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刘邦差多少辈,多少年?什么关系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9浏览:2收藏

刘备和刘邦差多少辈,多少年?什么关系呢?,第1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豪强争霸中原,其中刘姓地方豪强有兖州刺史刘岱、益州牧刘焉和刘璋父子、扬州牧刘繇、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蜀汉刘备。有人怀疑建立蜀汉的刘备是假冒汉室宗亲,和刘邦没有血缘关系。

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中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刘备和刘邦相差多少代,佐证刘备是正宗汉室宗亲,并不是冒认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和刘邦相差21代,相差417年

刘备,一直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演义中第二十回,曹操战败温侯吕布后,带着刘备朝见汉献帝刘协。期间,汉献帝刘协得知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查验家谱。演义中查验家谱描述如下: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根据以上家谱,可知刘备是汉景帝的第十九代玄孙,而汉景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由此推出刘备是汉高祖刘邦的第21代。而演义中未交待刘协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多少代,只是得出刘备是自己“叔叔”的结论,想来是第22代。他大喜过望,将其请入偏殿,叙述叔侄亲情。刘协感叹黄权不振,将希望寄托于新认的“叔叔”刘备身上,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帝暗思:“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而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中间相差417年,古代实行早婚早育,大约20年一代,基本符合历史规律。

《三国志》中:未交待刘备和刘邦相差多少代,大约16到20代左右

正史上,刘备传记中,刘备是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具体为刘胜的第儿子涿县陆城亭侯刘贞。陆城亭侯刘贞是涿郡刘姓始祖,而刘备恰恰是涿郡人,可知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陆城亭侯刘贞曾因小过错,失去了侯爵,沦落为布衣。

刘备与陆城亭侯刘贞中间的家谱世系,三国志上并未记载,只是记载刘备世代居住在涿郡,并非外来户。他的祖先刘雄曾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父亲刘弘早亡,并未致仕。刘备出生后,家道中落,沦落为编草鞋为生。《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一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古代对世谱,族谱是很重视的,尤其是皇族或有名望的,一般百姓都不会遗漏自己家人,更何况皇族后裔。刘备受推恩令影响,到他这一代已经没有什么资产和封地了,但这一支家族在当时应该是受尊重的,皇族世谱没有漏下他很正常。刘备从出来闯江湖,都是一个人,后期有了地盘,一个宗亲子侄或者沾亲带故的人都没有过来投奔他,难道刘备从小到大几十年来就一个人过来的,曹操孙权其他人,混到发达了,都会有一些亲戚同乡过来投奔,刘备自始至终都没见一个同乡亲戚过来投奔他,不觉得奇怪。

刘备的身份就好比现在的流量明星,名与实符不符合不重要,关健是有流量有粉丝就行。刘备祖父:刘雄,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父亲:刘弘,东汉末年官吏。刘备少年拜卢植为师长期在洛阳学习,贫家农夫是没有这个财力的。另外张屠夫不是现在菜市场卖肉的,当时叫豪强,类似现在一个地方一霸,扫黑除恶的对像。关二哥是游侠,类似于西汉郭解一样人物,只是犯了人命到处流浪。这三人都不是真正的底层草根。

古代讲究门第,刘备是汉室后裔我觉得是真的,刘备家族在当地也算是名门望族,只是刘备父亲死得早,孤儿寡母的所以才显得破落了,但是他的叔父还是送他拜当时大儒卢植为师,没点背景怎么拜?

三国志里从来没有说过刘备逢人就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都是三国演义里面瞎编的,偏向曹魏政权的陈寿都没否认过刘备的身份。南北朝之前,世家大族家谱都是官修谱,每个县都有修谱官。这是因为当时没有科举制,官员都是出至士族,普通寒门子弟是当不了官的。为了防止寒门子弟冒名士族,所以士族的家谱都是官修谱,刘备属于皇族后裔都会有官修家谱,在当时家谱具有现在身份证的功能,同时有鉴别士族与寒族的功能,因此在当时是无法冒充皇族的,过不了官修家谱的关,一旦冒充会被杀头的。

