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族谱”字辈(辈份)
▲叶氏族谱信息:
10040全国叶氏宗族全谱不分卷
(清)叶正寿 叶宗诗等总理 叶宗古 叶祖
锦等纂修
清刻本 八册
南京图
注:此书第一册谱南阳世系及梅州世系,后七
册谱蜀中世系。书中记事至清光绪间。
10041 上海叶氏支谱十卷
(清)叶茂春续修 叶永学编辑
清光绪间钞本
上海文管
10042江苏武进毗陵叶氏世谱十二卷
(民国)叶之三等修
民国六年(1917)树滋堂刊本 十四册
美国
10043江苏无锡圻里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叶春潮 叶浩林等纂修
民国十一年(1922)叶氏点易堂活字本 十二册
江苏苏州市图
10044江苏无锡圻里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叶春茂 叶关宝等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叶氏点易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苏州市图
10045江苏江阴东叶家桥叶氏宗谱八卷
(民国)叶秋庭主修 叶企贤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续古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叶绍殷、孔思鲁始
修支谱,此为六修。
10046江苏苏州续修吴中叶氏族谱十卷
(清)叶长馥等重修
明万历刻 清康熙修补印本
北图 历史所(钞本)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苏州市博(钞本) 安徽博
10047江苏苏州石林叶氏宗谱十二卷
(清)叶兰芬续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河北大学(缺卷3-9)
10048江苏苏州叶氏宗谱
(清)叶尧蓂等修
清乾嘉间钞本 六册
北图
注:书口题《吴中叶氏族谱》。
10049江苏苏州吴中叶氏族谱
(民国)叶以鉴纂
民国叶念祖钞本 一册
浙江图
注:记事止清光绪间。
10050江苏苏州叶氏家谱一卷
铅印本
江西师大
注:记事上清光绪三十三年。
10051江苏苏州吴中叶氏族谱五集附大湖头北叶
河支谱
(清)叶渟等修
钞本 八册
中央民院
10052江苏苏州吴中叶氏族谱不分卷
(清)叶璇辑
钞本 一册
南京博
10053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叶氏大湖头宗谱不分卷
(清)叶仁鉴修
清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0054江苏吴县大湖头北叶河叶氏支谱二卷
(清)叶铨辑
清光绪七年(1881)敦睦堂刻本 二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10055江苏吴县吴中叶氏家谱六十六卷一卷
(清)叶德辉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历博 上海图 南京大
学 江苏苏州图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苏州大学 四川图 日本
美国
10056江苏吴江叶氏略谱不分卷
(清)叶文熙辑
清光绪十年(1884)吴江希古堂钞本 一册
江苏吴江县图
10057江苏吴江松陵叶氏之谱不分卷
(清)叶淮 叶兆荣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叶奎元稿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10058浙江馀姚叶氏宗谱十卷
(清)叶宗灏 叶炜纂修
清道光十五年(1835)继美堂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10059浙江馀姚姚江叶氏续谱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叶广洞主修
清同治十年(1871)继美堂活字本
历史所 河北大学
10060浙江馀桃姚江叶氏再续谱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叶金蓉 叶许芬再续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注:扉页作《继美堂叶氏再续谱》。
10061浙江馀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十四卷
(清)叶觐荣撰
清光绪四年(1878)享裕堂刻本 六册
浙江鳔姚梨洲文献馆
10062浙江馀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叶美衔 叶季秀等辑
民国五年(1916)享裕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10003浙江馀姚马渚叶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
卷
(民国)叶松楹 叶长龄主修
民国十三年(1q24)天秩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10064浙江馀姚姚江双雁叶氏宗谱
(民国)叶萌春编辑
民国十七年(1928)继美堂活字本 二册
北图
10065浙江馀姚叶氏世谱一卷
清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0066浙江鄞县鄞江县慈叶氏宗谱不分卷
(清)吴承宗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合敬堂钞本 一册
天一阁
10067浙江鄞县叶氏宗谱八卷
(民国)叶安德等主修 华文淙纂修
民国十年(1921)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10068浙江鄞县鄞东叶公山叶氏宗谱□□卷
(民国)蔡和鉴 叶富松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世卿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3、4)
10069浙江鄞县鄞东叶公山叶氏家乘八卷首一卷
(民国)庄崧甫 叶贵本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世卿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
10070浙江鄞县鄞古港叶氏西房宗谱十卷
(民国)张琴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文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10071浙江慈溪鸣鹤叶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二卷末
二卷
(清)丁曜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引敬堂木活字本
吉林大学 天一阁
10072浙江慈溪石步叶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叶方圻 叶长庆等续修 叶景荣 叶方
