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谢氏从哪里迁来
一、 姓氏源流 关于谢姓的来源,主要有一下三种说法: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 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 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二、 迁徙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广东东莞。 6明末清初,福建武平一支迁入湖南汉寿。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姓。 7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8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1 威怀堂。 2 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3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宝树”为堂号。 郡望: 1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2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3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4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四 家族谱牒 1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2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3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4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5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6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7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山东省东阿谢氏家乘不分卷 8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9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10 福建:永定谢氏族谱一卷 11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12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13 湖南:汉寿谢氏三修族谱四卷 14 四川:湖广填四川大竹谢氏族谱一卷五、 历史名人 1 谢清高;今广东梅州市人,请代航海旅游家,航海4年返国,后流寓澳门,今存《海录》一书。 2 谢安: 东晋人,字安石。出生士族。年四十余岁出仕,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在淝水至战中打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 3 谢玄:东晋名奖。字幼度,陈郡阳夏人。谢安为宰相时哦任他为广陵相,组织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谢夷吾:汉代人,曾经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 5 谢庄:文学家,陈郡阳夏人、曾官至吏部尚书。 6 谢赫:南齐著名画家,善于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书籍。 7 谢眺:陈郡夏阳人,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8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居会稽,谢玄子孙,曾任永嘉太守等职。博览全书,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开创了新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许多佳句为后人所传诵。 9谢子远:福建汀州人,清康熙二十八年进士,官至总兵。三十六年携十六姓垦湘。
在谢姓人及其编修的家谱中,多称炎帝为太始祖,申伯为始祖,并说他是炎帝的六十三代孙,在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因功被封于申国谢邑。子孙别姜为谢,以地为氏。这样,就用一条血缘纽带把炎帝和申伯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还确定了申伯受封的确切时间,不过,仅就这一时间而言,历史上还有不同的记载。就笔者所见,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书籍是《竹书纪年》,这本书原是一本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从魏安厘王墓中发掘出来的书籍,记夏商以来至魏哀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它的原书在宋代以前已经亡佚,今天所能看到的除几种辑本外,还有一种是由明朝人伪造、假称是南朝人沈约编定的《竹书纪年》。属于辑本者一般还能遵循历史的原貌,不擅自改写或添加原文;伪造者不仅全部抄袭他书,而且还随意添文去字,望文生意,甚至加注日期。说申伯在宣王某年确切受封者便出自这本伪造的书中,全文是“宣王……七年,王赐申伯命”,而前者对此事只字未提。这种确切的受封日期与前述受封时间虽有两年之差,但也大约是其说的根据,当然也不否认可能是另有所据。至于谢姓有关家谱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做法的初衷,大约也不外乎为了解开人们心中可能存在的疑问,使人有一种确切无疑的历史感,同时也使之树立一种以祖宗为荣的自豪感。另外,大约也正是由于这一缘故,谢姓人还编定了自己传说中的世系,并在这一世系中确定了自己列祖列宗的姓名,以及他们的事迹、婚配、子女、迁徙、寿夭、在位时间等情况,使我们从另一方面看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的位置。
对通山县谢氏家谱中的字辈情况,我无法给出确切信息。字辈的确立和收录到家谱中,往往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可能会因地域、家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建议您直接联系通山县的谢氏家族,他们应该能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您可以向他们询问家谱保存情况,或者是否有关于字辈的特别规定等等。如果他们手头没有现成的信息,他们可能会指导您如何联系其他相关的谢氏家族成员,或者提供一些通用的查找方法。
希望这些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百家姓 之谢姓家族起源
一、 姓氏源流 关于谢姓的来源,主要有一下三种说法: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 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 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二、 迁徙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广东东莞。 6明末清初,福建武平一支迁入湖南汉寿。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姓。 7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8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1 威怀堂。 2 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3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宝树”为堂号。 郡望: 1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2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3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4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四 家族谱牒 1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2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3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4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5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6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7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山东省东阿谢氏家乘不分卷 8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9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10 福建:永定谢氏族谱一卷 11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12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13 湖南:汉寿谢氏三修族谱四卷 14 四川:湖广填四川大竹谢氏族谱一卷五、
