耀争光”。
贵定袁氏字辈:“功洪正佩服先贤永光明”。
赤水袁氏字辈:“文兴开玉礼安胜绍志明腾仁义系德忠朝师正华时玉维荣道”。
六枝袁氏字辈:“启文士在学兴发开”。
金沙袁氏字辈:“万金子德开席正大光明龙生贵定府兴安国太平”。
遵义深溪镇袁氏字辈:“师世登正应洪鸣治国中传家福有道忠诚发达长”。
辽宁
沈阳袁氏字辈:“家生启忠”。
大石桥周家大金袁氏字辈:“勇福家景世季长青”。
辽阳、鞍山袁氏字辈:“德成文宏世廷凤守太和景庆志光正广恒集福多”。
旅顺口北海镇袁家沟袁氏字辈:“世国常守振安邦永顺兴殿庭君贵显书传万代清”。
鞍山袁氏字辈:“宝雨先仁旭唯其克世行”。
舒兰法特镇焦家村袁氏字辈:“永士振绍武卫伟国华昌”。 答案补充 黑龙江
哈尔滨道里区袁氏字辈:“伦序有永典”。
台湾桃园中历德庆堂袁氏字辈:“源业公敦裕嘉修嗣弈芳明伦华国庆康燕进年长”。
台湾袁氏字辈:“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元业功敦裕嘉修嗣奕芳明伦华国器康衍晋年长”。
香港袁氏字辈:“应子启贵发富荣华万永安平福禄国仕正维文朝庭锦光鸿”。
海南三亚袁氏字辈:“名宜超肇卫伟国华”。
互助东和乡袁家庄村袁氏字辈:“廷泰字家长中生有德峻成仁守善大寿文章建国民安永发”。
加拿大袁氏字辈:“修德明道尊贤尚能芳传奕叶永世隆昌裔荣福厚家声远振本立邦宁国运长兴”。
越南河内袁氏字辈:“忠良承庆”。
袁氏字辈十八户歌:
旧班派:“光细进政俊忠松仁念公二五友贵应必仲允任仁礼知信章华国”;
新班一:“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代启英才裔诗书锡福长”;
新班二:“高平肇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睦笃宗新忠孝肃纲纪”;
统班派:“洋晚道然与金孙志潮丙户及袁成朋成气成兼显户克铭志器递克斌朋继洪孙并岳户忠良志通添庆临”。
袁氏一支字辈:“启正大有祥光世照苗”。
袁氏一支字辈:“必仲允有任仁义礼智信文章华国珍家世愈昌盛”。
1、邓占云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浸染着血泪、弥漫着战火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残暴封建统治、抗击外来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这段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临危不惧方显中华儿女真本色,为国捐躯最是人民英雄一片心”,这是当年台湾人民悼念抗日英雄徐骧的一副挽联,也可借以表达对近代史上所有英雄豪杰的崇高礼赞。
2、王囊仙:布依族巾帼英雄
在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安龙招堤荷花池畔,矗立着一座铜铸雕像,它用以纪念的人物,就是名垂青史的布依族巾帼英雄王囊仙。
王囊仙,本名王阿崇,小名叫阿从,南笼府洞洒大寨布依族人,生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囊仙美貌惊人,民间叙事长诗《王仙姑》中对她的容貌有生动的描写:“阿从长得像花样……长得更比山茶花漂亮。后园竹叶好看,没有阿从眉毛弯。盘江河水清又清,抵不上阿从眼睛明。”王囊仙自幼习武,武艺高强,而且能以巫术为人治病,民间称她为囊仙,布依语的意思是仙姑,可见她在当地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自雍正年间,清廷对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以来,在贵州和广西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量涌入的汉族地主阶级和高利贷者,对少数民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压榨和欺凌。他们大量兼并土地,同时又用高利贷进行盘剥,借谷一石,不出一月竟收三五石高利贷,从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为反抗清王朝的压迫与剥削,王囊仙、韦朝元等志士于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初五,在南笼领导了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起义群众推举王囊仙、韦阿信为首领,尊称王囊仙为皇仙娘娘。王囊仙临阵作战,奋勇当先,并且利用宗教发动群众,鼓舞士气,激发起义军的斗志。起义大军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所向披靡,在短期内席卷贵州西南部以及云南、广西部分地区,起义军人数达到数十万,起义军前锋直逼贵阳城。
