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贾玉铭是干什么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9浏览:3收藏

清末贾玉铭是干什么的。,第1张

  贾玉铭(1880年-1964年4月12日)山东人,是中国基督教福音派的著名神学家、解经家。

  早年

  1880年(清光绪六年),贾玉铭出生在中国山东省昌乐县小岭村。1901年,毕业于狄考文博士在登州府创办的长老会文会馆(齐鲁大学前身),由于庚子事变的影响,那一年文会馆只毕业了两名学生,而其中之一就是贾玉铭(德新) [1]。然后他继续进教士馆(神学院),接受改革宗系统神学的训练。贾玉铭跟丁立美是长老会文会馆(后来的齐鲁大学)的同学,后来也一起同工很多年。丁立美组织了“学生立志布道团”当第一任的巡行干事,后来1919年到“云南布道会”去。

  牧师

  1904年他从教士馆毕业,被按立为牧师,先后在美北长老会在山东省设立的安邱县逢旺支会、济宁州教会和沂州府教会担任牧师,历时12年,为一千多人施洗[2]。

  神学教育

  1915年,35岁的贾玉铭前往南京金陵神学院执教,从此开始了大半生的神学教育生涯。1920年代,贾玉铭还在南京创办《灵光报》双月刊。

  1919年,齐鲁大学神学院院长赫士博士(Watson M Hayes,1857~1944)因坚持保守信仰而辞职离开齐鲁,在潍县另外创办华北神学院,并于1922年迁往滕县。为北方最有影响的保守派神学院。贾玉铭牧师被聘为副院长。1930年,贾玉铭出任金陵女子神学院院长。

  1936年10月,贾玉铭和金陵女子神学院教员廖恩荣、毕咏琴在南京鼓楼厚载巷53号另外创立了中国基督教灵修学院,旨在培养“仰望主;不募捐,不借债,过信心的生活”的传道人。不久抗战爆发,该院西迁重庆南山,战后迁回南京山西路81号。

  1948年,贾玉铭应邀参加在荷兰举行的世界福音会议,并当选为副主席。回国后,1949年灵修学院在上海巨鹿路367号复院,称上海灵修学院。

  1954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年过七十的福音派领袖贾玉铭被安排为六位副主席之一。1956年,上海灵修学院和中国基督教传道人修养院、怀恩业余神学院、上海圣经学社合并成立中国基督教上海灵修神学院,校址设巨鹿路,贾玉铭仍任院长 [3]。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贾玉铭受到一定的批判和冲击。1959年,上海灵修神学院停办。1964年4月12日,贾玉铭在上海去世,享年84岁。

  [编辑] 著作

  《神道学》、《圣经要义》、《完全救法》、《教牧学》、《宣道法》、《灵修日课》,已及圣经66卷专卷释义

神学院学的都是有关神学的内容,是基督教培训教士的学院。

神学(theology),又称圣经学。是欧洲著名的经院哲学的前身。最早的神学起源于圣保罗,圣保罗用基督的话语来解释天地奥秘、人生百态,遂成神学之基础。

狭义指称所有对神(天主)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广义指所有一切宗教神学学说;

按基督教学者的定义,神学是神的仆人为了指导人们的信仰生活、行事行为或对付异端思想用分类法和论述法从神所启示的圣经内容中总结分类出神性学问、各世界观、各种事物观、价值观、行为理论的系统性学科。

随着基督教学术的发展,神学有基要神学、神性神学、教会神学、希望神学、历史神学、成功神学、失败神学、苦难神学、幸福神学、危机神学、辨证神学、世俗神学、政治神学、女权神学、爱情神学、

自由神学、法律神学、解放神学、战争神学、黑人神学、生态神学、教牧神学、教政神学、经济神学、革命神学、社会神学、财富神学、社交神学、伦理神学等。

凡是具有上帝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想的,只要不是机械技术或工艺艺术方面的都有神学。

扩展资料:

11世纪,神学命题日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将正反两面的理由或意见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当时称这种方法为辩证法。而辩证法也成为经院哲学的基础。并日益成为神学的理论基础。而教授神学的学校即为神学院。

