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姓家谱的宗族特征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山东省肥城市郝家村郝姓一支行派语为:“世大文宏先,京振传广远。”
一、名人
1、郝隆
字佐治,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人。为东晋名士,生性诙谐。年轻时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后投奔桓温,官至南蛮府参军。
七月七日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就仰卧太阳下,露出腹部。有人问,你这是干什么呢?郝隆答,我晒我腹中书。这就是典故“郝隆坦腹晒书”的由来。在上社村,有一块清代同治年间所立的石碑,石碑上记述有郝隆“坦腹晒书”的故事。
2、郝昭
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曹真举荐郝昭守陈仓,迁镇西将军。诸葛亮大军逼近陈仓,先使魏延攻打,但连日无功致魏延说此城难打,诸葛亮大怒欲斩。
郝昭的同乡靳详请缨游说郝昭投降,但为郝昭厉绝归降。诸葛亮强攻,激烈的攻城器械城后,郝昭以三千拒守诸葛亮三十万,相持二十余日,诸葛亮无计可破。当诸葛亮斩魏的援军王双后,因粮尽而乘机退兵。曹睿下诏嘉许郝昭的善守,赐爵关内侯。后再引见慰劳,正想重用时郝昭病亡。
3、郝懿行
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二、起源
1、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又称郝省氏或赫胥氏),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
2、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乡,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3、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4、源于乌桓。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
5、源于西南夷,出自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南蛮有郝氏。据史籍《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扩展资料
郝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秦汉之际,郝姓逐渐向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河北、河南的郝姓向外迁移。晋朝末年,郝姓一支从太原迁到润州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后来这一支又迁到湖北安陆。
隋唐之际,郝姓在陕西、山西一带日益壮大,形成望族。北宋末年,山西汾阳的画家郝章,为避战乱,举家迁到四川。元朝末年,郝姓开始大规模南迁。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时,郝姓分别迁往河北、山东、北京、天津。
郝姓祠堂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储书晒腹”,下联是“饮水投钱”。上联指东晋时期的郝隆。农历七月初七,人们都忙着晒衣物,饱学多才、满腹诗书的郝隆却把衣服敞开,躺在庭院里晒腹,他说:“我在晒肚子里的书。”
下联指汉朝时期的郝廉。郝廉非常廉洁,出门喝人家的井水都要付钱。如果主人不在,他就会把钱投入井中。有一个成语“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郝姓
一、 姓氏起源:
1、郝字
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康熙字典》),即左边为赤,赤义有红色、空、光之分;右边为邑,邑为国都、国家、聚集地(县城、城池、乡堡、村落)、封地;“赤邑”可解释为“赤地千里的国都”或“赤色的国家”或“赤地三年的城堡”等。以“赤色标志的城堡”解释为最有力,相传古代华夏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皆以颜色为帜,其中炎帝部落为赤色,即红色;黄帝部落为**。炎、黄部落皆起源于今陕西一带,并成为当时华夏各部落中最强大的两个部落。在各个部落的不断混战与兼并过程中,炎帝部落的一部分向南越过秦岭,进入南方;另外大部分越过黄河进入现在山西境内,今太原一带,仍以赤色为帜,搭屋建城,经过多年繁衍生息,至大禹以后到夏开始有文字记录时,这一地区便被记载为“赤邑”,也就是后来的太原郝乡(大概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另外还有一部分炎帝部落留在陕西,后来也以其居住地“赤邑”为姓。所以郝氏有山西郝氏和陕西郝氏的说法。在殷商子期被帝乙封于“赤邑”之前“赤邑”就已存在,“郝(赤邑)”字应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作为专用字一直到今天。据《广韵》载“郝”读音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读黑各切,从音壑(he),所以郝本读作hē,晋、陕、鲁、豫、四川及南方至今仍读作he(音调不详),在北京天津周围则读成hǎo,河北南部读作háo,山东部分地区有读作húo,全国解放后普通话改革,统一读作hǎo。
2、郝姓
一般认为: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之后,应该在公元前11世纪。子期的后裔(子或孙)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何、赫、赤、霍姓有的出自郝姓。
3、始祖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汤第17代孙)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至于郝氏第一人(始祖)是谁,无从查考,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00年前后)之后。子期的后裔按当时的习惯或耻于用子辛(纣)的子姓,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
4、直系初祖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黄帝,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亶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从“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
