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家族族谱
山东东海陈氏字行:
希兴从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谱(常),统绪为贞(为),吉祥延祚(祥)。
丰修咸亨(修),孝敬成训(成),自古友生(永),乃现祖泽(见),光发舜英(光)。
云楚嘉绩(嘉),和曲令名(名),传来东海(传),五百年赢(百),朝代虽更(代)。
万户悠清(万),奕世载德(世),予兆颂声(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荣(昌)。
扩展资料
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 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
在珠三角、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
——陈姓家谱
——陈氏
安徽怀宁陈氏家谱字辈: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安徽合肥陈姓陈氏家谱字辈: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华国在文章。
安徽霍邱临淮陈氏家谱字辈:仁义道德华,忠孝传家帮。
湖南湘潭陈氏家谱字辈:树本在德,作士维良,福应天锡,忠孝传芳,家声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绍,长衍其祥。
湖南沅江陈氏家谱字辈:参赞国有人,朝正玉生春,绍述鸿先业,贤良耀楚珍。续修派语:守善家声古,贻谋祖泽长,功修惟孝友,显达本文章。
湖南益阳义门陈氏家谱字辈:大启公应洪,文明献高宗,辉煌光世泽,安定乐时雍。新派语:德义基原厚,贤能代永昌,传家敦孝友,相国作忠良。
湖南浏阳陈氏家谱字辈:千万仲富贵,朝汉友再成,国兴生应旺,永远乐清平。新派:国泰民安世,宗风惠泽长,光辉瞻耀远,道济庆明良,理学开名士,诗书振家纲,心传经训显,启裕代隆昌。
浙江衢州义门陈氏家谱字辈:原仲立世茂人天,继令履顺余泽先,云腾锦日如定保,凤舞龙飞祝万年。
扩展资料:
陈姓族谱,也就是陈姓大家族里的子孙人等的资料汇总,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士的仕履生涯的简括提要,同时也是陈姓大家族著名人生的翔实可靠而又丰富多彩的第一手史料。如同国人各大家族一样,陈姓大家族固然也是讲求等级观念的。
,所以,家谱中往往会对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会浓墨重彩。以往,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者,族谱上也只录其姓名而已。
陈(Chén)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 ,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1%。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
-陈氏族谱
全国陈姓宗谱陈姓字辈排行
扬州《聚星堂》陈姓宗谱陈姓字辈排行说明如下:本家族(聚星堂)辈序排行,因历史原因,无老谱查对,经健在的长辈回忆,追溯到“宗”字辈,敬祈“宗”字辈以前的先组谅察。
各代排行,顺序如下:
宗
嘉廷宏学 正大高明 文师孝道 国泰民安希各户仰体祖德,一脉传承。子孙取名,都按辈序,避免同名,姓名最好用三个字,以防排名混乱。新生儿起名后,当年上会,应向家谱会报告,记入家谱。女儿婚出的,不登记,属招婿、其子女姓陈的,依照辈序登记。收养的子女,随陈姓方可入谱。
“安”辈后辈序排行,推荐如下:
和衷共济 兴旺发达
查阅有关资料,陈姓在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排行如下:
1湖北省广水市陈姓义门宗祠字辈:
道可光家,昌延奉昭;义乃韶祖,庆启鸿文
2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有一支陈氏家族:起源于百犬同槽,江门分庄时,一支到了麻城孝感乡,后时逢湖广填四川,8个兄弟一起到重庆,后有7个兄弟一起到了贵州遵义府,1个到了四川合江,落脚到了合江大桥乡盐井坝,字辈诗是:
世泽时钟秀,克纯代有贤,道乃身之本,国以家为先。目前这一支有了先字辈了。
另:重庆市合川区陈姓,先祖国用,创业于贵州遵义府,其后代迁当时四川合州府(即重庆市合川区)。字辈诗是:天国上朝文,万年在通光,开元登大位,荣华世代昌。日前到登字辈了。
3福建安溪县美法村陈氏家族的字辈诗是:
文章华国,诗礼传章。
4湖南岳阳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
续谱是:
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
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
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
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5湖南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仁慈景运昌, 安闲德殷长
6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7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8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9 江西上饶