墀等补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修二十九年(1903)补
订 天叙堂重修活字本 三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河
北大学 吉林大学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10073浙江奉化叶氏家乘便览
民国二十五年(1936)写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10074浙江泰顺南阳叶氏家乘一卷
(明)叶文坤重修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本
浙江泰顺县博
10075浙江绍兴虞平叶氏合谱二卷
(清)叶存养编辑
清宣统三年(1911)树德堂铅印本 二册
浙江图
10076浙江诸暨暨阳叶氏宗谱不分卷
(清)叶春源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百忍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历史所
10077浙江诸暨暨阳叶氏宗谱
(民国)叶汉洪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百忍堂刻本 八册
北京大学
10078浙江上虞古虞叶氏宗谱三卷
(清)叶云汉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 三册
南开大学
10079浙江上虞古虞叶氏宗谱四卷
(民国)叶学道等续修
民国七年(1918)存古堂刊本 三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同治八年,此为二修。
10080浙江兰溪淀东叶氏宗谱七册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辑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柏社乡桥头村
10081浙江兰溪横圹叶氏宗谱四卷
清道光九年(182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10082浙江兰溪叶氏宗谱六卷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亦溪乡姓叶村
10083浙江兰溪南阳叶氏宗谱
民国十五年(1926)修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十九册)
10084浙江兰溪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叶蕴章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游埠区下叶村
10085浙江兰溪杨圹东坂叶氏宗谱十卷
(民国)叶渭清重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
10086浙江兰溪叶氏宗谱三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杨塘乡
10087浙江金华天锺湖叶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
(清)叶帝佐纂修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10088浙江东阳藤塘叶氏宗谱
清乾隆间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怀备乡(存二册)
10089浙江东阳藤塘叶氏宗谱四卷
清咸丰间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怀备乡
10090浙江东阳藤塘叶氏宗谱
清光绪间木活字本 存二册
浙江东阳县怀伦乡
10091浙江东阳清塘叶氏宗谱□□卷
(清)叶兆阳纂
清同治八年(1869)重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档(存一卷)
10092浙江衢州三衢仁德叶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叶赤山等重修
清光绪木活字本 九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10093浙江常山南阳叶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湖东乡叶家村
10094浙江常山南阳叶氏宗谱六卷
(民国)叶枝俊统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湖东乡叶家村 浙江常山县
何家乡璩家村
注:叶士麟首修於清道光五年
10095浙江常山定阳叶氏宗谱四卷
(民国)徐燮续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狮子口乡占家山村
10096浙江常山石门叶氏宗谱四卷
钞本
北图 浙江常山县龙尧乡常周村
10097浙江宁波蛟川沈郎桥叶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陈予龄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永思堂活字本 三册
历史所
注:清光绪十七年(1891)叶成忠始修,是为二修。
河北大学
10099浙江临海大石堠山叶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清)叶书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
10100浙江临侮大石缑山叶氏宗谱三十五卷
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
注:首修於明洪武三十一年。
10101浙江天台蓝田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叶和哲重修 叶福民编辑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八册
浙江图
10102浙江遂昌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刻本
浙江遂昌县大柘乡徐坞头村
10103浙江遂昌叶氏宗谱
民国三十年(1941)刊本
浙江遂昌县蔡源乡大柯乡
10104浙江遂昌独山叶氏宗谱
民国间刊本
浙江遂昌县柘岱口乡坳头村
10105浙江遂昌叶氏宗谱
民国间本
浙江遂昌县柘岱口乡岙头村
10106浙江遂昌叶氏宗谱
浙江遂昌县马头乡
10107浙江松阳括松大岭脚南阳叶氏宗谱不分卷
(清)叶茂敬主修
清道光四年(1824)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交塘乡大岭脚村
10108浙江松阳耐性桥叶氏宗谱二卷
(清)叶锡振主修
清同治十年(1871)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水南乡寺口村
10109浙江松阳耐性桥叶氏宗谱三卷
(民国)叶起亮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水南乡寺口村
10110浙江松阳珠岱落梯岭叶氏宗谱三卷
(清)潘东淮撰序
清光绪十年(1884)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樟溪乡徐山村