王囊仙领导的起义让清廷异常惊恐,太上皇乾隆和继位皇帝嘉庆亲自部署,派云贵总督勒保等率云贵、两广清兵火速前往镇压。王囊仙、韦阿信率义军英勇抗击,重创清兵,并包围了屯兵于南笼的清军大部。这年五月,清廷又调令广西总督吉庆率部由广西进击,加上各地地主武装的袭击,使起义军逐渐陷入困境,逐步退守起义军根据地洞洒大寨。这年六月,勒保率领清军解除了起义军对南笼清军大部的包围,并且转入反攻,当勒保率部围攻洞洒大寨时,王囊仙身先士卒,指挥义军,包围勒保的清军。在王囊仙痛击下,清军大败,勒保几乎被擒,清军仓皇撤退。但后来起义军放松了警惕,以致八月十五日夜,被勒保率领的清军偷袭得手,在漫山遍野的喊杀声中,王囊仙、韦阿信梦中惊醒,来不及穿衣,仓促应战,结果王囊仙被土司龙跃之妹所擒,数以万计的起义军将士和各族群众惨遭杀戮,起义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王囊仙被擒后,清廷将她镣铐加身,紧锁囚车中,用重兵押送北京。为确保沿途押送万无一失,清廷还史无前例地下令王囊仙经过州县的知府、知县连同当地武官,必须亲自带兵押解,稍有闪失,立即革职问罪。王囊仙沿路每进出一省,各省总督与巡抚还必须向朝廷上专折,及时奏明她进出所辖地区的日期以及交接地点,可见清廷对她非常顾忌和害怕。
王囊仙被押送到京城以后,清廷命刑部审讯,她宁死不屈,于嘉庆二年(1797年)十一月初七被凌迟处死,年仅二十岁。按清朝刑律,对王囊仙这样“谋反大逆”的重犯,凌迟是唯一的处死方法。在北京,与王囊仙一起被处以极刑的还有其他六名布依族起义军女将:王阿朝、王阿哈、王贺氏、郎罗氏、王阿罢、石乜妹。几乎与此同时,参加这次起义的765名大小首领、1052名战士被清廷凌迟处死在南笼城郊。起义军所在村寨成片成片地变成废墟,白骨随处可见,百业凋蔽。此后,清廷将南笼改名为兴义府,把起义军的各式武器运往贵阳,铸成一根大铁柱,树立于贵阳甲秀楼旁。
南笼起义与汀、黔、川、鄂、陕等地各族人民的武装斗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王囊仙领导的南笼起义是布依族历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
参考资料:
《清代嘉庆年间贵州布依族南笼起义资料选编》
周春元《嘉庆初王囊仙和韦阿信领导的布依族人民的起义》
王永宽《中国古代酷刑》
3、韦绍光:三元里抗英领袖
其余几个狼狈逃回四方炮台。
事后,三元里人民料到凶残的侵略军绝不会就此罢休,一定会前来报复。为此,韦绍光挺身而出,号召全体村民团结起来,准备迎接更大的战斗。韦绍光带领大家迅速将老弱病残疏散,并组织全村青壮年聚集于三元里古庙前,商定以庙中的七星旗为令旗,各执刀枪棍棒和斧头等物,对着三星旗立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誓词的头两句是战斗时进退的信号,后一句表达了他们要和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
三元里人民清楚地知道,要击溃来犯的侵略者,单靠三元里一个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动员更多的力量抗击来犯之敌,韦绍光还和爱国士绅何玉成等人共同发起,联络肖冈、唐夏等103乡近万群众,当天下午派代表到牛栏冈聚会,共商抗敌大计,经过商议后一致决定:一是以三星旗为总令旗,各乡自成一个战斗单元,备乡旗一面,设领队一人;二是以锣声为号,一乡鸣锣,各乡响应,共同抗敌;三是15岁至50岁的男子,一律参加战斗;四是诱敌深入,以丘陵起伏宜于埋伏的牛栏冈为聚歼英军的地点。英军无恶不作,早就激怒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各地百姓摩拳擦掌,纷纷拿起锄头镰刀,积极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抗英斗争。