所以在当时自报家门是不能乱说的,因此刘备敢自报皇族那肯定就是皇族。大家可能要问为啥现在刘氏家谱世系有点混乱,感觉不可信。那是因为南北朝后五胡乱华官修家谱丧失殆尽,后来逐渐兴起科举制,官员不再唯一从士族中选拔,士族至此没落,官修家谱失去意义,所以南北朝后就不再官修家谱。同时五胡乱华造成了中国家谱第一次全面大断层,现今全国各姓真实家谱很难追溯到南北朝之前,即使有南北朝之前记载也是混乱嫁接的结果。这就是为啥现今刘备后裔的刘氏家谱有点混乱无法准确证实刘备身份的原因。

现在小孩子起名字两个字或者怎么洋气怎么来,我们起名字都是三个字,中间一个字必须是自己族谱的辈分。刘备家谱有个问题,他祖上每一个爵位名称一致,貌似祖上一直没出继承爵位的主,可是既然一直没继承爵位,可为什么连着十几代都是侯爵呢?都是侯爵还好说,可为什么后面的地名会经常会比之前看着要大。人家刘秀家在西汉没灭就混到县令,都是汉景子孙,凭什么你刘备祖先就能混到东汉中期才掉到县令,还是子孙数量巨多的中山胜王后代。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三国演义里刘备祖宗的名字存疑,因为有人统计过,如果他的宗谱辈分不差的话,就不可能是大汉皇叔,甚至比汉献帝还小两三代。老罗把刘备祖宗几代恰好对应汉朝皇帝几代,可能忽略了兄弟继承。

实打实的说刘备应该是汉皇后裔,只不过他这个后裔太普通了,刘胜一百多个儿子,到刘备那时光刘胜这支都几万了,更别说刘姓其它后代了,史上也就微微提了一下他是刘胜的后代,并没有像演义那样宣扬,因为年代久远而且根本微不足道,就好比我说我是伏羲、黄帝炎帝的后代,听起来挺高贵的,其实特么十几亿人谁不是他们的后代?后面添加上说他是皇叔只不过凸出他的合法性,树立蜀汉正统的观念,是统治者与社会大众的需求,就好比拔高关羽是一个道理。

大概意思就是刘备少年时上学,游历,混的都是贵族圈子。刘备的老师也是当时非常出名的人。一般人当不了他的学生 。而且刘备还有钱上学,收马仔呢。那个时代没有一定资产根本上不起学 。刘备落魄了,但是刘氏宗族还有人资助他。所以他的身份是真的。也有一种可能,刘备的皇族身份是假的,但汉献帝为了给曹操多树立一个敌人,从而帮助自己夺权,才承认他的身份。如果是在盛世,汉献帝大权独揽,怎么可能称呼刘备为皇叔。

刘备的身份最次也是农民,织席贩履并不代表是工匠和商贩的身份,农民的工作和生产不光是种植粮食,小手工业、集市贸易、建房打工自古以来都是农民经济来源和生活收入的一大部分属于小农经济不属于资本商贸经济,古代士农是国民上民,工商是隶民贱民,这里的工商并不是指所有手工业者或者工匠和农产品贸易的人,而是指依附官宦和地主家的奴隶仆人、衙门差役、城市工匠、务工出卖劳动力、手艺人和没有籍贯户口生产住地不稳定一生飘泊四处资本商贸赚取利润的大小商贾商贩这些人被视为贱民不能读书应试和做官的,就好比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农业户口的人不能参加国有和全民公有单位企业和国家机关等非农业性的招工和聘用一样,现在是士商兵工农。

中山靖王是西汉的,经历过王莽乱政,后面是刘秀称帝,皇室族谱以刘秀这支为主,哪有那么多侯爵给中山靖王之后?不过据有人考证有一大批不是刘邦系的刘氏y染色体,中山靖王有可能不是刘邦的后代,不过这个咱不专业,真真假假也没什么,刘备从布衣到割据一方非常厉害这是事实。