最早的神学院是现在的巴黎大学,罗马大学后来居上,成为当时罗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学院。

13至15世纪的枢机主教大多从这里毕业。当今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也是罗马大学神学院的神学院长。

-神学院  

-神学

圣多玛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世俗界常译为托马斯·阿奎那或汤玛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主义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天主教会认为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5位教会圣师之一,也被称作神学界之王、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

托马斯·阿奎那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一脉可以溯源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他大约在1225年初,出生于那不勒斯王国的罗卡塞卡,该地的领主正是其父兰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尔德,是附近卡西诺山(Monte Cassino)本笃会修道院的院长。于是伯爵一家寄望托马斯长大后能侄承叔业。在当时,这也是贵族子弟出人头地的一条常见途径]。

阿奎那在五岁时进入进修院学习,十六岁时于那不勒斯大学,学习了六年时间。期间,他出乎意料地加入了多明我会,该会和方济会共同对欧洲中世纪早期建立的神职阶层发起了革命性的挑战。阿奎那的这一转变令其家族感到不悦;在去罗马的路途中,阿奎那被他的几个兄弟逮住、押送回圣齐奥瓦尼城堡,并在那里监禁了一两年,以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根据最早有关阿奎那的传记的记载,他的家人甚至安排娼妓去诱惑他,但他不为所动。在教皇诺森四世的干预下,最后其家庭还是妥协了。十七岁时,他终于穿上了多明我会会服。

他的师长看出阿奎那在神学上天赋秉异,1244年便送他去科隆的多明我神学院,师从大阿尔伯特学习哲学和神学。1245年,他跟随大阿尔伯特去巴黎大学三年。在这段期间阿奎那也卷入了大学与天主教修士之间有关教学自由的纠纷,阿奎那主动抵制大学提供的演讲和小册子。当教皇获知这起争议时,多明我会挑选了阿奎那作为辩护者。阿奎那在辩论中大获全胜,击败了当时相当知名的大学校长圣阿穆尔的论点。

阿奎那接着取得了神学的学士学位。在1248年他返回科隆担任讲师,这一年是他的著述和公务生涯的开端。与哲学家大阿尔伯特的共事经历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他造就成睿智的学者,并终身跟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方法论。

1252年阿奎那前往巴黎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当时大学的教授联会对托钵修会的攻击,他遇到了相当的困难。但最终仍于1256取得学位和教职;后来他与友人Bonaventura一起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在巴黎、罗马和一些意大利城市教了几年书,并且开始著述。自此以后,他开始了劳碌的生活。他在自己的修会里积极侍奉,频繁地旅行和讲学,并且经常向教皇提出有关各地政务的建议。

1259年,他在瓦朗谢讷教区取得一个重要职位。在教皇乌尔班四世的请求下,他又移居罗马。1263年,他出现在伦敦的多明我会中。1268年,他又前往罗马和博洛尼亚讲学,并且投身于教会的公共事务中。

在1269至1271年间,他回到了巴黎。除教书外,还管理教会事务,并且做他的亲戚——法国国王路易八世的国事顾问。1272年佛罗伦萨提供一个让他在当地教区内选择座堂的机会,他担任了修道会的院长,并且应查尔斯王的请求,在那不勒斯担任教授职务。

在这些年里阿奎那每天不停的进行传教,并且写下许多的训诫、问答集、以及授课笔记。他也开始撰写他的大作《神学大全》。教会曾提供他那不勒斯的大主教和卡西诺山修道院院长的职位,但都被他婉拒了。

1273年12月6日的一次弥撒仪式中,阿奎那还称自己看见了神迹。事后他停止写作,使得《神学大全》变成未完成作品。当被问及为何封笔时,阿奎那答道:“我写不下去了……与我所见和受到的启示相比,我过去所写的一切犹如草芥。”后来有人称阿奎那在祈祷时听到了来自十字架的声音,称赞他的写作。还有修道士宣称曾看到他凌空飘起。