四月初十凌晨,600余名英军分两路进犯三元里,并对村民发起攻击。三元里周围103乡民众组成的义军约5000多人,面对武器先进训练有素的英军,他们巧施妙计,且战且退,将英军诱至便于伏击的牛栏冈、塘下村附近沼泽。英军在后面穷追不舍,进入沼泽时才发现上当。这些烂泥塘,一旦陷进去,深可没顶,浅可没腰,人很难挪动,只能如泥塑木人般任人摆布,笨重的火炮也很难派上用场。顿时,早已埋伏在这里的各乡义军从四处出击,杀声遍野,将英军重重包围。
午后1时许,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暴雨把英军的火器全部淋湿,使之不能射击,穿着皮靴的英军在泥泞之中寸步难行,而附近的村民则越聚越多,愈战愈勇,数以万计的老百姓手持菜刀、钉耙和鸟枪等武器向侵略军展开肉搏拼杀。一位诗人对三元里人民的抗敌义举作了生动的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当时番禺农民周春率沙亭冈群众,广州城北三家店打石工人邓潜率石工亦参加战斗。英军死伤近200名,最后在援兵接应下狼狈逃回营地。义军跟踪追击,进而围困英军占据的四方炮台。第二天,英军以废除《广州和约》和攻城相威胁,迫使靖逆将军奕山派知府余保纯出面诱骗和威胁抗英群众,解散义军,英军得以脱险。
韦绍光在作战中表现得积极勇敢,成为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英雄人物。斗争结束以后,韦绍光并没有得到官府的任何奖赏,仍旧在村里从事耕种兼看山管墓,享年80多岁,葬于城北飞鹅岭。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投降派跪倒在英国侵略者脚下,以韦绍光为代表的广大人民却自发的举起了抗英的大旗,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誓死抗争的民族精神。
参考资料:
林福祥《平海心筹·下卷》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中华书局1978年版)
许华编著《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话》(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4、姜应芳:侗族人民的骄子
在层峦耸翠、鸟语花香的贵州省侗族聚居区,人们到处传唱着这样一首歌:“坌溪出了个姜应芳,奉天伐暴定平王。从前你的名声传的远,如今你的名声四海扬!姜应芳,听你被害泪汪汪,你是人死英雄在,千秋万古美名扬!”这首歌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山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姜应芳歌》。世世代代淳朴善良的侗族人民,通过传唱这些山歌来表达他们对姜应芳这位民族英雄的怀念之情。
姜应芳,道光十三年(1833年)出生于贵州省天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姜老毛,是一个穷的叮当响,但又从不肯向官府富豪低头屈膝的硬汉子,后来被地主胡兴发勾结县官潘光泰以拖欠“皇粮”为由,下了大狱,不久惨死在监牢里。八岁起,失去父亲的姜应芳就给地主放牛。十三岁那年,姜应芳身染天花,家里无钱医治,官府却天天上门逼交“皇粮”。他祖父向官差苦苦哀求,穷凶极恶的差头不仅不宽限,还如狼似虎,将他祖父活活打死,他的母亲也同时被打成重伤,不久便含恨离开了人世。
万恶的社会害得姜应芳家破人亡,仇恨的怒火在他胸中熊熊燃烧,他经常对伙伴们说:“我长大以后,如果不把压在我们侗家人头上的官家和地主打到,我死不甘心!”为报这血海深仇,他毅然离乡,前往湘西学习武艺。几年间,姜应芳不仅练成了一身硬功夫,而且结识了许多有识之士,参加了活跃在湘西一带的秘密反抗组织——天地会。
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姜应芳回到家乡,积极发动群众,在天柱县织云乡秘密创立天地会,宣传反清复明和均贫富的主张。远乡近邻的穷苦百姓纷纷响应,有数百侗族农民和一些开明士绅当即加入天地会。咸丰五年三月二十日,姜应芳率领广大贫苦农民在织云乡关帝庙前举行起义,发布讨清檄文,提出“大户人家欠我钱,中户人家莫乱言,小户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户来分田”的纲领。起义军攻进东归寨,没收了大地主潘乙贵的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姜应芳率领起义军乘胜前进,途中一举将天柱县知县董文炳派去镇压起义军的清兵击败。当天下午,清军大队援军赶到,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血战,最后起义军退守织云,分头活动。这年十一月,起义军攻占锦屏县城,赶走县官,砸烂云南巡抚徐之铭家门上“进士及第”牌匾,没收其全部家财。
