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晋商乔致庸做小生意也“掺假”是怎么回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9浏览:1收藏

一代晋商乔致庸做小生意也“掺假”是怎么回事?,第1张

 在众多的晋商之中,乔致庸可算是典型的代表了。他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应该走上仕途,结果因兄长故去,他不得不弃文从商。在他的努力下,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这正是他秉承晋商“诚信不欺”生意准则的结果。

一次,乔致庸发现包头复字号油坊的伙计在胡麻油中掺假出售,他立刻命手下在各处贴出“公告”,凡是买到掺假油的客户都可以来退油并全额退款。掺假的胡麻油以绝低的价格卖给人们当灯油,并惩治了掺假的人。

不过,乔致庸也有掺假的时候。

每到年关,乔致庸都吩咐伙计将上等米、面掺到普通米、面里,并按照普通米、面的价格卖给穷人。为什么这样做呢原来,粮油店的白面、大米都是有等级的。有钱人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穷人家只能买最便宜的吃,为了让穷人也吃上好米、面,乔致庸故意这样做。

后来,当穷人们知道了乔致庸的善举,对乔家感恩戴德,常常光顾乔家粮店。就这样,乔家在百姓心中的信誉越来越高。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1叶澄衷

他是历史上有名的五金大王,他生于宁波,从刚开始做生意时,就展现了自己的天赋,不仅诚实守信,并且懂得变通,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仍能抓住机会,成为了一代富豪。

2王炽

他主要做钱庄生意,也就是现在的银行业,做到最红火时,在全国22个省中15个省拥有支行,生意虽然做得大但极有商德,被许多后人景仰。

3胡雪岩

他所经营的行业比较广泛,曾经贩卖过军火军械,后又经营中药,茶叶等,在江浙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位于十大富豪之列,他当之无愧。

4乔致庸

乔致庸是乔氏家族的第3代,乔氏家族从第1代开始发家,到第三代便拥有殷实家底,被人们称为商场能手。

5伍秉鉴

这个人虽然极为有钱,但从当今的视角来看,他的德行远配不上他的财产。在清朝时,伍秉鉴靠走私鸦片发家,当时虽被西方称为第一富豪,但做的生意却无法得到后世的认可。

6沈万三

他是元末人,当时的财产富可敌国,不过他的下场并不是很好,虽然斥巨资帮助朱元璋修建城池,但最终却被没收所有家产。

7吕不韦

他不仅是有名的商人,更是战国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从经商转为政坛的人,他的名气和德行,直到现在还为人惊叹。

8和坤

靠贪污国家财产名列十大富豪,他的很多行为令后世所不齿,只知当时流传一句话,和坤倒下了,便可以养活一个城池的人。

9端木子贡

他的财富全靠自己的努力积累而来,拥有多年经商经验,他的才华不仅展现在经商上,更展现在政治素养上,更是孔子弟子中最富的人。

10范蠡

春秋时期生人,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有名的商人,但他的品行和另9位有很大的差别,他钱虽多,但乐衷于公益事业,救济了很多穷人。可以称得上是十大富豪之首,集财富与道德于一身。

乔家大院,是清末山西首富乔致庸主持修建的家宅,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有313间房屋,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院内处处是精美的雕刻。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名扬三晋,誉满天下。

中国民间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

电视剧《乔家大院》以及**《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在乔家大院拍 摄的。

乔家大院的缔造者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位当家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

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家族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

有人说,乔家鼎盛时“富可敌国”,乔致庸晚年时甚至给北洋水师捐过一艘军舰。而乔家的崛起和兴盛,与乔致庸的治家方式密不可分。

一、勤俭持家

乔家大院内宅的门上有乔致庸亲书的一副对联:“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福非惜财,缘惜福 ”。

前半句是说,乔家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奋来获取名利,而不是靠别人的帮助。节俭珍惜不是因为怕浪费钱,而是要懂得知足惜福。

乔致庸知道,乔家虽然家大业大,但子孙若是懒惰散漫、挥霍无度,败亡也只在朝夕之间。

他常说:“有钱不能浪费,浪费则对钱不敬,不敬则得罪钱,得罪钱则受穷。”

