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庄园有一副绣品,为何专家看了说手艺神奇?
在山东省栖霞市,有一座著名的庄园,叫做“牟氏庄园”,是如今不少游客争相游览的地方。可是很多游客都不知道,其实在牟氏庄园一间屋子的室内陈设中,还有一件“如花似字”的珍贵宝贝,至于它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康熙年间,山东省栖霞市出现了一位超级大“土豪”,此人就是牟墨林。到了雍正元年,牟墨林开始兴建牟氏庄园,其房产多达5500多间,土地约60000亩,册岚(小编估计是山地)12万亩,称得上是古代的超级豪宅。如今的牟氏庄园,依然存在厅堂楼阁480多间,占地2000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庄园。
在牟氏庄园建成后的第5年,正值牟墨林过60大寿,对于如此富贵人家来说,过寿可是一项盛大的活动。山东各界名流们听说此事后,纷纷着手为牟老爷准备寿礼。
牟墨林与夫人相伴数十载,一直相敬如宾,老夫人对牟墨林的寿诞十分重视,琢磨着也送一件特殊的寿礼。可是老夫人知道,家中的珍奇宝贝应有尽有,牟墨林都看腻了,倒不如送其一件可以悬于室内的女红绣品,一来可以增进夫妻情谊,二来也能让牟家增光添彩。
牟家老夫人年轻时也是大家闺秀,对于刺绣十分擅长,但是由于自己年岁太大,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绣出顶级的刺绣珍品,于是她便想到了雇佣刺绣高手,来为自己完成这幅“惊天之作”。
牟老夫人召来府中绣女,将自己的想法向众人阐述一遍,谁知众多女子无一敢应,因为府上的女子都有自知之明,她们的刺绣手艺都是老夫人亲自指点的,老夫人自己对于刺绣寿礼尚且没有把握,更何况她们呢?
此时府中的丫环站出来道:“夫人,何不请湖南女子一试?湖南的湘绣可是出了名的美不胜收!”,老夫人经此提醒,立马豁然开朗。
湖南湘绣驰名中外,也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特点是“绣品如画,富于层次”,是在苏绣与粤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刺绣技法。
老夫人也对湘绣颇为推崇,她随即打发下人,命其多备银两前去湖南寻找刺绣手艺人。正所谓“钱能通神”,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下人便带回了10多位湖南刺绣女子。在老夫人的一一甄选之下,最终选出4位女子留用,其余女子全部发放路费与赏钱打发回家。
4位绣女被留下后,显得异常兴奋,因为这不仅是对自己刺绣手艺的肯定,同时也能获得丰厚的赏银。可是她们在听到老夫人的设想规划后,顿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因为老夫人想刺绣一件“如花似字”的绣品。
“如花似字”是何解呢?其实就是近看如花、远看为字的“神奇”绣品。老夫人见4位绣女有些为难,便说道:“我年轻时,曾蒙师父教诲,有幸观瞻过一次”,接着她便将刺绣手法的要领为绣女们讲述了一遍。
绣女们本身就是刺绣高手,经其指点后果然顿悟,随即开始着手绣制。绣女们日夜赶工,用了1000多种颜色的丝线,绣出了27朵颜色、形状各异的牡丹。更绝的是,当绣品被放置在远处观看时,众多牡丹就形成了一个偌大的“寿”字,既包含了花开富贵之吉祥,又承载福寿康宁之美意,老夫人也对绣品极为满意,遂为其取名为“寿幛”。
在我国古代,先辈们曾经靠着自己高超的智慧与独特匠心,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刺绣流派。除了号称“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心灵手巧的古人们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绣制出很多当世精美绝伦的作品,甚至有很多作品依然流传至今,被后人争相推崇。
刺绣作品中,最著名的几幅作品分别为《发绣观音像》、《梅竹山禽图》、以及《雄鹰图》。《发绣观音像》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妻子管仲姬所作,其主要取材为管仲姬本人发丝,绣品中的观音慈眉善目,仿若临凡显圣一般,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刺绣行针技巧。