咸丰七年九月,姜应芳与苗族起义军领袖张秀眉取得联系,咸丰十一年四月,姜、张侗苗联军四万余人分三路直取天柱县城,沿途包围了龙燕昌率领的地主武装,围歼团丁一百多人,击毙龙燕昌,随即进逼天柱城。知县谢绍曾派人带乞和信前来议和,姜应芳看过乞和信,立即回信拒绝,谢绍曾等人吓得魂不附体,束手无策。
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二十三日,姜应芳率义军攻入天柱城后,以汉寨为大本营,定名“九龙山”。营盘扎定后,姜应芳以“奉天伐暴灭清复明统领义师定平王姜”发布文告,点将封王。同治元年五月,起义军作出北上、南进、西征进军计划。六月二十一日,姜应芳在邦洞召开誓师大会,命令杨日焕留守天柱城,其余将士兵分三路向湖南进军,姜应芳亲率中路主力军奔袭瓦寨、邛水和清溪,势如破竹。在玉屏城下击毙黔楚官军三千多人。乘胜而下,攻克晃州、阮州、会同等地。义军马不停蹄,所向披靡,接着占领靖州、通道,湘军节节败退,三湘震动,湘军告急文书雪片似地飞往京城。
七月,清廷急令湖南巡抚毛鸿宾调集三十二营湘军,配合曾壁光十六营黔军镇压起义军。湖南巡抚毛鸿宾率湘军进犯天柱,贵州巡抚韩超率部进攻邛水和清溪县,天柱县城失守,杨日焕阵亡。姜应芳回师驰援,与清军激战,义军失利,退守九龙山。八月十六日,清军集中主力进攻汉寨场。由于叛徒暗将抬炮灌水,抬炮失去战斗力,清军以洋枪洋炮猛攻,义军伤亡惨重,姜应芳急忙下令起义军全部退守九龙山。清军用大炮轰击山寨,木城崩塌,房屋着火,九龙山失守。姜应芳在与陈大六、李恒吉会师的途中,由于叛徒出卖,起义军误中清军伏击,姜应芳被俘。
这年九月,姜应芳被押赴铜仁,由镇远知府曾壁光和铜仁知府陈昌运会审,他们问姜应芳降不降?姜应芳斩钉截铁地回答:“若要我投降,难于上天摘太阳!”他们又问姜应芳还反不反?姜应芳慷慨激昂地回答:“若要我不反,除非地上石头烂!”清政府无奈,最后将他凌迟处死。这一年,姜应芳年仅29岁。
姜应芳英勇就义后,部将陈大六继续坚持斗争到1868年。姜应芳起义前后历时十四年,活动遍及今黔东南地区,并影响到湖南西部侗族聚居区,是侗族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次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下光辉的一页。
参考资料:
《贵州通志·前事志》
《清代贵州各族人民的五次起义》
四川绵阳袁氏字辈:“天学正国……” 四川双流袁氏字辈:“天大文国正明德定永兴光中成先策世代必昌盛”。 四川达州袁氏字辈:“德荣光烈……” 四川射洪袁氏一支字辈:“文华兴世泽孝友靖安邦本固生先树”。 四川射洪袁氏一支字辈:“文华兴世泽孝友靖(庆)安邦本固生先树…运永长”。 四川珙县袁氏字辈:“银光增正水长贤玉琨廷丹武宗泽永存体义兴仁孝有式笃”。 四川西昌袁氏字辈:“德运入朝洪承崇文庭开光明兴华耀世福隆永升”。 四川泸县袁氏字辈:“捷上玉国朝正德定思超祖泽丛忠继芳与变世高”。 四川蓬溪袁氏字辈:“天严腾胤子正朝学士家恩昭万代远德裕锡隆遐守义和永睦祯祥泰运昌存心常培厚发达自绵长”。 四川南充长乐袁氏字辈:“正世良大友一二三秀民忠孝纯祖武诗书百代兴”。 四川仁寿袁氏字辈:“仁义礼朝廷斗(分)尚文怀启登宗德荣显”。
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家乘谱牒:
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钱塘袁氏族谱二卷、石门袁氏宗谱一卷、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二卷、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袁氏族谱一卷、袁氏家谱一卷
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二卷、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
台湾的袁姓,多居在嘉南地区,是台湾的第九十四个大姓。近两百年来,台湾也有袁氏后代繁衍。他们主要聚居于台北、新竹、南投、嘉义、台南等地。不过,多以嘉南地区为盛。其先祖多是在前清时期渡海东来的。