10111浙江松阳玉岩叶氏宗谱八卷
(民国)叶济人等主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玉岩镇
10112浙江松阳厦田叶氏宗谱八卷
(民国)叶丰盈主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古市镇
10113浙江松阳横坑叶氏宗谱二卷
(民国)叶开骈 叶开驰等重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斋坛乡上坌村
10114浙江松阳叶氏家谱十五卷
(民国)黄八玮序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古市镇
10115浙江松阳项弄叶氏宗谱
(民国)叶嘉铨主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阳溪乡项弄村
10116浙江松阳括松白麻山南阳叶氏宗谱
浙江松阳县交塘乡白麻山村
10117浙江武林叶氏宗谱
(清)叶庆镕续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钱唐惠堡鼎叶氏家谱》。
10118安徽休宁叶氏续谱不分卷
(明)叶伯清 叶大用纂修
明天顺六年(1462)家刻本 一册
北图
10119安徽休宁陪郭叶氏世谱四卷附录三卷
(明)叶志道纂修
明弘治十一年(1498)家刻本 二册
北图
10120安徽休宁叶祈叶氏支谱
(清)叶道莹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钞本 一册
北图
10121安徽歙县叶氏宗谱
(明)叶天爵辑编
明嘉靖十年(1531)刻本 四册
北图 安徽博
10122安徽歙县兰田叶氏宗谱不分卷
明嘉靖间修 钞本 一册
安徽博
10123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谱
(清)叶以英等编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刊本 七册
浙江图
10124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宗谱
(清)叶希明辑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十册
美国
10125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七卷
(民国)叶稀明辑
民国十四年(1925)铅本 十册
浙江图 云南图 日本 美国
10126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叶为铭录
稿本 上册
上海图
10127安徽歙县叶氏宗祠祭簿
写本 一册
安徽博
10128安徽黟县南屏叶氏族谱八卷
(清)叶有广 叶邦光修
清嘉庆十七年(1812)木刻本 四册
北图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安徽图
安徽博
10129安徽黟县叶氏世系表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博
注:记事年代断至清光绪间。
10130安徽桐城南阳叶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叶鸿业等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十册
南京图 日本 美国
10131安徽桐城叶氏宗谱十卷
(清)叶宗傅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青枝堂重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10132安徽怀宁大缘叶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叶春笙等修
清嘉庆十三年(1808)开端堂刊本 六册
美国
10133安徽怀宁大缘叶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叶湘等修
清同治六年(1867)开端堂刊本 十册
美国
10134安徽怀宁
安徽天长方氏字辈:“高伦序定绍法敦行”。
安微阜阳方氏字辈:“伸子建学万”。
安徽舒城方氏字辈:“良存仁茂德家道远昌”。
安徽寿县方氏字辈:“德茂登家庆贤良玉国华”。
安徽合肥方氏字辈:“观美善怀开宗明义孝友传家贤能继世”。
安徽淝南方氏字辈:“大宗延世则群秀正家申中孝成先德”。
安徽桐城方氏字辈:“世德延长曾元”。
安徽枞阳方氏、许氏字辈:“敬承宗系培植本支实修名立勋铭钟彜”。
安徽方氏一支字辈:“永世承宗业万年振家声贤良光大宇慈孝庆文明”。
河南唐河方氏字辈:“宝文德昌万世咸大恒守先志信义昭明”。
湖南邵阳方氏字辈:“怡泽远绵延”。
湖南岳阳方氏字辈:“德永言仙星□□□云红”。
湖南临湘方氏字辈:“任永传家敦孝”。
湖北汉川方氏字辈:“实武昭世名嗣承先宏扬基业”。
地望分布
诒谋堂: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独秀社居委(原沈店村)方祠组坨埂方氏,现分布美国等海外国家,台湾、江苏、湖北均有坨埂方氏后裔。
始祖法斌公,字枚臣,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己巳二月二十七日未时,配潜邑郡庠生李元勋公女生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九月十六寅时。生子四:道圆、道寿、道清、道澄。公享年六十八卒于天顺元年丙子十二月十五日巳时,妣享寿七十三终于成化三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子时。
公妣合葬怀邑渌水谷家桥有碑,二〇〇八年冬至始祖迁葬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村三移克岱山,墓葬坐北朝南,北依山,南有洪冲水库,风水宝地。
-方氏家谱
孟氏家谱辈份查询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 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 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 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 孟氏家谱字辈大全孟氏家谱孟家后代的排行家谱 全世界都是统一的,就是清朝御赐的辈分的排行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姓孟的家谱?《孟氏家谱》中提到:“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一、孟氏家谱的起源
中国的孟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
孟氏子孙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孔、孟、颜、曾”四大圣系共用同一行辈。孟氏族人十分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的关系。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是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人开始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