而《梅竹山禽图》与《雄鹰图》都是宋代作品,所采用的绣法为彩线绣与渐次推晕法,其绣法注重细节,连作品中禽鸟的翎羽都表现得十分细腻,令其栩栩如生,富有灵性。
在古人的传统观念中,“福、禄、寿”为平日之中的吉祥用词,具有十分接地气的感觉。正因如此,在相互对比之下,牟氏庄园的寿幛要比以上三幅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远望寿,近观花”,此正是寿幛的神奇之处,让人在得到艺术享受之后,心中便会升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幅作品,无愧为刺绣作品中“实用艺术”典范的称号。
牟氏庄园拥有一定的历史沉淀,保留下来确实不容易,你可以感知到整个景点的故事背景和这里发生的故事,而且整体上景观别致,高端大气上档次,确实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山东烟台旁栖霞市的牟氏庄园,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经多年不断续建,到民国二十年(1935年)形成现存规模。据估算这整个建筑群约耗银四十三万两,现为国家文化重点保护单位。
该庄园现占地约20万平方米,有480多间房,分三组六院。这是我国现存zui大zui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上图中是庄园之正门,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笔者到访是非疫情期游客似乎也太过稀少······
牟氏庄园,作为中国现存zui大的地主庄园,在其zui盛时期占有6万多亩农地,20万多亩山林,153个庄子,年收粮租650万斤!此外,还有粮油、药品等作坊与产业。之所以得较完整的留存至今,主要是1947年土改时该庄园被县政府诸位办公地,没分与佃户与贫困农民。此建筑群和原有风貌才得以保护下龙,但原庄园所属的粮、油和药材等作坊区遭破坏拆平,现在复建中。
中国,是个有着数千年农耕传统的大国,农村始终是中国小说和影视创作的重要题材。如何表现这百年来农村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迁,更是近年来文艺创作的热点所在。
前段时间在改编自小说《白鹿原》的电视连续剧上映时相关的评论就曾热闹过。而此前,王全安版的同名**,也曾热闹过(注:由张雨绮出演小白娥)。但这段发生在渭河平原·八百秦川上的几代人复杂交错的故事,在**里几乎成了小白娥一人之情史。如此改编,满意的人不多,批评的声音不少。相比张艺谋改编自余华小说的**《活着》捧回国际大奖,得到大家肯定,两者差距巨大。
当然,《活着》的主人公(注:**中由葛优饰演·见上图),是个仅有200多亩地的小地主。故事脉络与人物关系相对简单,**剧情较容易把控。而在中国,一般而言,农村题材苦情戏的票房多不好。如冯小刚**《1942》描写河南大灾,涉及灾民千万,百万人惨死!如此沉重的影片,其票房似也带有几分悲剧色彩,回本都难。所以,王全安为何要将《白鹿原》几乎拍成小白娥情史,不难看出去其在**票房上的“谋略”。
而咱们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历史上灾害频繁和危害之重,曾被西方学者称之为“饥荒的国度”。由此,我国专业从事研究自然灾害史的学者也不少,因为这是一个研究历代社会与政治变迁规律而极具探索性的窗口。稍稍翻阅一些史书的人多知道,上溯四千年间,华夏大地上是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悲惨的大灾记载充盈史册!水灾、旱灾和蝗虫,这三大灾破坏之剧,常有“田园荒芜,十室九空·····”之描述,那一幅幅悲惨景象看得让人毛骨悚然!
而牟氏庄园昔日之所以暴富,也恰恰是借助了大灾之力····牟家发迹zui重要的时间节点是,道光16-17年间。当时山东遭遇大旱,牟家在牟墨林掌管下用粮换地快速扩展土地面积······在受灾zui严重地区,牟家曾有仅用两个囤子高粱就换下了千亩农地的纪录!牟家由此在数年间迅速爆发,但这对农家而言,则是一段斑斑血泪的历史!
