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1月几日放假?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左云1月几日放假?,第1张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S钪

怀仁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朔州市代管,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1]介于东经112°457'—113°264',北纬39°362'—39°579'之间,总面积1234平方千米,[12]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21年10月,怀仁市下辖3个街道、3个镇、5个乡、1个牧场、一个农场。[16]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怀仁市常住人口为348470人。[11]

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分云中县,设怀仁县,隶属于西京道大同府管辖。201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怀仁县,设立县级怀仁市,以原怀仁县的行政区域为怀仁市的行政区域。怀仁市由山西省直辖,朔州市代管。[3]怀仁市境内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大运二级公路和208国道纵贯南北,宁应公路、鹅水公路横跨东西,公路密度达130千米/百平方千米。大西高铁、大张高铁交汇于此。[1]怀仁市曾经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绿豆之乡”的称号。2019年1月9日,凭借怀仁旺火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2]怀仁市境内有金沙滩古战场、清凉山辽代砖塔等名胜古迹。[1]

2020年,怀仁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亿元,年均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33亿元,年均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9亿元。[13]

中文名

怀仁

外文名

Huairen

行政区划代码

140681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山西省

相关视频

22万播放|01:11

城市速度——山西怀仁市

数据视野

113万播放|00:41

山西怀仁,晋北第一强县,中国日用瓷之乡

爱山西cn

5581播放|08:02

怀仁集王圣教序-故知,蠢蠢凡愚,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

朴衣Q

18万播放|00:51

山西怀仁与贵州仁怀相比,名字叫人傻傻分不清楚,你觉得呢?

梅梅观世界

5314播放|10:54

怀仁集王圣教序-抑神力而无下

朴衣Q

5471播放|08:00

怀仁集王圣教序-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

朴衣Q

9473播放|00:46

怀仁公安破获特大贩毒团伙案,抓捕现场曝光,扣押毒资150余万元

短秀Video

5258播放|06:12

怀仁集王圣教序-举威灵而无上

朴衣Q

5223播放|06:02

圣教序中“沙门怀仁”的写法,来看看这四个字各有什么特色

水墨书兰亭

5332播放|02:59

山西怀仁放开后,第一次明目张胆上大街,路上汽车挺多人倒没几个

小尹爱吃面筋

相关星图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下辖区域

共12个词条

2912阅读

云中街道

云中街道是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下辖街道。2021年4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朔州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晋政函〔2021〕4号):以原云中镇的北坛西街、北坛东街、云中西街、农贸西街、迎宾西街、气象街、花园街、六小路、五里滩、怀河街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东关、城内、西关、南七里寨4个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区域为云中街道的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仁人路523号(怀仁市教育大楼)。

吴家窑镇

吴家窑镇,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地处怀仁西部边缘,东、东南与新家园乡为邻,西南与金沙滩镇、山阴县偏岭乡接壤,西、北与大同市左云县交界,区域面积379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9998人。1949年,属第五区。1953年,属吴家窑乡。1958年,先后属吴家窑、金沙滩公社。1963年,设吴家窑公社。1984年,吴家窑公社改吴家窑镇。截至2020年6月,吴家窑镇下辖4个行政村。2018年,吴家窑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金沙滩镇

金沙滩镇,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地处怀仁市南部,东与应县大营乡接壤,南、西与山阴县北周庄镇相连,北与新家园镇毗邻,区域面积1834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23498人。1949年,属第六区。1955年,属第三作乡。1958年,属金沙滩公社。1959年,金沙滩公社更名第三作公社。1960年,设金沙滩公社。1984年,金沙滩公社改金沙滩镇。截至2020年6月,金沙滩镇下辖17个行政村。2018年,金沙滩镇有工业企业63个,其中规模以上3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4个。

查看更多

山西朔州怀仁县民俗文化

共3个词条

1948阅读

清凉山传说

相传,隋炀帝三女儿南阳公主(俗称三皇姑)因不满其父荒*无道,欲出家为尼而落难白草寺。隋炀帝听说后大发雷霆、骂皇姑辱没门风,派兵火烧白草寺。玉帝听说后派二郎神下凡相救,托皇姑出火海至清凉山下。二郎神迹脚印还留在清凉山。

耍孩儿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山西大同地区观众所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它源于桑干河中游,曾活跃于大同、朔州及晋西北神池、五寨,内蒙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深受观众喜爱。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已有耍孩儿的班社活动,它的形成至少在此以前。耍孩儿是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被专家誉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春节(怀仁旺火习俗)

春节(怀仁旺火习俗),流行于山西省怀仁县(今怀仁市)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怀仁旺火,俗称“拢火龙”,又称“大旺火”,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怀仁县申报的春节(怀仁旺火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1。

查看更多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景点

共4个词条

2494阅读

永宁寺

永宁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亲和乡南小寨村内,西距大应公路2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永宁寺历史悠久,据传初建于元太祖忽必烈年间,历代均有修葺增建,至明清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建筑群。后来,由于战火、政治运动等多方面原因,除了大雄宝殿基础外,其余设施损毁殆尽。建筑是1997年重建的,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格局,规模比较宏大,香火非常旺盛,尤其是每年四月初八庙会期间,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西安堡堡址

西安堡堡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怀仁县海北头乡西安堡村,2011年3月21日登录为第一批朔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9月29日列入为怀仁县文物保护单位时的登录名为西安堡村堡。

日中城

日中古城即今怀仁县金沙滩镇日中城村南约700米处的古城;从方位看,面黄瓜堆(今黄花梁),背武周塞(洪涛山脉);古城各墙均尚存较连续夯土层,经测量该古城东西宽约670米,南北长约780米,周长约2900米。此古城便是313年拓跋猗卢始建之南平城亦称小平城、新平城,由猗卢长子六修镇守,后父子反目,子弑父于此地,不久六修又为其堂弟拓跋普根所杀;该城后经孝文帝修整更名为日中城,而这一称谓一直延续到今天。

查看更多

山西朔州怀仁县特产

共3个词条

2176阅读

闪塌嘴

闪塌嘴又称糖干炉,山西省传统小吃之一。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清代,属宋氏家族祖传,工艺精湛,经宋氏传人不断潜心研究创新,制作出不同的风味,尤其是”油干炉“特点香、酥、脆,甜而不腻,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特色食品。

宋氏糖干炉

“糖干炉”源于辽代,是一个面点师为官家传递情报而特制的一种邮寄载体。后因其质品纯正,风味独特,干脆香酥,成了风靡一时的地方特色小吃。宋氏糖干炉的加工工艺为宋氏家族祖传,经多年不断探索、创新,到了宋学礼师傅这一代,其工艺更臻成熟。宋学礼早些年在食品加工厂工作,主要从事糖干炉的加工生产,2002年宋学礼在东农贸市场建融通副食品加工厂,主要生产加工糖干炉、麻花、油旋、月饼等食品。