5、郝氏初祖世系表
根据以上考证,就目前我们所知,尚不能认黄帝为郝姓初祖。仅能尊契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为1世,汤为14世,期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应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禼)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粮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报丁
10世 ………………………报乙
11世………………………… 报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汤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亶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帝乙
28世………………………………………………………………子期
还有其他说法如:
1、 出自复姓。据《新唐书·宰相书·宰相世系》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一作郝省氏或郝胥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2、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3、 为古代南方姓氏。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世为长袭封王,谓之‘三王’部落”。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历史上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但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由于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因此许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经过多年流传,南方大部分郝姓渐渐改为何姓。
现在郝姓在海外也有分布,美国、加拿大、巴西、新加坡、日本、德国、英国以及南非等国都有郝姓华侨。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据颜师古《急就篇注》云:“郝,京兆乡名,因地以命氏”。西汉武帝置,其治所在今陕西周至一带。
四、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
五、 历史名人:
郝晏:秦之上卿,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瑗任太原守。
郝贤:汉初开国功臣,“以上谷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
郝子廉:太原人,西汉时期以为官廉洁闻名。
郝孟真:上党人,善方术,曹操使其领诸方士。
郝昭:太原人,三国魏之杂号将军。
郝散:西晋匈奴人民起义军领袖,于元康四年在谷远发动起义,攻占上党。
郝略:《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记载郝略为北魏时期清河相,为“关东士望”。
郝回:南朝梁任江夏太守(今湖北安陆)。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郝处俊:唐高宗时期宰相。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此外有成就的画家还有郝世安、郝锐等。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经:泽州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锦:安徽六安人,明末著名学者。
郝摇旗: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
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排挤,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
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号中山,直隶定州人。顺治六年(1649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
顺治八年(1651年)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吴三桂被劾,部议坐死,后从宽谪戍奉天(今之沈阳)。顺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铁岭,居于南门之右,谪居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圣祖玄烨廉其冤,以原职召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在离开铁岭的时候,把自家居室献给铁岭人作为士子读书处,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称“银冈书院”;把十八年来购置的二百二十五亩土地和城内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献给书院,留为“生徒肄业之资”。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它的创始人郝浴。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广西巡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任所。
郝兰田:(1832一1872)为清末民初京剧老旦著名演员,京剧改革家王瑶卿之外祖父。安徽人。原为徽戏演员,工老生。以唱《祭风台》(即京剧《借东风》)名遍皖中。大约在道光、咸丰之间来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搭入三庆班演唱。入班后,初演《天水关》孔明一角,声容并茂,气度高华,颇受观众赞赏。时正值该班连演卢胜奎所编之“三国”连台本戏,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兰田、卢胜奎分担演之。后因三庆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请改唱老旦。在当时,因老旦唱工呆板,黯无生气,多不被人所重视。而郝兰田能综合各家老旦之特长,并以老生唱法参合旦腔韵味,而创制出老旦新腔。从此,京剧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跃而上,始为剧界内外所重视。
