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清朝的家谱之类的?不是帝系表
1褚英 万历08年 广略贝勒 万历43年08月 元妃佟佳氏
2代善 万历11年07月03日 礼烈亲王 顺治05年10月 元妃佟佳氏
3阿拜 万历13年08月15日 镇国勤敏公 顺治05年02月 庶妃兆佳氏
4汤古代 万历13年11月04日 镇国克洁将军 崇得05年09月 庶妃钮祜禄氏
5莽古而泰 万历15年 贝勒 天聪06年12月 继妃富察氏
6塔拜 万历 17年02月18日 辅国懿厚公 崇德04年09月 庶妃钮祜禄氏
7阿巴泰 万历 17年06月16日 饶余敏亲王 顺治04年 侧妃伊而根觉罗氏
8皇太极 万历 20年10月25日 清太宗 崇德08年08日 孝慈高皇后
9巴布泰 万历 20年11月10日 镇国恪僖公 顺治12年正月 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10德格类 万历24年 贝勒 天总09年10月 继妃富察氏
11巴布海 万历24年11月28日 镇国将军 顺治元年 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12阿济格 万历33年07年15日 英亲王 崇德08年10月 大妃阿巴亥
13赖慕布 万历39年12月24日 辅国介直公 顺治03年05月 庶妃西林觉罗氏
14多尔衮 万历40年10月25日 睿忠亲王 顺治07年12月 大妃阿巴亥
15多铎 万历42年02月24日 豫通亲王 顺治06年 大妃阿巴亥
16费扬古 万历43年----------继妃富察氏
皇 太 极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1豪格 万历37年03月13日 肃武亲王 顺治04年04月 继妃乌拉呐喇氏
2洛格 万历39年-----天命06年10月 继妃乌拉呐喇氏
3洛博会 万历39年-----天命02年 元妃钮祜禄氏
4叶布舒 天聪元年 辅国公 康熙29年 庶妃颜札氏
5硕塞 天聪02年12月24日 承潭裕亲王 顺治11月12月 侧妃叶赫纳喇氏
6高塞 崇德02年02月16日 镇国懿厚公 顺治09年07月 庶妃呐喇氏
7常舒 崇德02年04月19日 辅国公 康熙38年12月 庶妃伊而根觉罗氏
8--- 崇德02年07月02日 ----- 崇德03年正月 关雎宫宸妃
9福林 崇德03年正月30日 清世祖 顺治18年正月 孝庄文皇后
10幍塞 崇德04年04月28日 辅国公 康熙34年02月 庶妃(伏名)
11博穆果 崇德06年12月20日 襄昭亲王 顺治12年07月 麟趾宫太妃
顺 治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1牛钮 顺治08年11月01日-----顺治09年正月 庶妃巴氏
2福全 顺治10月07年17日 裕宪亲王 康熙42年5月 宁懿妃董鄂氏
3玄烨 顺治11年03月18日 清圣祖 康熙61年11月 孝康章皇后
4----- 顺治14年10月07日 追封荣亲王 顺治15年正月 皇贵妃董鄂氏
5常宁 顺治14年11月04日 恭亲王 康熙42年06月 庶妃陈氏
6奇绶 顺治16年11月21日 -----康熙04年11月 庶妃唐氏
7隆禧 顺治17年04月22日 纯靖亲王 康熙18年07月 庶妃钮氏
8永干 顺治17年12月23日 -----康熙06年12月 庶妃穆克图氏
康 熙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康熙10年04月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1胤褆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2胤礽 康熙13年05年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年21日-----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3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4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襸 康熙18年02月20日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5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日 宜妃郭络罗氏
6胤柞 康熙19年02月05日 -----康熙24年孝恭仁皇后
7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8胤禩 康熙20年02月10日 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9胤禟 康熙22年08月27日 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敦郡王 乾隆28年07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11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康熙23年06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胤裪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胤禵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15胤(示禹)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胤衸 康熙40年08月08日-----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胤(示稷) 康熙41年09月05日-----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胤伟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23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胤袐 康熙55年05月16日 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雍 正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1弘晖 康熙36年03月26日 追封端亲王 康熙43年06月 孝敬宪皇后