墨玉瓷

墨玉瓷,特点: 因其釉面如漆,润滑生光,美如墨玉而得名。产品质地坚固,釉面光润,色泽纯正,饰纹丰富,图案大方,耐酸耐碱,吸水率低。

查看更多

山西朔州下辖县级行政区

共6个词条

6723阅读

怀仁

下辖10个乡级行政区

右玉县

下辖16个乡级行政区

山阴县

下辖14个乡级行政区

查看更多

山西2021-2023年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共15个词条

7199阅读

大同

地级

晋中

地级

阳泉

地级

查看更多

山西省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共25个词条

5575阅读

大同矿区

矿区是山西省大同市原市辖区之一,于2018年撤销,位于大同市西南部,距市区125公里,所辖区域与大同市南郊区交叉,号称百里矿区。为全国八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全区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是高山和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中国第三大国有煤矿企业同煤集团的机关所在地。人口50万人,辖区设28个街道。2018年2月9日,国务院对山西省政府《关于大同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作出批复。批复内容包括:同意撤销大同市城区、南郊区、矿区,同意设立大同市平城区,同意设立大同市云冈区。

阳高县

阳高县是山西省大同市下辖县,西汉置高柳县,金改名白登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称现名。阳高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与浑源、广灵为界,西与云州区毗邻,东与天镇县、河北阳原接壤,总面积1598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阳高县常住人口为191981人。2009年,在离阳高县城15千米处的龙泉镇李官屯村附近发现了高柳县遗址。高柳县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20米,分布面积62万平方米,属汉代文化遗存。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9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阳高县退出贫困县。2020年,阳高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52958万元。

天镇县

天镇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大同市东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临河北省怀安县,西接山西省阳高县,南毗河北省阳原县,北楔内蒙古兴和县,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天镇县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辖5镇(玉泉、谷前堡、米薪关、逯家湾、新平堡)、6乡(卅里铺、贾家屯、赵家沟、马家皂、南高崖、张西河),172个行政村、16个社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国家列入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天镇县常住人口为160691人。天镇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战国时为赵国延陵邑,西汉建延陵县,唐设天成军,辽代改为天成县,金代为天成堡,明代又改制为天成卫、镇虏卫;清顺治三年(1646年)合成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年)称天镇县。2020年,天镇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7%。2020年2月27日,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天镇县退出贫困县。

查看更多

山西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共26个词条

3640阅读

杏花岭区

杏花岭区,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太原市东北部,是太原市6个市辖区之一。东与晋中市寿阳县、太原市迎泽区交接,西以汾河中心线为界与万柏林区相邻,南接迎泽区,北与阳曲县、尖草坪区接壤。宋建太原古城部分处于杏花岭区之中。杏花岭区是在1998年原北城区的基础上建立的城乡一体化城区,总面积170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杏花岭区常住人口为779479人。区内府东府西街、解放路是太原金融、商贸的主要集聚地之一,驻有省政协、省军区、市委、市政府等省、市党政军机关,是太原市的政治中心。2021年,杏花岭区地区生产总值87543亿元,比上年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43%。

清徐县

清徐县,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208国道、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和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609平方千米,辖4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39个行政村和24个社区居委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清徐县常住人口为344472人。清徐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中国当代国画艺术大家马泉先生的故乡,也是全国葡萄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全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4个、市级6个。清徐县基本形成了以清洁能源、绿色食品、高新技术、精密铸造、新型建材、生态旅游等六大产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格局。2018年10月22日,清徐县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5月,被列入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2020年,清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8亿元,同比增长51%。

云冈区

云冈区,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市西南部,总面积73781平方千米。云冈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云冈区常住人口为684753人。截至2021年10月,云冈区下辖21个街道、2个镇、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口泉乡。战国,属赵国雁门郡。2018年2月9日,国务院同意设立大同市云冈区,至此云冈区成立。云冈区大秦、京包、同蒲铁路,在建的大张高铁、大西高铁穿境而过,大运、环城高速,109国道、208国道、同张、大塘、同太等8条国省公路以及县际公路交汇本区,韩杨铁路等50多条驻地企业铁路专用线遍布全区。云冈区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主要景点有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云冈石窟、高山古城。2021年,云冈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328亿元。

查看更多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政治经济交通运输社会事业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地方特产荣誉称号TA说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

唐尧,属冀州。

虞舜,属幽州。

夏、商,属冀州。

周,属幽州。

春秋,属代地。

战国,属赵国。

秦,属代郡班氏县。

汉,属代郡班氏县、雁门郡剧阳县、善无(东汉迁阴馆,朔城区夏关城),雁门郡平城县。

三国,属班氏县、剧阳县、平城县,是羌胡人和鲜卑人居住地。

西晋,属雁门郡剧阳县(由阴馆迁至广武,今忻州代县),平城县、剧阳县(鲜卑人领地)。

东晋,属平城县,先后由代国、后赵、前燕、代国、前秦、后燕管辖。

北魏,属平城县,隶属代国、北魏、京畿(都城郊区大同市)。

东魏,属平城县,是柔然民族活动之地。

北齐,属北朔州平城县、云内县。

北周,属朔州总管府长宁郡(朔城区西)云中县。

隋,属朔州总管府(朔城区)云内县,朔州(朔城区)云内县,代郡云内县,马邑郡(朔城区)云内县。

唐,属马邑郡云内县,北恒州(今大同市)云内县,云州(今大同市)云中县,云中郡(今大同市)云中县,云州云中县。

后梁,属云州云中县。

后唐,属云州云中县。

后晋,属云州(契丹)云中县。

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分云中县,设怀仁县,隶属于西京道大同府管辖。

金朝贞祐二年(1214年),升格为云州,隶属西京路大同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云州降为县,隶属山西道大同路。

明朝、清朝,为怀仁县,隶属于大同府。

民国初年,为怀仁县,隶属于雁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雁门道,怀仁县改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入侵怀仁,属晋北自治政府之晋北政厅。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晋北自治政府并入蒙疆政府,仍属晋北政厅。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1日,晋北政厅改为大同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第二战区管辖。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怀仁县最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取,为晋绥五专署所辖。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改属雁北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属山阴中心县,同年9月划归到察哈尔省,为雁北专署所辖。