因此乔家大院里,各个院子每年的开支都有限额,而且由当家人统一分配,从根本上杜绝败家子的出现。

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戏台,但乔家没有,怕的是后人玩物丧志。

在“报本堂”有乔家第一代先人的泥塑,泥塑旁边放着一个要饭的篮子和一根打狗棍。以此来警示子孙,自己的先辈也是穷苦人出身,不要过了几天富贵的日子,就忘了本。

子孙一旦浪费粮食,都要被命令跪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磕头谢罪,乔致庸才会放他们离去。

也正是这样,乔家虽然富可敌国,却没有因为财富产生“奢华糜烂、摆阔逞凶”的风气,无论是本县的居民还是往来的客商,对乔家都是赞誉有加,乔家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二、和顺齐家

李鸿章曾经赐予乔家这样一幅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

意思是说,子孙贤德,兄弟和睦,才能家族兴旺。期望其他家族也能像乔家一样“子孙贤、兄弟睦”。

而乔家“和为贵”的家风,与乔致庸也是密不可分。

乔致庸治家的规矩很严。其家规有六条: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

这些家规既可以杜绝祸起萧墙,又能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障。

乔致庸的堂号叫“在中堂”,中的意思就是“执两用中”,意思是不偏不倚,讲究和谐平衡,促进和为贵的家风。

整个乔家有几十个堂的人一起生活,但是几乎没有发生过兄弟反目,婆媳不和、妯娌交恶的事情。

我们常说“一个屋檐下,勺子哪能不碰锅沿儿”,更何况这么大的一个家族,家大业大,人事复杂,怎么可能事事周到,没有一点摩擦。但是大家都讲求一个“和”字,凡事能退就退一步,大度包容,所以,家庭和睦,家族兴旺。

三、诗书兴家

乔致庸一生嗜好读书,案头常摆有《大学》《中庸》《史记》等书,每天按时起居,按时读书,数十年如一日,许多书要数十次上百次地阅读,对书中好的段落还要用红笔勾画出来。

其实,乔致庸在经商之前,已经考中秀才,准备考举人,但是因为当时家族生意存在巨大危机,不得不弃文从商。而他在商业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和他本人饱读诗书,底蕴深厚,有很大的关系。

乔致庸用儒术来指导自己的商业经营,以“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经商原则,在十数年里,使得祖业在包头的商号获利倍增,并且大规模扩张,建立了很多商号,使得乔家迅速成长为山西最富有的商人。

而在乔家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乔致庸急流勇退,迅速放权,让后辈经营,自己则在家广购图书,教导孩子。

乔家花费重金设立私塾,让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论亲疏,一律上学读书。乔家对任教的老师十分敬重,每位老师都配书童伺候,伙食与主人相同,还让老师坐上席。老师回家主人们要送到大门外,等老师上车以后才能返回。

正是因为乔家重视教育,乔家的后辈人人都能识文断字,待人接物也是谦和有礼。直到今天,乔家虽然已经不再经商,但是家族七十余人,从未有过作奸犯科的记录,良好的教养传承至今。

四、忠厚传家

乔致庸曾对子孙说:“唯无私才可讼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

他把积德行善当作治家要义。为帮助乡邻,乔家常年把三头牛拴在门外,谁家要用就牵去,傍晚再送还。乡邻如有病无钱求医或者家境困难过不了年的,只要找到乔家门前,都可以得到救济。

乔家的佣人有的不知检点小偷小摸被抓住的时候,乔致庸也极为宽容,他说:他总是凄惶得不行才偷呢,再说,在中堂的东西可多呢,丢上一两件也不觉少,由他的吧!”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乔家大院最终能够保留下来,也和乔致庸的仁厚有直接关系。

当时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山西总督滥杀无辜,在太原逃出了七个修女,乔致庸冒了很大的风险,把他们藏在自己家的银库里,然后用粮车做掩护,把人运了出去。

这七个修女是意大利人,意大利政府为了表彰乔致庸的行为,特地授予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