郝为真:郝和,字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极拳创始人。后传授孙禄堂,奠定了今天孙氏太极拳基础。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极拳协会”。
郝梦龄:河北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郑州警备司令,后任第九军军长。著名抗日将领,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
郝柏村:江苏盐城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2期。后任职胡宗南军中,曾任驻印远征军炮兵连长。
1950年到台湾后升为炮兵指挥官。1958年获蒋介石颁赠“虎”字荣誉旗、四等云麾勋章。
曾在美国陆军炮校高级班和美国陆军参谋大学进修。1964年晋升为中将。
1965年任“总统府”侍卫长。后任第一军团司令、“国防部”作战次长、“陆军”副总司令。
1977年任“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晋升为“陆军”上将。1981年任参谋总长,得蒋经国信任,主持警政安全、军事情报等工作。1990年出任“行政院长”,1993年2月辞职。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
郝诒纯:湖北咸宁人(1920--2001),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35年在北平师大女附中上学期间,积极投身于“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西城区区队队长,1937年转学到天津耀华中学,担任天津“民先”总队部组织委员。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曾连续两届为西南联大学生会主席。是西南联大党的外围组织——群社的发起人之一。为使地质事业后继有人,郝诒纯将自己的多年积存捐给了中国地质大学,用于设立“郝诒纯奖”。
郝卫 现代小学生现读小学六年级
郝梦梦 郝卫的妹妹现读小学五年级
郝建新 郝卫爸爸
相传始祖为洛桑人,闻祖传续,初来山东时为兄弟四人,长兄落居现今烟台黄务朱家村(南里、东里)
传下的世字排列:国、久、承、光、万、代、永、兴、允、希、广、士、坯、庭、言、忠
次兄落居文登(ye)头村,三兄落居今栖霞郝家庄村,其弟落居牟平县午台后枣园村(今烟台莱山区大郝家村)郝在这里读(火)音
从顺治六年——大明正德六年中的五世祖名祥无统一的世字。再往上的两世祖生因不详。从顺治六年世字排列如下:生、允、笃、有、维、元、丕(音pei)、廷、宝、嘉、绪、立、昌。我排绪字辈
十八世孙郝晓宏
据大清乾隆三十年壬辰仲冬之月(公元一七七二年)之家谱
----------------------------------------------------------
世字排列:
家传的世字排列请记录下面,不知是否正确,如有误请大家修正。
下面来自"郝德喜"山西太原一带"发贴(20041022):
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又说应为 曜 )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本字不确定)洪广依瑜卫康登相。共50字。
据我了解,象“伍”姓的世字排列可读为一首诗,可这里我怎么也读不出来,但有的地方又有那么点象,如“时保大选应明起”“春晓泽家兴百利”。
目前我们基本在“连、富、耀、林、勇”辈上。希望大家能把我们祖先留下的《世字排列》找回来,并延续下去。
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寻根溯源 郝姓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殷商王帝乙在位时,将其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市),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2、出自郝骨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后简郝骨氏为郝姓。3、出自他族改姓。如上党、卢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辽西郝姓出自东汉时乌恒人;唐时南蛮有郝姓;西夏人中有郝姓;元时都噜别族为郝姓;今土家、满、蒙、回、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为帝乙,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按当时的固有习惯,子期的后裔便以居地为氏,称郝姓。他们尊帝乙为郝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郡望堂号 郝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1、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 堂号:“太原”、“丰文”、“晒书”等。
宗族特征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
