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族谱我只记得我们前两句是:夷祥道为保 继法立硕安.后面和前面的有一套族谱的请联系本人,不胜感谢!
“爱莲堂”周氏族谱 据史料记载,堂号“爱莲堂”的周氏,乃 敦颐公 后裔。始祖周敦颐,号濂溪,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敦颐公 有“寿”、“焘 ”二子——— 睢宁锋山马浅等周氏为敦颐公长子长孙佰逵公四世孙 少府祖 后裔———(第一支) 睢宁城西周村高作、周楼等周氏为敦颐公次子 子孙五世孙 文龙祖 后裔———(第二支) 两支人自元朝年间先后入睢,明朝成化年间至清道光二十一年,虽统一续谱,但只排世辈,没有统一排出排行辈字。一九九三年七修族谱时,两支人一致认为,既为一脉相传,理应统一字辈。 到 敦颐公 三十四世为止。 第一支排行辈字,即:以祥道为保,继法立硕安。“安”字辈均为三十四世。以上字辈用完后,自三十五世起,排行辈子统一为:汝南威旺远,庭训运泽良。 第二支排行辈字,即:化道端正本,修德毓秀生。“生”字辈均为三十四世。以上字辈用完后,自三十五世起,排行辈子统一为: 爱莲凌云志,忠武英铭扬。 第一支排行辈字,即:以祥道为保,继法立硕安。 汝南威旺远,庭训运泽良。 第二支排行辈字,即:化道端正本,修德毓秀生。 爱莲凌云志,忠武英铭扬。
1.祥符周氏始祖周敦颐传
周恩来常讲:“生生不已。”“生生”是中国哲学术语,承认事物在变化中时时有新生事物产生。“生生之谓易”,宋朝理学(道学)创始人周敦颐强调“生生”是宇宙的根本,他在“太极图说”中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周敦颐被绍兴宝佑桥周氏尊为始祖。而周恩来是宝佑桥周氏的后代。由此看来周敦颐就是周恩来的祖先了。这有没有根据呢?因为中国人历来有攀名人为祖先的习惯。如姓周的常常要追溯到周文王、周武王,其实周文王、周武王姓姬并不姓周,正如大禹姓姒一样。只是后人以国号为姓。
宝佑桥的周氏没有尊周文王、周武王为始祖,而是尊周敦颐为始祖。这是有根据的,最主要的根据就是周敦颐的曾孙周靖的墓志铭,墓志铭成文具体时间无从考,但是作者李大同是南宋嘉定的进士。嘉定年间是1208-1224年,距离周敦颐去世的时间仅差100余年,此时周敦颐已被尊为理学(道学)鼻祖,一般人也是不敢冒认其后代的。碑文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周靖的墓碑已不复存在,但是墓志铭全文收录于光绪年间修订的《诸暨县志·山水志》一书。
另外,周氏后裔迁徙成族者50余处,其中包括紫岩族、南门族、丰江族、梅山族、周桥族、后马族等等,各族宗谱,详细记载族史,溯其源均谓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之后,而且与周敦颐出生地湖南道县楼田村的《濂溪故里周氏族谱》相符。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国民党元老、考试院院长于右任等社会名流也承认周敦颐是周恩来的祖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61年3月中旬,章士钊转述了于右任给一位港人的信,于老先生在信中说:“今年是我老伴80寿辰,可惜我不在大陆,今年她的生日一定会很冷落,不会有人理睬她的。想到这一点,我十分伤心。”章在信末说“于老的这种心情,请总理给予注意”。周恩来看了信后即让屈武以女婿名义,去为于夫人做80大寿。事后,屈武想把周总理关怀经过告知岳丈于老,但又不知怎么写为好,就与于右任的朋友邵力子商量。邵力子和于右任在抗日战争时期,同住陪都重庆康心之的家中,朝夕相处。邵力子在黄埔军校和周恩来共过事,他是国民党的主和派,被称为和平老人,多次与周恩来谈判。邵力子也是绍兴人,他说:“可用‘濂溪’二字代称,因为濂溪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别号,于先生一看就知道。”果然于老先生收到信后,心领神会,对濂溪先生即周恩来表示感谢。家谱编修就用大谱师。
为何于右任见信看到“濂溪”两字就心领神会?因为于右任知道周恩来是周敦颐的后代。周敦颐晚年在庐山濂溪学堂讲学,后人称他为濂溪先生。于老先生和邵力子在重庆时就常常以濂溪先生称周恩来。
周敦颐,字茂叔,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出生在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讳,改名敦颐。
周敦颐15岁失去父亲,母亲带他到开封投奔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他因舅父的官职荫恩为官,不是科举出身,24岁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周敦颐初进仕途,就不同凡响。当时,分宁县有一个案件,拖了好长时间,不能决断。他到任后,只传讯了一次,便了结。经按察使推荐,他被调为南安军司理参军。
在南安军司理参军任上,又有一事震动官场。当时转运使王逵是个酷吏,独断专横。有一个罪犯,就案情说,不该判为死刑,王逵则非将他判为死刑不可,没有人敢说个不字,独有周敦颐敢于争辩。王逵固执己见,毫不理会,周敦颐就将上朝用的手板交给随从,决定弃官而去,并说:“像这种样子,还可以做官吗?用随意杀人的办法来讨好上司,我可不干!”这番话传到王逵耳里,王逵醒悟了,这个罪犯总算没有死。