据同时代的人描述,阿奎那是个大块头,肥胖而且皮肤黝黑,头颅硕大,发髻很高。他的为人处世表现出很好的教养:众人认为他举止端正,温文尔雅,而且令人如沐春风。在争论中,他保持克制,并且用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赢得对手的尊重。他品位朴素,周围的人为其出色的记忆力所倾倒。在他沉思时,常对周遭的环境浑然不知。他能够系统、清晰和简明地表达他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思想富有热情而且兼收并蓄。在另一方面,他经常对于自己著作的数量不足感到遗憾,因为他认为他所受到的天主的启示远远不只这些。

在1274年1月,额我略十世指派阿奎那参加第二次里昂会议。他的工作是调查并且研究出希腊与拉丁教会之间的差异。身体状况已经相当差的阿奎那在前往会议的旅程中停留于一座侄女的城堡中,病况开始恶化。阿奎那希望在修道院里走完人生旅程,但却无法及时抵达多明我会的教堂,最后他被带至一座熙笃会的教堂。在经历七周的病痛煎熬后,于1274年3月7日去世。

但丁在《神曲》(《炼狱篇》第20章69节)引用阿奎那的一个友人的说法,宣称阿奎那是被西西里国王查理斯一世下令毒死的。不过,历史学家Antonio Muratori重新找出了这段朋友的记载,但却没有发现任何有关阴谋论的叙述。

所有与阿奎那相识的人都对他印象深刻。他获得了教会赐予的“天使博士”(doctor angelicus)的头衔。但丁在《神曲》中将阿奎那布置在第四层天堂,与其他伟大的宗教思想家并列一堂。在1319年,天主教教会开始调查将阿奎那封圣的可能性。若望二十二世在1323年6月18日于亚维农正式宣布将阿奎那封为圣人 。在1567年,庇护五世将圣托马斯·阿奎那日与其他四名最伟大的拉丁神学家:安波罗修、耶柔米、圣奥古斯丁、额我略一世并列。

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被教会视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第十九届大公会议上它还被与圣经和教谕(Decretal)并列[5]。他在神学思想发展上的重要性只有圣奥古斯丁能够相提并论。良十三世在1879年8月4日的教皇通谕里还指出阿奎那的神学是构成天主教思想的关键著作,也因此他下令将阿奎那的著作立为天主教会的思想基础,所有的天主教学院和大学都必须教导阿奎那的理论,并且还建议教师们在谈及那些阿奎那没有明白阐述到的议题时,应该要“遵从阿奎那的思考方式,教导正确的结论”。

在1880年,阿奎那被封为所有天主教教育机构的主保圣人。在今天,一座位于那不勒斯的修道院还留有一间据传阿奎那住过的小房间,开放供游客参观。阿奎那的圣人日后来被改到了1月28日,不过许多人还是将3月7日他去世的那天视为他的圣人日。阿奎那的遗体在1369年被移至法国图卢兹的雅各宾教堂安葬,在1789年至1974年间曾被移至另一间会堂,但在1974年又被移回雅各宾教堂直到今日。

Nihil est in intellectu quod non prius in sensu 没有任何智慧是可以不经由感觉而获得的。— 托马斯·阿奎那    Super Physicam Aristotelis, 1595

阿奎那的哲学对于之后的基督教神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天主教。阿奎那的思想也对西方哲学有重大影响,他保存并且修改了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思想。在哲学上,他最重要的著作是《神学大全》,他在这一书里详细阐数了他的神学系统。

阿奎那相信“任何能使人类认清真理的智慧都是由天主所先行赋予的”。不过,他也相信人类天生便有能力在没有天主启示的帮助下了解到许多知识,即使这种知识一直被启示亦然,“尤其是与信仰有关的事物上”。阿奎那属于亚里士多德学派、以及经验主义者,他也大为影响了之后这两个学派在西方哲学界的发展。

阿奎那相信天主所给予人类的启示可以分为两种:一般的启示以及特别的启示。一般的启示可以透过观察天主创造的自然秩序而获得,这样的观察可以透过逻辑思考而获得重要的结论,例如认知到天主的存在。阿奎那也曾提出一个知名的“五个证明的方法”(Five Ways),用五个例子来证明天主的存在。

