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的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9浏览:3收藏

黄氏的来源,第1张

  历史来源 「黄」源出:

  一 ; 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后被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四方,以国名为氏。

  二 ; 古代南方蛮族有黄姓。在广西南宁一带。

   家族名人 黄歇

  游学博闻,楚考烈王以之为相,封为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园之妹,知其有孕,纳于考烈王,生幽王。后李园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于棘门刺杀之。

  黄初平(黄大仙)

  黄霸 (前?~前51)

  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谥定。

  黄庭坚 (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黄巢 (?~884)

  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僖宗干符元年(公元874),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干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黄道婆

  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地望分布 湖北江夏郡,陜西栎阳郡,宁夏安定郡,湖北房陵郡,湖北汉东郡,河北上谷郡,安徽焦郡。

黄姓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蠃氏。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於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但是,有的谱牒学家则说黄姓是陆终的后代。那麽,陆终是何人,与上文所说的伯益又有甚麽关系呢?据史料记载,伯益是颛顼之玄孙,陆终也是颛顼之玄孙,只是他们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无论是黄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於以国为氏之类。

关於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於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於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

亡国后的黄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黄氏入居福建,始於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於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历史来源

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

4、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据《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中国姓氏起源》所载,黄氏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黄国遗民的后裔。另《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5、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6、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得姓始祖

陆终。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后其继任祝融。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黄姓迁徙史

1、黄姓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2、黄国人的迁徙

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自从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今日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就是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

亡国后,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

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后来,黄歇改封于吴 (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据《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都世居江夏,故其族人以“江夏”为郡号。

3、两汉到两晋的迁徙

汉代以后,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黄氏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黄氏也是从晋代开始大批人居福建。《闽书》载:“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据说,后来的莆田黄氏、侯官黄氏等,都是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

4、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

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漳州,中原58姓将宫随其人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台湾《紫云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守恭者,于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69年)随陈政、陈元光人闽,垦荒致富,其子孙蕃昌兴旺,成为闽南大族。又有浯州牧马监陈渊,也在唐朝初期率许、蔡、张、黄等12姓入闽,定居浯州。今福建金门黄氏,多为这支随陈渊入闽的黄姓后代。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

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人据八闽,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再如黄振龙,“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据宋人何澹《黄公(永存)墓志铭》记载,福建邵武峭山派始祖黄惟淡,也是唐末从光州固始人徙昭开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黄氏人闽的一个重要“源头”或途径。

据《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体》载,括州松阳郡四姓之首为黄氏,婺州东阳郡五姓有黄氏,濮州濮阳郡六姓有黄氏;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鄂州江夏郡三大姓之首为黄氏,泉州南安郡五大姓之首为黄氏,处州缙云郡三大姓之首也是黄氏。隋唐时期,黄姓由一而二,开始主宗分流,分为两大支:金华黄氏和邵武黄氏。

还有一支与浙江金华和福建邵武两派黄氏都有着渊源关系且也属于江夏分支的著名黄氏宗族——江西盱江黄氏。

盱江,位于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南,是古代的一个小驿站。盱江黄氏,兴起于唐代中期。盱江黄氏是江夏黄香曾孙黄琬的一支后裔,其始祖是黄孟偻。

黄孟偻,字德崇,一字广成。他是江夏黄香的第十六代孙。生于唐高宗仪风丙子年(676年)二月十五。原籍江夏安陆 (今湖北武昌一带)。唐玄宗天宝丙戌年(746年),黄孟偻以70岁的高龄中进士,官任西台御史。不久,他奉命南巡江南临汝府。在巡视途中病于盱江,后就近安葬。夫人李氏故世后,合葬于此,即盱江麻姑山。黄孟偻的子孙为了守护祖先坟陵,没有再回江夏故地,而是留居落籍于盱江,后来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他们将自己的族姓郡望定在安陆,故后世凡以“安陆”为郡名的黄姓,都共宗黄孟僯为始祖。