(1)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2)上饶县石人乡青山村青山头
河清征圣瑞 海晏兆升平 国泰祯祥献 邦兴选举明 启佑文福德 吉建禄长生 士进经纶志 登朝入相卿。
10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11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12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13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14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15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6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7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8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9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20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21江苏东海
増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22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23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24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25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6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7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8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9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30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31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32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33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34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35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6山东潍坊诸城——山东诸城市马庄镇鞠家庄子村(本村二百多年无鞠姓),现叫贾悦镇鞠家庄子村。本次续谱人是陈明忠,字志乾(同音)和我村陈会堂的爷爷(清末武生)共同走访山东各地续谱,有潍坊大花岭陈姓名人支持,陈明忠于1958年去世,终年83岁左右无后人,和我明字辈爷爷是叔伯兄弟,目前我是仁字辈男性老大,族谱于建国后破四旧时全部焚毁。
字辈:世玉德廷景,文明会家安; 仁海永昌泰,忠元光济远
37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8安徽灵璧
明 昌 兴 龙 忠 厚 传 家 远 诗 书 继 世 长
39湖北麻城孝感乡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40 湖南省临武县
光龙公焕世 宗允上元如 良甫叟伯楚 舜侣寿存思 志士大夫卿 文才俊秀英 贤能应选举 道学崇高明
41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42四川营山县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43 湖北省钟祥市
正编:
大元祖德,宏启宗道。仕本文学,显怡门庭。
正裕家生永克昌,
天开文运吉照祥。
光宗耀祖世为美,
安邦定国华锦长。
44 广西龙州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45 潮州
仕 应 天 选大 班 良 秦经 国 帝 地由 义 举 仁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6 江苏徐州铜山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7 湖南衡阳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8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
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9 湖北石首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50安徽当涂县
福禄寿永 肇祚延长 祖源省上 行表言坊 克遵懿范