虽然人可以透过对一般启示的逻辑思考认知到天主的存在、以及一些与天主有关的事物,但有一些其他知识必须是要透过特别的启示才能得知的。在阿奎那来看,耶稣基督显示了天主的存在便是特别的启示之一。而许多基督教的重要神学基础,例如三位一体的概念,也都需要透过教会和经籍的传播才能得知,而不能只透过逻辑思考获得。

在本质上,一般的启示和特别的启示其实是可以互相补充的,而不是互相对立的。

阿奎那哲学的重要架构之一是有关逻辑类比的理论。阿奎那注意到语言的描绘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单义的、类比的、和模棱两可的。单义的词汇是用以形容两个基本上一样的事物。模棱两可的辞汇则是用以形容两个并不相同的东西,并且属于逻辑上的谬误。而类比则是用以形容有一些相同特征、但又非完全相同的事物。当谈到天主时一定会用到类比法,因为一些天主创造的事物是被隐藏起来的(Deus absconditus)、而其他则是被显现出来以让人类观察的(Deus revelatus)。阿奎那认为我们可以透过天主所透露的事物(一般的启示)了解到他的存在,但只能够过类比的方法这样做。当我们谈到天主的美德时,我们只能了解到那些在人类来看类似于天主的美德的事物,但这些并不完全等同于天主真正的美德。

阿奎那的伦理学是根基于他所谓“行为的第一原则”之上的。在《神学大全》中他这样解释道:美德代表了一些权力的运用。虽然人们是以结果来评价一件行动的是非,然而权力的结果只是行动而已。因此如果说权力是完美的,这也必须要取决于其行动才行。

阿奎那将审慎、节制、正义、以及坚忍列为人类的四大美德。这四大美德都是自然而与生俱来的,而且它们之间是互相连结的。不过,阿奎那也指出三大神学上的美德:信仰、希望、以及慈善。这三大神学美德是超自然的,而且在他们的目标也与其他美德不同:天主

神学美德的目标是天主本身,天主是所有事物的尽头,超越了我们的理性所能取得的知识。在另一方面,智慧和道德的目标则可以为人类理性所理解。神学美德也因此与道德和智慧相当不同。

除此之外,阿奎那将法则分为四大项:永恒的、自然的、人类的、和神授的。永恒的法是天主治理所有生物的根据,自然的法是人类在永恒法则中的“参与”部分、并且可以透过理性得知。自然法也是根基于他的“行为的第一原则”上:…所有法的基本原则是:美德要被促展并行使、邪恶要被避免。所有其他自然法的原则都是根基于此。

而生存和繁殖的欲望则被阿奎那视为是基本(自然的)人类价值观的基础,所有人类的价值观都是由此衍生。人类的法则是属于实际法,只能套用至人类。而自然法则可以套用至政府和社会上。神授法则是天主透过经籍给予的启示。

阿奎那否认人类对于动物负有任何慈善的责任,因为动物并不属于人类,否则以它们为食也是非法的了。不过这并不表示我们有权利虐待它们,因为“残忍的习惯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待其他人类的方式。”

阿奎那认为神学是一种科学,以文字记载的经籍和教会传统作为学术的基本资料。而这些基本资料则是来自于天主在漫长历史中给予人类的启示。信仰和理性虽然是不同的、但却是互相关联的,这两者是研究神学资料的主要工具。阿奎那相信这两者是研究神学所不可或缺的,更确实的说,若要了解有关天主的知识,信仰和理性的交叉点是必须的。阿奎那混合了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原则,主张应该理性的思考并研究自然,就如同研究天主启示的方法一样。依据阿奎那的说法,天主透过自然给予人类启示,也因此研究自然便是研究天主。而神学的最终目标,在阿奎那来看,便是要运用理性以理解有关天主的真相,并且透过真相获得最终的救赎。

阿奎那认为天主的存在并非可以不证自明的,但却也不是无法证明的。在《神学大全》中他提出了证明天主存在的五个证据,这个理论又常被称为“圣多玛斯的五路论证”(Quinque viae)。

在讨论到天主的本质时,阿奎那认为证明天主的最好方法,便是先排除那些不可能是天主的东西,这个方法又常被称为否定神学。他提出了五个天主可能拥有的属性:天主是简单的,并没有各种组成的部位,例如身体或灵魂、或者物质和形式。