1952年12月,察哈尔省撤销,怀仁县遂归入山西省,属雁北专区管辖。

1954年7月,怀仁县与大同县合并,称大仁县,仍属雁北专区管辖。

1958年10月,大仁县合并到大同市郊区,由大同市管辖。

1960年1月,改设怀仁区,由大同市管辖。

1964年12月,重新设怀仁县。

1965年5月,重归雁北地区。

1993年7月10日,因原雁北地区撤销,怀仁县等3县划归朔州市。

201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怀仁县,设立县级怀仁市,以原怀仁县的行政区域为怀仁市的行政区域。怀仁市由山西省直辖,朔州市代管。[3]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鹅毛口镇与城关镇合并设立云中镇,里八庄乡并入毛家皂镇,小峪镇并入新家园乡。区划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6个乡:云中镇、吴家窑镇、金沙滩镇、毛家皂镇、何家堡乡、新家园乡、亲和乡、海北头乡、马辛庄乡、河头乡。

2021年4月,撤销云中镇,设立云西、云中、云东3个街道;撤销马辛庄乡,整体并入海北头乡。以原云中镇的军营路、二道坡北路、二道坡南路、云州西街、云城街5个社区,原云中镇的北七里寨、西小寨、秦城、甄庄、于家园、南窑和原何家堡乡的郝家寨、全福寨8个行政村的行政区域为云西街道的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怀安西街189号。以原云中镇的北坛西街、北坛东街、云中西街、农贸西街、迎宾西街、气象街、花园街、六小路、五里滩、怀河街10个社区和东关、城内、西关、南七里寨4个行政村的行政区域为云中街道的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仁人路523号。以海北头乡的同仁家园1个社区,黎寨、新发、下寨、丰火台和原云中镇的管庄5个行政村的行政区域为云东街道的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怀安大街。将云中镇的南街、中街、北街、石井、窑子头、王卞庄、北信庄7个行政村划归何家堡乡管辖。[8]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怀仁市下辖3个街道、3个镇、5个乡,共计22个社区、132个行政村。另辖1个牧场、一个农场。[16]

怀仁市行政区划一览

区划名称

下辖地区

云东街道

同仁家园社区、新发村、下寨村、丰火台村、黎寨村、管庄村

云中街道

北坛东街社区、北坛西街社区、花园街社区、气象街社区、农贸西街社区、云中西街社区、六小路社区、五里滩社区、迎宾西街社区、怀河街社区、城内村、东关村、西关村、南七里寨村

云西街道

二道坡南路社区、二道坡北路社区、云州西街社区、军营路社区、云城街社区、秦城村、南窑村、于家园村、西小寨村、甄庄村、北七里寨村、全福寨村、郝家寨村

展开全部

(国家统计局[16])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怀仁市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介于东经112°457'—113°264',北纬39°362'—39°579'之间。最东隔大顶山与大同市云州区、浑源县相望,西依洪涛山与大同市左云县为邻,南与朔州市应县、山阴县相接,北与大同市云冈区毗连。全市面积1234平方千米。[12]

地形地貌

怀仁市平川占70%,山区占24%,丘陵、山坡占6%。东西长约57公里,南北长约38公里。[18]地处大同盆地中间地带,地形呈西北、东南倾斜,东西高、中间低、似一槽形。境内西部为山区,主要山峰有清凉山、台墩山、两狼山,以两狼山为最高,海拔最高1854米。中部和东部为平川,属大同盆地组成部分。[19]

气候

怀仁市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雨量315—459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年平均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18]

水文

怀仁市河流水系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市境内有桑干河、浑河、大峪河、小峪河、鹅毛河、口泉河等13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总的流向为由西北向东南。[18]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怀仁市已探明煤炭、高岭土、铝钒土等矿产资源39种,煤炭储量26亿吨,高岭土储量3136万吨。[1]

水资源

怀仁市水资源总量8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水资源量244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8400万立方米。[18]

人口

怀仁市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藏族、苗族、朝鲜族等。

截至2017年底,怀仁市户籍总人口为290849人,含流动人口为434909人,其中县城居住人口约为21万。

编辑

传视频

TA说

10

目录

1古城墓群

古城墓群古城墓群(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左云县城东北5公里三里屯乡后八里村东南1公里处汉墓群距汉代武州古城(王莽时为恒州)相距只有1公里,可能为当时官吏的墓群。古城墓区范围包括六处:(1)古城墓,现存地面无封土。(2)后八里汉墓群,现存地面无封土。(3)双官屯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4)云西堡汉墓,现存地面无封土。(5)旧高山汉墓,地面封土堆一个。(6)乔家窑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在六处汉墓群之间分散有许多汉墓,但地面封土堆很少。

2 楞严寺 

楞严寺,位于左云县城东南隅最高处,全寺五进院落,坐北向南,占地7000平方米。该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于正统、弘治等年间有过六次扩建和重修,至今部分建筑保存较好。楞严寺音乐是当时寺庙音乐的经典,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等印度和西域的佛曲,由楞严寺僧人采用本地民间乐曲,吸纳西域、印度的佛曲及中原地区的音乐演奏手法创作而成。其音乐系寺庙音乐的北方系统,属北方系统东西两路流派的东路。

3 白羊古城 

白羊古城位于左云县城东4公里处,109国道从城内穿过,属左云县乃至大同市境内最早最古老的城廓。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是春秋时期的游牧民族北狄白羊族所筑,因而称白羊城,是当时白羊部落的指挥中心。同时期的白登山也因北狄白羊族所居而起名。白羊城东西长60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18万平方米。左云汉代称武州塞,该城到汉元帝之年(公元前33年)重修后改成武州城,传说昭君出塞最后一站住在这里,然后经五路山走出武州塞。

4 十里河混交林生态区十里河混交林生态区从左云城西十里河水库始,到旧高山城止,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湿地面积60平方公里。十里河沿岸,解放初还是不毛之地。半个世纪以来,在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大力号召下,左云人民精心经营,强势推动,再加上湿地自然生长优势,形成了今日葳蕤繁茂,清逸掠光的生态环境。

5 摩天岭长城

宁鲁口的摩天岭是五路山最高峰,蜿蜒起伏的明长城就筑在此山上,约10公里,当地俗称小八达岭。小八达岭堞垣崇隆,烽堠峻整,是居庸关以西比较保存完整且雄险壮观的一段长城。长城延伸到宁鲁口,因季节河不便修筑通过,只好在沟两沿修筑箭楼(敌楼)两座,以便用箭-从河谷入侵之敌。现河东岸砖包箭楼仍保存完整,箭楼拱券上嵌“镇宁”石匾,箭楼下又修筑了宁鲁口关城,与箭楼形成完整的关口防御体系。

6 白烟墩庙

白烟墩庙始建于清代,正殿三间,分别为奶奶庙,龙王庙和马王庙。庙能被完整保下来,是沾了上世纪生产队做粮仓的光;但现在已严重破损。白烟墩庙虽外型破败,但庙里壁画保存完好。其壁画根据三个大殿的供奉,分别绘着各位神祗有关的故事等内容。壁画笔法飘逸,线条流畅,色彩明快,极具功力,有强烈的民间美术特色。