在后来日军侵华的战争中,日本人看到乔家门口挂着盟友的意大利旗,就没有破坏乔家。而山西的其他大户,基本都被劫掠一空。

俗话说,忠厚传家久,只有把厚道的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家庭,才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

1907年, 89岁的乔致庸去世。从一介儒生到晋商翘楚,一生历经嘉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5个朝代,乔致庸的人生浓缩着山西商人的传奇。

他留下了一个巍峨精美的乔家大院,这是后人的物质遗产,而那些严格的家规,睿智的家训,则是乔家留下的精神财富,它们和乔家大院一道,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不褪色,穿越百年时光,成为垂范后世的榜样。

乔家始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个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与一位秦姓结拜兄弟一起走西口,先做当铺伙计,后开草料铺,兼做豆腐、豆芽及零星杂货些生意。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他们为给自己磨豆腐、生豆芽做准备,趁粮低价时购存了一批黄豆。不料次年黄豆歉收,价钱高涨,于是把黄豆售出,获利颇丰。进而扩大经营,开设了客货栈广盛公。

到嘉庆时,广盛公生意十分兴隆,但一次经营“买树梢”蚀本,几乎倒闭。亏得乔氏平日与当地“相与”诚信往来,信誉尚存,得到来往户支持,延缓了欠款归还日期。经多方筹措,又赖广盛公掌柜悉心经营,扭亏为盈,复兴了乔家基业,遂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乔家子弟恪守祖训,严守家规,家业日益兴旺。而秦姓子弟疏于经营,坐享其成,逐渐抽走股份,最终复盛公几乎成为乔家独资。复盛公成为乔姓商号后,买卖兴隆,在包头先后增开复盛全、复盛西等19个门面,有职工四五百人,成为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发展。光绪十年(1884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清末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

乔贵发一心经商,含辛茹苦,直到30多岁,才娶了一个寡妇,共育三子。长子全德是寡妇程氏带来的,名德星堂,因非乔贵发亲生,这一门没有什么起色。二门全义,堂名宁守堂,子弟多入仕途。三门全美,堂名“在中堂”,其次子乔致庸(1818―1907),是乔家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以儒道之尊,“修身、正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诚信为本,执着追求,艰苦奋斗,不断开拓,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为乔家的繁荣立下了大功。乔致庸活到89岁,生有六子,但在他心中各有不足,最终把乔家大业交给了他的孙子乔映霞。乔映霞深受家风祖规熏陶,主持乔家以来,事业心强,治家严谨。他针对兄弟与子弟特点,分别立书斋名,曰“不泥古斋”“知不足斋”“日新斋”“自强不息斋”“一日三省斋”等,以资互勉,并明订家规“五不准”: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赌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在乔映霞努力下,乔家大业蒸蒸日上,达到了鼎盛。乔映霞思想比较开明,曾率先剪辫子,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陋习,又任过区长、禁烟主任,到了事业的顶峰。清朝末年,乔氏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生意从此走向衰败。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山西的乔家是人尽皆知的富商大家族,其中乔致庸算是乔家非常优秀的一位***。他从小由兄长带大,在兄长死后接手了乔家的生意。他为人聪明勤奋,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越来越好。而且他的生意遍布非常之广,在清朝末年时他的生意已经遍布了全国。在那个局势动荡不安的年代,生意能做到这种程度是非常了不起的。

乔家在乔致庸时期到底拥有有多少钱?大概流动资金有1000多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他在全国各地的钱庄,当铺,粮店等多种店铺。之所以能赚这么多钱,是由于当时的国情导致国门大开。这同时促进了国内外经贸的发展,贸易的发展也导致交易增多,对钱庄票号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钱庄票号为主营业务的乔家自然也借此机会大力发展,乔家在乔致庸的带领下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而鼎盛时期的资产能占清政府国库的1/8,真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了,在当时的世界富豪里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乔致庸之所以那么会赚钱,是因为他从来就固守自己的经商之道。他认为经商要以诚信为主,其次是要有仁义,不弄虚作假,最后才是利益。乔致庸的商业之所以发展的如此顺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非常的善用人才。只要是认为好的人才,无论出身地位如何,都会让他掌管重要的事。正因为他做人做事都非常的优秀,才会造就乔家这么厉害的商业帝国。