弘昐 康熙36年06月02日-----康熙38年02月 齐妃李氏
2弘昀 康熙39年08月07日-----康熙49年10月 齐妃李氏
3弘时 康熙43年02月13日-----雍正05年08月 齐妃李氏
4弘历 康熙50年08月13日 清高宗 嘉庆04年正月 孝圣齐皇后
5弘昼 康熙50年11月27日 和恭亲王 乾隆30年07月 皇贵妃耿氏
福宜 康熙59年05月25日-----康熙60年正月 敦肃贵妃年氏
福惠 康熙60年10月09日 追封怀亲王 雍正06年10月 敦肃贵妃年氏
福沛 雍正元年05年10日-----生日即殇 敦肃贵妃年氏
6弘瞻 雍正11年06月11日 果恭郡王 乾隆30年03月 谦妃刘氏
乾 隆 诸 子
序 名 出生日期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1永璜 雍正06年05月28日 追封安亲王 乾隆15年03月 皇贵妃富察氏
2永琏 雍正08年06月26日 追封皇太子 乾隆03年10月 孝贤纯皇后
3永璋 雍正13年05月25日 追封遁郡王 乾隆25年07月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
4永(玉成) 乾隆04年正月14日 履端亲王 乾隆42年02月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5永琪 乾隆06年02月07日 荣亲王 乾隆31年03月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6永瑢 乾隆08年12月14日 盾庄亲王 乾隆55年05月 皇贵妃苏佳氏
7永琮 乾隆11年04月01日 追封哲亲王 乾隆12年 纯惠孝贤纯皇后
8永璇 乾隆11年07月15日 仪亲王 道光12年08月 淑嘉皇贵妃金嘉氏
-----乾隆13年07月09日-----乾隆14年04月 淑嘉皇贵妃金嘉氏
-----乾隆16年05月19日-----乾隆18年06月 舒妃叶赫纳喇氏
9永瑆 乾隆17年02月07日 诚哲亲王 道光03年03月 淑嘉皇贵妃金嘉氏
10永璂 乾隆17年04月25日 追封贝勒 乾隆31年 废皇后纳喇氏
永璟 乾隆20年12月21日-----乾隆22年 废皇后纳喇氏
永璐 乾隆22年07月17日-----乾隆25年 孝仪纯皇后
11永琰 乾隆25年10月06日 清仁宗 嘉庆25年07月 孝仪纯皇后
-----乾隆27年11月30日-----乾隆30年 孝仪纯皇后
12永璘 乾隆31年05月11日 庆禧亲王 嘉庆25年 孝仪纯皇后
卫王氏打数字是一种古代计算工具,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具体来说,卫王氏打数字是一种通过排列竖直的棍子和点来表示数字的方法,每个数字由一定数量的棍子和点组成。例如,数字1由一个棍子表示,数字2由两个棍子表示,数字3由三个棍子表示,以此类推。
卫王氏打数字的原理是利用人类的视觉记忆特点,即在一定范围内,人类可以准确地记忆和识别一些特定的形状和模式。通过将数字表示为特定的排列方式,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计算数字,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在实际运用中,卫王氏打数字可以用于简单的算术运算,例如加减乘除。对于较大的数字,可以采用分段计算的方式,将数字拆分成多个部分进行计算,最后再将结果合并。此外,卫王氏打数字还可以用于制作数学题目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货物数量和价格等。
总之,卫王氏打数字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古代计算工具。虽然现代计算机已经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计算任务,但卫王氏打数字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基础教育和普及教育中仍然有一定的作用。
辉[辉,读音作huī(ㄏㄨㄟ)]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伯夷之裔孙孙许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炎帝后裔伯夷有裔孙许辉,其世系为:伯夷→伯常→仲右→叔真→许由→许楗→许辉→伯益。
许辉本人无甚名史,但他的儿子伯益却是名称史记的人物。
伯益,亦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名大费,系嬴姓诸国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际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舜时,伯益与大禹同朝为官,因善于狩猎与畜牧,被佥推为九官之一的虞官,负责治理山泽,管理上下草木鸟兽,并佐舜调驯鸟兽。由于他在长期狩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鸟兽语言和习性,鸟兽多被其驯服,因而在畜牧方面功绩卓著,又始食于嬴,被舜赐姓嬴氏,作为东夷少昊部落嬴姓的继承人,并赐给其封土。大禹继承舜的王位之后,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