7 边塞古杨

边塞古杨生长在左云县云兴镇榆千户岭村南。榆千户岭属元代始有村落,古杨与该村落成同时期栽植,到现在已生存700余年。榆千户岭湿地土肥水美,是最适宜于杨树生长的地方。传说自汉朝以来一直就有百年古杨甚至千年古杨生存。左云西汉称武州塞,并建武州城。塞翁失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当时塞翁将一母马拴在古杨上,母马脱缰而跑,以至有了后来富于哲理的寓言故事。古杨主干周长101米,9人挽手方可合抱。树老皆空,古杨腹内枯空成洞,可坐四人舒舒坦坦玩扑克。

8 月花池

月花池位于左云威鲁村北的明长城内侧,却又与长城紧紧相连。它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建在长城上的袖珍小城。月花池以长城为北墙,另筑东南西三面围墙,围成一座周长约260米的城堡,约同北京小团城大小。是建庐烽台的组合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城堡。就是这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微型城堡,却集合了屯兵、暸望、报警乃至战斗等多种军事功能,北墙上高出墙体两丈的烽火台,腹内有洞梯可上,洞梯81级。

因为在新荣走访游览得胜堡,去右玉就直接走北线,没走大同至左云的“西口路。”眼下走的正是紧靠长城南面的支线,可以领略左云独有的风采。

头脑中储存的和眼前看到的, 历史 与现实纷繁复杂。极力想理出头绪。

北方是阴山余脉,如灰褐色起伏的巨大屏障从东到西延伸去。高大的摩天岭如一本厚重的史书,蕴含了太多的内容。仅北魏时期,就以圣地王陵风水宝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除冯太后“永固陵”在大同方山外,道武帝拓跋珪至孝文帝拓跋宏六位皇帝、后妃以及刘蠡升国都帝妃们的陵墓都在摩天岭上,高大土冢将北魏天兴元年由盛乐迁来至太和18年南迁洛阳近百年帝都辉煌“封土定论”。

再往北,是内蒙古凉城县与和林格尔一带,同左云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山水相连。南面是左云川界,丘陵间十里河和元子河从西向东流过。

左云北面阴山余脉属喜马拉雅山运动产物,板块碰撞出两山夹河川和复合型丹霞地貌。东南、西北高,中间低。川滩丘陵山地层次分布,地表植被五彩纷呈。虽战乱和那场愚昧的“砍伐焚烧运动”将森林毁灭殆尽,但解放后大规模植树造林,变成如今“全国绿化模范县”。

红砂崖口

按照郑少如会长推荐,韩文联系了刘志尧先生。我们在左云县政府办公楼前会见。刘先生迎接我们到他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上和靠墙大书柜内全是书籍资料,沙发、地面上摆着很多文物器件。时已过午,刘先生招待我们午餐后,便驱车奔红砂崖口。

出县城从朱家窑西北前行,经过赵火色向北,地形逐渐高起。过鹊儿河至汉圪塔的五路山西南麓,开始爬山。我们一路倾听刘先生说左云,到这“大盘”古道之上,才被陡峻山势吸引,注意到了路边的山岩树林。松、柏、杨、榆、柳、桦和果类遍布山坡。此前所过之处,丘陵荒野之上,秋草枯黄,人工树林片片移动,西风吹刮黄叶飘过。

车子在逼窄的山道上盘旋向前,祁师傅紧握方向盘,专注前方。我们自然也有点紧张,少了话语。两边茂密的松杉林和灌木草坡大大松缓了我们的情绪。我的双眼通过心灵之光,扫射着褐红的山体岩石,令其微颤抖动。空气中充满松柏的气味,寒冷的西风从山腰林间掠过,仿佛自然私密的对语。一切都成为声音与影象的过程。通过它们我看见自己的精神,又从精神中遇见整个自然,人与自然和谐,表现着同一个神秘根源。

约半小时,爬上五路山顶“蹄窟岭”,当地人也叫“马蹄梁”。临近山头上,高大的涡轮风力发电机举着长大的叶片快速旋转。山风强硬,刮得我们难以驻足,浑身寒冷哆嗦。急步跟刘先生向东到山口,脚下乱石遍布,坎坷难走。面前一峰突起,刘先生说那就是当年昭君出塞登上回眸中原之地。这话题立即就驱除了寒冷之感,我掏出手机拍照,又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地理线路。举目南望,山尽头川野茫茫。朔州市司马泊——武州塞南塞口——源子河谷地——东古城逆向返南去,就是秦汉时代通塞中路之西支线路,王昭君经过几段由南而来,从红沙崖口南面古道上山。

拐入红砂崖口,是高山顶一处凹沟,两头红石岩峭壁,中间二米宽窄路,无人行走,土石填塞,怪石嶙峋,难以插足。我们一溜跟从,鱼贯慢入,晃悠趔趄。出南口,豁然开朗、东西山坡夹一道沟谷,斜伸下去,到南面的积扇台地。西山坡上,有明显古道,可见石块砌基,有的地段高约数米,坡沟以沙土筑铺。由脚下南延开去,直至山下隐匿不见。想当年修筑工程之浩大艰巨,绝非民间力量所为。

据刘志尧考察,这段古道是东西摩天岭下三圣坡拓展至此,为东西入口处。北魏时称摩天岭为“圣山”,可能就是山下有皇陵的原因,涉及到沿路的圣泉、三圣坡、三圣沟等。为运输皇陵建筑材料和棺椁,拓展出红砂岩口古道和东面的马头山古道。

蹄窟岭北面,群山连绵、苍茫如海,阴山支脉北面就是内蒙古凉城、呼和浩特、察哈尔等地。这里及东西多处塞口,是防止游牧民族南侵东犯的主要关隘。北方近处沟谷中,隐约有古村落。我仿佛看到迷朦中串连起村镇地方的古道,漂泊蜿蜒,导引走西口的人们去实现梦想。

左云到内蒙古丰镇、集宁等地必走红砂岩口、宁鲁口,合称“云西道”。之南便是雁门关——怀仁——两狼山通中原,以马道头红沙岩口连结内地与大漠,形成悠久古道。

长城•古堡•烽火台

左云北端山地,是阴山南延支脉,也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我们从大同向西的北线行程中,经常看到山间的长城、古堡和峰台土墩。说明其地理位置特点和文化的厚重。给人一种地老天荒、古朴雄浑。神秘迷离感觉。

最明显的就是摩天岭上古长城。其次有散落北部山地多处四个朝代五种类型的长城。如从张家场乡猪儿洼起到宁鲁口长30多公里的汉长城,从宁鲁口起沿五路山底边一直延伸到右玉县中心乡长11公里的北魏长城、也叫金陵围墙,盘筑于摩天岭山间的齐石头长城,明长城有大边与小边之分,大边从保安堡东起到三屯乡二十边出境到右玉长43公里,小边从新荣区吴施窑到黑士口与大边交汇,长4公里。在这些长城上设置了白羊、黄土、黑土、威鲁、宁鲁、红砂岩、大河、小河等塞口。摩天岭长城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长城之一,蜿蜒起伏,雄伟浑隆。与八达岭长城齐名的山西省风景名胜区。