二、孟氏家谱的发展
明景泰年间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立“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
明末六十六至七十五代,立“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同治年间七十六至八十五代,立“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近现代七十六至一百零五代,立“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二十个字辈。
这样,从孟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昌”字辈共105代。
扩展资料
孟氏族谱,是一本以表谱形式,记载孟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它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十分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族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尊卑关系。
《孟子世家谱》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至今孟氏族众对自己的“户”属辈分也比较重视,都能如数家珍似的理清世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参考资料:
从五十五代到一百零五代:德、祖、惟、之、思、克、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
、锡、世、绪、昌。 (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 孟姓同出一源,但发祥地有两个,即今河南北部和山东东南部。孟姓首先在中原北部兴起,并且两地孟姓很快融合,在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境繁衍极昌。 孟氏家谱字辈孟氏家谱字辈排行汇编 《孟子世家谱》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的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至今,孟氏族众对自己的“户”属辈分也比较重视,都能如数家珍似的理清世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朝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明太祖所赐行辈,从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排,十字十辈;明崇祯年间,报请皇帝批准,又立了十字十辈。 清朝同治年间由皇上核准,再立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民国初年,立二十字的行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 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一字一辈。后来因为避清朝高宗弘历讳,改“弘”字为“宏”,避清雍正帝讳,改“胤”字为“衍”。 孟氏合族统一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孟氏家族字辈,实际上是因孟子为孔子贤弟子子思之门人之故,行辈使用的就是孔氏家族字辈,从孔氏四十六代起计序。
孟氏家谱的顺序是什么啊?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赐给祭田、免除徭役,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 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 孟子后代宗谱排辈字有哪些?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105代:
56至75代: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76至95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96至105代: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扩展资料:
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
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孟氏家族的始祖是周武王姬发,也可以说孟氏是周武王的后代。只不过孟姓起源于西周姬姓,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周文王之子,姬发所以,孟姓就要以孟为家族有自己的《孟子世家谱》摆放自己的位置,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姬姓,以国命姓。春秋时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都是周武王分封皋陶后裔所建封国,号称“群舒”。后灭于楚。公族后代以国名为姓。②出自任姓,黄帝之后。据《潜夫论》及《左传正义》等所载,谢、章、薛、舒、吕、祝、佟、泉、毕、过,此十国乃任姓后裔小国,春秋时舒国子孙以国为氏。③出自他族。据《中国姓氏大全》载,清满洲八旗姓舒穆禄氏、舒觉罗氏、舒佳氏、他塔喇氏等后均改为舒姓;满、土家、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舒姓。 始祖:皋陶。 迁徙: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57年徐国灭舒,前552年,复国后的舒国再次被楚国灭亡。此后舒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以安徽庐江为繁衍中心,后逐渐昌盛为舒姓第一大郡望——庐江。并有舒姓子孙逐渐播迁于当时楚国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秦统一六国,不久又为汉所灭,秦汉均为统一的国家,时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有舒姓子孙迁居该地,并逐渐兴旺昌盛起来。后北方各地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舒姓成了北方著姓之一。东汉时舒姓才有人散见于史册,其中东汉义士舒邵兄弟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陈留人舒燮播迁江南。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避居江南之舒姓渐多,并与原居于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开始成为南方大姓之一。