刘备是汉朝宗亲八成是真的,因为那时候刘氏宗亲繁衍的太多了,混得好的贼好,混的差的跟平民没区别。虽然说古代没有现在的身份证也没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什么的,但你祖上是谁这些当地都会有户籍记录的。而且刘备从小师从卢植,这些都假不了的。

皇族身份应该是真的,刘备祖上都是有爵位的,而且刘备不是一个人,刘备是有宗族的,这种事情他不敢做了,做了全族人掉脑袋,而且刘备少年游学,师从卢植,同学是公孙瓒,说明刘备家族还是有实力的。

刘备的爷爷是县令,叔叔也是,他们都是靠皇族身份当的。另外,当地大族组织武装的时候,刘备这个屌丝也是靠了皇族身份当的头目。至于张飞关羽,是在战斗中表现出彩,被刘备提拔出来的,并非一眼就看出是将才。

刘秀跟刘备不一样,刘备在《三国志》里面只有一句,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后代,但没有具体的家谱世系,刘秀是有完整的家谱世系,是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的七世孙。

从汉景帝到刘秀依次是汉景帝刘启,长沙王刘发,舂陵侯刘买,郁林太守刘外,巨鹿都尉刘回,南顿令刘钦,刘钦就是汉光武帝刘秀了,一般认为,刘秀是西汉皇室宗亲,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那刘秀为什么要用汉的国号呢?原因很简单,他就是刘邦的后代,用汉的国号很正常,就像刘备也是刘邦的后代,也采用了汉的国号,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很多人还在思念汉朝,用汉做为国号,有很强的号召力。

我们知道西汉是被王莽篡夺的,建立了新朝,但是经过王莽的一番改制,并没有解决西汉末年问题,反而使很多问题更加的激化,王莽末年,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起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绿林军和赤眉军。

而这两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拥立了汉室宗亲做为皇帝,比如绿林军拥立的是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拥立的是刘盆子,另外在河北称帝的王郎也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

刘玄和刘盆子都不是绿林军和赤眉军最开始的首领,而仅仅都是普通人,比如刘盆子之前还是个放牛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不满王莽的新朝,怀念西汉。

宛城有个李通,他听说了一个图谶说:刘氏复起,李氏辅之。当绿林军攻打洛阳,杀死王莽后,刘玄命令刘秀为司隶校尉的时候,绿林军入城的时候,其他绿林军穿着各样衣服,而刘秀和他的手下是穿着汉朝的官服,让很多洛阳人感动,他们说:没想到还能看到汉官的衣服呀,他们就心向刘秀了。

刘秀的汉与刘备的汉都是一样,都是打着大汉的旗号,这样就可以获得人心的支持了。

日本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日本)原田芳则纂修,日本昭和十四年(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影印本。备注:先祖为[汉]刘邦,始迁祖为原田阿知王。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日本奈良原田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原田芳则纂修,日本昭和十四年(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影印本。注:先祖为[汉]刘邦,始迁祖为原田阿知王(刘阿知)。现被收藏在陕西省西安市档案管理局。

日本岛田高桥家系图,(日本)高桥元种公后裔联谊会编修,1982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高桥元种公后裔联谊会高桥通泰(刘邦第七十一代孙)处。

现在有没有刘邦的后人传世?我想说实在是太多了。基本上现在姓刘的,十之八九都是刘邦的后裔。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战乱原因,在两汉包括三国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活下来的可能,尤其是在三国时期,人口大清洗的时代,普通姓刘的早就在战乱中死去,活下来的都是刘邦的贵族后代。

刘备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

读三国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刘备自我介绍,说他是汉景帝的玄孙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那么为什么他要这么介绍自己呢?因为刘胜的后代完全没办法考察。

刘胜这个人没什么特备的有点,就有一条是非常出众的,那就是生育能力出众。据说他本人生了一百多个儿子,这些儿子当中,有很多连他自己都不认识。

每年家庭聚会的时候,儿子们彼此之间都要递个名片什么的,互相介绍一下,才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所以说刘胜的后代是最好冒充的,但是也说明一点,刘胜的后代是非常多的。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的时候,刘邦的直系后代就有十多万之多。东汉末年,更是增加到了数十万之多。这些人大多数能够度过三国那场浩劫的话,基本上就可以为刘邦延续血脉。