能叙纲常 修齐有本 相得益彰 典谟训诰 先后辉煌
经纶化育 迪吉尔康 孝友为政 郅治祯祥 匡 辅翼
安定明良
51 四川大竹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52 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53 江西九江瑞昌县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54 江苏淮泗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55 南京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6 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
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
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
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
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
尚士宏开建,宗辉耀祖邦。
57贵州 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58 广东揭阳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9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
辈分排序是: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60 四川省平昌县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61 安徽怀宁三桥陈氏。堂号“树德堂”
辈份是:陈栾日仕普 友延金木水 尚九毓永昌 王廷光国祚 传家惟一经 中存务广厚
62 四川省遂宁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次号纲三福纲四联纲五桂纲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 九邦第宏基 培应醇厚广 裕启显扬时 勤慎佐国宜 绵长锺嗣烈 世泽万年思
63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的第六代开始的宗谱: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64 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祐、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65 湖南双峰荷叶镇陈氏排辈表 :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66 安徽省肥西县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67 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
二十字家谱如下: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8福建南安市丰州镇铺顶村
永彰范仕,秉政德资,
孔广世体,伯宏叔甫,
尔念及祖,志学溥章,
贻宗奕茂,华国扬廷
静重明敏,雍穆皇庆,
嘉谦昭硕,睿哲典永,
绪纲景蔚,猷谟超诇
熙隆承祜,海峤攸敬
69贵州威宁县 江南原序"乐安"排行
廷凤安光祖 仲贤文芳殿
铃裴纶世汝 嘉国圣言元
仁道之良 卫大永昌
70湖南省澧县王家厂镇
字辈中有: 登 大 培 元
71资阳乐至县迁至广元剑阁(绵阳梓潼)
光先启列 士志达登
72重庆市江津区长冲
朝文世纯阳 万德永清光 宗正上天泽 世代大吉昌
73河南省禹州市刘楼村
九三世德 学传起山清 礼乐从仙进 诗书振家邦
74重庆奉节县草堂、巫山县龙溪、官阳、大昌等地陈姓
一文一伏一,道君启朝一,文载天庭章,玉裔绍祖芳,安邦定国泰,继述齐家昌,圣代崇经学,升平展大襄,嗣源千岁荣,世泽万年光
75 安徽池州陈姓辈字:国正天心顺,时和圣德昌,传家敦孝友,治世肃纲常。
76四川合江陈姓字辈:其文思光大,天元少世兴。基开宗本正,汝学庆荣登。洪希启玉金,志德超邦国。明良家善继,永远在朝廷。
77 湖北宜昌枝江陈姓辈字有:功 德 贻 燕 长
78、河南信阳市陈姓辈子有:
友方明世、德茂永丰、天冉奇秀、家学严宏
79山东定陶县陈姓辈字有:先言尔成红 希常保元庆 下面尚有十六个辈分待续
80湖北省郧县城关陈姓字辈有:世大金太国 生天星都进 中山道路平
81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河边镇桂阳村陈姓辈字有:良友天心顺、长同国泰春
82、安徽蚌埠五河陈台村字辈
开业寿昌、广大美德
83、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西庄村、获嘉县张巨乡陈姓:福禄尚清,连步承修
84江西吉安永新县高市乡汉中村。堂号-树德堂。辈份是;廷仕光祖德,文章振家邦,高富世源远,钱塘庆泽长, 汉树忠义在,乔溪定汪洋,梅花修知道,心田完书香。
85湖北宜昌枝江陈家港村陈姓祖先陈觉兴,源自山东济南小北门孝悌坊。曾跟随成祖朱棣征战有功封王,后辅襄王迁至湖北荆州,住大北门外。传至祖字辈分为三支,老大祖英在荆州大北门;老二祖雄在当阳;老四祖杰在湖北枝江陈家港(老三名祖豪夭折)。
辈字:国大祖仕,忠志全廷,家运宏远,正大光明,万代昌。