盱江黄氏发展到第四代也即黄孟偻的曾孙辈黄省谕兄弟三人时,各有功名,家族大昌。这时,宗族也开始分枝。

黄翰长子黄省谕,字保仁,唐宪宗年间(806—820年)进士,官御史大夫。夫人吴氏,生5子:羽衣、裘、表、裹、衰。兄弟 5人,支分数派。黄衰、黄裘兄弟二人,徙居茅山。黄表一支,家族最旺。他排行老二,居盱江。黄表的后裔,极为兴旺,散布于江西全省各地。他成为后世官溪黄氏和抚州、金溪等派黄氏的共同始祖。黄表长子黄琬,后迁居福建邵武,成为福建邵武黄氏的一支。次子黄琰,徙居金溪(今江西金溪县)枫林乡大柘村。据《湖南黄氏世谱》记载,仅黄琰这一盱江分支,就裂变出今天的乌石、火源、常丰、桂田、新田、新庄、田步、东乡、牛头岭、五里冈、五凤、宝峰、贵溪、安仁、团山、峡山、岩背、路口、蓝田、瑞州、饶山、砂源、沂阳等不同黄氏支派。

黄翰的次子黄省和,字保义,又字仁甫。生于公元796年。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官任秀州崇德县令,后升节度使,封万户侯。生子黄荣。五代时期,为避战乱,这支家族便从盱江迁居至浙江金华府(今金华市),构成金华黄氏的一支。

黄翰第三子黄省居,字保信。唐宪宗期间(806—819年)官任淮南转运判官。生2子:宝、贾。长子黄宝,初任仆射之职,后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他的后裔,又分居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余江县),成为今日江西安仁黄氏始祖。次子黄贾,也官至银青光禄大夫。黄贾生3子:老大黄实,与妻张氏携三个儿子黄伯、黄住、黄任一起迁往福建邵武灵槎故城开基立业,是盱江黄氏入闽的又一个重要分支。老二黄陈,其后裔迁居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县)。老三黄陵,徙江西广信府(今江西上饶市)。

5、宋元时期的迁徙

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江夏人黄震,官至焕章阁左司马尚书,重修江夏家谱呈奏皇帝,得到了“黄氏忠孝两全,江夏无双,历代簪缨”的御批。宋代还有尚书左仆射黄潜善,他有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居梅州者为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

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

浦阳黄氏自黄苾开始,祖孙3代8人均为官入仕,并出了3个进士,从而奠定了黄氏家业。但从第四代起,各支大多开始衰落。传至黄门侍郎(官名)黄汝知一代,浦阳黄氏又家业复兴,声威重振。

婺州(金华郡)浦阳黄氏主宗传到第十七代,即江夏黄香的第二十六代黄洪、黄浩兄弟二人时,正值唐末五代之际。洪、浩兄弟二人,共生了8个儿子。其中黄洪生子三人:秘、瑕、琰;黄浩生子五人:琛、璞、圮、琬、珍。浦阳黄氏第十八代的这兄弟8人,后来分居各地:黄苾由浦阳迁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黄瑕一支迁江西丰城洗江,黄琰、黄璞同迁江西弋阳,黄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黄圯迁居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黄琬一支徙居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则分别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

② 邵武黄姓:这支黄氏,最初是由江夏北迁至中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然后再折而向东,于隋唐之时再迁居于福建邵武。

黄峭山,为海内外黄姓万派共宗的邵武黄氏大显祖。其名,其事,虽不见于经传史志,但在黄氏族人中、在黄氏家乘中,他事迹独特,名望尊显,流传久远,几乎无人不晓。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人闽”。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苎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黄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优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吴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郑氏。这三位夫人各生7子。这21个儿子,个个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孙兴旺,后嗣蕃昌。

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龄的邵武和平黄氏大族祖峭山公,将21房子孙召集齐全,然后当众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黄家自春申君以后数千年所积累的祖产——铜钱80万贯,金银800余称,一并均分为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随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各自自谋发展。当时三位夫人啼泣请求,峭山公便对原来的决定稍作改动,重新宣布:除官、吴、郑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以尽温情之义以外,其余18房子孙,不许恋此一方故土,须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相地而居。接着,峭山公卜占离家吉日,并于这一天将新修的《黄氏家谱》21套,分授21子,各领一套,嘱令他们随身携带,妥善珍藏,不忘所出。