当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据史料记载,大禹曾有意禅位于伯益,但因禅让制度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而未能实现,大禹之子启夺取继承权。从此,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禅让制度亦被世袭制取代。
许辉的庶支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许氏、辉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戎族炎辉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西周初期的西戎,传说是炎帝的后裔,姜姓。先秦时期居于中国西部,他们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夏朝时其称昆仑、析支、渠搜,商朝时期称昆夷、氐羌,周朝时称众戎、氐羌,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及附近西南一带地区。
春秋战国以后,西戎民族分别向西面和南面迁徙,进入现时新疆、 和西南一带,演变成为今日中国西北和西南部少数民族。其中有炎辉氏部族曾迁入今云南保山地区,成为彝族先民之一,有以炎辉为姓氏者,后省文简化为炎氏、辉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 ,出自古代西域大食回辉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杭郡重修礼拜寺记》中记载:“回辉氏出自西域,来居中夏,所至则建寺。凡七日成会集焉。斋洁身心。从其师满剌焚香面西礼拜,告天祝圣,以伸臣子之敬……”
大食,原为一伊朗部族之称。中国唐、宋时期对 人、 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地区 的泛称。早自7世纪中叶起,唐朝文献已将 人称为多食、多氏、大寔;公元十世纪中叶以后的宋朝文献中多作“大食”。
哈里发帝国的向东扩张,使伊朗、中亚地区讲伊朗语的人逐渐改奉 教。讲伊朗语的 也被视为 人,并被某些相邻的民族称为大食人,因而大食的涵义随之扩大。
人的大食帝国与中国的唐王朝大致建立于同时,两国人民都创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起,交往日益频繁。在唐朝时期的西域,唐、吐蕃、突骑施与大食之间,屡次发生错综复杂的冲突。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唐朝将领高仙芝对中亚的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用兵。石国乞援于大食,大食派吉雅德·本·萨利赫东来,高仙芝败于萨利赫。这次战役,大食兵掳走大量中国俘虏,其中有织匠、金银匠、画匠等,中国多种工艺技术因而西传,其中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发生深远影响的是中国造纸技术通过这些被俘工匠而广泛传播于西方。俘虏中的杜环旅居西域长达十二年,归国后写出《经行记》一书。
唐末到宋初,大食商旅行人大量聚居于广州(今广东广州)、泉州(今福建泉州)、洪州(今江西南昌)、扬州等地,多者达数万人,均以大食之名见称于汉籍。大食商人都是 教徒,随着他们的经商活动, 教也从大食传到了唐朝。泉州有北宋时期建立的中国最早的 艾苏哈卜 寺,简称 寺,又名清净寺,城外有宋、元以来大食人的墓石群,称圣湖。南宋时期学者周去非撰《岭外代答》,收录了有关波斯、 等地记载多条,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对大食情况的了解。宋理宗时赵汝适所撰《诸蕃志》,增补了周去非所书之中的不足。
和中国不断了解大食的情况一样,大食也对中国情况有着日益具体的了解。唐宣宗李忱大中五年(公元851年), 商人苏莱曼写下了东来中国的行记,此书被纳入阿卜·札伊德撰写的《中国印度行记》之中。苏莱曼和札伊德对中国典章制度、工艺制品有生动描述。此外,许多 地理学家留下了大食方面关于中国的珍贵记载。
宋理宗赵昀开庆元年(大蒙古国蒙哥汗九年,公元1259年),奉蒙古国蒙哥之命而西使的常德的行记,亦即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经刘郁记录而成的《西使记》提及“天房”,这是汉籍直接记载麦加城之始。此后汉籍更多使用“天方”一词指 本部。随着人们认识到 人、波斯人、 三者的区别,大食的涵义开始受到限制,逐渐专指伊朗东北部的 居民,是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族名来源。
辉氏即源出西域古大食地区(今伊朗),明朝时期进入中原地区,宣传 教,并在杭郡(今浙江杭州)建立了 寺(礼拜寺)。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古代女真族辉发部,属于以部落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辉和氏,亦称惠和氏,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族回特氏,以部为氏,世居乌拉、尼马察、辉发、长白山、富尔坚哈达,后改汉姓为辉氏、何氏、惠氏。