长城上设有烽火台,也称烽堠、烽燧,每有敌情,便在台上点火为警报。左云峰火堠共145座,分为火路墩、敌楼、箭楼、马面墩台、烟岗等。还有一种其它地方罕见的汉代专用于侦查匈奴犯边的军事设施天田,20公里,从保安堡一直延伸到威鲁口。

左云还有众多城堡,如春秋时的白羊城,汉代的武州城、中塞城和市场城,北魏的榆林城,辽金时的云州城、段村的阴城,明代的左卫城、高山城,还有目前尚未确定年代的白郡城,另有五处塞口关城。其中白羊城 历史 久远、修筑至今约2600年 历史 ,为中国北方最古老的与古罗马城同时期。最完整的是左云城,为明代建筑,属大同总督管辖的72座城堡中仅次于大同城为第二。还有原云中所在地的旧高山城,筑在武州塞口,扼咽喉要地。云西道和云西堡根据云中得名。榆林城遗址在过去北魏神嘉王朝都城三屯乡大河口村南。

卫城之外,还有军事作战前沿指挥所的军堡,与卫城共同组成军事防御体系。《山西通志》记明王朝建立后,大同为天下九大镇中最关键要冲,而大同镇四道中云西道最紧要,就修筑了左卫、右卫城和高山、威远城。围绕左卫高山城之北筑破鲁、灭鲁、威鲁、宁鲁四堡;围绕右卫威远城北筑杀胡、破胡、残胡、败胡四堡;在四城中线筑云冈、云西、云阳、云石四堡。以后又增筑堡寨64个。现存有助马、拒门、宏肆、保安、灭鲁、威鲁、宁鲁、破鲁、云西、三屯等十几个,其中宁鲁堡最大,围长135里,仅次于杀胡口。

上述之外,组成长城重要设施的还有关、关城、城垛、马面、空心墩台,睥晲、雉堞、马道、敌楼、战棚、羊马墙、陷马坑等遗迹。其次还有很多古道口,如红砂岩口、小河口、大河口、武州塞口、大峪口、红羊峪口、千家峪口等。之间有藏兵、器件的洞窟、内凿水井,洞深3—5公里,高大宽敞,有的还分上下两层,可于兵荒马乱之时藏兵养马,屯集物资等备战所用。

文化 历史 底蕴

左云商周时属冀州北部地区。春秋时期,北狄“白羊部落”游牧于此,在武州水畔建筑白羊城,为所管辖区域方圆百多里的指挥中心和上层居住地,范围包括大同市北的白登山一带,是塞上最早的古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占据为武州塞。秦代统属雁门郡。西汉时设县,在加强白羊古城同时又筑起武州城,以抗御匈奴。晋永嘉四年归代国。北魏时隶属桓州(大同),为京都平城畿内之地。唐贞观年间,为云州定襄县。五代属后唐,隶河东道。清泰三年,叛将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割燕云16州给契丹、归附辽地。元朝为河东山西道大同路。明王朝初建时,因大同城尚未修缮,白羊城驻大同都卫,成为山西行都指挥使驻地,管辖范围东到居庸关,西至偏关老牛湾东岸,南抵雁门关,北达丰州滩(呼和浩特一带)。清代,云冈以西包括大同市南郊区一直属左云行政地界,民国十六年废道后,直属山西省。1949年10月划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三年后撤察哈尔省属山西省雁北专区,大同兴荣区为左云辖区。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左云属大同市。

由上可知,左云因地理形势,成为几代王朝依托的军事防御前沿重地。阴山支脉屏据北端,为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连接处,自然也成为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界敏锐区域,两种文化于此碰撞交融演化。特别是明清时代,口里的晋、陕、冀等地人民迁陟流动,多民族往来影响,多元文化汇聚融合,形成以汉文化为主,各民族文化互融而又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民俗习惯。

左云的 历史 文化积淀,结出丰富的文化艺术果实,在山西119个县区作家群独占鳌头,《左云文艺》与《左云文史》如两颗文化明珠闪亮发光。文旅事业欣欣向荣。睡佛寺依石穴筑木构挂面,与石窟连体出檐,独具特色;保安堡汉墓群、烽火台、古堡遗址,以及地藏王菩萨庙、临摹《水陆镇》壁画等;月华池据长城为袖珍小城;威鲁堡居高临下,彰显蒙汉贸易茶马互市;楞严寺飞檐重叠,丹壁交辉,气势宏伟,又新建广场、公园、景台、戏楼等,为塞上胜景;十里河生态防护林带与文化博览区,花溪景观交相生辉,双塔插云,青松红叶、百花纷呈,万紫嫣红;东山森林公园集健身、休闲、观赏、 娱乐 为佳境;五路山生态 旅游 区峰峦连绵、泉流潺鸣、野生动物活动其间,显大自然妙趣真迹;还有白烟敦庙、古城墓群、白羊古城、边塞古杨等古迹胜境;加之全县大搞植树造林,美不胜收。

只有当我们身临其中,一些特定景观才能通过最基本的视觉触觉给我们强烈感受印象。还有一些景观,即便我们离开了现场也会跟随我们长期留存记忆之中。有的虽然从现实中消失,仍然以生动形象浮现在眼前。

三晋与边塞文化研究会

以前就听说过“三晋文化研究会”,刘志尧同志牵头做了大量工作,与包头“西口文化研究会”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刘志尧在担任左云文联主席期间,就注重挖掘整理、弘扬本土文化。根据左云文化发展,大力开展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努力培养各类文艺人才。

2013年冬季,刘志尧带领会员用二个月时间对大同、左云一线重要军事设施72城堡进行考察,写出40万字笔记。4年后受中国社科院 历史 研究所委托,编为25万字的《大同长城》,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他通过考察全国各地长城作比较研究后的成果。提出左云有七个朝代长城的论断。并论证了天田、榆塞、羊马墙、烽火台墩堡等二十多种长城附属设施的名称、功能、建筑年代等,发表数十篇论文;考证了十多座城址,挖掘整理编印史料书籍30余本,拓碑200余通。

他沿长城跋山涉水,考证了穆天子、秦始皇西巡,苏武归汉,昭君出塞、拓跋珪南迁,杨家将抗辽,戚继光修边,康熙远征等活动路径遗迹遗址。并受邀参加多地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多篇论文获奖,推动了左云文化、长城文化与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互动。