邵武黄氏的这次大分析,以及随之而来的迁徙流布,相当多的黄氏谱牒都有详细记载。父子兄弟作别时,峭山公曾规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称,代替21子之名。

③ 客家黄氏 (属邵武分支)

宁化客家黄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开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黄化。

黄化,字惟枋,号从章。又名黄宁,或黄朝化,都是因迁居地“宁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黄氏大分析时,黄化即领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宁化县,落籍宁化石壁村,开拓新的基业。黄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进士,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黄化的后裔,在闽粤为官任职的不少,子孙极为兴盛,遍布闽、粤两省各地。黄化被尊为闽粤客家黄氏的始祖,为许多黄氏家谱所尊称的著名的“宁化公”。

④ 嘉应客家黄氏 (宁化客家黄氏分支)

嘉应客家黄氏的开基始祖名叫黄僚。据宝安坪山谱和鹳薮谱,黄僚,亦作黄辽,字海虎,号良臣,南宋(一说元代)人,是峭山公第八子黄化的裔孙。是南宋时期进士,初任大理寺丞,隆兴三年(1165年)升琼州太守,为官海南。任职期满后告老还乡,途经嘉应时,爱此地水秀山清,便卜居于嘉应州城西厢五马坊水巷口。黄僚移居嘉应后,家族兴旺,成为当地望族。其子孙广布于粤、闽、赣三省各地。在嘉应州城的黄氏宗祠里,至今供奉黄僚为始祖神。

福建邵武黄氏许多支中除了最著名的一支峭山派,另外黄膺派也很著名。

黄膺,据多种文献资料所述,他是唐中叶人。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后徙居福建邵武,成为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黄膺的后裔,非常显贵,北宋时出了著名的尚书右丞黄履和大书法家黄伯思,因此,家族名扬天下。

6、明清时期的迁徙

① 迁往台湾的黄姓:

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

早在明代以前就开始东渡海峡,迁徙人台。尔后,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开拓宝岛,艰苦创业。台湾的发展历史进程,将深深地铭记下他们不朽的功绩。

明朝天启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便舟载饥民数万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黄姓成员。但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迁台黄氏,是明末南安人黄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湾马公,后支分澎湖湖西。这以后,黄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断,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叶,便形成丁高潮。他们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湾各地。他们往往成为后世台湾黄姓各支派的人迁始祖。

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节选《桃源蓬莱黄氏族谱》记载,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黄毓盼,第十五世的黄宗选、黄宗琅、黄宗瑶,第十六世的黄文令、黄绍养、黄绍禁,第十七世的黄克凉、黄克甚、黄克读、黄克炉,第十八世的黄鸿钗、黄鸿胖、黄开仓等大批族人,都先后渡海徙居台湾。

晋江《安海金墩黄氏族谱》即记载,该族第十一代有黄贻鼐,第十二代有黄微熔、黄素官、黄光辉,均居台湾。

光绪《临海黄氏家谱》(抄本)所载,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在清乾隆年间便有人开始迁往台湾。此后,该族子孙多有徙居台湾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黄王艺,于雍正时游学台湾邦寮浪桥,后来就落籍台湾;第八代有黄佳和迁往基隆、黄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黄豆附徙台湾、黄牒居淡水、黄情迁鹿港;第十代有黄公体、黄蜂、黄熙等迁居台湾。

台湾黄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

② 移居海外的黄姓

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们在拓荒,在建设,在创造奇迹。

越南 黄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黄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了。当时有大批黄姓遗民被楚国强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区,加入了越人队伍。随着越人的不断南迁,黄姓也随之迁入越南。不断南迁的黄姓中,有秦汉山越黄氏,有六朝唐宋的黄洞蛮,有明清岭南壮、瑶等族黄姓。越南人中的黄姓,绝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后裔。这些越人黄姓后裔,又从越南继续扩展,至今已广布于印支半岛各国。