86,山东泰安肥城市王庄镇北尚任村,陈氏家谱在世,最近几代辈分为:清明文西胜
87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远襄镇陈老三寨村,陈氏祖谱在世,上面记载为明朝前期从山西洪桐县迁此,为世有25世,周围村庄及附件乡县有十几万人均为陈姓。与开封的杞县陈姓均为一家。辈份为:立宪政体,兴杰发胜。
88四川资阳市乐至陈姓:永 远 朝 廷 富 贵 兴 国 泰 是 安 庆(清)
89广东汕头澄海溪南镇十三乡陈,恪斋公后裔: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亿万斯年,受天之祜
90四川绵阳三台,陈姓:国 正 天 星 顺 官 清 民 自 安
91湖北荆州江陵沙市,陈姓:(-----)德厚生利用,齐家能治国,忠烈必孝先。
92重庆市涪陵土地坡,陈姓:儒金正文章 万代福荣昌 孝友传家宝 忠义启朝纲。
93南京浦口区星甸镇陈姓:
守祖宗法 读圣贤书
94湖北省随州市唐县镇陈氏字辈:洪恒富贵,明礼守正,丹平木宗,仁才日广,家道亦隆
95湖北省仙桃市长埫口陈氏家谱:虞第相传远,宗德仪燕长,蔚起尊祖义,万代永治昌
96江苏省灌云县陈氏家谱:云三期怀,如修尔德,永作家世。
97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陈氏字辈 定开世维新
98山东黄县陈氏族谱:生景贵兆祥(学),守业百世昌。
99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九龙镇中岩脚背得来部陈姓:
国正天星顺 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增福 子孝父心宽
永绍祖芳德 锦秀定乾坤 学高智慧大 恩泽万年春
文武家中聚 江山显荣华 俊杰建富贵 伟业再发达
念宗倍尊亲 笃志立宏勋 位禄爱兴邦 千秋典策馨
100河南省泌阳县桥上村委陈庄陈姓 字辈:天关赐福,吉庆必多,功重孝有,家道永和。
101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陈氏字辈:大茂绍德昌,安邦定国祥,光裕荣华久,义门永远长。
102 江西高安, 陕西紫阳洞河陈氏:(义,裔?)传重华,德厚庆长,禄和同春,九江(亿,义,意?)洋
103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陈姓辈为: 红忠文学勇
104湖北省荆门市曾集镇陈家嘴 两百多年前从湖北天门多宝中和场陈家嘴(台)迁至当地,字辈:孝友承前 克振家声 同建兴章 万代永昌本登群立 德唯其常
105,安徽省宿州市栏杆镇陈楼村 连景家春,克先述慎,正已修申,启祥发圣,功同叶茂。现传至已字辈。
106,云南省华坪县银厂坪陈氏家族,现已经传至“宗”字辈,为陈氏第三十四代,字辈为:
启 勇 太 平 年 ,丙 于 平 安 自
世 代 宗 吉 祥 ,榜 明 来 开 桂
香 占 才 成 良 ,国 证 天 兴 顺
玉 德 在(再) 转 房
107四川遂宁市安居区安平乡九村陈姓家谱;
通 启 大 光 全 聚 圣 庭 文 正
祖 华 忠 孝 子 世 代 永 明 贤
108湖北荆州松滋市陈家场村陈姓家谱:
人文秀起明登
109广东揭阳仙桥古溪十八乡陈氏班派字辈陈氏古溪辈序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学应尧诗书
经和日基泰
兴朝茂成章
君恩传古锡
咨汝益熙光
文昌达廷政
钦典昭邦令
祖德贻谋远
开来万世盛
110 重庆云阳泛水乡陈氏家谱
元 良 开 仕 智, 文 学 启 兴 传
仅供参考:
萧县陈八集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秉 怀 从 高 尚 力 为 思 念 功[现已到26世]
各分支现用辈字繁多,大致有:
十七世: 广 大 朝 钟 志 兆
十八世: 秉 兴 献 建 照 凤 开 玉
十九世: 怀 昭 名 鸿 万 玉
二十世: 从 淮 忠 景 福 广 乐
二十一世: 高 宗 升
萧县甚少沟陈氏
十八世起字辈: 履 文 明 世 修 善 恒 昌 尊 经 崇 儒
萧县陈沟陈氏
十四世起字辈: 仲 昌 益 尚 有 玉 胜 洪 广 升
萧县演武陈氏
十五世起字辈: 大 怀 素 有 凌 云 志 圣 德 绵 延 百 世 同
陈彦和。海南陈氏祖谱记载,海南陈氏最早过琼始祖是陈彦和。
陈彦和属江州义门世系,过琼前在福建泉州当参军,1078年从福建泉州过琼任琼州府参军;彦和落户文昌县沙港朝庇村(陈策将军祖籍沙港,是彦和后代),死葬在海口市长流镇附近。陈彦和过琼后子孙分布遍及文昌、琼山、海口、澄迈等几十村。
陈甫。系实公四十五世孙。大约在宋朝建炎至绍兴年间(公元1127--1131年),甫公偕其子仲良从福建南渡琼州,担任珠崖军民府(今琼山东南部)通判。
甫公渡琼后,最初居住在珠崖的罗颜村。后来,他们由珠崖到乐会,喜爱这里山明水秀,民安物阜,便定居在龙泉村(今名龙塘村)。过了几年,二世祖仲良公于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荣登癸丑科进士,是乐会县历史上第二位进士,也是海南岛历史上第三位进士。甫公曾被朝廷敕授为奉直大夫后又封为朝议大夫,于1156年逝世。
甫公子孙蕃衍兴旺,如今在世者,男男女女,不少于4500人,主要分布在琼海、万宁、三亚、屯昌和琼中34个村庄。此外,甫公还有不少子孙移居国外,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陈拱宸,又名三老,举人,系实公四十九世孙。
生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正月初八,配余氏,黄氏;男仲达。 陈拱宸公在南宋1242年因避乱而带子仲达自福建福州府莆田县祷坑村渡琼。来时落脚在文昌县溪尾村,后任文林郎文昌县知县,再次以官为家,住在青蓝子,是溪尾(溪梅)支始祖,1256年九月初五逝世。