同时,他对金陵、汉墓、契丹墓及恐龙发掘地遗址等进行探讨,与学者专家、农民、矿工、僧尼、神父广泛访谈,提出很多独到见解。

退休后担任左云长城保护研究会会长,对长城下八台村哥特式教堂考证研究,认为教堂是大同通往欧洲茶马、茶驼古道的产物,建于1876年,在教难事件中被破坏,1914年重建,属梵蒂冈教皇处备案的圣地之一(全国仅七处)。

他的工作,与自然人文景观密切联系,特别是自然的参与,自然的力量色彩变化,对 历史 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和制约直截了当地实现在 历史 生活的表象和深层。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先后被吸收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山西作协会员,中国游记名家联盟成员等,出版史学论著游记等11本书。约300余万字。

他从事领导的上述一系列活动,大部分凝聚在他创办的《左云文史》和主编的《左云文艺》等刊物。另外收集整理左云史料、人物、石刻等多种书籍资料。被评为“山西长城保护研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在他办公室告别时,刘志尧先生赠送我们《神州行吟》、《尧游华夏》、《奥秘新说》、《目击美利坚》、《行囊诵声》、《左云文史》等书刊。可知他的游历学识和文字积累。

历经艰辛二十载胡氏寻根出“七说”

市家谱研究会副理事长、原铁西区区志办主任胡忠奎,可谓是“小云南”调查者中的集大成者。他奔走辽宁、北京、山东等各地,耗时近20载,翻遍了有关的多种史志、资料,综合各家之长,将“小云南”的出处梳理成“七说”:

“小云南”在云贵边界说

胡忠奎认为,“小云南”在明代的乌撒卫即今云南和贵州两省交界一带的可能性较大。

据了解,“小云南”应该是云贵边界一带的俚称、俗称,不是真正的地名。据鞍钢建设公司李凤昌的《李氏世谱》(清同治九年本)记载:“始祖小云南乌撒卫人也,遭红巾之变徙居长清大河迤西五里许,相土而居,以姓名庄,遂为李家庄。”另据《蓬莱县志》(1988年《蓬莱县志稿》)载:“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多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乐二年(1404年),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

“小云南”在山东说

在胡忠奎老人多年的调查中,“小云南”在山东的说法较为普遍,也有一些资料佐证此说。据岫岩县《王氏谱书》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始祖王明政率四子,从山东小云南大榆树村迁来奉天城北康家屯定居。”吉林省舒兰市白旗镇《马氏家谱》则这样介绍:“马氏原居山东‘小云南’马家庄,清乾隆时迁吉林永吉县缸窑镇,后迁舒兰县白旗镇。”山东省昌邑县《谭府万世谱书》载:“余谭氏之相传,于元明之际,自‘小云南’鳌山卫、迁邑城之北,潍水之东,庄名海眼。”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说

在两下蓬莱探访“小云南”时,胡忠奎从当地县志办获悉,“蓬莱县志办领导曾就此事专访了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于教授认为明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村移民至蓬莱”(《辽阳县志》1994年版)。抚顺市蒋本瑛说,他的邻居杜某的《杜氏家谱》有祖坟的石碑记载:“杜氏祖先是山西洪洞县人氏,又名‘小云南’”。

关于明代从山西洪洞县向外省移民之事,许多文献多有记载。明初的大规模由山西向外部移民大约开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移民所到的地区主要是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等地,移民者都要到洪洞县北二里的广济寺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由于故土难离,大家也不愿走。传说官府就张贴告示限定某日之内,愿迁者到广济寺大槐树下报到,不愿迁者也需到大槐树下等候裁定,那日,成千上万的民众聚于大槐树下,一律捆起迁走,众人一步一回首,看着渐渐远去的广济寺里的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心中无比留恋,大槐树和老鸹窝也就成了泣别家乡的标志,这些移民也就把洪洞县大槐树作为老家,写进家谱。

山西运城“小运南”说

有资料认为,“小云南”在晋西南的运城地区,那里有条小运河,“小运之南”渐渐演变成“小云南”。沈阳侯育明先生《“小云南”之拙见》一文载:“唐宋以前,为运送粮食和木材开凿了运城(明清称安邑属解州)至永济的漕运水道(低档运河),它把汾河与黄河联结起来,成为唯一重要的交通线,当时水运繁忙,人群聚集,一度驰名辉煌省内外,所以人们习惯地把晋西南称为运河南,后泛指今运城市所辖各县广大地区。历经数代口头传诉,因乡音俚语以讹传误,将‘运’换作‘云’,故‘小云南’即‘小运南’。”

“小云南”在安徽凤阳说

另有资料认为,“小云南”在安徽省与河南省交界的濠州与凤阳地区。《所城刘氏家族》(刘树厚1988年手稿)记载:“胶东追祖有二说,一说是从四川移民而至;二说是从“小云南”移民而至。通过考察,“小云南”之‘云’应为‘运’。古时山西运河南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元时全国战争频繁,各地人口不均衡,采用移民方法把我们刘氏祖先移民到安徽省与河南省交界濠州与凤阳地区。为了纪念刘氏自己的故乡,山西运河以南,故把新生落户的地方安徽地址称作‘小运南’,后人们讹传‘小云南’。”

山西北部“云中之南”说

有的资料认为“小云南”在山西北部大同一带,因为古地名有云中、云州、云岗和云阳的名称,都带“云”字,统称云南,为区别云南省,称这一地区为“小云南”。这一观点来源于1936年出版的《牟平县志》:“洪武四年,山后徙民事,谓:阴山之南,恒山之北,自昔即以云称。战国赵曰云中,秦汉置云中郡,北周置云中县,隋置云内县,金元皆置云州,其地俱在今晋察绥三省之交。则云中、云州之南,或云岗(在大同西,为名胜地)、云阳(谷名,在左云县)、云泉(山名,在张家口西)之南,其人必有以云南称者。登莱迭遭金元之乱,居民死亡殆尽,于是移民来此。其先至者领地开垦,为占山户,后至者购熟地耕种,为买山户,而迁者不忘旧居,故传称云南。又以非云南省,故别之为‘小云南’。”

“小云南”在云南省祥云说

也有资料认为“小云南”在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祥云县。大连《甘井子区志》(1995年版)载:“康熙时期,迁入境内的汉族人口中大多数来自登州府,尤以蓬莱、文登、莱阳、福山等县为多,其中一部分如住周水子街道王家桥从福山迁来的王姓其祖籍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原云南县)俗称‘小云南’”。铁道部十九工程局王跃《“小云南”与“大槐树”》载:“祥云县位于大理州东部,汉武帝无封二年设云南县,县治在东30里的云南驿镇云南驿村,在这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又先后设立了云南州、云南郡等地方政权,直到1929年才由民国时的云南县改称祥云县,因此,史学者总称祥云县为‘古云南’,而民间则称这一带为‘小云南’”。