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黄姓中国人,由于政治避难、经商等原因迁居越南。明亡后,许多黄姓遗民不甘事清,纷纷外逃避难。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们进入东浦(当时属柬埔寨)地区。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东浦定居下来。当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国的200余个姓氏中,黄姓是人口数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国。是中国黄姓移民较早、人数很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黄姓现有30余万,在泰国华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泰国黄姓华侨、华人,不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还积极参加当地华侨华人的社会活动与社团组织。

南洋。大约是在元朝末年,黄姓移居南洋。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之后,他以杰出的才干被推为文莱华人的领袖。后来,成了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苏丹(实即国王)。他去世后,葬在文莱,子孙世代留居于此,且极为显赫。黄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自此以后,文莱国王按女性血缘世系传递。第一位渤泥女王黄氏去世后,王位传给了她与阿合曼苏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女性直系后裔。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

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公元19世纪,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因而出现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黄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数迅速增长,仅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

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有大量的黄姓华人华侨。近代以后,南洋黄姓华侨华人为了联络同宗,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

移居欧美澳黄姓移居美洲的历史,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华侨各姓中,黄姓人数最多,主要来自广东,其次是福建。广东华侨,又主要来自兴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地,故称“四邑人”。在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人数最多;1854年由广东兴宁华侨创建于三藩市(即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的宁阳会馆中,黄姓人数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开平、恩平两地侨民在旧金山成立的合和会馆中,黄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华裔各姓宗亲中,黄姓宗亲人数仍然是最多的。

家族名人

黄歇 游学博闻,楚考烈王以之为相,封为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园之妹,知其有孕,纳于考烈王,生幽王。后李园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于棘门刺杀之。

黄初平(黄大仙)黄初平,晋朝丹溪人。十五岁时他去放羊,有个道士见他本性善良,把他带到浙江金华山石室中,收他为徒。一学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黄初起一直都在寻找他,经过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他。后来在街市上看到一个道士在占卜,黄初起就问他弟弟在那里道士说:「金华山有一个放羊的小孩,姓黄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听到之后,立即跟道士到金华山寻找。兄弟相见后悲喜交集,哥哥问弟弟道:「羊在那里 」黄初平指着白色的石头说:「就在那儿」,并喊:「羊起来」於是白石头都站起来变成山羊,有数万头。初起惊讶不已,便跟初平学道。他们俩个都成仙了。黄初平别号「赤松子」。

浙江金华有黄初平的赤松观,香港的黄大仙祠,就是浙江金华的「分庙」,黄大仙即是黄初平,极受崇拜。

黄霸 (前?~前51)字次公,西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为政宽和。尝从经学家夏庚胜治尚书。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谥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黄巢 (?~884)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唐僖宗干符元年(公元874),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干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黄道婆 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曾随崖州黎族学习纺织技术,学成后返乡从事纺织工作,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郡望堂号

1、郡望

江夏郡:汉高祖置郡。此支黄氏,为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

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治所在鱼复(今四川省奉节东)。

洛阳郡:即今洛阳,为江夏分支。

晋安郡:治所在侯官(今福州市)。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省)。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

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陇西渭水东岸)。

西 郡:为酒泉黄衍之后。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

江陵郡:在今湖北省荆州。

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黄大仙本名黄初平(约328-386),晋代人,号赤松子。据《金华府志》记载,他曾在放羊时随道士到金华山洞中修炼道法,其兄黄初起四处寻找,不知下落,40年后才在山洞外相见。从前的羊群早已化成了满山的白石,但黄初平一声呵叱,石头立即变成羊群。

黄初起惊异万分,仰其弟之功法,亦立志修道。从此,黄初起留在洞中跟随弟弟一起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得道成仙。因此,有说黄大仙为黄氏二兄弟。

也有说黄大仙乃葛洪弟子黄也人。因为民除害兴利,泽被一方,所以民众为其在金华山修建起黄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由此各地信奉黄大仙者均以金华为“仙乡”,以赤松观为“祖庙”。

黄大仙庙宇

黄大仙庙宇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美国。其中浙江省金华市黄大仙祠和香港黄大仙庙最为著名,信仰者云集,香火炽盛。

浙江金华黄大仙祠是黄大仙的祖庙。香港的黄大仙庙亦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宫观,位于九龙竹园区,人称“香港第一大庙”,为“金华分迹”而来。