真正的历史上乔致庸没有被慈禧勒索过银子,是手下的贾继英捐献的。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逃到山西。8月,乔家大德通掌柜高钰接到一封密信,写信人是跟随慈禧、光绪西行的内阁学士桂春。

接到信后,高钰立即把乔家大德通大加装饰一番,作为慈禧、光绪的临时行宫。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后缺钱,山西官员在太原召集山西各商号商量‘借钱’。

要大家体谅朝廷苦衷,大家谁都不敢答应。当时乔家大德丰票号的一个跑街的(业务员)贾继英却当场答应,同意借给朝廷银10万两。

扩展资料:

慈禧来到乔家大院时,看着面前的院落,虽说不及自己的寝宫华丽,但是却别有一番韵味。瞬间,慈禧也是爱上了这里,就住了下来。

期间,慈禧碍于颜面不知如何开口提前,倒是乔致庸头脑灵光,直接是借了10万给慈禧。之后慈禧问他想要什么,乔致庸说什么也不要。

可是慈禧不准,硬是要赏赐。于是,乔致庸便换来了四个字“福种琅嬛”。凭借这四个字,自此之后乔家大院也是一世无忧。

在慈溪回京之后,也是没有食言,立马写下了那四个字,并且差人做成了牌匾,然后送去了乔家。而也正如乔致庸想的一样,当地的官员,再也不敢造次。

参考资料:

-贾继英

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享年89岁。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 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乔致庸是乔贵发第三子全美的次子,幼年读书很用功,中秀才后,曾雄心勃勃要走举人、进士的仕途。可是天命难违,不久长兄致广夭亡,父亲也相继去世,他便成了乔氏家族中三门的大梁。于是弃儒从商,走上了经商之路。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

 乔致庸的经商理念是一信、二义、三利。即以信誉徕客,以义待人,信义为先,利取正途。乔致庸尤善于用人,这是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礼遇聘请阎维藩。阎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阎与年轻武官恩寿交往密切,当恩寿为升迁需银两时,阎自行作主曾为恩寿垫支银10万两。为此阎维藩被人告发,并受到总号斥责。后恩寿擢升汉口将军,不几年恩寿已归还了所借蔚长厚之银,并为票号开拓了业务。但阎维藩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丧失了对蔚长厚的感情,决计离开蔚长厚返乡另谋他就。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难得人才,便派其子备了八抬大轿、两班人马在阎维藩返乡必经路口迎接。

   严格的号规和家规,是乔家商业兴盛的又一重要原因。严格的号规制度,是乔家商业兴盛的又一重要原因。如其号规定有:号内员工包括掌柜在内,一律不准携带眷属,更不准嫖妓纳妾;所有员工不准赌博、吸食毒品;所有人伙按在号地位和身股大小,层层节制。如不循规蹈矩,到账期按所犯错误情节,或开除,或抹身股,或减劳金等。

乔家大院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

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是以明清晋商翘楚、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等乔氏家族的宅院而得名。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乔家花园“四堂一园”组成。总占地面积25600余平方米,共有18个大院,41个小院,731间房屋,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乔氏家族驰骋商界五百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修身、齐家、为商的精神财富,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脚步。

乔家大院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至今完整地保留了乔家鼎盛时期商业和民俗的风貌。全面展陈了北方农耕习俗、商业习俗、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民俗社火、乔家史料、乔家珍宝、传统晋剧、祁太秧歌、形意拳术、影视道具等12大系列上万件文物,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北方汉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晋商文化。

以“乔家大院”为背景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也是在此拍摄:

该剧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

咸丰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大东家乔致广生意失败,病重去世。股东、商家纷纷上门讨要股银和货款。危难之际,不但没有商家愿意借银子帮助乔家渡过难关,反而都窥视着乔家的产业伺机瓜分。大太太立即命人召回在太原参加科举考试的乔家二少爷乔致庸……

一代晋商乔致庸做小生意也“掺假”是怎么回事?

 在众多的晋商之中,乔致庸可算是典型的代表了。他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应该走上仕途,结果因兄长故去,他不得不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