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谱记载,我祖刘有声跟随朱元璋有功给封为明代的武宁候兼天津指挥史,有知情者帮忙确认,谢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9浏览:1收藏

我家的家谱记载,我祖刘有声跟随朱元璋有功给封为明代的武宁候兼天津指挥史,有知情者帮忙确认,谢谢!,第1张

济 宁 侯

顾 时

洪 武 三 年 十 一 月 封 , 第 十 二 , 勋 禄 同 前 。 七 年 八 月 加 禄 千 石 。 十 二 年 十 一 月 甲 寅 卒 。 追 封 滕 国 公 , 諡 襄 靖 。

宣 宁 侯

曹 良 臣

洪 武 三 年 十 一 月 封 , 第 三 十 二 , 勋 禄 同 王 志 。 五 年 六 月 甲 辰 殁 於 阵 。 二 十 三 年 十 月 甲 申 追 封 安 国 公 , 諡 忠 壮 。

靖 宁 侯

叶 升

洪 武 十 二 年 十 一 月 封 , 禄 袭 同 前 。 二 十 五 年 八 月 丙 子 坐 胡 党 诛 。

会 宁 侯

张 温

洪 武 十 二 年 十 一 月 封 , 禄 袭 同 前 。 二 十 六 年 坐 蓝 党 诛 。

武 定 侯

郭 英

洪 武 十 七 年 四 月 封 , 禄 二 千 五 百 石 , 世 袭 。 永 乐 元 年 二 月 甲 子 卒 。 追 封 营 国 公 , 諡 威 襄 。

明朝诸侯中并没有找到武宁侯,在跟随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第一字为“武”及第二字为“宁”的侯爵就上以上几人了。

历史上有一句话“成王败寇”,败者的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夏商周三代,拥有较多记载的只有周朝,夏商的历史大多都是在春秋战国人口中口口相传,一些历史成了野史记载,因此历史有太多让人疑惑的事。

好比《竹书纪年》以及马王堆出土的一些古代竹简,《竹书纪年》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1847的历史,但上面的记载颇为特异,光是五帝纪,关于尧、舜的禅让就不同,舜是发起兵变取代了尧。

至于距离我们相对较近的明清两代的历史又有什么偏差呢?首先要分清楚《明史》和《明实录》之间的区别,《明实录》是明朝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书,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

《明实录》共十三部,两千九百一十一卷,1600多万字,但由于战乱,残卷下来的只剩下66卷,而且这66卷多数都是穿抄本,穿抄本又是清抄本,因为明朝灭亡之后,清朝为了编写《明史》,就将《明实录》搬进了宫中。

四处收集起来的《明实录》残缺不全,为了能够顺利编写《明史》,又重新抄写了一遍《明实录》,《明史》完成之后,残缺不全的明朝史官编写的《明实录》就被收藏在内阁大库当中。

不过在乾隆四十八年三月,清朝保留下来的明朝正、副、大、小四种官方本子全部焚毁,如今的《明史》以及《明实录》大多数都是由清朝完成,那么大清在编写明朝的历史时,有没有篡改呢?

篡改是存在的,因为康熙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些抄本,有非常多的忌讳,比如,“唐玄宗”要写成“唐元宗”,要说《明实录》保持最全的还是日本,1944年日本就根据明代保留的残本编写了《明代满蒙史料·明实录抄》。

这部书的前言就详细的将了日本收藏《明实录》的具体情况,不过除了日本,民间流传的一些家谱也是明朝历史的见证,福建同安县发现了一本《张氏族谱》,这是太监张敏的家谱。

族谱记载张敏在1475年当上了司礼大太监,在残缺的一些《明实录》当中记载他死于1485年,而《明史》却记载在1488年,张敏跟明宪宗之间有过一段对话,这显然不太可能,从上述来讲,《明史》都是按照清抄本《明实录》编写的。

根据康熙、乾隆清抄本的一些忌讳,难免会出现各种纰漏。

元素周期表是与化学相关的学科里面会用到的一种基础知识,就如同语文里的文字,数学中的各种数字和符号,英语里的英文字母一样。而且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来的。但是有不少人发现,明朝时期的皇子们,他们的名字里面的字,居然和元素周期表里的各种元素高度吻合,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两者之间难道有什么关联吗?