所以刘备是刘邦的后裔,这一点我完全不怀疑,这又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刘邦的后裔在全天下有数十万之多,要是都能够在诸侯中受到高级对待,天下早就不会乱了。

这个时候的刘姓早就已经不吃香了,刘备这个人命苦,传到他这一辈的时候,连个县令都被世袭到,所以他只能选择参军作为自己上位之路了。

刘备和汉献帝的后人其实都活了下来。

曹丕在篡夺汉朝皇位的时候,并没有杀掉汉献帝,因为汉献帝不仅仅是汉朝皇帝,也是他的三个妹妹的丈夫。基本上也算是半个老曹家的人,再说了,这个大位是禅让得来的,禅让完了就杀人,总归会留下恶名。

所以汉献帝本人是没死的,此外汉献帝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都送给了曹丕做妃子。汉献帝本人更是被曹丕封为山阳公。所以汉献帝的子孙在自己封地中的生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滋润的。

至少汉献帝这一脉是传承下来了,如果从正统上来说的话,这一脉的血统,那就是汉高帝刘邦的直系后裔。

此外,东汉被曹丕灭了以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季汉王朝。这等于再次延续了汉王朝,他做了两年皇帝就去世了,儿子刘禅登基做了皇帝,刘禅在做了41年皇帝以后,出城投降,他的子嗣并没有被全部杀光,所以这一脉的后人也是延续下来了。

如果刘备是刘邦的后裔,那么刘禅的后人,其实也是刘邦的传人。这么一来的话刘邦的后裔其实传承下来的还是非常多的。

刘裕虽不是刘邦后裔,却能活到东晋末年开创刘宋王朝。

在东晋末年,另一个卖草鞋出身的皇帝,刘裕其实也是刘家的子孙。但是他不是刘邦的直系后裔,而是刘太公的第四个儿子,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

这么远的亲属关系,横跨了600多年,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直系祖先,而没有冒认自己是刘邦的后裔。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刘家的家谱是世代相传的,刘邦这边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家谱传承还是十分严格的。

刘备的特殊爱好太多了,爱睡觉,手工达人,逃跑健将,小哭包

刘备有很多特殊爱好,他虽是英雄却不爱美色。周瑜想用美人计,显然是打错了算盘,历史上可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香艳,有吴国太甘露寺相亲,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孙尚香(也有叫孙仁的,总之其名字各种版本都有,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也喜欢这个大耳朵有福的男子,最终导致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备对孙尚香实际上一直是防范非常深的,在《三国志·法正传》里,法正将孙尚香的祸患和曹操、孙权相提并论,可见刘备实际上畏惧孙尚香如虎。由此还产生了两个成语“变生肘腋”和“祸生肘腋”。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所以《三国演义》里刘备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之说也不算太冤枉刘备,刘备喜欢和兄弟睡觉,演义里动不动就“同寝”,实际上这就冤枉刘备了。这不是刘备一个人喜欢的事情,古代这种事情是习俗,抵足而眠是古代交朋友的好办法之一,也是彰显君主信任部下的不二法门。

光武帝刘秀也曾经和大名士严光一起睡觉,这严光很显然是个睡觉不老实的主,竟然把脚放到了皇帝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令就出来说有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光武帝说“这是和严光一起睡觉啊”。你看,古代和臣子一起睡觉,是交流感情和彰显信任的不二法门。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三国演义》黑曹操就说“曹操好梦中杀人”,实际上曹操没少和郭嘉一起睡觉,当然大家别误会,一起睡觉实际上是互相交流的好时机,就跟同寝室熄灯了,大家躺床上聊天一样,投机起来能聊一晚上,可没有什么少儿不宜的东西喔。

在《零陵先贤传》里记载了张飞也喜欢和大名士睡觉,找刘巴几次,都被拒绝,可让张飞给气坏了,但是也没拿刘巴怎么样。诸葛亮劝刘巴委屈一点,刘巴还说大丈夫当结交四海英雄,怎么能因为张飞和刘备的关系就和一介武夫睡觉呢?