说到光辉了一个时代的姓氏,在中国还是有很多个的。我们说一个代表性的吧,我觉得刘姓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姓氏。
自从刘邦建立大汉帝国以来,刘姓真的是出了太多的名人了。可以说很多刘姓名人,都光辉了那一个特有的时代。
下面我们再说一些中国近现代 历史 上的,大家所熟知的刘姓开国将军以及开国元勋:
刘伯承(1892-1986年)开国元帅
刘伯承重庆开州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和***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
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刘邓大军,是立有军功最显赫的一支队伍,尤其是他们指挥的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战,更是给予敌军以沉重的打击,为中国的解放战争拉开了序幕。
刘少奇(1898-1969年)开国元勋
刘少奇湖南宁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的重要***之一。
刘少奇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 社会 主义建设奋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是全国人民最为爱戴的***之一。
刘亚楼(1910-165年)开国上将
刘亚楼福建武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先后参加了文家市战斗,第二次攻打长沙,吉安战斗,中央苏区的发围剿战争,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进攻遵义,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等战役。
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震(1915-1992年)开国上将
刘震
刘震湖北省孝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奠基人之一,1931年加入工农红军,参加过中央苏区组织的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志坚(1912-2006年)
湖南省平江县人,优秀的***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当然了刘姓将领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查阅史书,翻检典籍,刘氏光辉了相当多个时代!
[先写近现代刘氏人物]:
刘少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卓越的***之一,共和国主席。***人的光辉榜样,中国人民伟大的公仆。
刘澜涛: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央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
刘伯承: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开国元帅。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刘翔:世界110米栏冠军,有“世界飞人”美誉。
刘洋: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第一位飞得最高、最远的女人。开启了中国“女人飞天”的 历史 。
[再写古代刘氏人物]:
刘邦:开创西汉刘氏天下连续211年 历史 (前206至9年)。
刘秀:从王莽手中夺回刘氏政权,重建刘氏天下195年(25—220年)。
刘备:力图恢复刘氏东汉政权,建立了三国中的蜀国(221—263),存在42年。
刘裕:南朝第一个朝代“宋”的开创人,即宋武帝。刘氏又统治了59年(420—479)。
刘伯温(刘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功臣谋士、军师。
列写至此,欢迎交流分享!