子孙分布:81支和600个村庄。
陈十五,名陈实,系太丘实公四十六世孙。俊卿之长子,福建莆田县坎头人,生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九月十一日,累官福建、广东安抚司参议积阶奉直大夫,封莆田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生三子。
南宋绍熙四年(1193)避乱携带第三子陈塾渡琼,始居琼山府城白玉庵,后移居大林道玉村,(此村今不存在,已移居桥头村)。历经若干年后,公婆重返福建莆田县。寿终后公婆合葬在莆田保丰龙汲山,明朝年间,在琼众支子孙为了纪念先祖,在琼山大林兴坡置地一块,建墓场一座,以两石刻日、月为公婆替身合葬此风水宝地。
后来在琼山府城东周巷(现府城第一小学)置地建造书舍3间,横廊一眼,便于祭祀十五祖和子弟读书之用。后经道光、光绪、同治年,先后扩建续修,并买洪家宅场土,更造旁廊28个铺面,已成为一座完整的“陈氏宗祠”,一直保留到1992年才被人为拆除。
在盛世编谱,齐家报国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湖北省荆门市团林铺镇东三公里的陈家坪陈氏后裔也开始编写《陈氏宗谱·荆门思亮公后裔卷》。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陈氏宗祠被毁,先祖碑刻散失,工作无法开展。从目前收集的资料和老年人的回忆情况看,只知道我们的祖先在江西,到荆门(或钟祥)的开派祖是陈思亮,马老夫人,第二代祖是陈兴旺,妣马氏,第三代祖是陈彬,第四代祖是陈必贵……十八代走出了辛亥革命志士陈雨苍,十九代走出了共和国上将陈士榘,到现在已是三十代了,按时间推算,约有600年的历史,应该是公元1400年左右,然而按江西义门陈氏大分析算,还有近400年的祖先无法弄清楚
王世襄老人于年前逝世,舆论有“斯人一去,大雅云亡”之叹。老人生前对故乡风物念兹在兹,著述言谈之中一再表示想回福州转转看看,可惜天不假时,故乡百姓无缘亲炙“京城第一玩家”的风采,实在是一大憾事。
年来,媒体与学术界也有很多追思之作,但都仅限于老人的艺术造诣与文化贡献,对王老家世的研究似嫌苍白,尤其是王老的伯祖王仁堪、祖父王仁东兄弟,与当代另一文化名人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之间的恩怨,直接触发了光绪十年(1884年)初的“甲申枢变”,这次政坛动荡是清末政局的一大拐点,又与马江海战、中法战争、清流分野相互交织,影响深远。
历史往往只记录结果,而政坛秘辛、人事情伪又最为幽微吊诡,难得见诸正史。对于王张两家交恶的原因,野史、笔记、日记、信札、个人文集也各说各话,莫衷一是,成为一大公案。这倒便宜了小说家,扑朔迷离的素材,有助于发挥想像力,曾朴的《孽海花》、高阳的《慈禧全传》都有生动的细节描述,而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因为祖父牵涉其中,也有专文发微(见寒柳堂集《记梦未定稿》及《记梦未定稿(补)》)。近年来,随着一些史料的新发现,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再认识、再评价也在进行中,加之影视作品的推波助澜(如前一段热播的电视剧《船政风云》),以及王世襄、张爱玲持续的文化影响力,有必要对王张两家的关系再作梳理,以厘清哪些是戏说,哪些是史实。
訇状元世家 “清流”后劲
西清王家,是清末福州望族。王世襄的高祖王庆云,进士出身,为道光、咸丰两朝显宦,精通盐务、河工、财政、防务,曾被曾国藩保举出任顺天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后任四川总督兼成都将军、两广总督、工部尚书,死后谥“文勤”,《清史稿》说他“综覈精密,治防井井,尤为可称”(意思是做事计划周密,民政、军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特别值得称道)。王庆云的儿子王传灿本人没有什么出息,只中个秀才,但却生了一个状元儿子,就是王世襄的伯祖王仁堪。
有清一代,福建出过两个文状元,都是福州人,前一个是林鸿年,后一个就是王仁堪。王仁堪(1849~1893)是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状元,他文章、书法和品貌都十分端正秀润,初期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的爱重,“以翰林院编撰入直南书房,颇邀辰宠,频颁上方珍物,甚至腊月廿三日之祭灶糖,亦蒙赐赏。”(见郑逸梅《艺林散叶》第2794条)。王仁堪的弟弟王仁东(1854-1918),也很出色,诗文俱佳,以光绪二年举人任内阁中书。此外,王家的一位姻亲不能不提,那就是末代帝师陈宝琛(1848~1935)。陈宝琛的夫人王眉寿,是王氏兄弟的亲姐姐——清史研究专家姜鸣先生在《龙旗飘飘的舰队》中说王仁东还是陈宝琛的妹夫,笔者查了陈氏家谱,陈宝琛三个妹妹所适者皆不姓王,此处存疑,望博闻君子赐教。螺洲陈家更加显赫,曾祖父陈若霖(1759~1832)进士出身,曾任六省巡抚,湖广总督,工部、刑部尚书,死后谥“文诚”,是嘉庆、道光两朝著名的廉能之吏,闽剧有《陈若霖斩皇子》。到陈宝琛这一辈,“兄弟六科甲”,3个进士,3个举人。陈宝琛虽然只长王仁堪一岁,但科名早达,13岁秀才,18岁举人,20岁登同治戊辰(1868)科进士。王家兄弟进京时,陈宝琛已经是当时名震京华的“清流四谏”之一(不同史料对清流四谏的记载有所出入,一般认为是张佩纶、张之洞、宝廷、陈宝琛)。
“清流”是同治末年光绪初年形成的一大政治势力,以科甲出身的在京言官为主体,地方上以一些廉洁能干的督抚为羽翼,持儒家传统观念,以奏疏为手段,议论国事,搏击权要,发挥传统制度中的监察功能,这批官僚常以集体行动相互声援,有“清流党”之称。