祠中供奉的黄大仙,在香港人心中是一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仙,有求必应,无数善男信女对其顶礼膜拜。又因为黄大仙庙处于香港的交通要道,来往方便,所以到此来朝拜的人如潮如涌,终日香火缭绕,热闹非常。

东莞市区 地方游玩

企石“八景”

1、高阁仙踪:企石黄大仙公园

地址:企石东江南岸

简介:公园总面积130000平方米。山上有文昌阁、环回麻石路、休憩亭。山下从西至东依次为牌坊、钟鼓楼、特色餐馆、工艺品街、黄大仙庙山门、黄大仙庙建筑群、龙湾等,与东江金海岸体育长廊接壤。

2、古枫常青:企石千年秋枫古树景观

地址:企石旧围黄氏宗祠前

简介:这棵“秋枫”本名重阳木,属大戟科,现树高15米、冠覆320平方米,根深叶茂,除了严冬偶有短暂落叶外几乎四季常青。古树形状千奇百怪,似龙准、虎爪、祥云、名人、寿星公、视乎观瞻角度而变化。据专家鉴定,此株古树具有千年历史,称之为“东莞树王”,属市级重点保护古树。

3、东湖映翠:企石东丫湖景观

地址:企石蜈蚣山南面、横岭西面

简介:东丫湖为集雨湖,水位低时可由石马河引入补充。四周峰峦环抱,绿树、翠竹、农田、村舍错落湖边。

4、古村遗韵:企石江边村古建筑群、贝丘遗址

地址:企石镇中部偏北

简介:古村现保存元代至清代的建筑242座,古井12眼,水塘4口,三百年以上的古榕树6棵,百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约1000棵,以“三纵十五横”的巷道形成井字形网状的村落布局。古村祠堂众多,其中黄氏宗祠、冠堂公祠等7处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江滨画廊:企石东江沿岸景观

地址:企石东江江岸

简介:东起虾公山下,西至金椅岭,全长139公里,内设人工沙滩、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儿童游乐场、休闲路径音乐茶馆、及文化博物馆、渔船码头、游船码头、自行车休闲路和绿化装饰景观等。该长廊于2006年5月开始第一期工程,预计2007年底全部竣工。

6、虾峰胜景:企石铁岗虾公山景观

地址:企石镇铁岗村的东面

简介:主峰海拔127米,雄峙在东江边,状似大虾,故名虾公山。

7、飞鹅毓秀:企石飞鹅岭景观

地址:铁岗、清湖、上洞三村的交界处

简介:登高俯瞰,这山岭酷似展翅待翔的天鹅,故称飞鹅岭。飞鹅岭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绿草如茵,奇花野果、多不胜数、植被覆盖率达98%,环境清幽、氧离子含量极高。

8、红棉报春:企石铁岗红棉古树景观

地址:企石铁岗村口

简介:古木棉树有着270多年的历史。该树是国家三级古树,是东莞市公布的第一批受保护的古树名木。

企石镇的旅游景点

一、高阁仙踪(企石黄大仙公园)

黄大仙公园坐落在东江南岸的企石金校椅山一带,山上高高耸立的文昌阁异常醒目,成了公园的标志景观。文昌阁高五层,建筑面积1350多平方米,采用砖木石混合钢筋水泥建造。置石柱支撑,覆琉璃瓦,四周飞檐翘角,内墙和花板饰有劝学经典故事墙画或彩绘。整体古色古香,恢宏壮观。公园于2005年在黄大仙庙的基础上将整座金交椅山扩建而成,总面积130000平方米。山上除了文昌阁外,建有环回麻石路、休憩亭。山下从西至东依次为牌坊、钟鼓楼、特色餐馆、工艺品街、黄大仙庙山门、黄大仙庙建筑群、龙湾宫等,与东江金海岸体育长廊接壤。

二、东湖映翠(企石东丫湖景观)

东丫湖位于企石蜈蚣山南面、横岭西面,与上洞、江边、旧围、清湖、东平、上截六村相邻,湖面面积81万平方米,正常蓄水424万立方米。因其状如冬瓜,有冬瓜湖之称;又因其地处东莞之东,亦称东莞东湖。