要说辉煌一个时代的姓氏,杨姓也应该算一个,他的杰出代表就是曾任国家主席杨尚昆。
杨尚昆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07年出生,1925年入团,第二年加入了***,曾留学苏联中山大学,与王稼祥、张闻天、邓小平、左权、伍修权是同学。在红军时期,他任红三军团政委,军团长是彭德怀,政治部主任是刘少奇,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可见他的地位多高、资历多深。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任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深受毛主席的信任与器重。
1982年9月,杨尚昆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198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是总政治部确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排名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和十大元帅之后,在大将粟裕、徐海东等之前。
杨尚昆曾在1942年、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1980年三次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而他的弟弟杨白冰在1989年11月至1992年10月,也担任过中央军委秘书长,兄弟俩人先后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这在我军的 历史 上,只有杨尚昆和杨白冰。
中国 历史 上真的是有太多的姓氏,光辉了一个时代,甚至是很多个时代的。我们说一个最为典型的陈姓。我们知道陈姓的名人,古代的有农民领袖起义者陈胜、汉朝丞相陈平、唐朝诗人陈子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明末美女陈圆圆,今天我们重点说下陈姓开国将军们。他们才是一个时代中最为光辉的一个伟大的姓氏。
陈毅(1901-1972年)十大元帅
陈毅四川乐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优秀的中国***员,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之一。
1923年开始加入中国***,就此开启其一生的革命生涯。
参见过的主要革命战争有,中央苏区领导的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抵御外敌入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衔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毅还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最为敬仰的***之一。
陈赓(1903-1961年)开国大将
陈赓湖南湘乡人,出生将相之家,其祖父是清朝时期有名的湘军将领。
陈赓1922年加入中国***,毕业于黄埔军校,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最优秀的学员之一,有黄埔三杰之称。
他还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新中国国防 科技 ,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锡联(1915-1999年)开国上将
陈锡联湖北红安县人,1929年开始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领导的“反围剿”战争和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带领八路军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
1940年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陈锡联也有参加,并且率部下在狮垴山牵制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大别山战役,豫北战役和淮海战役,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奇涵(1897-1981年)开国上将
陈奇涵江西兴国人,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任教,并且加入中国***。
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之奇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姓开国将军,您还知道哪些人,欢迎补充。
在中国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杰出的姓氏,辉煌了那一个时代,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邓姓绝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姓氏。
我们知道中国很多邓氏的名人,他们为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繁荣与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说一下最具代表姓的邓姓伟人。
1、邓小平---军事革命家
我们知道邓小平是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是新中国的缔造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的独立与自主,繁荣与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革命的时候,邓小平领导了百色起义。
这一次起义正好响应了周恩来的南昌起义,毛泽东的秋收起义,为中国早期的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和邓小平带领的刘邓大军的威名,更是响彻云霄,在太行山一代,给日军造成重大打击的人,正是刘邓所带领的129师。
还有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如同一把尖刀,插入到了敌人的心脏,给予国民党以沉重的打击。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刘邓大军也是当时的主力。所以说,他们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我们更加的熟悉邓小平是在上个世纪的就是年代,因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是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是源于邓小平在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其它国家的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满足不同人的使用。
中国的影响在世界上越来越大,大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的产品,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正是这些收入,活跃了我们的经济,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中国也就更加的强大了。
所以,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人,正是邓小平。邓小平不但是中国的伟人,而且他也是世界的伟人。