此际,北方舒姓巨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渐多。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更促进了北方舒姓南迁,两宋之际见诸史册之舒姓日盛,从这些历史名人的籍贯来分析,可以知晓舒姓已播迁繁衍于今浙江之东阳、慈溪、奉化、宁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时,今福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动的身影。明初,山西舒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之后到清中叶,舒姓分布之地更广,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如今,舒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为多。目前舒姓人口列全国第147位。 郡望: 庐江郡 秦代九江郡,治所在舒城,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长江以北庐江西南一带。
巨鹿郡 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巨鹿,相当于现在河北平乡至晋县一带。
京兆郡 治所在长安,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现在陕西西安西北至华县一带。 堂号: 阆风堂 宋朝时,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灭亡后,避居奉化,不做元朝的官,读书于阆风台,著有《阆风集》200余卷。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京兆、巨鹿、庐江。②自立堂号:紫阳、兰藻、厚德、伊登等。 字辈: 某支舒氏字辈:景祚文明启,光辉远秀新。学开方可进,敦厚永从仁。
溆浦舒氏字辈:国三成仕宗,文时智有登(通)。
湖北通山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献在忠诚。克思全美道,继续作良仁。
邵东舒氏字辈:孝忠宜显达,正大是光明。
湖南致和公后裔舒氏字辈:夏致光宗保,惟孟继凤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单世应。
湖北麻城舒氏字辈:致光宗保惟万世,鼎文祀国功如空。登汝长洪盛仕厚,富贵荣华永远通。昌隆纪泽开新宇,汉晋熙元振亚东。卫泰安平经惠理,德智仁杰伟玉中。
湖南芷江舒氏字辈: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纲常。
四川舒氏字辈:贤天廷子衷,正德永世隆。
湖北咸宁舒氏字辈:□尚建昌象,再耀安宗成,克诗严美道,继序(绪)祚良仁。
江西抚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名人: 舒元舆(-835),唐文学家。婺州东阳(浙江东阳)人。擢进士高第,调鄠县尉。累迁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李宗闵以其浮躁,改任著作郎。后李训擢其为左司郎中,迁至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唐书》言其“诡谋谬算,日与训比,败天下事,二人为之也”。与李训谋除宦官,事败,同被杀。工诗善文。《牡丹赋》篇,时称其工。有《舒元舆集》。
舒雅(-1009),北宋学者。字子正,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唐时,受知于韩熙载,保大间熙载知贡举,以状元及第。入宋,历将作监丞、屯田员外郎,充秘阁校理,迁职方员外郎。咸平末,出知舒州。秩满乞致仕,掌潜山灵仙观。真宗东封,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馆,转刑部。舒雅多预文事,于太平兴国中修《文苑英华》,淳化中校《史记》、前后《汉书》,至道中修《续通典》,咸平中校七经疏义。撰有《山海经图》、《十九代史目》等。好学善属文,与吴淑齐名。晚年与西昆派诗人相酬唱,为西昆派诗人中年最长者。《全宋诗》录其诗五首,《全宋文》收其文三篇。
舒亶(1041—1103),北宋臣。字信道,明州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举进士。历审官院主簿、奉礼郎、太子中允、提举两浙常平。元丰初,以权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奏劾苏轼作诗讥讪时事,轼下御史狱。官至龙图阁待制,卒,赠直学士。
舒翁,南宋陶瓷家。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永和镇人。永和镇唐时即以瓷器著名。他烧制玩具、仙佛最精,其女舒娇长于制垆瓮,亦擅上釉构图。产品以白、黑为主,乾道间最盛行,传盛水其中久而不变色味,永和诸窑中最为有名。后世称为吉州窑。
舒璘(1136-1199),南宋臣、学者。字元质、元宾,奉化(属浙江)人。从学张栻、陆九渊、朱熹、吕祖谦。家书曾言:“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栉风沐雨,反为美境”(《宋史》)。乾道进士。教授徽州,时称第一教官。知平阳县,严除郡政之苛。通判宣州卒。袁燮曾谓璘“笃实不欺,无毫发矫伪。”有《舒文靖集》。
舒芬(1484-1527),明臣。字国裳,号梓溪,江西进贤人。正德进士。授修撰。因极谏武宗南巡被廷杖,谪福建市舶副提举。世宗时复官,因大礼议下狱廷杖夺俸。母丧归,病卒,世称“忠孝状元”。《明史》载其“负气峻厉”,“以倡明绝学为己任”,“其学贯诸经,兼通天文律历。”有《太极绎义》、《周礼定本》、《梓溪文抄》等。
舒赫德(-1703),清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舒穆鲁,字伯雄,别字明亭。雍正年间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后迁监察御史。乾隆时,历任副都御史、刑部侍郎、正黄旗汉军都统、兵部尚书、经筵讲官、国史馆副总裁、参赞大臣,直至英武殿大学士。他曾随傅恒参赞军务,指挥大金川之战,还长期参加并指挥平定西部回域之战,功著西陲。
舒位(1765-1816),清文学家。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乾隆举人。家贫,以馆幕为生。曾随王朝梧至贵州作宾客。博学,善书画,尤工诗、乐府。书各体皆工。作画师徐渭,诗与王昙、孙原湘齐名。著有《瓶水斋诗集》、《皋桥今雨集》等。另有《瓶笙馆修箫谱》,收其杂剧《卓女当垆》、《博望访星》、《樊姬拥髻》、《酉阳修月》等。
其他舒姓名人有东汉义士舒邵;宋学者舒亢、舒邦佐,陶瓷家舒娇;明官吏舒化、舒清;清将领舒赛、舒明、舒亮、舒常、舒保,医学家舒诏,诗人舒焘等。近当代舒姓名人有红军将领舒传贤、舒翼,辞书编纂家舒新城,作家舒庆春(老舍)、舒乙、舒群,书法家舒同,诗人舒婷,作曲家舒模、舒风,**演员舒秀文、舒适,弹词演员舒三和,舞蹈家舒巧等。
“叶氏族谱”字辈(辈份)
本文2023-11-19 13:02: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