东丫湖为集雨湖,水位低时可由石马河引入补充。四周峰峦环抱,绿树、翠竹、农田、村舍错落湖边,湖水清澈,湖面如镜。远望如“青山环抱水一盘”、“澄湖如镜映蜈蚣”;近看但见“错落幽岩花灼灼,崎岖山涧水潺潺”(清代清湖才子潘扬烈诗句)。也不管春夏秋冬、雨雾风云、日月晨昏,东丫湖的景色同样迷人,故流传着是“织女梳妆镜,落地化为湖”的美丽传说。

三、飞鹅毓秀(企石飞鹅岭景观)

飞鹅岭位于铁岗、清湖、上洞三村的交界处,海拔87米。登高俯瞰,这山岭酷似展翅待翔的天鹅,故称飞鹅岭。飞鹅岭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绿草如茵,奇花野果、多不胜数,植被覆盖率达98%,环境清幽、氧离子含量极高。站在主峰远眺,可以饱揽东江两岸田畴连片、阡陌纵横的平原风光,罗浮耸屿、东江如练、石马河似带的壮丽景象尽收眼底。目光游移,还可以领略到“峻岭如鹅踞江畔”、“引颈长啸展双翅,蓄势发力待腾空”的飞鹅山英姿。

四、红棉报春(企石铁岗红棉古树景观)

这是一株挺立于铁岗村口,有着270多年历史的古木棉树。高大伟岸的主干,数人难以合抱,傲然挺立,直指蓝天;粗糙而有鼓钉形突起的表皮,仿如英雄的铠甲,泛着古铜色的青光。木棉树,别名英雄树,整支大树犹如久经战阵,纵横捭阖的英雄,百载高风,正气凛然,气宇轩昂,令人景仰。一到春天,朵朵花儿怒放,满树红霞似火,朝气蓬勃,豪情满怀,奋发向上,人们从古棉满枝的红花上,看到了春天的到来和未来的希望。该树是国家三级古树,是东莞市公布的第一批受保护的古树名木。

东莞有什么景点介绍几个

可 园 Keyuan Garden 位于莞城大桥东路的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虎门大桥 与威远炮台遥相呼应的一座现代化的特大型桥梁——虎门大桥,飞架珠江口,是我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它的主桥长458公里,主航道跨经888米,其主跨居我国前列。总投资近30亿元的虎门大桥,悬索桥部分均采用钢箱焊接,使用钢材2万多吨。其主缆长164公里,每根主缆由13970根直经为52毫米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如果将两根主缆的钢丝拉成一根钢绳,足可绕地球一圈。当年金锁铜关,今朝天暂通途。鸦片战争博物馆 位于虎门镇口村。为纪念林则除禁烟及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业绩而建,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当众用“浸化”的方法在此销毁。现在的销烟池是1957年重建的。博物馆内实物和史料展现了鸦片战争一幅幅场景,令人难以忘怀。威远炮台 Weiyuan Battery位于虎门镇威远岛上,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虎门寨主要炮台之一,1842年2月26日,广东水师将士在此与英军激战。沙角炮台 Shajiao Battery 位于虎门沙角山顶。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当时配有大小炮十三门,现存濒海台和刻有“沙角”字样的石牌坊各一座,大炮3门,还有“林公则徐纪念碑”、捕鱼台等。绿色世界 “绿色世界”地处市区南部,位于西平水库与水濂山水库之腹地,总面积456平方公里。这里四周群山连绵,林径环绕,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身居其中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真可谓蓝天碧水不约而至,湖光山色相拥于怀。