说到邓小平的民族,在世界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所以说,邓姓的 历史 名人中,邓小平是最有名的一个。
当然了 历史 上的邓姓名人还有很多:邓稼先、邓颖超、邓世昌、邓逸凡、邓演达、邓中夏、邓廷桢、邓恩铭、邓发、邓华、邓立群、邓子恢。
在中国 历史 上有五大姓氏从古至今从未衰败过,一直辉煌至近现代。
这五大姓氏第一个为李姓,李姓在盛唐时期属于国姓,历朝历代包括至今都还在辉煌,古有李渊李世民父子皇帝,诗仙李白,医圣李时珍,***早期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李大钊之子新中国原人民银行行长李葆华,还有我们现代的李鹏总理等等都是李姓名人,从古至今李姓能人辈出从未间断过,岂止是辉煌了一个时代。
第二个为刘姓,刘姓是中国帝王最多的姓氏,毫不夸张的说中华 历史 五千年,出现过559个皇帝,其中刘姓皇帝占了20%, 历史 上刘姓名人更是数不胜数,远有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蜀汉昭烈帝刘备,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清朝父子宰相刘统勋刘墉父子,近现代有川军军阀刘湘,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刘少奇主席,开国元帅刘伯承,现代将军刘华清老将军等等都是 历史 上各个时代的刘姓名人,从未间断过。
第三个为赵姓,百家姓第一位姓氏,宋朝的国姓,现如今北方大姓,三国名将赵子龙,南越国王赵佗,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清末东三省总督、《清史稿》编纂者赵尔巽,抗日英雄赵尚志等等,也是从古至今赵姓名人从未间断过,一直辉煌璀璨。
第四个为张姓,这个起源于弓箭的姓氏如今人口已达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张挥为该姓始祖。 历史 上有名合纵的张仪,汉高祖刘邦首席功臣张良,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蜀汉大将张飞,武则天的宰相张柬之,唐朝的张说、张九龄,北宋画家张择端,明朝首辅、改革家张居正,清乾隆时期军机大臣张廷玉,清末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近现代的东北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以及传承了近千年的道教张天师家族。
第五个为陈姓,始祖陈胡公,是上古圣王舜帝之后。这个姓氏跟前几个还不一样,虽然论人口只能排名第五,但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天下”之称。陈姓的后人甚至在越南、新加坡等地建立过政权,实在让人佩服!古代的陈氏名人有中国 历史 上首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三国志》作者陈寿,南北朝百胜将军陈庆之,与朱元璋争霸天下的汉王陈友谅,清朝重臣陈廷敬,近现代有***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赓等等。
另外还有一个姓氏也是辉煌近千年,那就是孔姓,历朝历代尊崇儒家创始人孔子孔圣人后人为衍圣君,一直到现在台海两岸都在尊崇孔圣人的后代,孔姓也可以说是从孔圣人时期一直辉煌至今。
唐朝 历史 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位唐朝结束,共289年,21位李姓皇帝先后在唐朝执政。所以,李姓也光辉了唐朝一个时代。
唐朝历代皇帝年表
1、唐高祖:李渊(565年一635年),在位时间:618年一626年,在位8年(唐朝开始)。
2、唐太宗:李世民(599年一649年),在位时间:626年一649年,在位23年。
3、唐高宗:李治(628年一683年),在位时间:649年一683年,在位34年。
4、唐中宗:李显(656年一710年),在位时间:684年,(复辟)在位时间:705年一710年,共在位5·5年。
5、唐睿宗:李旦(662年一716年),在位时间:684年一690年,复辟在位时间:710年一712年,共在位8年。
6、武则天:(624年一705年),建立武周王朝(690年一705年),在位15年。(武则天是李家的媳妇,故为李家人)
7、唐玄宗:李隆基(685年一762年),在位时间:712年一756年,在位44年。
8、唐肃宗:李亨(711年一762年),在位时间:756年一762年,在位6年。
9、唐代宗:李豫(727年一779年),在位时间:762年一779年,在位18年。
10、唐德宗:李适(742年一805年),在位时间:779年一805年,在位26年。
11、唐顺宗:李诵(761年一806年),在位时间:805年,在位8个月。
12、唐宪宗:李纯(778年一820年),在位时间:805年一820年,在位15年。
13、唐穆宗:李恒(795年一824年),在位时间:820年一824年,在位4年。
14、唐敬宗:李湛(809年一826年),在位时间:824年一826年,在位2年。
15、唐文宗:李昂(809年一840年),在位时间:826年一840年,在位14年。
16、唐武宗:李炎(814年一846年),在位时间:840年一846年,在位6年。
17、唐宣宗:李忱(810年一859年),在位时间:846年一859年,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833年一873年),在位时间:859年一873年,在位14年。
19、唐僖宗:李儇(862年一888年),在位时间:874年一888年),在位14年。
20、唐昭宗:李晔(867年一904年),在位时间:888年一904年,在位16年。
21、唐哀帝:李柷(892年一908年),在位时间:904年一907年,在位3年(唐朝结束)
唐朝在中国 历史 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历代最富强的王朝之一。当时的唐朝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灿烂,为我国 社会 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作为唐朝的统治者,李姓为中华民族之掘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说到 历史 上能光辉一个时代的姓氏,首屈一指的绝对是孔家,孔子的家族。
确切的说,孔家不仅仅只是光辉了一个时代,而是好几个时代都光辉着,至少在古人心目中,是这样的。
01 “衍圣公”的出现。孔子,大家都知道,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自汉武帝之后,儒家开始受到所有中原王朝百姓的追捧,这一现象直接奠定了孔子的地位。
汉朝初年,孔子的家族(曲阜孔家)家主被封为奉祀君,这是孔家第一次受到朝廷册封爵位,而且还是世袭爵位。
到了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孔家奉祀君的称号被改为衍圣公。
衍圣公虽然只是荣誉称号,实权很小,只相当于朝廷的八品官,但实际上,这已经是个特权贵族,在朝廷内的权力小,在朝廷外的权力可大了去了,最重要的是,这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景仰的圣人家族。
02 国破家不亡,树大根深任风吹要说到中国古代哪个家族最不怕国家灭亡,估计就是孔家了,无论朝代怎么更迭,他们都不会出事。
孔家自宋朝被封为衍圣公开始,经历了多个朝代,家族不但没有受到创伤,反而官职还越来越大。
宋朝的衍圣公只相当于八品官,到元朝的时候,官职已能与三品并列,明朝的时候被提为一品,还特赐“班列文官之首”,到了清朝更厉害,能在紫禁城内骑马,民国时期,孔家的爵位虽被废除,但声望依旧不减,孔家前任家主死后,遗腹子出生时,民国政府大小官员全都去守着,可见排场之大。
03 孔家为何能有这样的地位?孔家为何能有这样的地位?世代袭爵,无论哪朝哪代都对他们恩宠倍加?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孔子么?