陈宝琛是王家兄弟的政治引路人。王家兄弟进京后与姐夫一起,住在丞相胡同,而张佩纶就住在与之相连的北半截胡同。陈宝琛与张佩纶是“石交”(友谊坚如磐石),王家兄弟经常跟着姐夫与张佩纶诗酒唱和。由于陈宝琛、张佩纶等人的接引揄扬,王家兄弟很快名倾公卿,自然而然也成为“清流”干将。
匐“青牛”之角 风厉无匹
因为谐音,“清流”被时人喻为“青牛”(见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牛头”是李鸿藻。李鸿藻(1820-1897),直隶高阳(今河北保定)人(注:李鸿藻与李鸿章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李家兄弟用章字排行,老大李翰章,老二李鸿章,老三李鹤章),同治帝师,为人廉洁有操守,早期深得慈禧太后信任,辅佐恭亲王奕主持军机处,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剿灭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起义,实现“同光中兴”;由于长年主持科考,李鸿藻门生弟子遍天下,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清流”骨干。在李鸿藻的带领下,从同治末年起“清流”基本掌握了舆论导向和批判工具,“一时言路大开”,对贪官污吏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史载“南街(北京南城,”清流“的聚居地)弹章一出,公卿震怖”。
“清流”中最出风头的却是“牛角”张佩纶。张佩纶(1848-1903)祖籍直隶丰润,他与陈宝琛同龄,也和陈宝琛一样少年科第,春风得意。他之所以得到“牛角”的称号,是因为他的奏章极高的杀伤力。有专家统计,光绪初年至光绪十年(1875-1884)间,张佩纶共上奏折127件,其中弹章(弹劾人事的奏章)占三分之一,所奏劾的三品以上官员,钩沉而得21人之多。《清史稿·张佩纶传》载“如侍郎贺寿慈,尚书万青藜、董恂,皆被劾去。”其实远不止这些,仅军机大臣中就有恭亲王奕欣、宝鋆、沈桂芬、翁同龢、潘祖荫、王文韶吃过他的弹章,其中沈桂芬郁郁以终,王文韶卷铺盖走人。
张佩纶受李鸿藻影响,以理学自命,又年轻气盛,喜欢他的人钦佩他“直谏敢言,不避亲疏”,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搏击务名(为追求个人名气,进行人身攻击),诳语多事”。陈寅恪先生的祖父陈宝箴,是清末著名的开明官吏,作文、练兵、治河、办教育、搞洋务,样样精通。光绪九年(1883年)“王树汶冤案”平反,此前陈宝箴曾在河北道任上参与会审,但不是主审,这时又已经升迁浙江按察史,按以往的规矩批评警告就完了。所以陈宝箴“陛见未行”(地方官赴任之前要向皇上汇报之后再走),是想等处理结果出来后再赴任,不料与陈家无冤无仇的张佩纶“劾其留京干进”(弹劾他不去上任,留在北京跑官)。陈宝箴也是出了名的硬骨头,他上疏抗辩,说“一官进退,轻如毫毛比,岂足道哉?然朝廷方以言语奖进天下,士不思竭忠补阙,反声气朋比,颠倒恣横,恐且败国事。……推及言路挟持弄威福之由”(意思是一个官员的升降轻如鸿毛,本来没什么可说道的。但朝廷现在鼓励天下士子直谏敢言,有些人却不去想如何弥补政策的过失,反而串通一气,结成帮派,颠倒黑白,放肆霸道,恐怕将来要败坏国家大事。……因此要追究那些人把持舆论、作威作福的根子)。这下得罪了所有“清流”,有人接着就上疏弹劾陈宝箴“哓哓失大臣体,请再下吏议”(喋喋不休,有失大臣体统,请有关方面再议一议怎么处理),三罪并罚,陈宝箴落得“降三级调用”,他咽不下这口气,愤而辞官,直到七年之后才复出。
这还不是最牛的。同年,朝廷派张佩纶去陕西查个案子,他回来赋诗一首,其中有“往还五千里,咒骂十三家”,气焰之盛,实在不愧“牛角”(恐怕得是犀牛角)之誉。张佩纶的弹章风厉无匹,所击几中,后人做过分析,谓“其奏疏深文周内,恒以诸臣恣纵、蔑视两宫为言。适如孝钦(慈禧)意,故所言无不行,往往劾人不待覆按,即罪之,旧所鲜有也,言路益发扩,朝士多持清议,辄推佩纶为主盟。”(见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传》论赞)大意是张佩纶的弹章总是给人扣上不尊重两宫太后(即慈安、慈禧,但慈安不争权)的大帽子,满足了慈禧太后的权力欲。笔者以为这一论断虽然以偏盖全,有个人成见,却洞察了清末权力格局,较之其他皮相之谈尤有见地,具体内容在下文细述。
张爱玲对时装极有研究,她穿的衣服大都是自己设计的,这很可能来自她祖父的遗传。史载张佩纶“仪容俊伟”,“喜穿竹布长衫,当时士大夫争效之”(见郑逸梅《艺林散叶》第2363条)。这不禁让人想起东汉末年的“清流”领袖郭泰(字林宗),他“曾途行遇雨,头巾垫其一角,人争效之,故折巾一角,称为林宗巾”(事见《后汉书·郭泰传》)。总之,张佩纶不仅是当时的“清流”头牌,影响所及,连官场时尚也唯他马首是瞻,风头之劲可见一斑。
凫三军败绩 “清流”内讧
话说光绪八年(1882年)初,法国人想把越南变成殖民地,越南国王向中国求救,“清流”一致主战,张佩纶联合陈宝琛、张之洞保举徐延旭、唐炯出任广西、云南巡抚。这两位老进士论诗作文还行,行军打仗的本事真是一点没有,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初,连丢北宁、太原、谅山(越南境内军事重镇),法军直逼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并要挟清廷赔款2000万两,朝野哗然。连“清流”内部也觉得丢人现眼,虽然朝廷已将徐唐二人革职查办,但追究保举人责任的呼声四起,王仁东激于义愤,想请张佩纶上疏自劾,没承想连吃两回闭门羹,王仁东一气之下写了封绝交信,信里说——
前闻越南北宁失守,由于徐某调度乖方,两次走访,拟请吾丈以徒采虚声、贻误大局自请议处,惜未得面谈……唐徐拿问,惜未明发谕旨,不足以昭赫怒,而振军心也……拟一以声罪致讨,布告中外,一以举荐失人,自请罢斥……吾丈虽滥保匪人,此前不免訾议,尚可告无罪于后世……某谬附故交,又复长承教益,故敢以古谊责备贤者,如谓所见大谬,即以此纸为绝交书,可也。