牟氏是历经九代约二百年的经营才得以获得如此产业。而究其经营方式则非常传统:除少量自耕地外(自己雇佣长工耕作的土地),大量土地放出让佃户耕作。早先,牟氏放地给佃户,地分三等。其中的中等地,租与每个农户约20亩,每年每亩交粮27斤(约一斗)。是此只要交出60斗粮食,农户就可将获得余粮来维持其自己的生活。但后来是逐渐加租,zui后加到每亩得交三斗粮。此外,在收账时还得忍受东家在量具、计湿等环节上的克扣,农户维持生计越来越艰难。此外,佃户还得无偿帮东家约两月劳役······
可能今天有人认为,一亩地交一斗粮或三斗粮,并不为过。但要知道,昔日种粮,没化肥与良种等先进技术支持,亩产远没有今天如此之高。再则,凡去过烟台·栖霞一带的人更能感觉其丘陵地区的地力不肥,要种地出粮恐怕并不容易。
这里,我们再就现有资料中所描述的牟氏日常经营的模式,主要是雇佣账房先生和账先生维持日常操办:每个小庄园的账房先生下有4-5个账先生。除吃住免费外,这些账先生每年可得500吊钱,约百枚银圆。这就大约相当牟氏庄园里6-7个长工的年收入(注:每个长工除吃住外,年收入约13-15枚银圆)。如此就形成了佃户、长工、账先生、账房先生这一层层的管辖联系,来展开经营活动。
当然,有关牟氏的财富故事远非笔者在此区区数百字所能说清的,这里只能简单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有兴趣者不妨自己去进行一番深入探访
这是庄园中的其中一院落,
这样精致的一个个小院分布在庄园里,远眺中的庄园外貌···········
说明 这是庄园模型,其中右侧近半的建筑群是庄园昔日的粮食、油、药材等作坊。但这部分已被毁,现正在复建中······
说明 庄园周围正在新建中的仿古建筑群,据说是会有餐饮和旅馆、休闲与购物等设施。
说明 这是收租时的量具:斗。作为容量单位(注:非称重量具),10升为1斗,10斗为1石。
说明 当年庄园在建筑时砌砖非常讲究,天然石材砌成的墙缝隙结合非常紧密。如此精工细作在庄园全部建筑中都是同一要求。现庄园的这些建筑虽已大都多一二百年了,但看上去仍然颇为坚固。
说明 庄园在抗战期间,曾被用作胶东军区教导二团,抗大分校等中共军事组织的驻地·····这栋建筑的梁上还留下有当年的政治口号。之所以梁上写字,是因为当年此建筑中间曾有隔板,为二层的住房。
这是庄园附近不远新建的一豪华景点:太虚宫,看来是造价不菲。这里同样也是游客非常稀少。
这太虚宫,说是我国道教全真龙门派创始人、著名的道学家、养生学家和文学家丘处机昔日的故居所在。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
熟悉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人知道,丘处机是一个被描述成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以及抗金护民的民族英雄人物,他是金庸非常喜爱的人物。
牟氏庄园,不是“候门”,其等级之严格却胜似“候门”;一幅寿幛,已成为现存的湘绣珍品;建筑形式上,还有“三大怪”之说。
规模宏大的牟氏庄园里,有哪些可看的?咱现在就带你了解一下。
一座深邃森严的地主庄园
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整个庄园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共六个大院。
牟氏庄园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个大院多为七进院落,院内主体建筑均为两层阁楼。每个大院内自南向北依次是南群房、账房、客厅、老爷楼、公子楼、**楼和北群厢,东西两侧是造型同中有异的东西厢房(有的厢房上有楼阁),这些建筑共同组成了六个相对独立的四合院。各大院之间有深邃幽静的更道相隔,更道既是更夫走的路,也是牟氏族人出入的通道。大院外围呈封闭状,内部布局则井然有序,规矩森严。