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名人精粹 郝子廉:太原(今属山西)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尝过姊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于井中。郝昭:三国时魏国太原人,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四十余年,军民畏服。诸葛亮围困陈仓,昭与之对峙二十余日,亮不克而退,昭因此被赐为爵列侯。他反对厚葬,提倡薄葬,并身体力行。郝夫人:晋代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汝南内史王湛之妻。王湛兄嫂钟夫人,出身名门,郝氏不因低贱而低三下四,钟氏也不因富贵而盛气凌人,时人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郝孝德:平原(今属山东)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曾聚众数万起义,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郝处俊:安陆(今属湖北)人,唐贞观进士,累迁吏部侍郎。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凡他规定的民俗,都很符合道理和实情。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道释、人马,笔墨清劲而善于设色。郝质: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将领。少年从军,挽强第一。以防御西夏、平贝州贼乱有功,累迁六宅使。其治军严谨,犯者不贷,而犒赏优厚,平时自奉俭约,尤笃于信义。郝章: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宋代画家,长于人马,与路皋橐驼、张远山水并称河东三绝。郝士安:太原榆次人,宋代画家,张远弟子,事其师甚敬。郝惠: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宋代画家,善山水人物,为燕文费之师。郝经:顺天(今北京)人,先世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元代名臣、学者、书画家。累赠昭文馆大学士、司徒、冀国公。其字画天资高古,取众人之长为己有,故其笔画俊逸,遒劲,无倾侧妖媚之态,为当世之名笔。著有《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陵川集》等。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曾建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郝摇旗:郝姓第一猛将,原名永忠,因初在军中为大旗手,故名。初事闯王,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曾取得全州大捷,后被俘杀。郝懿行:栖霞(今属山东)人,清代户部主事、学者。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于《尔雅》用力最久。一生著述颇丰,作有《郑氏礼记笺》、《尔雅义疏》、《竹书纪年校正》、《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晋宋书故》、《荀子补注》等。
山东阳信西郝村字辈:“正大光明殿玉思书龙凤呈祥”
山东鲁西南郝氏字辈:“广红为敬良,以青照来现,福立庆安祥”。(巨野郝氏家族理事会郝兆顺提供)
山东泗水县郝氏字辈:“宝善昭余庆钦正齐荣广”
山西盂县郝氏字辈:“德培清长世恩荣国泰安”。
山东莘县王庄集乡后侯庄铺村字辈“东方朝丙瑞,庆广福记德”。
山西新绛郝氏字辈:“纲墨吉绣仁升玉长成洪”。
河北藁城郝氏字辈:“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河北尚义县郝氏字辈:“天子万年春常在,熙朝千载庆丰麟。”
河北阳原县要家庄乡大盐厂村郝氏字辈:“有进学义功,凯科取世文,吉善天恩报,志愿炳生荣。”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
江苏沛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河南唐河郝氏字辈:“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齐家有容德乃大”。
山东烟台郝氏字辈:“国久承光万代永兴允希广士坯庭言忠允笃有维元丕廷宝嘉绪立昌”。
重庆南彭郝氏字辈:“邦启登风世大文联如怀祖德永远光先”。
辽宁辽阳郝氏字辈:“文万庭玉广春景庆西成殿云富久贵忠永谱占魁”。
四川夔州郝氏字辈:“光耀祖先德文章继世昌传家维孝友富贵永连芳”。
郝氏晒书堂一支字辈:“忠心允敬大本克”。
郝氏一支字辈:“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曜)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洪广依瑜卫康登相”。
郝氏一支字辈:“本清继源诗书洪祥仁义发家安邦兴国”。
河南商丘郝氏字辈:镕芳万德天佩永明廷克宁伯汝月来尚齐(分支第九世开始,≈1631)
河北河间沙河桥镇东苑各庄村郝氏字辈:“国继广大宪 寿运奉廷彦”
河南濮阳郝道期郝氏字辈:“新景怀洪兆 继世振宇文”
陕西府谷郝家角村郝氏字辈:金正玉万文 治仲明秉增
郝氏一支字辈:“文运洪开钟毓贤才荣家光国万世永怀”。
安徽六安市寿县炎刘镇磨湾郝氏一支字辈:“廷恩广佩世泽绵祥安登善庆远道昭光”。
安徽安庆市地区郝氏一支字辈:成受荣道、思文鼎广、万良孟仲、继正朝邦、本同启秀、忠敬嘉祥、希先一志、善应名彰、仁昭义立、裕世之纲、开宗永发、衍庆咸昌。
皖北萧县郝氏字辈汇总 :
凡例 旧谱修于兵火之后,其中缺略者甚多,今一仍之;以族姓繁衍命名,不无淆乱今自十四代以后变成十六字定位宗派:
达 仁 继 启 振 鸣 盛 朝 景 行 唯 念 立 德 孔 昭
又八六年七修家谱,增编字辈20字定位辈分:
先 祖 炳 忠 义 后 昆 宜 敬 承 兴 华 书 益 世 鸿 志 青 云 峰 二十字诗句定位辈绪 八六年七修家谱 考证人员:萧县 西郝楼:20代 郝盛权 郝新庄:19代 郝鸣华 刘阁村:21代 郝朝栋 郝新庄村:20代 郝盛泉 东郝楼 20代 郝盛五 郝盛祥
山东省巨野县柳林镇亦有很多姓郝的人。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有郝中荣村,姓郝,族谱遗失。
河南省安阳县(彰德府)吕村乡朱村郝氏字辈:平生永思春,和顺布宗亲,大孝常光祖,纯忠自显君。(明朝初期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十代后续20字辈。)
郝姓有多少人口
郝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二位姓氏,在冀、晋、鲁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当今郝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2%, 总人口大约在270多万 。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二支系自外族。郝姓大家族中融人了大量的外族血液,最著名的外族用郝姓是汉晋时期的匈奴人,郝姓是匈奴的大姓,包括卢水胡、支胡、稽胡等均有郝姓。三国时河北东北地区关内外的鲜卑族乌丸人中,郝姓也为大姓。晋朝时西南的叟族中也有郝姓;直到唐朝,郝姓仍为南蛮叟族的大族。北宋西夏国党项族也有郝姓。元朝时蒙古族都噜姓改姓郝,清朝时蒙古族姓哈勒努特氏族集体改姓郝,清时满洲八旗也有郝姓,世居沈阳。这些外族郝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郝姓,因此郝姓的分布几乎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