1明朝皇子的名字

在封建时代,皇族成员的命名虽然很讲究、很典雅,但是也和大部分中国普通人遵循的基本规则一样:姓氏+辈分+单名。

对于大明王朝来讲,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是喜欢臭显摆、立规矩,他给后代起名制定了一套法则,简单说就是:

1给每支皇族一套辈份表,20个字,比如燕王这一支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里面有很多咱熟悉的,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万历皇帝朱翊钧、崇祯皇帝朱由检等等。老朱有20多个儿子,每个儿子都20个字,还不重样,真够他(或者大臣们)想的。

2每个皇子皇孙的单名都要与金木水火土有关,而且要按照五行相生来排序,比如嘉靖皇帝叫朱厚熜,五行为火(熜是火字旁),他的儿子的名字就得和土有关(火生土),也就是隆庆皇帝朱载垕;隆庆的儿子呢,土生金,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了。

朱元璋老先生的初衷是很好的,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朱家后代的繁殖能力,子孙后代每一代人口都会呈几何增长,一开始还能用通用常见的字,可是很快,悲剧了,朱家子孙发现字都不够用了。

怎么办?只能翻找各种古籍,什么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都搜罗了个遍,还不行,就只有造字了。这之后,就有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如镭、钠、镁、钴、铈、烷、烯等等。

永和王——朱慎镭;封丘王——朱同铬;

鲁阳王——朱同铌;瑞金王——朱在钠;

宣宁王——朱成钴;怀仁王——朱成钯;

沅陵王——朱恩铈;钾庆王——朱帅锌;

韩 王——朱徵钋;稷山王——朱效钛;

新野王——朱弥镉;楚 王——朱孟烷……

2和元素周期表什么关系

直到1896年,徐寿将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引进了中国,当时并没有能对应的汉字,怎么把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译成中文呢?

为了能翻译好这些元素,达到形声兼备,这个老哥花大力气翻看了各种古籍寻找灵感。一不小就找到了明朝皇族的家谱,这可不得了!这不再合适不过了吗?金属旁、火字旁等等再加上个音译的汉字呗!比如Na(Natrium),就可以用瑞金王朱在钠的名字。于是,徐寿就用明朝家谱命名了今天的化学元素中文名称。

只能说朱元璋老兄及其子孙发明和创造了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汉字在前,后人借鉴和抄袭了他们的名字在后,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种巧合。

世界太奇妙,龙子龙孙们的名字居然给科学帮了个大忙,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重八老兄了,此老兄真是中国的门捷列夫!堪称元素周期表之父!。

孩子们学化学的时候,起码得稍稍对朱元璋老先生表示一下感谢,否则,他们很可能不是背诵氢锂钠钾等等,而是要背Hydrogeium,Lithium,Natrium,Kalium。

3徐寿

最后再来科普一下清末化学先驱徐寿先生。徐寿出生在江苏无锡,19世纪60年代因精通技术,开始在安庆内军械所为洋务派造船,设计和制造了中国第一艘完全自制的蒸汽船黄鹄号。1868年,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他又去做翻译,一生翻译了13部科学著作。当时翻译和现在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都是有外国人口述,然后中国人整理成书,比现在翻译难度大多了。《化学鉴原》等中国最早的化学著作就是这么产生的。这部书是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进行口译。

徐寿先生还发表过一篇关于声学的论文《考证律吕说》,由傅兰雅翻译成英文发表在1881年3月的《Nature》上。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Nature》发表论文!这篇论文通过实验推翻了著名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在《声学》中的定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被编辑赞美为来自中国的声音。

徐寿先生在翻译化学元素的时候自己做了一个标准,当然有人也对这种标准有意见,可是又拿不出更好的方案,所以沿用至今,不过我觉得蛮好~

山西:音(第26世)、德、兆、自、守、宝、善、重、连、成(第35世)、有、恒、可、立、致、统、绪、复、修、明(第45世)、遵、循、同、好、尚、从、来、知、奉、行(第55世)、、效、法、恩、凖、则、维、在、佑、启、宏(第65世)、久、道、延、志、子、就、之、求、长、增(第75世)、以、本、克、相、济、顺、记、庆、共、登(第85世)。

这份山西的谱派中有效字辈,大约是55世,最后是85世,相隔30代。按照25年一代,约750年,正是明朝时候。但上面写的6个字辈分有些对不上。

我家的家谱记载,我祖刘有声跟随朱元璋有功给封为明代的武宁候兼天津指挥史,有知情者帮忙确认,谢谢!

济 宁 侯顾 时洪 武 三 年 十 一 月 封 , 第 十 二 , 勋 禄 同 前 。 七 年 八 月 加 禄 千 石 。 十 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