马氏观点:山西大同、云南大理祥云史证充分

鞍山还有一位古稀老人———马文清,十几载痴心不改,多次到北京、南京及山西等地,寻访调查“小云南”这一未解之谜。他认为,“小云南”可能在山西大同,抑或在云南大理祥云一带,跟胡忠奎老人梳理出的后“两说”观点类似。

1984年,马文清不止一次听老邻居提起,自己的老家在一个叫“小云南”的地方,可具体在哪儿,却没一个能说清楚。1986年,调入民委工作后,工作之余,他开始潜心对得到的各种“小云南”线索逐条分析,有的干脆还进行实地考察。十几年间,老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市村镇。根据史料佐证,他的“小云南”山西大同、云南祥云两说,内容渐渐丰满起来。

山西大同古称“小云南”

不久前,马文清获悉这样一条信息:公元前325年,雁北盆地中心始设云中郡(今大同)建制,而置云中、雁门、代郡。云中郡成为边陲要地。后来不同朝代对这里的郡或州或府或路均简称为“云”。云中、云州、云岗、云阳、云泉之南地区当地人俗称“云南”,防止与“大云南”重名,故在云南前加一“小”字,称“小云南”。

今年9月16日,马文清出席银川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学术研讨会归来,专程前往大同市考察。接待单位请来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马升、谷玉泉及文史界李大钧等5位先生召开座谈会。据他们介绍:“小云南”在当地山区农村仍有流传。当大家驱车前往市区南郊,瞻仰元代24座古墓时,管理墓园的老者说:“我们这儿就叫‘小云南’,但那是老老年的事了。”

多年寻访中,马文清还了解到,山东莱西县后村《王氏族谱》记载着:“王氏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小云南’雀头村迁莱阳亭儿山。至万历年间(1571-1620)迁埠后村落户定居。”登州府蓬莱县龙山店镇井家湾《周氏家谱》记有:“原始祖先也是由陕岐而山西‘小云南’移来,在蓬莱城大土地庙之左安家落户。经六世分系,老祖又到龙山山麓安家。”

云南大理祥云史称“小云南”

虽然“小云南”的山西大同说,一度使马文清老人备感惊喜,但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纳为信教授协助提供的《云南省云南县志》又让老人增加了疑惑。该县志记载着:“云南者小云南也。曷小乎尔?云南置郡昆池之阳,大府所治行省旌麾驻焉。(盖)云南乃在苍河间为大理,不隶于大府而为云南得名所治。区别之曰小云南尔。”另据该志卷三“建制沿革”载:“汉置云南县,梁荒废。南诏国、大理国为品甸坦。至元十一年,赛典赤以元中书宰相行省云南驻大理时‘初置郡县’。在此置云南县。至元十三年开设云南行省治昆明之后,祥云县便有‘小云南’之称谓”。“小云南”在云南祥云东云南驿镇云南驿村。马老还搜集到这样一个佐证:2001年12月26日,云南昆明《春城晚报》“大观”栏目编发“六城古地———‘小云南’的考证作品,祥云县农村自由撰稿人胡子龙先生在文中记述,云南古城位于祥城东15余公里的今云南驿镇云南驿村。经考该城筑于唐天宝年间。唐代樊绰撰《蛮书》载:“云南城,天宝中阁罗凤所规置也。历经元代动乱洗礼,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朝除把大理总管段氏和蒙古贵族迁往北方省份安置外,又移民实边,开展军屯、民屯、商屯,大批汉族从内地移居云南。”“明中叶以后,汉族开始成为云南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这种线索侧面证明,云南的人口鼎盛为居民外迁提供了可能。

元末明初,连年混战,给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人民带来了灭顶之灾,“民不聊生,日甚一日”,《明史》载,战后“淮北鞠为茂草”。战争使运河从南到北的人民惨遭涂炭,山东、河北广大地区成为无人区域。大批来自“小云南”的兵士及民工被迫迁居于此。

繁衍生息数百年后,山东一带地区的人丁兴旺起来。据考: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廷曾由登州向辽东半岛移民。辽阳府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载:“其应招之垦民,官给地亩,牛给口粮,而招揽民户者,则励以官爵。”还规定:“招百名垦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招六十名以上者,文授州判,武授千总;招五十名以上者,文授县主簿,武授百总;招民多者每百名加一级,所招之民每月口粮一斗,地一饷,种子五升,每百名垦者给牛二十头。”由于清政府采取一系列农垦政策,鼓励汉人来此开垦荒地,使直、鲁大批移属迁入辽东半岛。康熙七年(1668年),废除其《开垦条例》移民暂停。康熙二十八年(1760年)周人骥请禁各省流窝人民入川,高宗(乾隆)不准,并谓“承平日久,生齿繁多,在籍难以维持生计之人口,移民别地乃情理之常。”又谓:“古北口外,内地人民前往耕种者达数十万户。”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谓,“热河之地,数十年来,见该处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耕藩殖,市肆殷阗”。乾隆五十七年(1796年),放宽了贫民出关禁令。嘉庆、道光年间,又颁布了特别许可令,移民逐渐起动,上述史证表明,清定鼎后的200年间,关内各省向东北移民,无论是有组织或逃荒,下关东谋求生路,始终未能停止。乘船渡海、推车挑担步行出关的“先民之路”。古时水路东起庄河的青堆子、皮口、旅顺的都良镇、复州城的北海和海城牛庄的**庙等码头上岸,分流东北各地。

20世纪80年代,《东北地方史稿》(1987年四期)、《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三期)、《东北民族是史略》对辽宁省一部分汉族先民祖籍“小云南”,进行过多次讨论,尤其《本溪文史资料选辑》刊发“本溪县的小云南人”之后,《满族研究》于1999年第一期,发表了夏树藩先生的“试论历史上的‘小云南’与‘小云南’人”。综合史家观点是,“三藩之乱”被评定后,其残部由云南拨发山西;二是吴三桂余部直遣山东聚居。他们为了纪念自己是云南人,后将山西(或山东)居住地称为“小云南”。两说涉及的历史事件便是“三藩之乱”后移民迁徙史的记述。据史载“”三藩之乱”事发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因清政府发出撤藩旨令,激怒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叛乱。《中国通史》图文版说:“平叛后,康熙先后撤去了三藩建制,就地就近安排藩属”。余部谪遣戍边。