平心而论,王仁东这封信虽嫌过激,但道义上是站得住脚的。张佩纶回信说,徐延旭、唐炯战败的原因是战备不足,贸然出师,并举出陈宝琛三年前的一个条陈为证,隐约提醒王家兄弟再闹下去,会把姐夫也牵扯进来,信最后说,“鄙人怨家甚多,不患无人弹劾”,“不肯劾他人自解,亦何必自劾以为人解”,至于绝交与否,你们兄弟看着办。依旧名士作派。偏偏陈宝琛此时已外放江西学政,中间少了圆场的人,双方激成水火,都下不了台。正如信中预言,这时张佩纶的一个怨家出场了——也是“清流”中人,外号“牛靴”的张华奎。
张华奎是淮军二号人物张树声的儿子(合肥张家也是名门望族,最近热炒的张氏四姐妹是张树声的曾孙女,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颇有才干,又慷慨倜傥,受乃翁之托,结交“清流”,因此有了“牛靴”的外号(意思是抱牛腿)。光绪八年(1882年)初,李鸿章母亲去世,丁忧守制(封建官僚父母、祖父母去世,要回家守孝27个月),时任两广总督的张树声调任直隶总督兼署北洋大臣。张树声知道张佩纶是李鸿章的“世家子”(张佩纶父亲张印塘,官至安徽按察使,曾经与李鸿章并肩抗击太平军和捻军,后来死于浙江任上,墓志铭就是李鸿章写的,李鸿章一辈子挨“清流”的骂,但张佩纶却从来不弹劾李鸿章),于是奏请张佩纶“帮办北洋军务”。巴结也好,拉拢也好,都是很大的面子。传闻张佩纶私下已经首肯,奏章上去后李鸿藻不赞成,张佩纶于是变卦,这还不够,又让密友陈宝琛参上一本,说张树声“擅调近臣,实属冒昧”,一番好意酿成怨恨。
张华奎和王家兄弟本来交情就好,三人同仇,于是一起找了另一位“清流”盛昱。盛昱出身宗室(皇族后裔),是位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此时也看不惯张佩纶的踞傲,于是参上一本。先说张佩纶“滥保匪人”,再骂全班军机大臣袒护包庇张佩纶。盛昱的本意不过是堵军机处的嘴,灭一灭张佩纶的威风。但此时,等待已久的慈禧太后出手了。
夙
甲申枢变 大权独揽
从太平天国失败(1864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间,清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权力格局。首先是地方实力派的崛起,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取代了原先的八旗、绿营和蒙古骑兵,成为镇压人民起义、抵抗外国侵略的国防力量,重要的督抚职位都成了这三系人马的囊中物,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在中央,以恭亲王奕和汉大臣李鸿藻为首的军机处、总理衙门与地方实力派关系密切,足以和慈禧太后相抗衡。这二十年间,慈禧太后尚不能为所欲为,然而盛昱的奏折却给了慈禧太后借题发挥的绝好机会。
光绪十年(1884年)4月8日,太后懿旨发布,以恭亲王奕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近年爵禄日崇,因循日甚,每于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为由,将军机大臣奕、宝鋆、李鸿藻、景廉、翁同龢全班开缺。另命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工部左侍郎孙毓汶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次日又颁懿旨,军机处遇有紧要事件,着会同醇亲王商办;不久又任命贝勒奕劻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班子,除了阎敬铭外,不是贪墨成性,就是唯唯诺诺的和事佬,班子的实际领导是慈禧的妹夫、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奕譞,班子的最大特点是唯慈禧之命是从。光绪十年是甲申年,这次政坛大地震史称“甲申枢变”,从此往后,慈禧真正实现了大权独揽。
“甲申枢变”后更奇怪的事出现了。5月9日,朝廷明发了一道极为引人瞩目的上谕,任命通政使司通政使吴大澄会办北洋事宜,内阁学士陈宝琛会办南洋事宜,翰林院侍讲学士张佩纶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均准其专折奏事;过几天又任命山西巡抚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这四人都是“清流”台柱,其中张佩纶、陈宝琛、张之洞三人还是“滥保匪人”的直接责任人,又正值朝廷与法国开战之际,然而他们不降反升,全部外任军国重职,似乎“清流”帘眷不衰。这四位也意气风发,领命赴任,不久中法战争爆发。
书生典兵的结局可想而知。马江海战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马尾造船厂毁于战火,福州船政局从此一蹶不振,在京闽籍官员士子群情激愤,由潘炳年(长乐籍进士)、万培因(崇安籍进士)接连上奏,要求严惩张佩纶,潘炳年的奏章就是由王仁堪代笔的(见郭则沄《知寒轩谈荟》)。张佩纶作为福建前线的最高统帅,自然罪责难逃,这时又重新追究“滥保匪人”的责任,两罪并罚,谪戍军台。这事累及张之洞、陈宝琛,张之洞命好,由于老将冯子才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功大于过,还有封赏;陈宝琛在任上就与主和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曾国荃发生矛盾,被“降五级调用”,终光绪一朝不再出山。这时大家才明白,所谓重用,其实是慈禧太后要把这些自命敢言的“清流”大将赶出京城,放到那些地方实力派身边掺沙子;“清流”之于她,就如同夜壶,有用的时候便拎起来,无用的时候则踢到床下,“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慈禧太后,才是这场权力战争的唯一胜利者。