“绿色世界”第一期工程,于九七年元月底对外开放。中心景区的“稻香村”有集历史、知识、现代科技于一体的东莞农业展览,古色古香的农家舍,古朴别致的传统农具重现了东莞农家劳动、生活的历史。集国内外名果品种的“百果园”、“神奇瓜果园”你可亲眼见到北方的萍果,新疆的哈蜜瓜,以及工厂化生产的无土蔬菜;也为你提供品尝奇瓜异果的机会。“丰收广场”使人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农家乐”为你提供丰富多采的传统游乐,使人其乐无穷。大型的动物群雕栩栩如生,为你留下难忘的镜头。占地133公顷的花卉中心,引种河南洛阳牡丹,云南的山茶花,以及远渡重洋的比利时杜鹃,荷兰玫瑰等200多今品种,在这里可饱览名花异草,沙漠植物更是难得一见。“百亩荔枝园”中,你可见到具有盛名的糯米糍、桂味、妃子笑,枝头满挂,果实累累,树下品荔一曲,更具东莞风韵。而独具异国风情。“鸵乌天地”你可见到来自津巴布韦、美国的纯种鸵乌在嘻戏、狂奔,亲手喂一喂将带给你勇敢、智慧与无尽的乐趣。景区内还设有环境优雅的音乐茶座,绿色餐厅、绿色旅社、渔家乐及烧烤等游乐、消闲、饮食设施。

整个“绿色世界”以古朴、典雅、融人为与自然为一体,极富想象力与拓展力,具有极强的游览性与参与性,为东莞创下回归大自然之先河,是人们休闲渡假的最佳选择。旗峰公园 Qifeng Park(the Flag Peak Park)位于莞城以南2公里。公园绿树成荫,幽静秀丽。海拔189米的黄旗山,曾是岭南第一名山,是东莞的象征。“黄旗岭顶挂灯笼”是民间传说的东莞八景中的第一景。山下有始建于宋代的黄旗观音古庙,山麓有“廉泉”,尚存古井,传说饮一口廉泉水,可使人变得廉节。这里逢年过节,游人如鲫。年丰山庄度假村 Nianfeng Hillside Resort位于莞城以东4公里。渡假村是以环绕太湖的自然景色而构成,依山傍水,绿柳成荫,环境优雅,是集饮食、娱乐、玩、住于一身的园林式旅游渡假圣地。并有适宜于家庭及旅游者的儿童欢乐天地、溜冰、烧烤、水上乐园、网球场等服务设施,是旅游渡假的好去处。石龙中山公园 Shilong Zhongshan Park座落于石龙太平路,1924年建成,解放后改为人民公园,1983年恢复原名。公园水陆面积4万多平方米,是1925年10月石龙各界欢迎东征军联欢大会旧址,园内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吸引不少游人参观、游园。迎恩门楼 Ying'en Gate Tower迎恩门楼,俗称西城楼,位于莞城西正路口。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经多次维修,现仍保存完好。虎泉山庄 Huquan Hillside Villa位于虎门镇大人山牛子岗。此山岗毗临林则徐纪念馆,原为广东水师驻地,现为太平自来水公司所在地。经该公司的精心设计,山庄依山而筑,林荫复道,由经通幽,虎泉飞瀑,古城墙连绵2公里,林则徐石像屹立山顶,气宇轩昂。腾览虎门,尽收眼底。是一处令人神往的圆林腾地。西湖乐园 东莞西湖乐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篁村区西平水库南岸,总投资12亿人民币,占地320亩,市绿色保护区之腹地,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离东莞市中心区仅五公里,有35路公共专线巴士往返,交通方便。