②满族辉罗氏,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会兰氏,以姓为氏。在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主要是辑录八旗姓氏之原籍地、族人官阶与勋绩,及他们的归顺时间等,其中记载有:“辉罗,来源于金代女真会兰氏”。辉罗氏满语为Huilo Hala,世居乌拉、松花江,后冠汉姓为辉氏、何氏。
③满族辉发那拉氏,据曾任慈禧太后御前女官的容龄所著《清宫琐记》中记载:“慈禧的祖上原姓辉发那拉氏,明万历年间辉发国灭亡,慈禧元祖巴尔扈逃亡叶赫国,就改姓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为满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属于满族八大氏族之一,其原姓满语为Huifonara Hala,原居辉发(今吉林辉南)、吉林伊通河流域,辉发国灭亡后,有迁叶赫地区(今吉林梨树)改入叶赫部者,称叶赫那拉氏;有仍为辉发那拉氏者,在清朝中期有入云南凤庆地区,后冠汉姓为辉氏、何氏、范氏等。
如今东北、河北、北京、山东等地的辉氏大多为满族,尽管有些辉氏族人已经改民族为汉族或其他民族,但各家族内部都相传自己为满族后裔。
二郡望:
京 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时期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壬寅(公元222年)又改名为京兆国。曹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曹魏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期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曹魏时期缩小。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诸国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京兆尹)。隋、唐两朝均立都于长安,京兆郡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朝时期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辛亥革命后,北洋 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 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原址统称为西安。
建康郡:十六国时期前凉国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高台西南。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废黜。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王孝杰曾于今高台东南置建康军,后其地归入吐蕃(今新疆)。
辽西郡:战国时期燕国初设辽西郡,秦、汉两朝沿袭。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乐亭东部、辽宁省大凌河西部地区。
乐浪郡:西汉朝元封三年癸酉(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刘彻命汉朝大军灭亡了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卫氏朝鲜,统一其旧域后,在那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设置了乐浪(今朝鲜平安南道)、玄菟(今朝鲜咸镜道)、真番(今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今朝鲜江原道)四郡,史称“汉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不过,真正意义上的“汉四郡”存在时间并不长。到西汉朝始元五年己亥(公元前82年),西汉中央 将真番、临屯二郡撤销,将玄菟郡西迁至辽东地方,并将此三郡之属县合并于乐浪郡。于是在从前箕氏朝鲜和燕两个诸侯国管辖过的辽东地方,从燕、秦和初所置的辽东郡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玄菟郡(郡治在今辽宁省新宾北汉城),在其下新设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西汉末年起,高句丽族及其王国政权兴起于辽东地方玄菟郡。西汉元帝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汉玄菟郡管辖范围内的高句丽县建立了政权。两汉、魏、晋时期,乐浪郡、玄菟郡的区域和郡治不断变化。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康管辖乐浪郡地区,将乐浪南部分割出来,设立带方郡。此外。在汉魏之时的朝鲜半岛南部,居住着韩种的三支,马韩、辰韩、弁韩。史载马韩有五十四国总十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二十国,共七十八国。共计为二十万户,当时约近百万人。
三字辈排行:
湖南湘西辉氏字辈:“……万庭士(兆绍仕)树(自建子向)林(元正)志(忠新)金(凤尚朝)……”
哪里有清朝的家谱之类的?不是帝系表
本文2023-11-19 12:27: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