我是思南青杠坡的 我们的祖上也是临江府来的 我们的字辈是廷应中天文,元胜德国朝,仁明昭世启,梁相。。。。。最后句是家修克大原 记不全 有个别字可能不对 一共30个 你是思南哪里的呀
关于谢姓的来源,主要有一下三种说法: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 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 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二、 迁徙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广东东莞。 6明末清初,福建武平一支迁入湖南汉寿。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姓。 7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8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1 威怀堂。 2 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3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宝树”为堂号。 郡望: 1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2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3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4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四 家族谱牒 1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2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3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4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5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6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7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8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9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10 福建:永定谢氏族谱一卷 11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12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13 湖南:汉寿谢氏三修族谱四卷 14 四川:湖广填四川大竹谢氏族谱一卷五、 历史名人 1 谢清高;今广东梅州市人,请代航海旅游家,航海4年返国,后流寓澳门,今存《海录》一书。 2 谢安: 东晋人,字安石。出生士族。年四十余岁出仕,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在淝水至战中打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 3 谢玄:东晋名奖。字幼度,陈郡阳夏人。谢安为宰相时哦任他为广陵相,组织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谢夷吾:汉代人,曾经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 5 谢庄:文学家,陈郡阳夏人、曾官至吏部尚书。 6 谢赫:南齐著名画家,善于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书籍。 7 谢眺:陈郡夏阳人,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8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居会稽,谢玄子孙,曾任永嘉太守等职。博览全书,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开创了新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许多佳句为后人所传诵。 9谢子远:福建汀州人,清康熙二十八年进士,官至总兵。三十六年携十六姓垦湘。
参考资料:
与四川安岳宗亲讨论家谱 (2009-07-15 11:18:31)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族探源
通过网络与四川怡馨宗亲取得了联系,她给我发来了安岳的谢氏族谱,研究过后,给怡馨宗亲作了如下回复。
怡馨宗亲:
你发来的族谱我仔细拜读了,与您交换几点意见:
1.我根据我们这边的族谱上的辈分字对你们的族谱世系表做了修正,以便和我们的相衔接。
四川安岳县城北乡五家沟谢大珍一族是圭甫的后裔。该支谢姓族谱编修于清乾隆60年(1795年),由圭甫十七世孙谢学魁(字世勋)撰编,该族谱记载, 入川始祖为谢大珍,是由湖南新化移居四川的,1707年定居安岳县附郭乡(今城北乡)殷家碥。圭甫至大珍的世袭关系如下:
圭甫——寿宗—— 添麒,添麟
添麟——[文孙(受孙)、文信]————[伯(子)富、伯铭、伯纹、伯恭、伯信]
文孙——伯信———[友(思)清(配苏氏)、友江、友济、 友潮],
[友清(配苏氏)]—— 志(楚)隆(配康氏)———[卿(万)金(配李氏),卿银],
[卿金(配李氏)]——[廷孝(孝缘),廷有(有缘,配曹氏)] ,
[廷孝(孝缘)――[兴(成)凤,兴膺,兴久(配梁氏)] ,[兴久(配梁氏)]———[应喻(显喻),应学(显学)], [应喻(显喻)]————[时祥(国祥配康氏),时兴(国兴,配李氏),-时祚 (国祚,配米氏)],[时祚 (国祚,配米氏)]——[恩(正)元,恩道(配阳氏),恩惟], 恩道——[大椿(配黎氏),大珍(配刘氏)]
世系表的辈分字是按我们族谱世系修正的。
我们族谱上辈分字号是:
甫…寿—添—文—伯—友—志—卿——廷——兴——应——时——恩——大——允——懋——学——上——升(朝)——荣(君)——本——原——伦——久——重——。
现在一般到了重字辈。
2.关于圭甫以上先祖的世系关系一直没有弄明白,我们这边的族谱中也有一篇序提到这样的世系:
始祖灵运公生七子:万一、万二 、… 万六、万七,——百川、百隆 白成——君用——国春——朝凤——大用——才望——景德、景良、景琴、景忠-——麒、麟、豹、虎的世系,又说才望疑系圭甫,景琴疑系寿宗,真是越说越糊涂,这种说法也没有史料为证,按这种说法,圭甫房虽说也是安公的后裔,但与深甫房相差甚远,既不能说与道清在五代之内。按这种说法,其世系关系也是混乱的。但你们族谱上的写法看起来似乎说出了圭甫的源流,但仔细推敲,似乎也说不通,按你们族谱上的写法,圭甫应是据公的后代,因查谢涛是据公之后,也没有史料能说明才望是谢涛的后代。甚至连才望与圭甫的关系也难于定论。
深甫房不是谢涛的后裔,按天台的族谱,深甫的世系关系是
缵——衡————鲲,裒
裒——安——瑶,琰,混
琰——肇,峻
肇———密——庄——瀹——览——琢—琂—桥,植
植——纯——修——恺——䮓——式——造——直——是温——翳——靓,观
观—闿——俨,遇——诜——景之———— 润甫,深甫
深甫———采伯,渠伯,棐伯,汇伯。采伯——奕信
渠伯— 道清(理宗皇后)
深甫:字子肃,右丞相,赠太师,追封信王,卫越鲁王。
润甫:字子德。 景之:号桂亭,赠太师,秦国公累封鲁卫王。
诜;以渠伯女封太师,齐国公。 俨:字居敬,以渠伯女恩赠福国公。
闿:字直之号守愚,以渠伯女恩赠朝奉。
要把圭甫与深甫房连起来,
应该按下述连接方法,
—闿——俨——诜——景之————深甫——渠伯— 道清(理宗皇后)
俨—(才望)—(景行)——圭甫——(寿宗 )——( )—( )—
——( )——( )—— ( )——(添麒、添麟)——
圭甫:字子章,理宗登基前任邵州防御使时从事,卒后加封太保楚国公。
按年代推算从圭甫或寿宗下来空缺100-120年,应是漏了4-6代,圭甫以上也漏了两代,
按着深甫房的世系,在空下括弧中添上(才望)—(景行)似乎很恰当,景琴与景之为同辈,
辈字为景,我们的谱中为景琴,你们的谱中为景衍,琴与行音相近,行与衍形相近,按四兄
弟的名字的义分析,应是"德良行忠",是行而不是琴,也不是衍。而说才望的后代是麒、
麟、虎、豹,这是又把圭甫的后代扯进去了。
把才望放在俨后,与道清的关系尚在五代内。因为圭甫上流先祖的世系关系缺泛史料
四川谢氏从哪里迁来
本文2023-11-19 13:56: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