天主是完美的、毫无破绽的。亦即,天主与其他事物的差异便在于完美无瑕这个特征上。

天主是无限的。亦即,天主并没有如其他事物一般有着实体上的、智慧上的、或情绪上的限制。但这个无限与体积或数量上的无限并不相同。

天主是永远不变的,天主的本质和特征是无法改变的。

天主是一致的,天主自己并没有多样的特征存在。天主的一致性本质就如同天主的存在一般。如阿奎那所说的:“‘天主存在’这段命题必然是真的,其主题和结论皆为如此。”

阿奎那的这个证明方式也是来自于其他许多之前的思想家,如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Maimonides)。

阿奎那主张天主是完美又完整的,而且也可以以三位一体概念完整解释。这三个不同的位格(圣父、圣子、圣神)由他们与天主的联系所构成一体。圣父借由自我意识的联系产生圣子,而圣父和圣子接着又产生永恒的圣神,圣神“拥有神授的爱戴天主、爱戴圣天父的本质。”

三位一体的存在并不与现实世界分割,相反的,三位一体的存在便是用于传递天主的启示以及美德给人类。而这种传递则是透过化身而成的耶稣基督以及透过内心的圣神(三位一体本身的精髓),并且由那些有被天主救赎经验的人所进行。

在《神学大全》里,阿奎那也讨论到了耶稣基督,他首先讲述了圣经里亚当和厄娃的故事,并且描述人类原罪的负面结果。耶稣基督化身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类的本质,协助人类移除他们身上“原罪的污染”。“神圣的智慧认为天主应该化身为人,以这个单一而相同的化身改变人们并且提供救赎。”

阿奎那也批评了当时许多对耶稣基督抱持不同观点的历史神学家。在回复异端Photinus时,阿奎那指出耶稣是真的出自神授的,而不只是一个凡人。另一个异端学说领袖聂斯脱里认为天主只不过是寄居了耶稣的肉身,阿奎那则回复道天主的完整乃是耶稣的存在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阿奎那也曾主张耶稣具有一个真正的(理性的)人类灵魂。这个说法使得耶稣有了双重的本质,也使阿奎那与阿利乌的理论产生矛盾。阿奎那也反驳了欧迪奇所提出的双重本质在化身耶稣结束后依然存在的主张。阿奎那认为这两个本质是同时存在的,但在同一个人类躯体里却是可以清楚辨别的,这个说法也与摩尼等人的理论产生差异。

简而言之,“基督有一个与我们相同本质的真实躯体、一个真实的理性灵魂,但除此之外还多出了完美的神性。”也因此,耶稣基督是统一的(三位一体)、但也可以是多重的(两个本质、肉身和神性的理论)。

在阿奎那来看,人类存在的目标是要与天主结合并且建立永恒的连结。更具体的说,这个目标可以透过“乐福直观”(beatific vision)达成,乐福直观代表的是当人了解到天主的本质,因而获得了完美、无止尽的幸福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在死后才能达成的,是由天主给予那些在世时透过耶稣基督教诲而获得了救赎和赎罪的人的礼物。

这个最终的目标也与人在世时的作为有关。阿奎那指出个人的意志必须被指挥朝向正确的方向,例如慈善、和平、以及神圣,他认为这是达成幸福的途径。阿奎那以幸福的观念作为他有关道德生活的理论的轴心。意志与目标在本质上是互相联系的,因为“意志的正直可以指挥人类正确的走向最后的目标(乐福直观境界)”。那些真正试图了解并发现天主的人也必然会爱慕天主所爱慕之事物,这样的爱慕则需要人在每个行为的选择上坚持贯彻道德并承受结果。

阿奎那用基督教神学重新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从而确立了亚里士多德哲学在基督教世界的地位。因此他也被称为“最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阿奎那认为最好的制度不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是人或哲学指导的实践理性产物,而是天主的同义语,通过基督的救世在任何时候都是现实并可能的。他的这一观点对西方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体现在西方人对法律所持的敬畏态度。

此外,阿奎那第一次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伦理学》译成拉丁文,并且评注了亚里士多德所有的主要论文,论证了道德与政治分界的可能性,其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宗教改革和政教分离。