从此张佩纶与王家兄弟彻底决裂,他戍边五年,回来后进入李鸿章幕府,不久又成为李鸿章的女婿,二人生下一子张志沂,就是张爱玲的父亲。而陈宝琛则认为王家兄弟不谙大势,被人利用,导致朝局翻覆,也与两个小舅子渐行渐远。光绪十四年(1888年)军机大臣中的唯一正直能干的阎敬铭,因反对动用国库修颐和园,被慈禧太后赶回出西老家,朝局越发不堪。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仁堪上书再次反对修颐和园,终于失宠,兄弟二人相继出京游宦江南。二人为官都有惠政,王仁堪死后还入《清史稿·循吏传》,所谓循吏是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青天大老爷”。
陈氏家谱
(湖北十堰竹溪县三堰寨小王家沟陈氏)
钦封义门世家
义门陈氏世系序
陈氏,旺族也。太邱长旺人也。颖川旺地也。其姓自妫满始,其陈氏族源不亦远且大哉?尤世世以德相传,宜乎家天下,果尔霸先胥宇一统,恒曰:自太史奏德星聚而江州异人始,满颂于海内齿颊间,岂非世所观望者乎?其享有天下之报,不依然禹稷故事哉!熹治学史书,已熟读其事,知陈姓自颖川而江州不识螽斯,已繁衍于八闽矣。一日,游宦漳州览地舆而问八闽望族,更得好音,则盛德而东大族而南矣。溯其源:由临海县令让先迁浦城,后任候官,违难避迹於泉州之乌石处,生伯宣兄五:曰淇曰澳曰洪曰浩、曰渊。洪,字伯通,徙候官。淇字伯大,徙浦田。浩字伯奇,迁闽县。渊,字伯源,迁建阳。其沙县龙溪等地名宦接踵间,皆四公之裔所流寓者也。伯宣,名澳,其次也,因宦至南康迁泸阜而居焉。庚徵著作郎累召不起,传五世,族大而繁,德盛而光。则颖川松柏分枝於八闽,且复兆江川之德安。良由种不远不芳,根不深不旺故也。不然何以称望地而载望姓与望人者哉!熹卒业,白鹿游云山过德安太平乡永清屯。适淮西统制兵马使士尹公修谱,烦熹为序,熹勉以治学所熟读者及漳州宦所习闻者详而记之,以弃其端便知其源而分脉而合也。倘非其望人,太邱长之德足以垂永久而何以得其地之至今传有陈姓不朽云。
知南康府军事侍教生朱熹谨於
大宋康庚戊岁蒲月望日书於陈氏五福轩
庄分七十二州郡人间第一,义聚三千九百口天下无双
广东老派
仁显标兴宗 永德万年隆
万全公续派
道学从修继 辉光耀鼎宏
奇才高华国 有善庆时雍
立志思忠孝 克家正大昌
清廉为洁士 世代保安康
陈姓始分一百零八庄,后分为二百九十一庄,我祖为乌石庄。
颖川
陈氏序,倘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岂可忘其本源哉?且自武王封舜之后,胡公满於陈,以邑为氏。陈敬仲之奔齐,卜曰:五世其昌。陈子昂海内儒宗,陈怨卓宗真铁御史,然历代不乏名流,难以尽录考,代之典型。溯吾宗之矩获,本帝王之后嗣,为圣人之苗裔;接胡公之令绪;衍敬仲之芳踪,追子昂之遗风,慕卓宗之馀训;发迹颖川,肇基江州,合食则三千七百,分庄则一百有八,遂得义门之封。尤有百犬之兆迨其后,至百世而不易其姓;历千载而不失其宗。虽东西南北之区而分居立藉者众,大都皆一脉之相延也。唯我祖一庄迁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因汉代将末而迁居广东潮州府嘉应州程乡县。自兴宁分藉而后又有至惠州安居者,更由广东而迁居异方者数十支,独我族一支由广东而迁居湖南长沙省岳州府醴陵县,由醴陵而迁居平江县,又由楚南而迁居湖北省郧郡竹溪县三堰寨,由竹溪而至陕西者亦有人,虽年湮代远,宗派犹存。而势异时殊,次序各当,所以为人子者急宜录族谱而广孝思也。
陈氏宗谱
一世祖陈公三十郎 妣张老孺人
二世祖陈公三十九郎 妣苏老孺人
三世祖陈公念一郎 妣林老孺人
四世祖陈公寿山 妣温老孺人
五世祖陈公明东逸叟 妣吴氏(赖、曾)孺人
六世祖陈公云山逸叟 妣李老孺人
七世祖陈公达千一郎 妣刘老孺人
八世祖陈公万三郎 妣益老孺人
九世祖陈公满 郎 妣秋老孺人
十世祖陈公耋寿南岗 妣秋老孺人
十一世祖陈公纯一大宾(青松、翠松) 妣(杨、张)老孺人
大坐师 吴师爷 廖师爷
十二世祖陈公定明大人 妣(刘、赵)老孺人
十三世祖陈公仁可大人 妣林老孺人
十四世祖陈公显文大人 妣梁老孺人
十五世祖陈公彩标大人(四大门公祖)妣巫老孺人
十六世祖陈公睽兴大人(三门公祖)妣(谢黄)老孺人
十七世祖陈公绍宗大人 妣向老孺人
十八世祖陈公永高大人 妣刘老孺人
十九世祖陈公德俊大人(号怀山)妣(夏、向)老孺人
二十世祖陈公万全大人(号敬之)妣(王)老孺人
陈公万方大人 妣赵老孺人
一世祖三十郎始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因汉末移广东潮州府程乡县石坑都。公澹泊,谨守山水自好,且乐事诗书,垂裕后昆。当日虽自晦迹韬光,时称宽厚长者考经卷颂读不忘,妣张老孺人,亦潜心修善,勤俭起家,生三十九郎,公没谥,闽粤处士春风坐焉。妣苏老孺人又能勤俭自治,严谨训家,志期子孙远大,类女中君子也。生三男,从惠州之兴宁居卫,今失其详,妣归兴宁一房,祭兴程,分藉实自此始焉。
补序
陈姓始祖,唯我一庄发祥于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因汉代末年徙广东潮州府嘉应州程乡县石坑都,兴宁分藉后由广东迁异地者数十支,独我一支迁徙至湖南省岳州府醴陵县温田。十四世祖显文公於清朝康熙年间,因灾荒由湖南迁入湖北省竹溪县三堰寨七里沟,凤标迁入大岭沟(老幺房),十五世祖清标,士标、有标、龙标四支由竹溪迁入陕西等地。本人才疏学浅,无力对全族考证,无法对全族续谱,现仅就我十六世祖葵兴公(三门)之后陈公德俊在竹溪县三堰寨小王家沟后人丁兴旺之状况作以补记,以便后代子孙追根求源,不忘先祖是也,至于全族续谱,有待后辈子孙德才横溢者为之。更望其能弘扬先祖“仁德、重教”之遗风,光大陈氏“义门世家”之称谓。
陈氏家族族谱
本文2023-11-19 06:43: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