不久,周敦颐被调为郴州桂阳县令,治绩更加显着。有了好名声,推荐的人就多。他被调为洪州府南昌县知县。
接着,他担任了合州通判,为官4年。当时,州内大小事情,不经周敦颐之手,下吏不敢随便处理;即使下吏勉强布置下去,百姓也不肯执行。这时,按察使赵扦前来巡察,有人向赵扦进谗,赵扦摆出一副威严的样子,察看动静。周敦颐不以为意,泰然处之。赵拚无可奈何,但对谗言总不能释然于怀。后来,周敦颐调任虔州通判,虔州知府正是赵拚。赵拚又仔细考察周敦颐的一言一行,才省悟进谗者的险恶用心。赵拚握住周敦颐的手说:“我几乎要失去你了。现在我才算真正了解你。”
熙宁初年,周敦颐升任郴州知府。不久,由赵扦和吕公着推荐,他担任广东路转运判官,兼任提点刑狱。他便以清理冤狱、造福百姓为己任。他视察各地,不畏劳苦,即使是瘴疠之地、险远之所,甚至穷崖绝岛、人迹罕至之处,也一个一个地走到,发现处置不当的事情,设施不够完备的地方,他都尽力而为,让百姓满意。
由于长年劳累,他疾病缠身,再也不能东奔西跑了。1072年他向朝廷提出,希望担任知南康军。朝廷同意了他的要求,他便在庐山莲花峰下安了家。门前有一条溪流,发源于莲花峰,流向湓江口,洁清甘寒,沁人心脾,他就以家乡的濂溪称呼它,并以濂溪为自己的号。他有时徜徉庐山,乐而忘返;有时濯缨濂溪,心旷神怡。他在溪上筑了书堂,名为濂溪书堂,早晚读书、讲学,怡然自得。家谱编修就用大谱师。
周敦颐为官30年,但官职比较低。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年轻时就信古好义,以名节自重,对自己要求严格。做官所得俸禄,基本上用来周济族中贫困的人和一些亲朋好友,自己连百钱的积蓄也没有,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有时甚至连粥也吃不上。他却旷然不以为意,襟怀飘洒,雅有高趣。诚如黄庭坚所说:“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周敦颐的《爱莲说》便是他人格的写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脍炙人口,“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
周敦颐是儒家学者,为官的同时传道授业,着名理学家程颢、程颐是他的得意门生,朱熹是他的再传弟子。他的着作流传下来的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
周敦颐立学的宗旨是教人如何做个圣人,注重道德修养,讲正心诚意的性命之学。在哲学上,把孔孟的修心养性的理论和佛老的虚静、无为的思想结合起来,终于推衍出唯心主义的体系,是宋明理学(道学)的创始人。
周敦颐继承《易传》和道家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系统的宇宙构成说。他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又认为圣人模仿“太极”而建立“人极”,“人极”就是“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的最高境界。他又上承孔子、孟子,而自成理学体系,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为理学一派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周敦颐生前社会名声不算大,经程颢、程颐特别是朱熹的宣扬,后人认为他的哲学是孔孟的真传,儒学的再起,其功绩仅次于孔孟。南宋封他为汝南伯,元朝封道国公。从祀文庙。
熙宁六年六月七日(1073年7月14日),周敦颐逝世,享年57岁。“葬江州德化县德化乡清泉社”或“卜厝于德化县清泉社(庐山)莲花峰三起山郑太君墓侧”。这只是一种说法,李海文1997年到九江,得知至今在庐山脚下的九江市东南郊有一座周敦颐墓,此墓历经沧桑,几毁几建。
此墓在栗树岭下,濂溪前。此濂溪,就是当年周先生讲学的濂溪。曾任德化县尉的潘兴嗣与周敦颐为莫逆之交,作墓志铭:“其家服饰之物,止有一敝箧,钱不数百,人莫不叹服,此余之亲见也。”
据说此墓开始不为常人知,到南宋由于朱熹的推崇,他的墓地得到修葺。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诏修祠墓,对墓地进行了大的修复。墓前五里处,有墓道,两旁建墓道亭和竖墓道碑,过濂溪,小桥流水,迎面是高大的石牌坊,墓的左右为太极图碑和像图石碑。墓前建濂溪祠,祠前又凿二池种莲,四周古树参天,气势不凡,成为明代的“江州十景”之一。家谱编修就用大谱师。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罗泽南、李续宾出资主修濂溪墓,重建牌坊。1934年又筑钢筋水泥,使陵墓加高。
到建国后墓区保存完好。墓地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两旁各有一座墓亭,中间随着山势修有层层的石阶,拾级而上,最上一层是墓茔。
然而这个墓区在十年浩劫中遭受灭顶之灾,被人用炸药炸开墓茔,古木被砍伐,古墙、牌坊荡然无存。据说,有人认为周敦颐官居六品,权倾一方,墓内定有不少陪葬物,炸开之后一无所获。完全证实了潘兴嗣写的墓志铭真实可信。