在法学上,阿奎那则被认为是“西方世界中自然法理论的经典倡导者”,对后世的自然法学派和宪政革命都有深远影响。

许多现代的伦理学家,包括天主教徒或非天主教徒在内,在最近以来开始主张阿奎那的美德伦理概念可能可以用作取代密尔的功利主义学派。阿奎那在有关行为意图的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阿奎那的美学理论,尤其是“明白”(claritas)的概念,极大的影响了现代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文学风格,乔伊斯赞美阿奎那是西方哲学里排名第二的哲学家,仅次于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的美学概念的影响也可以在意大利符号学家翁贝托·埃可的作品里观察到,埃可也写了一篇有关阿奎那的美学概念的论文。

数个世纪以来有许多阿奎那的传记被出版,其中最知名的是由却斯特顿写成。

《哲学大全》

《神学大全》

波埃修(Paul Tillich)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涵盖了伦理学、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等多个领域。下面是波埃修所著五篇重要的神学论文:

“Systematic Theology”(《系统神学》):这是波埃修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分为三卷总共2200页,探讨了神学、哲学、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The Courage to Be”(《勇于存在》):该书强调人类面对恐惧和无意义的感受时的存在价值,并通过哲学、心理学、宗教等角度阐述了“存在主义”的概念。

“Dynamics of Faith”(《信仰动力》):在本书中,波埃修讨论了信仰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信仰的内在结构、历史发展和文化影响等问题。

“Love, Power, and Justice”(《爱、权力和正义》):波埃修在这篇论文中思考了神学中的三大主题,即爱、权力和正义,并探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

“Theology of Culture”(《文化神学》):这篇论文讨论了文化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宗教如何适应和反映文化变迁,并强调了文化对于宗教的塑造力量。

归正神学的主要特性有三个:神的中心性,以基督为中心,多元性。

神的中心性,强调神的主权统管着一切,因此可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人的自我认识只能在神的知识之亮光下获得,也就是只有神能够透过圣灵与圣经,使人认识自己,并认识自己的罪;第二,救恩完全是神的工作,因为人已经被罪恶辖制而无力自救;第三,整个个人及群体的生命都必须接受神的管治,我们的生活和制度应该以圣经为依据并向上帝负责。

以基督为中心,也就是基督是万物的中心,透过基督人才能认识神,而基督是神的爱子,透过他才能进行拯救。

多元性,也就是在大原则下包容不同的意见,表现出归正神学的生命力。例如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有清教徒 William Perkins, 约翰欧文(John Owen), 苏格兰有Samuel Rutherford, Thomas Boston。十八世纪的美国有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十九世纪有普林斯顿神学院的贺智(Charles Hodge)和BBWarfield,荷兰有凯波尔(Abraham Kuyper)和巴文克(Herman Bavinck)。著名的布道家怀腓德(George Whitefield),宣教士克理威廉(William Carey)和耶德逊(Adoniram Judson),牧师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和钟马田(D Martyn Lloyd-Jones),都持守归正神学。在二十世纪,有长老会牧师 James Boice(博爱思或卜易士),浸信会牧师约翰派博(John Piper),灵恩派牧师马汉宁(C J Mahaney),以及从事后现代事工的Mark Driscoll,和纽约的Tim Keller。归正神学有相当创新的一面,例如护教学上的范泰尔(Cornelius Van Til)和薛华(Francis Schaeffer),圣经神学上的Geerhardus Vos(魏司坚或霍志恒)、Meredith Kline和Herman Ridderbos,圣经辅导的Jay Adams、David Powlison和 Paul Tripp,以及归正神学发展出的盟约神学(Covenant Theology,或圣约神学),但这些创新都是以圣经为基础,而不向世俗、理性、经验、传统、哲学、科学等妥协。福音派的两大神学家:圣公会的巴刻(JIPacker)和浸信会的卡尔亨利(Carl FH Henry)都持守归正神学。

清末贾玉铭是干什么的。

  贾玉铭(1880年-1964年4月12日)山东人,是中国基督教福音派的著名神学家、解经家。  早年  1880年(清光绪六年),贾玉铭出生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