并不是。
是因为历朝历代的掌权者,都需要用读书人来治理天下,掌权者对孔家的恩宠,目的,只是为了拉拢天下的读书人罢了。
之前说过,孔家是天下所有读书人心中向往的圣人家族,提到孔家,他们都是很钦佩的。
历朝历代的皇帝,即便是开国之君,都明白一个道理,能在马上打天下,但不能在马上治天下,要想治天下,还得靠读书人,所以他们就得培养读书人,那么怎么保证培养出来的读书人能效忠自己呢?这就需要拉拢了。
可是天下有那么多读书人,不能人人都去拉拢,那就拉拢一个大家都知道,并且都看得见的:孔子的家族。
朝廷对孔家越好,就越能显示出这个王朝对读书人的尊重或者说看重,那些读书人看了,觉得朝廷很在乎读书人,无形中优越感就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对这个王朝的认可度也变高了,就会努力读书,然后报效朝廷。
这样一来,朝廷的目的就达成了。
孔子的家族,在 历史 上光辉了两千多年,到如今也还有很大的名气,不过威望当然是远不如古代了,至于原因,我只能说一句:现代与古代的治国思想已经大有不同。具体原因的话,就靠大家自行脑补了。
1、共和国建国前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杨姓的一代英豪是光辉了一个时代且永留史册的。比如军中的“三杨”,杨成武、杨得志、杨勇,三位都是开国将军。杨成武是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平型关大捷、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的先锋;组织指挥的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汉北段战役、绥远战役都是著名的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也都立了奇功。
2、杨得志将军,是强渡天险乌江、“十七勇士”突击队强渡大渡河、西征和山城堡战役的英雄,平型关战役、平原游击战的先锋。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保北、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冀热察和察绥战役的指挥员。平津战役中,率部围困、攻克新保安,全歼守敌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的“王牌”第35军另2个师。杨得志还率部参加太原战役,继又进军西北,参加陇东追击战和兰州、宁夏等战役。解放后,又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3、再往前算,宋代的杨家将也是满门忠烈、保家卫国的一代忠良了。杨业在担任保卫指挥使时,以骁勇著称,由于杨业战功卓著,成为抗辽名将,后人称之为“杨无敌”。杨继业的后代杨延昭,以及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玉、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都是血洒疆场的好汉。杨延昭守边二十年,令辽人闻风丧胆,被称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杨六郎。
4、杨家将中的杨广文内讨贼寇、外御西夏,继承先辈遗志、戍守北疆、精忠报国。还有民间传说的杨门女将,穆桂英打先锋、佘太君挂帅出征,更是显示了人民群众对杨氏一族戎边护国、抵御侵略的可歌可泣事迹的永远的缅怀。在近代史上,还有杨再兴、杨虎城、杨靖宇、杨开慧、杨根思、杨连弟、杨育才、杨子荣都是名垂千古,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首推的必然是孔子之后的孔氏与张天师之后的张氏
当初蒋介石退守台湾的时候据说就带走了这两个姓氏的直系后裔
除此之外辉煌一时的还有先秦时期楚国的超级贵族斗氏,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栾、狐氏以及齐国的田氏和宋国的戴氏。西汉的霍氏与王氏,东汉的梁氏与窦氏,汉末四世三公的袁氏与杨氏,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氏,唐朝大肆赐姓的李氏,宋初的柴氏与钱氏以及满清的八大姓氏……
袁氏家谱续写到哪了?
本文2023-09-22 11:05: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