可喜的是,1988年全国上下肃贪倡廉,乡民们敬佩周敦颐的清正廉洁,自发集资,义务献工,重修濂溪墓。
周敦颐在九江的时间并不长,可是影响很大。至今星子县城的东侧,仍有爱莲池,周围数十余丈,中筑石台,上面造观莲亭,内立石碑。碑上刻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这是朱熹任知南康军时,对亭重修,又征得《爱莲说》墨迹,刻石碑于亭,保存至今。
周敦颐生二子:寿、焘。
2.周敦颐一周靖世系表
3.周敦颐之后二世、三世小传
二世
寿 字元翁,又字李老,宋元丰五年(1082年)黄裳榜登第,终司封郎 中。生子六:伯逵、虞仲、叔夏、季友、季仲、季次。寿之后迁居江州。伯逵一作伯达。
焘 字次元,一字通老,宋元佑三年(1088年)李常宁榜登第,政和六年(1116年)以中大夫充宝文阁待制,知成都府,七月二十九日到任,政和七年(1117年)七月罢,九月落职。落职后提举毫州明道宫,终朝议大夫徽猷阁待制,赠通奉大夫。又云:元公44岁娶薄氏,46岁生焘。焘随父居南康莲花峰下。生三子:绩、、缊。
三世
演 字庆长,父荫终奉议郎,通判蕲州,生四子:正卿、直卿、良卿、彦卿。居南康,是为南康族。
絪 奏改名彝,字庆和,宋绍圣四年(1098年)何昌言榜登第,积官礼部(一说兵部)侍郎,以言忤当道,谪守河南祥符。祥符,故汴州地,宋祥符中改今名,开封府十六县之一。遂家于东镇关外,娶邵氏,生一子:靖。据绍兴《(越城周氏支谱·祥符族))一文云:“计侍郎公居祥符当在四十内外,子博士公靖方舞象勺,越十二三年成进士,又三年而汴京陷,扈思陵居杭州,又十五年而迁紫岩,是家祥符仅十五六年,距迁紫岩三十年有奇。”
缊 字庆醇,固始丞,累世以儒为业,父荫终承事郎。生二子:容、宽。
周氏一般指周姓。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属于以氏族和国名作氏。截接下来就由我带来周氏-姓周的名人-周姓起名字-周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氏
分布地区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孙周邕。沛国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相县,在今安徽省濉溪县。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浔阳。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泰山郡:西汉置,治所在今天山东省泰安县东南。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省光山县西)。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华阴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清河郡:汉高帝置。治所在清阳(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带。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历史来源
「周」源出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4、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5、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
7、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
堂号
爱莲堂:北宋理学家---哲学家周敦颐之“出淤泥而不染”,一生清正廉洁。他一生最爱莲花。他把莲花比成君子,夸它虽然从污泥里钻出来,但一尘不染,虽然整天在清洁的水里洗濯,但一点儿也不妖艳。它的香又清又远,它的直不会发枝或拖秧,我爱它这君子的品质。爱莲周敦颐后裔堂号便取“爱莲堂”。
家族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沛县(属今江苏)人。周勃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后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后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着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周瑜之二十九代后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后人称其濂溪先生。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世孙。《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周敦颐的第三十三世孙。
周氏族谱我只记得我们前两句是:夷祥道为保 继法立硕安.后面和前面的有一套族谱的请联系本人,不胜感谢!
本文2023-11-18 22:57: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505344.html