东北史家在研讨清代移民时认为,发生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九月以吴世�于昆明自杀为界定的移民迁徙,是历史上更具代表性的发遣戍边。据《沈阳回族》载:康熙帝将三藩余部发遣至东北各地充当台丁、站丁或官庄壮丁。他们开荒垦地发展农业生产、负担守卫、传递情报和运输货物任务。吉林境内的宁古塔、吉林乌拉、三姓、伯都纳等地方,为流人(罪犯)、发遣者落脚和安插之地,还有被破例“恩赐”到吉林占荒开垦者。他们或者被编入官庄充当壮丁,或发送船厂充当造船匠役,有的调水师营充当水手。时被发至38个驿站充站丁者850名,27个柳条边台的台丁约4050人,以及从事驰送文报、查边立栅修壕差者若干人。据东北民族源流研究会副理事长、原吉林省考古队分队长、考古副研究员李松岩先生介绍说,守卫我国南方云南地区反清部将兵丁约有近10万人。除按朝诏旨就地安置部分藩属外,大部分发遣戍边、屯垦开荒于东北。其中大批余部遣赴黑龙江,安置在渔村(今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间一带,落籍垦荒,守卫东北边疆者数目不小。以泰康(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集中安置点,建戍边垦植站多处,他们称自己为“站人”。人数较多的戍边站为嫩江东部垦区的多耐站,人数达5000人左右,其中信仰佛教的汉族站人来到北国与当地满族通婚,世代传宗,后将萨满教融入自己信仰之中。但他们的后裔至今仍然承认自己祖先是吴三桂部下,从云南移来黑龙江。“康熙十五年从直鲁等省有40余户回回被强制迁往黑龙江省地区,在齐齐哈尔等地随军当差,承种旗地”。据吉林《唐氏族谱》引清廷《书札》诏曰:“兵部为钦奉上谕事,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奉上谕事,马永荫差来赉奏,段应龙发往起程之时,预先奏闻:‘应给札赏,赉交兵部,钦此’查,据马承先供内既称,段应龙原系伪游击,相应授以游击,札付户部取缎二匹,赏给可也,等因。马承荫、马承先曾随父马雄附乱吴三桂,朝廷平叛后率军归顺,被宽大处理。段、唐、于、张四姓回族兵士,遂由川、滇一带随军发往吉林省九台县蜂蜜营扎根,随旗当差,种官地,听从国家调用。上述史例说明,吴三桂余部发谴戍边东北各地。他们的后裔至今仍承认自己的先人是从“小云南”过来的。从移民迁徙角度考证,吴三桂部卒移入东三省者不在少数,仅《奉天通志》所载,即有“八百八十四户”。

http://freedns2008cn/bbs/ccb/topic_viewcgiclass=2&forum=2&article_id=0202050528165912&publishtime_id=0202050528165912&quote=1

在今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以及内蒙、天津、北京等省市,不少自清代至民国迁自山东的居民都称祖籍“小云南”或“山东小云南”。而在山东省即墨市和青岛市以外地区的不少居民亦有称原籍山东小云南者。数百年来,小云南之名流传甚广,小云南人后裔已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飘流海外。然而小云南之名,正史不见经传,而口碑流传却广为人知,民间家谱亦有明文记载。今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诸省居民许多家谱中都记有祖籍“小云南×××”或自“小云南”迁来。经查这些民间家谱最早修于明代中期以至近代的民国年间。那么“小云南”在哪里近年来不少地方志、地名志中均提及小云南,众说纷纭,仅就其中三种说法表述如下:

小云南在山西说

  

    据民国《牟平县志》记载,“本县户籍,多称系明初迁民时,自云南迁来者。且有占山户、买山户、漏户之别。父老盖常言之,而莫明其原委……是明初迁民虽多,并无迁自云南省者。或谓云南为豫南、汝南之讹,或谓小云南在安徽境,或谓小云南为山西地,亦均为无稽。”《莱阳县志》对此亦甚怀疑,而意为即洪武四年山后徙民事,谓:“阴山之南,恒山之北,自昔即以云称。战国赵曰云中,秦汉置云中郡,北周置云中县,隋置云内县,唐置云中郡兼置云州,宋置云中府路,辽置云县,金元皆置云州,其地俱在今晋察绥三省之交。则云中、云州之南,或云岗(在大同西,为名胜地)、云阳(谷名,在左云县)、云泉(山名,在张家口西)之南,其土人必有以云南称者。登莱迭遭金元之乱,居民死亡殆尽,多是移民来此。其先至者领地开垦,为占山户。后至者购熟地耕种,为买山户。其土著遗民幸免兵匪驱掠者,为漏户。而迁者不忘旧居,故传称云南。又以非云南省,故别之为小云南。亦犹东府人侨居关外,概呼登、莱为海南耳。”说虽无据而近理。但本县间有能举其自云南某县某地来者,未必尽系传闻之误。或有其事而史未及载,或人民自动迁徙,亦未可知,阙之以俟知者。

    又据山东省《文登市志》所载:“金元之乱,境内人口十不剩一。明初至清代中期,朝廷多次下令从山西、云南、四川、江苏、安徽等省移民入境。先到的称‘占山户’,后到的称‘买山户’,土著移民称‘漏户’。民间传说来自云南和‘小云南’的颇多。”史载明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由云南移民山东。清代康熙削藩,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反清失败,其败军及眷属尽迁山东。这是两次规模最大的播迁。现存952个行政村,其中87%的村庄是明朝以后建立的。

    这段记载可以说明,明永乐时期和清康熙时都有云南人或“小云南”人迁来这一地区,这是事实。随着时间推移,历经数百年,一些人把云南和“小云南”混为一谈,视为一地,很有可能。

  

    小云南即云南说

    

    云南,以其地在云岭之南而得名。因有滇池亦简称滇省。《辞海》“云南省”条注为简称滇或云。东界贵州、广西,北界四川,西北界西藏,西界和南界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界。禹贡梁州南境、秦为西夷滇国,汉开置益州郡。又传西汉武帝元狩年间(前122~前117年),因彩云现南方,故称云南。西汉于彩云南现的地方置云南县,治云南驿,辖今祥云、弥度两县。三国时改益州郡置建宁郡,又分置云南郡。唐以后为段氏所居,号大理国。宋因之。元世祖南下,擒段兴智,以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立云南诸路行中书省。明置云南播政使司,又在昆明设云南府,清以后为云南省。

    今辽宁省新宾县五区路家沟大背《张氏谱册》序二记载:“吾张氏当闻之先祖,本贯在小云南,住址无可详考。兄弟四人,盖因洪武年间荒岁频仍,流寇侵摄,天人交迫,存济维艰,不得已宗长常山、宗次双山、宗三三山、宗四单山兄弟四人,同心往山东,路过长江,失去单山无所寻找。三人至山东登州府蓬莱县县城内七甲八社九兰乡住……至我宗龙公由登州跨海至广宁府、东至清源县南杂木南沟聂尔库处居住。仉氏生有库公。充当拨什库,料理机匠事二十余年,又迁至兴京县五区路家沟大背处。”

历代源流序

新唐书卷七二下 表第一二下,宰相世系二下

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

左云1月几日放假?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 S钪 怀仁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朔州市代管,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