观音山,以民间流传的36尊观音像为主题,用大型汉白玉雕刻而成。有“合掌观音”给人统率天下。经营本领;有“不二观音”,使入读书、工作、爱情等专心如一

占地18亩的高尚会所和占地40亩的湖边高级别墅出类拔萃,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西湖广场,千百只和平鸽展翅飞翔,灯光喷泉绚丽多彩。室内外大型儿童游乐场更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游乐的新天地。五个高级网球场和室内外游泳馆是你业余活动、消闲的好地方。燕岭摩崖石刻 位于石排镇燕岭村。燕岭为明清时期采石场,数百年开采残留下来的石壁、石柱形成了自然风景区,当地称为“十八房间”。石壁上有光绪十六年(1890)孙爽题书的“咸钦燕岭”四个楷书大字,旁边附有其诗一首48字。凤凰亭 位于桥头镇婆归岭上,明朝初叶建造。又称“薰莱亭”,石木结构,亭分两进,上下两层,亭顶塑有两只金凤凰,文革时期已破损。凤凰亭下另有一“罗氏宗祠”,建于明朝,由于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但祠堂所在地的自然风光,令你流连忘返。黄大仙庙 座落在企石镇东江浅水湾南岸的金交椅岭,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后法渡香港,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为黄大仙诞生日,是日特烧香、拜神的近10万人次。东岳庙 位于茶山镇象岭南丽,建于元明初,庙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正面有大门、香亭、正殿,两侧对翼,有御马亭,虎殿及配殿。现经当地整修,焕然一新,吸引不少游客。金鳌洲塔 位于莞城万江金鳌洲,故得名金鳌洲塔,塔为八面九层,高48米红石为基,塔身用青砖灰沙砌筑。(1597-1624)建成。榴花塔 座落于附城峡口管理区铜岭之巅。八面七层,高30米,以红石为基,用青砖灰沙砌筑(1573-1619)建成。同沙水库 位于莞城东南9公里处。水库由黄公山、虎形山等山峰环抱,9800亩的水面,平静如镜,优美水湾连绵不断,湖心小岛景色迷人,另有水上摩托艇、水上降落伞、烧烤、跑马场、跑车场等游乐设施,是旅游渡假的好去处。海月岩 位于厚街镇涌口村金牛山,该山是座高十丈,周一里的红石质山岗,造型奇特。蟹壳岩上刻有“海月岩”三字,为宋绍二年(1132年)刻,岩下有一石井,曾有“海上风帆落井中”之说,现经当地政府设了许多雕塑、亭楼等景点,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客。神仙水 位于厚街镇河田乡。传说这地下水是神仙所赐,古时不少墨客游过此地,现经常有人到该处求神拜佛,或游览。饮水思源 位于桥头镇的东深供水工程一级站,是为了解决香港同胞的吃水困难,于1964年建设。滔滔东江水源流入香港万户千家。这项举世闻名的“河水倒流”工程的源头就在桥头镇。香港同胞饮水思源,慕名前来参观游览,顶礼东江,手捧甘泉,衷心感谢大陆同胞。马山仙境 位于大岭山镇境内,马山上。这是群山环绕,风景秀丽,马山庙隐约在半山绿荫丛中。境内古树修竹,清泉小溪,石阶曲经,亭台碑碣,仿若仙境,别有一番景致。横岗水库 位于厚街镇环岗乡附近。水库紧靠大岭山,湖面面积达7500亩,内有风光如画的湖心岛,青翠欲滴的湖岸山林,到处鸟语花香。新开辟的水上游乐园,游泳场,烧烤场,跑马场,钓鱼场等,令游人乐而忘返。

黄大仙本名黄初平(约328-386),晋代人,号赤松子。据《金华府志》记载,他曾在放羊时随道士到金华山洞中修炼道法,其兄黄初起四处寻找,不知下落,40年后才在山洞外相见。从前的羊群早已化成了满山的白石,但黄初平一声呵叱,石头立即变成羊群。

黄初起惊异万分,仰其弟之功法,亦立志修道。从此,黄初起留在洞中跟随弟弟一起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得道成仙。因此,有说黄大仙为黄氏二兄弟。

也有说黄大仙乃葛洪弟子黄也人。因为民除害兴利,泽被一方,所以民众为其在金华山修建起黄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由此各地信奉黄大仙者均以金华为“仙乡”,以赤松观为“祖庙”。

黄大仙庙宇

黄大仙庙宇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美国。其中浙江省金华市黄大仙祠和香港黄大仙庙最为著名,信仰者云集,香火炽盛。

浙江金华黄大仙祠是黄大仙的祖庙。香港的黄大仙庙亦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宫观,位于九龙竹园区,人称“香港第一大庙”,为“金华分迹”而来。

祠中供奉的黄大仙,在香港人心中是一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仙,有求必应,无数善男信女对其顶礼膜拜。又因为黄大仙庙处于香港的交通要道,来往方便,所以到此来朝拜的人如潮如涌,终日香火缭绕,热闹非常。

黄氏的来源

  历史来源 「黄」源出:  一 ; 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潢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