通观整个牟氏庄园的建筑格局,处处体现出了闭关自守的封闭性,氛围更是深邃森严。有道是“一入侯门深似海”,这牟氏庄园虽说不是“候门”,但与“候门”之“深”相比,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人一步入这座庄园,不由得敛口噤声,处处留神,时时在意,竟能生出几分忐忑不安的情绪。
牟氏庄园房屋建造十分讲究,石头之间的缝隙特别小
荆楚文化对牟氏庄园建筑格局的影响
一般说来,大宅院都以围墙来包围整个建筑群,但牟氏庄园却别出心裁,以群房、群巷为围墙,在我国北方民居中相当少见。整个庄园几进几出,环环相套,布局巧妙而不拘一格。
牟氏庄园的建筑风格之所以能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得益于牟家世代传承的荆楚文化遗风。
牟氏先人祖籍湖北,在这齐鲁之地扎根之后,不忘故土,常以荆楚文化精神勉励后人,在牟氏子孙的血液里自然隐藏了缘自故乡的洒脱不羁、灵活应变的文化因子。在修建庄园前,牟家曾数次派人南下,博采众家之长,意在将南北建筑之风融为一体,不拘泥于传统,并最终在实践中实现了这一初衷。
庄园建成后,在西忠来大院的客厅正上方的醒目位置悬挂了一幅刻有“犹望公安”字样的牌匾,这是牟氏长者在告诫后人:湖北公安县生养了牟氏祖先,后代子孙要永怀故土,切不可忘本。
独具匠心的“三大怪”
在牟氏庄园可看到,建筑上的独具匠心之作还真不少。其中,“三大怪”最值得一看。
一怪:烟囱砌在山墙外牟氏庄园计有烟囱100余根,都是用伸在山墙外的花岗岩石条作依托,用豆汁泡过的小方砖紧贴山墙砌成的,为防止雨水进入烟道,出烟口搭建着顶帽,便烟囱如同一个小小的楼阁,不仅造型美观,还起到了点缀、美化建筑的作用。
山墙外的烟囱
二怪:火炕口设在寝室外牟氏庄园的主人喜欢一年四季睡热炕,即便是夏天,也要烧炕除潮,暖身健体。但是,如果按常规将烧炕的洞口开在炕前脸处,会在烧炕时影响室内卫生,同时,负责烧炕的雇工进入寝室,会使房主人感到不方便,加上担心发生火灾,将万贯家产毁掉。于是,牟氏庄园的主人就创造性地在寝室外开设了烧炕的洞口。
火炕口设在寝室外
三怪:穿堂门儿一线开牟氏庄园共有六个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衔接的大院,每个大院内向排列着六栋或四栋正房,每栋正房又与东西两厢及南门楼构成一个典型的北方小四合院。这六个大院内的正房尽管数量有别,但是都开的是穿堂门,即正房除最后一排外,均是前后开门,一线相连。这便突破了山东农村“街门房门不对开,房门不能前后开”的老规矩。
平时,牟家各幢正房的后门是关闭的,从这幢正房到那幢正房,必须经过更道。只有贵客来访时,牟家才将所有的门打开,让客人穿堂过门,直达正房,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再就是在重大节日时打开各正房门,在各个门旁点上蜡烛,形成灯火长廊,以显示牟家的祥和及富有。
堂门一线开
牟氏庄园的一幅寿幛珍品
西忠来大院内的室内陈设,在牟氏庄园中颇具代表性。
在该大院的三进大客厅内,正中的彩绘浮雕大匾“犹望公安”下方垂挂着一幅写有“寿”字的寿幛,为湘绣。
据说,1927年牟家主人为了过六十大寿,提前一年从湖南请来四位技艺精湛的绣女,用一千多种颜色的丝线绣成的,所以绣了27朵颜色、形状各异的牡丹。远看是个“寿”字,近看则是一株花繁叶茂的富贵牡丹,可谓巧夺天工。这幅湘绣作品是我国现存古代绣品中的珍品。
牟氏庄园有一副绣品,为何专家看了说手艺神奇?
本文2023-11-19 20:25: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1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