历史上郝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郝人活动于陕西,后北上山西、内蒙古,东移河北,继续东移到胶东半岛。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东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晋未有一支南下移民安徽。隋、唐、宋时期郝姓由河南、山东等地向四川和江南散播,到明、清时江南地区郝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但郝姓的主力仍在北方。
宋朝时期,郝姓大约有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排在第八十八位。郝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郝姓总人口的4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四川,这二省郝姓大约占郝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河南、安徽、陕西、河北、湖北等五省。全国郝姓主要集中在陕、川、晋、豫地区。
明朝时期,郝姓大约有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〇八位。宋、元、明期间,郝姓人口没有增长,凡主力在北方的大姓,几乎都受到了战乱的伤害,郝姓也不例外。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河北,这三省郝姓大约占郝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陕西和河南,这二省又集中了14%。山西仍为郝姓第一大省,约占郝姓总人口的38%,宋、元、明期间,郝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部和西北迁移,这与中原人群因战乱而向东南地区的迁移有很大的差别。全国重新形成了冀、晋、鲁郝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郝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郝姓的人口已达到270多万,为全国第八十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郝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山西、山东三省,大约占郝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这四省的郝姓又集中了30%。河北居住了郝姓总人口的l8%,为郝姓第一大省。全国郝姓分布仍以冀、晋、鲁为聚集的中心,向南北散布,但东北地区的郝姓发展迅猛。
郝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河北大部、晋鲁、京津、豫陕宁北部、内蒙古中部,郝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2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2%的郝姓人群。在河南南部、陕宁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东北角、重庆北部、鄂皖苏大部、内蒙古东部、黑吉辽,郝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02%0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5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85%的郝姓人群。
郝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郝姓的郡望是太原。晒书是郝姓的堂号。晒书堂号典出东晋的郝隆。在晋朝,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都要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和虫蛀。当时郝隆是荆州剌史桓温的一员参军,他跑到太阳底下脱去衣服,日中仰卧让肚皮晒太阳。大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晒书也称晒腹。
楹联 重要的郝姓楹联有以下四副:
储书晒腹;饮水投钱。
夫人家法;宰相襟期。
引义传经;丰文尚节。
奇韵豪文,才推元代;危言高论,名重汉时。
家训格言 郝氏家训当首推清朝郝培元的《梅叟闲评》。郝氏以束帚为例,说明少年时须勤加管教,长大后方可与之论诗书,说世事。他指出教子不能禁之于性情已成之后,而应当防之于天性未丧失之初。作为处世之道,郝氏提出一个忍字,认为和气致祥,自小即要禁其争言。做人要通达世故,要应答合度,不必随俗披靡,要做到有气骨,也不可记恨人短处,以为此非忠厚之道。居心制行要平,处事要先行退步,再求进步。处身涉世,当处处小心谨慎,始终不懈。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郝姓历代名人58名,占总名人数的013%,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三十六位;郝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八位;郝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四位;郝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位。
历史上重要的郝姓人物有:战国秦国上卿郝晏;西汉上谷太守郝贤;三国魏将军郝昭;南朝梁江夏太守郝回;隋朝农民起义军首领郝孝德;唐朝宰相郝处俊;宋朝画家郝澄、郝士安、郝锐;元朝学者郝经;明朝南京兵部尚书郝杰,学者郝锦;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将领郝摇旗;清朝经学家兼训诂学家郝懿行;当代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郝庆山。
郝姓血型
郝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14%,A型占279%,B型占311%,AB型占96%。
郝姓家谱的宗族特征
本文2023-11-19 17:14: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