刘备听说也比较愤怒,但是刘巴原本就非常不想跟刘备,但是造化弄人。事情传到东吴,张昭认为刘巴不是人臣典范,心胸狭隘,孙权不知道是故意和张昭呛,还是很欣赏刘巴,反而赞叹刘巴名士之风。

看来睡觉这个爱好,并非刘备所独有不算特殊,难道是刘邦也有刘备的手艺?显然也不是,刘邦虽然是草根出身,但是刘邦从小可不爱干活,不像刘备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手工达人。

《三国志·诸葛亮传》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所以也有据说陈到的白毦兵装饰用的白毦就是刘备亲手打造,那估计得累死刘备了。

刘备还爱哭(演义),这一点和刘邦不像,打败仗和擅长逃跑这一点倒是非常像刘邦。但是这些都算不上爱好,这是被逼无奈,能打赢谁想逃跑呢?

刘太公,刘秀,刘备实际上有一个被人忽略的相同特点:喜欢种菜

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虽然差点被项羽给煮了,但是最终苦尽甘来。刘邦为了不让刘太公给自己行大礼,给刘太公按了一个太上皇的名头,刘太公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当过皇帝,直接当太上皇的活人。

刘太公当太上皇却依旧喜欢种菜,刘邦就开辟御花园的空地给刘太公种菜。刘邦没发达之前,刘太公喜欢二儿子刘喜,因为刘喜也是种菜务农的一把好手。

刘秀少年时期也是与众不同,喜欢种菜务农,被其兄长朋友戏言说其像刘喜。和祖上一样,刘备在许昌曹操麾下的时候也喜欢种菜,从而一定程度打消了疑心病非常重的曹操。曹操还因此试探刘备,上演了一出青梅煮酒的好戏,当然这些都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刘备实际上还真继承了刘邦的重要优点,善于用人,百折不挠

刘备出道就遇到了两位万人敌张飞、关羽,从此不离不弃,虽然历史上只是说三人情同兄弟,并没有桃园结义之举。但是刘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做不了假,而张飞和关羽其忠心和能力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

三顾茅庐请出年仅27岁的诸葛亮,和徐庶、陈登、法正、庞统、魏延、黄忠、赵云等等君臣之谊,无不彰显刘备用人之道和识人之明。

刘邦也是如此,小小的沛县跟随刘邦出人头地的就有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等,其后又有张良、韩信的加入,让刘邦成为唯一一个成功从四川走出来统一全国的割据势力。

刘备其实君主素质是不低于刘邦的,甚至其文臣武将也不逊色于刘邦,但是奈何局势不同,项羽自然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其分封制度之下,项羽的地盘和人口并没有曹魏占据的优势那么大。而且项羽或许军事上不逊色于曹操,但是在君主素质上远远不及曹操,甚至不如孙权。

而且刘邦实际上代表更为先进的郡县制和复辟的分封制进行决战,先天优势庞大,而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其阻扰的是士族登上政治舞台,都在打压本地的士族出头。曹操搞唯才是举,提拔寒门,孙权几度换太子,贬黜杀害的几乎都是江东士族。诸葛亮和刘备向来都是荆州派系和元老们优先,到诸葛亮时代就更彻底的非荆州系不能担任重要职务了。

这对世家士族们一直渴望登上前台的历史潮流非常不符合,早在刘秀时代就产生的地方豪强已经日渐不满权利和实力的不匹配了。三国归晋,实际上归的是从新规划政治体系罢了,司马家不过是其中的代表,所以才能成功上位。

刘备和刘邦差多少辈,多少年?什么关系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豪强争霸中原,其中刘姓地方豪强有兖州刺史刘岱、益州牧刘焉和刘璋父子、扬州牧刘繇、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蜀...
点击下载
上一篇:胡姓氏的来源下一篇:家谱如何编写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